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14布朗春古茶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2014布朗春古茶产品

澜沧古茶:好熟茶价值回归,底气到底在哪里?

  近日,南宁茶博会上,澜沧古茶一件标价10万元不议价的2009年乌金被藏家买走,引发了广泛关注。

  乌金的再度火热,可见价值非同一般,也表明这是好熟茶的价值回归,好熟茶的春天来了。好的熟茶难得,市场的需求还很巨大,凡是好喝的必定是稀缺的,凡是又好又稀缺的必定是受追捧的。


  熟茶的春天已经到来,底气到底在哪里?

  熟茶的诞生,一开始是满足口感、滋味方面的需求,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熟茶出口到法国,被法国人甘普尔先生委托权威医学机构做了临床试验,被证实了熟茶在降血脂、血糖方面功效显著以后,人们发现熟茶还可以满足健康方面的需求。当年,埃米尔医生报告一经公开,云南熟茶都卖进了药店里。

  随着普洱茶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市场逐渐从混沌走向澄明,消费者的认知也逐渐趋于全面而理性了。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核心价值,于是中期茶、熟茶在普洱茶的消费领域迅速升温,尤其是熟茶。

  普洱熟茶、老熟茶在消费领域的迅速升温,熟茶的价值回归,是消费者认知升级使然,也是市场消费升级使然,更是熟茶、特别是真正的好熟茶本身价值使然。

  而越来越多茶企,也认清了普洱茶市场要想健康发展,每年生产出来的茶叶,必须是高品质的茶品,大部分即时品饮消耗,另一部分用来仓储陈化而提升价值。于是,茶企开始提升熟茶发酵技术,选取更优质的原料,优化熟茶的香气、滋味、口感,做出高品质的熟茶产品,让消费者学会品鉴熟茶,发现熟茶之美。

  普洱茶消费的3.0时代 让好熟茶火起来

  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是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在普洱茶市场中,同样是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驱动着产业结构调整。茶饮从基本解渴需求向品茶需求转变,是普洱茶消费的1.0时代;从品饮需求向健康需求转变,是普洱茶消费的2.0时代;从健康需求向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转变,是普洱茶消费的3.0时代。

  如今,中国有超过2亿的新中产阶层,他们对生活品质有追求,也有态度,有购买能力也更愿意去选择高品质的商品,包括更佳口感、更有品质的茶产品。

  当不断升级的普洱茶消费者开始对熟茶提出了更高的品质需求,少数有先见之明的茶企也从熟茶的原料和工艺上做了提升,生产出优质的熟茶,并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澜沧古茶,是高品质熟茶生产之先行者。早在1999年,就用古树茶原料发酵熟茶0085沱,如今已成为绝唱。近年来,澜沧古茶每年都推出高品质熟茶,如澜沧古茶熟茶的扛鼎之作:乌金和春億熟茶;名山古树熟茶:0085、邦崴熟茶、易武熟茶、曼弄熟茶、大班章熟茶;拼配古树熟茶大马帮熟茶、古木兆春熟茶;宫廷古树熟茶传奇88、五十周年纪念饼等;特色“澜沧味”熟茶八五老茶头、老特、紫龙圆熟茶等,品牌熟茶独特的“澜沧味”气质名声愈响,奠定了澜沧古茶熟茶行业翘楚的地位。

  熟茶扛鼎之作

  这是在澜沧味整个体系中,充满了精神崇尚、凝炼了匠艺风格的代表,它们给予古茶人的,是坚韧、大爱的气质风骨。


  1 乌金

  乌金在普洱茶行业里应该是一个现象级的产品,它的出现奠定了澜沧古茶高端熟茶在业内的地位。第一代乌金(2002年)存量太少,只被少数骨灰级藏家收藏,市面上难觅踪影。第二代乌金(2009年)因为总量太少,上市后很快售罄,更创造了现代普洱茶史上首款当年压制,当年零售价每公斤突破千元大关的神话,称其代表了现代普洱茶熟茶的发展方向。2018年,2009年乌金9年以来品质一直在稳步转化提升,突破20000元一公斤。2016年乌金,以“重器”之名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乌金”之名家喻户晓,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2 春億熟茶

