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茶第一饼357克2007年香港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海量存茶正在变老!老茶不贵的时代,终将到来!

老茶的世界,天价且魔幻。

百年老茶,易武四大家族,一旦出现,动辄千百万。

几十年老茶,88青,当初一提几十块。如今,一提88青126万。

老茶,以万里挑一的面目、伴随着天价出现。高品质老茶,是一种极致稀缺的完美享受。但对老茶过度执着,是给自己挖坑。


-01-神奇的老茶推手

一位有过一面之缘的茶友,

从老杨的文章里截个图发过来,先是一波吹捧,然后说:看得出来你对老茶也感兴趣,其实,我也有老茶哦!

聊了很多,茶客便向老杨推荐他的老茶,有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回流的,也有本土留下来的。

本来想:要是几百块、千把块一饼,就随便买一饼支持一下。若是再贵些,愿意换的话,就用一瓶拉菲换一饼吧。便好奇地问了价格。

不想,这位卖老茶的老板发过来图介绍:台湾XXX大师珍藏的老茶,75万一提,可以回收。

一看见台湾普洱茶大师的字样,老杨脑袋里就接二连三地浮现出老茶造假的事情。且不论真假,重点是75万一提茶叶,买不起。

于是,先夸两句抬高老茶玩家,再坦白地承认:我卖的都是新茶,哪个喝老茶的会找20多岁的人买老茶。而且,我也买不起啊!

不想,这哥们居然偷窥老杨的朋友圈,把70年代的五大名庄,80年代的罗曼尼康帝酒园发过来,一针见血地说:

你也玩老酒,又那么喜欢茶,老茶肯定也喜欢的,可以回收一点,我这是70年代的老茶啊!


老杨只能坦白中带点低情商地说:老茶水太深,我不敢玩。

果然,老茶玩家马上就来脾气了:你这么说,是怀疑我的老茶是假的?我这可是台湾普洱茶大师签名的,怎么可能是假茶。保真,你也是卖茶的,为什么不回收?你凭什么不回收。

这咄咄逼人的态度,让人有点不舒服,只能再无奈地回一句:穷,玩不起几十万一提的老茶。

这老茶玩家居然想出奇招:喜欢的话,可以用XXX换嘛!

不知道这哥们当年玩老茶是不是把房子抵押了,才会这么走火入魔。只能再硬着头皮说一句:我不玩老茶这行。

却不料,这伙计还有招:好吧!你要是给我面子,咱们以后也好见面,就先买一饼吧!

老杨灵机一动:要不,我用一支70年代的拉图,跟您换一饼吧。

老茶玩家说:怎么能换呢,我不喜欢老酒。

老杨只能无奈地说:我喜欢老酒,您却不喜欢。人各有所爱,您喜欢老茶,我却不一定喜欢老茶。当您喜欢并有钱,更重要的是愿意花钱的时候,就值几万一饼,当不喜欢或不愿意花钱时候,不就是一饼茶吗?

(其实,喜欢老茶的。主要是道行不够,怕假。只能敬而远之。)

