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凤凰单从茶多钱一斤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春茶鲜嫩茶农抢采“明前茶” 广东春茶已陆续上市

茶农称今年气候宜人茶叶长势好,如采摘及时春茶产量和质量都会比较高

春分已至,又是一年采茶时。趁着天气晴好,广东主要茶产区的茶园、茶山又是一片忙碌景象,陆续开始采摘、制作今年的春茶。记者了解到,今年气候宜人,茶叶长势喜人,不少茶农表示,如果能够及时采摘,他们对今年茶叶产量和质量充满信心。

采茶忙梅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梅州:头春茶刚上市“客家炒绿”订单多

当地鼓励茶农匠心种茶,打造大湾区“茶罐子”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丘锐妮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春分已至,又是一年采茶时。趁着天气晴好,梅州各地茶区、茶园、茶山都忙碌起来,陆续开始采摘、制作今年的春茶。近年来,梅州市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截至2021年,梅州全市茶叶种植面积32.73万亩,约占全省茶叶总面积的1/4,年产量2.56万吨。

茶青长势好采摘人手不足

“高山云雾出好茶”,梅州地处山区,茶区平均海拔较高,位于梅江区清凉山的茶园更是平均海拔达到了800多米,终年云雾缭绕。走过山路,穿过云雾,在梯田状的茶山上我们看到茶农们正一边说笑一边熟练地采摘着今年的头春茶。

“我采了几天了,今年天时比较好,茶叶的收成和质量应该都会比较好。”背着采茶篓的茶农吴金华笑着对记者说。吴金华表示,今年雨水充足,茶树的发芽率较高,因此今年他的茶园预计比去年增产20%至30%。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时节,同样繁忙的景象也出现在位于梅县区上官塘的梅州振声生态茶园中,“‘茶青前一天采是黄金,后一天采是木炭。’今年茶青长势好,品质也提高了,现在人手不够,在抢摘。”梅州振声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飞绮说,茶叶质量不仅与气候有关,更离不开茶园的管理。他们除了一如既往保持纯手工采摘外,还坚持不用农药、人工锄草,用豆粕有机肥代替化肥,“提高了茶叶的质量,使茶喝起来更香、甘、滑。去年我们公司也被评为广东省生态茶园了。”黄飞绮说。

技术下乡做强做优茶产业

据悉,梅州市在多年前已经转变粗放式种植茶叶的方式,鼓励茶企和茶农重视茶叶质量,在施用有机肥、准确把握采摘时机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断做强做优“嘉应茶”产业,并不时派出农业专家团队前往各县(市、区)企业、合作社送技术“下乡”,指导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生产等,帮助茶叶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梅州市将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涉农项目,争取更多省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在老旧茶园改造、标准化种植、有机肥替代、农药管控、设备更新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和鼓励茶农、茶企匠心种茶,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

开发年轻化产品市场

在梅江区清凉山茶山下,制茶厂的机器轰隆隆地响着,制茶师傅们正忙碌着将经过晾青萎凋的茶青送进制茶机,一丝不苟地按照杀青、揉捻、干燥、炒青四个步骤进行客家炒绿的制作。制茶师傅告诉记者,经过以上四个步骤炒好的客家炒绿就可以喝了,但是比较消食。存放半个多月至一个月后再二炒乃至多炒,能够散发出浓郁、独特的“炒米香”,让茶性更加温和。

梅县区新县城永盛堂店主黄俊发告诉记者,今年头春茶刚刚上市,他就接到了不少客家炒绿的预订单,除了本地订单,还有不少订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我们企业接下来想重点为商务年轻群体做一些产品,比如冷泡茶、速溶茶,不仅方便、好喝,颜值还要高。”梅江区一茶叶企业负责人这样规划接下来的公司发展方向。

韶关仁化红山镇农民采摘茶叶张浵摄

韶关:

仁化红山镇1.39万亩白毛茶进入采摘季,茶农称由于阳光雨水充足——今年春茶滋味甘醇受欢迎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谭玉玲 张浵

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是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仁化白毛茶的主产地。春分时节,红山镇鱼皇村、烟竹村、新山村和小楣水村种植的1.39万亩白毛茶进入采摘加工忙碌时节。近段时间,当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首批春茶一上市,就备受茶客们的青睐。

