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广州芳村茶叶第一网

找到约9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芳村遭灾/央视曝光天价岩茶/老班章村民被代言…2018茶界十大事件你真的读懂了吗?

回顾2018,贸易摩擦、监管加重、股市低迷……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一年对国人来说都是特殊的一年。“经济寒冬”,更是成为这一年的年度符号。


这一年,喜忧参半,茶界也并不轻松。政策、业态、事件的转变以及天灾人祸的突发、行业闹剧的涌现等,让话题流向哪里,爆发点就在哪里。


在人们追逐的这些因茶而生的事件中,每条的背后都隐藏着重要的信息和趋势动向,值得全行业重新解读与思考。


岁末年终,茶语网(www.chayu.com)盘点了茶界十大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来给2018年画上一个句号。


1、芳村遭遇火灾和水灾,损失惨重


事件说明

事件一:2018年2月4日,中午12点30分左右,芳村南方茶叶市场葵蓬附近一仓库发生火灾,这是继数月之前芳村茶叶市场火情之后,所面临的又一次严峻局面。


事件二:2018年9月16日, 因超强台风“山竹”登陆广州,引发珠江江水突然上涨。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临河沿线等区域发生严重的河水倒灌,整个茶叶市场几乎全数陷入一片汪洋。


茶语点评

这算是对茶行业从业者最大的警钟,警示大家切勿再将天灾变成了人祸。认真对待茶叶仓储、存放的安全及隐患问题,提高风险意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切莫,再让这样惨重的经验教训出现。


2、老班章茶王树再创68万元/公斤新天价


事件说明

2018年3月4日,今年的老班章茶王树春茶价达到了68万元/公斤,比去年涨了一倍多。而紧邻茶王树的茶皇后春茶价也达到了惊人的46万元/公斤。


茶语点评

我们倡导古树茶的价格应交给健康规范的市场去决定,而不是由纯粹的商业运作(炒作)来推动。


茶叶是用来喝的,不是拿来“炒”的,关注茶叶本身,回归茶叶品饮价值,或许比任何天价茶事件更有意义。


3、雨林古茶坊用南糯村民代言老班章


事件说明

2018年5月19日,一则“雨林古茶坊老班章品鉴会虚假宣传”抢了杭州茶博会的风头。经过传播,此事迅速发酵,刷屏茶人朋友圈。


茶语点评

很显然,巨大的利益诱惑是催生这出闹剧的最直接因素。这也将再次给行业提个醒:做茶还是要自律,守住内心的底线。


4、警方破获“添加微信好友卖茶叶”为幌子的特大新型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达200多万


事件说明

据新华社6月份报道,甘肃省定西市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以“添加微信好友卖茶叶”为幌子的特大新型网络诈骗案。


6月4日,警方在泉州抓获犯罪嫌疑人79人,现场收缴作案电脑190多台、手机200多部,经初步梳理此案在甘肃省内涉及诈骗金额211万余元。


茶语点评

正所谓“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警示消费者们,管住贪念,才能不上当受骗。


5、则道发声打响“曼松”品牌保卫战


事件说明

2018年7月,则道茶业通过其官方微信公号,再次发布“曼松”商标维权公告。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普洱茶圈内都传得沸沸扬扬。


茶语点评

对于茶界“李鬼”来说,偶然出现的市场监管漏洞使得他们违法成本相当低廉,这不仅是对曼松,对易武、老班章和西湖龙井都一样。


满大街9.9名茶,忽悠的是普通消费者,损害的是整个茶叶市场的信誉和未来发展空间,其后续产生的不良影响都应该是茶界人人喊打的,不容姑息。


6、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曝光“天价武夷岩茶”


事件说明

2018年7月13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了一则名为《天价武夷岩茶调查》的视频,报道了武夷岩茶天价行为及市场上价高质低的假茶现象。


