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银生府

找到约17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清代普洱府贡茶的品种和皇室风尚——普洱府贡茶缘由考(上)

  清代普洱茶作为皇朝贡品,起始于何年有待进一步考证,据史料记载,至迟在清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时期,应已每年向朝廷进献(岁贡)。北京茶叶专家王郁风先生对普洱贡茶做过考证研究,他曾于1993年4月在思茅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研究成果。本文现从“贡茶品种”“贡茶受宠”“贡茶采办”“贡茶国礼”“贡茶影响”等方面,据笔者所知分述之。

普洱府贡茶品种

  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进贡珍品。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规定普洱府上贡茶4种:团茶、芽茶、茶膏和饼茶。其后,清政府又规定,贡茶由思茅厅置办。清《普洱府志》卷十九载,每年贡茶为4种:团茶(5斤重团茶、3斤重团茶、1斤重团茶、4两重团茶、1.5两重团茶)、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另外,作为贡茶的还有景谷民乐秧塔白茶,即“白龙须贡茶”和墨江的“须立贡茶”。

清光绪年间普洱贡茶

  思普区(今称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唐南诏时称银生节度地)的茶叶,唐宋以来销往西藏。清《普洱府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唐代以后历代皇朝常用云南普洱茶同吐蕃交换马匹,即“茶马贸易”,茶名可能当时称“银生茶”。茶马贸易使云南普洱茶有了稳定的销路,需求增多,从而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普洱府六大茶山,声誉远播。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滇略》中,第一次提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即“普洱茶”,此后各种史料亦见有普洱茶名记载。

  清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废土司,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加强行政统治。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治,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设“思茅厅”,辖车里、六顺、倚邦、易武、勐腊、勐遮、勐阿、勐笼、橄榄坝9土司及攸乐土目共8勐地方,裁思茅通判,攸乐同知移往思茅,改称思茅同知,六大茶山均在思茅厅辖区内。于是普洱府的思茅厅成了六大茶山茶叶购销集散中心,集市贸易十分繁荣。同年,奏经朝廷批准征收茶捐,《大清会典事例》称:“雍正十三年题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团为一筒,重四十九两(折合现在的3.6市斤),征收税银一分,每百筋(即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折合现在的105.2市斤),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执照)三千(折合现今3582担)颁发各商,行销办课(税收),作为定额造册题销。”

清光绪年间的普洱金瓜贡茶

  清政府为进一步控制普洱茶的购销,鄂尔泰总督于雍正七年(1729年)即在思茅设立官办的茶叶总店,指派“通判”官员亲自掌管总茶店,推行变相的茶叶统购专卖政策,不许私自买卖,以独垄其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以图博得皇上欢心,岁岁如此。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按例恭进”的贡茶有:普洱小茶400圆,普洱女儿茶、蕊茶各100圆,普洱芽茶、蕊茶各100瓶,普洱茶膏100盒。故精制上好的普洱茶珍品即成了岁进皇宫的贡茶,普洱茶之名也因是贡茶而在海内外享有更高声誉。

普洱府贡茶受宠缘由

  普洱茶作为贡茶进入北京清宫,皇室成员都要品尝,经过与各地送来的贡茶比较,发现普洱茶茶味与茶性都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小叶种茶,因而深得皇室青睐。究其原因,在于普洱茶是深山老林原始大森林中的云南大叶种茶,具有茶味特别浓厚的特殊品质,帮助消化的功力最强,并有治疗、保健的作用。普洱茶的这些特性,明清时代的人士早有体验,并有多种文字记载。明代崇祯进士、懂医学的学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写道:“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清乾隆年间学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云: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在该书卷六《木部》又云:“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思茅厅采访》云:普洱茶“帮助消化,驱散寒冷,有解毒作用”。普洱茶的这些茶性,非常适合清宫贵族们的生活需要,因而使普洱茶成为皇室饮茶首选。

清康熙、雍正年间的普洱贡茶奏折

清代皇室饮用普洱茶的风尚

  清皇朝祖先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饮食结构中肉食占比较大,进入北京成为帝王贵族后,养尊处优,珍馐佳肴无所不及,因此需要一种消化功力大的茶叶饮料。而普洱茶正好具有这种特性,于是上贡的普洱茶、女儿茶、普洱茶膏,深得帝王、后妃及贵族们的特别赏识。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有用于泡饮的,有用于熬奶茶的,尤其每年冬季北方气候干燥,例须多饮普洱茶。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于是云南普洱茶在清代北京名声大噪,社会咸闻。经历代地方官吏“认证”和民间品评,云南普洱茶确为我国后发酵茶中的极品,从清雍正初年一直延续到清末,历时近200年,成了皇室钟爱的佳茗。

