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广州哪里有茶具批发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晒钱与罢市,展望2015年,普洱茶何去何从?

晒钱与罢市,展望2015年,普洱茶何去何从?
  中国普洱茶网讯:2014年10月23日,茶行业两大新闻热点博人眼球:一是腾讯新闻报道云南普洱茶名山头邦盆寨子与老班章寨子茶农晒钱;二是微信朋友圈疯传广州芳村茶业城商户因高额赞助费集体罢市。说来说去,核心都围绕一个钱字,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却明里暗里指向普洱茶。一面是产地因普洱茶暴富的村民,另一面是普洱茶销售集散地广州茶城成本高企难以为继的茶商,我们禁不住要追问:“普洱茶怎么了?症结在哪里?展望2015年,普洱茶将何去何从?”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尝试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
晒钱与罢市,展望2015年,普洱茶何去何从?
  一、产地原料价格上涨,显现天花板效应
 
  仅以2014年春茶为例,据产地实际调查得出的结论,名山头名村寨大树春茶毛料价格普遍上涨,但除了个别村寨热度不减依然受人追捧,诸如班盆、老班章、冰岛老寨的茶农乐呵呵大把数钱,甚至受潮发霉了还要拿出来晒上一晒。统观其他的村寨情况显然并不乐观,茶农手里毛茶原料大量积压的现象并不鲜见。笔者曾追问易武荒田一位茶农,同样的毛茶何以一年时间涨了三倍?茶农回答说:“别人涨,我也涨。”再问:“你去年的茶都不够卖,今年呢?”茶农眼神茫然,下意识的回看了一下存货,几十尼龙袋毛茶还在犄角旮旯里等待主顾。这种情形在笔者亲身走过的十几个名茶山著名村寨普遍存在。
 
  茶季里各大茶山人潮涌动,到此一游的零散游客对价格的敏感度显然远低于茶商,随手买上一星半点儿一走了之,被吊足了胃口的茶农因此而普遍惜售。真正的普洱茶厂商们普遍持观望态度,选择了用脚投票,不买。在一年春茶最火热的季节,众多普洱茶小厂家停止收料,关门歇业。一眼望去到处满山飞跑最多的是普洱茶新贵雨林古茶坊的皮卡,想来他们并不是来茶山上观光遛弯的,满车的货就是明证。
 
  产地大树毛茶原料的普涨仅仅只带动了名山头名村寨周围台地茶上涨,大多数台地毛茶原料仍然维持在较低的价格空间,网上流传的大益原料的收购价格从15元到40元左右一公斤,与实际市场台地茶交易价格相去不多。相较于动辄成千上万的大树毛茶,台地毛茶的价格天差地别。
 
  面对此情此景,普洱茶厂商面临两难抉择,选择水涨船高,有可能丢失大批量的消费者。选择以次充好,仍然面临搬石头砸了自己脚的风险。
 
  大树毛茶的天花板效应在今年春天已经显露无遗,难以为继。
 
  2014年秋茶季节,笔者再次前往茶山实地调研,相较春天大树毛茶的价格,除了名气大产量小不足以对市况构成影响的冰岛老寨,其他寨子谷花大树毛茶价格普遍下调,最多的比着春茶的价格足足降了五倍。面对今年有价无市的市况,以及大量积压的毛茶,市场会自然调剂。预计2015年春季,除冰岛老寨等个别山头村寨,大树毛茶价格下跌将成普遍趋势。
晒钱与罢市,展望2015年,普洱茶何去何从?
 
  二、普洱茶厂商的博弈,导致市场震荡调整
 
  2014年,最为显著的是普洱茶厂商的博弈,既有生产厂商的博弈,亦有厂商与渠道商之间的博弈,两者混合在一起,风声鹤唳。透过表象看本质,背后都有资本的影子。
 
  以大益为例,厂商之间的博弈尤为明显。
 
  既往,大益的主要销售渠道是经销商代理制,产品主要从广州芳村流向全国市场,厂家的话语权不强,或者说把持在经销商的手里。作为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于是出现了大益茶期货化的现象。从厂家发出的货物在短时间内再次回流广州市场,有人坐庄有人跟风,大益的产品变成了可以炒作的股票。但在厂家来看,产品没有被最终消费而是在商家手里转来转去,商家在赚到钱的同时危害到了厂家的长远利益,海量存世的大益产品成了悬在厂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可能落下来。
 
