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竹制茶盘价格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关于功夫茶具,这可能是最全介绍

茶具是我们鉴赏和品饮茶汤的媒介,“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因此茶器具的选择与安置对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饮茶习俗的变化,茶具的种类、形态和内涵都有了新发展,带给大家的不仅有美味的茶汤,还有愉悦心神的效果。


煮水壶和火炉

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煮水壶,潮汕炉则是烧开水用的火炉。

玉书煨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也有用铁壶的,铁壶古朴、耐看,煮出的水为软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过铁壶提起来相当沉重。银壶煮的水,味道软甜,壶也不重,只是价格比较高。

茶壶

茶壶是茶具的中心,壶的大小、泥料、形制等亦关系到茶汤的香气和韵味。明代对壶器主张以小为贵,“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许次纾在《茶疏·瓯注》中指出,银锡制壶有利茶汤,其次是内外施釉的瓷壶,可惜老瓷壶大多不耐沸水骤浇,瓷身易裂。而江苏宜兴砂壶虽深受当时的茶人推崇,仍需避免烧结温度不足,土气败茶。

一把好壶,其口盖应紧密。选购时,先在壶里注入八分满的水,再以手指压住壶盖上的气孔,试着做倒水动作,若水流不出来,壶盖的紧密度便很高。除此之外壶的周身要匀称,壶口要圆;壶嘴、壶纽、壶把三点应对直,成一直线;拿掉壶盖,把壶倒放在桌面上,壶口与壶嘴要相平。出汤爽利,水柱要急、长、圆、挺,如果流速过慢,就会影响茶汤的品质;壶嘴的断水要明快干净,不滴水和不倒流。

最重要的是,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好用。我们每个人的手,大小、长短、胖瘦都不同,选壶时,自己的手握起来,感觉是否合适,有些壶的把手不好握,或者重心往前倾,难以操作,就不是理想的壶。在壶里注满水后,能够以单手平平提起来,缓缓倒水,出水的感觉很自在顺手,就表示这把壶的重心适中、稳定。

壶承

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此时须选用深腹的茶船,以便承接淋壶的热水。使用深腹的壶承泡茶时,要记得随手倒掉淋过壶的热水,不要把茶壶久浸在已经冷却的凉水之中,否则,不但使壶温下降,泡不出美味的茶汤,而且日久之后壶身会产生上下两截色泽。

在冲泡一些无须淋壶的茶叶时,可自由选择各种质地、颜色、大小的浅碟或无边框的垫板来做搭配,以突出壶身的线条美感。有时,即使是墙角的一块石板,一把卵石,经由茶人悉心整理,也能搭建起壶的主舞台,就像佛陀脚下的莲座。

盖碗

盖碗亦称盖杯,是含盖、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清代北方流行花茶,茶汤容量较多,具保温功能的盖碗便发展起来。盖碗的口大,揭开碗盖,茶汤、叶形都能观赏得很清楚。饮时多以盖拨茶,可直接啜饮,还可以拿起杯盖,移至鼻端闻香。杯托则可以避免端茶烫手,托着杯托,使盖碗看起来雅致大方。当我们选购盖碗时,要亲自端起来试试,有时候过大的盖碗口径,手是无法负担的。同时试试盖子是否好拨动,这样在拨茶叶时,才可方便使用。

茶盅

茶盅,又名公道杯,为求能浓淡均匀地分配每一杯茶汤而名之。也有称其为“茶海”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讥讽宝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是什么?

选购茶盅应注意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壶大,因为茶盅用来混合茶汤,有时必须装入两泡茶,所以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壶大,以免有装不下的情形发生;茶盅的开口要选择大的,这样可方便茶壶往里注入茶汤;另外,如同茶壶一样,茶盅的出水也很重要,在倒茶至茶杯时,要考虑茶盅的出水顺畅,不会倒得到处都是。

茶杯

一杯令人感动的茶汤,是由各种微妙的因缘和合而成的,而茶杯的力量,足以改变茶汤的风味。我们用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来品茶,茶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得令人惊讶。但不论什么茶,若以好的杯子来品饮,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都会更加细致、丰富而迷人。

