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高效茶业

找到约2,277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江口:莞铜共建“富民”高效茶业产业示范基地

江口县怒溪镇高成效创建莞铜共建产业园,助推现代化特色农业高效“画”。以怒溪镇骆象村“万亩茶海+微旅游”为契机,全力打造“我在梵净山下有亩茶”茶园品牌。园区建设成功以来,主要以反包到租的方式还给农户,实现农户管茶园卖茶叶持续增收。以骆象村1.2万亩茶园为基础,通过反包到租和提质增效的方式,茶青年产量可达5000吨,产值1.5亿元。其中碾茶面积0.3万亩,碾茶年产量1200吨,产值1800万元;夏秋茶可采面积达9000余亩,今年夏秋茶预计产量达700万斤,目前,骆象村集体经济共计销售夏秋茶干茶4万余斤,为农户提供就业2000余人次,发放工资280余万元,夏秋茶已成为骆象村助农增收的重要产业。惠及农户1200余户,转移劳动力5000余人,群众以返包租赁茶园、入股合作社(公司)、茶园务工等形式享受莞铜共建产业园区成果。

怒溪镇骆象村群众正在对春季茶叶进行采摘。


东西部协作技术人员到茶叶基地端技术交流图。

茶产业作为怒溪镇的首位产业,也是重要民生致富产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我镇抢抓省市全力打造“梵净抹茶”公共品牌建设的发展机遇,借力于东西部协作平台,携手共建莞铜高效农业现代化园区。园区以骆象村茶产业为重心,按照“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不断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面、提高附加值,逐步对茶园进行提质增效,全面推进高标准茶园建设。目前全村共有规模化名优茶叶加工厂4家,碾茶生产流水线3条,设备186台,茶叶专业合作社8家,茶叶品牌主要以梵净山茶冠名,茶叶种类分别为绿茶(梵净翠芽、梵净毛峰、梵净香茶、绿宝石),红茶(梵净红、红宝石、乌龙茶)等。


怒溪镇对“我在梵净山下有亩茶”生态茶品牌进行宣传。

以“基地端+合作社(公司)+服务队+就业”为基础

共同发力走好园区建设路产有所值

通过骆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将骆象村所有茶园按照茶叶类别划分成5个区域基地,区域基地中按照茶叶的品质分为茗优茶基地端、大众茶基地端、碾茶基地端;按照党支部牵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总责,其他合作社分工履职的方式,对其中每个基地的高标准生态管护进行指导监管;2020年贵茶在骆象村建设完成全国高标准抹茶基地500亩后,为碾茶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经验。根据贵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成立技术服务队伍,定期开展服务、培训和交流座谈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2022年以来开展培训4次,座谈会5次,人数达到241人次,解决问题6个;骆象村依托园区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正式社员72人,购买采茶机、修剪机等专业生产茶叶农机具74台。自组建以来,耕作面积达0.33万亩,收入118.3万元,新解决农户就业210人,以高水平高标准高质服务于茶园基地端,打造生态优质茶园,村级专业合作社负责总调度,合理安排茶园就业人员和机械队伍,既能保证茶园管护成效,又能提高群众收入。

农机合作社到茶叶基地端耕作业图。

以“茶业+技术+品牌+农户”为核心

团结奋进走好茶园发展路互利互惠

经过对茶园基地的提质增效改造,提高茶园亩产,极大提高了种茶农户的积极性。2022年以来,投入茶叶发展财政资金达到700万元,其中农业产业强镇3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400万元,对骆象村1200亩茶叶进行提质增效补助,建成骆象村集体经济加工厂1座,购入设备38台,其中,村集体红、绿宝石生产线在春季采茶采摘时可以全面进行生产加工,进一步提升茶农对茶产业的信心;2022年9月,东西部协作派驻两名技术人员为期1个月到园区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在助推“我在梵净山下有亩茶”生态茶产品创建中起到重要作用;骆象村以生态梵净翠芽、梵净毛峰、梵净香茶与“梵净山珍”品牌强强联合,让梵净山下优质生态茶美名远扬,销售产量提升增加至180吨;骆象村将无力运营的散户茶园返包,纳入村级基地端技术化代管,同时针对无茶园又有发展茶园想法的农户以倒租的方式,租赁农户手中带动农户共同发展,2022年骆象村集体经济430亩部分茶园分包到28户农户手中,返包代管农户茶园97户,共425.67亩,合作社2家,共330亩。倒租到农户手中,村集体经济负责按照当年市场价进行茶青回收。返包代管的茶园,由村级合作社出资管护,农户自行采摘销售的农户按期偿还村集体出资管护资金,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采摘销售的农户按20%收益归属于农户,村集体加工厂免费提供红绿宝石生产线加工,由集体经济承担加工责任及水电费用,确保户户茶农产出产值,提升农户收入。

