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藏族茶桶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茶文化】我国各民族饮茶文化与风俗①藏族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

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藏族茶文化与相关饮茶风俗。

茶马贸易与藏族茶文化

藏族茶文化发展与茶马贸易的形成发展有关。

茶马贸易形成的商路被称作“茶马古道”或“边茶古路”、“茶马官道”等等。它与唐蕃古道、南方丝绸之路交错重叠,是目前已知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庞大复杂的贸易通道。

自唐朝后的历朝历代都对茶马贸易极为重视,相应的茶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13世纪,元朝在藏区建立了大量驿站,促进了茶叶贸易在藏区的进一步发展。清朝初期藏汉茶马贸易仍然兴旺,至清雍正13年,延续700多年的官营的茶马贸易停止。但茶马贸易一直以其它形式得以延续,贸易内容有所增加,影响不断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定点生产制度,列入民族特需用品继续加强管理,边销茶又有政治茶、民族茶、团结茶、友谊茶之称。到现如今,拉萨市的茶馆已经很多,与茶相关的消费链条不断完善。

藏族同胞的茶生活

茶文化有利于培养人生价值,体现于重德、尚和、崇俭、贵真等四个方面。在藏区,茶也成为藏族的核心生活方式之一,并通过茶语言、茶消费、茶贸易与茶的文化观表现于外,成为一种生活的哲学。

藏族同胞把茶作为日常生活必备之物,《明史》卷八十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无论男女老少每天都要摄入大量茶叶,甚至有的人家终日熬煮,以便随时饮用。这就为茶及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打下了基础。

煮茶、敬茶是藏族同胞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寺院佛事活动中,茶是必备之物,在一些教派中,佛事活动中的敬茶还要颂经,以表虔诚。正月里佛事活动较多,也是寺院集体饮茶次数较多的时期。通常情况下,寺院中每日要集体饮茶三次,一般早上为酥油茶,晚上为清茶。

通过茶在寺院中的显赫地位及僧侣们用茶的正规与虔诚性,向包括藏族百姓在内的广大佛教信徒传达了一种茶的礼仪化信息,并逐渐融入到藏族同胞的精神世界之中,从而深刻影响着他们日常生活的方式。

藏族同胞的茶礼茶俗

一直以来,藏族同胞把忽视茶礼往来视作败坏家门的事,藏谚“想要败坏家名,就会淡化茶酒”正是指的这一理念。在西藏山南洛扎县嘎布乡还有唱茶歌的习俗,表达对客人的欢迎之情。

一些家庭中有了孩子之后,同村的人和亲戚都要带上茶、酒、酥油等前来祝贺,向产妇敬茶、献酒表示慰问。在孩子满月前,先用茶锅上的锅烟子抹到婴儿的鼻子上,以防止被恶魔发现,此时熬的茶,茶汁要鲜艳,象征儿女相貌英俊。

办丧事时熬的茶,茶色要暗淡,不能过于鲜艳,以示哀悼。在煨桑祭祀中,以茶叶熏烟,称为“槚酥”,以获得佛祖的保佑。藏族的丧俗一般要做很长的法事,每天都要以酥油茶款待做法事的僧侣和来客,款待用的茶具必须是专门购置的,其他人不能使用。

另外,一些家庭中要放置些砖茶随时备用,除了做茶汤外,还用于临时应急,如压东西,砌屋子;看望病人时,除了要带上水果、点心外,提上一壶浓浓的酥油茶也是很多地方的风俗;许多牧民还用熬过的茶渣喂牛马,因为他们相信茶叶能够催膘催奶等。 

酥油茶与藏族茶文化

藏族同胞通过酥油茶的制作与使用展现了一种藏族同胞把“俭”与“礼”相结合的人生价值理念:重勤俭,强调物为人所用,去浮华而享其真。

酥油茶的起源

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则民间爱情故事,叙说了酥油茶的来历。

传说,藏区有两个部落,曾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但由于两个部落历史上结下的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梅措跳进火海殉情。双方死后,美梅措到内地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再次相遇,这则由茶俗引发出的故事,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由于酥油茶所代表的凄美爱情故事,在藏区的许多地方,酥油茶是青年男女恋爱的有效媒介,红色的茶汤象征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川滇藏区流行的“茶会”就是对这一习俗高度认可的象征。

酥油茶的原料及制作

 原料

酥油茶的制作原料包括酥油、茶叶或砖茶、食盐。

 制作方法

酥油茶有各种制法,一般是先煮后熬,即先在茶壶或锅中加入冷水,放入适量砖茶或沱茶后加盖烧开,然后用小火慢熬至茶水呈深褐色、入口不苦为最佳。在这种熬成的浓茶里放进少许盐巴,就制成了咸茶。如在成茶碗里再加一片酥油,使之溶化在茶里。就成了最简易的酥油茶。