22日上午,记者走进红山镇的白毛茶原种园,只见一排排茶树冒出嫩绿粗壮的芽头,茶农们戴着斗笠、背着竹篓,双手游走在茬茬新绿间。茶园主人袁大姐说,从上周开始采摘春茶,这里近15亩的优质原种茶株已基本采摘了一遍,“年后阳光、雨水充足,今年的春茶品质很好,制作出来的第一批红茶、白茶,滋味甘醇、茶香浓郁,很受欢迎。”

白毛茶原种园是仁化白毛茶茶树品种资源库和良种育苗试验示范基地,收集有本地白毛茶株系198个。这几年主要推广新培育的优质品种丹霞9号,以其饱满的芽尖制作成白茶。目前园内正将白毛茶独芽及一叶一芽茶青,逐批摊晾烘焙中。人在制作厂房外,都能闻到新鲜茶叶烘焙时散发的清香。

作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红山镇富农茶叶专业合作社,这几日一直忙于采茶、向农户收购茶青、制茶。记者在当地的制茶车间看到,一个个晒网上晾着密密麻麻的芽尖。“这是今年的首批春茶,要经过52小时-72小时制作才能制成白茶,这批最快的要到23日下午做好。”合作社负责人张浅星介绍说,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员,长期对合作社的白茶制作工艺进行指导,现在各项工艺很成熟,已增扩了两间车间制茶,今年春茶开采以来,合作社每日向红山茶农收购单芽茶青近500斤,用于制作特级白茶“丹霞银白”。

据介绍,红山白毛茶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成为“朝中贡品”,并已获得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近年来,红山镇做强做精茶产业文章,着力打响“丹霞白茶”高端品牌,目前已发展茶叶合作社、加工厂等19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韶关仁化红山镇富农茶业专业合作社晾茶车间 张浵 摄

韶关曲江罗坑镇春茶热闹开摘,有茶农表示——

春茶价贵行情好今年还要多种茶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唐忠祥 欧文艳

“罗坑真是神仙境,既产冬菇又产茶……”3月20日,露水散尽的韶关曲江区罗坑镇梅山生态茶园基地,起早采茶的茶农唱起山歌,静谧的茶园一下子热闹起来。茶香沁人,山歌悠悠。在整齐划一的茶丛中,茶农三五成群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采下今年第一波春茶。蓝天、暖阳、茶园、茶树、茶农勾画出一幅幅春分采茶忙的诗意画卷。

梅山生态茶园面积已超160亩,产业年收入接近100万元,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负责人介绍,茶园每年都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

“我们镇就是靠发展茶叶摘掉贫穷帽的。”罗坑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的罗坑镇,可以说是“户户种茶、人人种茶”,茶叶已然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茶农邵阿姨告诉记者,家里有30多亩茶叶,今年春茶价格贵、销售行情好,自己舍不得中午回家吃饭耽搁时间,干脆把午饭带到了茶园,“今年春茶价格好,15块钱一斤呢!我打算今年还要再种一批茶树!”

据介绍,罗坑镇茶园面积有1.2万亩,年产干茶260吨。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罗坑镇将改造老旧茶园200亩,打造茶叶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个以上,并且计划聚焦壮大茶产业,延伸茶产业链条,引进或培育茶业深加工、文创等优质企业,加强龙头企业厂房和生产车间建设,引导主体规模化、规范化成长,不断提升茶产业发展“硬实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凤凰春茶开采 林奕波 摄

潮州:7万亩“凤凰单丛”丰收缺采茶工

当地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应对采茶高峰的用工难、人手短缺等问题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映光

春和景明,茶叶飘香。三月的茶乡潮州凤凰,又开始热闹起来。久负盛名的潮州“凤凰单丛春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制作旺季。据介绍,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加上采茶工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目前凤凰茶区的采茶工尚有较大用工缺口。对此,凤凰镇在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茶生产“两手抓”的同时,也正积极引导相关茶企通过留住外地采茶工、动员周边村民和剩余劳动力采茶等多种方式解决用工问题。

高山茶叶本月底开采

凤凰镇位于潮州市北部山区,潮汕地区最高峰1498米的凤鸟髻山就位于该镇境内,是凤凰单丛品种茶叶的原产地,也是生产茶叶的专业镇。目前,凤凰镇的茶叶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一片小小的绿叶子成为了当地富民强镇的“金叶子”。