怒溪镇骆象村对采摘的茶叶进行精选。

以“微旅游+观光点+体验区+共建园”为平台

并驾齐驱干好未来路增收致富

紧抓东西部协作平台,科学合理申报东西部协作资金(2022年东西部协作资金400万元)。优化产业结构和配套基础设施大提质共建茶叶旅游观光微基地,近几年微旅游的兴起,让骆象村“万亩茶海”备受四周旅游爱好者青睐;通过企业自建和项目资金支持平台建设一批茶旅观光点,开展拍摄比赛、品茶研茶等活动留住一批,在莞铜共建园区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采茶、炒茶的体验区,让生态茶叶加工工艺吸引一批,彻底深度挖掘本土茶文化,大力发展现代化特色高品质茶产业。同时,结合骆象村省级农业示范园的产业基础,用好东西部协作共建平台,拓展特色生态产品销售渠道,全力协同共建莞铜骆象村现代化高效农业园区,拓展群众就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江口县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刘仲华:中国茶业现状与泰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19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泰顺分会在泰顺县体育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在峰会的“青年π·in泰顺”生态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作《中国茶业现状与泰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现本刊将主旨演讲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目前,茶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我国作为茶树的原产地,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茶园面积,最高的茶叶产量和第一大消费量,同时也是目前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

全世界现在每天有20多亿人都在饮茶,其中每两杯茶便有一杯来自中国。世界茶产业在过去的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茶叶产量在不断提升,国际贸易量的发展不是很快,稳定在180—190万吨左右,说明产茶国的消费量在快速提升。茶产业在我国农业中是践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的重要特色产业。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包括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都来自于主要茶区发表的最高理论,他是我们中国茶产业的形象代言人。在茶界有这么一句话“一家人喝茶,和睦;全社会喝茶,和谐;全世界喝茶,和平。”所以习总书记用茶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世界的和平。

观察过去20年中国和世界主要产茶国的茶产量增长情况,中国远超其他的产茶国,如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它们都有增长但幅度并不是很大,是因为过去的20年始中国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时期,可以说,中国成为过去20年世界茶产量增长的发动机。

刘仲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演讲题目:《中国茶业现状与泰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中国茶叶总面积达4597.9万亩,主产茶的21个省、市、自治区的产量、面积排序中,浙江曾位列第二。但进入新世纪之后,农业、茶业相对工业的发展,速度较慢,所以导致浙江的排名降到了第六位。

如今中国茶业的发展有这样的趋势:发达地区往欠发达地区转移,从东部地区往西部地区转移,从平地往高山转移。浙江不以单位面积的增长作为发展的模式,而以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作为发展的新模式,也就是高质量发展。

中国现在茶产业六大茶类轮番发力,绿茶的相对比之下的绝对量在不断的提升,不管怎么样,绿茶依然是中国茶产业的绝对主板。尽管其他茶类逐步的增长使绿茶的相对比值下降,总体而言,绿茶是60%的比例。大家都说中国茶叶卖的很贵,其实茶叶的农业板块的平均价格不高,以绿茶为例,2019年的平均价格每一公斤是131.5元,相对于网传的高价茶,茶叶的主板还是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

全球大概接近600万吨茶产量,190万吨的茶叶总贸易量中,中国茶叶贸易占比徘徊在20%左右。200年前,中国茶叶占据世界茶叶贸易的80%,所以今天我们在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同时,我们要不断的把中国茶通过我们的更高的品质、更高的性价比,通过科技、文化的融合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好茶,让中国茶能香飘世界,重新占据更大的比例,这是我们茶人共同努力的目标。

泰顺县人民政府与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院士专家团队签订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我国出口的茶主要以绿茶为主,占82.9%,乌龙茶、红茶、花茶所占比例都在10%以内。中国茶叶出口在2019年达到了36.66万吨、20亿美金的总量,平均价格在5.51美元(每千克),观察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省、市、自治区的数量、金额及单价的情况,浙江拥有接近16万吨的中国最大茶叶出口量,有近5个亿美金的创汇,平均价格达3.046每公斤,这个数据有喜有忧。喜的是浙江省的出口量远超所有的其他出口省份,但是在单价上面却排在全国倒数2、3位,所以我们要改变浙江茶叶产业出口的结构,提升茶叶的品质、价格,从而形成价、值、量同步提升的出口发展格局。