老茶玩家有些急了:哎呀,你要是给我面子,就直接买一饼啦,这品质绝不让你失望。

这阵势,像极了传说中的王牌销售。也不知茶友有没有遇到过这类人,还是说,这家伙是单纯地欺负老杨还不够老。


总之,真正高品质的老茶,可遇不可求,但大多数人没有遇到真正极品老茶的命。

来历不明,大师签个名的老茶,就想卖天价。

应该有人信,但更多的人,不敢信。

-02-时光与经典不可复刻

市场,讲究物以稀为贵。

易武四大家族,70/80年代的老茶,之所以珍贵,不外乎品质和稀缺两个原因。

70/80年代的普洱茶产量1万吨左右,而且,当年的普洱茶多是出口,这才导致70/80年代的老茶异常稀缺,才导致有人以喝回流的老普洱茶为荣。

本质上是稀缺,是产量太少,遗留下来的老茶太少。  

如今,70/80年代的老茶一片难求,片茶片金,是真正的物以稀为贵。如果真有70/80年代的老茶,是不愁出手的。

越陈越香,极度稀缺,大厂的经典配方,21世纪初遇到了普洱茶的风口,多种因素综合,才孕育了稀缺金贵的老茶市场。

相反的,稀缺,让很多人一生没见过真正的老茶,就已经沉浸在老茶的虚幻里。因为历史空白、很难追溯,老茶造假的人连老茶的历史都敢胡编乱造。

以为大师签个名就是真的老茶?其实,老茶这趟水,深着呢。

然而,真正玩真老茶的人,又是一个独特的圈子,假的老茶,根本进不了真老茶的圈子。

所以,市面上某人有一提老茶,号称大师签名的,就是真的。谁敢信呢?

承认老茶的经典和独到。但如果没有那个道行,对老茶,最好敬而远之。

普洱茶,越陈越香。经历岁月转化的老茶,口感越加醇厚,喉韵也越来越深。这是普洱茶的特别之处,也是造就老茶市场的基础。

但是,百年易武老茶也好,88青也罢,唯有时间与经典不可复刻。限量版就是限量版。

传奇永远无法复制,因为,当产能放开后的茶叶也变老之后。

老茶依旧经典,但天价神话已经不可能重现。

-03-当前的老茶市场

很多人印象中的老茶,都是天价。

那是因为,目前的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老茶,是号级茶以及改制前的印级茶。

这部分茶,总有消耗完的一天,普洱茶复兴后,存下来的茶叶,也有变老的时候。

当近20年的存茶变老时,大多数老茶,也会因存量太大,变得不再珍贵。


老茶市场,看广东

广东,普洱茶最大的消费地,老茶最大的市场。

据广东省茶业行业数据:广东年消费茶叶20-25万吨。其中,消费最大的是普洱茶,2018/2019年,普洱茶交易在8/9万吨左右(含流转)。

(广东人爱喝本地陈化的老茶,广东存一年,就有云南存三年的效果。很多广东茶老板,喜欢买新茶到广东存。)

广东是老茶最大、玩法最多的消费地,广东茶叶市场的情况,几乎就是老茶市场的情况。

经典老茶,永远饥渴

广东茶老板,对经典老茶,永远处于饥渴状态。还饥渴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只有你有老茶,够真够经典、品质够好。广东茶老板可以直接现金收购,如果遇到万里挑一的经典老茶,非常懂行的广东茶老板,是有魄力拿房拿车换的。

但是,品质好的老茶,又很稀缺,大多数时候,茶老板也很难遇到经典老茶。平时卖的老茶,并没那么贵。

大多数老茶,没那么贵

据圈里的广东茶商透露:目前,最好卖的老茶是2001年-2004年的老茶(也有人叫中期茶)。

大多数人能接受的老茶价格,一饼357克或400克,大约400-600块,最好卖的还是200左右一饼的。

这些陈化了十七八年、几百块一饼的老茶,还是如今中上规模的茶企当年开发的茶品,口感相当不错。而大多数老茶,并卖不上高价。


品质一般的老茶,很便宜,甚至卖不出去。2004-2007年存下来一大批库存,这些茶也陆续变成老茶了。现在好卖吗?

真的有很多茶老板跑去请藏家开仓,想源源不断地把老茶拉到自己的茶店里,藏家还不卖?有,但并不多。

2020年,有藏家开仓卖老茶(中期茶),几十块一个大饼,却反响平平。广东都卖不出的茶叶,别的地方更不可能卖出去。

好的老茶,有人争着要。但某些老茶,不是茶存坏了,就是坏茶变老了。

写在最后:

供求,产销,市场。

老茶不贵的时代,终将到来。

云南山头茶,也正在变老。名山古树茶14年了,第一批山头茶也变老了。然而,价格并不贵。

以前,在茶商朋友那里喝茶,试了2013年的懂过,汤色金黄,汤质稠滑,喉韵也不错。而这样的茶,昆明干仓9年转化的357克茶饼,不到200块一饼(当年原料太便宜,这个价也能赚)。

