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加强春季茶叶市场监管

找到约80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全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汉中这样做

高山云雾出名茶,作为历史悠久的产茶区,茶产业当之无愧的是乡村振兴中的单项冠军特色产业,那么,汉中市是如何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将茶产业打造成汉中市特色农业产业的?

乡村振兴新阶段,汉中市在打造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延长茶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中,如何进一步发挥茶产业的联农带农作用?

让科技更好为茶产业赋能,汉中市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在新品种研发上有哪些成果?

在培育茶产业龙头企业上是怎么做的,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推动汉中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又有哪些新的举措?

如果在网购过程中购买到不合格的汉中仙毫等茶产品,相关部门又有怎样的监管措施?

主持人:汉中是我国最北缘的茶区,汉中的茶叶以香高、味浓、形美、耐冲泡、无污染等优点,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近年来,我市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目标,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单项冠军的特色产业来抓,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加快构建三产融合的茶产业现代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那么我市在茶产业全链条的发展当中,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如何让汉中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有更高的市场知名度?在提高茶叶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方面有哪些创新的做法呢?本期节目我们就围绕这方面的话题展开讨论。

节目的开始,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做客本期节目的五位嘉宾,他们是汉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新红,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宝庆,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主任鲁玉俊,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懿,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成鹏。

同时,我们今天也邀请到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部门和科室的负责人,欢迎各位来到我们的现场,欢迎大家。主持人:汉中茶产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壮大,目前一个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主任 鲁玉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茶产业作为全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来抓。一是基地规模逐年攀升,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132.4万亩,茶叶总产量6.8万吨,干毛茶产值102亿元,产量、面积、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市有产销龙头企业1952家,其中市级以上66家;三是产品研发不断推进,近年来,我们研发了汉中蜜黄、汉中红茶、桂花红茶、花果香红茶、汉中白茶以及茶食品、茶饮品;四是品牌价值逐年攀升,2023年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到43.23亿元,比2022年增长4.52亿元。汉中红首次参评,品牌价值达到14.49亿元;五是茶农增收效果明显,全市23万户茶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茶产业成为增收效果最明显的一个特色产业。主持人:那么我市的茶园基地建设成效如何呢?

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刘懿:目前,我们汉中在基地建设方面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我们已经建成了东至镇巴巴庙,西至宁强青木川100万亩的产业带,覆盖全市8个县区91个镇办 746个村;二是良种推广步伐加快,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良种茶苗繁育体系;三是我们茶园的建设水平明显提高,部分茶园水电路完全覆盖,茶园管理全程机械化;四是绿色低碳迈入新的发展轨道,我们在全省率先创建“生态茶园”认证工作,已认定104个“生态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

主持人:汉中茶产业的发展规模虽然很大,但是龙头企业还是比较少,我市在龙头企业的培育方面是怎么做的?

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农艺师 舒博:按照育强链主、做大链身、培优链队的工作思路,集聚政策、资源要素等进行重点支持。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已达66家,其中国家级2家,市级31家;二是通过项目支持信贷贴息,支持企业开展设备更新、产品研发、改进工艺等来提升企业加工能力。目前全市龙头企业全部实现清洁化加工,其中年加工能力200吨以上的企业已达45家。

主持人:目前我市正在着力打造“五色汉茶”,那“五色汉茶”指的是哪些茶产品?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王新红:“五色汉茶”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打造千亿级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瞄准茶叶资源优势,为了改变主要发展绿茶的局面,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拓展全品类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反复研制、研发,量身定做出具有蜜黄汤、花蜜香独特风味的“汉中蜜黄”,填补了陕西没有黄茶的空白。同时我们创新研制出元小白、黑金茶等优质特色产品,形成了绿茶为主,红茶、黄茶、白茶、黑茶为补充的“五色汉茶、五茶共舞”的发展格局,使五色汉茶成为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汉中市人大代表 王有泉:去年出台了《推动汉中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个实施意见和我们以往出台相关的文件比较起来,它有哪些新的重要举措?

