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藏族由于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33 秒)

2023岁末特稿,跟着湖北茶神游华夏 领略千年风云际会

当我们轻轻展开中国这片古老的地图,会发现一条条民族走廊与千年古道交织成一团繁复的丝线,仿佛在版图上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这张网中,文明的火光在网格间碰撞融合,犹如夜空中的星辰,连缀成一片璀璨的华夏星空。

这些走廊与古道,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地理通道的范畴,它们是民族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数千年的岁月里,它们见证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使得华夏大地的文化如同绚丽的织锦,既有各自的色彩,又和谐统一,让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得以深化,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在中华民族融合的道路上,湖北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站在2023年末,顺着湖北茶走过的路,神游华夏,回顾历史。

跨越千年的唐蕃古道

民族团结的"黄金桥"

▷▷01

唐蕃古道让茶文化传入了吐蕃,使得早期的“绢马互市”转为“茶马互市”,藏族由于“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而将茶作为“一日不可或缺”的生存必需品。但藏族所居的青藏高原地区,素不产茶。为了将内地的茶叶特别是砖茶运入藏区,同时将藏区的马匹和土特产输入内地,于是一条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交通线在汉藏民族商贩、背夫、驮队、马帮披荆斩棘下,被开辟出来。

它像一条条绿色的飘带,横亘于青藏高原与内地之间,蜿蜒曲折于世界屋脊之上。穿过祟山峻岭、峡江长河,越过皑皑雪原、茫茫草地,像一条剪不断的纽带,把内地与藏区相连接。

图丨唐蕃古道

据《唐国史补》记载:唐中央政府赏赐给附马都尉吐蕃王松赞干布之茶叶即采自岳、鄂、赣三州,鄂主要范围在湖北。

唐蕃古道贯通后,大唐与吐蕃之间的使臣不绝于路。从634年唐蕃初次交往到850年吐蕃王朝衰败,蕃使至唐125次,唐使入蕃65次,平均一年半就有一次使臣往还。其中,围绕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展开的以求婚、送亲、主婚等和亲使节往来达13次,围绕报丧、吊祭、朝贺、报聘等展开了30余次交往活动,为“偃兵息甲”“和睦邻好”的划界、请兵、罢兵、会盟等军事往来40余次。特别是公元823年长庆会盟所立的唐蕃会盟碑,以汉藏双语重申了“舅甥亲近之礼”,镌刻着“崇姻继好”“患难相恤”“社稷如一”的会盟誓词。

这条古道承载着文成公主入藏的姻亲感情,还蕴含着汉藏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情比金坚的友谊,在后世有了“黄金桥”的美誉。

图丨唐蕃会盟碑

藏彝走廊连起南北丝路

湖北茶在茶马古道上换马互市

02◁◁

藏彝走廊打通了中国的西北与西南,包括川、滇西部及藏东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域,历史上生活过巴人、蜀人、氐(dī)人、賨(cóng)人、僰(bó)人、夜郎、滇、邛都、巂(xī)、昆明、徙、筰(zuó)都、冉駹(máng)、白马等众多族群。

如今,藏彝走廊依然是藏、羌、彝、蒙古、回、纳西、白、傈僳、普米、独龙、怒、阿昌、景颇、拉祜、哈尼、基诺、门巴、珞巴、佤、德昂等少数民族的分布地。

图丨甘孜九龙——藏彝走廊上的高原明珠

除了囊括近半数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藏彝走廊还使云南成为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如今举世闻名的唐蕃古道、茶马古道、麝香之路,均与藏彝走廊交汇共荣。

图丨云南彝族自治县

宋代实行茶马交易及榷茶(茶叶国家专卖)之制,将荆湖北路之岳州、鄂州定为榷茶之地,年定上交国库榷茶247万斤。少数民族对茶叶和丝绸有需求,中原大地对战马、药材有需求,便形成了以茶马贸易为主的经济中心。