云南仓储的老茶,除了少数转化超好的,大多数茶叶,口感很不错,但不贵。

老茶不贵的时代,正在到来。

2014年,古树茶市场的大背景下,云南茶区的普洱茶开始出现大量库存。

根据2014年到2020年的产销情况,云南普洱茶积累了20余万吨库存,分散在全国各地。加上近两年的产量,库存茶的存量相当可观。

这些库存茶里面,品质很好的茶,依然在一边卖一边存。品质一般甚至很差的茶,倒是迫不及待地通过直播间,以9块9的价格走向市场了。

一分钱一分货,9块9一提的茶,不仅是学费,喝了还得学废。

如今,每年有四分之一的茶叶主动或被动地存下来。当茶叶产能彻底放开,如今的茶叶也变老的时候。那时候,老茶还会很贵吗?

天价老茶终究还是有的,高品质的老茶中,出生好,有名人背书的极少数老茶,有可能创造新的奇迹。

但这样的茶,是万里挑一,甚至几十万里挑一。大多数老茶,终会随行就市。

总之,无论什么时代,时间都会筛选并留下极少数高品质有故事的老茶,成为经典。

但大多数老茶,时光转化,口感不错,但终究只能用来喝。

大浪淘沙之后,老茶不贵的时代,必然到来!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知识:普洱茶进入熟普、生普并列发展的火热阶段

普洱茶进入

熟普、生普并列发展的

火热阶段普洱茶

进入疯狂时代

1

1998年12月

普洱茶开始兴起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邓时海著《普洱茶》初版,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开始兴起普洱茶热。2004年改简体字版本在云南科技出版社再版,对国内茶文澜沧江风光化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是2005年初看了该书才开始认识普洱茶的。

2

2000年~2002年

普洱茶逐渐普及

2000年以后,云南各地举办各种普洱茶研讨会、论证会、茶叶交易会等活动。全国大城市的茶叶专业市场普洱茶的身影越来越多。各种茶叶评比、拍卖开始流行。

2002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思茅市(今普洱市)“中国茶城”称号。

澜沧江风光

3

2005年~2006年

普洱茶活动规模化

2005年4月,由普洱市人民政府、云南省农业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云南省茶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普洱茶叶节、首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云南首届普洱茶交易会”在云南思茅举行。4月26日,第七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评出了10名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他们是:香港的白水清、何景成,法国的甘浦尔,台湾的石昆牧,陕西的纪晓明,韩国的姜育发和云南的罗乃炘、周红杰、张宝三、黄桂枢。

2005年5月1日,由首届“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组委会举办的“马帮茶道瑞贡京城”出发活动,正式在普洱县(宁洱县)举行,主办方共有120匹马,驮有224筐14420片普洱茶,于5月1日由普洱出发,途径成都、西安、太原、河北5个省的80多个县(市),马帮行程4000多公里,历时160天,于10月9日抵达北京。

2005年10月13日,首座“普洱茶都”落户京城马连道茶城。这是我国首家以普洱茶为主体的茶叶展示交易中心。

2005年10月15日,云南马帮进京文化活动在北京老舍茶馆举行“希望工程云南普洱茶慈善拍卖”,7饼357克普洱茶共拍得160万元。

2006年7月1日,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发布云南地方标准《普洱茶》(DB53/103—2006)和《普洱茶综合标准》(DB53/T171—173—2006)。


哀牢山风光

4

2007年

“普洱茶”成为中国年度最热“词”之一

2007年4月8日,“第八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开始,主要活动:第八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系列活动,2007年3月19日起陆续在全国各地举行,由60多人和6辆车组成的盛迎队伍将护送“百年贡茶”——万寿龙团贡茶跨越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9个省(市),历时20余天,行程近万里,于4月8日回到云南省普洱市。这次选中的万寿龙团贡茶重约2.5千克,历经100多年仍然保存完好,色泽明显,世所罕见,是中华茶文化的瑰宝。“百年贡茶回归普洱”活动充分挖掘了贡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了普洱茶的社会经济价值,促进普洱茶从投资收藏热向健康理性的消费热延伸。同时也表明,“百年贡茶”承载着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内涵,“百年贡茶回归普洱”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普洱茶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回归现代社会。