杯托

杯托,古称盏托。杯托之于杯子,一如淑女的鞋子与衣物的搭配:可以强势,一如靴子;可以隆重,一如水晶高跟鞋;可以低吟,一如僧侣鞋。杯托的用途主要在于防止烫手,同时也有卫生上的考量,为了避免直接触到杯缘,茶主人以杯托的方式奉茶给客人,较为妥当,也显得雅致。选购杯托的重点是:杯托的比例要与杯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相称;杯托的设计应该要顺手好拿。如果杯托本身过大、过小、过于低平,茶杯放在上面就不太稳定,也就不是理想的杯托。茶席桌面若平整,杯型又稳健,又若无大小适中的杯托时,可考虑直接使用软质杯垫。

茶则与茶匙

取用茶叶的时候,最好使用茶则。我们的手上有手汗、护手霜之类的气味,不要用手直接拿取茶叶,以免使茶叶吸附了杂味。茶叶的外形,有的成球状,很紧结;有的成条索状,十分蓬松。球状的茶叶很容易置茶,条索状的茶叶就要准备比较大的竹茶则才好取用。

茶匙除了掏取茶渣,尚有通壶之用,随手截取春日发芽的嫩竹枝,稍加修整便可做出流线自然的茶匙,再枕以溪边随形的卵石,就是天然的茶匙与匙置了。也可选用纤细的香箸替代茶匙,可更自由地夹取渣叶。

茶罐

茶罐,用以贮藏茶叶的容器,忌光害避暑湿,因而多选用密度高的瓷罐或内外施釉的陶瓮,金属容器则应避免油垢铁锈之气。

茶罐的材质丰富,常见的有陶瓷、紫砂、竹制、锡罐等。茶叶存放时要避免日照,所以最基本的要求是应置于不透光的罐子中,市面上的玻璃茶罐则多是为了美观或陈设而推出。选购茶罐,要注意它的功能性,尽量选择口径较大的茶罐,以避免在面对较蓬松的茶叶时,不好取用,造成茶叶碎断。

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放茶壶、茶杯、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其选材广泛,常见的有金属、竹木、陶土等材质,其中又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用特殊石材如玉石、端砚石、紫砂制作的茶盘,古朴厚重,别有韵味。茶盘的款式也十分多样,尺寸大小不一,有圆月形、棋盘形,扇形,方形等等。

但不管什么材质和式样,最重要是:宽、平、浅、白,即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的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才能茶壶、茶杯、茶汤衬托得出色,使之雅观,至于那些精雕细琢、富丽堂皇的茶盘,在茶席上喧宾夺主,非但不能作为平和静穆的背景衬托,反而有失饮茶品位。另外,端茶盘时一定要将盘上的壶、杯、公道拿下,不然一个失手,“全盘覆没”。

水方

水方又称水盂,纳污,用于倾置温壶清杯后的水和冲泡完的渣叶。水方的选择,要依自己在泡茶时的空间来决定,选择适当的大小,才不会占去太多的空间,影响到泡茶时的动作。一般来说,如果想把水方放置在茶席中,应该选用精致的小水方,如果需要用到稍大一点的水方,最好把它移到远离茶客的地方,比如茶炉的后面,放的地方不要太醒目,但还是要注意顺手好用的原则。而对于色彩的选择,宜与其他茶具的色泽、材质做整体的搭配。市面上常见的水方,大多以陶瓷的材质为主。若是茶席中已经有茶盘,则可以不使用水方,因为茶盘基本功能就可以承接多余的水,而茶渣另外清理即可。

洁方

洁方,即是茶巾,古为拭盏洁器之用,行茶时手边随时使用的洁方,一般不超过手帕大小,力求精致小巧。当我们以高温泡茶,淋过壶之后,可以把茶壶放在洁方的上面,吸去壶底的热水,再出汤,淋壶的水就不会顺着壶身而下了。

虽然严格来说,从洁方的用途来看,不必专用也可以,甚至用抹布代替亦可,但这样似乎有违茶的雅洁品性。张潮《幽梦影》:观手中巾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茶会前,主客未曾照面,却依稀可以从方块之间一窥茶人的内在生命。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三观合不合,一杯茶就知道了

