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砂壶名家名壶鉴赏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玩紫砂壶必看的书单:从入门到行家,你就差了这12本书

很多人喜欢紫砂壶,但是不知道怎么入门,入门呢又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书,下面介绍十二本经典的书籍,从泥料,到工艺,再到收藏。

你需要的知识都在里面。

《 阳羡茗壶 》

著 / (明)周高起、

(清)吴骞

这本书是由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与清代吴骞《阳羡名陶录》两本书合录而成。

《阳羡茗壶系》书成于明末崇祯年间,该书记述了宜兴紫砂壶替代银、锡、瓷壶的情况。书中着重介绍了供春、时大彬等31位紫砂民间艺人的造壶技艺及其作品。还记述了紫砂壶的泥料产地及制壶地点。

《阳羡名陶录》是《阳羡茗壶系》后又一本宝贵的紫砂典籍,它与《阳美合壶系》相比,增补了艺人沈子澈、陈子畦、陈鸣远,徐次京、惠孟臣、葭轩、郑寺侯。

下卷设《从谈》《文翰》两个样目。《从谈》收录了文人对紫砂壶泡茶的特殊功能,工艺价值的有关记载。《文翰》收录了明清文人赞美紫砂壶的诗词铭赋等,按记、铭、赞、赋、诗等类归类介绍。

《 紫砂入门十讲 》

著 / 徐秀棠 山谷

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收藏紫砂壶应当从哪方面开始,紫砂壶应该怎么养,鉴别紫砂壶的要领是什么,如何去分辨紫砂壶的胎土与做工,收藏紫砂壶要具有什么样心态观念,都有哪些紫砂名人名作等等。

本书共分十讲内容,分别从紫砂壶的选购与使用、紫砂壶的收藏意识和定位、紫砂的门类和工艺特征、紫砂装饰、紫砂老店号、明清紫砂名人名作、紫砂印记款识、紫砂近当代紫砂名人名作、紫砂壶的鉴别与收藏这十面来阐释了紫砂的入门知识,图文并茂,文字活泼,值得一读。

《 宜兴紫砂

传统工艺 》

著 / 徐秀棠

此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宜兴紫砂传统工艺特色、技巧等,很多资料来源于他对中国紫砂的亲身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继承传统,宏扬紫砂艺术意义重大。

《 茗壶图录 》

著 / (日)奥玄宝

《茗壶图录》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文字,由源流、式样、形状、流錾、泥色、品汇、大小、理趣、款识、真赝、无款、别种、用意等14章节,系统论述茗壶的历史与制艺、品赏等;

下卷为图式,包括壶形与款识等。故此书图文并茂,特色鲜明,是研究明清茗壶特别是其在日本流传历史的颇有价值的专著。

《 宜兴紫砂珍赏》

著 / 顾景舟 徐秀棠

此书以紫砂工艺发展轨迹,精选各个时期名匠代表作。尤为重视有明确纪年墓葬出土的紫砂器,也适当选择了几件日期民间生活日用紫砂器。

顾老在该书“紫砂陶史概论”中,据考古资料及相关史料对宜兴自南宋以来制陶史况、紫砂陶的创始发展、工艺演进和鉴赏,及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位大家的成就等作了全面的介绍。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该书图录说明以列作品作者姓名(真名)或作品铭款(仿品或不能确定者)作真与仿的区别,实属首次。这是顾老对鉴定真伪高度自信和敢于负责的体现,并以理论和实物相结合方式对重点作品都写了鉴赏评论,以指导读者鉴别、欣赏,这二者应为紫砂史上浓重一笔。

《 故宫经典—

宜兴紫砂图典 》

著 / 王建华

《宜兴紫砂图典》是《故宫经典》系列图书之一。

“宫廷紫砂”特指皇帝御用的高档紫砂器,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由内廷造办处出样在宜兴定制的紫砂器。二是由宜兴地方官根据皇帝的喜好向宫廷进献的紫砂器。

故宫收藏的宜兴紫砂共有400余件,本书从中遴选出200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重点突出雍正、乾隆两朝的御用的宫廷紫砂,对乾隆以后的名家款器物的也尽可能地全面地加以阐述,并加入了新入藏的现代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准确客观地反映故宫紫砂收藏的全貌。

《 宜兴紫砂器造型图集 》

著 / 潘春芳

本书是由南京艺术学院潘春芳教授,集五十年来积累的有关宜兴紫砂研究学术成果和收集的宜兴紫砂专业资料编辑而成的一本以造型测绘图为主的史料性书籍。

全书内容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浑朴精雅的紫砂器》文稿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论述了宜兴紫砂的特殊泥料、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宜兴紫砂的起源和发展;第二部分为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国内著名收藏家等的紫砂收藏珍品的造型测绘图。

