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玉溪茶叶市场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33 秒)

重磅!普洱茶市场大洗牌?2020小黑茶行业七大预测

  原文标题:重磅!普洱茶市场大洗牌?2020小黑茶行业七大预测|茶山黑话167

  盘点完2019年六大事件

  预言家小黑又上线

  2020年春茶价格两极化?

  袋泡茶逆袭成为高端品?

  普洱茶市场品牌将面临大洗牌?

  来,给你2020年七大独家预测

  看准新年茶界新风向!

  观众朋友们,新年好啊!

  在这2020年的伊始,让我们延续传统,对今年的整个茶产业发展趋势做一个预测!
  话不多说,展开正文

  预测 1

  中国人的人均饮茶量  将会持续提升

  据统计,2018年中国人的人均饮茶量大概在0.6公斤每年,与全世界其他饮茶国家相比,作为茶叶的源头,我们的人均饮用量实在是非常低。
  2009-2018年我国茶叶消费量(不含进口)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但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追逐国潮风、买国货这样的文化势头,正深入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中。所以茶作为传统精髓品饮方式,未来人们对“喝一杯好茶”的需求将会持续提升。
  预测  2

  传统茶行业的边界语境  将扩展至整个饮品行业

  这个观点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和来自我们身体内流淌的东方文化基因。

  试想将整个茶行业扩展出去,其实茶叶能发展的范围就不远远不只是传统茶了,它甚至可以覆盖到茶饮料。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日本,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售卖原叶茶饮料的自动贩售机。
  所以中国茶行业将覆盖和渗透的行业会越来越多,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预测  3

  除普洱茶以外  云南茶的其他品类将共同发力

  普洱茶一直作为云南特产,被各地茶友津津乐道,但除了普洱茶,云南还有很多茶类也在茶界享有名望。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云南的白茶、滇红茶和绿茶。

  云南白茶:属于云南大叶种茶,至今约一百多年种植历史。白茶外形美观,白毫特显,茶味清香,具有橄榄的清香;白茶便于保存,故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

  云南滇红茶:属于云南大叶种茶,创制于民国年间。过去滇红茶在整个中国的红茶出口份额当中,权重是非常高的,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伊丽莎白女王。

  云南绿茶:属于云南大叶种茶,比如磨锅茶、保山云雾茶、玉溪峨山银毫茶、传统春尖茶等,都具有高香耐泡的特点,在过去都是老百姓日常当中需求量非常高的。
  虽然普洱茶代表云南茶的发力在过去十年当中很厉害,但随着茶业的发展,未来的茶语境将有可能扩展至云南茶。

  预测  4

  袋泡茶  将逐渐摆脱廉价和低端的价值符号

  从前,茶圈内对袋泡茶避而不谈,认为它是垃圾、是低端边角料。但从逻辑上来讲,袋泡这种形式,是最理想的喝茶方式,因为袋泡茶品饮更方便,体验更直接,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随着年轻人消费能力的增加,原叶茶也有了消费市场,原叶袋泡茶的出现使袋泡代表低端廉价的这种观念越来越弱。

  所以可以预见,袋泡茶将迎来持续的去低端化和去廉价化,以及高品质袋泡茶品牌甚至是整个产业的持续提升。
  预测  5

  2020年的普洱春茶价格  将逐渐两极化

  喝茶的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喝山头、喝稀缺性的玩家;一类是喝性价比、喝日常化的茶人。

  但实际上茶友们对于普洱茶的需求又是同时兼具了稀缺化和日常化的。
  先讲稀缺化:随着人们对高品质普洱茶体验需求的提升,我们预测2020年重点稀缺山头的春茶价格,还将会稳步提升,因为那些稀缺的古树资源,它毕竟是不可替代的。

  再讲日常化:云南的茶资源十分丰富,产量足够,随着种植技术和制茶工艺的提升,能满足大众日常消耗的茶叶产量也会稳步提升,2020年普通山头春茶的价格将趋于日常化。

  预测  6

  传统普洱茶的市场品牌  将迎来真正洗牌

  云南普洱茶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依赖的是行业当中最传统的渠道,“人传人、口传口”的小圈子。
  但这种传统渠道,在遇到更年轻的消费人群后,将失去绝对优势。年轻消费者需要的体验方式和对品牌的认知,已经不是传统的普洱茶品牌能够满足的了。
  但经过2007年到2019年的市场调整,一些新兴普洱茶企业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以及较大的市场空间,凭借着独特的定位以及对产品高品质的追求,逐步成为了传统茶叶市场的中坚力量。