记者近日在位于凤凰山海拔近千米的凤西大庵村的古茶树保护区走访时看到,漫山遍野的“梯田式”茶园散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头戴遮阳草帽、腰间挎着竹篓茶筐的采茶工们,或成群结队穿行于茶丛间,或藏身于“春茶海洋”中静静地采摘新绿,傍山而建的房屋里,茶农们正炒制青茶,空气里荡漾着阵阵沁人心脾的茶香,别有一番风情。

据有着二十多年制茶经验的茶农张伯介绍,凤凰山春茶采摘期大约50天,目前主要是采摘种植在低山的茶叶,中高山的茶叶采摘则要在3月末才可以开始。“春茶采摘是要抢收的,如果采摘不及,嫩芽长老了,成品茶的质量会受影响,收成也要大打折扣了。”张伯说,今年气候宜人,茶叶长势喜人,如果能够及时采摘,茶农们对今年茶叶产量和质量还是充满信心的。

凤凰春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制作旺季 赵映光 摄

今年春茶已陆续上市

据介绍,抢收采摘回来的茶叶需要放在温煦阳光下晾晒,适当去除水分后,才能开始制茶,经过晒青、晾青、做青、炒青等工序,制成初制茶,此后经过初次烘焙、摊凉、复火烘焙等阶段,让茶香更有韵味。今年的凤凰单丛春茶目前已经陆续上市。

凤凰镇党委宣传委员许平滨介绍,凤凰茶区在春茶采摘期间预计需要5万名左右的采茶工,但目前进入茶区的采茶工仅有3万名左右,还存在2万名左右的用工缺口。

记者了解到,凤凰镇茶区的采茶工大多是来自福建、江西、广西等地,本地采茶工占少数,由于采茶是一项技术活也是辛苦活,愿意从事采茶工作的中青年人越来越少,采茶工的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此外,受疫情影响,一些采用跨省招工的茶企也面临挑战。

据悉,为积极应对采茶高峰的用工难、人手短缺等问题,凤凰镇目前正积极引导茶企茶园通过提高采茶工的福利待遇、完善后勤保障工作等方面尽量“留住”外地采茶工,深挖本地资源,动员周边村民和剩余劳动力参与采茶,同时要借助相关协会,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加强茶企茶园之间的用工协助。

惠州柏塘镇市民游客参与采茶 邓东方 摄

惠州:

引进特色新品种实施技术改良,打造“茶+树+药”综合茶园进一步开发土地效能

柏塘镇:今年计划带动茶农增收30%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刘冠年

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春茶鲜嫩的时候。作为广东省“十大茶乡之一”,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季。目前,该镇春茶开采面积约25000亩,预计有2万多名茶业从业人员投入到春茶生产中。

近日,记者走进柏塘镇洋景村的雷公顶茶业专业合作社,看到茶园内云雾缭绕,一棵棵茶树吐露着新芽,脆嫩欲滴。怀抱茶篓的茶农正穿梭于茶树中,娴熟地将一个个嫩绿新芽采摘下树,放入腰上的茶篓内,笑脸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雷公顶茶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宇介绍,该茶园有将近600亩茶树进入新一轮采摘期。除了种植将近280亩柏塘山茶以外,还引进特色新品种并实施技术改良。目前,茶园已成功引进紫茶以及特色红茶等品种,种植面积近300亩,茶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在树木的周边进行茶的种植等林下经济,由于茶带背面或者树阴面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分,在这些地方可以种一些药材,达到互补的状态,提高每一亩山地的实际收益。”张宇介绍,接下来,该茶园还计划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打造一个将近600亩的“茶+树+药”综合茶园,进一步开发土地效能,联农带农,带动村民增收、乡村发展。

据了解,柏塘镇正谋划打造集农产品加工中心、新农人培训中心、电商物流中心、茶产业集散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同时,通过农民组织、茶业专业合作社的整合,推行标准化种植、采摘,全方位提升茶产业产值。“我们今年计划带动全镇茶农增加30%收入,全力将柏塘山茶打造成为‘大湾区的中国好茶’!”柏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金羊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广东春茶已陆续上市 茶农抢采“明前茶”

春分已至,又是一年采茶时。趁着天气晴好,广东主要茶产区的茶园、茶山又是一片忙碌景象,陆续开始采摘、制作2022年的春茶。记者了解到,2022年气候宜人,茶叶长势喜人,不少茶农表示,如果能够及时采摘,他们对2022年茶叶产量和质量充满信心。

