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骨是不是焙火高的武夷岩茶才有?


《1》

要说岩茶难喝懂,这中间绝对少不了“岩骨”在作祟。

岩骨,作为一个没有实体的喝茶感受,对于部分人而言,多了些许的神秘感。

什么是岩骨?岩骨是喝到的吗?所有岩茶都有岩骨吗?是不是焙火高的岩茶才有岩骨?

等等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关于岩骨这词,我们还真不能马虎以待,必须要研究一下。

而今,初学者入门之际要学习岩茶的岩骨,绝对离不开两位人士。

好巧,都是清代的。

一是乾隆。

据说这位皇帝,是提出岩骨的第一人(不过也有人说苏轼提出岩骨的概念比乾隆早,暂且不论)。拥有绝对黄金资源的乾隆帝,是如何介绍岩骨的?

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



武夷茶,如此准确名字被皇帝点出,更是直接说出了喝这茶的感受“气味清”、“骨鲠”,只能说,皇帝喝的茶,果然是顶尖货。

乾隆帝所形容的骨鲠,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岩茶前世。

清代,另一位名为袁枚的美食家也发表了自己对岩骨的看法。

“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等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回。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解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感。”

袁枚的香、清、甘、活将岩骨刻画地入门三分。

引用了这么多的资料,究竟今人感受到的岩茶究竟是何风味?



《2》

岩骨,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

岩骨,是武夷岩茶的风骨,按李麻花的理解,它就是一种绵劲。是茶汤内丰富物质所形成的一种劲道,像太极的绵掌,打起来缓慢,却蓄满了内劲。看似人畜无害,实则劲力凶猛。

这种有岩骨的茶汤,它会伪装。

起先,假装人畜无害,让你卸下防备。

入口后,茶汤绵柔,喝的时候可以很迅速的融入到胃部、消化系统里面,成为一团温暖的水。



本以为它是没有杀伤力的,可我们实在太低估岩骨的威力,有点像梅子酒给人的错觉,喝起来酸酸甜甜好像是饮料,卸下防备,多喝几杯,结果人家是后劲十足,酒劲上头后,你都会怀疑自己当初仿佛是烈性的白酒。

等到茶汤入口,岩骨要开始登场,茶气开始翻腾,丝毫不安分,在口腔里横冲直撞地,毫无半点遮拦。

有岩骨的岩茶,在喝的时候还会忍不住让你咀嚼起来。

汤水莹润充满浆感,一喝就知道不简单,汤水的稠厚之感在与味蕾博弈,这时候不“徐徐咀嚼而体会之”,未免太可惜。

没岩骨的茶,和有岩骨的茶相比,就像喝白开水与白酒的感觉。前者清淡无味,后者给口腔的体验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你会感觉到茶汤里有一股气在不断刺激着你的味蕾,汤水是劲道的。



《3》

岩骨的形成,和焙火有关吗?

如茶友所问,“是不是焙火高的岩茶才有岩骨?”

未必。

关于焙火,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形成岩茶品质的关键所在,有了焙火的存在,才能让我们体会到更多元化的香气,岩茶才不至于变得单调、无趣。有了焙火的存在,更有利于形成岩茶的醇厚风味。有了焙火的存在,才能让岩茶实现较长时间保留的目的。有了焙火的存在,才有丰富多彩的香气体验……

诚然,焙火对岩茶品质形成十分关键,但并非所有高焙火的岩茶,都有岩骨。

就近期喝到的一款高火水仙,就毫无岩骨可谈。



冲泡过后,茶汤里充斥着一股套焦味,汤水里仿佛藏着一枚烟雾弹,十分呛人。本属于较高火功的醇厚感,也未如期出现在汤水里,反倒是单薄与苦涩充斥着汤水。不似其他真正有岩骨的茶那般醇厚有浆感。

真正有岩骨的茶,火功不必是最高的,只要恰到好处即可。文火慢炖,每一种茶都有适合自己的火功,只要适合,中火、中足火状态下,也会有岩骨存在。

故而,岩骨的形成,并不只是纯粹取决于焙火,还需要加上山场因素,甚至毫不避忌地说一句:山场,是形成岩骨的关键所在发。



《4》

山场,直接制约岩骨的形成!

岩骨,通常是正岩茶的特色,尤其是核心产区的岩茶,其岩骨特征更为突出。

岩骨,岩骨,顾名思义,就是像岩石一样的骨头,那岩茶要生出岩骨品质,自然与岩茶密切关联。

就目前武夷岩茶的种植区域来看,将茶种植在岩石之上,并非不可能。

武夷山的先民们,筚路蓝缕靠双手双脚圈出了茶叶的种植地,依山势而建造起茶园,在崖壁上凿出种植地,混合上腐殖质的土壤,种上茶树。

时至今日,我们到三坑两涧中游走,仍旧可以看到岩石上种着茶树,或是水仙,或是肉桂,或是其他品种。

三坑两涧中的牛栏坑,就是将茶种植在岩上的典型代表之一。

到牛栏坑走一遭,你会发现这是一条狭长的坑涧,两侧是高耸的山崖,定睛眺望,可发现两侧的崖壁上种着茶树,这些茶树以花盆式种植,有些像扎根在岩石上的意味。



这种种植上的特性,促使岩骨的形成。岩茶长在高山上,像岩石的骨头一样顽强,这就是茶的风骨和韵味。

植物虽为草木,却十分有灵气,生长环境一旦发生改变,这些细腻的风味就消失地无影无踪。

用现代科学的角度解释,之所以正岩地区的岩茶能形成“岩骨”这类独特的口感体验,在于它的生长环境。

正岩山场,土壤里含砂砾量较多,达24.83~29.47%,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50%左右,一般来说,土壤较为疏松的植物比较容易扎根。

陆羽在《茶经》中也说了:上者生烂石,说的就是这土壤所含有的砂砾程度。

这类疏松的土壤结构,为岩茶品质形成奠定基础。且岩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谷底渗水细流,周围植被条件好,这样就为正岩茶的生长缔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岩骨的形成,指日可待。

对比那些非正岩的山场,茶树的生长环境条件就逊色了许多,自然无法与正岩茶相抗衡。岩骨的形成,也就遥遥无期。


《5》

有人说,岩骨晦涩难懂,充满神秘色彩。

其实不然。

让麻花说句公道话,若是您至今还未感受过何为岩骨,那八成要考虑自己买的岩茶品质如何。

真正的岩骨,它并不虚幻,更不会缥缈,它是汤水入口后能被直接感受到的元素。

文末总结,岩骨为何物?它就是一种绵劲。是茶汤内丰富物质所形成的一种劲道,像太极的绵掌,打起来缓慢,却蓄满了内劲。

找准了参照物,要喝懂岩骨,并非难事。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