  春億,以事茶五十余年的“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茶妈妈杜春峄之名命名,采用景迈山古茶林中最顶级原料发酵制作,是茶妈妈匠艺和情感最为凝聚和牵挂之所现。春億熟茶一共出品两代,第一代为2011年春億熟茶,是公司经历景迈山60年来难遇大旱之后特别启用原料仓中景迈山古茶林顶级原料制作,寓意春回大地,意满茶山,长久安适。2018年,茶妈妈荣获“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荣誉,为作纪念,也为回馈古茶会员对品牌的支持,推出第二代春億熟茶。

  2011年春億熟茶


  2018年春億熟茶


  名山古树熟茶

  云南澜沧江流域上中下游三个普洱茶主产区,林立众多有鲜明特色的古茶林。澜沧古茶常年寻味问茶,在各大名山建立了百余个初制所,对鲜叶特性的把握、对原料制作的标准、对原料储备的用心,加上发酵工艺与拼配技术的优势,让名山古树原料制作的高端熟茶,成为“澜沧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 0085

  作为景迈山古树熟茶标杆,0085是景迈古树熟茶的代名词,醇厚、绵滑、饱满,韵长且厚,有资深茶友高调的评论说澜沧古茶的0085是市场上一款很难得而没有争议的好熟茶,被誉为“普洱茶中的瑰宝”。

  2 曼弄熟茶

  2003年,澜沧古茶就认识了曼弄山优异的生长环境和高质量的古树群落,成为首家进入曼弄茶山的茶企。2006年,曼弄茶山进行欧盟有机认证(IMO认证),应欧盟专家要求,品牌做了大胆尝试,用这里的古树料进行发酵,并于2007年以“有机熟茶”之名推出市场,成为澜沧味熟茶体系中的经典之一,也由此建立了澜沧古茶曼弄古树熟茶的标准。此后,澜沧古茶于2014年推出曼弄有机熟茶,2018年推出曼弄熟茶,表现出令人惊叹的纯浓馥郁的香气,绵厚细腻的汤感,醇甜饱满的滋味,及熟茶少有的回甘生津之感。

  3 大班章熟茶

  班章是当代普洱茶最为知名的产区之一,其浓、强、酽的特性,为一些喜爱味蕾挑战的人们追随。澜沧古茶于2009年推出首批班章生茶茶品,因用料纯正讲究,制作工艺成熟严谨,深受茶友喜爱。2017年4月,澜沧古茶以自身熟茶制作的强大优势,以大班章茶区的发酵,开品牌在此茶区产品加工历史的先河。

  4 邦崴熟茶

  邦崴山是澜沧江畔很早就人工植茶的古老原始沃土,也屹立着证明茶树起源中国的邦崴茶王树。2017年3月,澜沧古茶首次推出邦崴熟茶,是品牌继景迈和曼弄古茶山后,再次打造的纯料古树熟茶产品。

  5 易武熟茶

  易武熟茶因其发酵难度大,市场上鲜有同类茶品。澜沧古茶制茶匠人经多年深入掌握的易武茶区茶性,结合纯熟的发酵工艺,将易武古茶的香、柔、甜、滑延续在这款熟茶之中,使其以“香(香韵馥郁)、柔(稠滑细柔)、甜(醇甜生津)、润(甘润绵长)”,带给爱茶人舌尖味蕾上的全新体验。

  拼配古树熟茶

  熟茶的拼配是一种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技术活,与制茶匠人对茶的判断与理解息息相关。这种理解,需要长时间的浸润积累与潜心专研。

  澜沧古茶制茶匠人茶妈妈拥有超半个世纪的制茶经验、四十年的发酵经验,她对普洱茶万千茶山茶质茶性的把握,对茶性的领悟,对技艺的钻研,保证了每一款名山拼配古树熟茶经过制茶匠人的选择、雕琢、弥补、尝试,不失其长,却补其短,让茶品更加温润协调,适口怡人。这种协调感是制茶匠人常年经验总结和感悟中的智慧结晶,是高超拼配技术结出的“硕果”。


  1 大马帮熟茶

  大马帮,熟悉澜沧古茶的茶友都熟悉其特殊的含义,也对三代大马帮生茶印象深刻。2017年8月,品牌推出首款大马帮熟茶,以风格迥异的古茶山原料发酵,拼配出的“澜沧味熟之美与和之美“的典范,预示“一带一路”上开创出普洱茶经典。

  大马帮熟茶精选澜沧江流域临沧、思茅、版纳三大古茶区内勐库、邦崴、蛮砖、倚邦、易武古茶山所产之古树茶为主料,原料来自不同茶区、不同山头、不同品种,涵盖了普洱茶大叶种三大种类的名优树种,是一款多茶区、多山头、多品种揉和的高端古茶调制拼配熟茶。

