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永嘉乌牛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永嘉乌牛早茶,能不能更牛一些?

漫山遍野的乌牛早染绿山野,春收正忙。 杨冰杰 摄


 “龙井虽然好,不如乌牛早。”时下,乌牛早进入忙碌的收获采摘季。作为浙江第一早的永嘉乌牛早茶,虽然占得“早”的先机,可发展至今,无论价格、知名度、美誉度,比起西湖龙井,还有不小的距离,甚至与省内另外一些知名品牌,也有差距。

面对这样的尴尬,乌牛早能否突围而让自己更牛一些?日前,由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永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永嘉乌牛早茶品茗推介会举行,邀请侨领和商会代表等推介乌牛早茶,以期在销售上率先突破。同时,今年永嘉县也酝酿了一系列举措,助推小叶子闯出大产业,此番,乌牛早能否跻身国内“一线”?

“早”来得宠,名声在外

永嘉乌牛三江一带,漫山遍野的乌牛早染绿山野,春收正忙。

在三江街道行禅村,年过古稀的叶胜滔,是当地最早种植乌牛早的农户之一,他的三五早农业开发公司,一个收获季就有3000多万元产值。结合科学农业管理,叶胜滔基地里的乌牛早长得更早,比别人茶叶采摘大约提前3-5天。

“我们就胜在一个早,早茶价格波动大,一天一个价,早期的茶干价格卖到每公斤近4000元。”对于乌牛早的坚守,小叶子也成了叶胜滔一家人的金叶子。

关于乌牛早的由来,有民间传说,乾隆年间,永嘉三江街道罗溪龙头村采药农民在乌牛街道岭下长夹岭,偶然发现一丛特早生茶树,挖回培育利用压技踏丛,在三江乌牛一带广泛推广,茶农称之为“岭下茶、龙头早”,成为当时名茶。

上世纪八十年代,永嘉县开发乌牛早茶产业。按照国家和省市大力发展以高效生态为主的现代农业要求,深入实施农业特色工程,加快实现乌牛早茶由优势产品向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现乌牛早种植面积从1985年的1000多亩,扩大到5.2万亩,年产名优早茶700多吨,年产值达2.5亿元,全县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人员有3万多人,茶产业成为永嘉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乌牛早还推广种植到全国5省60多个县,种植总面积达120万亩。

乌牛早茶具有上市早、内质优,所制产品品质上乘,鲜香特质明显。一般鲜叶采摘期为每年2月上旬至4月初,所有茶叶均为明前茶,比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早上市一个月,抢先入市,独占早茶市场鳌头。当地茶农介绍,也因为早,多年来,乌牛早茶青一度大量被外地茶商收购,加工后贴上西湖龙井、大佛龙井等其他绿茶的牌子,在春茶市场销售。

“乌”云困境,探索前行

“乌牛早被加工成龙井,从一个侧面说明它品质是上乘的,但为什么我们自己就没法卖出龙井的价格?”永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叶银强一直在思考。

乌牛早的发展,不得不直视目前面临的主体不强、加工能力不足、品种知名度高但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这些茶产业发展壮大中笼罩的“乌云”,是亟需破解的难题。长久以来,永嘉党委政府以及茶农也为此动了不少脑筋。

33岁的陈小东是永嘉县瓯龙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属于“茶二代”。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家接手茶厂。“那时候熬几夜做出来的茶干,又黑又暗,口感也很一般。有一次,亲戚帮忙向一家茶叶店推销,被那位老板一阵奚落。当时,他拿出一包茶叶给我看,让我眼前一亮,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黄亮。”陈小东回忆。

“永嘉乌牛作为乌牛早茶的原产地,原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吸引周边县市茶贩的原因。”陈小东坦言,即使有好原料,没有好的制茶技术,一样做不成一款上等好茶。这些年,他拜访了国内一批制茶师傅,终有所成,不久前的乌牛早茶评比中,陈小东的茶获得第一名。如今,自家茶厂能够收购消化乌牛街道东樟村、乌岩村村等多个村庄的茶青,年产4吨茶干。

