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汉代茶艺诗句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余悦:茶道养生的创新追求与科学思考

茶与健康,是茶文化的“元问题”。被誉为“茶圣”的唐代陆羽,写作《茶经》谈到茶史,开篇就是:“起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氏之事,则是“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经》作为中国也是世界的第一本茶书,具有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其之论影响所及,奠定了“茶与健康”这一“元问题”的牢固基石。并且,茶叶的发现与利用,经历过药用、食用、饮用三个阶段,也是来源于此。

以“神农时代”为起点,茶叶的发现与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据“药食同源”之说,有文字记载的将茶叶用于人类健康则历经两千来年。

自汉代以来,很多历史典籍和古代医书都有对茶叶药用价值和健身功效的论述。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辞典《广雅》称:“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东汉出现的最早的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也称:“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唐代本草类书籍中的《新修本草》(苏敬等集体编著)、《本草拾遗》(陈藏器撰)等记载了茶叶的疗效,说明茶疗的理论与实践在此时期已逐渐成型。唐代的其他医药著作,如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孟诜所著《食疗本草》,郭稽中《妇人方》,李绛《兵部手集方》等,多有茶疗资料。此外,唐代医家王焘等编著的《外台秘要》卷三十一专门收载有“代茶新饮方”,较详尽地记载了茶疗方剂的制作和服用方法。

茶疗在宋代十分盛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由宋朝政府组织医学名家编著的《太平圣惠方》《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和《普济方》等医学巨著中,都有关于“药茶”的条目或相关的专篇介绍。如宋徽宗赵佶召集海内名医所编的《圣济总录》中记载,用茶末煎汤服,可治霍乱烦渴;王怀隐等编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有“药茶诸方”一节,列茶疗方八条,有茶、无茶各四条。

唐宋时期的茶疗,与汉魏六朝时期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采用方剂的不同。汉魏六朝时期,茶疗仅为单方应用,而至唐、宋已发展为单方、复方并用,而且复方之用多于单方。如《太平圣惠方》“药茶诸方”中记载,治伤寒头痛壮热用“葱鼓茶”,治疗伤寒、鼻塞、头痛、烦躁用“薄荷茶”等。二是使用方法的不同。唐宋时期茶疗的使用方法,由单一的煮饮法发展为多种形式。如孙思邈《摄养枕中方》所载疗积年瘘(即现代医学之骨关节结核、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等)有研末外敷之法,还有《兵部手集方》所载的茶清和醋调服、《妇人方》所载的茶丸剂、《普济方》所载的茶散剂等。

元明清时期茶疗的内容、应用范围、制作方法等,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记载茶疗较多且较为详细的医籍颇多,如元代胡思慧的《饮膳正要》、孙允贤的《医方大成》、沙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吴瑞的《日用本草》;明代喻朝言的《医方集论》、陈仕贤的《经验良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中梓的《本草通玄》、傅仁宇的《审视瑶函》;清代沈金鳌的《沈氏尊生书》、费伯雄的《食鉴本草》、钱守河的《词汇小编》、徐克昌等的《外科症治全书》、鲍相的《验方新编》、吴谦等的《医宗金鉴》、韦进德的《医药指南》等。清代宫廷中“代茶饮”之类十分盛行。陈可冀等所编《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即有平肝清热代茶饮、生津代茶饮等达15方之多。

较之唐宋,元明清期间还推出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方。至今仍广为应用的“午时茶”、“天中茶”、“枸杞茶”、“八仙茶”、“仙药茶”、“珍珠茶”等,均系出自明清时代。茶疗的应用几乎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内伤各科及养生保健等领域,茶疗的剂型也已发展为散剂、丸剂、冲剂及药代茶饮等多种,服用方法也有饮服、调服、和服 、顿服、噙服、含漱、滴入、调敷、贴敷、擦、搽、涂、薰等多种方式。

