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聊聊传说中的昌宁茶

又到521国际茶日,许多地方都在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主题,开展各种与茶有关的活动。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的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茶在中国,从“神农尝百草”的神话里开始,始终如神话一般的存在,既可以与“琴棋书画诗酒”一起走进高雅殿堂,更可以与“柴米油盐酱醋”一起融入烟火生活。

对于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1986年就与福建安溪、浙江富阳、安徽岳西一起被命名为全国首批优质茶叶生产基地的昌宁,茶不仅是一种经济、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流传下来许多与茶有关的传说。

昌宁最高的山,名为天堂,也美若天堂、幻似天堂。在天堂山的原始森林里,有许多野生茶树,披着“蓑衣”,与各种花草树木为伍,同各种野生动物相伴。轻风吹过,一片片茶叶尽情舞动,讲述着茶的传说。

传说中,天堂山是盘古开天辟地时留下的一处连通天地的高台,山上本没有茶,也没有各种神奇的花和野生动物。有一次,天宫的统治者安排一名神仙到大地上,寻找天上需要的包括茶在内的各种动植物。这名神仙爱酒,每喝必醉,一醉就是很长时间。这位神仙在找够了天上所需要的动物和植物种子,装了满满的一储物袋,来到了天堂山准备登天。他感觉很累,也很有成就感,于是便拿出酒葫芦喝酒。没想到一喝就喝醉了,醉后躺在山上呼呼大睡,一睡就睡了七七四十九天。

储物袋里的小动物饿了,就跑了出来四处觅食,出来的时候把袋子里的各种种子带了出来,洒落一地。等神仙醒来后,也不知道自己醉了多久,于是拿起空空的储物袋匆匆飞上天宫。而那些跑出来的小动物就此安了家,那些洒落出来的种子就此生根发芽,长成了一片原始森林。一次“神失误”,让天堂山上就有了各种动植物,也有了长在林间的茶。

虽然传说只是传说,但天堂山上有许多野生茶却是不争的事实。民间传说里的神仙,其实就是所有无法解释的自然力量。这传说虽然没有根据,却说明天堂山上的野生茶,其实是在大自然的力量下物竞天择的结果。而这些野生茶的存在,也无言地证明着天堂山是茶这一物种的发源地之一。至于如今种植在昌宁的许多茶品种,则应该是物种进化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与传说中的天堂山茶或许有关,又或许无关。

传说中昌宁茶树的起源,是一个“神失误”,而如今常见的白茶、晒青、烘青、红茶几种主要茶类,民间的传说里也是从失误中无意间形成的。

传说中,居住在如今昌宁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很早就发现了茶这种植物,刚开始的时候是因其无毒采来用于果腹,后来发现其有清热解毒的药效又用来做药,但都是采摘新鲜的叶子来用。有一次,一个人在上山采来茶叶后没用完,就随手丢在家中。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需要用茶叶做药时,因天黑无法上山去采摘,于是就想起曾经丢在家里的那些茶叶,看着已经脆了的叶子,抱着试试的心态煮了一罐,发现不仅效果没变,还有了一种特殊的清香。于是,这个人就每次上山采回茶叶,就会晾晒一些存在家里备用。慢慢的,别的人也学会了这种方法,并因为这咱晾晒出来的茶叶芽白白的,就叫它为“白茶”。

后来有一次,一个人在采回茶叶想要晾晒一些干茶,却因采得太多没有足够的地方晾晒,就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把它炒熟揉紧后省出一些地方。这个人就用大锅将茶炒熟,然后使劲揉成紧条,放在太阳下晒干。晒干后,这个人煮了一罐喝了起来,却发现这茶叶不仅有清香,还有一种苦苦的味道,喝了之后嘴里还有一种回甜的感觉。于是,这个方法又一传十、十传百地传了开来。因为这种炒揉晒后的茶的颜色是青黑色的,大家就把它叫做“晒青”。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某天有个人采茶回来后,却遇到了阴雨天,炒好、揉好的茶无法晒,眼看着就要变坏了,这个人就想着“太阳晒干了可以,那么用火烤干行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这个人就在火塘边放了几个竹篮,把揉好的茶叶薄薄地撒在上面慢慢烘烤,没想到一边烘一边就有香气散发出来。烘干后,煮出来不仅有茶的味道,还有一股特别的香气,甚至直接放进碗里用开水一冲,很快就能出味道来。于是,这个人就用竹蔑编了几个专门用来烘茶的烘笼,开始制作这种茶叶,并因为茶的样子与晒青差不多却是烘干,就叫它为“烘青”。

后来,有一个人采回茶叶还没来得及炒,就忙着其他的事去了,回来的时候茶叶已经半干已不能炒,于是就想着直接揉出来晒干试试。茶揉好后,又有其它事出去了,回来时堆在那里的茶已经捂红,还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味道。这个人想着丢了也可惜,就一部分放在太阳下晒,一部分放在烘笼里烘。茶干以后,这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煮了一罐,倒出来的茶汤颜色呈红色,有一种烧焦了的红糖的味道,喝起来没有苦味反而有点甜甜甜的感觉。这个人也没想到,两次失误后竟然成就了茶的另一种味道,于是就仔细回忆了每一个环节的失误,开始尝试做这种干茶红褐、茶汤呈红色的茶,并命名它为“红茶”。

在昌宁,关于茶的失误传说,不仅在茶的起源、茶的加工,就是祖辈传下来的小罐茶,也是因为一次失误后形成的。传说中有个爱喝茶老人,有一天正要煮一罐茶,不想刚把茶叶放进罐子,就听见家里的牛跑了出去,于是把罐子放在火塘边就跑出去赶牛。赶牛回来后,这个人又想起煮茶喝,于是提起炊壶倒水入罐。水一入灌,只听罐中“嘭”地一声,发出如雷鸣般的声音,把他吓了一大跳。他以为是罐子炸了,看去时却发现罐子还好好的,罐中水沫翻滚,还有茶的香气随着水汽涌出。过了一会,这个人倒了一碗试着喝了一口,发现茶的味道更浓酽,喝一杯后感觉全身通透。从此,他就开始了在火塘边烤茶喝,并把这种冲水进去时会“嘭”一声响的茶叫做“雷响茶”。

昌宁的这些茶传说,几乎每一个都与“失误”有关。这不仅不是对大自然的不敬,不是对一代代种茶人做茶人的不敬,反而是对大自然、对一代代茶人的崇敬,是对茶的许多未解之谜的美好想象。也许,正是这一个个美丽的失误,成就了不一样的昌宁茶,并让昌宁茶的故事在历史长河里不断传承、延续,让昌宁能用一杯好茶与世界共享。

来源:昌宁发布 吴再忠,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