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宜兴苏红茶叶

找到约53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茶文化】宜兴红茶虽没有正山小种、金骏眉出名,其品质却不输任何一款名优红茶

宜兴的茶叶产区大部分位于江苏省最南端的宜溧丘陵山区,滨临太湖,区内群山映翠,峰峦叠嶂,云雾弥漫,水气缭绕。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宜兴茶得天独厚的自然品质优势。宜兴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杨亚君说,宜兴红茶每年只采摘雨前一季,采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传统工艺,其特色可概括为“纤秀形、甘甜味、宫廷艺、文人情。”

漫步翠坡茶园,小憩山间茶亭。日前,在别具特色的江南茶艺表演上,“乾红早春茶”“竹海金茗”“丹凝”“百岁红”“苏红”等系列名茶的品茗中可见怡然的文化追求。

  明末清初,在福建武夷山的桐木关,一个偶然的事件中,红茶诞生了。虽然它的祖籍在中国,可是因一些历史原因,在国内的红茶市场一直沉寂。国人知道红茶,也是在改革开放后,在一些咖啡馆里接触国外红茶,才有所关注。直到金骏眉的出现,国内的红茶市场才热闹了起来。

  江苏制作红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其产区为宜兴、吴县等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宜兴已成为江苏最大的红茶产区。

  如果说“宜兴红茶”还不那么家喻户晓,那么“阳羡茶”一定不会让人陌生。宜兴,地处江南,古称荆溪、阳羡。境内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南部为丘陵山区,青山逶迤,绿带萦绕,属天目山余脉。山区土壤以黄棕壤、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种植。据汉书《桐君录》记载:“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是常州的别称,而自古以来常州辖区内多产茶的仅有阳羡。由此可以推断,阳羡出产的茶叶在公元220年前的东汉时期就相当有名气了。

  唐,李栖筠,任常州太守时,有山僧进阳羡茶,送给陆羽品后,他称其为“芳香冠世产,推为上品”,“可供上方”。经过陆羽等人的举荐,阳羡茶以其优良的品质被朝廷定为贡茶。后又有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称:“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把阳羡茶的地位推向极致,自此,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所以,说起阳羡制茶,那便是久负盛名了。

  宜兴红茶,亦是从清代开始制作,通过晒草、脚揉(滚袋)、沃红(发酵)、晒干等加工工序,生产出红条茶,制作红茶的工艺初步形成。建国后,国家为了还苏联外债,江苏产区所生产的条形毛茶产品,统一命名为“苏红毛茶”,宜兴成为“苏红毛茶”的最大产区。六十年代,为了满足市场,国营茶场和集体茶场改进制茶工艺,应用LTP(锤击机)和CTC(滚切机)制茶机具,通过萎凋、揉切、解块、发酵、干燥五道工序成功试制了红碎茶。随着国内“工夫红茶”的兴起,宜兴红茶顺应市场需求,开始进行苏红毛茶的精致加工,制作生产现在的“宜兴工夫红茶”。这一路虽有起伏,却从未断代。

  好山好水出好茶,宜兴红茶虽没有正山小种、金骏眉、滇红、祁红那么出名,其品质却不输任何一款名优红茶。作为小叶种红茶、当地又是以绿茶为主要产量,红茶产量不是太高,另一方面宜兴紫砂壶的名气实在太大,常常有人买了壶,拿着好客的主人送的茶叶问“宜兴还产茶”?其话语着实让人郁闷。据说,最初饮用宜兴红茶的大多是当地的烧窑工,每天用大壶泡上一壶带到窑上,从早喝到晚,寒来暑往,冬天保温夏天不易馊,时间久了,茶喝得舒服,壶养得温润。怎么看,都觉得只有用宜兴红茶,壶才能养得更出味,所以其内销完全可以消化,综合以上原因,宜兴红茶在国内市场默默无闻、不为人所知也就不足为怪了。

  喝过宜兴红茶的,都说好喝,好喝在哪里,好像又说不上来。有人说香,有人说甜,也有人说酸,怎么听着像是在吃水果一样,酸酸甜甜的。那宜兴红茶到底怎么个好法呢?