在我国的传统中,茶既是饮料,又可用来养生、健身、防病、治病,融合药、食为一体,兼备两种功效,因而被人们誉为“万病之药”、“天赐恩物”。历代医家都认为,茶叶性凉而平和,欲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提神开胃,为茶最宜。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中外科学家与医学界都极为关注、积极参与、长期研究茶叶功效和实际运用。例如:随着对茶叶内所含丰富化学成分的提取、研究和实验,茶叶的保健治疗作用尤其是其在抗癌和预防心脏病方面的功效引起了国内外医学和科学界的日益重视。茶还可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具有防止和消除有害辐射的功能,有“原子时代的饮料”之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茶这一健康饮品不仅仅是地球上的享受,并且伴随着宇航员进入到太空,成了名副其实的“太空饮品”。生活在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经常饮茶不仅是嗜好,而且是保健的需要,可谓“寓保健于品茗之中”。

更重要的是,现代科学为我们揭示了茶叶生津止渴、疗疾养生的奥秘。茶之所以有广泛的治病、养生作用,在于其所含的药用成分与营养成分。茶树由于自然条件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天然杂交变种又多,各种成分本身就变化各异,再加上加工技术不同,结构成分的差异就更大。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不仅外在形态不同,而且内质的化学组成差异明显。

人体是由无数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生命也靠这无数而复杂的化合物不断地循环代谢。任何化合物代谢不正常,就有可能发生疾病。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茶多酚、多种维生素等成分,其功能与作用各有特色。咖啡因有兴奋神经中枢、强化思维、强心活血、消毒杀菌、解热镇痛等功效,可对人体起到调控作用。

茶多酚的功效更为全面与强大,如对多种危害人体的病菌、病毒具有明显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可解重金属离子和尼古丁对人体的毒害,对某些诱变剂损伤染色体有保护作用;还可延缓衰老,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含量、增强微血管的韧性和弹性、降低血脂;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等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预防微血管破裂而导致中风也有一定作用。

茶中还含有脂肪性叶绿素及多种维生素,能刺激组织,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溃疡的发炎,并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慢性溃疡。茶叶药用成分到了一定浓度,可抑制化脓链球菌的生长;能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正常机能,防治心脏活动失调、胃机能障碍、多发性神经炎;增加肌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防治坏血病,促进创口愈合;治疗辐射伤害及提高白细胞功能,具有抗衰老效应。凡此种种,均说明茶叶所含药用成分与营养成分对人体机能具有多种调节作用。

经受几千年的历史洗礼,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探索,特别是传统茶疗与现代科学的不断结合,茶与健康问题的研究和践行越来越系统、全面,获得广泛的认知与丰硕的成果。在这探索与践行的队伍中,著名茶文化专家林治先生是坚持不懈并富有成果的人士之一。1994年起,他辞任县处级行政职务,在全国广泛问茶,执着于茶艺之时,同时把茶与健康问题的探讨作为重点之一。早在2006年,林治先生就撰写并出版了《茶道养生》一书。如今,又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推出新作《茶道养生的是与非》,努力进行更为科学、全面、深入、系统地论述,著作新意叠出,新风扑面,令人耳目一新。

茶与健康不仅是“元问题”,也是“老问题”,又是“新问题”。之所以说是“元问题”,基于茶叶的发现与利用;是“老问题”,由于历数千年而不衰;是“新问题”,鉴于新情况、新问题、新发现层出不穷。当代社会的新理念,就直接关系着茶与健康的探讨和茶道养生的践行。《茶道养生的是与非》的撰写,有三个方面的理论基石与现实需要:

一是现代的健康观。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二是“健康中国”行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作为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适宜技术,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对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的有效干预,确保到203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目标。

三是茶界提出的“六茶共舞”。喝茶、饮(料)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称之为“六茶共舞”。这是立足于茶,又跨越茶叶,三产(一二三茶业)交融,跨界拓展,全价利用,发展新业态大茶业,适应时代多元消费新需求,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新发展的有力举措。正是从这些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出发,《茶道养生的是与非》不仅介绍了“茶道养生”的实践,而且尽力使之科学化与体系化,达到新的高度与升华。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清代赵翼《论诗绝句》)古人的诗句,正好概括了《茶道养生的是与非》的特色。其要者,起码有三个方面:

【这是一本有追求的著作】

茶与健康问题,具有广泛性,既有基本理论问题,也用实践运用问题;不仅是茶文化、医药学问题,也是人类学、社会学问题。林治先生专门致力于“茶道养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他不满足于现状,而是认真梳理,深刻反思,对传统之说进行挑战,力图有所突破与发展。《茶道养生的是与非》的写作,就是缘起于“今是而昨非”的追求。该书的开篇提倡:“更新旧观念,重新认识茶”。在具体的论述之中,有多处颠覆性的观点:“多喝茶能健康长寿”,是“美丽的谎言”;“早上不宜空腹喝茶”,是“大众深信不疑的缪误”;“不可以边吃饭边喝茶”,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真理”;“要随四季变换喝不同的茶”,是“偷换了概念的结论”;“简单就是茶道”,是“高人的误导”。这些“雷人雷语”,不仅出现在目录,而且专节论述。当然,作者并非哗众取宠,而是期望创新茶道养生理论体系,“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以艺娱人”,把茶引进家庭,以茶构建健康、诗意、时尚的美好生活。

【这是一本有思考的著作】

《茶道养生的是与非》对于一些主流观点,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是,并非简单的标新立异,而是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认真的探讨。诸如:“会喝茶的人能创造生命奇迹”,不仅采用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今长寿案例,而且介绍了一些自己拜访的长寿老人;“美好的一天——从一杯理想的早茶开始”,对于民间的早茶习俗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有茶处处是天堂,喝茶时时皆良辰”,对于不同时辰的喝茶提出了新的见解;“茶酒两生花,生活乐无涯”,一反传统的“茶酒争奇”,而是走向“茶酒和谐”。对于这些别具一格的思考与异彩纷呈的论述,您可以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却不能不折服于著作体现出的作者才情和勇于探索。对于茶艺的价值与作用,著作提出茶艺是“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以艺娱人”的“抓手”,确是中肯之论、精当之说。特别是作者借用旧有的“三纲五常”,提出“新三纲五常”,即:以和为纲,以爱为纲,以美为纲;常觉得今是而昨非,常怀感恩之心处世,常以茶广结善缘,常用童心探索童趣,常仰望星空,叩问心灵,这种“旧瓶装新酒”,更是使茶事向茶理升华。

【这是一本有趣味的著作】

林治先生是著名茶文化专家,也是至情至性的诗人,对于茶情、爱情、亲情的一往情深,都成为他感人至深的诗歌的内容。林治先生还是激情四射的演说家,每年我们都有多次共同参加茶文化活动,对于他的演讲风格与神采,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演讲时常常妙语如珠,下笔时往往诗兴大发,林治先生的这种特点,也融入到该书的写作肌体。《茶道养生的是与非》一书,读来使人兴味盎然。之所以如此,一是思维活跃,匠心独运,多改陈说,吸引眼球。二是讲述风格,娓娓道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三是满怀激情,文采飞扬,丽词佳句,遍布全篇。理论的阐释,故事的讲述,数据的分析,诗歌的纳入,都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而且,作者还把茶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把茶艺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相融汇,初学者与提升者都能从中获益。

当然,这也是一本值得推敲的著作,阅读时需要留意的著作。《茶道养生的是与非》虽然特色鲜明,非常好读,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阅读时应该辨析之点:

首先,如何使理论与结论相衔接?例如:作者认为:“与四时合序”是指人不但要顺应大自然的发展变化的节奏。在茶道养生方面,要做到四时有別,要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调整以茶养生的方法和养生的重点,而且要顺应每日二十四时的变化,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来安排自己如何喝茶。但是,书中又对于“应该根据四季变换喝不同的茶类”的说法提出批评。虽有分析,却感科学依据不足。又如:对于早上不宜空腹喝茶的讨论,该书分析了早晨喝茶的益处,又指出不能空腹饮茶错在哪里,双向思维,确有启发。不过,如果能够更为深入,对于早茶时不同身体状况的人员、使用不同类别的茶叶,进行细分,在实践层面会更加精当。

其次,如何进行严谨文字表述?书中提出:“单纯依靠多喝茶并不能健康长寿”,观点自然是正确的。但是,其依据与出发点是《2015年人类发展报告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是我国各省人均寿命排名,是世界五大产茶国的人均寿命都低于80岁,全球人均茶叶消费量名列前前五名的国家,并非都是“长寿之国”。其实,寿命的长短,基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体质强弱,后天的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心理因素等差异,个体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而且,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和卫生医疗水平的制约,不同社会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别。作者也认识到不同因素在健康中的占比,然而茶在健康中的占比,却缺少精准的大数据支撑。我们弱弱的问一句:世界五大产茶国、全球人均茶叶消费量名列前五名的国家,各种不同因素,在他们的健康中占比如何?假如没有茶,人均寿命又会如何?从不同的角度,依靠更多的数据,才更有说服力。