其中,针对近期岩茶中的热门品类“牛肉”——牛栏坑肉桂,进行了重点探讨和暗访调查。


茶语点评

“人红是非多”,火爆之后必定鱼龙混杂。希望通过热点事件,让消费者去了解武夷岩茶的价值所在,认清这个市场所存在的行为和真实现状,甚至对其他茶类有着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7、五粮液亿元入资川红,茶酒融合落地让茶企高呼“新时代”


事件说明

2018年8月23日,五粮液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分别与宜宾川红集团、珙县鹿鸣茶业公司签订投资控股协议,这标志着国内乡村振兴发展基金领域第一个投资项目正式在川落地。


茶语点评

五粮液和川红的融合,将为茶乡带去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有力带动茶农更好更快奔康致富,推动川茶千亿目标加快实现,并能提高国茶全球竞争力,重塑世界茶业新格局,推动“中国茶”以昂扬之姿走出国门。


也许是受了五粮液风潮的影响,茅台、洋河都在相似时间段纷纷宣布即将进入茶界。


8、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的召开


事件说明

2018年,18位师父、18位徒弟,组成了武夷岩茶“非遗”历史上最豪华的制茶手艺人队伍。从6月到9月历时三个月,时间跨度之长,也是武夷岩茶活动历史上的首次。


茶语点评

这是迄今为止检验茶叶非遗传承成就的最大举动。这绝不是一个斗茶大赛,而是整个武夷山传承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最好见证。


9、历时14年的祁红商标纷争终于落幕


事件说明

2017年底,北京高院就备受关注的祁门红茶商标案作出终审判决,将使用地域范围仅限于祁门县的祁门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宣告无效。


2018年10月底,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行政裁定,驳回祁门红茶协会的再审申请。至此,历时14年的祁红商标纷争终于落幕。


茶语点评

在保护原产地品牌信誉和诚信的同时,还需要谋求共同发展,求同存异,共同推动祁红品牌形象的提升,齐心协力把安徽茶产业做强做大,合作共赢、良性发展,这或许是利好大品牌和大产业的。


10、 假冒龙井茶超市网店成重灾区


事件说明

北京市消协10月底公布了龙井茶比较试验结果,共发现4个样品假冒西湖龙井茶,3个样品假冒龙井茶。


这次调查涉及45个样品,采样渠道包括了超市、茶庄、茶城、茶专柜和线上购物平台。


茶语点评

西湖龙井作为中国绿茶第一品牌,实际上也是被造假最严重的茶类。事实告诉我们,造假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也警示茶行业需遵纪守法,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好茶。


结束语

我们评选的十大事件肯定并不只定是这一年茶圈中发生的所有,但它们的热度、给予人的提示与反思确是值得“十大”之名的。


回看2018,不平静的动荡时局下,看起来“清丽脱俗”茶界也并不平静。这其中有令人扼腕的损失,也有令人惊喜的融合。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大的事件背后,一定有不同前提的诱因。


正如蝴蝶效应一般,积小而为大,即将到来的2019年,茶界中又会发生什么大事件?或许就在现在你或我的所作所为中。





“金融茶”崩盘数百名茶商受害 国内茶叶相关企业超160万家

广州芳村茶叶市场"金融茶"价格大跳水事件,火上热搜,引起众多网友围观。刚成立半年的昌世茶依靠着“茶叶少帅若只打江山,那也只是成吉思汗之流”等营销宣传文案,品牌名声迅速在当地传播开来,而后通过炒作“茶叶供不应求,产品流通性高,有升值空间”等噱头,吸引当地茶商进来“分一杯羹”。当茶商们投入资金,等茶叶升值出售赚利润时,却突然发现茶价一夜从5万到2千,资金流失,引起茶商众怒,而幕后推手却已不见踪影。据初步统计,涉及此次纠纷的茶户数量达五百人以上,涉事金额超过5亿元。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茶叶相关企业164.32万家。近十年,我国茶叶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整体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新增茶叶相关企业31.23万家,同比增长4.33%,达近十年峰值。截至目前,今年我国茶叶相关企业注册量达20.13万家,其中,前11月新增19.54万家,同比增长5.60%。从区域来看,福建现存25.31万家茶叶相关企业,位居第一。广东、云南分别现存23.69万家、17.35万家,位居前三。此后是安徽、湖南、山东等地。

