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宜宾醒世茶叶黄金白露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黄金白露为何诞生于1959


对于黄金白露为什么会诞生于1959年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喜爱黄金白露拥趸心中的疑问。

1959到底有什么特殊意义?

这一期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寻着历史的足迹,走进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个黄金白露诞生的岁月......

1959年,正值国庆10周年。中国人偏爱整数,而1959年又恰好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10周年,因此具有特殊而非凡的意义。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新中国成立的10年间,国家走出了战争的阴霾,开始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人民过上了比较安定幸福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满怀敬意和感恩,向党中央、向毛主席敬献国庆10周年礼物,筠连人民也无例外的在为国庆献礼而精心筹划着......

筠连作为川红工夫的原产地和主产地,更是川红工夫的优质产区,1950年代以来,筠连茶厂生产的工夫红茶全部出口创汇,红茶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为1959年十周年国庆献礼的必备之选,但国庆10月处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时节,白露不采茶是当时业界的常规,但甄选红茶将筠连人民的心意传递到中央,又势在必行,聪明的筠连茶人们几经思索,决定打破常规解决这个难题。

筠连茶人是如何打破常规,研创黄金白露礼茶的?

9月8日白露这天,几名采茶姑娘来到早就选好的茶园,打破了此时从不采茶的惯例,从上午8点开始,一直采到下午5点钟,她们在台刈后的茶树上精心挑选,共采得6斤半鲜叶,送到茶厂又经过精挑细选,再由厂长亲自审视,剔除过大或过小的茶芽,保证茶芽的匀整度,才送入生产房,由厂里最资深的制茶师亲手萎凋、揉捻、发酵、烘焙、提香,每一道工序都极其用心、浸透了情意。制成之时,6斤半鲜叶仅得9两干茶。而让人很惊喜的是,盛在眼前的红茶竟然金毫满披,呈现出从未有过的金黄色,外形条索紧细,香气馥郁,开汤后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高鲜,堪称珍品。因采于白露,色若黄金,便将其命名为“黄金白露芽茶”。并以筠连县农林水利局的名义邮寄北京,献给毛主席品尝。10月14日中央办公厅收到茶后,次日即回复筠连:“党中央和毛主席收到了报喜茶,对筠连人民,特别是茶厂的干部和人民群众表示感谢!”

(以上三张截屏图片来源于:2009年宜宾电视台拍摄专题片《日出东方筠连红》时,采访参与献礼茶事件的老茶人。80多高龄的二老,谈到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兴奋、激动,几度感动得热泪盈眶......)


黄金白露制作工艺失而复得,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巧合?

黄金白露作为一款顶级国庆献礼茶,这种与生俱来的稀有、高贵、神秘特性,在当时的生产技术和消费水平条件下,注定了她不可能批量生产、不可能成为大宗产品进入市场、不可能成为寻常百姓的“随茶便饭”。因此 30多年时光荏苒,黄金白露不仅没能再次面世,而且制作工艺也几近失传。

本世纪初,在外经商多年的陈蓉回到家乡。她投资数千万元,在川滇交界的大苗山建立了优质茶叶基地,以资产重组方式并购筠连茶厂,把原国营筠连茶厂转型为现代企业——宜宾醒世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来筠连茶厂的全部技术骨干进入醒世茶业,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发掘整理筠连茶厂近半个世纪的生产、出口川红工夫红茶历史的过程中,从老茶人的口里和县志中了解到了1959年白露时节采摘芽茶上品,精心制成9两珍贵的“黄金白露芽茶”敬献毛主席的一段往事,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荣耀。制作当年那种口感的黄金白露茶,成为了醒世和技术总监刘一平(原筠连茶厂技术厂长)的目标。

2006年,技术总监刘一平带着他的技术研发团队,开始多方寻访当年参与制作黄金白露的老茶人,向他们请教制作工艺和细节,回来以后再反复试制,“2006年那一年,光报废的嫩芽就有好几千斤,做过的试验不下上万次。” 回想黄金白露的研制过程,刘一平至今记忆犹新......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沉睡多年的黄金白露终于重制成功。“太好了!就是这个外形,这样的颜色和味道!”当年黄金白露的见证人,已是80高龄的袁怀均老人在品尝了重新面世的黄金白露后,如获至宝。国庆60周年之际,醒世茶业将黄金白露推向市场,一面世,就轰动了茶叶界。而后五年,黄金白露蝉联国际金奖,获得了茶业界专家学者最高的肯定。这在茶界实属奇迹,它足以证明黄金白露产品的巅峰性、稳定性、连续性和创新性。


2018年黄金白露精制已进入最后阶段,

12月28日新茶上市,

敬请期待哟!