特别值得骄傲的是,2019年中国茶出口单价在世界位列第一,出口茶主要消费市场对象是欠发达的非洲国家。当今我国茶饮料的发展飞速,中国茶产业存在了几个问题:茶叶产销失衡矛盾正在凸显、茶叶生产的劳动力成本攀升、茶叶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茶叶出口规模增长速度缓慢、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茶业效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泰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历史上是全国的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也是中国出口茶叶的基地,如今拥有9万亩的茶园,7.4万亩的开采茶园面积,有近4个亿的茶叶总产值。在历史上,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以泰顺三杯香为代表的产品品质口碑非常好,但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中国茶产业的产销两端发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泰顺有许多自身的优势,譬如说泰顺炒青绿茶被誉为是“浙江绿茶的味精”,它得到过无数个国际奖项,并且泰顺的自然环境能够酝酿出独一无二的自然品质,但如何把历史的优势、自然的优势、品牌的优势转化成为产业的优势(规模优势、效益优势、品牌优势)引人深思。泰顺三杯香作为很好的区域公共品牌,同时也是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并且产品结构布局比较科学、合理的,这样的优势是有机会打造成为有影响的区域公共品牌,让产品香飘神州大地。

另外泰顺三杯香在四个方面有待加强。分别是公共品牌市场影响力有待加强;龙头企业市场带动力有待加强;出口茶叶国际竞争力有待加强;国内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我们常说三大创新策略即科技创新、营销创新、业态创新。

科技创新:高产优质的品种资源、高效低耗的栽培技术、绿色安全的病虫防控、先进的加工技术装备、跨界增值的综合利用。

营销创新: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品牌、建立先进营销模式、拓展产品营销渠道。

业态创新:茶业与旅游、文化、大健康、金融的结合,一二三产联动的大产业。

如何做到三大创新策略的结合发展是促进产业又快又好的重要环节。

泰顺茶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生产与加工方面:茶树资源良种化、茶树栽培生态化、茶树植保绿色化、茶园耕作机械化、鲜叶采摘机械化、茶园管理信息化、茶叶加工自动化。品种是品质的基因,优化高香茶树的品种,推广茶树绿色防控新技术确保质量安全,坚持生态有机栽培,确保足够营养供给;全面提升名优茶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水平。同时优化泰顺茶类结构,以绿茶为主,红茶、白茶、黄茶为辅,内销外销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在市场营销与业态创新端,更要强力打造品牌,做强公共品牌、做大龙头企业、构建内销网络、扩大国际市场、拓展深度加工、茶旅融合发展、打造高效茶业;打造三杯香公共品牌下的龙头企业集群,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尤其是对市场的带动力。期待三五年之后随着三杯香的影响力、市场的渗透力越来越强大,龙头企业作为强劲的支撑,泰顺茶产业有更好的发展。

泰顺三杯香的发展下一轮需要强化的是构建立体营销网络,提升内销的市场份额,要从配角转化成为主角,从卖散装茶到卖小包装品牌茶,从省内做到省外,国内到国际,传统营销与新营销模式结合,选择最佳的营销模式组合。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大多为中低档绿茶,在此要开发中高档绿茶产品,发扬出口绿茶品质优势,同时发展优质高香红茶,形成竞争特色。花茶是绿茶走向世界的重要形态,要把泰顺的绿茶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推进出口数量金额双跨越,不断创新开发形成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花草茶。通过拓展中高档名优茶、特种茶的品质、包装等方面来提高国际市场影响力。

深加工企业是解决夏秋茶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取茶叶功能成分再加工形成茶叶新形态,从而形成以茶饮料、茶食品、保健产品、美容护肤品为主的茶叶深加工终端产品。我国利用20多万吨的中低档茶叶资源,打造了千亿级深加工产业规模。泰顺茶产业发展可以思考茶叶深加工方向,从而实现一个新的跨度。

泰顺茶产业最需要推广和传播的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泰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坏境,更要把茶、康、文、旅融合,打造一二三产联动的新型泰顺茶产业。

原标题:

刘仲华在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泰顺分会论坛作主旨演讲:中国茶业现状与泰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茗边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新华网访谈心连心董事长刘兴旭 共话绿色农业发展新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节点之上,化肥行业如何破解行业困局创新求变,通过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下行业发展的新命题。