  2 古木兆春熟茶

  所选原料来自澜沧江流域普洱茶三大主产区古老名山,精选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古树春茶为主料,调入曼弄、布朗、邦崴以及临沧茶区等古树原料。原料于2010-2017年8年间积累,在此期间分批适度发酵,精选高等级紧细匀嫩原料,调入细嫩宫廷级原料,精心存放养护,确保充分合理转化。

  宫廷古树熟茶

  宫廷普洱茶,以水浸出物高、汤质甘润、香气丰富、茶韵长、生津快等特点而著称。宫廷熟茶,在澜沧古茶熟茶体系中占了很大比例,除去春億熟瓜这一旗帜性的珍品外,还有传奇88、五十周年纪念饼、一团和气、龙柱擎天节节高、女儿贡饼、宫廷丹珠等,每一款都各有特色。

  1 传奇88

  澜沧古茶宫廷级古树熟茶中,传奇88是不得不提的一款。其源于2005年创建的0088系列,是澜沧古茶独特的宫廷级别的古树熟茶,澜沧古茶宫廷熟茶中的代表。选用景迈、曼弄宫廷级、女儿级细嫩原料发酵而成,目前已出品了2013年、2015年、2017年共三代。

  2017年传奇88


  特色“澜沧味”熟茶

  1 老特

  “老特”在“澜沧味”体系中表示一种持久的“陈香韵”,一种融在茶汤之中,喝得到的“香”之味觉。

  1999年发酵、2001年出品的“普洱芳沱”,其因为原料级别为特级,所以被古粉称为“老特沱”,在众多茶友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2011年老特沱

  “老特”的原料来自于一个尚未被开发的神秘古茶区。2014年,品牌再次选用这个独特古茶区的健硕肥壮的原料进行发酵,压制成传统的七子饼,并通过原产地储存,经时光二次酿造,于2018年11月以“1966老特”之名推出市场,致敬时光。

  2018年1966老特饼


  2 紫龙圆熟茶

  紫芽茶内含丰富的花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有很突出的防辐射等保健功效,但却让发酵时间、温湿度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前人从未有过用“紫芽”为原料的熟茶发酵工艺流程的记载,艺高人胆大,面对发酵过程中种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老茶人最终降服了这条霸气而刚烈的“紫龙”,制作出这款别具特色的功效性熟茶。

  2016年紫龙圆熟茶


  3 八五老茶头

  老茶头,醇之口感的代表作。不同于市场上因发酵失败碳化的寡味茶块,澜沧古茶的老茶头产品,为古树原料发酵过程中较整个发酵堆子中更为细嫩的芽叶,因糖分、果胶等成分较多,而导致的原料黏连难以打散。其丰富的析出物,无论泡饮,抑或煮品,都能让人体味到难以忘怀的绵滑香糯。2011年古韵金砖是品牌推出的第一款老茶头产品,又于2013年出品八五金砖老茶头,2016年推出八五老茶头。

  2016年八五老茶头


  好的熟茶难得,市场需求巨大。澜沧味,千滋百味,是当我们真正喝到口中时,那种给口腔带来的令人长久难以忘怀的愉悦感。

  “澜沧味”熟茶火起来的原因,不仅包括熟茶适饮范围更广,更与当下人们追求健康、古茶匠人坚持出品高品质熟茶和制茶技艺不断改进、众多古粉多年品饮累积的口碑密不可分。

  我们相信,如今的“熟茶热”不仅是价值的回归,更是普洱茶未来长期发展的趋势,其即时品饮及市场流通性,将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澜沧古茶,也会继续出品更多高品质、高价值、叫好又叫座的熟茶产品,给广大茶友带来味蕾的体验、健康的享受。

  好茶,让人在时间的味道里流连;好的熟茶,让人在回味中岁月留金。

大天弘系列(生茶)

以下大天弘系列(生茶)以品牌当年或当天价格为准

班章珍藏2021(生茶)

产品原料:班章古树与那卡古树经典拼配

规格:2021克/饼×6饼/件

易武铜箐河(生茶)