  为了摆脱对传统经销商和渠道的过度依赖,大益力图自建销售渠道。为此推出了2014年战略性工程“凤凰计划”:“作为提升大益茶在全国专营店盈利能力的重要工作,旨在通过对终端门店全方位的升级优化,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茶饮消费与体验服务。”其实从字面的意思就不难看出,旨在提升店面。既往大益主要走经销商路线,多数店面处在茶城,以批发为主,较少考虑消费者的饮茶体验,现在是对既往政策的纠偏行为。更深层次的缘由在于改变过去茶叶一卖了之的做法,如其所称寻找真正的消费者。目的在于海量库存的大益产品,如果一直囤积而没有被最终消费,终究会形成堰塞湖效应,一旦垮台,后果不堪设想。寄希望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使自己的产品走向消费和储存比例适当的良性循环路线。
 
  任何产品厂商之间始终存在博弈,要么厂大欺商,要么商强欺厂。大益推行凤凰计划属于势在必行的战略,但也同时触犯了原有大经销商的利益。
晒钱与罢市,展望2015年,普洱茶何去何从?
 
  原有的大益厂家的经销商,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累积了资本、渠道,实力不容小觑。
 
  近年新兴起的雨林、高顶等普洱茶厂商,在普洱茶领域风生水起,主打高端古树生茶的路线。据传闻,背后就有原大益经销商的影子。以雨林为例,借助资本的实力在云南各名山头建立了数十个初制所,在极短的时间内经销商遍布全国,产品的价格更是达到了让人为之咋舌的高企地步。
 
  大益在逐步夯实自己的经营渠道之余,通过做空竞争对手,捍卫自己的主流地位。近几个月以来,大益的各色产品,价格一路下跌,炒作大益产品的商家被深度套牢者为数众多。连带普洱茶新贵雨林等企业的产品也一路下跌,以某款高端产品的单片价格为例,从一万六千余元跌至八千元以下。呈现跌跌不休的市况,多款产品的价格已经被网友戏称为腰斩,足见其竞争之惨烈。
 
  以第三方立场来看,大益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某种意义上稳定了今年普洱茶市场的大盘,有益于普洱茶行业的长远发展。
 
  五粮液前总裁王国春讲过:在市况好的时间,产品应当抓住机会涨价赚取高额利润;而当市况改变,产品应当降价,而且应当将价格降到位,换回消费者。酒和茶在国际上同列为嗜好性消费品,应当可资作为参照。照目前市况,高端普洱生茶仍然有下降空间,以期换回消费者,否则该降不降,或者是羞羞答答的降,只会加重消费者的观望情绪。
 
  2015年,高端普洱生茶,市况依然看跌。
 
  三、新老普洱茶批量对冲,生熟普洱茶地位调整
 
  将时间上推到1995年,建国后一直处于国营厂垄断生产经营的普洱茶市场开始松动,私营资本开始介入。为了杀出一条生路,私营资本普洱茶厂商,纷纷选择以名产区名山头大树普洱生茶为核心商业概念主推各色产品。从1995年至2000年艰难起步,到此后至2007年异军突起,此后受挫但迅疾回升,如今俨然成为普洱茶市场的主流,占据高端地位,迄今年为止,整整20年。
 
  截止2014年,原有主打高端普洱生茶路线的大小茶商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来自于老茶行将批量上市的影响。普洱茶领域,商业上习惯将年份在十年以上的普洱茶称为老茶。早期普洱茶产量稀少,所以物以稀为贵。真正普洱茶产量大爆发则在2006年前后,遭遇2007年普洱茶市况崩盘,高位接手的普洱茶相当一部分被囤积了起来。迄今已经将近十年,其中尤以广东东莞仓储的普洱茶频频试探市场,放仓的意图相当明显。相较于2014年普洱新茶,尤其是高端生茶高企的价位,陈放将近十年的普洱茶具有商品意义上价格和品质双重占优的优势地位。但是以莞藏普洱茶为例,并非是高枕无忧。从普洱茶的消费市场看,传统消费市场属于饱和式市场,难有作为。新兴市场接受度和容量是个大问题,行业内一边倒的主张普洱茶市场应当北上,但是最关键的在于北方市场是否愿意接受或者是接受的了。原因其一在于对2006年前后普洱茶品质的疑虑,当年萝卜快了不洗泥式生产出来的普洱茶,品质良莠不齐,持有疑虑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甚至有宣称绝不触碰这个时期的普洱茶。其二是莞藏普洱茶能否为北方市场所接受。不同于2006年以前北方市场消费者的无从选择,只有主动或被迫接受南方仓储的老茶。现今的北方市场消费者已经有比较多的品饮北方仓储十年期普洱茶的品饮经验。有了对比就有选择。以郑州为例,这从来不是一个保守的城市,而是对各种新生事物都有包容和接纳的胸怀。饮食上八大菜系都接纳,但仍然钟爱豫菜。以消费者的习性来看,看淡莞藏十年陈期普洱茶在河南市场的前景。
 