再次,如何看待与运用“药茶”?“药饮是当前茶艺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这也是该书的阐释要点。如前所述,药饮古已有之,随着时代发展而前行,当今应该适应并且引领新时期的需要。书中提出:“精细高雅的清饮,温馨浪漫的调饮,益寿延年的药饮三足鼎立,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茶艺理论新体系。”初看似乎有理,深究还可琢磨。“清饮”、“调饮”,是中国饮茶方式的两大体系。而“药饮”,则是以功能为视角的分类。很显然,三者是不同视角的观察。“清饮”、“调饮”,都可能具有“益寿延年的药饮”功效。更何况,“是药三分毒”,国家对于药物的管理与使用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茶艺界、茶艺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执行。正因为如此,《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8年版)明确规范:茶艺师提供的“茶健康服务”,仅仅局限于 “养生、预防、调理”,而“治疗”则必须有行医资质者才能进行。茶的“药饮”,只能在国家法律的范围内执行,无论研究与治疗都必须如此。

我们之所以对该书提出一些值得推敲的意见,是为了精益求精、锦上添花;对于阅读者进行提醒,是为了不至于误读与误用。林治先生是有影响力的茶文化专家,他的讲述与著作聆听和阅读者甚众。指出相关问题,让大家来思考与研究,当会使茶与健康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和完善。恰巧我对茶与健康问题也长期关注,不断研究,1999年主编《中华茶文化丛书》(10本)时,特邀请江西中医院叶义森主任医师撰写《茶饮康乐——中国茶疗的发展与运用》;2002年后,主编的《中国茶疗》《中国茶与茶疗》先后由三家出版社出版。

这次有幸率先拜读林治先生新作,正好结合心得,略陈己见,向他请益。更何况,林治先生再三邀请作序时,坦陈不必存在顾虑,完全可以直抒胸臆,希望提出不同意见,哪怕“拍砖”也行。他的这种深情厚谊与坦荡风尚,令人感动与感佩!我们是老友、挚友、诤友,对于不同观点虽有讨论,却真情实感依然如故,这次也自然实事求是、直率坦言了。当然,这样的再三推敲,甚至可以说“吹毛求疵”,丝毫不影响《茶道养生的是与非》一书的价值与作用,作者的孜孜追求、良苦用心、勇于思辨、才气情怀,都已融入到字里行间。

林治先生是茶人,也是诗人。作为《茶道养生的是与非》的首先阅读者,特把学习心得浓缩在“茶道养生,科学运用”的藏头诗中。文字虽有不协,为了不以词害意,只得任之。

茶饮齿颊留馨香,

道远知骥多气象。

养心安神乐闲适,

生花妙笔理红妆。

科察着力需思辨,

学海行舟共苍茫。

运斤成风再挥毫,

用智铺谋赋新章。

如今,我们正进入21世纪30年代。在这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激烈竞争与日新月异并存,高速效率与身心忙碌同在。

经历新冠疫情的日日夜夜,健康、长寿、幸福、快乐,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

茶道养生在人类的身心健康、美好未来发挥着积极作用,前景不可限量!

让我们尽情享受茶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茶世界!(2020年12月8日于洪都旷达斋)

余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多所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专家组组长、总主笔,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茶艺师》主编,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编写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茶艺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本文为林治新著《茶道养生的是与非》的序言。

来源:茶贵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宋茶与诗词的密切关系

由于宋朝社会稳定,国泰民安,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因此饮茶之风兴盛,许多文人士大夫都爱饮茶。在此背景下,诗人们创作了大量的咏茶之诗。茶诗和茶文化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茶诗对茶的描写,特别是对饮茶的描写,是宋诗生活化、细腻化、精致化的一种表现,当时的饮茶之风也是文人生活极度雅致、艺术化、生活化的一种表 现,与禅悦之风等息息相关。从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北宋文人饮茶生活的方方面面。