  好文好心情

  一个人喝茶,有一个人的快乐、宁静时刻;一群人喝茶,有一群人的乐趣。古有“竹林七友”吟诗作赋;今有约谈合作、共话家常。

  有时候,找到一款好茶、一个畅聊的话题,就想约上几位好友一同饮茶聊天。

  不怕大家口味不一,想尝就倒上一杯尝尝;接受不了这个味道,再烧一壶水,再拿一只公道的事。各饮各的茶味,交换、交流,才是良性的分享。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喝茶三观一致的前提上,若是在喝茶时遇到一些讨人厌的行为,再好脾气的茶友都会嗤之以鼻。

  茶友们喝茶时最讨厌的十种行为,大家看看准不准?

  01

  迟到

  讨厌指数:★☆☆☆☆☆☆☆☆☆

  俗话说:“吃饭都赶不上热的”,喝茶也是。本来饮茶讲究的就是慢体验,但你火急火燎地跑进来,身上喘着气,心更难平静下来。这时候,喝茶还是喝水都是为了解渴,想要好好品尝茶味怕是不可能了。

  迟到,也不好意思让别人在等着你吧?大家正在聊天喝茶,兴致总会被你突然的闯入而打断。

  02

  茶具粗俗

  讨厌指数:★★☆☆☆☆☆☆☆☆

  很多喝茶的人都有自己的专属茶具,一些素雅的青花点缀犹如杯子的画龙点睛,但有些图案确实让人不堪入目。

  除了图案粗俗,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茶宠也“变了味”。淘宝上一搜,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打着“行为艺术”旗号的女性体形茶宠出现在首页,甚至还有一些恶意丑化中国古代神兽的造型。

  喝茶的人,最忌讳这些“恶趣味”糟蹋真正的茶文化。

  03

  每个步骤都要拍照

  讨厌指数:★★★☆☆☆☆☆☆☆

  有些人不仅喜欢用手机给美食“开光”,茶汤出水,冲泡过程也要拍几张照片。

  你泡茶正准备出汤,他突然打断你:“等一下!我拍个小视频发朋友圈!”然后迅速掏出手机对着你。

  喝茶需要的仪式感,是对茶的尊敬,而不是每个画面都要定格留念。

  04

  使用一次性杯子

  讨厌指数:★★★★☆☆☆☆☆☆

  喝茶的人一切讲究回归自然,喜欢用木制的茶盘,泥质的壶,陶瓷的杯子,很符合现代“环保主义”的讲究。

  所以如果你端个一次性纸杯来喝茶,可能大家真的会对你皱皱眉头。如果有可能,还会专门给你洗个白瓷杯让你换掉。

  你觉得一次性茶具会更卫生,但其实养成自己带茶杯喝茶的习惯既卫生,还环保。

  05

  泡茶器具不讲究

  讨厌指数:★★★★★☆☆☆☆☆

  你见过紫砂泡绿茶的吗?可以直接给你闷出黄茶的味道;想想用玻璃壶泡普洱,玻璃材质的透气性怎么能跟紫砂比,浓浓水味直接闷进茶里,普洱再醇厚也扛不住啊。

  就更不说那些用保温杯泡茶的了,保温杯的功能是保持水的温度,水和茶太长时间高温泡在一起,苦涩味都出来了。所以泡茶器具,还是要有点讲究才行。

  06

  什么东西都配在一起喝

  讨厌指数:★★★★★★☆☆☆☆

  红茶拼点奶茶、蜂蜜,味道还不算太奇怪;也有很多人喝茶的时候喜欢加点花茶、柠檬调个味道,只要比例保持的好,味道自然也很舒服。

  但是还有一种人,喝茶喜欢乱加中药材,看到一些药效不错的中药,一股脑的全加进茶里。看到一壶黑乎乎的东西,还以为是在煲汤。建议喝茶喜欢加中药材的朋友,一定要了解药效和用量,谨遵医嘱。茶味串味都是小事,喝坏了身子可不好了。