产品原料:易武铜箐河古树晒青毛茶

规格:500克/砖×20砖/件

2021江山醉(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皇家贡茶曼松古树晒青毛茶

规格:357g*10饼/件

2021老班章(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勐海老班章寨明前古树晒青毛茶

规格:357g*10饼/件

2021白茶园(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易武茶区名山白茶园明前古树晒青毛茶

规格:357g*10饼/件

2021百花潭(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易武茶区名山百花潭明前古树晒青毛茶

规格:357g*14饼/件

2021革登(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古六大茶山革登明前古树晒青毛茶

规格:357g*10饼/件

2021昔归古茶(生茶)

产品原料:临沧昔归茶区明前晒青毛茶

规格:357g*28饼/件

2021布朗孔雀古茶饼(生茶)

产品原料:勐海布朗山茶区明前晒青毛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21老树青饼(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勐海布朗山,景迈山晒青毛茶

规格:357g*28饼/件

2020班章五寨孔雀饼(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勐海布朗山班章五寨茶区晒青毛茶

规格:357g*28饼/件

2020弘印班章(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勐海布朗山班章茶区晒青毛茶

规格:357g*28饼/件

2020野生紫娟(生茶)

产品原料:千年古树野生紫娟

规格:357g*28饼/件


2020弯弓古茶(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易武弯弓茶区明前春茶。

规格:357g*28饼/件


2020弘韵白普(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景迈茶区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20易武传说(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易武茶区明前春茶。

规格:357g*14饼/件


2020薄荷糖(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易武薄荷糖茶区明前春茶。

规格:357g*14饼/件


2020易武麻黑(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易武麻黑茶区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20绝配(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易武,布朗,勐宋茶区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20班盆传世(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勐海班盆茶区明前古树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20冰岛乔木(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临沧冰岛产区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9易武高山(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易武高山明前古树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9易武铁饼(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易武茶区明前古树春茶。

规格:400g*36饼/件

2019年19易武青(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易武茶区荒山生态晒青毛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8困鹿山(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困鹿山茶区古树,明前春茶

规格:400g*14饼/件


2018易武茶王树(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易武茶区古树,明前春茶

规格:400g*14饼/件


2018冰岛老寨(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临沧勐库冰岛古树,明前春茶

规格:400g*14饼/件


2018那卡茶王青(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那卡茶区古树,明前春茶

规格:400g*14饼/件


2018倚邦茶王青(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倚邦茶区古树,明前春茶

规格:400g*14饼/件


2018弘韵天下(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腊易武茶区弯弓明前春茶

规格:500g*28饼/件


2018霸王青(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勐宋那卡茶区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8易武正山(生茶)

产品原料:勐腊易武茶区晒青毛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8百年老班章(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班章茶区明前春茶

规格:500g*40饼/件


2018易武高杆(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腊易武茶区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8滑竹梁子(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宋茶区滑竹梁子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8布朗山(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布朗山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7無极(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班章茶区生态古树茶,易武茶区古树,明前春茶

规格:400g*28饼/件


2017王者归来(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布朗山茶区生态古树茶,铂金级明前春茶

规格:400g*28饼/件


2017弘普7642(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茶区生态荒山茶树(树龄60~100年)明前春

规格:357g*42饼/件


2016昔归(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临沧昔归古树毛茶为原料配制。

规格:400*28饼/件


2016金班章(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勐海班章古树毛茶为原料配制。

规格:400*28饼/件


2016古纯布朗(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勐海布朗古树毛茶为原料配制。

规格:1000*10饼/件


2016印象天弘(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勐腊易武古树毛茶为原料配制。

规格:400*28饼/件


2016蛮砖古茶(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蛮砖茶区古树毛茶为原料配制。

规格:500*36砖/件


2015年天弘传奇(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勐海名山百年古树顶级原料精制。

规格:400*28饼/件


2015年传承(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勐海拔玛老黑寨古树原料配制。

规格:400*28饼/件


2015年拔玛古茶(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勐海拔玛老黑寨古树原料配制。

规格:357*42饼/件


2015年冰岛真境(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勐库冰岛古树晒青毛茶为原料,海拔均于1700米以上。

规格:357*28饼/件


2015年帕沙古韵(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帕沙古树晒青毛茶为原料,海拔均于1600米以上。

规格:357*28饼/件


2015年兰香(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勐海茶区古树晒青毛茶为原料,海拔均于1600米以上。

规格:357*42饼/件


2015年太平盛世(生茶)

产品原料:精选勐海布朗山茶区古树晒青毛茶为原料,海拔均于1600米以上。

规格:720*30砖/件


2015年倚邦古醇(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腊倚邦茶区原生态古茶树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5年蛮砖古纯(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腊蛮砖茶区原生态古茶树(树龄100~200年)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5年弘普7662(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茶区生态荒山茶树(树龄60~100年)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4年落梅知味(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临沧双江勐库冰岛茶区原生态古树(树龄300~500年)明前春茶

