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砂壶钱塘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玩紫砂壶必知!这6位古人决定了紫砂发展进程


图文| 砂海墨韵

 来源 | (ID:zisha5)


纵观紫砂数百年的可考历史,能工巧匠辈出,犹如天上的繁星闪烁着光芒。


其中有这么几位古人,他们每个人的出现都是紫砂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或开宗立派,或承上启下,深刻地影响了紫砂壶的发展进程。


01供春:传为紫砂鼻祖


供春也作龚春,传说他姓龚,名春,是制作紫砂壶的鼻祖。


据《阳羡茗壶系》所载,供春是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是宜兴人正德九年进士,早年,吴颐山曾在金沙寺读书,供春随侍左右。

 

供春像


当时在宜兴金沙寺中,有一位爱好品茶的僧人,很会做紫砂壶。空暇之余,供春就偷偷地学寺中老和尚做壶。

 

汪寅仙 灵芝供春套壶 


后来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也就是树的瘤节)形状做了一把壶。

 

老段泥 供春壶


烧成之后,这把壶非常古朴可爱,龚春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捧着新制的茶壶,恭恭敬敬地去请教老和尚。老和尚见了,双目一亮,连声赞叹:“好壶,好壶!后生可畏!”当即取名为“供春壶”。


02时大彬:改进制壶工艺


时大彬是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乃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壶艺精湛,时人争求,有“宫中艳说大彬壶”一说。

 

大彬圈钮壶


时大彬对紫砂壶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成型方式,即“打身筒”的技法。

 

大彬六方壶


“打身筒”以泥片成型法制成身筒,抛弃模具,全靠手工拍打,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工艺与技术。大彬的这一创举是紫砂壶成型工艺中的最大变革。

 

鼎足盖大彬壶


这种独特的成型技艺,奠定了宜兴紫砂发展的根基,直至今天仍然沿用,是紫砂工艺史上的里程碑,使紫砂技艺能够在众多技艺中独树一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03


陈鸣远:开创壶体刻铭之风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

 

陈鸣远 千载杯


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

 

陈鸣远 传香壶


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极大的提高了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04邵大亨:一壶千金,几不可得


邵大亨,是活跃于清中期道光、咸丰年间紫砂巨匠,所制茗壶以朴素和有风骨见长。


邵大亨 掇球壶


邵大亨是继陈鸣远之后,在砂艺上达到又一顶峰的人物,被视作紫砂艺史上杰出的里程碑。


 

邵大亨制德钟壶


顾景舟大师赞誉邵大亨,选泥精练,造型审美奥邃,创作形式完美,技艺的高超。更称他为:“清嘉道以后百五十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


05陈曼生:文人壶第一人


陈曼生,“西泠八家”之一,是名噪一时的钱塘才子。嘉庆年间,他在溧阳做县令。

 

陈曼生 飞鸿延年壶 故宫博物院藏


虽为官清廉,政绩斐然,但他对朝中阿臾之事并无兴趣,寄情书画篆刻,茶道紫砂,追求的只是精神的自由。

 

陈曼生 清水泥柱础壶


他设计紫砂壶,交与紫砂艺人制作,把绘画的空灵,书法的飘洒、金石的质朴,有机地融进了紫砂壶艺。


使紫砂艺术进入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开创了文人壶的新纪元。


06瞿子冶:曼生之后第一人


瞿子冶(1778年——1894年),上海松江人,名应绍,字子冶,初号月壶,改号瞿甫,又号老冶。

 

吉安制瞿子冶铭石瓢壶


和陈曼生一样,瞿子冶也酷爱紫砂,也定制紫砂,他则亲自操刀镌刻。


与曼生不同的是,他不仅在壶上刻铭文且把他最得意的竹子锓于壶上,俯仰疏密、一如其画;并大胆尝试,在壶盖上装饰,竹枝从壶身延展到壶盖,遮天蔽日,别具匠心。

 

杨彭年制 瞿子冶铭


他以自己的才气、魄力把文人紫砂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被誉为“曼生之后第一人”,他自号“壶公”,确实名副其实。

紫砂八大传奇人物,一套壶拍出9200万天价

  紫砂器始于宋代,但用紫砂茶壶冲泡茶叶是明代才开始流行的风尚。明清时期,是紫砂茶具兴盛时代,时人对紫砂壶的推崇,几乎可以用“狂热”来形容,当时,上等“阳羡名壶”,“与金玉同价”。明清以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制壶高手,他们制作的紫砂壶因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被无数人追捧。来认识一下这些拥有一双妙手的制壶达人们吧~