  07

  播放不符合氛围的音乐

  讨厌指数:★★★★★★★☆☆☆

  其实平时留意一下你会发现,很多快餐厅喜欢播放快节奏的音乐,这样可以促进人们的进食速度;一些小资的西餐厅,则会选择舒缓的音乐,希望你再点支红酒好好享受这顿晚餐。

  要是有人拿着手机开到最大声,放着嘈杂的流行歌曲,整个喝茶的节奏都被加快了,不容易进入一种宁静的心态,甚至会觉得吵。

  08

  对比价格

  讨厌指数:★★★★★★★★☆☆

  一听到这个,肯定很多茶友点头同意。有时候你买到很心意的一款茶,带给大家一起分享喜悦,这时有个人站出来,说你这个茶被骗了,哪哪的才几块钱一包。喝茶都心情都被破坏了,更不要谈喜悦了。

  其实同一款茶,价格相差大是很正常的。不同的手艺、产地、等级,会影响茶的品质;不同的包装、年份,又影响茶的售价。别听着名字都叫铁观音,你买10块一袋的和100块一盒的,味道和耐泡程度真的差很多。

  09

  夸张功效

  讨厌指数:★★★★★★★★★☆

  一听你喝茶,就跑来问你:“喝什么茶治近视?”“喝什么茶能减肥?”

  其实,少玩手机,多去外面看看绿色植物,才是缓解近视的好方法;多动腿少动嘴,自然就会瘦了。喝茶只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调理身子,但不能刻意为了某一功效去喝茶。

  10

  “我的最好”

  讨厌指数:★★★★★★★★★★

  一定要较个高下:你的杯子是瓷的?那肯定没有我紫砂的好;你的乌龙是厂家生产的?那我的大师监制肯定更好;你的茶盘是竹制的?那我楠木的茶盘肯定是最好的......

  这是不是大家最讨厌的行为?喝茶从来不是为了攀比,是为了自己的感受,从别人哪里获得喝茶的乐趣,真的很低级。

  俗话说:“吃饭见修养,餐桌见人品”,这句话用在喝茶上也没有任何问题。

  这是一种相互尊重的“仪式感”,不仅是尊重茶,也是尊重在座的每一位爱茶之人。

  喝茶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准备了难得的好茶,约上三观一致的人,静心品饮,交心畅谈。

三观合不合,一杯茶就知道了

一个人喝茶,有一个人的快乐、宁静时刻;一群人喝茶,有一群人的乐趣。古有“竹林七友”吟诗作赋;今有约谈合作、共话家常。

有时候,找到一款好茶、一个畅聊的话题,就想约上几位好友一同饮茶聊天。

不怕大家口味不一,想尝就倒上一杯尝尝;接受不了这个味道,再烧一壶水,再拿一只公道的事。各饮各的茶味,交换、交流,才是良性的分享。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喝茶三观一致的前提上,若是在喝茶时遇到一些讨人厌的行为,再好脾气的茶友都会嗤之以鼻。

 

普洱整理了茶友们喝茶时最讨厌的十种行为,大家看看准不准?

 

 

迟到

讨厌指数:☆☆☆☆☆☆☆☆☆

 

俗话说:“吃饭都赶不上热的”,喝茶也是。本来饮茶讲究的就是慢体验,但你火急火燎地跑进来,身上喘着气,心更难平静下来。这时候,喝茶还是喝水都是为了解渴,想要好好品尝茶味怕是不可能了。

 

迟到,也不好意思让别人在等着你吧?大家正在聊天喝茶,兴致总会被你突然的闯入而打断。

 

 

茶具粗俗

讨厌指数:★★☆☆☆☆☆☆☆☆

 

很多喝茶的人都有自己的专属茶具,一些素雅的青花点缀犹如杯子的画龙点睛,但有些图案确实让人不堪入目。

 

除了图案粗俗,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茶宠也“变了味”。淘宝上一搜,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打着“行为艺术”旗号的女性体形茶宠出现在首页,甚至还有一些恶意丑化中国古代神兽的造型。

 

喝茶的人,最忌讳这些“恶趣味”糟蹋真正的茶文化。

 

 

每个步骤都要拍照

讨厌指数:★★★☆☆☆☆☆☆☆

 

有些人不仅喜欢用手机给美食“开光”,茶汤出水,冲泡过程也要拍几张照片。

 