  首先前面讲过,宜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南部山区占全市面积的40%,且土地富硒,茶树品种优良。其次宜兴红茶,只做春茶,茶树的休眠期长,营养物质丰富,叶肉肥厚,芳香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同时春茶无病虫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半点污染。每年的3月底开始采摘,采摘单芽、一芽一叶初展或是半展,至5月底结束。再者,制作工艺精细,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一系列工序制成。

  每采摘一斤鲜叶大约有6000—10000个芽头。摘下的鲜叶及时摊晾萎凋,直至青草气渐渐消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此时的叶质柔软捏成团,嫩茎折而不断,以便在揉捻时保持茶叶的整碎度,保证最后形成的干茶条索的完整性。

  萎凋好的叶子投入揉捻机中,按照“空揉、轻压、中压、重压”原则交替进行,使茶叶条索紧卷,让最后形成的干茶条索紧结纤秀,另一方面让茶汁充分揉出,叶子局部红变为宜。

  接下来不光是宜兴红茶,也是所有红茶加工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发酵。发酵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和红茶色素的形成决定着红茶滋味品质的形成,是“红叶红汤”品质的关键工序。将揉捻好的茶叶置于发酵室或发酵箱内,以叶色呈现出黄红色,并发出浓厚的果香味时为宜。接着将发酵好的茶叶进行干燥,通常分两次进行: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两次烘焙都很重要,由于芽细、毫多,温度稍一高,容易焦,出现俗称的“焦糖香”,干茶色泽不润,叶底偏暗;反之亦是一样,干茶的色泽、香味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将干燥茶叶通过筛分,风选,挑剔,提香,让茶叶含水率控制约5%,待彻底冷却后进行包装封箱。

  因此宜兴红茶有着“外形紧秀显毫、汤色橙红明亮、香气馥郁高爽、滋味鲜醇甘甜、叶底嫩匀红润”的品质特征,上品的宜兴红茶更是高香甜润,汤色橙红透亮金边显,叶底纯净,鲜嫩红匀。常常有外地的茶商到宜兴来收购宜兴红茶,在市场冒充金骏眉进行销售,足见其品质之上乘!

  2017年5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第五届茶叶感官审评研究学术沙龙”在宜兴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所高校、8个研究所、4个检测机构,和多个主管部门、地方学会、代表性企业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上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4种红茶茶样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对宜兴红茶的品质,作出了高度肯定。

  中国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成银指出,对于原料细嫩的小叶种名优红茶宜兴红,在采用紫砂壶冲泡时,通过控制时间来调节品饮浓度,不仅避免了长时间浸泡产生的酸味与苦涩味,紫砂壶特有的聚香效果,能够更显汤中香。


来源:江南晚报

张玲:赋予茶以高贵的生命

今年开春以来,天在或冷或热的状态下浮动,人难免生出些焦躁的心绪。同事调侃,这种天气,城里的人过得没山间的草木自在。我十分认同这略带心酸的调侃,颇有些残酷现实主义的意味在里面。既然如此,索性挪出大半天时间去山里体验把草木的欢愉,顺道儿拜访一位“尽一事而无它”的茶人。

  

往山里的方向,驱车与城区渐行渐远,无论是车还是人,都明显感觉轻快了不少。“打开车窗邀请风一块儿进来兜兜风”有了这念头产生,我就知道体内的欢愉在逐渐找回自己的航道了,还需要点外力助助劲。车进丁张公路林场小岭时,飘进车内的茶香来得刚刚好。再前行几十米,便是茶人张玲的茶山,也是这茶香的来源了。


车还未停稳,在“苏红茶圃”和“文创宜兴苏红驿站”两块匾牌的中间,已然看到女主人从院内走出,满面笑容在待迎宾客了。语笑嫣然间,张玲领着众人拾级入室。推门进到屋内,茶台、茶点、茶具、墙上书画、柜上老物件……逐一映入眼帘的要素各安其所,协调与共,筑就一隅风雅。这些要素与空中的茶香共同调和成茶汤的基调,在唇舌受到滋养之前,让身心先安然地沉浸进这方寸茶盅内。

投茶、注水、出汤、分茶,如行云流水。张玲待客自有她自己的节奏,寒暄问候家长里短之际,她顺手将身上那股交织着韧劲的温婉气韵借由杯盏茶水递给了我们这群茶客。

“在苏茗,每一种茶,都是一种高贵的生命。”这是张玲作为茶人的见解,也是她对茶的付出,更是从业数十年种茶制茶的坚守。随着苏红的清雅香气如墨落纸般在口中晕开,几十年前那个在太华跟着母亲采茶的孩童,从母亲手中接过的一片叶已繁盛出了整个山头的茶园。传承的接力棒张玲稳稳地握紧,看到茶,她就会想到母亲。母亲教会张玲不说空话,只做实事,而茶,指引张玲择一事而终。茶似母亲,在这天地间温柔地给了张玲另一种归宿。所以她尽心对待经手的每一片叶,正是懂得反哺感恩,所以赋予了名下60亩有机茶地和158亩大众茶地,苏红、苏茗两大品牌健康发展的人文土壤。