从2007年4月8日零时起,“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此外,原来的“思茅市翠云区”更名为“普洱市思茅区”,而“思茅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市政府表示,更名是基于“三个尊重”和“三个认同”。即:更名一是出于尊重历史,实现渊源认同;二是尊重少数民族意愿,实现民族团结认同;三是尊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愿,实现社会认同。同时,普洱市政府确定普洱茶为普洱市的第一支柱产业。

2007年4月6日,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揭晓。他们是张顺高、骆少君、王曼源、杜春峄、曾云荣、郑仁梧、穆有为、邵宛芳、林平祥、苏荣新。

2007年4月中下旬,普洱茶的价格从它的最高点开始下跌。“大益7542”每件(30千克)价格从零售价2.2万~2.3万元,到6月初跌破万元。而在同期,“下

关沱茶”“中茶”等几大制销企业的产品也在狂跌。很快,普洱茶在上海、广州、北京等主要消费城市迅速大幅贬值,茶价普遍下跌了40%~60%,上演了茶价的疯狂过山车。不少投资者纷纷被套牢,市场一片哗然。2007年,普洱茶市场跌入低谷。

2007年,“普洱茶”成为中国年度最热“词”之一。

来源:新华国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红印归来,传奇依旧:揭秘印级茶立足市场的根本原因

上文我们刊发了《红印归来,传奇依旧丨历史上“红印”背后的云南茶业》一文,对“红印”背后的历史做了系统梳理,本文是“红印”系列第二篇,为大家揭秘印级茶能立足市场的原因。

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人们举着“把心交给党”的标语庆祝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随着公私合营的改造完毕,我国茶叶行业进入全新的时期,中国茶业公司云南分公司也开始了新的时代。从和建国初期与私商合作竞争态势转变成了在中国茶叶出口公司系统内部的配合与竞争。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计划性大于市场性,中国茶叶出口公司开始集中力量,做好茶叶换外汇的工作,其中滇红和普洱茶是云南出口的主要品类。

在这个时期,茶叶的加工技术、原料标准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滇红茶和普洱茶,品质卓越,为云南茶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一、国家统筹下的印级茶出口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茶叶都是国家战略物资,承担着换取外汇、稳定边疆的重要功能。茶叶分配,都按国家制定相关的分配原则,再结合各生产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配。

由国家的分配原则统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茶叶分配原则,共分为五个阶段:

1)、1950——1953年扩大苏销、新销(注:指苏联、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掌握边销,调剂内销;

2)、1954——1958年在内销服从外销的原则下,扩大外销,有计划地保证边销,适当安排内销;

3)、1959——1965年为优先保证出口,适当安排边销,有余部分安排内销;

4)、1966年——1983年保证边销,适当增加内销,积极扩大出口;

5)、1984年以后:除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外,内销茶和出口茶,实行议购议销,开放市场。

其中的四个阶段与我们梳理的印级茶的历史有关联。当时的云南省茶叶公司在贯彻上述分配原则下,各个时期的工作都有所侧重,从50年代早期的宣传、执行国家的茶叶政策方针,鼓励茶农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动员茶农将茶叶卖给国家。

1956年起,国家需要更多的外销红茶及印级茶,云南在积极生产内销茶叶的同时扩大红茶产区协调内销与外销的原料问题。

1955年,当时的茶叶出口权限调整,云南不直接参与到茶品出口,以原料及茶品的形式集中到对应的出口公司,红茶集中到上海口岸,出口的圆茶以及云南大叶种晒青集中在广东公司,宗旨为“对缅甸、泰国等国出口圆饼茶及散茶以云南为主,广东与之配合”,1955年12月25日经北京召开的中茶总公司第八届全国经理会议决定圆茶由广东出口,圆茶和散茶也是以统一标识进行出口。