  1.供春:紫砂壶第一人

  代表作品:树瘿壶

▲明·供春紫砂树瘿壶国家博物馆藏

  明正德年间,宜兴金沙寺内,住进来一位气质儒雅的书生,他非常勤奋,苦读诗书。

  他身边还有一位陪读的小书僮,主人埋头苦读,他却没闲着。小书僮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会做紫砂壶的老僧,于是每天偷偷认真观察学习。

  寺里有一颗参天银杏,盘根错节,他朝夕观赏,模拟树瘤,捏制出树瘤壶,老僧见到后拍案叫绝,把平生手艺悉数相传。

  这位书生就是宜兴进士吴颐山,这位书僮则是紫砂壶界的名人供春。供春成名后,他的作品就被称为供春壶,他也被认为是紫砂壶制作的第一人。

  2.时大彬:宫中艳说大彬壶

  代表壶式:三足盖壶、六方壶、紫砂扁壶、天香阁壶、僧帽壶

▲故宫博物院藏时大彬早期大执壶

  时大彬,生于明万历年间,他是标准的“壶二代”。父亲是当时紫砂“四大家“之一的时朋。

  家学渊源的时大彬天资聪颖,还喜欢去研究、创新,他在制壶的泥料中掺入砂子,首创了调砂法制壶。在成壶技法上,他将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

  他将壶型由大变小,做出来的壶高雅脱俗,更符合文人饮茶品茗的趣味,在当时倍受推崇,有“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的诗句。

  3.徐友泉:被迫营业的制壶大师

  作品壶型:汉方、扁觯、蕉叶、莲方、菱花、美人睡莲、六子等诸种款式。

▲明徐友泉仿古虎錞壶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

  徐友泉是时大彬的徒弟。据说他当时学壶,是为了完成父亲追星的心愿。

  时大彬是当时的明星人物,徐友泉的父亲就是他的铁粉之一,他痴迷于时大彬的壶艺,但是明星不可能整天给自己做壶吧,他就想了个办法,把自己儿子送去跟时大彬学做壶。

  没想到徐友泉在造型艺术方面,非常有天赋,他对壶的形态、紫砂泥颜色的配置等方面有很大贡献。他的作品,手工精细,古拙庄重、质朴浑厚。

  4.李仲芳:呼唤老爹为“老兄”

  代表壶式:觚棱壶

▲李仲芳瓜棱壶藏于美国弗里尔艺术馆

  李仲芳也是“壶二代”,老爹是制壶名手李茂林,师傅是大名鼎鼎的时大彬。得老爹传承、师傅传授,李仲芳制作出的壶,也是相当棒,既有老爹的“妍巧有致”,又得师傅的“敦雅古穆”。

  少年成名,这孩子就傲娇起来了。一次,他刚做出来一把壶,就急忙拿去给老爹看,还对自己的老爹说“老兄,这个怎么样?”。于是他做的壶,人们又叫“老兄壶”,意为:狂妄自大。

  不过傲娇归傲娇,他做的壶,还是很得时大彬赏识的。凡被时大彬赏识的壶,时大彬都会亲自题上自己的名字,于是便有:“李大瓶,时大名”这样的民间说法。

  5.惠孟臣:茶艺师眼中的男神

  代表壶式:平肩、梨形、鼓腹、圆腹、扇形等

▲孟臣制朱泥梨形壶

  做茶艺表演的人,对惠孟臣应该都不会陌生。茶艺表演中,就有一段解说词:“孟臣沐霖:即洗壶温壶”。

  这里的孟臣,说的就是惠孟臣,明代宜兴的制壶名家。他制做的小壶似拳头大小,精美实用,后人称孟臣壶。

  他不仅壶做的好,而且,还写一首好书法。他壶上的题款,也都是他自己书写。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

  6.陈鸣远:谦谦君子般的壶中隐士

  代表作品:南瓜壶

▲清陈鸣远制南瓜壶

  陈鸣远,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有名的艺人。他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并把它做成紫砂壶的形状。

  在陈鸣远的作品里,你会看到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比如栗子、核桃、花生、菱角、荸荠、荷花、青蛙等造型。他工艺精湛,精雕细刻,壶的造型生动、形象、活泼,艺术成就很高。