梅州:头春茶刚上市“客家炒绿”订单多

当地鼓励茶农匠心种茶,打造大湾区“茶罐子”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春分已至,又是一年采茶时。趁着天气晴好,梅州各地茶区、茶园、茶山都忙碌起来,陆续开始采摘、制作2022年的春茶。近年来,梅州市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截至2021年,梅州全市茶叶种植面积32.73万亩,约占全省茶叶总面积的1/4,年产量2.56万吨。

采茶忙。(来源:梅州市农业农村局)

茶青长势好采摘人手不足

“高山云雾出好茶”,梅州地处山区,茶区平均海拔较高,位于梅江区清凉山的茶园更是平均海拔达到了800多米,终年云雾缭绕。走过山路,穿过云雾,在梯田状的茶山上我们看到茶农们正一边说笑一边熟练地采摘着2022年的头春茶。

“我采了几天了,2022年天时比较好,茶叶的收成和质量应该都会比较好。”背着采茶篓的茶农吴金华笑着对记者说。吴金华表示,2022年雨水充足,茶树的发芽率较高,因此2022年他的茶园预计比2021年增产20%至30%。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时节,同样繁忙的景象也出现在位于梅县区上官塘的梅州振声生态茶园中,“‘茶青前一天采是黄金,后一天采是木炭。’2022年茶青长势好,品质也提高了,现在人手不够,在抢摘。”梅州振声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飞绮说,茶叶质量不仅与气候有关,更离不开茶园的管理。他们除了一如既往保持纯手工采摘外,还坚持不用农药、人工锄草,用豆粕有机肥代替化肥,“提高了茶叶的质量,使茶喝起来更香、甘、滑。2021年我们公司也被评为广东省生态茶园了。”黄飞绮说。

技术下乡做强做优茶产业

据悉,梅州市在多年前已经转变粗放式种植茶叶的方式,鼓励茶企和茶农重视茶叶质量,在施用有机肥、准确把握采摘时机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断做强做优“嘉应茶”产业,并不时派出农业专家团队前往各县(市、区)企业、合作社送技术“下乡”,指导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生产等,帮助茶叶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梅州市将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涉农项目,争取更多省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在老旧茶园改造、标准化种植、有机肥替代、农药管控、设备更新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和鼓励茶农、茶企匠心种茶,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

开发年轻化产品市场

在梅江区清凉山茶山下,制茶厂的机器轰隆隆地响着,制茶师傅们正忙碌着将经过晾青萎凋的茶青送进制茶机,一丝不苟地按照杀青、揉捻、干燥、炒青四个步骤进行客家炒绿的制作。制茶师傅告诉记者,经过以上四个步骤炒好的客家炒绿就可以喝了,但是比较消食。存放半个多月至一个月后再二炒乃至多炒,能够散发出浓郁、独特的“炒米香”,让茶性更加温和。

梅县区新县城永盛堂店主黄俊发告诉记者,2022年头春茶刚刚上市,他就接到了不少客家炒绿的预订单,除了本地订单,还有不少订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我们企业接下来想重点为商务年轻群体做一些产品,比如冷泡茶、速溶茶,不仅方便、好喝,颜值还要高。”梅江区一茶叶企业负责人这样规划接下来的公司发展方向。

韶关仁化红山镇1.39万亩白毛茶进入采摘季,茶农称由于阳光雨水充足——

2022年春茶滋味甘醇受欢迎

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是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仁化白毛茶的主产地。春分时节,红山镇鱼皇村、烟竹村、新山村和小楣水村种植的1.39万亩白毛茶进入采摘加工忙碌时节。近段时间,当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首批春茶一上市,就备受茶客们的青睐。

韶关仁化红山镇农民采摘茶叶。(来源:张浵)

3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红山镇的白毛茶原种园,只见一排排茶树冒出嫩绿粗壮的芽头,茶农们戴着斗笠、背着竹篓,双手游走在茬茬新

韶关仁化红山镇富农茶业专业合作社晾茶车间。(来源:张浵)

绿间。茶园主人袁大姐说,从上周开始采摘春茶,这里近15亩的优质原种茶株已基本采摘了一遍,“年后阳光、雨水充足,2022年的春茶品质很好,制作出来的第一批红茶、白茶,滋味甘醇、茶香浓郁,很受欢迎。”