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主任 鲁玉俊:这个实施意见是在认真研判全国茶产业发展现状,对照省政府出台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汉中当前茶业发展现状后出台的一个政策性的文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就是突出“稳”字当头。意见中提出,今后5年汉中茶园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不与粮争地、不再新发展茶园,主要是改造低效低产茶园,保持汉中茶业总体规模稳定;二是突出“合力”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推进链长制。市政府主要领导为链长,分管领导为副链长,市委、市政府21个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汉中茶业的发展;三是突出“高质量”发展。在茶园的品质提升、新品种研发、茶品牌的提升等方面都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四是突出链条“延伸”,树立“茶+N”的发展理念,讲好汉茶故事,把“茶+文旅、康养、研学”结合起来,跨越式发展;五是突出政策的落地。意见中有7个方面21条,每一条都有具体的措施,每一个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都有完成的工作时限,在组织领导、科学规划、政策扶持、资金和金融扶持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主持人:我市也是在积极探索茶旅融合的新模式,我们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

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吕锋:汉中生态环境优良,茶园景色秀美,茶文化底蕴深厚,这是我们发展茶旅融合的一个优势资源所在。近些年来我们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完善茶园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将全市8个产茶县区的茶产业全面融入汉中全域旅游版图。目前全市打造了20个茶旅融合园区,推出了11条茶旅融合精品线路,推动茶产业深度融合延伸,进一步拓宽茶产业发展的增收渠道。

主持人:我们应该如何把我们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地打出去,同时扩展我们更大的市场空间?

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市场科科长 方义: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承办好各类茶事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到甘肃等北方省份开展好汉中茶叶的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在西安高铁站、地铁站投放我们品牌宣传广告,鼓励和支持企业在一线及省会城市开设汉中茶叶专卖店。继续举办好茶叶专题电商培训班,充分利用抖音等电商平台,宣传、展示、销售我们的汉中茶叶,进一步提升汉中茶叶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以及市场的占有率。

主持人:汉中仙毫是汉中最具代表性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汉中仙毫品牌保护和茶叶市场监管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呢?

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刘宝庆:我们市场监管部门一是继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有这么四个方面:一个就是经营主体的资格合法性;二是产品质量的符合要求;三是商标使用是否规范;四是广告以及包装是否合法。第二个重点就是我们要持续开展茶叶质量的抽检。今年春季以来,共抽查茶叶及其制品66个批次,目前已检验检测出28个批次,全部符合标准;三是我们要积极地推荐汉中仙毫进入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的清单,支持汉中所有的茶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陕西的好商标,助推品牌“走出去”最大化;第四个方面就是持续推动专用标志,规范用标行为。目前全市有53家茶叶企业取得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权。

主持人: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那下一步如何发挥茶产业的联农带农作用?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王新红:一是大力推广合作的模式,鼓励和支持茶农加入咱们专业合作社,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施肥修剪等标准化生产,来提高咱们的生产效率,增加务工收入;二是通过对茶农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增强茶农造血功能和发展的后劲;三是拓展线上线下销售的渠道,力争使茶叶的小农户都能对接上大市场;四是创新生产经营和服务方式,探索建立了股权式、分红式、契约式等多种形式的联农带农机制,共同发展,共享红利,保障在茶产业发展上获得更多的收益。

汉中市政协委员 任耀宏:“倒春寒”给部分茶企和茶农带来了损失,我们有什么样的措施来防止自然灾害对茶农和茶企带来的损失?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 杨建军:一个是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同市气象局签订了全面推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合作协议,印制茶叶气象服务专报,通过微信及时推送到茶农茶企,提前主动做好防御;二是每年印制茶叶抗旱防冻技术要点,指导茶农、茶企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切实提高茶园抗寒能力;三是我们会同市财政局推广茶叶气象指数保险试点,鼓励茶农、茶企购买气象指数保险,最大限度降低茶农、茶企的损失。

主持人:作为龙头企业,鹏翔茶业如何用好现有的政策,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的作用?

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段成鹏:我们一个是强品质,通过提高工艺,运用好数字化、互联网这些先进的手段,提高我们茶叶的品质;第二是强品牌,通过宣传,特别新媒体的一个运用,提高我们品牌的知名度;第三要抓产品创新,服务好更多的、新的消费群体;第四不管我们原来线下的传统渠道,还是电商直播、短视频扩大渠道面;第五做好我们联农带农的机制,我们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我们做好联结工作,实现我们企业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

主持人:有的群众反映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的汉中仙毫、汉中绿茶,买回来发现是“三无产品”或者是以次充好的产品,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呢?

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刘宝庆:针对网购出现的这些乱象,市场监管部门与茶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委托第三方专业网络监测机构开展靶向性监测,精准收集、固定网络的违法证据,再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整治违法行为。同时我们还将督促电商平台认真履行平台治理和协助监管义务,第一时间来纠正平台内商家的违法行为,对网络技术监测发现的以及群众投诉举报的违法犯罪和线索,认真开展核查检查,对违法证据确凿,我们将依法严厉查处。目前我们已经收集涉及“汉中仙毫”网上22家违法证据,正在进一步核查取证,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当中。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优做强茶叶产业,实现茶产业的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为了能够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做?