  陈鸣远还发明了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后来成为紫砂壶制作的固定工序。

  陈鸣远还是一个真正的才子。他酷爱文学,结交了很多文人雅士,一些文人将陈鸣远称之为“壶妖”,这大概类似李贺被称为“诗鬼”,他们都属于另辟蹊径的鬼才人物。

  7.杨彭年:将文艺与紫砂结合起来

  代表作:彭年壶▲清陈曼生铭杨彭年制紫砂石铫式提梁壶

  杨彭年,清嘉庆、道光年间人。杨彭年画的一手好画,写的一手好字,而且还很会雕刻。他是全手工制壶工艺的发扬者。

  当时钱塘人陈曼生,癖好茶壶,工于诗文、书画、篆刻,他找到杨彭年合作,两人一文一艺,由陈氏镌刻书画,杨彭年制作,配合默契。他们合作的壶,被称之为“曼生壶”,一直为鉴赏家收藏。

  8.顾景舟:近代紫砂泰斗

  代表作:牛盖莲子、鹧鸪壶获国家金质奖;僧帽、井栏壶获国家银质奖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2015年拍出9200万元天价

  顾景舟是近代紫砂名人。他的壶,在收藏界掀起一阵阵浪潮。一些藏家、玩家,都以有一把顾景舟的壶而感到荣耀。

  顾景舟少时便跟着祖母邵氏学习制坯技艺,天资聪颖,少年成名。但他并没有恃才而骄,反而虚心学习,遇到一些传世大师之作,他都会细心研究琢磨,反复推敲,吸取古人的技法。

  他的一生,为紫砂界做出了很多贡献,培养出了现今多位高级工艺美术人才。在他垂暮之年,将自己一生几十年的创作经验总结,编著了《宜兴紫砂珍赏》巨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四个第一”鉴壶法,听过没

 

 

四个第一鉴壶法又称史识鉴壶法,就是用紫砂壶发展史上重要的变化节点,来检验紫砂壶的“出生年月”。

“四个第一”鉴壶法涉及到紫砂壶发展史上的四个关键人物:陈鸣远陈用卿陈曼生朱坚

陈鸣远是紫砂壶历史上第一个盖内用印的人

陈鸣远,名远,号鹤峰,别号壶隐,石霞山人宜兴上袁村人,据说明代天启年间紫砂名家陈子畦即是其父亲。

陈鸣远的印章有行书、篆文,真草亦超逸有致,文献上有“其款字晋唐风格”“鸣远吐属亦不俗”等评语。

凡盖内用印的真古壶,其制作年代,不可能早于陈鸣远所在的明末清初。

陈用卿,明末著名紫砂高手,俗名陈三呆子。史称他“式尚工致,不规不圆,已极妍饰,款仿钟太傅帖意,落墨拙、落刀工。”

明代紫砂壶大抵素面无纹,落款都在壶底。

清初 陈鸣远制 素带壶

清初 陈鸣远制 传香壶

陈用卿是第一个以草书在壶身刻款的人

陈用卿开启了紫砂壶壶身题款的先河,随后的陈鸣远,在他的影响之下,也制作了许多壶身题款的紫砂珍品。

所以,凡壶身有款的真古壶,其制作年代,不可能早于陈用卿所在的明朝末年

题尚陶簃所藏陈用卿砂壶全形拓本

明末清初 陈用卿制并刻紫泥小执壶

就是这位陈曼生,第一个将诗与画刻上壶身

陈曼生

陈曼生(1768-1830年),字子恭,号曼寿、曼公等。清乾隆三十三年生于浙江钱塘,道光十年病卒。集书法、金石、绘画于一身,又精通古文的他,以文人的身分与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为历史上又一个紫砂繁荣期作出了贡献。

史籍称:“自清初曹亷让辈创为文人署款之举,嘉道之间,陈曼生,郭频迦、江听香……瞿子冶辈更盛行之。”

“更盛行之”指的是不仅题款,而且拓而宽之,让书画和紫砂联姻,创造出了一种两美的艺术。所以,凡有诗画的紫砂壶,其制作年代,不可能早于陈曼生所在的乾隆道光年间。

清嘉道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逸闲款紫泥天鸡壶

清嘉庆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井栏壶

朱坚第一个创制了“砂胎锡壶”

朱石梅与张廷济

朱坚,字石楳、石梅,清嘉庆、道光年间山阴人。朱坚嗜“石乳”,有诗“洞寻玉女餐石乳,朱颜不衰如婴儿。”等句,是曼生壶派的中间人物。

史籍称:“朱坚首创金属包壶,并用玉石制作壶嘴、壶把。”朱坚将紫砂与锡、玉工艺相结合,使紫砂壶别开生面。著作有《壶史》一书,久已失传。

所以,凡壶身镶补金属玉石者,其制作年代,不可能早于朱坚所在的嘉庆、道光年间。

清道光 朱石梅制并刻梅花诗文图三镶玉锡包壶

清道光 朱石梅制红蔾生、埜鹤道人刻字“飞鸿延年”秦权形锡包壶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