探寻——川红工夫的发展脉络

四川工夫红茶简称“川红”,是我省传统优势特色产品,以其外观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内质甜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汤色红亮、叶底嫩匀品质特色,与安徽“祁红”、云南“滇红”并称中国三大工夫红茶,在全国久负盛名。本篇文章以时间为轴,将带您一同领略川红工夫的“前世”与“今生”。

起点,为建设新中国而生

“川红工夫”是为响应新中国建设而诞生的。随着解放战争和剿匪平叛的胜利,新中国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当时同属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苏联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贷款,苏联人喜欢喝的红茶被列为中方还贷的商品,这也成为当时重视红茶生产发展的原因之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1月23日,国家成立了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这是新中国诞生后最早成立的对外贸易企业之一。由时任农业部副部长吴觉农(后被誉为“当代茶圣”)兼任总经理。

吴觉农

1950年7月1日,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办事处(1952年11月改称西南区公司)成立以后,采取措施开始了恢复发展茶叶生产工作。

1950年11月,中国茶叶公司在第二届经理会上审订的《1951年业务计划大纲》中,根据全国茶叶产销会议的决定明确提出“开辟皖南、苏南、川南新红茶区”。

1951年2月初,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公司根据中央贸易部转发政务财政经济委员会批示,同意将红茶定为特许出口商品,需将大量绿茶改制红茶,经请示西南区贸易部同意,在四川筠连县、高县罗场、宜宾县古柏、万源县清溪、万源县白杨庙、仁怀县茅台镇、贵州赤水县黄荆乡建立7个红茶推广站(其中宜宾市有3个),调派重庆茶叶专修科学生数十人驻站,负责推广茶叶品种,向茶农指导并推广工夫红茶初制技术,并印发《红茶初制小册和红茶初制图解》,将茶叶制作由“绿”改“红”。其中筠连县是唯一的县站和总站。

1951年底,由宜宾制作的红毛茶送重庆茶厂精制,一路北上经武汉、郑州、北京、沈阳、哈尔滨、满州里出国至苏联,这是首批“川红工夫”高香红茶,一个新的茶叶品牌——“川红”由此诞生了!

1951年2月22日《川南日报》刊载《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公司设站筠连推广制红茶》

辉煌,中国三大工夫红茶之一

1952年,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对“川红”生产布局作出调整。1952年8月1日,中国茶叶公司宜宾茶厂正式成立,负责“川红”的精制加工生产。当年生产“川红”工夫红茶2358.74担(118吨),创造产值30万元,年末积累固定资产达8万元。1952年8月13日,中国茶叶公司以《关于茶叶产区划分原则及区域范围说明的意见》的“茶(52)计字第395号”文件确定筠连县、高县、宜宾县三县为“川红工夫茶产区”。

1954年,川红工夫在英国伦敦市场展销,深受西欧欢迎,被誉为“赛祁红”。

1956年,四川省筠连茶厂正式建成,为全国五大示范茶厂之一,也是全国5个红茶初制示范厂之一。

1958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一),宜宾县古柏乡太平村(太平茶厂)制作川红工夫礼献毛主席,收到中央办公厅回信表扬和30元人民币作为茶款。

1958年12月1日,“节日之夜”牌川红工夫(由三级“川红”包装的100 g小包装)成为罗马尼亚国庆40周年“国礼茶”。

1959年9月8日,筠连县红星茶厂茶人张志全打破白露从不采茶的习惯,在台刈后的茶树上采摘芽茶,精心制作出9两红茶,因其满身金毫,色如黄金,又逢白露采摘,故将其取名为“金黄白露”芽茶,由筠连县农林水利局邮寄北京礼献毛主席,并向国庆十周年献礼,10月15日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复信嘉勉。

1965年,全省茶叶生产现场会在筠连召开,西南农业大学吕元福教授在会上,赞誉筠连是“川红故里”。

1978年4月,广交会上,川红工夫成为唯一新茶,广交会组委会给宜宾行署发来贺电:“感谢宜宾川红工夫为39届广交会增添了春色!”