  所以,能够抓住年轻用户和年轻一代审美的品牌和企业,才能在未来获得更稳步的发展。

  预测  7

  消费场景的重要性  将持续提升

  互联网的发展,使电商成为新的茶叶营销方式。其中直播和短视频成为了打破茶圈壁垒的新入口。

  2019年的淘宝直播达成超千亿成交,进店转化率超65%;短视频,快速化、碎片化的成为了茶行业与现代年轻人接轨的开口。两者都带货能力强悍,并快速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广告营销方式。
  从目前这些数据来看,无论是在品牌价值传播、提高成交转化,还是在增强用户粘性等需求方面,“直播+短视频+电商”的组合形成的信息流,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线上销售的发展大助力。

  而它们的成功,便是塑造了消费场景:通过互联网,改变过去那种非常简单的产品供给和服务语境,转变为构建消费场景语境。
  这一切现象背后的重大趋势,就是人们的需求,从对这个产品的物理需求,向体验需求改变,而这种改变则推动了消费场景在整个行业当中重要性的持续提升。

  小黑说:
  茶山黑话走到第五个年头,我们一直以茶业从业者和观察者的角色,理性审视茶界现象,把我们对市场的洞察、甚至对整个趋势的思考分享给所有爱茶的人。

  这是茶山黑话栏目创办至今的初衷,也是如此多茶友持续在看的原因。

  值此新年伊始,我代表全体员工,向这几年来支持我们的每一位用户说一声“谢谢”!

布朗族篇:“茶叶王国”布朗山

布朗族篇:“茶叶王国”布朗山

在世界文明史、风俗史、社会史、心灵史和商业史上,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曾塑造和改变了一个古老国家的形象。特别是茶叶,那是天地造化的一种伟大植物,它所酝酿出来的特殊香气、香味和色泽,成了人类在视觉、嗅觉、味觉乃至触觉上与大自然建立起来的一种最亲密也是最神秘关系的直接载体。

其中,普洱茶是这种载体中的“王者”。几年前的美国《时代》周刊,曾出现一种让惊讶的新观点——正在热销世界的中国商品普洱茶,已成为当代象征中国的又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正如法国有香槟、墨西哥有特奎拉、意大利有帕尔马一样,中国也有普洱茶。

布朗山茶叶

这种茶因为出产于云南普洱,而被称作“普洱茶”。这种茶的外形,有的像砖,有的像饼,有的像沱,有的像球,色泽乌润或褐红,当地老百姓也称猪肝色。最神奇的是这种茶可以储存数十年数百甚至上千年,在时间中“熔炼”成文物一般的料食,而它的芳香也具有了“魔性”,人们在享受这种这种“魔性”饮品的同时,开始关注云南之南的那座古老的茶山——布朗山。

布朗山上住着布朗族,布朗族是一个喜爱种茶的民族。有一位神奇的老人,临终前嘱咐自己的儿孙们:我如果留下牛马给你们,怕牛马遭遇灾难而死亡;我如果留下金银财宝给你们,怕金银财宝不够你们享用;我只有留下茶树给你们,你们子子孙孙就可以用之不尽,取之不完。这位老人就是布朗族的始祖叭岩冷。他在布朗山里撒播茶种,茶种纷纷入土生根发芽,茂盛繁衍,直到今天仍然岁岁发芽,年年飘香。布朗山已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茶叶王国”。

由此可说,茶出云南不仅是顺理成章的事实,而且这种从温暖湿润环境中生长出来的亚热带山地常绿乔木,已成了布朗山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里的茶叶,经过特定的加工方法和长时间的自然发酵之后,饮用起来就能在茶叶的苦涩之中,回甘生津,生发出蜜香、兰香、枣香、荷香、梅子香等各种香气和香味。同时还可从视觉上,可感受到这种茶汤的美妙之处,桔黄晶莹,透亮迷人。