白毛茶原种园是仁化白毛茶茶树品种资源库和良种育苗试验示范基地,收集有本地白毛茶株系198个。这几年主要推广新培育的优质品种丹霞9号,以其饱满的芽尖制作成白茶。目前园内正将白毛茶独芽及一叶一芽茶青,逐批摊晾烘焙中。人在制作厂房外,都能闻到新鲜茶叶烘焙时散发的清香。

作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红山镇富农茶叶专业合作社,这几日一直忙于采茶、向农户收购茶青、制茶。记者在当地的制茶车间看到,一个个晒网上晾着密密麻麻的芽尖。“这是2022年的首批春茶,要经过52小时-72小时制作才能制成白茶,这批最快的要到23日下午做好。”合作社负责人张浅星介绍说,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员,长期对合作社的白茶制作工艺进行指导,现在各项工艺很成熟,已增扩了两间车间制茶,2022年春茶开采以来,合作社每日向红山茶农收购单芽茶青近500斤,用于制作特级白茶“丹霞银白”。

据介绍,红山白毛茶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成为“朝中贡品”,并已获得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近年来,红山镇做强做精茶产业文章,着力打响“丹霞白茶”高端品牌,目前已发展茶叶合作社、加工厂等19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韶关曲江罗坑镇春茶热闹开摘,有茶农表示——

春茶价贵行情好2022年还要多种茶

“罗坑真是神仙境,既产冬菇又产茶……”3月20日,露水散尽的韶关曲江区罗坑镇梅山生态茶园基地,起早采茶的茶农唱起山歌,静谧的茶园一下子热闹起来。茶香沁人,山歌悠悠。在整齐划一的茶丛中,茶农三五成群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采下2022年第一波春茶。蓝天、暖阳、茶园、茶树、茶农勾画出一幅幅春分采茶忙的诗意画卷。

梅山生态茶园面积已超160亩,产业年收入接近100万元,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负责人介绍,茶园每年都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

“我们镇就是靠发展茶叶摘掉贫穷帽的。”罗坑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的罗坑镇,可以说是“户户种茶、人人种茶”,茶叶已然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茶农邵阿姨告诉记者,家里有30多亩茶叶,2022年春茶价格贵、销售行情好,自己舍不得中午回家吃饭耽搁时间,干脆把午饭带到了茶园,“2022年春茶价格好,15块钱一斤呢!我打算2022年还要再种一批茶树!”

据介绍,罗坑镇茶园面积有1.2万亩,年产干茶260吨。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罗坑镇将改造老旧茶园200亩,打造茶叶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个以上,并且计划聚焦壮大茶产业,延伸茶产业链条,引进或培育茶业深加工、文创等优质企业,加强龙头企业厂房和生产车间建设,引导主体规模化、规范化成长,不断提升茶产业发展“硬实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潮州:7万亩“凤凰单丛”丰收缺采茶工

当地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应对采茶高峰的用工难、人手短缺等问题

春和景明,茶叶飘香。三月的茶乡潮州凤凰,又开始热闹起来。久负盛名的潮州“凤凰单丛春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制作旺季。据介绍,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加上采茶工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目前凤凰茶区的采茶工尚有较大用工缺口。对此,凤凰镇在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茶生产“两手抓”的同时,也正积极引导相关茶企通过留住外地采茶工、动员周边村民和剩余劳动力采茶等多种方式解决用工问题。

凤凰春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制作旺季。(摄影:羊城晚报记者赵映光)

高山茶叶本月底开采

凤凰镇位于潮州市北部山区,潮汕地区最高峰1498米的凤鸟髻山就位于该镇境内,是凤凰单丛品种茶叶的原产地,也是生产茶叶的专业镇。目前,凤凰镇的茶叶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一片小小的绿叶子成为了当地富民强镇的“金叶子”。

记者近日在位于凤凰山海拔近千米的凤西大庵村的古茶树保护区走访时看到,漫山遍野的“梯田式”茶园散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头戴遮阳草帽、腰间挎着竹篓茶筐的采茶工们,或成群结队穿行于茶丛间,或藏身于“春茶海洋”中静静地采摘新绿,傍山而建的房屋里,茶农们正炒制青茶,空气里荡漾着阵阵沁人心脾的茶香,别有一番风情。

