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鼎一缕茶香

找到约4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领跑茶业新生态,一缕茶香飘世界

5月11日,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在浙江德清联合发布了“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有关权威单位共同举办的公益性“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迄今已持续十一年,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品牌价值评价机制、打造中国品牌正能量、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信息发布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坚持“科学、公正、公开、公认”的工作原则,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据悉,今年参加评价的品牌数量达到1034个,涵盖大部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本次对其中775个品牌进行了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发布总品牌价值为125858亿元,比去年总品牌价值增加24348亿元,平均品牌价值增长21亿元。逐年提升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印证了中国品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作为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上榜品牌,福鼎白茶受邀出席了本次大会。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在发言时讲到,一直以来,福鼎白茶都坚持“质量立茶,科技兴茶,文化润茶,品牌强茶”的高质量发展核心,通过严抓质量、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抱团推介等举措,切实带动茶农增收,推进产业发展。接下来,福鼎市将规划建设世界白茶中心,并开启新一轮“走出去”计划,通过文化融合、科技创新,输出中国茶文化和茶品牌,不断提高出口的附加值和效率,真正做到“白茶为人类增和谐,品牌让世界更美好”。

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 蔡梅生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不仅弥漫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间烟火,也充盈着文人雅士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精神世界。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作为中国白茶之乡,福鼎白茶的品牌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传承与创新。早在清朝嘉庆初年,福鼎的茶农们便成功培育出了白毫银针,奠定了福鼎白茶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后,福鼎市政府开始高度重视白茶产业的发展,并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其品牌化、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福鼎市立足自身独特的茶叶资源、特点和优势,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为主线,激励引导广大茶企、茶农共同打造福鼎白茶公共品牌。同时,通过举办特色的茶事活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推介,使福鼎白茶品牌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福鼎白茶的兴起,带动了全国14个省份、几十个县的产茶区、数百万茶人种植、制作白茶,呈现出“中国白茶,福鼎引领”的发展态势,福鼎白茶的崛起成为茶叶以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

在品牌发展的现阶段,福鼎白茶不仅注重市场扩张和品牌推广,还积极投入研发创新,探索新的制作工艺和产品形式,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最近几年,福鼎白茶品牌企业不断涌现,品牌化经营越走越远,相继跑出了品品香、绿雪芽、六妙等一大批中国茶叶企业品牌百强、福建省品牌企业等龙头品牌企业。

300多年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商品之一,福鼎白茶曾以毫香蜜韵的高贵品质赢得欧洲皇室的青睐,享誉海内外。时隔300年,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中,福建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福鼎白茶再次将一缕茶香飘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相信未来,福鼎白茶将不断做深茶文化,构建品牌大格局;做强茶产业,打造发展大平台;做新茶科技,推动运用大数据;做活茶营销,创新市场大渠道;做优茶服务,形成保障大合力,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中国茶产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来源:中国国家品牌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缕茶香意悠长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茶,穿越历史亦跨越国界。千年茶文化与非遗技艺交相辉映,“茶香”更浓。

总书记多次以茶为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茶会友,在轻松雅致的氛围中共话情谊;以茶论道,生动阐释中国主张。

“总书记在我这里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就是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我们要世世代代地保留下去,把最好的茶奉献给全世界的老百姓喝。”回忆起这一幕,西湖龙井炒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樊生华至今印象深刻。

2020年3月,在浙江杭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观看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鼓励大家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


△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左)在进行“西湖龙井”的“杀青”。

千百年来,一片小小树叶,在茶人手中揉捻,在时光中发酵。

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淡水清茶,其背后是茶农依照自然规律和世代相传的经验种茶、管理茶园,采茶工采摘、拣选茶叶,制茶师通过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等方式制作的复杂过程。

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我国历次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浙江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江苏苏州碧螺春制作技艺、安徽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项目等。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有着系统的知识体系、广泛的社会实践、成熟的传统技艺、丰富的手工制品,体现了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制茶师在进行“福鼎白茶”的“萎凋”。