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主任 鲁玉俊:把这个目标任务落实好,主要从七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做优生产基地,要建设100万亩高标准的绿色生态茶园;二是培强经营主体,扶优扶强重点龙头企业,引领示范、抱团发展,提升我们汉中茶叶企业的整体实力;三是紧盯消费者需求,研发我们汉中茶叶的新品种;四是拓展产销市场,立足我们西安,辐射西北地区;五是开展宣传推介,带领企业走出汉中;六是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我们茶文旅;七是带动茶农增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茶农稳定的增收致富,推动汉中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从今天的访谈中我们看到,我市在不断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提档升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茶叶品类日益丰富,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未来我们要充分发挥茶产业促就业、稳增收的民生产业,重要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的优势,突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培育领军龙头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投入,挖掘弘扬汉茶文化,形成“五色汉茶、五茶共舞”的发展格局,从而促进汉中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松溪:开展农残抽样检测 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4月9日,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检察院、茶叶发展中心开展春季茶青农药残留抽样行动,进一步加强对茶叶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监管,打造全域绿色茶园,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采样组一行先后前往茶平乡茶平村、官路村、黄屯村等地,现场摘取九龙大白茶、政和大白、福鼎大白、福安大白、福云六号等多个茶青样本,登记装袋。工作人员仔细登记抽检信息,填写抽样单、封样,并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快检,从源头上保障茶叶生产质量安全。

“当下正值春茶采摘季节,跨部门的联合抽检,强化了农药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我县茶叶的生产品质和质量,打造全域绿色茶园,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松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负责人林峰表示。

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加大茶叶抽检力度,对全县其他乡镇(街道)进行全覆盖抽样检测,全面掌握今年茶叶质量动态,加强茶叶安全监管,从源头上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为我县茶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 者:吴婉婷 游慧娟

来源:今日松溪,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春日茶飘香 温州早茶好 泰顺三杯香2019“温州早茶”品牌展品牌茶叶推介活动今日圆满举行


3月22日,泰顺三杯香2019“温州早茶品牌展品牌茶叶推介活动在温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体验展示中心共享谷举行。此次活动由浙江省农业厅、温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宣传温州早茶,弘扬茶文化,宣传茶品牌,推进茶交易,繁荣茶经济,服务广大茶农,促进温州早茶品牌农业发展。今日的推介会上,举行了2019“温州早茶品牌展冠名单位泰顺县人民政府授牌仪式,颁布了温州早茶十大金奖以及“瑞安清明早”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授牌。据悉,从去年开始温州早茶节更名为温州早茶品牌展,这个一年一度的展会,集中了温州市各个县区的早春茶,向来是购买明前春茶的最好时机,在今天的推介会上来自温州泰顺县、永嘉县、乐清市、平阳县、文成县、苍南县、楠溪江云岭山白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进行温州早茶路演推介。



浙江大学茶学系博士生导师、教授王校常,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俞燎远,温州市政协副秘书长钱敏云,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汪廷汉,温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芳铭,温州市农业农村副局长吴周富,温州市茶叶产业协会会长李仁超,浙江共享谷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王远青,温州市农业产业联合会会长谢炳超,原温州市委农办副主任潘光勋,泰顺县茶叶特产局副局长林伟群等领导嘉宾以及温州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茶企代表出席此次会议。

 



据悉,当天上午,松台山广场启动了温州早茶品牌产品体验销售活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厅长王建跃先生、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亨利参观了现场,品尝了温州早茶,高度肯定了品牌建设活动的意义。温州早茶品牌产品体验销售活动将持续4天,于25日下午结束。

 


近年来,温州充分利用气候温暖和特早生茶树良种两大资源优势,相继开发了永嘉乌牛早、泰顺三杯香、苍南翠龙,挖掘恢复了历史名茶乐清雁荡毛峰、温州黄汤、文成贡茶,确立了一县一品的格局。上市早,品质优成为温州早茶的最大亮点。到2018年,全市茶园总面积26.4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20.4万亩,全市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10.9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3400吨,名优茶产值9.3亿元。今年春季创出了自1961年以来春季持续最长时间连绵阴雨和最多雨量记录,光照很少,阳光稀缺,农作物生长受到了严重影响,可是以永嘉乌牛早(嘉茗一号)茶树品种为代表的温州特早茶树良种表现优异,报春迎春,在寒意料峭中绽放碧绿嫩芽,2月22日,在永嘉县三江街道瓯窑小镇坦头村举办了2019“温州早茶”品牌展暨永嘉乌牛早开采仪式,夺得江南茶区新年茶叶采摘第一早。这一天是农历2019年元宵节节后第3天,温州早茶,开启2019年的春天。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吴周富副局长为2019温州早茶品牌展冠名单位泰顺县人民政府授牌,泰顺县茶叶特产局副局长林伟群接牌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对各县参展企业产品随机抽样,70个产品参加品质大比拼,经专家组评审,评出温州早茶十大金奖产品 