在永嘉,陈小东等人的探路,引发示范效应。现永嘉像陈小东这样规模的农业主体,已达50家以上,但还没有形成经营规模5000万以上的品牌。对于当地多数茶农来说,低小散状态仍待更好破局。为提高茶叶加工能力,永嘉不断加大茶机购置补贴和标准化制茶培训力度,去年新购茶机600台,加工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

陈小东介绍,十年前最优质乌牛早能卖出的价格,比现在还要高,这和名牌知名度有关。而现在茶农们还难以使用统一品牌,各自为战既形成不了品牌优势,也形成不了规模优势。

1999年,永嘉县被命名为“中国乌牛早茶之乡”;2001年“乌牛早牌”乌牛早茶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2004年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但因为历史原因,“乌牛早牌”一直为私人所有,区域公共品牌难以打开。面对此困境,永嘉县人民政府正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新的证明商标。

“牛”角挂书,点叶成金

好茶叶要寻找好“婆家”,卖出“好价钱”。以茶为媒,永嘉县曾举办了多届早茶节、推介会等,期待搭建茶叶销售、品牌提升的有效途径。

日前的推介会,也是我市茶产业“一县一品”推介宣传的第一场。近年来,温州早茶焕发勃勃生机,温州茶叶种植有1600多年的历史,培育出了包括永嘉乌牛早在内的“温州早茶”系列品牌。政府正在通过搭建对接平台,希望多方协作,能高位嫁接,并肩作战,在茶品质提升、茶文化推广、茶产业链条延伸、产品销售等方面走出新路。

“目前浙江省茶叶亩均产值是7000元,乌牛早是7500元,福建是9000元,安吉则为15000元每亩,乌牛早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大有可为。”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是茶学学科的带头人,他表示,乌牛早各项指标均可以获得高分,是少有的优质茶之一。建议未来政府来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做支撑,共同推动茶产业发展,安吉白茶发展就是成功先例之一。

连日来,永嘉县人民政府正谋划出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将涵盖生产、加工、销售等茶产业全链条,被各方寄予厚望,期待为乌牛早产业壮大注入“强心剂”。

对于乌牛早茶更“牛”的期待,叶银强充满信心。“今年茶事活动多,茶农的质量意识在提高,建设中的精品茶园成了网红点,茶旅融合逐渐显现。乌牛早线上营销逐渐提高,品质、本地加工也在不断提升,茶叶发展趋势良好,市场很俏。”据叶银强介绍,今年由东蒙山乌牛早茶有限公司选送的新茶入选了今年“国际茶日·大使品茶” 用茶。

据悉,当地将主要在培育龙头企业、创建公共品牌,创建交易市场,产业拓展、农旅融合等方面发力。例如包括利用乌牛早茶原产地的先天优势,增加市场话语权,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与国内一流高校团队开展校地合作,以罗东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在夏秋茶加工、茶叶延伸产品开发、茶叶休闲观光基地打造上做文章,通过产业范围拓展、产业链条延伸,全面提高产业效益。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金朝丹 永嘉传媒集团 汪霞 徐枫翔

原标题:乌牛早茶,能不能更牛一些?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乌牛早茶,如何跻身国内“一线”?

“龙井虽然好,不如乌牛早。”时下,乌牛早进入忙碌的收获采摘季。作为浙江第一早的永嘉乌牛早茶,虽然占得“早”的先机,可发展至今,无论价格、知名度、美誉度,比起西湖龙井,还有不小的距离,甚至与省内另外一些知名品牌,也有差距。

面对这样的尴尬,乌牛早能否突围而让自己更牛一些?日前,由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永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永嘉乌牛早茶品茗推介会举行,邀请侨领和商会代表等推介乌牛早茶,以期在销售上率先突破。同时,今年永嘉县也酝酿了一系列举措,助推小叶子闯出大产业,此番,乌牛早能否跻身国内“一线”?