目前,中国有40多所中职和8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制茶、茶艺等专门人才3000多人。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鼓励传承人按照传统方式授徒传艺,依托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巩固代际传承。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在福建省安溪县王氏家族已传至第13代;安徽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在近5年间收徒授艺17人。

一个茶之古国,正在书写盏茗香天下的历史新注脚。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再次体现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我们感到非常振奋。”一位参与申遗的负责人说。

在云南景迈山,古老的茶树与原始森林交错生长,沧桑又焕发着勃勃生机。

中式的装修,古朴的茶具,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生火、煮茶、烤柿子、烤花生……在距离云南2000多公里外的上海,“围炉煮茶”正风靡社交平台。

有外媒观察到,“围炉煮茶”正迅速成为中国年轻人最新的慢生活风尚。

2020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指出,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2017年10月,福建武夷山星村,来自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茶友在茶王赛群众评审席前品尝武夷岩茶。

茶,以草木之微,承载着文明与文化的磅礴之力。

700多年前,意大利诗人但丁曾写下美妙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中国江南明媚的春色”。

现如今,茶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上佳饮品,更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桥梁纽带。

在法国,中国的茶文化吸引了众多“铁粉”,菲利普·托纳雷是其中一位。对于茶文化,托纳雷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中国茶艺让我能准备并品味一份芳香馥郁且口感极佳的茶,同时,我能够由此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中享受一段安静的时光。”

找准传统与潮流文化的交集,不少中式新茶饮将茶、丝绸、京剧等中华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品牌设计中,获得好评无数。


△2022年4月12日,安徽省桐城市黄甲镇葛湾村茶叶基地,当地村民在采摘春茶。

茶文化,如同一杯清茶,生津回甘。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妙解,正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真谛——天人合一。


党的二十大闭幕刚刚一周,应习近平总书记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华。

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同阮富仲进行茶叙,畅叙两党两国传统友谊和发展前景。

茶香氤氲,“和”意悠长。中国茶文化与大国外交相融相通。


△2022年10月,满载着120余吨中国茶叶的中欧班列(渝新欧)首趟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公铁联运班列在重庆团结村车站发车。

茶以载史,史以鉴今。

“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

“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舰队,带去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而不是战争,沿途没有占领一寸土地。”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外交场合借茶来表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社交平台上,一段在肯尼亚拍摄的采茶视频获得不少网友点赞。镜头中——肯尼亚妇女们背着箩筐,按照中国采茶工的模式采茶,边工作边跳舞,脸上的快乐喜悦掩藏不住。

而镜头外的故事更令人动容——画面中的肯尼亚农户,当时正遭遇因干旱导致的农作物歉收。来自中国的茶叶专家为农户们带来了种植技术和采摘制茶模式。仅凭改良种植的数百棵辣木,当地农户就能得到100万先令(约9700美元)的收入。

茶,是中国表达“和而不同”理念的缩影之一。

△云南景迈山古茶园,流传着一个动人故事——布朗族祖先帕岩冷开荒种茶,并留下遗训: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牛马牲畜也有衰亡之日,只有漫山遍野的茶才能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缕茶香飘古今,越万里。

如今,我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从业人群、茶产量及产值均居世界前列。

通过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中国茶文化也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

来源:央视新w,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友评测|追寻来自阳光的一缕茶香——2018年泓达堂 陈皮贡眉

我喝茶的目的是修身养性,于汤水变换、苦甜转化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酸甜苦乐,用真心说出品茶感受、茶品优劣,与有共同乐趣的友人共勉,新茶网搭平台,四面八方交友来,尽全力共同为把茶文化把发扬光大献计献策。