据有着二十多年制茶经验的茶农张伯介绍,凤凰山春茶采摘期大约50天,目前主要是采摘种植在低山的茶叶,中高山的茶叶采摘则要在3月末才可以开始。“春茶采摘是要抢收的,如果采摘不及,嫩芽长老了,成品茶的质量会受影响,收成也要大打折扣了。”张伯说,2022年气候宜人,茶叶长势喜人,如果能够及时采摘,茶农们对2022年茶叶产量和质量还是充满信心的。

2022年春茶已陆续上市

据介绍,抢收采摘回来的茶叶需要放在温煦阳光下晾晒,适当去除水分后,才能开始制茶,经过晒青、晾青、做青、炒青等工序,制成初制茶,此后经过初次烘焙、摊凉、复火烘焙等阶段,让茶香更有韵味。2022年的凤凰单丛春茶目前已经陆续上市。

凤凰镇党委宣传委员许平滨介绍,凤凰茶区在春茶采摘期间预计需要5万名左右的采茶工,但目前进入茶区的采茶工仅有3万名左右,还存在2万名左右的用工缺口。

记者了解到,凤凰镇茶区的采茶工大多是来自福建、江西、广西等地,本地采茶工占少数,由于采茶是一项技术活也是辛苦活,愿意从事采茶工作的中青年人越来越少,采茶工的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此外,受疫情影响,一些采用跨省招工的茶企也面临挑战。

据悉,为积极应对采茶高峰的用工难、人手短缺等问题,凤凰镇目前正积极引导茶企茶园通过提高采茶工的福利待遇、完善后勤保障工作等方面尽量“留住”外地采茶工,深挖本地资源,动员周边村民和剩余劳动力参与采茶,同时要借助相关协会,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加强茶企茶园之间的用工协助。

凤凰春茶开采。(来源:林奕波)

引进特色新品种实施技术改良,打造“茶+树+药”综合茶园进一步开发土地效能

惠州柏塘镇:2022年计划带动茶农增收30%

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春茶鲜嫩的时候。作为广东省“十大茶乡之一”,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季。目前,该镇春茶开采面积约25000亩,预计有2万多名茶业从业人员投入到春茶生产中。

近日,记者走进柏塘镇洋景村的雷公顶茶业专业合作社,看到茶园内云雾缭绕,一棵棵茶树吐露着新芽,脆嫩欲滴。怀抱茶篓的茶农正穿梭于茶树中,娴熟地将一个个嫩绿新芽采摘下树,放入腰上的茶篓内,笑脸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惠州柏塘镇市民游客参与采茶。(来源:邓东方)

雷公顶茶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宇介绍,该茶园有将近600亩茶树进入新一轮采摘期。除了种植将近280亩柏塘山茶以外,还引进特色新品种并实施技术改良。目前,茶园已成功引进紫茶以及特色红茶等品种,种植面积近300亩,茶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在树木的周边进行茶的种植等林下经济,由于茶带背面或者树阴面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分,在这些地方可以种一些药材,达到互补的状态,提高每一亩山地的实际收益。”张宇介绍,接下来,该茶园还计划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打造一个将近600亩的“茶+树+药”综合茶园,进一步开发土地效能,联农带农,带动村民增收、乡村发展。

据了解,柏塘镇正谋划打造集农产品加工中心、新农人培训中心、电商物流中心、茶产业集散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同时,通过农民组织、茶业专业合作社的整合,推行标准化种植、采摘,全方位提升茶产业产值。“我们2022年计划带动全镇茶农增加30%收入,全力将柏塘山茶打造成为‘大湾区的中国好茶’!”柏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羊城晚报记者 丘锐妮 张文 赵映光 李海婵 通讯员 谭玉玲 张浵 唐忠祥 欧文艳 刘冠年

来源:羊城晚报、学习强国,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各地春茶上市观察:小叶子大产业 茶文章处处芳

车行一路,山色一新。行走的脚步,驻足在纵横交错的茶陇间。三五茶农腰间挂上茶篓,双手轻轻一捻,摘下一粒粒青翠的茶尖,春茶正式开采。

在浙江杭州西湖区龙井茶核心产区,5点多就摸黑出门的倪翠萍挎着一大筐鲜茶,顺着山道往家里一路小跑,只为保住最鲜的那抹茶香。

浙江上城埭村,西湖龙井茶正式开采。人民网 章勇涛  摄

在贵州湄潭“中国西部茶海”,全县49名顶尖采茶能手齐聚茶山,一双双巧手来回“翻飞”。眼疾手快,进行着一场采茶技艺的比拼。

在云南凤庆县,茶农王文卫与妻子迅速扒拉完碗里的米饭,瞅准今年茶价比往年高几块钱的时机,到茶园采摘下一筐筐新茶。夜幕降临后,凤庆城郊的大摆田茶厂灯火通明,附近村子前来卖茶的村民络绎不绝。