宋代的茶饮、茶艺活动高度普泛化,使文人士大夫们经常接触至茶叶、茶事。同时茶叶也兼具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既可以寄情,又可以托以言志。因而茶主题在宋诗与宋词中频频出现。宋代所用典故多出自陆羽、卢仝和张又新的作品。

北宋茶诗兴盛主要原因

北宋茶诗兴盛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由我国悠久光辉的饮茶历史决定的;二是由于当时茶叶生产的异常繁荣;三是茶文化在民间深入,不仅茶坊 异常兴盛,而且茶俗深入民间生活,这些都为北宋茶诗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

宋茶诗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宋代茶诗作者二百六十余人,现存茶诗逾1200篇。

一、世俗化的选材角度

诗歌发展到北宋时期,相比唐代有了很大的开拓与创新。在题材方面,选材角度不 断拓展,逐渐世俗化,向日常生活倾斜,很多的琐事和细物也可以作为其写作的对象, 表现生活情趣的诗歌越来越多。这使得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而缺少唐诗那种奔放的浪漫情怀。

二、理性思辩的艺术风格

北宋建立之后,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的变化,因此也使得北宋 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性格与前代文人大不相同。

这时影响他们的比较重要的社会环境方面的变化就是:统治者改变了以前对待佛教 的一些态度。在前代后周时期,政府实行灭佛政策,不准人们信仰佛教,而此时政府却 对佛教进行了保护,并且采取了相关的鼓励措施。因此这个时候,信佛的风气又开始传遍大江南北。受此思想的影响,北宋的文人们大都不像唐代的文人那样张扬,大气,他们的人生态度也都比较倾向于理智、沉静和淡泊。他们大都能够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因此他们的作品虽然不像唐代的文人那样那么地激情澎湃,可是确实多了很多理性的色彩,他们此时都比较注重内心的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

而饮茶与这一心态正好是完全契合的,饮茶不像饮酒,不像酒那样能够很快地使人情绪激动,而是一种越喝越使人心情沉淀的饮品,茶那淡淡的清香、清净悠远的品饮环境、茶艺的细腻、缓慢、安静的特点,正好符合了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另外一方面, 在寺院中,茶叶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饮品。由于僧侣们要经常打坐、诵经,他们为了消除疲倦使得饮茶成为禅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很多寺院也都自己种有茶叶,由于僧侣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有很多的名茶都出自佛门。因此,佛教与茶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文人都喜欢品茶参禅,而且,当他们和高僧一起参禅的时候往往会一品茶香,然后挥笔而成一篇诗作。因此,不少的茶诗也都体现了是人们这种宁静、理性、恬淡的艺术情趣。比如下面郭祥正的《休师携茶相过二首》:

晚风吹坐忽生凉,

旋碾新茶与客尝。

我本无心无所证,

沉烟何事结圆光。

三、自然清幽的意境

宋代的诗歌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就是以平淡为美,诗歌的已经和风格崇尚平 淡自然。茶诗作为北宋诗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宋诗理性内省自然的特点,又深受茶之品性的影响,因此使得北宋茶诗的意境有一种清幽淡雅之美。它与唐代茶诗的古朴率直相比,北宋茶诗的艺术风格显得更加细腻婉约,清丽阴柔。

茶诗历史总结

纵观北宋以前茶诗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发现,其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比较漫 长的过程,才达到了北宋时期的高峰期。其主要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先秦时期;二是汉、魏、南北朝时期;三是隋唐五代时期;四是北宋时期,而每个阶段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先秦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气候已经比较适合茶树生长,因此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有些茶树分布了,不过在这个时期,南北方人们对茶叶的运用却各不相同。北方黄河流域的人们主要还是将茶用来食用,而不是饮用,而南方的人们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饮用茶叶了。我们查阅先秦的诗歌,发现在在这个时期还没有产生咏茶诗。但是,在古代,茶也叫“荼”,我们可以看到这时在《诗经》中也有一些诗句提 到过“荼”了。所以,也有学者认为,这三首诗中关于“荼”的句子就是茶诗的起源, 因此,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茶诗作品创作的酝酿和萌芽阶段。

