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元青茶行

找到约17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青茶的四大香味,究竟哪种香排第一呢?


青茶大多以茶树品种命名,如铁观音、乌龙、毛蟹、本山、黄金桂、肉桂、佛手、凤凰单丛等,有几十个品种。

这些茶,在香味上虽有差异,但从审评角度看,不管采用何种品种制得的青茶,依照其香味优劣,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即细腻花果香型、花果香型、老火香型、老火粗味型。形成青茶香味类型的不同,固然与茶树品种、原料老嫩等有关,但也与制茶技术以及制茶过程的天气因素有关。

我们今天对四个香味类型作一比较,并从制茶角度浅析其原因,究竟哪种香气最迷人!

老火粗味型青茶,在青茶中是品质最次的一类,它的制作方法与下一种相同,但原料梗粗老,大多是夏茶中的低档鲜叶,因而既有老火香味,又带有粗老气味。如果按常规方法烘干,不烤出老火味,就相当于绿茶三角片的滋味,不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的。

但这类茶尽管采用高温烘焙,其所带的粗老味仍不能完全除去,所以品质最差。在审评青茶时需要注意的是,对带有老火香味的青茶,不能按红茶、绿茶要求,将之评判为老火茶、次品茶。其实,青茶的老火香是属正常香气,它是制茶过程中一种补救技术措施所造成的,目的是改善品质。

阴雨天采摘的雨水叶,或晒青、晾青的气候条件不适应正常制茶要求,加工时只好延长摊青时间,或采用萎凋槽加温萎调,在摇青中形成不了“果香型”香味,最后只有通过提高烘干温度,将在制品的粗青气烘去,烤出老火香味。若烘干中不采取人工补救,则成茶青涩味甚重,口感差,精制茶厂对带粗青气的青茶,为了消除粗青气烤出老火香(似锅粑焦香),补火时常将烘干机顶部加盖来提高烘温,使热风温度达到170摄氏度以上,甚至超过200摄氏度。老火香型的青茶,干茶色泽暗褐显枯,汤色黄深,叶底暗绿,无光泽。这类产品,由于鲜叶不十分粗老,香味上显老火香味,而无粗老气味。

它与冠军相比,香味类型相同,显水蜜桃香,滋味清爽,但人口后缺乏鲜爽润滑的细腻感,在青茶中属于二类产品,经济价值也较高。这种茶,大多产于秋茶季节,制作条件与一类的相同,产量大致占青茶总产量的23%。

这是青茶中品质最好的一类,其品质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类似水蜜桃或兰花的香气,滋味情爽润滑,细腻优雅,汤色橙黄明亮,叶底主体色泽绿亮,呈绿叶红边,发酵程度较轻。干茶外形重实,色泽深绿油润,大多用春茶制作,如广东潮安凤凰单丛,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肉桂,台湾冻顶乌龙等,均带有浓郁而细腻的花果香味。

1996年11月9日在广州中国大酒店拍卖的0.5千克安溪“观音王”(铁观音)便具有浓郁的花果香和清爽细腻的滋味,入口后鲜洁润滑,实是青茶中的极品。这种好茶不多,在1992年和1995年第一、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参加评比的数十只青茶中,也只有两只茶的香味相当于这次被拍卖34万元/kg的“观音王”水平。这类产品,估计在青茶总产量中占不到5%,但其经济价值极高,上千上万一千克的茶,都属于这一类产品。制作优雅细腻的花果香型青茶,条件非常苛刻,要求鲜叶嫩度合适,且必须是晴天采摘的,制作过程晒青需有“时阴时阳”的光照,晾青需有微弱的北风,即如“秋高气爽”的天气,这是必要的条件,当然还须配以精湛的制作技术。

上述四类青茶品质判断方法,从制茶上述四类青茶品质判断方法,从制茶品质角度入手,较易为非产区和销区人员所掌握,当然要想做到准确地评出青茶品质的优劣,仍需经过专业训练和长期实践才行。

青茶的四大香味,究竟哪种香排第一呢?