“早”来得宠,名声在外

永嘉乌牛三江一带,漫山遍野的乌牛早染绿山野,春收正忙。

在三江街道行禅村,年过古稀的叶胜滔,是当地最早种植乌牛早的农户之一,他的三五早农业开发公司,一个收获季就有3000多万元产值。结合科学农业管理,叶胜滔基地里的乌牛早长得更早,比别人茶叶采摘大约提前3-5天。

“我们就胜在一个早,早茶价格波动大,一天一个价,早期的茶干价格卖到每公斤近4000元。”对于乌牛早的坚守,小叶子也成了叶胜滔一家人的金叶子。

关于乌牛早的由来,有民间传说,乾隆年间,永嘉三江街道罗溪龙头村采药农民在乌牛街道岭下长夹岭,偶然发现一丛特早生茶树,挖回培育利用压技踏丛,在三江乌牛一带广泛推广,茶农称之为“岭下茶、龙头早”,成为当时名茶。

上世纪八十年代,永嘉县开发乌牛早茶产业。按照国家和省市大力发展以高效生态为主的现代农业要求,深入实施农业特色工程,加快实现乌牛早茶由优势产品向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现乌牛早种植面积从1985年的1000多亩,扩大到5.2万亩,年产名优早茶700多吨,年产值达2.5亿元,全县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人员有3万多人,茶产业成为永嘉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乌牛早还推广种植到全国5省60多个县,种植总面积达120万亩。

乌牛早茶具有上市早、内质优,所制产品品质上乘,鲜香特质明显。一般鲜叶采摘期为每年2月上旬至4月初,所有茶叶均为明前茶,比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早上市一个月,抢先入市,独占早茶市场鳌头。当地茶农介绍,也因为早,多年来,乌牛早茶青一度大量被外地茶商收购,加工后贴上西湖龙井、大佛龙井等其他绿茶的牌子,在春茶市场销售。

“乌”云困境,探索前行

“乌牛早被加工成龙井,从一个侧面说明它品质是上乘的,但为什么我们自己就没法卖出龙井的价格?”永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叶银强一直在思考。

乌牛早的发展,不得不直视目前面临的主体不强、加工能力不足、品种知名度高但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这些茶产业发展壮大中笼罩的“乌云”,是亟需破解的难题。长久以来,永嘉党委政府以及茶农也为此动了不少脑筋。

33岁的陈小东是永嘉县瓯龙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属于“茶二代”。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家接手茶厂。“那时候熬几夜做出来的茶干,又黑又暗,口感也很一般。有一次,亲戚帮忙向一家茶叶店推销,被那位老板一阵奚落。当时,他拿出一包茶叶给我看,让我眼前一亮,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黄亮。”陈小东回忆。

“永嘉乌牛作为乌牛早茶的原产地,原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吸引周边县市茶贩的原因。”陈小东坦言,即使有好原料,没有好的制茶技术,一样做不成一款上等好茶。这些年,他拜访了国内一批制茶师傅,终有所成,不久前的乌牛早茶评比中,陈小东的茶获得第一名。如今,自家茶厂能够收购消化乌牛街道东樟村、乌岩村村等多个村庄的茶青,年产4吨茶干。

在永嘉,陈小东等人的探路,引发示范效应。现永嘉像陈小东这样规模的农业主体,已达50家以上,但还没有形成经营规模5000万以上的品牌。对于当地多数茶农来说,低小散状态仍待更好破局。为提高茶叶加工能力,永嘉不断加大茶机购置补贴和标准化制茶培训力度,去年新购茶机600台,加工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