其次是汉、魏、南北朝时期。到了汉代的时候,饮茶之风开始逐渐地发展起来。这个时期不仅饮茶兴起,而且人们还认识到了茶的药用功效,特别是南方的文人们,他们饮茶更是较为普遍,因此茶诗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慢慢地产生了。这个时期是茶诗的初步发展时期,出现了一些写茶的诗歌。比如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晋代文人杜育写的《荈赋》等等。特别是《荈赋》,是第一首正面描写茶叶的诗歌,对茶的生产和品饮都有非常充分的叙述。因此,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茶诗的初步发展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隋唐五代时期。到了唐代,茶叶的生产进一步地发展,茶叶贸易开始兴盛,同时佛门里茶事也比较盛行,因此,在这个时期,茶文化开始走向繁荣,并成为我国茶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史称“茶兴于唐”、“茶盛于唐”。这个时侯时候,饮茶的习俗不仅开始普及民间,而且还传播到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饮茶的范围进一步扩 大。到了中唐的时候,人们饮茶也不仅仅是为了治病,而是开始成为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嗜好,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茶诗开始大量出现,而其题材也呈现包罗万象之势:有 记载名茶的,有说明茶叶生产的,有吟咏茶具的……而茶诗体裁也是多种多样:如绝句、宝塔诗、唱和诗等等,各种形式层出不穷。因此,这个时期也是茶诗的繁荣发展期。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茶诗经过之前的孕育期和 唐代的繁荣发展,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茶诗发展到北宋,开始达到第二个高峰。因为宋代文人的文化性格较唐代有所不同,他们喜欢描述清幽的意境,喜欢理性内省的风格,比较注重细节,喜欢参禅问道,而茶的品性正好契合了他们的这些心理需求, 所以宋代文人饮茶之风比前代更甚,茶诗发展到北宋空前繁荣,而且还呈现出独特的风 格与特色,比如许多作品都有一种清幽的理性的美。而北宋的许多著名诗人如欧阳修、梅尧巨、苏轼、黄庭坚等也都留下了咏茶之诗,而且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等也十分丰富。

(本文来源于拾器格物,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千年蒙顶山茶走进鹃城牌郫县豆瓣,探讨品牌长期主义的力量

产品力决定了品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而内容力则影响品牌能否深入消费者心智,不断地为品牌长期主义奠定坚实基础。9月7日,由四川蒙顶山理真茶业有限公司主办的“文化共茗 致敬开创——中国有茗堂文化公益系列活动”第八场走进中华老字号鹃城牌郫县豆瓣所属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市名山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蒙顶山理真茶业有限公司以及鹃城郫县豆瓣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本场活动。,时长00:52

川菜之魂在郫县,川人之魂离不开品好茶四川素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喝茶”这件事,是刻在四川人骨子里的基因。川茶的发展历程中,蒙顶山茶无疑是名茶代表。唐代袁滋在《云南记》记载,“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此”。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吴理真在蒙顶山采集野生茶树种植驯化,开创人工种茶历史之先河,蒙顶山因此成为世界茶文化发祥地。如今,蒙顶山茶已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十大区域品牌”的殊荣,名扬天下。郫县豆瓣的酿造技艺则是我国百年非遗工艺的延续与传承,“郫县豆瓣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成都市、四川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已成为飘香世界的文化名片。当蒙顶山茶和郫县豆瓣的传承者和开创们相遇,又会如何从产品力和内容力入手,讨论出品牌发展的新动力,激起不一样的火花?

进入交流环节前,四川蒙顶山理真茶业相关工作人员参观了鹃城牌郫县豆瓣厂区,从“阳光晒场”到“自动化包装车间”、再到“郫县豆瓣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体验基地”等空间,旅游基地加工厂的设置,让人既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也能了解到郫县豆瓣的酿造过程。随后的交流会中,雅安市名山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宋希霖表示,两个品牌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同样是从地方走出的品牌,同时讲究匠人精神,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我们对郫县豆瓣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名,如今近距离了解,还是感受到了差距。虽然蒙顶山茶始于公元前53年,但品牌运营时间较短,仍需要向鹃城牌郫县豆瓣学习”。

产品力和内容力是品牌发展生命力的基石。从产品力来看,理真茶业承袭茶祖吴理真之名,来自雅安市名山区西部蒙顶山海拔800m以上核心区域,2380亩原真性保护茶园,占蒙顶山茶区的不足1%,让理真呈现2000多年的文化原味。内容上,理真品牌于2021年正式推出,品牌命名源自茶祖吴理真,依托千年蒙顶山文化,传承茶祖“循理求真,乃有开创”的精神,确立了“中国高端文化名茶”的定位,打出了"致敬开创者"的口号,坚定了"让世界,从头爱上中国茶”的愿景。