1980年,中央确定高县、筠连县为年产5万担(2500吨)的国家茶叶基地县。

1983年,宜宾茶园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增加6倍,达到28万亩,茶叶产量也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增产5倍,达到12000吨,出口川红工夫创汇500余万美元。

1985年9月,里斯本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宜宾选送参评的“峨眉牌早白尖川红工夫”获得金奖。奖章为22克纯金铸造,获奖证书的评语是“属自然产品,无人工痕迹、无农药残留、无对人体有害物质”。

香港联合出版社印制公司产品宣传册页

1985年,中央确定珙县为年产5万担(2500吨)的国家茶叶基地县,1985年四川省确定宜宾县、高县、筠连县、珙县为第一批优质出口红茶基地县,长宁县为第一批优质出口红碎茶基地县,宜宾茶厂、筠连茶厂为第一批优质出口茶专厂。

1986年,川红工夫创最高出口量,达到8万担(4000吨),最高出口创汇达600余万美元。

低谷,产业发展遭遇重创

20世纪90年代,受国际红碎茶市场的强势冲击,加之国内绿茶异军突起,使绿茶取而代之成为我国茶叶市场主导产品,川红工夫发展遭受重创。

1989年,宜宾最后一次将川红工夫送样商业部,标志着川红工夫计划出口成为最后绝响。

1991年,宜宾茶厂改制,川红工夫生产大量萎缩。

1997年,筠连茶厂宣布破产。

新征程,乘势而上书写新辉煌

2008年2月,在“第一届宜宾早茶节”上,四川林湖茶业和筠连醒世茶业分别推出川红工夫系列茶。筠连醒世茶业挖掘“金黄白露”礼献毛主席的文化内涵,研制出“黄金白露”川红工夫茶。

2010年12月25日,四川林湖茶业有限公司与宜宾市外贸金叶茶叶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川红集团,正式创立总额一亿的川红茶叶发展引导基金。

2012年9月至10月,举行“川红工夫红茶60周年庆典”分别在宜宾举行“万人品茶赏月活动”“走进川红工夫故里活动”“‘川红工夫·辉煌60年’座谈会”;在成都举行“‘中国宜宾红茶·川红工夫’高峰论坛及‘中国茶企领袖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宜宾红茶·川红工夫’名人访谈活动”。

2014年1月20日,宜宾市茶叶站“川红工夫”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得到公示通过。

2017年10月26日,筠连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川红故里”称号。

2018年,五粮液茶产业基金增资控股川红集团,开启茶酒融合“新时代”。

2019年12月28日,中国川红博物馆在筠连县落成开馆。

2022年5月6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关于报送〈加快四川工夫红茶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上做出“当做大事、实事来抓,久久为功,持续提高川红的质量、品牌、市场和效益”的批示,为川红工夫进一步发展提出要求。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学院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亲切询问前来招聘大学生毕业生的宜宾醒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蓉其公司生产的红茶品牌并鼓励公司创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2022年12月7日,《川红工夫》(T/CTMA 049—2022)团体标准发布。2023年1月1日,标准正式实施,对于规范、保护川红工夫品质,塑造、提升川红工夫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川红工夫响应新中国建设而诞生,历经辉煌与低迷,在寻求特色与健康属性的饮茶时代,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有力举措、新科技新技术的融合,以及茶企和茶人的奋力拼搏下,必能再续辉煌!

来源: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探访川红故里 挖掘川红工夫文化​ 努力推动川红工夫振兴发展

2022年5月19日至20日,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覃中显带领协会副秘书长牟益民、协会理事欧阳文亮、协会办公室主任敬多均到川红故里—筠连县重点围绕川红工夫文化挖掘、《中国茶全书·四川筠连卷》编纂、推动川红工夫振兴发展等工作进行调研并与筠连县县委副书记谢艳兵就川红工夫振兴、筠连茶产业发展等进行深入交流。宜宾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谢邦文,农艺师李小嫄,筠连县县政府副县长刘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郝猛,副局长聂海松,茶叶高级农艺师余孝存,茶产业发展顾问谢明生,四川省地方志专业人材库入库人员、《筠连县志》责任副总编温涛,县党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员夏启林等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覃中显一行先后调研了筠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宾醒世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筠连县嘉木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凤鸣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川红博物馆、川红特色小镇、川红特色小镇陈列馆及腾达镇春风村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在详细了解茶叶种植、品种选择、茶叶加工、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等产业发展情况后,覃中显对筠连县茶产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参观筠连茶业现代化生产车间