5月20日,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连心)董事长刘兴旭受邀到新华网《三农会客厅》做客,结合新形势下心连心的绿色创新发展经验,对化肥行业如何通过企业创新落实精准施肥,保障粮食安全,助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做了深度解读,并给出心连心的成功经验。

据悉,《三农会客厅》是新华网旗下高端视频对话栏目,立足三农发展趋势,结合当下涉农领域热点,重在分享和传播三农方面最新的理论、实践以及先进案例。通过邀请三农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相关负责人做客对话,探讨三农发展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价值的资源和参考。

创新研发高效肥料 “减肥、增效、提质”并举

针对化肥行业与保障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刘兴旭董事长表示,化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我国7%的可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化肥目前对国家粮食的贡献率是50%。但化肥不是越多越好,化肥多了以后可能造成土壤酸化等一系列问题,不适合农业的连续生产,会对农业连续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既要保证化肥有很好的利用率,同时也要保证粮食的生产,是肥料行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绿色农业不是不用化肥,而是如何科学施肥。经过五年实施,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标顺利实现,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强举措,力争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化肥利用率提高3%是什么概念?刘兴旭董事长表示,不要小看了这3%,这3%的利用率增加,意味着我们国家将减少整个氮肥使用量的100万吨的纯氮使用率,因此我们要加大产品的科技创新力度,来持续提高化肥利用率。心连心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土壤和作物营养,通过科技创新,加强新型高效肥料的创新研发。心连心与巴斯夫合作开发了超控士(脲酶抑制剂)尿素,氨挥发抑制率达到50%以上,给化肥减量以及氨减排工作带来了质的改变;在已经开展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农业氨排放课题》相关研究中,心连心超控士肥料产品,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用肥量和氨排放分别减少28%和47.8%,小麦亩产量增加9%。除此之外,针对土壤板结、作物品质不高等农业问题,刘兴旭董事长表示心连心积极研发腐植酸系列产品,腐植酸是大自然经过上亿年地质作用等形成的有机物质,与土壤同源,有着很神奇的功能,将腐植酸和尿素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仅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对于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对增加产量,特别是对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都有很神奇的作用。

搭建大数据平台 打造农化服务体系

不仅要有“好肥料”,还得有“好服务”。面对化肥行业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刘兴旭董事长向大家分享了心连心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

心连心在大数据平台搭建与农化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创新,利用移动应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从平台理念出发打造心农服平台系统,利用大数据功能把农民和心连心工厂有机结合起来。大数据网和农业技术人员、科研机构人员随时衔接,农民在种地当中对于化肥使用,包括其他农作物的虫害、病害等这一系列问题随时都可以和专家联系。

为加快推广高效肥,把科学施肥落到实处,心连心通过“配肥中心+化验室+高效农业服务中心”三位一体模式,打造心连心特色的农化服务体系。在全国建立了120多家高效农业服务中心,测土化验室23家,从免费测土化验开始,到专家配方、精准施肥、种植指导、飞防服务等,形成“测、配、产、供、施”一体化,通过对当地土壤和作物的深入研究,为农户提供精准服务和解决方案,将减肥增效落到实处。

落实精准施肥 布局智能水肥一体化施肥基站

不仅要打通线上服务体系,更要落实精准施肥,让农民“省肥、省工、省力”,轻松耕作。为了做到这一点,刘兴旭董事长强调心连心已经建立了140多家配肥站,根据农作物的不同需要把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按不同的配比给配好,科学配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所需要的不同配方科学测土以后配好肥料。针对大户,直接配肥共有20多万吨,根据农户实际情况科学配肥。截至2020年10月底,心连心测土配肥站累计生产配方肥超20万吨,累计服务种植面积超400万亩,累计取得有效测土数据近6万个。为了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与普及,心连心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了水肥一体化工作基站布局。在新疆投资6000万建成了水肥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合新疆地区特点,利用滴灌设施对棉花生长的整个生长周期需要不同的肥料做配比,从水肥管控、植保方案、栽培管理等建立客户全流程的技术服务体系,让用户科学田管、精准施肥,真正让用户节省成本、增产增收。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的智能化、信息化,提升企业农化服务水平。

刘兴旭董事长表示,这些还远远不够,未来的心连心将会投入更多的相关工作,使农民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作为行业代表企业,心连心将继续坚持“以肥为主,肥化并举”的发展战略,为中国生态环保绿色农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找到约2,250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