  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对普洱茶有所见闻,他在描写贵族生活的巨著《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描写到喝普洱女儿茶助消化的事。那是贾宝玉生日之夜,八位姑娘为宝玉做生日,很晚没睡,荣国府女管家林之孝家的带着几位老婆子来怡红院查夜,见大家没睡,催促早睡。宝玉说:“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一回。”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焖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焖了一茶缸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女儿茶亦为普洱名茶,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载:“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由此可见,普洱茶在清代上层人士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清宫钟爱普洱茶的风尚传到贡茶产地云南,故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普(洱)茶,名重于天下”之说,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有“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的记载,反映出清代当时的实际情况和饮茶时尚。


记载了普洱贡茶的《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记载了普洱贡茶的《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清代宫廷皇族和社会上层人士之家爱饮普洱茶的风尚,代代相传,直到晚清、民国以至20世纪60年代。对此,清亡后,一些出宫的太监、宫女们所述宫中见闻中也有反映。曾经伺候慈禧太后日常生活8年的宫女金易、沈义羚在《宫女谈往录》一书中说:“老太后(慈禧)进屋坐在条山炕的东边。敬茶的先敬上一盏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在冬季里,又刚吃完油腻,所以要喝普洱茶,因它又暖又能解油腻。”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证实,云南普洱茶是清朝皇室成员心目中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衡量皇室成员显贵的标志。后来当了全国政协文史委员的溥仪先生和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同是满族人,两人交往颇深。1966年在参加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中,两人常在一起工作,任务完毕,老舍亲自送溥仪回府,溥仪则留老舍小憩,品茶叙谈。一次老舍问及溥仪,你当皇上时喝什么茶?溥仪告知:清宫生活习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皇帝每年都不放过品茗普洱头贡茶的良机。由此可见,皇帝也爱品饮云南细嫩芽叶制成的小而圆的普洱茶,以延年益寿。清宫能够妙用普洱茶,这在养生之道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黄桂枢  普洱市文物管理所

来源:云南理论网

景东县茶叶协会主办的“银生杯”景东县2023年斗茶大赛圆满落幕

4月30日,“银生杯”景东县2023年斗茶大赛在景东县城“两山”普洱茶营销中心圆满落幕。

“银生杯”景东县2023年斗茶大赛邀请省、市内外知名评审专家,采用“五因子”斗茶法,即通过茶品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个方面进行打分。

此次斗茶大赛,共有县域内茶企业选送的53款茶品,其中晒青32款、红茶21款参与比赛,良好的茶叶品质,滋味醇厚、香型独特,杯底留香,深得评委们的青睐。

浙江大学茶学院副教授、景东县茶产业发展首席专家汤一说:“不管是晒青还是晒红,我觉得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我们的晒红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这两年做晒红的茶企业是越来越多,市场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

此次斗茶大赛,共有13个乡镇茶企业选送的53款茶品,其中晒青32款、红茶21款。获得红茶类金奖的是景福镇选送的由景东茶缘居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参赛茶样;获得晒青茶金奖的是花山镇选送的由普洱大千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参赛茶样。晒青毛茶金奖产品具有茶叶外形肥壮紧结、显毫绿润,匀整,有嫩茎;汤色黄绿明亮;清香浓;滋味浓厚;叶底嫩匀,绿黄明亮,匀齐的品质特征。红茶金奖产品具有茶叶外形满披金毫、色泽鲜亮,条索肥壮、紧结匀整;汤色红艳透亮;花果香浓郁;滋味浓强鲜;叶底嫩匀,褐红鲜亮的品质特征。

获奖产品颁奖典礼结束后,举行了现场拍卖会。

图文/王荧丹审核侯建荣

回望银生(二)

——黄雁

从“银生茶”到“普茶”再到“普洱茶”的历史演变

几千年来中国的茶叶名称基本上根据产地命名,在银生节度辖区内的茶叶官方命名“银生茶”。银生茶也因此成为了云南历史上第一个茶名。这片广袤大地所产之茶它在唐朝、宋朝、元朝均被叫作银生茶。