筠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1年2月5日,市级龙头企业,筠茶公司依托产地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优质茶供应商。采用以规模化的加工为核心,从上游原料端引入合作机制,以合作社方式连接茶农、初加工厂,形成原料和半成品供应的前端一体化,再往下引入合作机制,将销售市场大客户纳入企业销售体系,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实现产品销售的后端一体化,从而实现上下链连通,形成发展模式。

醒世茶业董事长陈蓉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川红博物馆博物馆,川红博物馆以实物、图片、音像等资料、陈列展示川红功夫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川红茶人、川红科技、川红文化。

宜宾醒世茶业是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围绕“打造中国红茶第一品牌,做百年茶企”的发展目标,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研发、销售。醒世茶业在乌蒙山深处建有连片茶园基地近万亩,有初加工厂11个,大型精加工厂1个,主打产品为工夫红茶以及部分名优绿茶。其主打品牌“黄金白露”,是醒世茶业挖掘川红工夫历史,由原国庆10周年献礼茶“金黄白露芽茶”创新重制而成,历经12年打磨,因采制于白露后色泽金黄、贵如黄金而得名,是醒世茶业的扛鼎之作。

筠连县嘉木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理事单位,公司以"代加工"为发展战略规划,专心、专注于加工环节,制定了"立足四川,南下北土"的发展目标。通过广泛走访调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消费习惯制定了不同标准:在绿茶上,发挥高山茶香气好,汤色明亮,耐泡的特性;在红茶上,发挥工夫红茶独特的橘糖香味,所研发的"筠山秀芽"、"承蜀韵芽"已销售全国20多个省市。公司拥有一支专业、专注的技术骨干队伍,以"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质量方针,形成了具有企业独特秘方的产品,公司生产的名茶先后荣获第九届国际茶叶展览会金奖,宜宾市"工匠杯"秋茶评比金奖。

四川省凤鸣茶业有限公司原名筠连县巡司镇银星茶厂,成立于2015年,是筠连县最早生产茗茶的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从事茶园建设,红茶、绿茶的生产加工及销售,是宜宾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良种茶园基地2000亩,位于筠连县巡司镇高海拔山区—银星村,是远近闻名的茶业专业村。其研发的“凤鸣—雀舌绿茶、凤鸣—至尊筠连红茶、凤鸣—珍品筠连红茶”等产品,在一系列名茶评比中荣获殊荣。

在川红特色小镇陈列馆,四川省地方志专业人材库入库人员、《筠连县志》责任副总编温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川红筠连县川红特色小镇陈列馆。位于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地处省政府命名的、全省唯一以茶为产业的特色小镇——川红特色小镇的中心。陈列馆占地面积为400平方米,展出分为《禀赋岁月》《艰苦创业》《八一辉煌》《蝶变复兴》《愿景展望》五个版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筠连产茶的资源禀赋、茶史以及四川红茶(简称为川红)在筠连诞生的历史,和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巡司公社党委书记翁贵清等一班人带领全公社81个生产队用自力更生、入股分红的方式创办“八一茶场”的艰难过程,以及“八一茶场”取得的辉煌成绩、经改制后重兴、现状及新的“川红特色小镇”远景规划的全部过程。馆内在陈列了与“八一茶场”乃至筠连茶叶有关的文物、书籍、视频、各种资料等,并设有“川红首制”的仿真蜡像。整个展出陈列以图文、视频等声光电的方式,使观众能对川红特色小镇乃至筠连茶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更深的了解。

县农业农村局聂局长介绍了腾达镇春风村大搞特色产业,为最美乡村提供支撑。春风村坚持产村相融理念,全面推广“畜沼果、畜沼茶、畜沼花、花茶禽”等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立体农业。形成茶果、茶花、茶漆的生态立体农业,走出了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发展之路。

覃中显指出,筠连县要认真贯彻领会黄强省长关于振兴川红的重要批示,要认真思考谋划,继续擦亮“川红故里”的金字招牌,在文化挖掘、品牌打造、渠道拓展上下工夫,要积极主动作为,扛起川红工夫振兴的大旗。并表示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将利用已建立的平台优势,积极帮助和支持筠茶品牌打造、市场推广助力筠茶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共同推进筠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