1956年,广东结合自身的地缘优势及集中出口优势,根据了解传统圆茶主要外销区香港的消费者需求,开始研制广东普洱茶。

1957年3月7日改组后的中茶出口公司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经理会议决定圆茶由广东经营至此云南彻底没有了印级茶经营的权利,主要负责提供青毛茶或者制作好的印级茶供广东经营出口。

1959年广东生产出“广云贡饼”,与云南的圆茶一道,出口到当时的圆茶的销区。1960年,广东对港澳出口的茶叶都委托华润公司经营,并且负责收集港澳、新马的市场情况。

广东普洱茶的原料来源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四川、越南、缅甸、泰国等地的原料,原料部分由烘青、炒青、晒青构成。烘青、炒青原料制成的圆茶和传统云南晒青茶做成的圆茶在口感上有一定的差异,销区市场并不能完全接受。

1981年4月13日,俞寿康教授与学生交流的日记中关于圆茶质量的记录:“广东口岸为了推销低档炒青,将大叶种晒青、中小叶种低档炒青拼配、泼水、渥堆、晾干,致使干色黑褐,汤色红暗,味陈醇,叶底红暗带焦条,以次冒充普洱茶在香港市场销售,香港茶商对于真正的普洱茶品质特点了解得一清二楚,以普洱茶收下,以六堡茶卖出,价格不相上下。”

俞寿康日记

在销区市场,消费者还是比较认可云南的圆茶。

虽然是1981年的记录,但依旧可以作为那个时期茶叶专业人员对云南茶品质的认可。

1957年印级茶生产了1000担,国外商人要求雨季交货,但省公司只能在10-4月份干季中进行生产,无法满足条件。胡浩川总技师要求云南克服困难改进工艺满足国外客户的要求。

(中茶云南公司制茶高级工程师谭自立记中茶总技师胡浩川1957年《云南茶业报告》)

西双版纳茶厂(勐海茶厂)在接到胡总技士的要求后经过反复试验攻克了困难,在1957年提前生产出了印级茶。虽然国家全面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但是对于外销茶来说,满足客户要求,才能换取国家所需外汇。

(1957年唐庆阳所写印级茶生产过程)

二、公司名称变更及经营主体转变,依旧没法抹去印级茶

因《1938——1990云南省进出口公司志》只记录到1990年,所以公司的名称的记录也就止于1990年。1991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改名为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2007年重新组建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虽然公司名称在一直变化,但是公司产品名称与产品包装上的名称不完全同步。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于频繁地变动包装,不利于销区的人对品牌认知的积累,所以一款包装不会随意变动;

2)、生产的实际操作中,是会对包装材料进行批量的生产与采购,当一批生产物料未用完之前,为了避免浪费,会一直使用;

3)、外销茶一直以客户需求为宗旨,消费者习惯原有的产品包装以及品质,对于统销统购时的中茶公司来说,为了客户,不会随意改变原有产品形态。

1957年以后云南完全失去了经营印级茶的权利,广东为了扩大市场1959年开始压制自己的圆茶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广云贡饼”。

这一时期,为了方便经营圆茶广东公司完全可以把云南生产的印级茶换成自己的棉质包装,或者让云南只提供裸饼就行,这既统一了产品,又能减少云南生产成本。就如同早期印级茶,对于生产方来说生产出来的印级茶分了甲级乙级,但是为了减少包装成本同时防止国外茶商看到等级区分,购买时不购买低等级茶品故在棉质包装上不做等级区分。到了终端销售茶商自己又盖上甲级乙级的章做品质区分。

但印级茶为什么被保留了下来呢。最终还是因为茶商的要求,就如同他们在1957年要求我们提前供货一样,早期的印级茶打开了普洱茶的市场,让海外茶商无法忘记印级茶棉纸里的美妙味道。所以印级茶棉纸包装整体变化不大,也就是字体变化以及“八中”里的茶字颜色变化而已。

印级茶既是一款云南茶叶历史上的经典茶品,也是一段云南茶叶历史的见证者,其背后的历史信息与意义,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三、印级茶品质如何好?

