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张顺高

找到约10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张顺高,半个世纪的茶海之梦

  张老是湖北五峰人,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自1960年来到云南,至今已经过去近60年了,他却乡音不改。

  △ 张顺高

  1960年那年,大学即将毕业面临分配,究竟要去往何方呢?一部电影《在西双版纳密林中》时常萦绕在他心头,电影中的西双版纳神秘、奇妙,森林蔽日,草木参天,奇花争艳,让年轻的张顺高很是向往。大学的课本里就说到了云南是大叶种茶树的故乡,况且云南地处偏远,人才匮乏,作为共和国培养的大学生,能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智、奉献青春、开发大叶种茶,岂不是人生幸事?

  我有一个梦:把云南变成茶的海洋

  1960年,张顺高自愿申请由国务院统一分配到云南茶叶研究所。那年他与同班几个同学,其中就有他后来的妻子梁凤铭女士。他们一起坐火车坐到贵阳,从贵阳坐了三天汽车才到昆明。当时交通条件特别差,全是土路,一路颠簸、尘土飞扬,又折腾了两三天,好不容易才到西双版纳。

  

  △ 摄影 | 局部

  当时的云南省茶科所,条件特别简陋,全是茅草棚,晚上野兽出没,但是,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确实是超乎想象。张顺高回忆起刚到西双版纳的所见,依然充满着诗情画意:高大的茶树隐于密林之中,天高而蓝,地绿而翠,土厚无底,让他的心灵上发生了极大的震撼,真是发展茶叶的沃土。从此他就有了一个梦想:“我们要把云南变成茶的海洋。这个梦想一直伴随我走过了梦幻与真实、光环与阴云交织的一生。”

  发现巴达野生大茶树 驳斥阿萨姆茶源说

  1961年10月的一天,张顺高被所里安排与刘献荣一同前往巴达贺松大黑山,因为据农民反映,那里有株相当大的茶树,需要茶科所的人去查探一下。他们从茶科所出发,经勐遮、西定,需要步行三天才能到达巴达公社,一路还要提防猛兽的出没。

  

  △ 摄影 | 李一波

  对于张顺高来说,当时的细节都还历历在目:“我们向巴达公社说明来意之后,次日清晨,公社派两名武装民兵护卫我们到贺松乡,再向大黑山进发,步行约3~5公里后,就进入了大黑山,那是莽莽无际的原始森林,直径1~2米的大树比比皆是,林冠蔽日,虽是正午,却光线暗淡。进入林区后,一路见到直径三五十厘米的茶树成群,我们十分惊喜,又小心翼翼,一怕碰见蟒蛇,二怕碰见国民党特务和叛逃人员,因为那里正处中缅边界线上。中午,我们到达了大茶树的所在地,由于森林里天黑得很早,我们急忙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记录,取土样,采茶树花果枝叶标本,测量茶树直径为1米,树高采用三角法测量,做好记录,匆匆返回,走出森林,太阳已经落山了。”

  

  △ 张顺高和梁凤铭

  他们带着测量的数据回到所里,经过仔细测算,树高为32米,对此大家都表示怀疑,因为从来没有人见过那么大的茶树。于是1962年2月,张顺高等人又二次进山复查,证明测量无误。他根据生态环境结合采访群众,进行了茶果枝叶鉴定、样品生化分析,确定该茶树为野生型茶树。随后,张顺高写成《巴达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发表于《茶叶通讯》杂志(1963年第1期),一时震惊茶界。此后,很多报纸、画报社接连不断地进山拍照发表,成为当时一大珍闻。

  这棵野生型大茶树的发现和公开,在当时的意义是非凡的。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本来无可置疑的。但是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发现野生茶树。之后,在印度,又不断有野生茶树发现。根据这些发现,英国驻印度的殖民官员勃尔基兄弟提出了“茶树原产印度”这一说法,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因为当时在中国境内尚未发现野生大茶树。到了1877年,贝尔等在《阿萨姆茶树》一书中甚至说中国和日本的茶树是“由印度输入”的。以后又有不少西方学者,引用他们的说法,质疑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巴达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就有力地驳斥了“印度茶源说”。

  