……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茶产业的发展,美了环境、兴了经济、富了百姓,一座座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有了信心和底气。


茶农正在进行江西白茶筛选晾晒。吴志贵 摄

如今,全国各地正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奋力推动茶产业在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让更多茶叶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市场、飘香世界。

“第一捧茶”走俏市场多措并举保供给  

正是春分时节,湖北恩施州利川市文斗镇太阳坪村的茶农们穿梭茶园,娴熟地将新采的茶尖放进腰间的茶篓。不一会儿,村里的太阳坪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来了农户采来的第一捧6斤芽茶。

“今年气温回暖较慢,各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农翘首以盼,随着气温的上升,终于等来了第一捧芽茶开采。”太阳坪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冉茂康告诉记者,今年的明前茶开称起价80元/斤,虽然气温回升慢,但鲜叶质量好、产量多,茶农丰收有望。

武夷山脚下的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茶叶嫩芽勃发。陈子昕 摄

今年春节后,福建也遭受了罕见的低温天气,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迎来了一场睽违多年的大雪。“按照经验,降雪一般不会造成减产,低温天气有助于减少病虫害、有助于茶树的内部积累,以目前开采的情况来看,今年一定是品质、产量的丰收年。”“90后新茶人”方舟胸有成竹。


西藏林芝墨脱茶园。人民网 李海霞 摄

由东到西,西藏墨脱县德兴乡、达木珞巴民族乡、帮辛乡等地的春茶也在集中开采,虽然晚些,但产量不会减少。“3月18日首日采摘春茶已超过1700斤,今年墨脱全县的高标准高山有机茶园4月底完成采摘,预计采摘春茶茶青8万斤。”西藏茶文化协会会长辜甲红说。

“产”端相对平稳,但“销”端仍存挑战。受茶叶产量、品质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销售市场面临着需求缩减、物流中断等风险。怎么办?各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助力茶区产销平衡。

贵州凤冈县的有机锌硒茶深挖特色,将出口作为新增长极。作为贵州唯一的一个茶叶产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凤冈县今年来发放贷款资金6000余万元,投入设备升级资金1000余万元,改造升级茶叶加工生产线13条,并在春茶采摘前定下2022年锌硒茶的“出海目标”,“出时间表、作战图,分月推进茶叶出口工作,培育出口企业3家以上,年出口额达1.5亿美元。”

贵州凤冈锌硒茶。人民网 龙章榆 摄

湖北黄冈英山县的“英山云雾茶”聚焦网络,线上发力打开新的销路。3月18日,英山举行了云雾茶网络开园节,当天1小时的网上直播,吸引了各平台170万余网友观看,带动全县域店铺下单6000余单。

四川万源富硒春茶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经营“订单生意”。依托浙江普陀与四川万源在市场等方面协作帮扶优势,万源富硒春茶主攻浙江市场。

“万源茶在浙江茶叶市场很受欢迎,最新的茶叶将以‘订单’方式直通浙江安吉茶叶交易市场,价格也比浙江本地茶叶高出一大截。”固军镇大地坪村的茶叶加工厂的负责人毛发亮介绍道。

各地积极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开春茶销路,多措并举抓实品质提升、龙头培植、品牌打造、加工升级、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做强做足“茶文章”,撬动“茶经济”,不断推进茶产业蓬勃发展。

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助农民增收致富

春茶开采前夕,云南省凤庆县新成立的滇红茶产业联盟在会上表决通过了一件大事:“成员企业在2022年茶叶鲜叶收购价格上,较去年同期平均提高10%以上!”这是凤庆县委县政府通过推动建立滇红茶产业联盟方式致力重振当地滇红茶品牌的重要举措。

云南省凤庆县凤山镇安石村春茶开采。人民网 符皓 摄

品牌重塑,意味着品质更高、成本更高,但当地茶企却迅速达成共识:品牌重塑只向市场要利润,不向茶农压成本!今年春茶开采,全县7.5万余户茶农率先享受到这波红利,“茶价比往年高了好几块!”凤山镇红塘村的王文卫激动地说。