我国现存茶叶相关企业164.32万家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茶叶相关企业164.32万家。近十年,我国茶叶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整体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新增茶叶相关企业31.23万家,同比增长4.33%,达近十年峰值。受疫情影响,2021年、2022年我国茶叶相关企业注册量连续两年下滑,分别达22.27万家、19.94万家,同比减少28.68%、10.49%。但下滑趋势于今年有所回缓,截至目前,今年我国茶叶相关企业注册量达20.13万家。

今年前11月国内新增19.54万家茶叶相关企业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我国新增20.13万家茶叶相关企业,其中前11月新增19.54万家茶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5.6%。

从区域来看:福建现存茶叶相关企业最多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区域来看,福建现存25.31万家茶叶相关企业,位居第一。广东、云南分别现存23.69万家、17.35万家,位居前三。此后是安徽、湖南、山东等地。

福建山脉起伏,水系丰富,充沛的水汽得以保障,良好的自然资源使得福建成为孕育名茶的一方沃土。我国六大茶类分别是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其中,青茶、白茶、红茶三大茶类的发源地均为福建。福建丰富的茶品种也名声在外,例如福鼎白茶、茉莉花茶、正山小种、武夷岩茶、漳平水仙、坦洋工夫、安溪铁观音、白芽奇兰等均源自福建。

从城市来看:广州现存9.28万家茶叶相关企业,遥遥领先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城市来看,广州现存9.28万家茶叶相关企业,位居第一。广州人爱喝茶的文化流传已久,其中,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也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市场覆盖达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泉州、长沙分别现存4.77万家、4.15万家茶叶相关企业,位居前三。此后是南平、厦门、深圳等地。

我国茶叶种植规模庞大,种类多样,可供人们的选择较多。虽存在好茶价高的现象,但茶叶的本质仍旧是消费品,面临如此多的消费选择,珍稀好茶虽有一定升值空间,但并非不可替代。

来源:信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产业聚集:从“大名山”到“茶叶之都”

在《产业聚集效应与大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一文中,白马非马写道:

茶界的全产业链,更多关注的是个体厂商关于时间的迂回生产与上下游空间布局,而对众多茶商因扎推发展带来的产业聚集——中国茶的经济地理布局的关注远远不够。这篇文章将以大困鹿山的经济地理价值之打造,来阐述地理聚集型产业链的逻辑路径。

大产业链=众多厂商地理聚集型产业链+单一厂商全产业链(迂回生产时间链+上下游空间布局)。也就是,众多厂商在地理空间的理性选择,带来了地理聚集型产业链;单一厂商的时空布局理性选择,带来了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与地理聚集型产业链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单个厂商的时空观,后者是众多厂商在地理空间的理性选择——集体扎推。全产业链注重厂商在细分领域的比较优势,而地理聚集产业链注重因聚集带来的规模收益递增效益。比较优势+规模收益递增,就是厂商决胜大产业链的核武器!

本文将进一步阐述中国茶地理聚集型产业链的逻辑,即从“大名山”到“茶叶之都”。

纵向打通“大名山”到“茶叶之都”,其实就形成了中国茶企茶商发展的公用基础设施——规模增长的高速公路。善于利用“大名山”+“茶叶之都”之中国茶产业经济地理布局的,都会极大降低发展成本,提升发展效率,能高效整合茶界内外各种有效资源,迅速做大做强。

要记住,我们是站在产业聚集效应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要善于利用茶界多年来公用基础设施的积累,以“大基建+新动能”的模式谋取超常规发展,而不是从一无所有做起!