原料把控细致,质量得到空前提升

1、鲜叶分级采摘,分级杀青

1957年4月9日新华社电:“采茶时带一个茶篮和三个茶袋,同时采摘各种品质的茶叶分别装置。这个办法已在全山逐渐推广,使今年优质茶的产量大大增加。”1957年为了扩大生产,全省开始大量种质茶园,恢复荒老茶园,同时改进采茶方式让茶农采摘时就分等级采摘提高优质茶的品质向全省推广。

1957年4月9日新华社报纸内容

1982年《大叶种茶树的采摘技术讨论》关于过去采摘方式的记录:“传统采摘法有的称‘采顺身茶’有的叫‘撕采’,树型高大,采茶时将枝条攀下,有的还要上树,每次采摘除留枝梢顶部鱼叶以上的两片大叶外,其它的侧枝细枝及羊耳朵叶(展一叶或二叶便成对夹叶者),连梗子一起采下,一般新梢须长到一芽四叶以上时进行采摘,采回分成尖子或底茶(较粗部分)分别炒揉干燥,全年只采四至六批左右,这种采法估计约占全省三分之一茶园。”

《大叶种茶树的采摘技术讨论》油印稿

从《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一书中记录的勐海1960——1962年的鲜叶收购标准来看,鲜叶在杀青之前就进行了系统的分级,鲜叶分级之后,制成的干茶再根据标准样,对样进行分级,从原来的季节依据转化为形态依据,有利于茶品的进一步加工。同时为了实现鲜叶分级集中加工,当时的云南省茶叶公司为景谷、永德等晒青茶的主要供应区域,进行了初制所的建设,进行初制技术的系统培训,提高原料的品质。从1957年开始有了分级采摘的方式,单次采摘要分级,不同季节采摘方式也要区分。云南从采摘开始就已经开始规范,通过采摘分级或者采后分级进行杀青,可以使得杀青更均匀更容易杀熟。

分级采摘示意图

2、毛料分级

1958年以前,云南大叶种毛茶都是按照季节命名,而1958年以后,茶叶分级方式改变,从按季节命名改为按级别分,分为五级10等。五级10等的对样收购,对鲜叶收购、茶叶加工、初制所建设及茶叶品质及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化之后的样价等级对照如下:一级1等,低于春尖甲级1/4,1级2等低于春尖乙级1/4。二级1等,高于春尖丙级1/4,高于谷花甲级1/4。二级2等,低于春中甲级1/4,低于二水甲级1/3。三级1等,低于春中丙级1/3,相当于春尾甲级,高于二水丙级1/4。四级1等,相当于二郎茶。四级2等稍低于二郎茶。五级1等,相当于底茶甲级。5级2等相当于底茶乙级。(《1938—1990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P74)

(1960年王钟音编著的《制茶工艺学》中记录的云南大叶种毛茶初加工)

在初制上分:杀青——揉捻——风干——复揉——干燥五步骤;

杀青:锅子烧至微红,温度在250℃以上,即将鲜叶投入,边用手翻动,边加入鲜叶,每锅一次可以炒鲜叶8——9斤,炒至叶色变成黄绿,而带黏性时,即可取出。一般时间约为10分钟;

揉捻:用手或揉捻机揉,约需时间十多分钟,揉至叶汁流出即行解块。老叶要揉捻2——3次;

风干:揉过的茶叶把它摊薄在晒簟上风干或晒干。

复揉:失去水分40——45%左右时,复揉一次。

干燥:毛茶初制对干燥过程一般都不大讲究,一般都是用阳光直接晒干。雨天时,则让它摊在地上或者簟上风干。摊放时间视气候而定,常常长达3——10天,从而叶片发酵,甚至霉变。有的室内加温以促进干燥,但又经常染上烟味,所以应采取炭火烘干的方法,以提高毛茶品质。