你泡茶正准备出汤,他突然打断你:“等一下!我拍个小视频发朋友圈!”然后迅速掏出手机对着你。

 

喝茶需要的仪式感,是对茶的尊敬,而不是每个画面都要定格留念。

 

 

使用一次性杯子

讨厌指数:★★★★☆☆☆☆☆☆

 

喝茶的人一切讲究回归自然,喜欢用木制的茶盘,泥质的壶,陶瓷的杯子,很符合现代“环保主义”的讲究。

 

所以如果你端个一次性纸杯来喝茶,可能大家真的会对你皱皱眉头。如果有可能,还会专门给你洗个白瓷杯让你换掉。

 

你觉得一次性茶具会更卫生,但其实养成自己带茶杯喝茶的习惯既卫生,还环保。

 

 

泡茶器具不讲究

讨厌指数:★★★★★☆☆☆☆☆

 

你见过紫砂泡绿茶的吗?可以直接给你闷出黄茶的味道;想想用玻璃壶泡普洱,玻璃材质的透气性怎么能跟紫砂比,浓浓水味直接闷进茶里,普洱再醇厚也扛不住啊。

 

就更不说那些用保温杯泡茶的了,保温杯的功能是保持水的温度,水和茶太长时间高温泡在一起,苦涩味都出来了。所以泡茶器具,还是要有点讲究才行。

 

 

什么东西都配在一起喝

讨厌指数:★★★★★★☆☆☆☆

 

红茶拼点奶茶、蜂蜜,味道还不算太奇怪;也有很多人喝茶的时候喜欢加点花茶、柠檬调个味道,只要比例保持的好,味道自然也很舒服。

 

但是还有一种人,喝茶喜欢乱加中药材,看到一些药效不错的中药,一股脑的全加进茶里。看到一壶黑乎乎的东西,还以为是在煲汤。建议喝茶喜欢加中药材的朋友,一定要了解药效和用量,谨遵医嘱。茶味串味都是小事,喝坏了身子可不好了。

 

 

播放不符合氛围的音乐

讨厌指数:★★★★★★★☆☆☆

 

其实平时留意一下你会发现,很多快餐厅喜欢播放快节奏的音乐,这样可以促进人们的进食速度;一些小资的西餐厅,则会选择舒缓的音乐,希望你再点支红酒好好享受这顿晚餐。

 

要是有人拿着手机开到最大声,放着嘈杂的流行歌曲,整个喝茶的节奏都被加快了,不容易进入一种宁静的心态,甚至会觉得吵。

 

 

对比价格

讨厌指数:★★★★★★★★☆☆

 

一听到这个,肯定很多茶友点头同意。有时候你买到很心意的一款茶,带给大家一起分享喜悦,这时有个人站出来,说你这个茶被骗了,哪哪的才几块钱一包。喝茶都心情都被破坏了,更不要谈喜悦了。

 

其实同一款茶,价格相差大是很正常的。不同的手艺、产地、等级,会影响茶的品质;不同的包装、年份,又影响茶的售价。别听着名字都叫铁观音,你买10块一袋的和100块一盒的,味道和耐泡程度真的差很多。

 

 

夸张功效

讨厌指数:★★★★★★★★★

 

一听你喝茶,就跑来问你:“喝什么茶治近视?”“喝什么茶能减肥?”

其实,少玩手机,多去外面看看绿色植物,才是缓解近视的好方法;多动腿少动嘴,自然就会瘦了。喝茶只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调理身子,但不能刻意为了某一功效去喝茶。

 

 

“我的最好”

讨厌指数:★★★★★★★★★★

 

一定要较个高下:你的杯子是瓷的?那肯定没有我紫砂的好;你的乌龙是厂家生产的?那我的大师监制肯定更好;你的茶盘是竹制的?那我楠木的茶盘肯定是最好的... ...

这是不是大家最讨厌的行为?喝茶从来不是为了攀比,是为了自己的感受,从别人哪里获得喝茶的乐趣,真的很低级。

 

俗话说:“吃饭见修养,餐桌见人品”,这句话用在喝茶上也没有任何问题。

 

这是一种相互尊重的“仪式感”,不仅是尊重茶,也是尊重在座的每一位爱茶之人。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