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怎么向客人推销一饼普洱茶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聊一聊八八青的价格泡沫与炒作神话

30年前,一个四处碰壁的年轻人拿着茶样到处推销,最后以几块一饼的价格,将数十吨普洱茶全部卖给了一位初入茅庐的茶艺老师。

30年后,这款茶的价格已经翻了数万倍,达到了数十万一饼的天价。茶皇、干仓鼻祖、价格神话...人们从不吝啬对八八青的夸赞之情。

少有人知的是,八八青的传奇,其实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历史巧合上的。  

无人问津的积压货

1988年,正是香港茶市头盘商南天贸易公司如日中天的时期,一个名叫陈强的年轻人却从南天公司离开,孤身一人创办了“联合国际贸易公司”。

虽然公司名字很唬人,但白手起家的陈强之前在南天任职时,并没有积累多少人脉,手上也没有云南普洱茶的货源,应该从哪里赚来第一桶金呢?

思来想去,陈强几经周转到云南,找到了省茶司主管普洱茶的昌金强经理,希望能从这个实权部门中走走后门,拿点茶回去买。  

这下轮到昌金强犯难了,毕竟普洱茶每年生产指标都是有限的,尤其是粗老的散熟茶,基本都被南天公司包圆,幸好到仓库一看,还剩下了一批积压的7542青饼。

货品有了,但还是没法直接卖,原来经济经济时代有规定,按照正常流程,双方要先签合同,再经北京总茶司上报给经贸部,拿到批文和许可后才能买卖。

据省茶司的老人透露,陈强当时打通了与某位领导的关系,才让这件事有了可能,为此,昌金强还亲自到达香港,帮助打通各个环节。


昌老(右)原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特种茶部经理

1988年9月,经由华润集团的德信行(当时负责国内对港茶叶出口的香港大公司)出面,获得经贸部批文和铁道部港澳专用车皮运输许可后,这批7542才抵达了陈强手中。

然而,当陈强准备在市场售卖时,才发现了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联合国际贸易公司”并不是头盘商,香港茶叶界不会为了他这些低价茶,坏了“规矩”。

所谓的规矩,就是当时的香港茶叶市场,从上至下分为头盘商,二盘商,茶商,茶叶店,茶庄,每层只能逐级向上拿货,不能僭越,更不允许上下层串货。

急得团团转的陈强,只好带着茶样挨家挨户上门,希望通过茶叶的品质打开销路,也正是这个原因,这批7542才遇到了“神话”的起点——陈国义。

特立独行的茶艺师

1948年,陈国义出身于广东汕头,很小就跟着身为海员的父亲到香港打拼,后来更是成为了英国石油ROCOL公司在香港的独家代理商,成绩斐然。

20世纪80年代,陈国义结识了一位台湾爱茶人士,对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后来离开了石油行业,创办茶艺乐园,进行茶叶经营活动。

不过80年代的香港,虽然人人饮茶,但一般都限于日常消费,茶艺氛围并不像台湾那样浓厚,陈国义的“茶艺馆”虽然装潢典雅,但却很少有客人上门。

后来陈国义想到既然当地没有品茶习惯,那就开办培训所从零培养茶艺,度过起步期后,茶艺班很快就红火了起来,他每天忙碌,但也乐在其中。

1990年(一说1993年)的一天,陈强带着茶样到茶艺乐园推销,当时还不熟悉普洱茶的陈国义,以绿茶的审评角度试泡后,顿感品质惊人,价格实惠。

经商多年的陈国义,发掘了这里面的巨大商机,确认品质如一后,他从陈强那里分批次买走了这批7542饼茶。

不过在刚买下这批茶的前几年,陈国义有些焦虑。这批茶价格极低,但数量巨大,以至于套死了所有流动资金,他开始怀疑自己是把握住了商机,还是一时脑热?

同时,两个很现实的问题也让他头疼。一是当时香港人只认红汤茶,也就是熟茶,和经传统入仓后的生茶,茶面由青转褐,茶性更加温和,茶汤栗红。

而陈国义收下的这批未经转化过的新生茶7542,茶面青青绿绿,苦涩感重,市场居然不承认它是“普洱茶”,几年下来,陈国义的茶连十分之一都没卖出去。

后来,陈国义从冲泡技巧上想到了破局的办法,他将投茶量减少一半,使用95℃热水冲泡,并采用5秒快速出汤,结果茶汤清甜生津,苦涩感大减。

同时,他还将自己这套冲泡法编进茶艺课程中,并将7542青饼推销给自己的学生,由于性价比高,口感良好,茶叶的销路被慢慢打开了。

但这批茶剩下的库存还是太多了,在家里和店里都堆满茶叶后,陈国义只得在外租房存茶,但之后租金又让他吃了一惊:租金和搬运费已经快要超过货款了!