规格:400*28饼/件


编号:DTH005

2014年班盆古树(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班盆茶区300年以上古树纯料头春晒青毛茶

规格:400*28饼/件


编号:DTH006

2014年贺开古树(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勐海贺开茶区原生态古茶树(300~600年)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编号:DTH007

2014年老曼峨(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布朗山老曼峨茶区原生态古茶树(树龄300~500年)

规格:357g*28饼/件


编号:DTH008

2014年景迈古树(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普洱景迈茶区古树晒青毛茶(300~600年)明前春茶

规格:357g*28饼/件


2014年那卡古茶(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勐宋那卡茶区原生态古树(树龄100~300年)明前春茶

规格:357g*28饼/件


编号:DTH0010

2014年易武刮风寨(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勐腊易武茶区刮风寨古茶树(100年)明前春茶

规格:357g*28饼/件


编号:DTH0011

2014年百年易武(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腊易武茶区生态荒山茶树(树龄60~100年)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4年百年景迈(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普洱景迈山生态荒山茶树(树龄60~100年)明前春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14年冰岛(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临沧冰岛茶区明前春茶

规格:500g*42饼/件


2013年天籁之味(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腊易武茶区古树茶(树龄300~600年)明前春茶

规格:400g*28饼/件


2013年百年老班章(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布朗山老班章茶区原生态古茶树(树龄300~600年)明前春茶

规格:400g*28饼/件


编号:DTH0013

2012年百年老班章(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布朗山老班章茶区原生态古茶树(树龄300~600年)明前春茶

规格:380g*42饼/件


2010年百年老班章(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布朗山老班章茶区原生态古茶树(树龄300~600年)明前春茶

规格:380g*42饼/件


2009年老班章(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布朗山老班章茶区原生态古茶树(树龄300~600年)明前春茶

规格:357g*28饼/件


2008年班章孔雀七子饼(生茶)

产品原料:班章茶区古树晒青毛茶

规格:357g*42饼/件


2007年百年老班章(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布朗山老班章茶区原生态古茶树(树龄300~600年)明前春茶

规格:500g*40饼/件


编号:DTH0042

2007年南糯山古树饼(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南糯山茶区原生态古茶树(树龄100~300年)明前春茶

规格:357g*84饼/件


编号:DTH0047

2007年天弘之旅(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茶区原生态古茶树(树龄100~300年)明前春茶

规格:400g*42饼/件


编号:DTH0044

2007年伯仲饼(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茶区生原生态古茶树(树龄100~300年)明前春茶

规格:400g*42饼/件


编号:DTH0045

2007年益兰香(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茶区原生态古茶树(树龄100~300年)明前春茶

规格:400g*42饼/件


编号:DTH0046

2007年勐海蛮砖(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腊蛮砖茶区原生态古茶树(树龄100~300年)明前春茶

规格:250g*112块/件


编号:DTH0051

2007年勐海沱茶(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茶区生态荒山茶树(树龄60~100年)明前春茶

规格:200克*120沱/件


编号:DTH0052

2005年攸乐古茶(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攸乐茶区生态古树茶(明前春茶)

规格:400克*42饼/件


2005年易武正山(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易武茶区生态古树茶(明前春茶)

规格:357克*42饼/件


2004年老班章(生茶)

产品原料:云南版纳勐海老班章茶区生态古树茶(明前春茶)

规格:357克*42饼/件


普洱景迈山:人、茶与自然,一叶千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发源地和原产地。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老茶区,是世界公认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著名的“茶树王之乡”。境内有曾经存活1700多年的野生型“古茶树王”,并保有8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王”以及保存至今3200公顷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和多个大面积野生型大茶树居群。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东南部,距普洱市区237公里,距澜沧县城70公里。

约公元10世纪,布朗族和傣族等先民迁徙至景迈山时发现野生茶树,于是在森林中建寨,在村寨周围人工栽培茶树,并通过长期探索逐步认识到普洱茶树的生长特性,形成了智慧的林下茶种植技术。

茶树不施化肥,不洒农药,主要靠自然落叶和草本层提供营养,靠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来防治病虫害。它们和土地垂直利用技术、传统聚落建设技术一起,使得世居民族能够最高效又最可持续地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是世界农业文化景观的精华,人类传统聚落和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