  随后又在中国南方各地,如四川古宁、贵州怀仁、福建安溪以及海南岛等地发现了大量野生大茶树,尤其是在云南,相继发现的从史前第三纪的宽叶木兰化石、中华木兰化石,到巴达大黑山、千家寨、香竹箐等地的野生型古茶树,再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以及大量的栽培型古茶树,形成了完整的茶树演变证据链,让“印度茶源说”不攻自破,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的地位在国际上从此不再被置疑。可惜的是,巴达大黑山那棵古老的千年古茶树已经于2012年寿终正寝,轰然倒下了。

  退休后,发挥余热,助推云南茶文化发展

  退休后的张顺高从勐海搬到昆明来生活,他一点也没闲着,回想自己这一生,都是在不断指导茶叶种植、开垦茶园,努力为云南茶提质增量。但是茶叶的产量起来了,产值却始终上不来,茶叶卖不起价,他意识到是因为文化的缺失。他提出“茶文化是茶叶生产力”,并于2000年倡议成立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2002年正式获得批复,他被推选为创会会长。创会至今发展会员数百名,创办期刊《民族茶文化》,组织各种茶文化活动、国际茶叶研讨会等等,比如创办5.8饮茶日、“茶寿节”,主持编撰《云茶大典》等文化产品,还促成了西双版纳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的立法等等。

  

  同时,他也将自己这一生的技术和经验总结梳理成体系,于2016年与妻子梁凤铭编著了《云南茶叶系统生态学》一书,书中有很多新颖的观点和理论,他用古地理、古气候的研究成果,来论证茶树原产地,及其传播路线;提出“生态茶园”的概念及其理论框架;首次提出了“茶叶后生态学”的理论等等,书中还有大量关于云南茶区生态环境、太阳光谱、气候、土壤等资料,是一本非常具有指导性的茶学工具书。

  

  文图编辑:欧巴非

  排版编辑:欧巴非

第二届滇茶杯获奖名茶发布会隆重召开    金象奖茶王扶贫公益拍卖创新高

 

        6月4日下午,2018“滇茶杯“第二届云南名茶评比大赛获奖名茶新闻发布会在云南省新闻发布厅——昆明海埂会堂玉兰厅隆重召开

 

        由昆明茶叶行业协会牵头主办“滇茶杯”云南名茶评比大赛,是我省两年一届的高规格茶叶评比赛事,也是一次对云南省名优茶、生态茶、有机茶、普洱茶的质量大检阅、大比拼和大交流。

 

 

        从发布会上获悉,经过前期赛事,2018“滇茶杯“第二届云南名茶评比大赛共评选出76个获奖名茶,其中4个“茶王”,11个“茶后”获奖名茶今日首次对公众开放展览。

 

 

 

      昆明(21个获奖茶样)、临沧(17个获奖茶样)、西双版纳(13个获奖茶样),分别获得参赛茶区前三名。

 

 

        据悉,2018第二届滇茶杯已于5月5日至7日在临沧工业园区拉下帷幕。本届滇茶杯共收到来自云南省58个县区,6个茶类组别,387个茶企,共813个茶样。经过初赛,有76个茶样进入总决赛

 

        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龙园茶业))选送的龙园号“辉煌中国”普洱茶(熟茶)以95.2的比分夺得熟普洱茶组第一名,折桂金象奖熟普类唯一“茶王”

 

 

 

        龙园号喜迎十九大纪念茶——“正行典藏”生普荣获“特等银奖”。

 

        龙园号“大马帮”生普荣获“特等银奖”。

 

        当天下午,举行了第二届“滇茶杯”获奖茶企圆桌会暨张顺高张芳赐茶学研究座谈会。

 

 

 

 

        当晚举办第二届“滇茶杯”金象奖茶王扶贫公益拍卖会组委会特邀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金槌奖得主,著名拍卖师周培培女士莅临现场执槌主拍。

 

 

 

        在拍卖会现场(云南省新闻发布厅)19号买家以人民币206000元一片(400克饼)的价格拍下本届熟普类唯一“茶王”——龙园号“辉煌中国”普洱茶(熟茶)。

 

 

        拍卖所得善款将捐赠给尚未脱贫的茶区农民,用于改造保护生态茶园。

 

 