这就要说到香港过去存放普洱茶的方式了,普洱茶当时价格不贵,而香港地界又寸土寸金,为节约成本,传统做法就是存放在租金低廉的地库。

香港高温高湿,地库自然潮湿闷热,不多加管理,茶叶很快就会放坏,主流的应对是存新茶,卖老茶,并且定期翻仓,将上下的茶调换位置,定期通风。

而陈国义在见识过传统港仓的环境后,就对这种存茶方式静谢不敏,后来趁香港回归时移民潮房价大跌,他干脆买下了市郊一座大厦的高层存茶。  

在香港茶界都对普洱茶存放环境习以为常时,不属于这个圈子,也不认可这种存法的陈国义,误打误撞地摸索出了之后八八青的一个标志——“干仓鼻祖”。

解决了这两个难题后,陈国义又接到了茶艺学员们的诉苦,茶叶店里卖的“云南七子饼茶”,要么入过仓,要么是熟茶,和他存放的7542青饼味道完全不一样。

其实这也是当时市场的一个普遍问题,由于供需两端普遍缺乏联系,普洱茶的绵纸都没有注明名称和日期,要靠大票才能辨认,如紫天饼上盖章就是这个原因。

说回正题,为提高辨识度,陈国义给这批茶命名为“八八青饼”,一是纪念自己于1988年创办的“茶艺乐园”,二也是图“八八一路发”的好彩头。

不过,在八八青这条锦鲤迈入龙门之前,还有一场最大的磨难在等着它。

翻价万倍的神话茶

2003年,非典爆发,香港的经商环境受到重创,陈国义的事业也一落千丈,他把物业抵押给银行,贷款给自己的员工发工资,但租金压力还是压的他喘不过气。

2004年底,咬牙坚持了一年多的陈国义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好在几个月后,一个从内地打来的电话,让陈国义的事业绝境逢生。

2005年2月,有位大茶商找到陈国义,由于急缺资金,陈以每片200元的价格,将店内标价的588元一片的八八青大量甩卖,抵消了此前的所有债务。

之后,陆续有台湾人、广州人、福建人、香港人找他买茶,陈国义这才知道,八八青在内地的价格,已经像坐了火箭般的暴涨。

1992年,茶厂以亏本价向陈国义抛售近20吨88青时,价格仅为10.71元一片。

2003年,面临债务危机的陈国义,以每饼200元的批发价,将88青的大部分货源转手。

2005年,国内普洱茶市场逐渐陷入狂热,88青的价格随之攀升到了2500元一片。

2007年,截止普洱茶市价格崩盘前,一片88青,最高被炒作到了12000元。

2011年,市场恢复元气,出现在该年深圳茶博会上的88青,价格为38000元。

2013年,到了这时,88青早已有价无市,甚至有人以50万的拍卖价溢价购入...

至此,从一开始积压在仓库吃灰,到现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批生产于80年代末期的普洱茶,用30多年的时间,缔造了一场百万级的价格翻倍神话。

万不存一的正品茶

从当年的购茶合同中,我们能发掘这场价格神话背后的一些蛛丝马迹。


这份合同的交易双方分别是,陈强的联合国际贸易公司,和陈国义的茶艺乐园;普洱茶唛号为7542,种类为云南七子饼。

这里就引出了八八青的定义问题,从上文中我们知道了“八八“只是一个吉祥寓意,按照当时的叫法,这批茶的真名应该取自唛号,也即“7542”。

而这批茶的具体年份其实是存疑的,因为当年交易时,这批茶已经在仓库积压了一段时间,而且合同上也没有注明具体的生产年份。

目前市场上流行有几种说法,一种从合同中茶品分数批交清的说明上推算生产日期,认为“1988年-1993年的7542,统称为八八青”。

一种则从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和当年经手这批茶的省茶司老人口中寻觅线索,认为“这批茶是在1988年之前生产的,而且多为86年和87年的存货。”

这两种说法的差异,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当年那批7542到底有多少?买方视角,陈国义曾在多个场合声明,货分三批,首批10吨,总数约20吨出头。

而在卖方视角,省茶司的老人曾明确表示,1986年指标80吨,1987年指标100吨,均超过了市场需求,剩下的库存又陆续走了些,陈强接手时才只有10吨左右。

两种观点谁对谁错,且留给茶友们去评判,实际上稀少的存世量,高昂的市场价格,都已让八八青被层层的故事和泡沫所裹挟,站在了炒作的风口浪尖上。

此前,一个茶商捡漏八八青一夜暴富的“真实事件",就曾在圈子广泛传播。

真假难辨的炒作茶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茶商到广西出差几天,在当地的茶叶店蹭茶时,居然遇到了传说中的“八八青”。

他抓住老板外出,店员看店的时机,捡漏了一整件88青。之后连夜赶往芳村,以天价转手卖出。

一夜暴富的故事很诱人,但疑点实在太多了:既然是整件,那店员怎么敢在不问老板的情况下,擅自售出?连夜赶到芳村,就有人敢以天价接盘?