▲古茶林中的傣族民居

【布朗族的传说】

一片树叶的故事

“每年3月,云南景迈山芒景村的苏国文都要和家人一起赶制春茶。茶青,来自景迈山的古茶园,这是制作云南普洱茶的上好原料,苏国文和族人们一样,都相信自己是茶神的子孙。苏国文和他的族人世代居住在云南南部的原始森林中,冰川纪,青藏高原阻挡了致命的寒流,它的东南边缘成为地球上古老物种的天堂,最早的茶树就生长在这片原始森林中,人类与野生茶树之间的亲和故事,在千百年的口口相传中,渐渐被演绎为神话,凝聚成这片森林中众多民族的共同记忆。”

▲苏国文

2013年11月18日,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中国首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布朗王子、布朗族文化拯救传承者苏国文。

布朗族,原自称巴朗,古代濮人的后代,云南最古老的土居民族之一。据史料记载,布朗族最初居住在滇池周围,后来由于北方的民族不断大量往南迁徙,布朗族被迫向南迁徙。

“我家是世袭头人。很早以前,可能有七八百年都是这样来的。现在没有头人这个说法了,但是民间还存在这个概念。所谓景迈山,由两个行政村组成,一个是景迈村,以傣族为主,一个是芒景村,以布朗族为主。布朗族这边还有6个寨子,大概有680多户、2800多人。我不单做茶,整个布朗族文化的方方面我都在牵头。”苏国文说。

▲航拍景迈山

9月下旬的一个午后,红星在由苏国文亲自打造的帕哎冷寺见到了八旬的他。苏国文告诉红星,布朗族的茶文化跟其他民族的茶文化不同,因为茶叶曾经挽救过布朗族人的生命。

相传,布朗族在东汉末期从滇池周围迁徙途中遇到了瘟疫,那个时候没有药,整个族群面临灭绝的困境。有一个祖先快要病逝的时候,无意间从树上摘下一片叶子含在嘴里慢慢就睡着了,过了很久醒过来,发现疾病消除了,就赶紧告诉同胞。于是,其他族人就都学那人往嘴里含树叶,过了一段时间,整个族群的疾病都消除了。

▲航拍景迈山

当时,布朗族把所有树叶都称为“啦”,由于消除疾病的树,叶子与其他树不同,具有特殊功能,可以治病、消除疲劳,所以为了进行区分,布朗族先人便将其称为“腊”,并一直沿称至今。

“从那个时候开始,布朗族就对茶叶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后来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到茶树,找不到茶树就不停下来。大约在东汉末年时期,最后一部分族人在景迈山停止了迁徙的步伐,并进行了人工大面积种茶,景迈山种茶历史的起点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苏国文表示。

▲景迈古茶树摄影谭春

作为芒景布朗族最后一位世袭土司苏理亚的儿子,苏国文长大后在澜沧县教小学语文,教书育人25年,此后又在教育局行政岗位工作15年。2004年,苏国文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回到村子里定居。

“父亲临终前托付给我三件事,要我恢复继承好布朗族的文化。当时村民听说我快要退休了,就要求我回来。我统计了村里懂史料的老人,只剩下6位,最小的都已经83岁了,就采取了果断措施——把退休申请交上去,还没批准我就回来了。组织部后面还把我找回去骂了一顿。但最后他们又收回了批评,觉得我当时的做法是对的。”

2004年的芒景村仍以种粮为主。由于茶叶没有市场,古茶园长年缺乏维护,杂草比茶树还要高,它们吸食了大量的养分,导致部分茶树缺乏光照通风,叶子枯黄,面临病死的危险。更让苏国文忧心的是,村民为保证吃饭和收入,以毁林的方式来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甚至有人砍伐森林烧柴,卖给外面的人。

“不能这样干。”苏国文告诉村民要解决粮食问题的想法是对的,但不能以毁林为代价,祖先上千年留下来的东西是绝对不能去破坏的。


当时,市场上普洱茶的概念只有老茶和新茶之分,古茶并没有现在如此高的认可度。由于古茶叶子又黑又大,显得比较粗糙,人们反而更倾心于外表更加俊俏的台地茶。

“实际上这个古茶,在茶类中应属于最好的茶之一,过去我们祖先用这个茶来做药的。我当时慢慢开始宣传古茶,后来社会上就知道景迈山还有古茶,这个是原生态的。”