陈小东介绍,十年前最优质乌牛早能卖出的价格,比现在还要高,这和名牌知名度有关。而现在茶农们还难以使用统一品牌,各自为战既形成不了品牌优势,也形成不了规模优势。

1999年,永嘉县被命名为“中国乌牛早茶之乡”;2001年“乌牛早牌”乌牛早茶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2004年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但因为历史原因,“乌牛早牌”一直为私人所有,区域公共品牌难以打开。面对此困境,永嘉县人民政府正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新的证明商标。

“牛”角挂书,点叶成金

好茶叶要寻找好“婆家”,卖出“好价钱”。以茶为媒,永嘉县曾举办了多届早茶节、推介会等,期待搭建茶叶销售、品牌提升的有效途径。

日前的推介会,也是我市茶产业“一县一品”推介宣传的第一场。近年来,温州早茶焕发勃勃生机,温州茶叶种植有1600多年的历史,培育出了包括永嘉乌牛早在内的“温州早茶”系列品牌。政府正在通过搭建对接平台,希望多方协作,能高位嫁接,并肩作战,在茶品质提升、茶文化推广、茶产业链条延伸、产品销售等方面走出新路。

“目前浙江省茶叶亩均产值是7000元,乌牛早是7500元,福建是9000元,安吉则为15000元每亩,乌牛早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大有可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是茶学学科的带头人,他表示,乌牛早各项指标均可以获得高分,是少有的优质茶之一。建议未来政府来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做支撑,共同推动茶产业发展,安吉白茶发展就是成功先例之一。

连日来,永嘉县人民政府正谋划出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将涵盖生产、加工、销售等茶产业全链条,被各方寄予厚望,期待为乌牛早产业壮大注入“强心剂”。

对于乌牛早茶更“牛”的期待,叶银强充满信心。“今年茶事活动多,茶农的质量意识在提高,建设中的精品茶园成了网红点,茶旅融合逐渐显现。乌牛早线上营销逐渐提高,品质、本地加工也在不断提升,茶叶发展趋势良好,市场很俏。”据叶银强介绍,今年由东蒙山乌牛早茶有限公司选送的新茶入选了今年“国际茶日·大使品茶”用茶。

据悉,当地将主要在培育龙头企业、创建公共品牌,创建交易市场,产业拓展、农旅融合等方面发力。例如包括利用乌牛早茶原产地的先天优势,增加市场话语权,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与国内一流高校团队开展校地合作,以罗东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在夏秋茶加工、茶叶延伸产品开发、茶叶休闲观光基地打造上做文章,通过产业范围拓展、产业链条延伸,全面提高产业效益。

文章来源于:温州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温州早茶——永嘉乌牛早

永嘉乌牛早,因主产于浙江省永嘉县乌牛一带,且在江南每年春茶最早采摘上市而得名。相传有仙牛在南海紫竹园觅得仙茶咀嚼,被观音发觉,仙牛遂衔茶而逃,观音紧追不舍,将仙牛打落至风景秀丽的瓯江口北岸,所落之地即为今之乌牛,仙牛所衔之仙茶便在此处生根发芽,故有“仙牛衔茶”之传说。

历史上,温州作为通商口岸,永嘉的茶叶通过商船销往海外,是出口的主要商品物资。据光绪《永嘉县志》记载,明《万历府志》:“永嘉岁进茶芽十斤,茶产楠溪之五十都及五十一、二都。”《温州市志》记载,乾隆《温州府志》:“瓯北乌牛有眉茶,春分早发,形似雀舌,质胜屯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永嘉茶业向专业化发展,1985年利用本地茶树种——“嘉茗1号”成功创制“扁型”茶,1987年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定名为“永嘉乌牛早”。1999年永嘉县被评为“中国乌牛早之乡”,2004年成功申报了乌牛早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5年被评为浙江“十大旅游名茶”,2007年乌牛早牌乌牛早获“中国驰名商标”,2009年列入全国重点产茶县。2009年列入全国重点产茶县,2023年永嘉乌牛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永嘉乌牛早茶园(三江街道南岙村)