这种奇妙的茶,从清代雍正年间开始,正式入册上贡清廷御用,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进贡时间最早、最长、数量最多的皇家“奢侈品”,也成为那个时代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宠物”,甚至成为“国礼”。清乾隆五十七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一个使团,前来北京祝贺乾隆皇帝80大寿。在使团返回时,乾隆皇帝回赠乔治三世的礼品中,就有普洱茶88团。

布朗山茶庄

普洱茶的香气和浪漫的色彩,也吸引了古今中外众多作家的关注,他们纷纷把这种来自云南边城的魔力之茶,写进了他们的文学名著。我们现在翻开曹雪芹的《红楼梦》,就可看到主人公贾宝玉与小姐们一同品尝“女儿茶”的故事。那种“女儿茶”其实正是云南向朝廷进贡的普洱茶。世界文豪托尔斯泰在他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中,也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19世纪俄罗斯的王公贵族们,如何使用中国精美的茶器饮用普洱茶的情景。

时至今日,普洱茶所具有的“甘”、“滑”、“醇”、“厚”、“顺”、“柔”、“甜”、“活”、“洁”、“亮”、“稠”等品质,似乎已是一个虚无高妙的艺术境界,不管是在我国各地,特别是香港、澳门和广州地区,还是在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典、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有越拉越多的人因为领略了普洱茶的独特意境,而开始形成一定程度的“普洱茶崇拜”。这正是:

云锦南天开绿疆,年年桑衎好春光。

女儿茶入红楼梦,茶树仍居布朗乡。

乾坤浩渺,唯有地球能够滋生万物。大地苍茫,只有小小的三片热带雨林。也许苍天有偏爱,在其中的一片热带雨林里养育了布朗族,当然也给他们造成了千百年的封闭隔绝。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土地所有制类型方面,这里的布朗族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家族公有制,甚至保留着村社公有制或私人占有制。如今,布朗山里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还记忆犹新地讲述着这段历史:过去村寨里还保留着由同一个祖先的若干后裔家庭组成的“戛滚”农村公社,每个家族又包括五六户甚至二三十户的小家庭。家族内的土地、森林、牧地均属于全体“戛滚”公社成员公有。他们的土地由家族长主持按户分配,而且是每年春耕前分配一次。田地里的收获,全部归各户所有。“戛滚”公社有明确规定:土地私人不能买卖,家庭或个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布朗山建立了人民政权,实行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政策,开始有步骤地进行土地改革。1958年底,所有布朗族居住区通过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司头人对土地、山林的所有权,取消了封建特权,免除了布朗族群众的劳役、贡赋、高利贷者的债利和租佃剥削。从此,布朗族人民当家做主人,开展互助合作,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一步跃入社会主义社会,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社会形态的伟大跨越。

当时,有的社会学家曾经预言,社会形态可以跨越,但是商品经济阶段是不可能跨越的。也就是说,要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阶段实现与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同步是不可能的,要想摆脱贫穷落后,要想与现代社会同步富裕可能是天方夜谭。20世纪90年代初,我到布朗山寻找远古时代叭岩冷播下的茶树时,在世世代代依靠茶叶生存的村寨里,隐隐约约地发现,社会学家的预言里蕴藏着布朗族追求脱贫致富的曲折与艰辛,甚至是漫长的曲折与艰辛。