明万历年间,谢肇淛《滇略》(1620)卷三中云:“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这是“普茶”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在史书中出现。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为流官制;同年,将普洱通判移驻思茅,又在思茅兼设攸乐同知。清.赵学敏(1765)撰《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对普洱茶的产地区域已作了准确的判定,也是“普茶”到“普洱茶”的官方定义。(未完待续)

来源:景东县茶协,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詹英佩作品,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

云南本地作者“詹英佩”作品《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均为出版社正版书籍,因本三册书籍在其他网上销售平台价格离谱,售价远远高于封底标价,故本店为回馈新老爱读书人士,三册书籍均包邮打折销售。

基本信息
书名: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定价:58.00元/作者:詹英佩/出版社: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04-01/ISBN:9787541625596/字数:260千字/页码:174/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16开/商品重量:0.322kg

内容简介
普洱茶历史上有两个重要发展阶段。一是车里宣慰司阶段;二是普洱府阶段。两个阶段的转折点是改土归流
车里宣慰司阶段是普洱茶形成的阶段,标志产品——紧团茶
普洱府阶段是普洱茶走向辉煌的阶段。标志产品——七子饼茶
研究、探讨普洱茶历史、文化,两个阶段都须关注,两个阶段缺一不可,否则,将说不清普洱茶源出何处,道不明普洱茶为何辉煌。
目录
追根寻源找普洱茶
古茶园在车里宣慰司辖地上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真实可信
史书为何记载普洱不产茶
《茶经》上为何没有云南茶
七子饼茶的起源
民国时期普洱茶生产交易中心的转移
佛海茶厂
范和钧走后的佛海茶厂
佛海茶厂1950年以前没有使用过中茶牌商标
云南人何时开始做发酵茶
佛海茶厂的修复者、勐海茶厂的竖牌人——唐庆阳
南糯古茶山
帕沙古茶山
贺开古茶山
布朗山古茶山
巴达古茶山
勐海勐宋古茶山
基本信息
书名:云南双江:茶祖居住的地方/定价:98.00元/作者:詹英佩/出版社: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10-01/ISBN:9787541641404/字数:320千字/页码:245/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16开/商品重量:0.4kg

内容简介
《云南双江:茶祖居住的地方》从地理与人文两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澜沧江流域古茶区双江(勐勐)近600年来茶叶发展的历史轨迹。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客观最详细介绍双江茶叶历史的书,通过本书,读者可看清双江(勐勐)茶叶六百多年来的历史脉络。
目录
回眸历史深处的双江
默默奉献的双江茶
云南的古濮人是茶祖
勐库大叶茶桂冠是“正宗”
藤条茶之美
大叶种茶的王者之地——勐库
西半山茶区:公弄
大户寨
懂过
坝卡
冰岛
丙山
邦改
忙波
东半山茶区:亥公
那赛
那蕉
坝糯
忙蚌
章外
四排山之沙河茶区:邦协
邦木
营盘
小黑江沿岸之邦丙茶区:邦丙街
岔箐
澜沧江沿岸之大文茶区:大梁子
澜沧江沿岸之忙糯茶区:忙糯街
黄草岭
滚岗
大必地
双江勐库邦马大雪山
后记:祝福双江祝福茶乡
基本信息
书名: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定价:108.00元/作者:詹英佩/出版社: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07-01/ISBN:9787558704789/字数:280千字/页码:312/版次:1/装帧:平装-胶订/开本:16开/商品重量:0.4kg

内容简介
由詹英佩著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通过大量史料及实地调查材料,首先对“茶出银生”的概念作了分析、揭示、解释、回答;其次重点对无量山西区及东区的茶叶资源状况及民族茶文化做了详细介绍。本书尊重历史、认真考证、还原真实、客观公正,对读者了解无量山茶区的茶叶资源、历史、人文均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目录
回望银生茶
乌蛮在高山上居住种茶
彝族中种茶的支系
千年茶农侏俐人
地埂茶透出的历史信息
无量山西区
漫湾镇
温竹
中山
安乐街
安召
保甸
文冒
林街乡
磨刀河村
丁帕大寨
岩头
清河
箐头
龙洞
部分目录
图片描述  

找到约17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