但更为正统的做法是:把煮好的浓茶滤去茶叶,倒入专门打酥油茶用的酥油茶桶搅拌时,液体和气体可以上下流动。搅拌之后,再加入酥油。

 制作器具

制作酥油茶的器具是家中重要的器物。

其中,酥油茶桶由筒桶和搅拌器两部分组成。筒桶用木板围成,上下口径相同,外面箍以铜皮;搅拌器是在比简口较小的圆木板上安一根比桶稍高的木柄构成,圆木板上有4个直径约4厘米的小孔)。

虽然传统的一些茶陶壶、配套的火盆以及厨房里酥油桶已经逐渐被搅拌机和各类保温瓶所取代。

酥油茶的饮用功效

酥油茶里的茶汁很浓,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防止动脉硬化、抗老防衰、抗癌等的作用。茶中的芳香物质,还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尤其是生活在西藏高原牧区的藏民,缺少新鲜蔬菜和水果,主食牛、羊肉。由于缺氧,高寒地区的人排尿量要比平原地区人的排尿量多一倍,因此,他们只有靠饮茶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和正常的代谢,而且人们可以靠饮茶来补充缺乏的维生素。

藏族同胞多居住于偏远高寒地区,茶中富含的茶多酚等多种成份可以充分补充身体所需微量元素,滋润肠胃。牛羊肉属于酸性食物,经人体消化后会产生一定量的氢离子,它会使人体血液偏酸性,出现胃酸过多、便秘、疲劳等症状,大量饮茶后,在人体内可产生一定量的氢氧根离子,这能使人体内的酸碱维持平衡。

藏族人民将酥油与茶同饮,为自己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防病保健法。

与酥油茶有关的待客礼仪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

当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进入21世纪以来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

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口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茶已融入了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他们生活习俗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茶在藏区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与重要的媒介作用。

藏茶:藏地高原的别样浓香

舌尖上的西藏,藏茶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酥油茶、甜茶及清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大众的日常饮品,更是藏民族悠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


 

酥油茶:体验藏地生活的入门饮品 


初饮酥油茶,多数人或许会因为酥油的臊味和咸口的茶汤而感到不太容易接受。 


但对于世代饮酥油茶的藏族群众来讲,酥油茶的美味口感是不可替代的。 

正所谓“肉的精华是汤汁,奶的精华是酥油”。酥油茶,顾名思义其主要原料便是从牛奶中提炼出的酥油。 


早些年前,在电力供应还未完全普及之前,几乎每户藏族群众家中都有专门制作酥油茶的木质打茶桶,藏语称为“董玛”。 


“董玛”一般高约4尺、直径l尺左右,由筒桶和搅拌棒两部分组成。筒桶用木板围成,上下口径相同,外面箍以铜皮,上下两端用铜做花边,显得精美大方。桶内有专门上下搅拌的木棒。制茶人在桶内放入适量的酥油、盐和砖茶熬制的过滤茶汁后,加入烧开的水便用搅拌棒用力上下抽打几分钟,充满浓郁香味的传统酥油茶就制作完成了。 


同样,提炼酥油也要使用相同的“董玛”,加入最新鲜的牛奶上下抽打几百下后,奶汁和油水分离,牛奶的精华瞬间就变成了固态的酥油。其营养成分不言而喻。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品。一来可以缓解高原反应,二来可以预防因天气干燥而嘴唇爆裂,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困乏和瞌睡的时候,还可以起到提神的作用。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以减轻高原缺少蔬菜带来的损害。酥油茶颜色与浓可可茶相似,喝一口茶,茶香很浓,奶香扑鼻,有一种特殊的回味。

 

一千多年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在他所著的《四部医典》中就论述了酥油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新鲜酥油凉而能强筋,能生泽力又除赤巴热”,即是说新鲜酥油润泽气血,精力充沛,使皮肤不粗裂,还能治疗粘液及发热性疾病。 


此外,酥油茶里的茶汁很浓,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防止动脉硬化、抗老防衰、抗癌等作用。茶中的芳香物质,还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尤其是生活在西藏高原牧区的群众,缺少新鲜蔬菜和水果,主食牛、羊肉。所以,藏族群众将酥油与茶同饮,为自己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防病保健法。


如今,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普及,传统的打茶桶已经被几乎普及到每家每户的电动搅拌桶替代。饮一杯酥油茶,只需按几下摁钮,美味便可到来。

 

作为藏地传统特色饮品,酥油茶是藏族人民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不可或缺的用品,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要想体验一番藏族文化习俗,从生活的点滴习惯去适应高原特殊环境,何不从饮一杯酥油茶开始呢。

 


甜茶:悠闲生活的“慢节奏” 