  比照普洱生茶的风光无限,普洱熟茶略显沉寂。既往普洱熟茶主要是由于原国营三大厂开创出来的风格,以昆明茶厂生产的7581熟砖系列的风格,以下关茶厂生产的7663熟沱系列的风格,以勐海茶厂生产的7572、8592、7262熟饼系列的风格。长期以来表现沉稳,耗费原料,讲究工艺,生产周期长,价格徘徊不前。这实际上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近年以大益丹青、澜沧古茶0085等为代表的高端熟茶,逐渐打开了市场。预计未来,以名产区、大树原料、精益求精的发酵工艺,成品茶具有产区、原料、工艺、储陈等独特风格的普洱熟茶会再次抬头。这是对既往生茶过度追捧后的理性调整,基于健康的考虑,日常饮用普洱茶,熟茶,尤其是高品质有风格的熟茶应当是首选。
 
  四、信息化的冲击,政策性的影响
 
  也许在未来若干年以后,回过头来再看普洱茶,会清楚的发现,是信息化将普洱茶的发展带入到了市场化发展的快速通道上。
 
  早年茶业行业内人士经常宣称,茶行业的发展落后与其他行业发展至少十年以上。这是事实,然而自从网络媒体崛起之后,这种情况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式的变化。从微博到微信,产地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空前拉近。越是著名的山头和村寨,原料和产品价格的透明度越高。既往,货离乡贵,凭借遥远的时空距离,信息的不对称性,普洱茶厂商埋头大赚其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交通的便捷,更使得消费者很容易深入茶山,自己收茶。这种做法无异于亲手断了那些主推山头村寨茶的普洱茶商的生路。
 
  另一方面,政策性影响的效应日趋显现,国八条横扫商政礼品茶市场。正如五粮液前董事长王国春所说:不应当对现行政策保持观望的态度,期待松动或者调整;而应当主动适应政策的变化,寻求政府的严管,需找并满足真正的消费需求。这对茶企的经营者尤其具有借鉴意义,实际上政府给予茶行业相当宽松的政策,早几年前颁布的QS食品市场准入并没有被严格执行。今年颁布的国家标准《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也还在宣贯过程中。这并不意味着,作为一种农副产品,茶叶将一直享受这样的特殊待遇。事关饮食安全头等大事,早晚要执行,非执行不可。作为经营者应当早做好准备,而不是心存侥幸。
 
  五、传统销售渠道的变革,销售模式的洗牌
 
  作为一种传统的农副产品,茶叶传统的销售渠道环节过多,从产地收购,市场交易,茶城批发,到终端零售,层层加码,最终商品价格自然居高不下。现在曝光出来的广州芳村茶业城,一个33平方米的档口,单单只是进场费或者称为赞助费达到了惊人的38万元。月租金每平方米起步达到了200元以上。还有物业管理费用,税费,人员开支等等。这些费用难免要转嫁到产品上,由消费者来埋单。当消费者不买账时,生存自然成了问题。茶叶商户生存状态之恶劣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传统的普洱茶集散地,广州芳村茶叶市场普洱茶商户的生存状况,也可以以此作为参照。
 
  网络销售的兴起,更是对实体经营店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对于新兴的年轻普洱茶商群体来讲,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凭借对新生事物的快速接受和运用能力,将是业绩增长的好机会。但是相当一部份普洱茶经营群体,年龄结构大,对待新事物的吸收能力弱,将在这场竞争中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期间内,由广州芳村茶业城引发的罢市事件将进一步发酵,不排除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在今年即将到来的冬天,将会是行业的严冬,销售模式的洗牌已经在进行当中。
 
  综上所述,展望2015年,将会是普洱茶行业的大洗牌年,您做好准备了吗?
 