茶马互市的兴起,大量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商旅有机会深入中原,同时也使大量的汉、回、蒙古、纳西等民族的商人、工匠、戍军进入西北、西南地区。在茶马古道上的许多城镇中,藏族与汉、回等外来民族亲密和睦,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文化、纳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在长期的交往中,不同民族间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和文化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包、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

图丨云南茶马古道那柯里路段遗址

施宜古道

融合形成多彩民族文化

▷▷03

在鄂西南武陵山的群山峻岭之中,一条饱经风霜的山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开辟成了由楚入蜀的交通要道。它起于恩施城,经建始、巴东、长阳等地到达宜昌,不仅是官道,也是商道、茶道,这便是施宜古道。

据考,清代及清以前,以现恩施州城为中心,主要修建有6条古道,施宜古道是最早最长最具传奇的一条。

图丨施宜古道

施宜古道何时兴建,为什么兴建已不可考。但早在战国时,巴蜀联军攻楚滋方(今松滋)之战,巴蜀联军即从该路线通过。算起来,这条古道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另据文字记载,施宜古道在1888年、1939年、1941年、1947年先后进行了四次整修和扩建。山区的茶叶、桐油、土漆等山货不断输出山外,山外的盐巴、布匹、针线等百货则走进山里。

图丨施宜古道

马帮的铃响,人声的喧闹在山间热闹起来,也推动了餐饮、驿栈业的发展,让施宜古道呈现出“五里一小店,十里一大店”“灶里不熄火,路上不断人”的繁荣景象。

荆楚文化、巴文化、大西南文化在这条古道上的融合,形成了个性鲜明,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多民族文化。

万里茶道

东方树叶连起“世纪动脉”

04◁◁

尘封的车辙铭刻着民族交融和家国沉浮,古旧的驿站述说起商旅往来与时代更迭。锦绣江山,千年古道,行走其中,仿若穿越千年文明历史……

全长1.3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是一条始于17世纪的国际古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途经蒙古国,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

图丨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既是一条以茶叶贸易为开端的经济通道,也是一条中西文明沟通、交流的重要文化线路,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世纪动脉”。

在这条茶道上有“东方茶港”之誉的汉口是世界茶叶贸易的中心,赤壁羊楼洞是万里茶道上青砖茶和红茶的主要茶源地之一,宜昌的五峰、宜都等地都是万里茶道中“宜红茶”的重要茶源地和核心产区,襄阳则是万里茶道水陆联运的中枢城市。

图丨汉口有“东方茶港”之誉

湖北的茶叶自赤壁起,一路向北,连续穿越中国的河流与群山、戈壁与沙漠,一路茶香,直抵中俄边境小镇恰克图最后达到圣彼得堡。

在两个多世纪的繁盛期中,万里茶道不仅仅是一条经济之路,也是一条连通欧亚的文化之路,大江南北的人情百态,黄河两岸的风俗传统,俄罗斯的奇闻异事……这条茶道上,记载了太多故事,也对于中国的民族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丨万里茶道上的“川字牌”赤壁青砖茶

历史上,王昭君出塞时将湖北茶叶带到了草原。昭君出塞后,汉朝与匈奴政权维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局面,迎来“边城晏闭 、牛马布野”的太平盛世。因年代过于久远而路线不可考,只能遗憾略写。

中华各民族几千年来多元共融、凝聚不散,始终围绕着“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关键词。今天我们顺着湖北茶曾经走的路,领略到华夏同根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历史风云,从中可以体会到中华文明发展、民族融合的历程中的充满了辉煌与艰辛。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著名的古代茶马古道有几条?