产地:永嘉乌牛早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规定了产地范围,为浙江省永嘉县县域所辖的乌牛街道、三江街道、沙头镇、茗岙乡等22个乡镇(街道)454个行政村。制作乌牛早茶的“嘉茗1号”茶树品种已被全国各地茶叶主产区广泛引种,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绿茶品种之一。

主销区:永嘉乌牛早主销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等地。

品质特征:一是开采早,一般鲜叶采摘期为每年2月上旬~3月底,所有茶叶均为明前茶;二是内质优,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匀齐、芽峰显露,微显毫,色泽嫩绿光润,内质叶底幼嫩肥壮,匀齐成朵,叶色嫩绿明亮,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鲜,滋味甘醇爽口。


永嘉乌牛早绿茶(干茶)实物图

加工工艺

永嘉乌牛早生产工序包括鲜叶分级摊青、一青、头次摊凉回潮、二青、二次摊凉回潮、机械辉锅、干茶分筛、包装。

摊青:鲜叶采摘后立即摊青,鲜叶摊放在竹匾或篾垫上,厚度视天气和老嫩程度而定,一般为2cm左右,使鲜叶失水均匀。摊放地点要求荫凉,不受阳光直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不同等级的鲜叶要分别摊放,雨水叶和上、下午的鲜叶应分别摊放,分别付制。摊青时间为4h~12h,失水率控制在10%~20%。

一青(以“长板式扁形炒茶机”为例):摊青叶下锅温度应在260℃~220℃为宜,根据原料不同,温度适当调整,鲜叶投入锅中有“噼啪”爆声,锅温应从高到低,特一、特二级茶投叶量每锅100g~150g,一、二级茶投叶量每锅150g~200g,同类青锅叶每锅投叶量应稳定一致,当芽叶初具扁平、挺直、柔软、色绿一致,茶叶含水量降至35%左右,即可出叶下锅。

头次摊凉回潮:青锅叶出锅后应及时摊凉,尽快降温和散发水气,可适当并堆,时间以30min~60min为宜。

二青:摊青叶下锅温度应在180℃~150℃为宜,根据原料不同,温度适当调整,锅温应从高到低,投青锅回潮叶,特一、特二级每锅100g~150g,一、二级每锅150g~200g,同类原料每锅投叶量应稳定一致,当芽叶呈扁平、挺直、坚硬、色绿一致,茶叶含水量降至15%~20%左右,即可出叶下锅。

二次摊凉回潮:回潮叶出锅后应及时摊凉,尽快降温和散发水气,可适当并堆,时间以30min~60min为宜。

机械辉锅(以“滚筒型名优茶辉干机”为例):机显温度在130℃~110℃,筒壁温度在90℃~80℃,青锅回潮叶投放量为3kg~4kg,当茶叶形状呈偏平光滑挺直,含水率在7%以下。

干茶分筛:炒制好的干茶经摊凉,选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分筛,按同等级筛号归堆,并分别标上日期、等级、数量。

包装: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洁、无异味、无毒、牢固、防潮,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

品饮方法

玻璃杯冲泡

温杯

倒开水于杯中后倒掉,使杯壁温热,以使茶香能迅速散发。

投茶

投入乌牛早茶3-5克(茶水比1:50-80),倒少许85-90℃左右开水浸润(以没过茶叶为宜)。

摇杯

摇动玻璃杯,以让馥郁的茶香充分地释出。

冲泡

悬壶一定高度,沿着杯壁倒水,力度只需让乌牛早茶在注水过程中轻轻旋转即可(充分均匀受热),冲泡待3分钟左右品饮最佳。

续水

剩1/3茶水时续水,以让茶水多次冲泡而不淡。


永嘉乌牛早开汤实物图

功夫茶泡法

功夫泡法的特点是茶多、水少、冲泡次数多,茶水比为1:20左右,水温同样为85-90℃左右。前3道注水后等待20秒出汤,可马上品饮;后2道待40秒后出汤为佳。

来源: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