走在老城区丹杰林社区附近的光明港琼茶馆,甜茶与藏面特有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 


已是下午6点,这个创办于1977年,在拉萨极富盛名的老茶馆里依旧人头攒动。人们慢悠悠地品着甜茶,吃着热气腾腾的藏面,聊着家常或邻里新事旧闻。身着藏装、手提茶壶的阿佳们轻巧地穿梭于顾客间,添茶,收钱、找零,干净利落中透着多年形成的默契。 


穿过过道,茶馆二楼一间小屋内,经理边巴微闭着双眼,坐在办公椅子上。他指着窗外说:“这会儿都下午6点多了,仍然有这么多人,我们工作人员每天都很忙。” 


虽是喊累,但边巴的语气里更多的还是满满的自豪。 


那些几乎每天都要光顾一次的老茶友,对于甜茶的浓淡、藏面的口感,个个心里有数,哪天感觉不对,还要找边巴说道说道。对这个茶馆而言,他们既是顾客,更像是主人。 


甜茶,是以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卫藏地区藏民族日常喜好的一种热饮。其主要原料为牛奶、红茶和白砂糖。 


在拉萨,喝甜茶是“慢拉萨”悠闲生活的缩影。 


喝一杯甜茶,品尝一碗藏面,和亲朋小聚闲聊,在高原慢生活里,是一份惬意的享受。 


在拉萨,甜茶馆遍布大街小巷,已经成为拉萨人日常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体会和感受高原慢生活的好去处。在拉萨的大街小巷,甜茶馆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休闲场所。人们闲暇时或约友而至,或与人拼桌闲谈,渴了喝甜茶,饿了吃藏面……甜茶馆里充满茶客们的欢声笑语。


“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早晨喝甜茶是拉萨藏族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甜茶前身据说是英式红茶,19世纪由英国人带来。甜茶呈不透明的乳黄色,由红茶熬汁,加入牛奶和白砂糖,充分搅拌而成,略稠,浓香扑鼻。 

如今,西藏拉萨的甜茶馆星罗棋布,光明港琼甜茶馆、光明甜茶馆、雪社区合作社茶馆、仓姑寺甜茶馆等最为有名,从早上8点半营业到晚上7点,茶客络绎不绝。 


泡茶馆的多是本地人,闲话家常,渴了喝甜茶,饿了吃藏面、藏包子。茶客放一叠零钱在桌上,倒茶的阿佳走过来,拿走6角,倒满一杯,茶客杯子一空,服务周到的阿佳又来取钱倒茶了。


随着人们生活的交往交融,喝甜茶吃藏面,也从最初拉萨人独有的生活习俗传遍西藏各地,已成为全藏各地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

 


清茶:藏地最简易的大众饮品 


说起西藏的茶习俗,多数人的印象是酥油茶和甜茶,实际上,除了这两个传统饮品,还有最简单的藏茶清茶。即藏族百姓所说的“恰汤”。

 

“恰汤”在藏语中意为“茶汤”。“恰汤”所需的茶叶主要来源地为四川雅安等地的砖茶。藏族群众将砖茶放入水中长时间熬煮,经过过滤后,将从茶叶中浓缩的茶汤保留并储藏。 


“恰汤”的制作很简单,只需在烧开的热水中兑入少许的茶汁,并加入适量的食盐就完成了。如果在茶碗中放入些许酥油,并倒入清茶,这也是酥油茶最简易的制作方法。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如今除了最普通和廉价的传统砖茶以外,以“藏”字头为品牌的各类含有保健功能的茶叶也开始流行,丰富了人们对不同档次的藏式饮品的需求。

西藏酥油茶 待客首选它

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也有饮用酥油茶的习俗。

晚唐时期,唐代和藏族实行茶马互市,茶叶开始大量运往藏区。到了明代,政府还设立“茶马司”,专门管理内地与边地的茶马互市活动。清初,“茶马互市”制度正式建立。从此,茶叶开始源源不断输入藏区。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藏族牧民们的创造。为了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和露天甚至风雪里放牧的生活,他们最需要的是一种御寒保暖的热饮,这样,酥油茶便应运而生了。

藏族牧民们传统的提炼酥油方法是:先将从牛、羊身上挤出来的奶汁加热,倒入特制的大木桶中,然后用专用的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来回数百次,搅得奶汁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

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接着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茶桶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也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一来可以治高原反应,二来可以预防因天气干燥而嘴唇爆裂,三来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藏族喝酥油茶有一定的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加,不能一口喝干。去藏族朋友家做客时,客人被主人让坐到藏式方桌边,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能马上喝,要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品上一口,还要赞美:“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口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客人觉得喝得差不多了,可将碗中剩下的少量茶汤有礼貌地泼在地上,表示茶已喝饱,主妇也就不再斟茶劝饮。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来源:茶馆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