一行人主动请求看看张玲培植的茶树,这位热情的茶人欣然带我们前去。“品质绝对要先于市场考虑。”这是张玲一路反复和我们强调的话。像一根看不见的红线,保护着这山头的茶树,更像一阵馨风,吹进在这块土地上所有自由生长的茶叶心头。离群的一二叶片在齿间渍出回甘的气息,听着张玲继续说着她和茶的故事,叶片不孤独,茶客也不孤独。能被有温度的故事充盈一次内心,本身便是一件值得欢愉的事情。

没有情怀的人很难做出真正意义上的好茶。在张玲看来,对茶不应存一丝一毫功利的心,草木也需要尊重和呵护,你对其付出多少,它回馈给你的是分毫不差的。但哪怕怠慢了茶树一天,最终呈现出来的茶都会差点意思。这看似不起眼的一点点,往往会成为决定茶品质优劣的细微关键。张玲坦言,在和茶打交道的这些年,她越来越深信这些朝夕相处的伙伴是有灵性的,在温润的土壤下,茶树的心是爱憎分明的。它们甚至比人更坦诚纯粹,只要你用心去浇灌了,赋予茶以灵性,茶树也会活出一份高贵,会拿出最好的气味与你交心。勇敢地以心换心,情丝环环相扣,在这个进退讲究利弊的时代,多难得。

回到苏红驿站的室内,杯中茶水尚温,话题继续。我们聊茶树植地的选择,我们谈论茶树的日常灌溉,我们交流培植的气候变化对茶树带来的影响,聊茶叶的采摘和匠心的制作以及茶人的甘苦……准确而言,倒像是大伙在倾听眼前这位含笑的茶人如数家珍为我们道来一片茶叶的前世今生,作为门外人的我们偶尔才能搭上一句罢了。这是一种能根据语言即时产生画面的叙述,因为有实地深入的观察作支撑,有与茶树同风吹日晒的陪伴作积淀。

为茶而生,为茶而活。风里来雨里去,多年来,张玲始终注重阳羡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坚持以品牌和产品为导向,倡导绿色有机,用优质的茶去温暖茶客的心。“全国绿色有机茶”、“中国优质茶叶金奖单位”和“中国名优品牌”……茶圃内的荣誉铜牌精简但又如此沉甸甸。谈及今后想做的事,张玲说还有很多很多,目标是努力将“苏红茶圃”打造一个茶叶原产地有机种植、清洁生产及休闲旅游、人文风情展示和“文创宜兴驿站”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企业。用执着的信念去做一件有温度的事情,张玲如是说,张玲如是做。


茶水见浅,张玲为宾客续杯的动作优雅娴熟,一如交谈氛围般舒缓自然。她是张玲,一个真诚简单的茶人,也是眼前散发着袅袅香味的一壶苏红茶。将时间倾囊付出给她茶园的每片叶,以精神,以心血哺育出有生命的个体,再谦和地为每位到来的茶客奉上一杯可窥见阳羡风情的诚意之作。而对于千里之外因茶结缘的朋友来说,与张玲这份纯粹质朴的情谊,只会像苏红茶圃里奋力生长的茶树一样,永远鲜活,永远热烈。

茶是生活,因你而醉。在张玲优雅的神态言语里,我甘愿变成她茶园的一片嫩叶,用力呼吸,用力拥抱生命,在大地之上活出轻快的欢愉。

本文选自《阳羡茶》杂志

作者简介


岱川,本名周丽峰。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莫愁》杂志,《江南晚报》《扬子晚报》等。

文字:岱川

图片:苏红提供

来源:宜兴市茶文化促进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人间至味“宜兴红” :茶产业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宜兴茶园人家

5月13日,第三届“宜兴红”杯名特茶评比结果正式公布。“壶抱宜兴红 共饮阳羡茶”搅热了这素有“江南茶文化发祥地”美誉的云上茶乡。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宜兴红”茶叶的品质,提升“宜兴红”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宜兴茶产业成为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第三届“宜兴红”杯名特茶评比结果

探访茶山、聆听茶史

品鉴香茗、体验茶艺

以茶为“媒”

宜兴之美,誉满天下

一品见山水

宜兴古称阳羡,是江南茶文化发祥地,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制作技艺精湛。早在唐代就盛产“阳羡贡茶”,自清光绪年间就生产红茶,拥有阳羡雪芽、阳羡金毫、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寿眉……等众多名茶,其中阳羡雪芽最富盛名。苏东坡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赞誉宜兴好茶的佳句,看来是恋上了这里的好茶,以至想归隐阳羡:“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