苏国文告诉记者,2005年左右景迈山古茶一公斤干茶价钱差不多在56元,2007年在商业的炒作下曾一度猛涨到七八百一公斤,但很快价格下跌,最低时曾卖到18元都没人要。那个时候大家种茶的心气一下子就下来了。

“当时我给老百姓说,不怕,不是茶的问题,这是人为的问题,时间不会长的。到2010年的时候(茶叶价格)又好起来,慢慢就稳步上升,后来大家都信服我,认为我说的对。”

在苏国文看来,“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景迈山古茶林的唯一选择。景迈山的茶叶品质,正是源于茶树是在万亩丛林中生长,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破坏,那将与其它地方的茶变得一样,没有区别。

“要保护好古茶园,这个是祖先留下的遗产。有价也好没有价也好,都不要破坏它。因为它是我们种茶的历史见证,是我们人工种茶的活化石,历史文化价值是永远存在的。对于古茶园,原来我们把它的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现在是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二位。”这是苏国文对布朗族人的告诫。


▲景迈山古茶园,布朗族民众在采茶

【保茶还林】

摒弃“高产密植”改善茶树生态

历史上,傣族、布朗族等世居民族认识茶树生长习性,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直接在森林中育茶种茶,使茶林呈现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其中灌木层为茶树主要分布层,并因人工干预形成茶树优势群落。这种林下茶种植方式,不但有利于调节森林空气湿度,而且形成了更多漫射光来促进茶树生长。

▲航拍景迈山

在景迈山,除了茶树外,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也非常丰富,长尾单室茱萸、篦齿苏铁、翠柏、红椿、毛红椿、合果木、滇南风吹楠、三棱栎、黑黄檀、大叶木兰、中华桫椤、苏铁蕨、金毛狗、金荞麦等14种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就和茶树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

观测数据显示,古茶林内共记录种子植物125科、489属、943种和变种,观赏昆虫16种,陆生脊椎动物187种,哺乳动物22种,鸟类134种,经济昆虫21种。

▲景迈山古茶林

长期以来,澜沧县高度重视景迈山的保护管理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系列地方性法规,从立法层面加强对景迈山的保护管理。2015年,澜沧县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景迈山保护的决定》上升为条例,制定了《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强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传统村落等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管理和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景迈山芒梗村

芒埂位于景迈山东北侧,村落中心由相邻的萨迪寺、芒埂寨心以及萨迪冢共同组成,是以傣族为住聚居的村落。村小组长岩玉砍平日除了照顾茶园,还尤其重视对除茶树以外的古树进行保护。采访期间,岩玉砍带领记者依次查看了村子里数棵上百年古树,检查它们的病虫害情况,并做好观测记录。

岩玉砍告诉记者,村落里的古树对整个景迈山的环境保护作用不容小觑,应当避免人类活动对它们进行的破坏。但具体到古茶园里,情况又有所不同。在岩玉砍看来,茶园里的树并不是越繁茂越好,否则会影响到茶树的生长。

▲景迈山

“有些大树的树冠比较矮,会造成茶叶的光合作用不好,在我们看来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修理。像酸枣树和栘依这类树,茶叶生长的时候它们的叶子刚好脱落,而红毛树、栗树这种一年四季都不掉叶子的,会遮挡阳光,影响到茶树生长。”岩玉砍说。

事实上,植物生长过于密集容易导致缺乏光照和通风,影响其生长。而林下茶种植方式则以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为茶树创造理想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生长条件,具体来说上层乔木层主要生长茱萸、木荷、栘依、红椿、榕树等高大乔木;中层灌木层以茶树为优势种,同时分布有樟树、杜鹃花科等植被;下层草本层为禾本科和蕨类、药材、野生蔬菜等植被。

景迈山曾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试种密植高产的台地茶园,但在2007年后将其改造为延续林下茶种植传统的生态茶园。

“2007年的时候普洱茶出了泡沫经济,但我认为种台地茶是不能长久的。台地茶的种植方法与我们的古茶不太一样,采取毁林的方式来种茶,高产密植。而且这样的种植方式不施肥不打农药是不可能,所以当时我就提出来,要把高产密植的茶叶拿掉。”

苏国文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保茶还林”,对所谓“高产密植”的茶树进行生态改造,将每株茶树原来紧密的距离调整到至少两米以上间距,极大改善了茶树通风、采光和养料的问题。为此,他还曾在自家园子里做实验,移植来的茶树经过20多年的培育,做出来的茶叶在口感上甚至比一些古茶树口感要更好。