那时的布朗山,封闭在雾幔轻袅的森林里。方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山势虽然平缓,道路却坑洼不平。与缅甸接壤的70多公里国境线上,古树连绵起伏,界碑威武,固若金汤。村寨坐落在当阳而平缓的坡地上,几乎都是四面透风的干拦式茅草房,还有一些破旧的竹楼房。村民的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是已经能够吃饱肚子,偶尔喝几口小酒啦。全乡22384名布朗族人口,人均纯收入多年在393元与414元之间徘徊。按当时国家规定的贫困人口标准530元计算,仍然在贫困线以下徘徊。这种徘徊是一种新旧力量的较量,是一种新旧生产方式的转换,其实也是分娩前的阵痛。长期处于贫困的布朗族,“大包干”之前,人均两三亩田地,全部种粮食,广种薄收,人均产粮两三百公斤,人均收入一百多元,长期处于极度贫困之中。“大包干”之后,他们兴修水利,运用农业科技种田,粮食亩产增长到三四百公斤,比过去翻了一番;有了粮食又开始腾出土地来种植经济作物,将过去的轮歇地、二荒地、陡坡地退耕种茶。这种徘徊与过去比较,其实是前进中的徘徊,经济收入已经翻了二三倍。当时,我看到无数的村民正在开垦茶园,冒着烈日,汗流浃背地挥舞着锄头,将缓坡地挖成平整的台地。每层台地的宽度大约1米左右,长度却无法估量,坡地的弯曲度有多长曲线就有多长,山坡的腰围有多大长度就有多大。这种曲线犹如布朗族跨越商品经济阶段的徘徊曲线,如诗如画。

新开垦的台地茶,能够抑制水土流失,使山更青,水更秀。这与坡地茶相比,毕竟增添了几分诗意。远古时代的种茶技术,流传了千百年,每亩地只能采四五十斤茶叶。运用新科技种茶,三年亩产100斤,五年亩产200斤。省里来的干部将布朗山的陡坡地改造为台地,称之为“坡改梯”。小小的“坡改梯”像春雷一样,震醒了沉睡千古的布朗山,使他们第一次感悟到了新观念、新技术、以及新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威力。于是,他们走出与世隔绝的布朗山,发现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已经很少喝大路茶,先富裕来了一部分人已经开始玩功夫茶。在国内外的茶叶大市场中,他们明白了茶叶市场需求档次与利润的关系,用传统技术加工的大路茶,每斤销售价只有三五块钱,而用先进技术加工的高档茶,每斤的出产价就是150元,有的高达300多元。一斤茶叶100倍的价格差距,成了布朗山茶叶的巨大潜力,成了布朗族人民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也是脱贫致富最快的捷径。一场念好茶叶经的变革,在布朗山悄悄突起,他们在扬长避短中找差距,引进云南省农科院茶科所的茶叶栽培技术,借鉴大渡万亩茶园的规模经营方式,挖掘传统技术中的有用价值。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关于云南茶的“神仙会”,十多位七八十岁的民间老茶工坐在一起,你一句他一语地回忆女儿茶的制作工序。会前,当地领导煞费苦心,从布朗山的各个村寨里遴选茶叶工艺传承人,嘱咐他们事先收集明清时代制作贡品女儿茶的工艺。三个月之后,集中起来凑情况。原来茶叶吸收外界气味的能力极强,贡品茶追求天然味道,不允许有丝毫轻尘异味。布朗山茶属于大叶种茶,叶大芽肥,柔软美观,更容易吸收外界的气味。为了保持贡品茶金童玉女般的贞洁,古代专门挑选十二三岁的童女训练采茶、制茶工艺。采茶之前,童女不能染指丝毫化妆品,而且先沐浴更衣。每年待到春茶一芽半开时,童女们开始采茶:如果茶芽不到半开,冲泡出来的茶汤香甜味不足;如果茶芽开过一半以上,茶汤味就会有少许苦涩。采茶的时机,决定着茶叶以后的一切命运。采摘每一个茶芽的把,也就是茶芽之下的茎,长度必须是一个米粒:如果茶芽把长于一个米粒,冲泡的茶叶汤色不透明,味道不醇香。第二道工序是烘烤,仍然严防外界气味沾染。先将栎炭火烧到无烟无焰时,架上红铜板慢慢烤热,把鲜茶芽放在铜板上搓揉成条,晾干之后即可包装。装茶的箩筐、筛子、簸箕都是专用的,不许装用其他物品。整个工序都是由童女完成,所以称之为女儿茶。

看上去只是两三道简单的工序,却有神奇的效果。就在当天的会上,一位老人带来了按上述工序加工的二两女儿茶,用瓦罐烧开山泉水,一个玻璃杯里放十多个茶芽,开水往杯子里冲泡二三分钟之后,茶芽旋即像变魔术一样,齐刷刷地往垂直起来,茶芽尖一致朝上挺立,茶芽把一致往下悬垂,犹如受过严格训练的仪仗队,没有一个茶芽站错队列。茶杯里清澈透明,只有鲜活的茶芽含珠吐翠,只有袭人的清香飘逸。大家尚未品尝就已经如痴如醉。我欣喜难抑,迅速记录下那个千载难逢的情景:

喜闻童女采茶工,一芽半开总相同。

慢火铜板烤翡翠,素手搓揉美芳容。

沸泉喷珠激情动,银毫垂直琉璃盅。

香茗虽载红楼梦,布朗山茶是祖宗。

这不仅是《红楼梦》里女儿茶的祖宗,而且是布朗山不成文的茶叶质量标准。真正最美好的东西,都是朴实无华的。真正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劳苦大众创造的。从此,布朗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攻方向,从大路茶转向类似女儿茶一样的精品茶,从神秘而复杂的配方生产方式转向简单明了的质量提升方式。这种方式即便在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也同样存在,数百年来瑞士表靠手工生产,而且一只名牌瑞士表需要加工若干年的时间,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电子时代,瑞士表仍然靠手工质量经久不衰。布朗山茶同样如此,其奥秘就在于,一切商品的命运都取决于质量,而不在于那些花花哨哨的包装形式上。特别是一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商品或产业的前景,都取决于农产品原料的质量。无论是地道药材,还是名牌食品都以原材料的质量为生命。除了原材料质量之外,无论在任何环节添加任何香料或添加剂来提高效益,都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布朗山台地茶、野生茶、人工栽培古树茶的第一道质量关口,就是坚持一芽半开。他们始终牢牢地扭住茶叶质量这个牛鼻子,几十年来把精力花在基地建设上,把力量投入在茶叶自身的质量上。


布朗山茶坊之一

老班章村是布朗山的茶树王之乡,有4700多亩乔木古树茶,依靠茶叶质量率先在布朗山突破贫困线,117户农民人均纯收已经超万元。2020年采摘春茶时节,也正是茶叶价格空前跌落的时期,我在古茶树园看到,一斤鲜茶叶达到二三百元的成交价格,不过远道而来的茶商极为挑剔。茶农用梯子爬到一二十米高的古茶树上,一芽一芽地将春茶采摘下来,然后轻轻地放在干净的簸箕里。茶商睁大眼睛一芽一芽的检查验收,如果不是一芽半开的茶芽就分文不付!市场规律就是以质论价,不难理解。茶叶已经胜比黄金昂贵,商人岂能让步。此时此景,我欣慰的是一芽半开不仅在布朗山家喻户晓,而且已经成为外来茶商衡量茶叶质量的标准。更欣慰的是,我在勐海茶厂看到,游客们购买的自制大益牌纪念茶饼,也是一芽半开的茶芽。勐海茶厂创建于1940年,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化茶厂,也是世界知名的茶厂,每年生产的1万多吨茶叶,也全部是一芽半开的茶芽。他们以一芽半开作为茶叶质量的基础,从而带动布朗山的千家万户走向富裕。