茶圣陆羽在称赞宜兴阳羡茶“芬香冠于他境,可荐于上”——唐.义兴(宜兴)县重修茶舍记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赋予了宜兴茶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宜兴素有“三山两水五分田”的说法,茶区森林覆盖率达72%,是江苏省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山区林相改造中,不仅保留了毛竹、马尾松、栎树等树种,又增添了以枫香、榉树等为主的乡土树种,有利于维护并延伸茶区特有的小气候。

东南季风把太湖温润清新的水汽带到茶区,多地形雨,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构成了优质茶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产鲜叶氨基酸含量高,制成茶叶鲜醇甘爽。

雨后的春天,宜兴绿汪汪的茶园浸润在江南烟雨里,游离的茶香飘然于云雾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黄金宝地。

一叶载匠心

“宜兴红”只做一季春茶,弥足珍贵。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芽叶比较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生长速度较慢,茶芽数量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长期以来,宜兴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采用茶叶良种栽培、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清洁化加工等多项技术,实现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上等宜兴红茶采用芽小而嫩、碧绿新鲜的鲜叶,采摘难度大,一斤上等宜兴红茶需要上万个芽叶,更显珍贵。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鲁成银介绍:“宜兴红品质优异独特,外形紧秀显毫;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甜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甜;叶底嫩匀红亮,具有形纤秀、味甘甜的品质特征。其不仅是高端红茶的代表品牌,也凝结着宜兴深厚的茶文化积淀。”

宜兴现有茶园7.5万亩,年产茶叶近4000吨,以名优茶最为有名,在历届“中茶杯”、“陆羽杯”评比中更是捷报频传、屡获殊荣。近5年来累计获“中茶杯”特等奖28个,“陆羽杯”特等奖34个。抬手举杯细啜其间,金黄茶汤伴着香气,柔柔地飘进鼻腔,嗅觉与味觉融为一体,顺滑的茶汤在舌尖回转,回甘之时更是满口生香。

一标兴产业

"闻道新年入⼭⾥,蛰⾍惊动春⻛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茶自唐代就被列为贡品。

为整合区域品牌资源,做大做强宜兴茶产业,2018年4月,继“阳羡茶”后,“宜兴红”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宜兴红”茶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截止目前,“宜兴红”共有加盟茶企35家,拥有岚峰、乾红、丹凝、九香、盛道、百岁红、兰山等知名子品牌,拥有省级龙头企业6家、无锡市级龙头企业8家,国家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江苏生态茶园6个,发布实施了“宜兴红”茶的江苏省地方标准;有省农业技术能手3人、省制茶大师3人、无锡十大农民工匠 2人。

宜兴先后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宜兴红”是江苏省“十强公用品牌”,也是农业农村部首批培育的精品品牌,已成为了宜兴的重要“土特产”和“金字招牌”。连续多年央视都关注了宜兴春茶开采,湖南广播电视台茶频道、央视频“丰收中国万里行”、央视网“无锡够世界”等平台也对“宜兴红”进行了多次宣传。

一座座茶园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季正是茶叶采摘的好季节,宜兴的茶山层峦叠嶂、青翠欲滴,一排排茶树沿山势梯级而上,茶园处处弥漫着茶叶清香,令人流连忘返。

一茶观万千

宜兴好山好水出好茶,产业融合促发展。近年来,随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费导向日益突出,有着“弥香沁脾”美誉的“宜兴红”茶以其独特的品质而广为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得到业界和市场的认可。

借品牌发展的契机,宜兴一方面充分利用宜兴茶、紫砂壶、金沙泉“江南饮茶三绝”资源优势,开展了“行四季茶路,寻紫砂之源;赏名家壶艺,品宜兴红茶”、“开壶抱茶香天下”等茶文化活动,积极吸纳文化界、紫砂界、书画界的爱茶之人加入茶文化阵营,促进了“宜兴红”茶品牌的发展;另一方面深度挖掘茶文化,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积极开发茶园旅游,一批生态茶园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红岭茶业、乾元茶业、阳羡茶贡茶院、篱笆园深氧墅等均发展了集生态观光、制茶体验、茶道茶艺、茶叶销售等为一体的茶旅融合产品,提升茶产业影响力。成功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1条,国家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1条,江苏省精品茶旅线路3条,获江苏生态茶园6个。

一把紫砂一壶茶,宜兴阳羡名天下。在茶、壶、竹、禅、旅的多维共生中,宜兴不断把茶文章挖深做精,将茶产业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宜兴茶与多张文化名片同频共振,一同谱写山青水绿民富的生态文章。

最后,诚挚邀请大家到宜兴走一走,看一看“苏式茶园”,手捧一把“紫砂壶”、品饮一盏“宜兴红”,体验别具一格的“陶式生活”。

来源:无锡博报生活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