作者:马哲峰 
 
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级高级考评员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所长

转型中的茶叶批发市场,如何抢抓新机遇?

批发市场是茶叶流通的重要渠道。

从国内茶叶的内销渠道上来看,我国茶叶市场的内销售主要依赖茶叶批发市场、农贸集市零售、超市商场专柜、品牌专卖店、茶叶电商等销售渠道。其中,大约有60%的茶叶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除此之外,茶叶内销渠道是否还有其它形式?

由“说茶”编著出品的《2022中国茶商业白皮书》中,对此开展了探讨。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超过300家大型茶叶批发市场或综合茶城。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评选,2021年度茶业十强市场有北京国际茶城、北京马连道茶城、济南茶叶批发市场、上海帝芙特国际茶文化广场、大发国际茶城、浙江浙南茶叶市场、安溪中国茶都、广州南方茶叶市场、中国(政和)白茶城、成都龙河国际茶城。

回顾茶叶批发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地摊式——街区式——卖场式——展贸式——平台式五大阶段。

目前,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尽管如此,但我国大部分批发市场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01/

市场功能传统,配套服务不足

绝大部分茶叶批发市场功能较为单一,只具有商品集散、仓储物流等传统功能,少数茶叶批发市场仍以传统租赁服务为主,缺少其它配套服务。例如,在福建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福州,比较老的茶叶批发市场基本都遇到存在停车场地不足、安全通道杂物堆积、配套设施与管理落后、城建搬迁等问题。

02/

线下消费疲软,供需失衡

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消费者更加理性,消费力度大幅减弱,在众多连锁品牌、商超与各类电商重重挤压的艰难情形下,茶叶批发市场的生意也是越来越难做。疫情更让线下批发,市场的交易雪上加霜,市场冷清了许多。

03/

消费者对批发市场信任度低

茶叶批发市场内的商户多为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绝大多数商户靠自觉诚信经营,但个别商家社会责任感低,以次充好,价格混乱,破坏市场的现象依然存在,久而久之让消费者对茶叶批发市场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问题和解决方法往往是共存的。不少茶叶批发市场已经走在转型升级之路上,成为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范式。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福州最早也是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五里亭茶叶批发老市场如今就已面临着城建搬迁,但新市场的建设已提上日程。早在2020年,福州市商务局就曾表示,加将快推进五里亭茶叶市场升级改造。据悉,新市场规划面积8.5万平方米,其中,新市场含茶文化博物馆、中国农垦产品交流展示中心及茶文化集聚中心、质量标准体系及检测中心,同时具有总部经济、拍卖中心、电子商务等服务体系,各项设施完备。2022年4月20日,福州土地发展中心发布消息透露,位于晋安区五里亭立交桥西南侧的五里亭茶叶市场已完成项目选址。4月22日,晋安区发布一则最新的宣传视频透露,2022年将谋划推进五里亭茶叶市场改造提升,积极打响"世界茶港"品牌。

同样位于福建的中国白茶城,2021年正式运营,一建成就成为2021年度茶业十强市场之一。中国白茶城总占地120亩,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打造以白茶交易为核心,多品种茶叶交易相融合,集茶叶展示交易、检测认证、年份茶仓储、物流服务、信息发布、期货拍卖、金融服务、白茶价格指数及茶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全国茶叶集散中心。据了解,2021年已有139 家茶企入驻,市场全年产销总对接5000余人次,交易额超过8亿元。在这个市场带动下,周边茶企加大加工规模,推动2021年政和茶叶总产量比上一年增长7.36%、达1.75万吨,产值增幅27.4%、达20.66亿元,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40亿元。

建立直播基地,转战线上

受疫情影响,直播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商业模式。在茶行业中,也不例外,为推动线上茶叶销售,各产区纷纷建立茶叶直播基地。而在全国各地的茶叶直播基地中,不乏由茶叶批发市场或茶城建立的直播基地,比如广东芳村茶叶城直播基地。