青茶大多以茶树品种命名,如铁观音、乌龙、毛蟹、本山、黄金桂、肉桂、佛手、凤凰单丛等,有几十个品种。这些茶,在香味上虽有差异,但从审评角度看,不管采用何种品种制得的青茶,依照其香味优劣,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即细腻花果香型、花果香型、老火香型、老火粗味型。形成青茶香味类型的不同,固然与茶树品种、原料老嫩等有关,但也与制茶技术以及制茶过程的天气因素有关。

我们今天对四个香味类型作一比较,并从制茶角度浅析其原因,究竟哪种香气最迷人!

第四名:老火粗味型

老火粗味型青茶,在青茶中是品质最次的一类,它的制作方法与下一种相同,但原料梗粗老,大多是夏茶中的低档鲜叶,因而既有老火香味,又带有粗老气味。如果按常规方法烘干,不烤出老火味,就相当于绿茶三角片的滋味,不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的。

但这类茶尽管采用高温烘焙,其所带的粗老味仍不能完全除去,所以品质最差。在审评青茶时需要注意的是,对带有老火香味的青茶,不能按红茶、绿茶要求,将之评判为老火茶、次品茶。其实,青茶的老火香是属正常香气,它是制茶过程中一种补救技术措施所造成的,目的是改善品质。

季军:老火香型

阴雨天采摘的雨水叶,或晒青、晾青的气候条件不适应正常制茶要求,加工时只好延长摊青时间,或采用萎凋槽加温萎调,在摇青中形成不了“果香型”香味,最后只有通过提高烘干温度,将在制品的粗青气烘去,烤出老火香味。若烘干中不采取人工补救,则成茶青涩味甚重,口感差,精制茶厂对带粗青气的青茶,为了消除粗青气烤出老火香(似锅粑焦香),补火时常将烘干机顶部加盖来提高烘温,使热风温度达到170摄氏度以上,甚至超过200摄氏度。老火香型的青茶,干茶色泽暗褐显枯,汤色黄深,叶底暗绿,无光泽。这类产品,由于鲜叶不十分粗老,香味上显老火香味,而无粗老气味。

亚军:花果香型

它与冠军相比,香味类型相同,显水蜜桃香,滋味清爽,但人口后缺乏鲜爽润滑的细腻感,在青茶中属于二类产品,经济价值也较高。这种茶,大多产于秋茶季节,制作条件与一类的相同,产量大致占青茶总产量的23%。

冠军:细腻花果香型

这是青茶中品质最好的一类,其品质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类似水蜜桃或兰花的香气,滋味情爽润滑,细腻优雅,汤色橙黄明亮,叶底主体色泽绿亮,呈绿叶红边,发酵程度较轻。干茶外形重实,色泽深绿油润,大多用春茶制作,如广东潮安凤凰单丛,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肉桂,台湾冻顶乌龙等,均带有浓郁而细腻的花果香味。1996年11月9日在广州中国大酒店拍卖的0.5千克安溪“观音王”(铁观音)便具有浓郁的花果香和清爽细腻的滋味,入口后鲜洁润滑,实是青茶中的极品。这种好茶不多,在1992年和1995年第一、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参加评比的数十只青茶中,也只有两只茶的香味相当于这次被拍卖34万元/kg的“观音王”水平。这类产品,估计在青茶总产量中占不到5%,但其经济价值极高,上千上万一千克的茶,都属于这一类产品。制作优雅细腻的花果香型青茶,条件非常苛刻,要求鲜叶嫩度合适,且必须是晴天采摘的,制作过程晒青需有“时阴时阳”的光照,晾青需有微弱的北风,即如“秋高气爽”的天气,这是必要的条件,当然还须配以精湛的制作技术。

上述四类青茶品质判断方法,从制茶上述四类青茶品质判断方法,从制茶品质角度入手,较易为非产区和销区人员所掌握,当然要想做到准确地评出青茶品质的优劣,仍需经过专业训练和长期实践才行。