布朗山的老班章村于2008年与陈升茶叶有限公司联营,从鲜茶叶采摘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农户上靠基地,基地上靠公司,公司联系着全国300多家销售企业,年收入2.8亿元。当地的少数民族朋友段金华告诉我:在布朗山里类似的企业还有雨林古茶坊,七彩云南等26家。全乡在工商局注册的茶叶初制所有257家。他们的经营模式为公司加基地加农户。我亲眼看见,布朗山的这些茶叶大公司管理着茶叶初制所,257个茶叶初制所又联系着全乡63个村民小组的182个茶叶合作社。这些茶叶合作社都是近十年内发展起来的,有种植茶叶的,有加工、销售的,还有综合经营的,而且都有法定代表人。这些法定代表人都是布朗山的精英,有党团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科技人员。他们一个人带富一个村,一群人带富一个民族,带领大家在茶叶生产中提质升级,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打拼。他们在普及一芽半开的质量标准之后,又以班章、勐昂、曼诺、帕点、新竜、班等、曼木、吉良、阿棱等知名品牌为纽带,实行产业化分工协作的经营模式。我尽力将老班章经营模式的比较对象,推及到最先的进波音飞机公司,突然发现规模经营决不等同于大而全。一架波音飞机是由若干个世界各地的企业生产的不同配件组合的。每个细小配件都必须以质量为基础。他们在整个茶叶生产的产业链中既有自己的品牌,又甘当大营销公司的配角。不过老班章品牌链的初端产品质量的标准仍然是一芽半开。布朗山的茶叶产业即有波音飞机产业化分工协作模式,又有瑞士表的手工模式,还有一芽半开的传统模式,三者合一即是布朗山茶叶王国模式。新型的生产方式带来了新的活力,茶叶的质量与效益突飞猛进。全乡6万多亩苦茶,每公斤价格保持在200元左右;15万亩生态茶,平均每公斤价格450元左右;19529亩古树茶,年均价格保持在每公斤4000元左右。这是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模式,公司拥有管理、科研与市场营销等人才要素,基地拥有种植技术等要素,农民拥有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老班章茶叶品牌是纽带,纽带的一头连接着国内外大市场,一头连接着千家万户,中间集聚着多样性的精英,各种生产力要素一齐释放在一个茶叶品牌上,一齐释放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上,就犹如江河归大海,不断地汇集着沿途的溪流,逐步形成波澜壮阔的激流,奔向苍茫的大海。

如果布朗山茶叶王国的模式能够推广的话,那么目前云南的610多万亩茶叶,会给山区农民带来多少财富,其效益一定是无法估量的。

布朗山如诗如画的茶园曲线,不是闭合的等高线,而是在不同的海拔上跨越的曲线。我走访结良村的布朗族岩章纳家时,他介绍说:全村58户人家267人,家家户户靠种植茶叶过日子。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893元。比国家规定的贫困线3747元翻了一番多。

这里曾经是布朗山最贫困的村子,他家也是全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如今小日子却过得红红火火,汽车、摩托车、电视机等应有俱全,甚至卫生间的布置也同城里人的一样,现代生活方式正悄悄地扎根于布朗山。

“茶叶王国”里的布朗族尝到了依靠茶叶脱贫致富的甜头,在国家推进扶贫攻坚战役中的主攻目标,仍然是发展茶叶,仍然是走茶叶脱贫的道路,全乡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了26万多亩,人均拥有茶园面积9亩半;茶叶总收入达20多亿元。他们靠落实党和国家政策,靠注入改革开放动力,靠引进科技第一生产力,靠茶叶质量突破了多年来在温饱线上的徘徊,2019年全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居9232元,比国家规定的贫困线3743元翻了一番多。他们从必然王国走进了自由王国,创造了人类跨越发展的新途径。

这一切不仅仅是几个经济指标,也不仅仅是一组向社会公布的统计数字,而是一个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在跨越社会形态之后,又跨越了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奇迹。

谁也无法想象,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同样茶叶树,千百年来为何温饱难济?近几十年与千百年相比,毕竟是短暂的一瞬间。谁能想到,在这短暂的一瞬间里,布朗山的茶叶从三四元一公斤,增长到三四千元一公斤;布朗族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从100多元,增加到近万元;与外界隔绝封闭的布朗山,实现了与现代社会同步。同步就是直过民族的伟大跨越!人类社会的这种跨越,诗情难尽,丹青妙笔也难书。可以说,布朗山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名,更代表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一种回归心灵和大自然的飘香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

孔祥庚,云南省建水县人,笔名云根,研究员。早年从军务农任教,曾任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玉溪市委书记、玉溪军分区党委书记,云南省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现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出版《云根诗词》三卷以及人物传记《理想的父亲》《朱德与云南》,非虚构文学著作《彩云绮梦·云南26个民族的伟大跨越》《五个石头的故事》等。

来源:云南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四川:雅安市代表擦亮茶产业品牌 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玉溪村茶叶要走出去、站得住,必须擦亮叫响自己的品牌。”面对川西群山的桎梏、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雅安市芦山县人大代表、宝盛乡人大主席王光彪如是说。