提升综合竞争力,一个市场一座城

哪里的茶叶批发市场最有影响力?茶市繁荣的上海可数前茅。

2021年上海GDP突破4万亿大关,常住人口近2500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第一。据《上海消费市场大数据蓝皮书》,2021年上海社会消费市场规模位居全国城市首位。上海市饮茶人口占比超过50%,人均茶叶年消费量超1千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虽然不产茶,却是中国茶叶外销史上四大港埠之一。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集聚了传统文化深厚积淀与外来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海派文化和海派产品,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产茶区所有名优茶及相关工艺品,以及印度、日本、斯里兰卡、肯尼亚、尼泊尔等产茶国的茶叶,几乎都可以在上海找到。

2021年,我国茶叶进口前十位省市分别为福建、浙江、广东、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广西、安徽和山东。上海茶叶进口量排在第5位,进口额排名第二。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茶叶销区之一,上海是茶叶推广和销售的重要窗口,更是品牌茶企抢滩布局的首要据点。上海茶市繁荣,分布着大宁茶城、天山茶城为代表的大大小小三十余座茶叶市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上海最早的大统路茶叶批发场、恒大茶叶批发市场、九星茶叶场部分大型茶叶市场均已关闭。部分大型茶叶市场在整合资源后塑造形象,并提升了其综合竞争力,为保障整个市场产品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山茶城,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建筑面积达23000多平方米,拥有近400个铺位,集茶叶交易、古玩鉴赏、茶艺表演、餐饮娱乐、宾馆住宿为一体,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指定为“国家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全国重点茶市”,被上海市旅游协会批准为“接待旅游团体推荐单位”,连续多年被上海市评为五星级文明市场,是上海市国际茶文化节分会场,长宁区的“十路十景”之一。

新江湾茶城,占地面积2.53公顷,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汇聚了茶叶、茶具、古玩、字画、休闲、娱乐、餐饮、商务、办公、仓储、物流、金融服务及茶相关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城,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批准为唯一的“中国·上海国际茶叶交易中心”。该交易中心承担两项功能,一是茶叶拍卖中心,二是茶叶电子商务中心。

发展、转型、追赶,这是时代永恒不变的命题。如何提升茶城竞争力,如何打造具备区域性影响力的综合性茶城?天山茶城、新江湾茶城等均是值得研究借鉴的案例。

来源:说茶ShowCha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的困局

上礼拜去广州,特意跑了一趟芳村茶业城。没写错,是茶业不是茶叶。

芳村茶业城在建立的时候,号称要打造全国之冠,亚洲之首。但我们逛了几圈,挺失望。整个茶业城顾客寥寥,阴郁的天气下,看到哪里都没什么好心情。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用来卖茶叶,颇有点不伦不类,还不如茶业城对面散落的各式小茶叶店看起来和谐。

在茶业城里逛了几家卖茶具的店,有些单品真挺好看。不过,来之前有朋友提醒,看看就好,别深聊,一家店一个坑,1个小时你也聊不明白,到时候一冲动,买回一堆鸡肋。可能是茶叶城定位在批发,我问了几家店,都没有线上生意,也不管物流托运。你要是看好了茶壶茶杯,现场买走,立刻交钱,万一看上大水缸,人家也不管运。

茶业城里最大的店面,最醒目的横幅,基本属于普洱。什么老班章,老布朗,刮风寨,冰岛,老曼峨。不管是哪家茶厂做的茶饼,饼上产地的字样一定比品牌名字大很多。除此之外,还能见到谢裕大的身影,这已经是传统茶中,知名度较高的品牌。

在央视上叱咤风云的小罐茶,是不可能出现在茶业城中的。中国茶没有大品牌,或者说,没有品牌。中国茶也没有其他零售业中常见的通路商。所有茶品牌,无论大小,卖货的方式都是靠自建渠道。实力强的,开大店,实力弱的,开小店。

有没有一家茶叶店,你进去能同时看到张一元,吴裕泰,谢裕大,小罐茶齐聚一堂?没有。山头林立,是中国茶的现状,也是中国茶的困局。没有通用销售渠道,就没有标品。没有标品,买家就没有价值参考。每一家茶叶店都是自说自话,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

从形态上看,卖茶叶和在农贸市场买瓜子花生非常像。瓜子花生也没有品牌,不同摊位卖的坚果零食口味不同,做法不同。茶业城就是升级版的农贸市场。但瓜子花生很容易做成标品,不同的瓜子花生视觉差异和口感差异也比较小,产业链稍微升级一下,就可以用品牌吊打小商贩。于是诞生了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果园。