图片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居然能引得无数茶商尽折腰,但之后两天八八青的价格再次暴涨后,这场好戏的主谋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由于经过了多方周转,八八青现存的区域很杂。香港、芳村和东莞都可能会有存货,其中传的最神的,当属芳村的炒家。

芳村万家茶叶店,其中售卖普洱茶的起码有七千家,走进这些茶叶店,凡是上点档次的,都声称自己这有八八青。数量上更是“一提不嫌少,一件不算多”。

每家店的老板都拍着胸脯,说自己的是真货,不知底细的顾客被迷住了,老板说不定还会拉你坐下,泡壶热茶,让你听他讲当年他淘货的故事....

按照现在的“八八青”交易量,不算各种电商平台店,芳村就起码有几千件,算上东莞和港台,流通量在万件以上。茶友你能觉得能有多少真货?


陆离鉴定过的八八青假茶,有茶友知道是从哪些方面判断的吗?

八八青是普洱茶界永远的传奇,它用自身印证了自然干仓对普洱茶存放转化的正确性,也因此身价暴增,更证明了七子饼茶的地位和价格,能与印级茶乃至号级茶并肩。

但可怕的是,在某些人的狂热追捧下,88青已经成为了可悲的投机品,不仅自身地位褒贬不一,也几近丧失了最根本的品饮价值。

根本没见过,也没喝过八八青的人,都敢冲着这份稀缺,压下自己的身价性命,去搏一搏,那被虚假价格泡沫层层夹裹着的八八青。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无人问津,现在高不可攀。不管现在还有多少正品,只要价格神话没幻灭,只要贪婪人心没醒悟,八八青的买卖就永远不会结束。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黄红缨:找准定位,跨界合作,做健康茶饮新贵人

2月9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乡村振兴局等单位支持举办,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暨贵州茶品牌创新营销思享会在贵阳举行。

会上,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红缨作了品牌推介。

现特将演讲推介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媒体朋友、工作人员以及亲爱的茶宝宝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贵州茶•中国心•百姓情》。刚才有很多老师,包括谭总,他们都讲了一些好的运作,作为一名“贵州新人”,我就带着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茶的发展大概开始于2007年到2013年之间,我就正好赶在2012—2013年这个时间来到了贵州做茶。做规模性的农业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在“二十大”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习到了体系化管理,一年一个小规划,五年一个大规划,就这样我们的团队一年一年地做出了一些成绩。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贵州新贵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虽然到贵州已经十一年了,但是户口却才搬到贵州3年,所以今年我才“3岁”,是个“新贵人”。

为什么是“新贵人”?因为“以茶为业,因茶而贵”。如果不是来搞规模性的茶产业,我可能也不会来到贵州,所以“因茶而贵”。我干了25年的农业,跑了12万公里,跑去很多省份学习过,通过丰富的经验和实践证明我们的团队有能力做规模性农业。

以民为亲,因民而贵。茶产业看上去只是一片小小的叶子,却有许多老百姓靠这片叶子养家糊口。贵州是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这片小小的叶子,给老百姓带来了利益,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以您为师,因您而贵。其实看黄红缨企业的成长史就能发现,茶园的投资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而是分成三至四年才能完成投资。我最初怕“关门打狗”,但是没想到来了后,贵州对我们的服务和支持那么好。所以,黄红缨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贵州省各位领导的关心,以及贵州大格局茶人的认可和帮助。

以国为傲,因党而贵。企业发展也就十几年,做了一些小事,就受到了许多的荣誉和鼓励,领导也经常在会上表扬我,越表扬我压力越大。有时候我就在想,我黄红缨何德何能啊?真是觉得很惭愧,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刚才谭总也提到了绿茶,贵州绿茶是贵州的主品牌,同时傅主任也希望六个茶类能在贵州开花,企业的消费群体来选择你做的茶。我的民间茶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做的绿茶,后期做的是老白茶,因为老白茶在物流等方面好一点,并且岁月能沉积出精华,越放越好喝,就像酱酒一样。

前十年磨一剑只为那片茶园,卖茶离不开人、货、茶。黄红缨一个湖南佬,跑到贵州来卖茶,茶在哪里呢?就是这片茶山,金山银山写在大地上的茶,客人来到我茶园谈生意,成功率都特别高,我的茶园就是一幅山水画。管理茶园,十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建高标准茶园,做干净茶。现在呈现给大家看的就是我们的最美茶山、超级工厂以及品牌之路,一个硬核的东西,企业就算吹得再好,讲得再好,但是如果销售不好,一切价值都将归零。所以一定要卖,要讲销售。