一、茶品信息

2018年泓达堂陈皮贡眉,江门市新会区泓达堂茶业有限公司出品,该公司始创于2016年,是一家集新会柑GAP种植、陈皮、陈皮茶原生态加工于一体的实业公司,公司种植基地位于三江汇流的南坦岛核心产区,土壤丰富,果香浓郁,公司采取阳光生晒、天然风干传统工艺制作质量上乘的陈皮系列产品

规格:300克/片

二、测评人筒介

性别:男

年龄:49岁

普洱茶龄:21

品饮过的白茶:贡眉、寿眉、牡丹等

三、测评信息

日期:2019年4月29日

坐标:中国冰城、中国北方小巴黎

天气:晴,17℃,空气良

水质:纯净水

水温:95-100℃

1、茶具:盖碗套装

2、茶包装:

外层密封袋浅褐色纸包装,绿色纹路更显清明,中间绿色圆上嵌有紫色竖长条图案,上书追寻茶味,右侧配有小字副标题,一缕茶的清香、自来阳光的味道。

茶饼采用传统七子饼的圆型,外包装采用白色棉纸,正面白色棉纸最外圈为橙色界线,中间为一圆形,斗大的龙头非常醒目,龙口前有一方印"龙舟精神",彰显出这款茶的独具匠心,上方为泓达堂企业标识,下方水纹上为一方形,标有陈皮贡眉及净含量300克的特征介绍,两圆间为白色,有青柑隐图。

背面是茶属性筒介,与众不同的是祥细介绍了委托商和受委托商。

打开外包装,内层仍旧为白色棉纸包装,打开有内飞,上有对福鼎白茶的保健功效介绍及泡饮方法推荐,茶饼黑褐色,带有少许白条索,感觉压接较紧密,去包装既有茶香溢出。

取茶五克,撬茶证实压接较紧,条索规则均匀分布,撬下茶为块状,无破碎,闻干茶陈皮香、药香四溢

醒茶洗茶后,第一泡:20秒出汤,汤色澄黄清亮,淡淡香气袅袅,茶汤入口有苦涩感,夹杂有浓郁的陈皮香味和中草药味,瞬间即淫灭于香与甜之中,香甜之气由弱而强,冲入肺腹,令身心舒爽。
初期感觉茶味清醇有余而劲道十足,汤色澄黄透明,带有强烈药香气息,又融入了绵柔感,令饮茶者有欲罢不能、身置茶气中不能自拔之感。香气、甜味都较好,回甘已产生、逐渐强烈。
中期(3-7泡)汤色由由浅及深再减淡,香甜气上升势头较猛,至最后方有所减弱,回甘明显增强,伴随着香甜气冲击,喉间有花香韵味回旋,香气袅袅不绝、萦绕于唇齿、喉腹之间:茶中蕴有千百味,尽表难寻适当言,愿在此间多留恋,可惜茶意已向前。
后期茶汤色衰减香气与甜味萦绕,减弱亦恋恋不舍,回甘劲道减弱但仍感知明显,喉间韵味更浓,仿佛茶汤已释放其身心精髓,维持那即将逝去的陈皮药香与花香。
未期观叶底感觉叶片规整、无碎屑,规则感很大,大小基本一致,少量细梗证明该茶选材上较严谨
同样取茶5克,用玻璃煮茶器煮茶五分钟,汤红色,有厚重感,茶汤在口中回旋,香醇、甜润感强烈,各部受茶汤滋润,形成一个舒爽的整体,那真正是象云、象雨又象风,飘飘欲仙情更浓,陈皮贡眉诚推送,白茶精品美香茗!

总结:

认为这款茶选材精细、制做工艺精良,茶品韵味清醇持久,香甜、生津、回甘皆较强,加之独特的陈皮药香、花香,让这款的品质更上一层楼,把陈皮贡眉白茶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至,把白茶与陈皮有机融合,对"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做出了一个精美的诠释,是爱好品鉴、收藏的茶友的理想选择。

                                                 

图文:常思

摘自:新茶网试用报告 

找到约4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