▲景迈山古茶林

【景迈山的未来】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

“我们的祖先,他在临终的时候,给我们留下这样一条遗训,我要是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自然灾害死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完用完的,就给你们留下这片古茶园和这些茶树吧,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一代传给一代,决不能让它遗失。”在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结尾时,苏国文说起了布朗族祖先的遗训。

▲景迈大寨

“景迈”在傣语中意为傣族迁徙而建的新城或新寨。据史料记载,景迈傣族头领在狩猎过程中追寻一只金马鹿来到景迈山。景迈大寨是傣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后的第一个部落聚住点,也是景迈山傣族首领居住的地方,处于整个景迈山对外的交通枢纽。

每年7月中旬至10月,是傣族的关门节。关门节开始后,为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青年男女不得进行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也不能起房建房。村民都必须投入到繁忙的生产劳动,安心生产。

▲爱论(右一)

时值9月下旬,对于景迈山上的村民而言算是一年中的难得的清闲时节。由于秋茶的采摘量相对春茶要少很多,景迈大寨的村民爱论在自家二楼的茶室冲泡古树茶与邻家姐妹聊起家常。爱论是邱菊的傣族名字,景迈山傣族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依茶为生,创造了丰富多彩且极富地域特色的茶文化。

“我也去过其他茶山,但给我感觉都没有这里好。我爸爸说景迈山的茶叶好喝是因为有像沉香树这样名贵的树种。我觉得与这里的古树、土壤和阳光都有关系吧。鲜叶品质最好的还是大平掌。”爱论说。


爱论提到的大平掌古茶林,位于景迈大寨南部,面积约200公顷,是景迈山上唯一个位于山顶盆地的古茶林。那里有傣族祭祀的茶神树,还有10余棵树龄600年左右的茱萸树。在爱论看来,景迈山的茶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有一种独特的兰花香。

茶农们最知道这茶香的来之不易。傣族姑娘南共(音)今年32岁,汉族名字叫刀艳红。她家是寨子里最早做茶的那一批村民,儿时的记忆中,父母每天都在做茶。刀艳红告诉记者,景迈茶以前不怎么出名,那时茶叶也不贵,父母靠卖茶一年就只能赚一两千元。

▲景迈大寨

“茶山还是很辛苦,不像外面说的那样,说什么茶山都是土豪,觉得我们在茶山有很多茶,生活起来比较轻松。其实茶山的养护很重要,我们这边又不能施肥不能打农药,每天都要拿着锄头去除草,还要修理下枝条。请工人的话成本高,茶园主人一般都会亲力亲为。父辈那时候交通不便,上山采茶要靠走路,不像现在可以骑摩托车。”

2010年,在北京学工商企业管理的刀艳红面临抉择。考虑到父母年纪较大,弟弟妹妹还在上学,加上家乡茶产业的发展,刀艳红放弃了都市生活,回到了景迈山打理自家三十四亩茶园。

春季的采茶时节是刀艳红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每天清晨不到6点,她就要起床做饭。7点之前送工人们上山采茶。春茶比较抢手,需要很多工人,刀艳红一边查看鲜叶采摘的情况一边提前联系客户。到中午12点左右,又把采摘好的鲜叶拿回来萎凋,到傍晚开始加工制茶。整个忙碌的过程一直要持续至7月。

“山里面这段时间算是比较闲,因为秋茶(做的)比较少。最忙的时候就是三四月份,整天都是忙来忙去的,饭都没时间吃。我们是合作社嘛,会去收社员采摘的鲜叶,自己家的也要去采。我家有三四十亩茶园,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感觉要往茶园里面去跑。”刀艳红告诉。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景迈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8386万元,2019年是2014年的2.35倍;2019年人均纯收入为13467元,是2014年的2.83倍。2019年芒景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0507.17万元,是2014年的3.7倍;2019年人均纯收入为13344元,是2014年的3.02倍。

▲苏国文

如今,年近80岁的苏国文愈发感到时间的紧迫。这些年他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觉得每前进一步都是很艰难,担心自己来不及最终完成。他将希望投向了年轻人的身上。

“我认为真正要建设好景迈山,还是要靠青年人,每一个时代青年人都是主力军。我觉得现在的青年人他们很聪明,但缺乏一些必要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不仅要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整个民族考虑;要为时代考虑,也要对历史负责。他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苏国文说。

来源:红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