瑞安清明早”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授牌仪式

 

泰顺三杯香素以“香高味醇,经久耐泡”而著称,专家对其评价为“清汤绿叶,香高味醇,反复冲泡,三杯犹存余香”。会上,泰顺县茶叶特产局副局长林伟群就泰顺茶叶产茶历史、茶文化底蕴、产业概况、自然环境禀赋以及“泰顺三杯香”品牌特点推介泰顺茶叶。

 

泰顺县茶叶特产局副局长林伟群推介泰顺茶叶和泰顺三杯香品牌发展有关情况

 

泰顺地处温州南部山区,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夏水热同步,秋冬光温互补,高山云雾弥漫,低山空气湿润,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大气清新,环境无污染,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具有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产茶历史悠久。明崇祯六年修纂的《泰顺县志》记载:“茶,近山多有,惟六都泗溪、三都南窍独佳”。明清时期,泰顺茶叶畅销天津、杭州、营口等地,并远销东南亚地区,清嘉庆十五年所编的《中国名茶志》泰顺名茶黄汤、银针等均名列其中。解放后,泰顺炒青绿茶一直作为杭州口岸公司和浙江茶叶公司出口眉茶的拼配原料,被誉为“浙江绿茶的味精”,产品销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受赞誉。1978年被列入“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1984年“眉茶出口基地县”,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2010年被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

 


文化底蕴深厚。泰顺人崇尚自然,民风淳朴,垦山种茶,巧手制茶,会友品茶,把对茶的特殊感情融入到自成独特的民俗风情,有着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明代唐、祝、文、周四才子在游览浙南泰顺时,曾留下了“午后昏然人欲眠,清茶一口正香甜。茶余或可添诗兴,好向君前唱一篇。”的绝佳的茶诗联句。有茶的民谣、各种各样茶俗、有《茶楼奇遇》小品剧和脍灸人口的《采茶舞曲》等。《采茶舞曲》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戏剧家周大风先生1958 年在深入泰顺茶乡体验生活后创作了,当时得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和赞赏。由于《采茶舞曲》节奏欢快,格调优雅,至今在国内外乐坛传唱不衰,深受百姓喜爱,泰顺作为创作的发源地也随之扬名。



产业优势明显。茶业是泰顺的传统主导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泰顺重视茶产业的培育,以优化品种、品质、品牌为重点,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加大打造“三杯香”品牌,不断提高三杯香茶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2012年,泰顺县茶特局成立了陈宗懋院士专家工作站,大力推广新型茶叶绿色防控和智能化茶叶加工等技术,培养了大批种茶和制茶技术骨干。到2018年全县拥有茶园面积8.2万亩,其中通过“三品”认证基地4万多亩,茶叶总产量3500多吨,茶叶总产值3.5亿元,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温州全市之首。



茶叶自然品质优异。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泰顺优良的产茶自然生态环境赋予了泰顺茶叶特有品质,以其独特的馥郁香气和甘醇滋味见长。清代“黄汤”、 “白毫银针”成为贡茶,“香菇寮白毫”深受专家和广大消费者好评。上世纪50年代初,原苏联专家贝可夫.卡尔恰瓦对泰顺绿茶亦有“芽叶肥壮、白毫显露、清汤绿叶、香高味醇”的佳评,1985年以泰顺炒青绿茶为原料拼配的 “天坛牌”特级珍眉荣获第25届世界食品博览会金奖。如今的泰顺三杯香茶,秉承炒青绿茶的特质,创新工艺,精细制作,已成为绿茶当中的上品。先后荣获国际名茶金奖、中茶杯、“国饮杯”等奖等近百项荣誉,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上海世博会指定用茶。

 


品牌独具特色。2005年来,泰顺县委、县政府针对泰顺县茶叶品牌多、规模小的实际,把“三杯香”品牌确定为全县茶叶主导品牌,成立了茶叶品牌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泰顺县茶叶品牌管理实施意见》,《“三杯香”证明商标使用管理政策法规与技术规范》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集中力量推进品牌整合。建成了“温州市茶叶检测中心”,进行定期检查检测,加强监管。 “三杯香”品牌得到有效地保护,推动了“三杯香”公用品牌的创建。 2010年“三杯香茶”分别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和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三杯香”商标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12.9亿元。




2019泰顺县人民政府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茗边》茶迅杂志社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这些国字号的单位助力下,相信今后泰顺县茶产业会很快上一个新的台阶!



找到约8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