茶叶就复杂多了,不同产地从收购价上就完全不同。真正的老班章,鲜叶收购价每年都在涨,晒干处理做成茶饼,再加上“越陈越好”的普洱故事,一下从农产品变成奢侈品。如果做普洱,要对标茅台才行,一酒难求,形成超级品牌效应。

但茅台是不可复制的,有国酒无国茶。少了法定权威做后台背书,普洱茶再好,也长不出“茅台”。

于是茶叶就困在这里。要么上央视砸广告,强力洗脑,强势建立价格联系,再用礼品属性铺货渠道。没有钱,没有广告,形不成品牌优势的产品,只能通过社交链来传递信任。

我身边的朋友,偶尔喝茶和经常喝茶的人,一边是完全不想知道茶叶还有什么品牌,一边是完全看不上企图做成标品的品牌茶,比如小罐茶。他们拓展喝茶,购茶渠道的方式,确实是通过朋友,口口相传。

口口相传是好,传播成本也低。但茶叶又在这里卡住。茶叶好不好喝,跟价格无关,口感因人而异,差异又不明显。不同朋友介绍的茶叶,都能喝,都不难喝,都无所谓。那就没有复购,没有连绵不绝的传播涟漪,很容易变成无效传播。和不上头,不头痛,小口抿的”酱香型“白酒相比,不同茶叶展现出的产品力实在太弱。至于茶酒都有的礼品属性,一般人可以拎酒赴宴,因为酒是饭桌上的刚需。以现代社会饮品的发达程度,谁会拎茶赴宴?难道要以茶会友?

在饭桌上,酒是客,饭是主。真到了以茶会友的阶段,茶又太过重要,变成奢侈品,要拼山头,拼产地,拼工艺,不同茶友之间互相看不起,互相鄙视。拼一次茶,收获负口碑的概率比正口碑要高得多。

既然把茶叶做出差异化实在很难,那就讲故事吧。于是,卖产品就成了卖故事。卖故事靠的是情怀,技巧,玩心眼儿,操弄人性,最适合销售时间长,利润高的产品。利润最高的产品当然是卖空气,传销嘛。所以,这样卖茶叶时间长了,就和骗子无异,整个行业都受累。

都说咖啡是茶最好的老师,为何中国茶不能走咖啡的路子呢?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的信心跌落到谷底,中国制造是廉价品的帽子,现在还没摘掉。中国没有奢侈品牌也能佐证国人对民族品牌信心不足,依然喜欢对标海外,渴望被世界承认。

咖啡和茶都是饮品,但喝咖啡的文化感显然更强。星巴克代表的美式咖啡文化,要比茶馆有吸引力。开会之前来杯咖啡,提神醒脑,功能性突出。没听说会前来杯红茶,品味不一样的人生。

咖啡和茶都是文化的附庸。中式文化确实越来越受重视,但真想茶叶可以王者归来,也许一下子回到宋朝才行。毕竟,小资生活是吃穿不愁之后的淫欲,在996的世界里,咖啡才是更适合的燃料。

那么香精茶呢?哦不,调味茶。

今天同事发给我一张图片,Chali的蜜桃乌龙,女王节9.9。我不知道Chali是怎么想的,砸了那么多钱在抖音上做推广,到头来还是要拼价格吗?就像许知远吐槽薇娅,你能把便宜货卖出去不算本事,有本事卖卖许知远的拖鞋,299一双。做茶做到这个份上,也是极惨,除了打击竞争对手,自己也剩不下啥。

调味茶需要太好的茶叶,甚至不需要太好的调味 料。食用香精完全可以满足健康饮品的要求,只是听上去有点 Low。当价格极低的时候,还要求像茉莉花茶那样七窨,八窨 ,是不可能的。即使真的桃子,也无法产生调味茶浓郁的香气,又怎能在窨制中留香不散。调味茶,不会是中国茶的未来,但可以做前行者,重新让茶叶回到大众视野。因为不能让消费者感知到,接受中国茶的价值,是茶叶最大的悲哀。

未来的中国茶,不应该拘囿于产地,古老工艺,背后的故事。而是真正好喝,不贵,通过产品自身的品质建立消费信任。既不做奢侈品,也不做农产品,回归日常饮品。好看,好喝,容易买。

线上传播才是未来中国茶应该诞生的地方,3600亿的茶叶市场,也该有个像样的品牌吧。

注:内容来源腾讯网-大个青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