玉溪村位于芦山县宝盛乡东南部,背靠马牛山,面朝玉溪河,土地肥沃,土质弱酸,气候湿润多雾,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是中国人工茶叶种植的发源地之一。玉溪村境内马牛山是芦山县著名的茶叶种植基地,在川西地区有着较高的知名度。然而因茶叶销售渠道单一,缺乏茶叶深加工能力,玉溪村茶产业商品化、产业化程度较低。如何提升玉溪村茶叶附加值,推动玉溪村马牛山茶产业转型升级,成了宝盛乡人大代表们时常思考的问题。

图文无关,仅供参考

寻访品茗,“小茶叶”走上“新路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上今年各地春茶集中上市,茶青不太好卖。”“鲜茶收益太低,别人稍作加工价格就往上涨。”清明节前走访群众了解到的春茶销售困局,乡人大代表、玉溪村副支部书记袁旭听在耳中,愁在心头。

“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有村民积极的种茶意愿,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再难也要迈出茶产业升级的步子。”为此,袁旭向宝盛乡人大主席团专题汇报玉溪村茶叶发展现状与困境。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以县人大代表、乡党委书记文光金等主要负责人为主体的宝盛乡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高标准、高起点制定茶业发展规划。实地勘察、起草规划、专家建议......经过一个月的反复研讨修改,一份“突出质量认证、紧抓市场导向、提升品牌效益、围绕茶旅融合”的“万亩亿元高山生态茶叶综合体”茶产业发展规划孕育而出。

打造注“名”,“小茶叶”迈出“第一步”

“茶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宝盛茶叶走出川西群山,不仅要紧抓茶叶质量,更要有能让别人听得见记得住叫得响的品牌。”宝盛乡人大主席团结合乡村振兴“我参与、我推动、我带头、我示范”活动,把创立茶叶品牌放在人大助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学习茶产业强域先进经验,定期邀请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争取省、市、县技术培训名额,多方位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提出茶叶品牌打造建议,撰写茶产业发展报告,指导商标注册资料整理收集等,持续为宝盛茶叶生产标准化和茶业转型升级贡献人大力量。

2020年11月14日,“宝盛马牛山”商标正式由玉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成功,这是芦山县首个以集体经济组织名义注册的商标品牌,也是玉溪茶叶打响品牌知名度的第一步。

溯源实名,“小茶叶”办了“身份证”

“玉溪的茶叶消费者买得放心,每一份茶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手机扫一扫,产地、合格证、有机认证等等一应俱全。”近年来,宝盛乡人大主席团积极争取乡党委支持,协助乡政府推进以茶叶实名制认证为核心的茶叶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开展茶叶质量认证体系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茶产业绿色认证体系,先后对34家合作社及农户开展溯源,实现茶叶合格证、有机认证和追溯信息“证码合一”,以马牛山为代表的宝盛乡高山生态有机茶叶“宝盛马牛山”成为唯一上架全省重点产品追溯平台的茶叶产品。

“实名制认证溯源体系的建立阐述了宝盛乡提升茶叶质量,打造优质茶、放心茶的决心,更是推动宝盛茶产品走出深山的关键。”县人大代表、宝盛乡乡长骆宇锋说。

不辱使命,“小茶叶”终将成“大产业”

2020年3月,玉溪村集体茶厂正式建成投产;8月,宝盛乡人大主席团组织人大代表赴“茶旅融合”先进地市实地“取经”;11月,宝盛乡人大主席团“高山茶旅综合体”建设意见出炉;12月,玉溪村集体茶厂产值1500万......今年以来,宝盛乡人大主席团始终牢记自身使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着力抓住玉溪茶叶现代化转型症结,集中精力加速茶叶加工提档升级,创新“散户+大户+公司+合作社”茶产业经营模式,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激发“文旅融合”潜力。一个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观光、茶叶文化、康体疗养、休闲度假”的现代化茶业产业综合体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宝盛乡将持续推动创新加工工艺,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健全销售网络,规范产品包装,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干部上场亲自带货,打响品牌知名度,推动茶产业深度开发,铸就优质茶叶衍生品,实现‘小茶叶’的转型升级。”在谈及宝盛乡茶产业发展2020-2025规划时,宝盛乡党委书记文光金表示。(尹红瑞)

原标题:雅安市代表擦亮茶产业品牌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注:内容来源四川人大网,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