  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其主要线路有3条,陕甘茶马古道、陕康藏茶马古道及滇藏茶马古道。重走茶马古道,相信是不少旅行者的心愿清单之一。

  在中国各民族生活中,藏族由于“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而将茶作为“一日不可或缺”的生存必需品。但藏族所居的青藏高原地区,素不产茶。为了将川滇的茶叶运入藏区,同时将藏区的土特产输入中国内地,于是,一条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交通线,在藏汉民族商贩、背侠、驮队、马帮劈荆斩棘下,被开辟出来。由于唐代以来这种贸易关系主要是以内地之茶与藏区之马进行交换的形式进行,故历史上称之为“茶马互市”,或“茶马贸易”。伴随这一贸易而开通的商道,因而被称为“茶马古道”。

  中国著名的古代茶马古道有几条?

  1.陕甘茶马古道

  形成于明朝初年,从陕西紫阳始发,到达汉中,再分两路通往青藏。覆盖面积很大,是当时联结东西的主要贸易通道。

  2.陕康藏茶马古道-又名蹚古道

  从西安出发,再分六路汇集到汉中,再到康定,最后到达西藏。正巧雅安的茶叶、西藏来的商人也聚集于康定,慢慢地,形成一条新的茶马古道——川藏茶马古道。

  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明朝时有数百万斤茶叶贩运(从陕南到四川康定一带),到清朝时达到了数千万吨。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因此陕康藏茶马古道是当时可以在国内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

  康定是一个重要地点,一部分陕商在这里向西走向西藏,向西南走向云南,去云南方向的陕商很多。

  国内的经商侧重于茶马交易,出国则成了丝绸之路。

  3.滇藏茶马古道

  从云南地区分两条线。一条从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一路向西北到西藏,而后一部分茶叶运往印度、尼泊尔。另一条则从普洱出发,一路向南到达越南。

  “茶马古道”的运输方式主要依靠骡马驮和人背。他们要爬雪山、走危崖边的小道、要渡过湍急的河流、要穿越毒虫和瘟疫肆虐的森林,战胜各种恶劣的天气。

  茶马古道中最辛苦的莫过于“背子”与“驮脚娃”。“背子”行走于川藏线,他们大多是四川汉源、天全、泸定一带的贫苦农民,一路依靠自己的体力背运。背子背茶,只能背到康定,康定以西的路,由藏族“驮脚娃”来走,这是川康地区赶马人的叫法。康区路途坎坷,生死难卜,“驮脚娃”会在出发前给家人留一份“卡青”,就是生前遗嘱,以防万一。可见“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

  茶马古道沿路的风景如同调色板大块化不开的颜料,用最纯正的色彩,涂抹出茶马古道的沧桑线条。如今,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早已消失不见,清脆悠扬的驼铃声已远去。然而,深嵌在茶马古道上先人的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都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声声不息的顽强斗志和匠心精神将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邛崃黑茶:“中国黑茶之源”的千年密码

在“茶”的世界里,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鼻祖。那么,为何“中国黑茶之源”在邛崃,“邛崃黑茶”蕴含着怎样的密码?

在成都市区西南100公里外的邛崃夹关镇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书本堆砌造型的石碑,上有“中国黑茶之源”六个大字。碑后,是绵延起伏的翠绿茶山。

图为邛崃夹关镇广场上的“中国黑茶之源”石碑

茶,是公认的健康饮料。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提高,具有健康属性的“黑茶”受到追捧,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也卖起了中国红茶。黑茶是“发酵茶”,红茶是黑茶的一种。国内有云南普洱、湖南安化、陕西茯茶、四川藏茶等,国外有英国立顿、印度塔塔茶等。

在“茶”的世界里,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鼻祖。那么,为何“中国黑茶之源”在邛崃,“邛崃黑茶”蕴含着怎样的密码?