        拍卖会后举行了“滇茶杯获奖名茶全国巡回展昆明站的金象奖“茶王”茶汤作品欣赏会。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63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核心优势,巨大的商业前景、高度的文化价值将使云茶产业大有可为。自2016年以来,主题为“千亿云茶  丝路飘香”的滇茶杯云南名茶评比大赛已日渐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云南茶业品牌赛事,获奖名茶受到全球茶商的青睐。

 

 

        本届赛事突破了多个记录:由18位(15位评委+3位青年预备评委)评委组成的评审团堪称豪华阵容,誉为茶界评审“梦之队”;参赛茶样最多、送样范围最广,并开创了滇茶杯赛场标准和开放式可观摩赛场,大大提高了名茶评比的透明度。

        接下来,滇茶杯组委会将在二年内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进行获奖名茶的推介,将开展大型茶事活动“滇茶丝路行”全国巡回展示等系列活动。这次昆明站的首展,拉开了滇茶杯全国巡回展系列活动的帷幕。

 

 

茶远天堂近,愿您也爱上茶

假如他们少喝酒,多喝茶,天堂离他们还很远

是的,假如,因为他们已经去了天堂。

早上上班路上,看到一条转发率颇高的微信,说80后,死都死不起。

是的,我们都死不起,不敢死。

那篇微信文末,劝大家别抽烟,少喝酒。别的略显鸡汤,不引述。

我想,应该再加上一句,多喝茶。

昨晚,朋友皮皮来取书,说起一个地方——雨花街道。

对这个地方的记忆,我估计一生都会挥之不去。

我曾经的高中同桌,几年前曾经在这个地方供职,假如没有意外,他早就是这里的一把手,甚至高升了。

因为酒,因为一场应酬或者接待,他早早去了天堂。

更悲催的是,这场酒,就在他婚礼的前两天。

为了参加他的婚礼,我还特意从西双版纳赶回来,结果,你知道了,没人去成。

我没讲故事

我们高中同学里面,有两个已经不在了。除了他,还有一个女同学,也是受害于酒。

被他酗酒的老公——一个转业军人,活活打死。

无独有偶,前几天,我去了南宁茶博会。

展会上,云南有家公司展板上的企业介绍,有些词句似曾相熟。

这是几年前,我应一个上海茶友之请,帮他写的品牌释义,这是他曾经代理或者合作的一家茶企。

我拍下展板,准备微信上发给他。

一搜微信,才发现他的朋友圈,截止于今年9月份。

是一条葬礼告别仪式,一条讣告,是他妹妹发的。

这位茶友,做茶卖茶,也嗜酒如命,公斤只是起步。

在勐海,我们曾经一起吃过两次饭,记得也就两次。

因为跟他吃饭,必有酒,一坐几个小时,如坐针毡,记忆深刻。

说实话,看到这条讣告,我脊背嗖嗖发凉。

四月份,春茶时候我们还见面。

 

我不喝酒,仅有的一次大醉,是结婚那天,被灌的。

在医院躺了一天两夜,差一丁点就去找马克思报到去了。

我险些成为高中同学里面第三个天堂之人。

所以,后来,谁逼酒压酒我都坚决不喝。

我们都死不起。


反观茶界,108岁才驾鹤西去的张天福老人就不用说了,耄耋高龄的老茶人老寿星比比皆是。有的老茶人,八九十岁了一样上茶山,参加各种活动、讲座,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我受教最多获益最多的云茶泰斗张顺高老师,以八十三岁高龄,还出了一部六十万字的《云南茶叶系统生态学》。

这些年,受我影响,被我带上茶路的朋友越来越多,喝杨普号茶的,概而言之,数以万计。尤其是那些公务猿同学朋友,因为长期喝酒应酬,身体每况愈下,坚持喝茶一年半载以上的,大部分身体状况都有所改善。

我常跟他们说,茶不是药,但为百病之药。

长期喝,坚持喝,对身体各项机能的调节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无声的。

我像一个布道者,布得有时候经常被怀疑你在忽悠,是为了卖茶。

但我依然故我,问心无愧即可。

知我者大都成了再次的布道者,不知我者不知我求,亦不求知我。

近段时间,80后的一群,被油腻中年人刷屏,我们也常调侃自己怎么就成了老一辈了。

但是,我庆幸,那些油腻中年人的各项指标,我几乎没有。

因为,我有茶,并且以之为稻粱谋,且会相伴一生。

茶近天堂远,愿您也爱上茶。

找到约9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