“一早能摘一斤油,一天能赚一身绸,一月能挣一头牛,一年能起一栋楼……”茶业兴农,尽人皆知。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的土壤、空气湿度、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茶叶,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2021年,贵州茶叶产量约达46.99万吨、产值570.9亿元,涉茶农户年人均收入12351元,茶产业已成为贵州农业现代化中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富民产业。

茶叶,这一片片鲜嫩的绿叶,曾经不过是偏僻山村的普通作物,而今却是能使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小叶子做成了大产业。当前,全国各地正创新发挥茶产业辐射作用,积极探索更为紧密的茶、农利益链接模式,因地制宜种好茶、出好茶、强品牌,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湖北黄冈英山县云雾茶开采。英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湖北利川市,毛坝镇夹壁村村民张远平凭借种茶而脱贫致富,他家从早年的5亩茶逐步发展到现在的10亩茶,每年收入有7万元。在种茶的同时,张远平还到茶厂学习制茶技术,今年2月开办了茶厂。

张远平一家依靠茶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截至2021年,利川市茶园面积达到27.37万亩,全市茶叶综合产值28亿元,种茶人数有11万人。如今,利川茶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优势日趋明显,一片片茶叶成为一方百姓的“金枝玉叶”,带领利川人走出致富之路。

贵州湄潭通过举行双手采茶技艺比赛,提升采茶效率。湄潭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素有“贵州茶业第一县”的湄潭县,依托茶产业优势,在今年春茶采摘前期,一面积极和茶企对接采茶用工需求,一面摸排辖区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困难群众人数,迅速组织100余名搬迁群众收获了今年就业“第一桶金”。“社区包车免费来回接送,期间保障早餐午餐,每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搬迁居民周业群感慨:“感动,贴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茶产业已成为各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不仅让昔日荒山变身“茶海”,而且还承载了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梦想。

产业链条升级转型新业态不断涌现

潮州是广东乌龙茶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区。作为潮州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之一,自古以来,“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等茶种享誉全国,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潮州“工夫茶”文化。

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茶园青翠碧绿、生机盎然。潮州市农业局供图

2021年4月,潮州市印发实施《潮州市千亿农业产业发展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在推进单丛茶特色化、优质化、生态化、品牌化、产业化建设的基础上,发挥“中国乌龙茶之乡”等名牌效应,推动茶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生态、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

无独有偶,从种茶制茶,再到传统创新,各地努力打好“茶文化”牌,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深挖产业内涵,从升级、转型等方面全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助力茶旅、农旅融合,实现提质增效。

新茶技加快更新升级。在江西婺源,江西正稀茗茶有限公司打造了数字化茶叶加工厂,实现从茶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到最后的成品全自动可控化生产,一天可产万斤干茶。“茶叶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生产,品质非常稳定!”正稀茗茶董事长黎建华说。


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芦溪乡平丰村的山场上,志愿者正协助当地抢抓时间采摘明前白茶。人民网 时雨 摄

新“茶货”源源不断上架。湖北英山推动产业加工升级,该县统筹整合5000万元“真金白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链长的茶产业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英山县茶产业链实施方案。如今的英山茶园,云红茶、云白茶、云青乌龙茶等品类齐全,近年来研制的茶酒、茶食品、茶面膜也走向市场,越来越多新“茶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新业态接二连三涌现。四川雅安推动茶、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以上,茶旅融合领跑全省;浙江杭州上城逮村突破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模式,打造集观光、休闲和品茗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对外营业的民宿和茶楼共有60多个;贵州湄潭县通过一二三产融合,重点打造了“翠芽27°景区”、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博览园、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象山茶博公园、云贵山茶园等主题景区,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茶叶搭台,旅游唱戏,越来越多茶区正变成景区、茶园变成公园。

四川雅安名山万亩茶园。郝立艺 摄

扩大面积、增加产量,品质提升、产品多元、效益提高……随着茶产业不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各地茶产业市场逐步突破传统市场,延伸到食品、医药、康养、旅游等领域,“茶产业+”的深度融合,正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小小茶叶,分量不轻。一棵棵茶树,一个个茶园,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画卷,也铺就了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王钦、龙章榆、秦海峰、魏鹏飞、朱虹、王洪江、郭婷婷、方彭依梦、符皓、李申、李海霞)

来源:金台资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