再十年博一把,只为财富人生。我们经常讲勤劳致富,但是我们可亲可爱的老百姓到哪里去勤劳?到哪里去致富?所以一定要为民服务,共产党员的最高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茶人是为民服务,让茶农口袋里多一点钱。

做不同差异化。我已经设计好了,贵州茶有很多好的产品,例如湄潭翠芽、都匀毛尖等都是很好的产品,但是黄红缨的定位是做差异化。中国的六大茶类,我的企业做了四大茶类,有都匀毛尖、白月一号、红茶、黄金芽、黑茶、老白茶以及年轻人喜欢喝的袋泡茶。

后十年守一阵,只为国人健康。我们每天都在说干净茶,到底啥叫干净茶?干净茶是要有证的。有的小规模茶坊没证没关系,大企业多付出一点嘛,多掏一点钱办证吧,是不是?这种证的体系,它不是一件小事,大家都必须坚守。刚才胡厅长说,我省去年得了2个国家级的一等奖,其中一个就有我们企业参与的。

有人问我,黄红缨你的茶是卖到哪里?谁给的钱?卖给谁?其实自身企业的定位特别重要,顾客喜欢喝什么茶就卖给他,有时候还涉及生活习俗,不要去和别人怼生活习俗,这是很难交流的。比如广东人不吃辣椒,我们贵州人、湖南人都吃辣椒,但是谁能说广州菜就做得不好呢?所以做绿茶是我们的一个方向,但也有喜欢喝红茶的人,所以也可以做一点小类。

任何的成功都需要条件,不是每个企业、农民、合作社有这个条件,所以说要有头部企业,头部企业发展起来了,我们产业才有希望。

我们的理念是“共建、共享、共赢”,去年向几十家企业取茶经,也向贵茶学习了。包装不是一个纸盒,它需要有背书的,需要有条件的。十年来我们参与了许多比赛和评选,也争取了许多荣誉,这样做产品的时候才能有卖点。

刚才讲了三茶的理念,但是没有高科技的支撑,讲什么都是白搭,所以这些年很感谢贵州大学茶学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支持。茶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和研究生基本上都在我们那里实习,真的很感谢他们这支团队以及茶叶研究所,在茶园病虫害防治方面对我们的支持,真的很感恩大家,特别是宋宝安院士和刘仲华院士的帮助。

为了做品牌,我们参加了广东举办的国际茶博会,我们的黄金芽茶拍了25万。别人说“黄红缨你一饼茶怎么卖25万?先立一个标杆嘛”。我就在想,贵州的好茶为什么不能拍高一点呢?其他云南普洱茶起拍价都在2万,我的起拍价就是10万,那不就拍起来了吗?把这个价格标杆给它竖起来。一饼黄金芽是我最早做的那一饼,把故事讲好,拍了25万。还有老白茶销售量比较大,我们单品销售已经超过5000万。

现在聊一聊渠道和品牌。刚才我还在私下和欧阳老师交流,邀请他7月份一定要过来帮我们策划一下,我们一定要向他讨教。有一次一个领导跟我说,黄红缨你这个名字是谁给你起的?我说是父亲起的。他说,这个名字“红缨”就是红缨枪嘛,在冷兵器时期就是一杆利器,我希望贵州的茶叶能像这杆枪一样戳出一个小小的洞来。我感到责任重大,为什么我敢把黄红缨这个自己的名字拿去背书呢?说实话,上次我在广州搞推销,搞境外电商的时候,有人问“黄总你的茶能出口吗?”你知道我说了啥吗?“贵州干净茶,黄红缨的茶不能出口,中国就没有能出口的茶”,就是那么牛。现在我们也在向电商学习怎样多渠道、多方位地宣传销售,如今我们的饼茶在深圳、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地都卖得很好。

跨界合作。刚才有个老师讲怎么茶酒联姻,我想到了中国的丝绸之路,湖南醴陵的茶和瓷器合作、茶酒合作、茶旅合作,这就是我的方向。社群、渠道,自己都会去找一些,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渠道。

取之于民,馈之于民。这是我们的愿景,在销售上面我要挣点钱,加工上面我要挣点钱,通过十年的努力,我带动了许多老百姓能够就业生活。很感恩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给我了,所以我觉得责任更大了,特别是在乡镇振兴这块,真的是何德何能给我这么高的荣誉啊!习近平主席都接见了我,我一个玩泥巴的看到了主席,说起来真的是热泪盈眶,挺受鼓舞的。

黄红缨,健康茶饮新贵人。这是我自己的追求,希望以后能代表贵州的茶人,提到贵州茶能想起我,希望在座的茶宝宝有时间来我的茶园做客,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来源:贵州茶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