虽然茶叶加工方式于陈椽在1949年记录的加工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鲜叶分级之后,鲜叶的匀净度会进一步提升,不在需要依次下锅才能把茶叶杀熟,这样毛茶的品质会进一步得到提升,高质量的毛茶为生产出高质量的印级茶提高了原料保证。通过毛茶分级的调整,对应的圆茶配方也随之调整。

(中茶云南公司制茶高级工程师谭自立工作笔记中的圆茶配方,1958年修改了分级方法以后1959年为了过度,省茶司下发茶厂的拼配比例中新旧分级方式都有标注)

四、印级茶在当时的价值

当毛茶收购标准样进行了重大改革之后,鲜叶的价格、原料产地的青毛茶的价格都发生了变化。

(1960——1962年勐海县收购茶菁价格)

1962年勐海县收购的鲜叶价格根据级别的不同,分别为1级25元/50千克、2级21元/50千克、3级16元/50千克、4级12元/50千克、5级8元/50千克,折算下来分别为0.5、0.42、0.32、0.24、0.16元每公斤的鲜叶价格,虽然当时的茶叶收购分不同的价区,但整体的价格差异应该不大。

当时云南青毛茶的核心产区收50公斤的收购价格为52元,大米的价格为11.30元/50公斤,两者的比值大小达4.60,可以表述为当时的一斤青毛茶可以换购4.6公斤的大米。

(1952——1990年景谷县的粮茶比价)

我们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销区,1961年昆明市场上的甲级圆茶每50公斤批发价与零售价分别为180元和216元,乙级圆茶的批发价与零售价分别为160元和192元,猪肉价格每50公斤59元,印级茶价格是大约是猪肉价格的3倍。

(1961年的印级茶及猪肉价格的记录)

1961年刚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物资紧缺,茶叶价格如此高昂,一斤茶叶可以换3斤的猪肉,足以见得当时茶叶的价值。再从历年的茶粮价格对比可以看出,1957年以后茶叶价格逐年增加,茶粮价比也在增长,这说明当时茶叶品质从复产到扩大生产有明显的提升,这也是印级茶得以外商青睐的原因之一。

五、印级茶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印级茶时代”的经典产品,中茶公司自201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重塑经典,复刻升级,重现昔日印级茶的荣光。2022年中茶大红印-尊享版,继往开来,传承创新,呈现经典品质,延续印级风采。红印归来,传奇依旧。

基本信息

产品品名:中茶大红印-尊享版

产品归属:普洱茶(生茶)紧压茶

产品规格:357克/饼、7饼/提、4提(10KG)/件

生产年份:2022年

1、研发背景

“中茶牌”商标诞生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用于茶叶的商标,“大红印”作为第一批使用“中茶牌”商标的普洱茶产品,不仅拉开了“印级茶时代”的序幕,也昭示着“中茶牌”普洱茶,从此开始积淀岁月的陈香。

作为“印级茶时代”的经典产品,中茶公司自2015年来,一直致力于重塑经典,复刻升级。2022年中茶大红印-尊享版,继往开来,传承创新,呈现经典品质,延续印级风采。

2、品质特性

2022年中茶大红印-尊享版普洱茶(生茶)紧压茶,臻选澜沧江流域云南大叶种明前优质大树茶菁,十八道工序严格把控产品品质。

选料

臻选澜沧江流域云南大叶种

明前优质大树茶菁

外形

条索肥壮

墨绿油润

白毫显露

内质

汤色黄明,清澈透亮

清香馥郁,花香悠扬

滋味浓厚,丰富饱满,汤中含香,回甘迅速,

喉韵甘甜,韵深气强

叶底黄绿,肥厚柔韧

3、冲泡指南

投茶量:以110ml盖碗为参考,建议投茶量7-9g为宜;

茶水比:建议茶水比为1:15,也可根据个人喜好适当调整;

水温:沸水冲泡;

时间:3秒润茶后,每次冲泡以5~10秒为宜,随着冲泡次数增加,可适当延长冲泡时间。

(特别感谢:谭自立前辈为云南茶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生产资料。)


来源:晓德书号, 茶世恩、李峻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