《宜兴紫砂器造型图集》不仅是从事宜兴紫砂研究及从业人员的详实资料,也是从事古玩收藏人士的参照材料,而且是一本实用的专业资料书籍。

《中国紫砂茗壶珍赏 》

著 / 韩其楼

本书图文并茂。全书近30万字,收录了古今中外紫砂茗壶珍品586件,并全面地介绍了历代紫砂名家的艺术传略,紫砂茗壶珍品的鉴赏知识,以及当代紫砂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人以艺彰,物以文传,作者为了整理完善紫砂壶艺的脉络,将历代名家名壶串构成完整的茗壶大系,书中设有“欣赏篇”、“知识篇”两大专题,前者又分明、清、近、现代四章,各章又分列各代名家名壶,都是最优秀的经典之作。并作翔实可信的解析和论证。

《 宜兴古代紫砂器

全形拓 》

著 / 陈圣泓

这是陈圣泓教授继《千载一时:时大彬汉方壶拓本题咏册考》之后又一部有关古代紫砂器研究的力作。其中包括《砂器墨拓》《虚斋名陶图录》(上、下)和《明清各名家砂壶全形集拓》三种宜兴古代紫砂器全形拓文献,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古砂器全形拓的历史,弥补了紫砂文化史上的一段缺失,对于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抢救”意义。

《 荆溪朱泥-明清宜兴朱泥壶研究 》

著 / 黄健亮、黄怡嘉

随着出土、出水、欧陆文博资料的进入,近十年来,宜兴紫砂的研究工作有了相当程度的进展,许多谜团渐渐拨云见日,因此书中对于以往著录的资料进行了厘清,并对断代作了校准工作。

《荆溪朱泥:明清宜兴朱泥壶研究》特别增加了茶壶的工艺、款识特写,也尽可能以接近茶壶的原寸刊印,这些改变,相信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体认朱泥壶之美。《荆溪朱泥:明清宜兴朱泥壶研究》收录文博藏品与私人珍藏凡二百五十项。为历来最深入浅出的宜兴紫砂朱泥壶必备工具书。

《 朱泥宝记 》

著 / 三和宝记

朱泥专书之一, 1993 年台湾唐人工艺出版, 224 页全彩精装,收录价值不菲的明清高档朱泥精品近两百件,对眼界阅历大有益处,是一本入行者出窥堂奥,内行者拍案赞赏的佳著。

《 明清紫砂珍赏 》

著 / 李长平

《明清紫砂珍赏》和一般现在经常看到的紫砂图录不尽相同,它所著录的不只限于紫砂壶,不只是把重点放在明清,更不只有囿于名匠与名人的作品,而是着力于补遗:一、补充从晚清至上个世界三十年代或更晚一些的作品;二、补充茶具之外的多种文化生活作品;三、补充用了“笔画细而多的山水革命花卉”为装饰紫砂陶提供了例证。

仅靠平时收集的碎片知识填补在紫砂方面的空白,肯定是不够的,增长知识最快的方法一定是看书。

这十二本书可以帮助你从入门到行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买来品读。

来源: 紫砂壶鉴赏与收藏秘籍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鉴赏紫砂壶必须知道的五个方面

看一把紫砂壶的优劣一般从三个方面去考虑:造型、做工、实用性。一件优秀的紫砂壶作品应具备结构合理、制作工艺精良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所谓结构合理,是指壶的嘴、把、盖、钮、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工艺精良,是指制作水平高超,作品“精、气、神”俱佳。实用性强,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把便于执握,壶盖周围和缝,壶嘴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泽和图案的脱俗和谐。这三个方面是评价壶艺优劣的重要准则。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悟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能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计较于壶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昂宜平,身段的宜高宜矮,侧重于从沏茶茗饮的方面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昂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所以欣赏一件新的作品,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才能加以评点。以这样的审美态度为出发点,才能赢得爱好紫砂者的共鸣。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使用上的舒服感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要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地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端拿省力舒适等等。

  当今,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个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分,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根据现代科学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感官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抚摸。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近年来流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淡泊平和,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要知道。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它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大可不必模仿。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瓢”、“井栏”、“僧帽”、“掇球”、“茄段”、“瓜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现在许多艺人在临摹,也是一个人一个样,各不相同。譬如“石瓢壶”,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种,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了他们的作品之中。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提并论,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道理很简单,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而应以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的趣味。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艺术讲究的是感觉。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讲的“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讲许多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嘛?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灵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三是“工”。中国艺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和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代清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代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谨。这也是“工”的要求。

  四是“款”。款即壶的款式。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功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的作品,伪造的赝品也屡见不鲜,选购名壶尤其需要注意

  五是“功”。所谓“功”指紫砂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紫砂壶的功能美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