面对理真茶业深耕的茶文化以及倡导的茶饮生活方式,鹃城郫县豆瓣公司董事长徐良表示出了对理真茶业的认可,“喝茶是一种现代人生活的享受,理真茶业的包装方式和品牌质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从1688年辣子豆瓣初创到“益丰和”号传承,再到今天的“鹃城牌”郫县豆瓣。鹃城牌郫县豆瓣同样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2017年“鹃城”提出在坚守豆瓣主业的同时,实施“郫县豆瓣+”战略,进行相关产品的多元发展,不断拓展郫县豆瓣应用场景。从厨房调味品向即食产品延伸,相继出品豆瓣即食酱系列、豆瓣蘸水系列、豆瓣调味油系列等系列新品。目前,鹃城牌红油豆瓣全自动化标准示范生产线已装配完成;全球最大的阳光晒场业已建成,其智能化开闭合顶棚迄今为行业唯一。

徐良表示,建立品牌是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无论是理真茶业还是鹃城牌郫县豆瓣,都需要不断地思考品牌的竞争力和独特性。“目前,我们主推全渠道销售产品,B端和C端全部打通,也在积极培养销售人才。但在产品设计和推广上还没有成太多体系,因为豆瓣产业太传统,我们希望跟上时代,积极改革。未来我们也想走礼品路线,在品质推广方面需要向理真茶业学习”。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川茶川调的创领品牌,鹃城郫县豆瓣和理真茶业一直在弘扬川味品牌,不断地产业升级、擦亮品牌,让川味品牌向着全新的目标,走出去的底气更足、道路更宽。

以文化符号为力量,领略中国茶“独有滋味”

饮茶“以茶敬客”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待客礼仪。在以茶交友,论道品牌文化时,“中国有茗堂”文化公益活动第八场传统文化分享开始了。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李杜诗歌奖得主,杜甫诗传《秋风破》作者彭志强以《杜甫留给成都的文化遗产》为主题开讲。

彭志强以鲜明的主题,穿越历史,连通地域,立体地讲述了杜甫在成都的文化轨迹。其中当然少不了郫县“鹃城”的由来,“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便是杜甫笔下的古蜀文化具体的展现,这也是成都市郫都区(郫县)被称为“鹃城”的一个文化来源。杜甫留给成都的文化遗产还远不止这些,包括公学文化、蜀绣文化、音乐文化,让成都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立体表达的形象。彭志强讲述过程中,还对诗酒文化中的杜甫的诗句“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进行了拆解,其中的“郫筒”,即是郫邑(古蜀国都)=郫县=鹃城=郫都区郫筒酒=郫筒街道。

文化分享中,彭志强引经据典、谈古论今,不止解读地名文化,同时对杜甫生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述。现场参与者在了解成都和郫县文化由来时,也随之进一步感悟了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

国学分享后,紧接着便是理真茶业的首席茶艺师穿着汉服惊艳登台。主持人通过讲述中国饮茶方式自汉至唐、宋的沿革,向活动参与者们科普——汉代粥茶法以及唐代煎茶法都更侧重技法的钻研,直到宋代点茶法的诞生才让品茶提升为一种人生境界。理真茶业的首席茶艺师现场还原、演示了宋代点茶技艺,并实地传授冲泡、品鉴等茶艺技巧,现场传播了中国古代茶艺文化。

据悉,“文化共茗 致敬开创——中国有茗堂文化公益系列活动”首发重庆,并已经走进了多家成都知名企业。不少名企向合作单位代表发出活动邀请,让更多的人体悟传统茶文化之韵之美之味。理真茶业总经理翟俐丽表示,作为蒙顶山茶业的代表企业,理真品牌坚持以“查得到的生态、看得到的生态、喝得到的放心”为价值,旨在让每一位用户都喝到健康放心的绿色茶叶,而来自顶山核心区的生态茶就是理真最大的优势,这是理真品牌对品质坚定不移的核心主题。

(来源:红星新W)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