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助力 广西六堡茶加速迈入现代化“快车道”

遥远苍梧野,莽莽六堡山。六堡茶,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有着1500多年种植历史,以“红、浓、陈、醇”及其独特的槟榔香味成为中国名茶。

近年来,有着千年历史的六堡茶越来越为人熟知,六堡茶产业的发展也迈入快车道。然而面临市场需求量的增长,传统手工制作六堡茶制作周期长、制作工艺不统一带来的口感不一等问题也相继暴露,从纯手工制作转型到机器机械化生产加工已是大势所趋。

如何既传承传统工艺又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让六堡茶香飘得更远更广?在第五个“国际茶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梧州市多家六堡茶茶园、茶企及合作社,探访六堡茶从纯手工制作到全机械化生产的发展之路。


梧州摩天岭六堡茶海。记者陶洁摄

转型先行既守传承更要创新

“纯手工制作茶最大的问题就是效率慢,几个茶师一起做一天也很难加工到一百斤。”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爱云说道。谭爱云是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六堡茶制作转型机械化生产的先行者。

早在2018年,谭爱云决定购入一套机械化制茶设备,她与工程设计师反复沟通,根据传统工艺的工序,不断对设备机器与生产流程进行调试,以达到还原传统手工制作的口感效果,最终建成了这条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的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生产线。如今,她仍在购置补充生产线设备,进一步完善传统工艺生产线的标准化生产。此外,在六堡茶的种植、护理、采摘环节也开始应用机械化设备,包括使用采茶机、割草机等。


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生产线。记者陶洁摄


茶农在使用采茶机进行采摘。记者陶洁摄

机械化杀青、揉捻、烘干、堆闷、分拣......自动化生产线的投入使用,实现了茶叶从鲜叶到成品“不沾地,不挨手”,更重要的是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节省了人力成本,一天只需要5个工人便能维持机械化生产线的运作,目前达到日制作六堡鲜叶一万五千斤。


工人正在操作演示设备。记者陶洁摄



茶叶分拣机,可自动筛选出初制毛茶中的黄叶。记者陶洁摄

谈到机器加工是否能还原传统手工制作的六堡茶的风味问题,谭爱云给到了肯定答案。

手工制作容易出现个体化差异,比如每个人炒茶的温度、闷堆的时间等会不同,制作出来的茶口感也会不一样。相比之下,机械化生产线只要调试好了各个环节的参数,确保其能模拟还原手工各个环节的制作效果,所产出的六堡茶品质是更为标准和稳定的。

“每个来我们这里采购茶叶的人我们都会让他们同时品尝分别用手工制作与机器制作的两杯茶,绝大部分都表示基本喝不出来差别。”谭爱云说,“目前,我们这里绝大部分茶叶订单都是选择机器生产的茶了。”

既保持非遗传承初心,也探索创新发展之路,该合作社传统工艺自动化生产线对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双管齐下传统与现代工艺共存

在梧州的六堡茶生产区,有些茶企除了使用传统工艺生产线外,现代工艺生产线也是当前六堡茶生产的重要方式。广西农垦三源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源公司”)便做到了将两条生产线结合使用,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量。


三源公司茶叶全自动生产线。通讯员周琳梅摄

据了解,自20世纪中期开始,六堡茶的加工分化出了两种工艺:一种是六堡当地世代流传的自然陈化的传统工艺;另一种是大规模生产的、人工加湿加水的发酵工艺,称为现代工艺。目前,这两种生产工艺均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线加工。

“我们的传统工艺生产线遵循着原产地、原茶种、原传统工艺的‘三原’标准,成本也比较高,对应产出的是高端茶;而现代工艺生产线成本相对低一点,更为市场所接受,目前的订单也已现代工艺为主。”三源公司董事长梁芳滔表示,两条生产线同时使用,满足不同的订单需求,很好地提高生产效率。据介绍,三源公司自去年底开始试投产,产量达230吨。

数智赋能探索六堡茶产业新升级

在六堡茶生产加工自动化成为常态的趋势下,数字化、智能化的加持也让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再提速。

走进梧州摩天岭六堡茶海项目,放眼望去遍山青翠,连绵的绿色似是看不到尽头,这是目前广西六堡茶单体连片种植规模最大的基地,目前已完成建设六堡茶标准化生态茶园8000亩,数字茶园(一期)500亩。

数字茶园是该项目的亮点新尝试。项目总经理杜波向记者介绍,数字茶园内配备了农业气象监测站系统、智能水肥灌溉系统、土壤墒情系统、虫情防控系统、追溯数字化监管等,此外还配备了实时监测、远程操控等技术,有效地提升茶园管护能力。


数字茶园中安装的虫情防控系统。通讯员周琳梅摄



轨道运输机应用于茶园里肥料等物资运输。记者陶洁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正在安装调试的初制生产线在常规加工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全程智能控制,茶叶加工各个环节自动完成,使得整个茶叶生产过程精准、稳定、可控,可实现物联网管理、智能监控、智能化控制功能。


自动化生产线配备智能控制系统。记者陶洁摄

数字茶园的实践探索,填补了梧州市六堡茶数字化生产加工的空白,也为未来六堡茶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标准建设打造六堡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迎着盘旋山路走进苍梧县黑石山,连绵起伏的茶山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当来到黑石山茶文旅综合体项目(六堡镇·六堡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示范基地项目)前,眼前正是一片火热的建设景象。


黑石山茶文旅综合体项目生产车间。记者陶洁摄

“当前,基地已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万余亩,茶园种植约5000亩,修建20余公里产业路,茶叶加工生产线已安装完毕并正式投产。”黑石农业集团项目总监暨黑石山茶文旅综合体项目负责人李静介绍道。

作为示范基地项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也为六堡茶产业带来了新的气象。就以茶叶加工生产车间为例,生产车间外专门设置了参观通道,之后生产线在日常生产的同时,游客也可以近距离观看了解六堡茶的加工流程,实现了生产+文旅同时发展。


生产车间参观通道。通讯员周琳梅摄

据了解,项目整体规划打造“五大亮点IP”:即黑石六堡茶发源地、茶汤温泉、舜帝登临苍梧、六堡数字智慧洞穴茶仓、万亩生态有机茶园。项目以茶产业为核心,带动梧州市文化旅游产业,构建茶叶种植、加工仓储、茶产业交易、茶文旅康养、非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六堡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一二三产业年总产值预计不低于10亿元,每年预计可为当地农民提供5000个以上就业岗位。

截至目前,梧州全市茶园面积达38.62万亩,六堡茶年产量超3.5万吨,综合产值超200亿元。随着六堡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梧州市积极推进六堡茶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六堡茶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在茶叶生产机械化取得较大的突破和进展。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全市茶叶生产机械总台数5149台,茶叶机械年增速保持在5%左右,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约为26.98%。

(陶洁 周琳梅)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