来源: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关于茶文化的人物:杨行吉:从临沧茶业的开拓者到普洱熟茶的发酵大师

我喝熟茶比较挑剔,市面上一般的熟普很难入眼,一次偶然的机会,喝到一款难得的口感醇厚柔棉,温和甜润润的普洱熟茶,细问来源,才知道这款熟茶大有来历,制作这款熟茶的茶人更加了得:

杨行吉,安徽人,高级农艺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963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叶系,响应祖国的号召:“到边疆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自愿报名,由国家统一分配,来到了祖国大西南云南临沧主产茶区,一年年斗转星移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在茶叶事业上,奉献着自己的知识和青春,迄今从事茶叶工作已是44载。

1963年被分配到临沧地区农水科(现市农业局)生产技术组,任茶叶技术员,经常身背行李,日行20—30公里(当时县、乡、茶区多数不通公路)到县、乡、村初制所,调查茶叶生产情况,帮助茶区规划茶园发展,用自己所学的茶叶知识理论,教茶农科学种茶、制茶,还教他们如何提高茶叶品质,实现增产、增收,六十年代大多数茶区农民只会简单地做点晒青毛茶,红茶很少做,炒青、烘青更不会做,为此,每到一处就教他们做红茶炒青和烘青茶,从此,在全区逐步地推开了红、绿茶制造。

1980年被地委任命临沧地区茶科所所长,在一座荒山坡地上,带领了几位同志创办了临沧地区茶叶科学研究所,建盖茶叶初、精制车间400平方米,茶叶生化室一间,150平方米,四层职工宿舍一幢,购买茶叶机械设备一套,还租用附近生产队荒地100亩,作为茶叶栽培试验基地,边建所、边生产、边科研,仅用了两年时间,紧张、快速的工作,很快在租用的土地上,栽种了茶叶良种,三年后初见成效,亩产达百斤,同时还在茶科所附近生产队几十年的老茶园里,进行老茶园改造试验、台刈修剪试验,试验基本成功,在2—3年内,使几十年的老茶树返老还童,变成了青年茶园,亩产达百斤以上,以点带面,试验成果在全区推广使用,对改变临沧茶园面貌,增加产量,增加茶农收入,起了重要作用。

从提高茶叶品质,增加收入这一课题,1981年开始了新的试验课题,大胆革新红碎茶,取消单独萎凋工序,进行“红碎茶初制新工艺及新机具”试验项目,经过三年日日夜夜地多批次不断试验,1983年经全国有关茶叶专家、学者等20余人现场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试验是成功的,在同行内属全国首创。新工艺彻底改变了原经萎凋老工艺的茶叶品质,新工艺制出来的红碎茶品质,突出浓、强、鲜,经生化测试结果,茶黄素、茶红素,水浸出物、氨基酸等均比老工艺制出的红碎茶多,同时还可以节省时间,降低成本。老工艺必须经过8—10小时萎凋,才能揉切、发酵,而新工艺现采下的鲜叶及时就可以制造,既省时又省工。

1983年“红碎茶初制工艺及新机具”试验成果,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年载入全国名人词典,同年被评为高级农艺师,1989年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光荣称号,颁发三等奖。从1992年获国务院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4年,调临沧地区外贸局任副局长,主管全区茶叶产、供、销工作,在任期间,多数时间仍到全区各个初、精制茶厂帮助他们工作,为了加快全区经济发展,搞活经济,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除完成省茶叶公司调拨任务外,组织全区各个茶厂和其他茶厂的部分工夫红茶、红碎茶直调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使各个茶厂增产、增收,多创外汇,加速了全区的经济发展。