邛崃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代管。邛崃古称临邛,建城于公元前311年,迄今有2300多年历史,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

邛崃自古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称。在农耕文明时代,它距富饶的成都市区75公里,又占据川滇、川藏公路要塞,是“茶马古道”西出成都第一站。这里,曾经上演了商贾繁华的辉煌。

中国黑茶之源的密码,就隐藏在那如烟历史中。

图摄丨杨辉祥

在中国各民族生活中,藏族由于“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茶是“一日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青藏高原,素不产茶。为了将川滇茶叶运入藏地,同时将藏地的土特产输出,一条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交通线,在藏汉民族商贩、背侠、马帮披荆斩棘下,被开辟出来。

四川古称“天府”,是中国茶的原产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已将茶作为商品进行贸易。当时,进行商贸交换的道路,古称“牦(旄)牛道”,是最早的“茶马古道”。其路线是:由成都、临邛(邛崍)出发,经雅安,逾汉源,渡大渡河,过康定,而后入藏。邛崃是当时蜀郡的商贸中心和茶叶的主要产地,始于汉代的茶马古道从这里起始,伸向远方。

图为茶马古道平乐段

国内多位著名茶叶专家均对黑茶源于邛崃持肯定态度。一致认为,“邛崃黑茶”比目前市面上的其它黑茶早约600多年。

据专家介绍,世上本无黑茶,马背上运往藏地的茶叶原都是绿茶。由于道阻且长,又风雨兼程。期间,被淋湿的茶叶,在布包里发酵,变成了“黑茶”。人们发现,发酵后的茶叶,去了青气,更为醇美。由此,黑茶兴起。

黑茶在邛崃的起源,历史也留下了佐证:公元903年,唐末五代的蜀国大臣毛文锡所著《茶谱》,对邛崃黑茶有明确的记载:“临邛数邑茶,……又有火番饼,每饼重四十两,入西番、党项,重之”。临邛产火番饼,为饼状紧压茶类,是中国最早记载的黑茶。

《旧五代史》载,公元903年,唐昭宗诏加西川节度使王建为蜀王,蜀王为了报答皇恩,令临邛刺史王宗佑悉征“火番饼”等蜀茶,进贡朝廷,唐昭宗李晔大悦。由此可见,邛崃所产黑茶,不仅是巴蜀地区茶叶的典型代表,也是最早的黑茶“贡茶”。

汉唐时期,作为“茶马古道”上生产力水平发达的城市,邛崃先民不仅创造出了黑茶这一特殊的茶叶品类,而且输出了黑茶的制作工艺(如堆渥、捣饼技术等)。秦汉时期,巴蜀人称茶为“槚(音jia)”,藏羌语系中,一直称茶为“甲”,“甲”在藏语中有黑色的意思。“甲”的叫法,在藏羌中流传至今。

邛崃黑茶,千年飘香。从汉唐的火番饼,到宋朝的贡茶、西番茶,再演变为明朝的乌茶,以及现代的边茶、“藏茶”,无不让人津津乐道。

邛崃,是“中国黑茶之源”。“邛崃黑茶”,它是世界最古老的红茶。

“邛崃黑茶品质好,源于它独特的地理气候。邛崃市位于邛崃山麓之南,海拔650米至1600米,年均气温16.5℃,降雨量约1110毫米,日照时数约1100小时,无霜期285天,土壤属微酸性,由火山岩风化而成,微量元素丰富。地貌上山、丘、坝兼有,河道纵横,温和湿润,是高品质茶叶的理想产地。”老茶匠人邓雪松说。

据了解,邛崃现有千年古茶树1株、500年以上的茶树1000余株,茶叶种植面积20余万亩。

邛崃黑茶属于发酵茶,靠微生物发酵,蕴藏着大自然‘香、醇、陈、红、厚’的品性,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咖啡碱大量氧化而减少,最后转化成了弱碱性。同时,黑茶中的儿茶素、茶氨酸和膳食纤维含量高,能养胃,促进胃酸分泌,降血脂血压,提高机体免疫。泡一壶邛崃黑茶,汤色橙红浓厚,温润剔透。轻轻啜饮,香气扑鼻,醇和回甘。”黑茶匠人喻长根介绍道。

来源:新华财经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