1985年调临沧地区茶叶局任副局长,在地委、行署直接领导支持下,在一块空地上盖起了办公室、宿舍、试验车间,同时还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20亩茶地上进行茶树快速高产试验。三年成园投产,亩产达200公斤,成为全区的样板茶园,在茶叶局下设临沧地区茶叶公司,成为产、供、销一条龙实体单位,专门为全区各个茶厂服务,同时帮助公司茶叶技术人员和工人,在试验车间里,进行各类茶叶试验,其中普洱茶继茶科所为重点试验,经过多批生产试验,初步获得成功,并在全区推广生产普洱茶。

杨行吉同志不愧是临沧茶业的开拓者。

1989年调到省农业厅下属单位省农工商实业公司任经理。1990年省农业厅领导要办一个茶厂,从此他被抽调筹办茶厂,用20万元资金在省农业厅生产基地大普吉,建了简易厂房400平方米,购置了茶叶机械设备,在一年内筹备基本就绪,1991年正式成立,取名为昆明花园茶厂,他被任命为昆明花园茶厂厂长,主要研究加工普洱茶系列产品,经全厂全体职工的努力,茶厂逐年扩大,生产也逐步走向正规化,一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量逐年不断增加,收入也逐年增多,在这基础上,厂房扩大到2000平方米,机械设备也增加,职工宿舍盖了400平方米,每个职工都住上了新房,1998年退休时,茶厂拥有固定资产400万元左右,产品资金80多万元。

1998年退休后,没有休息,继续普洱茶研究,接替他爱人朱月华1992年与他人合伙创办的昆明西山顺德茶厂的一切事务(现改名昆明云普茶厂),担任厂长法人代表,继续进行普洱茶生产研究,原西山顺德茶厂产量仅有60—70吨,花色品种也不多,到2000年产量翻了一番。花色品种逐步增多,现已达二十余个花色品牌,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大,在有一定规模、经济实力下,租用普吉农民的山地七亩多,建盖新厂房,办公室等4000余平方米,2000年与云南农业大学周红杰教授合作,进一步深化普洱茶研究,从事生物化学变化与普洱茶的品质的关系研究,该厂成为农大的普洱茶研究教学基地,云普茶厂提供生产工艺研究,农大对普洱茶工艺中微生物参与进行分析试验研究,找出那些微生物有利品质的形成,经2—3年多批次反复试验研究,普洱茶加工工艺更进一步地向前发展,克服了过去普洱茶带酸、涩味,陈香气平淡的缺点,现在制作出来的普洱茶批批品质基本稳定,并且具有一种特殊的陈香味,得到许多客商的好评,正如华南农学院茶叶专家、教授戴淑贤对该厂生产普洱茶品质的评价,她说:“从来都没有喝到这样好的普洱茶,既陈香回甘,又爽口滑喉,喝了还想喝。”

品韵熟饼(357克饼,云普茶厂出品,普洱茶吧定制)

绵韵熟(357克饼,云普茶厂出品,普洱茶吧定制)

木香熟砖(250克砖,云普茶厂出品,普洱茶吧定制)


行吉普洱熟茶最难得的是新茶就没有堆味,还有标志性的陈香,也许在品饮者看来,这仅仅是口感滋味的改变,而这背后,却是杨老付诸毕生心血探研技术革新的精华,从临沧茶业的开拓者到普洱熟茶的发酵大师,退而不休的杨老完成了这一次无比华丽的转身。

为了后继有人,不把一辈子辛辛苦苦创下的茶叶事业断了线,从思想上考虑,一定要把茶叶事业巩固发展下去,就把在单位工作的儿子杨伟叫来接他的班,为了扩大销售,1995年成立了“红吉茶业有限公司”,公司经理、云普茶厂厂长法人代表全由杨伟承担,老杨现在已退到第二线,担任云普茶厂顾问,传授、教导如何掌握各个工艺技术环节、指导管理、经营等,杨伟没有辜负老杨的期望,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方方面面,基本掌握要领,现在基本可以独当一面,2005年创下了“红吉”、“行吉”两个品牌,并在工商局里注了册。

普洱茶吧定制云普熟茶系列:品韵熟饼、绵韵熟饼、木香熟砖

找到约16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