“多中心高度集中+大分散小集中”二元发展阶段

茶产业进入了“多中心高度集中+大分散小集中”二元发展阶段,而且多中心成为产业增长引擎,将大分散小集中高效连接起来,进行产业升级赋能,从而形成内联外分的新时期产业发展大格局……

多中心围绕“大名山”与“茶叶之都”进行。

大名山是上游发展的超级引擎。茶叶之都,是茶叶经济发展,到了经营城市阶段,是产城融合的体现,也就是茶产业的某个环节高度集中于某个城市。比如制造业高度集中于勐海,流通业高度集中于广州这个商贸之都,藏茶业高度集中于东莞,电商与互联网高度集中于昆明。于是,勐海成了制茶之都,广州成为流通之都,东莞成为藏茶之都,昆明成为云茶信息之都。

茶,成为了城市名片,是产业与城市高度融合的产物,代表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流。未来,可能还有深圳的中国茶创新孵化之都,想了解中国茶新经济,请来深圳。深圳要成为创新孵化之都,首先要有商业新经济的超级业态——中国茶产业创新孵化基地,以基地为核心,形成中国茶叶新经济的产业聚集高地,然后以粤港澳茶业总部基地的形式,向国际国内大幅射,成为中国茶增长新引擎。

据了解,深圳茶博园正在牵头做“深圳:中国茶产业的创新孵化之都”,请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名山”的打造,有助于山区经济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运动,“茶叶之都”是产业与城市高度融合的产物。新时代,“大名山”与“茶叶之都”的高效连接,无疑是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聚集于城市的中国茶新型工业、服务业,与大名山相融合,就是农业、工业、服务业一体化。

城乡统筹,服务三农,三产一体化融合发展,这是中国茶大产业链的第一大战略性连接。

第二大战略性连接是,产业环节高度集中的“茶叶之都”之间的高效连接。

大产业链,讲究的是专业分工、区域协同发展。目前,聚焦于不同产业环节的几个“茶叶之都”,已经形成产业的深度分工,比如勐海专注制造环节,广州专注流通,东莞专注仓储,昆明专注信息,如果再加上深圳的创新孵化,将这五个之都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产业高度分工,区域协同发展的大产业链闭环。

中国茶大产业链的第三个连接是,粤港澳大湾区茶叶经济的协同发展,能形成中国茶产业的最大增长极——世界级的大湾区,催生世界级的中国茶业总部。大湾区的茶业总部基地,将大湾区内的流通之都广州、藏茶之都东莞、创新之都深圳高效连接,走一体化融合发展之路,就能形成中国茶产业最大的增长引擎。

第四个连接是跨界连接。

第五个是一带一路的国际化连接。

进而,内引外联,在国内联合大湾区以外的“大名山”与“茶叶之都”,并联合各种力量,借中华复兴之势,推动中国茶的国际化。城乡统筹,服务三农,融合三产,产业分工,区域协同发展,产业创新升级孵化,增长引擎,内引外联,南茶北调,一带一路,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国茶总部基地的使命……

连接大产业链,赋能新时代

我提出了“内联外分”的中国茶产业发展格局。分散的茶产业,很难高度集中化,也没必要高度集中化,形成多中心的高度协作化就行。用多中心的协作联动思路,就能以大产业链的形式,将离散分布的中国茶产业,高效连接起来,并进行创新扩散与产业升级赋能,从而奠定中国茶产业变革与长治久安的千年大计。大产业链的五个高效连接,是城乡连接、区域连接、大湾区连接、跨界连接、国际化连接。通过连接与赋能,产生国茶的核聚变,造福全人类!

多中心区域协作联动,就能形成大产业链的高效连接,从而使中国茶进入大聚合时代。要说商机,我认为“连接与赋能”,就是中国茶最大的商机……

连接大产业链,赋能新时代!

大产业链整合六步:专业分工→高效连接→协同发展→聚合赋能→传导扩散→产业升级。大产业链,是专业分工协作链,也是价值传导扩散链。

大产业链的连接有,城乡连接、区域连接、大湾区总部连接、跨界连接、国际化连接。这五大连接,将已形成专业分工、产业环节高度集中的“多中心”连接起来,协同发展,从而建立中国茶大产业链分工大协作体系。再在大分工协作体系中寻找关键的节点,将之打造成深度聚合与创新赋能的产业高地,然后将聚合而来的新引擎能量和创新价值,通过大产业链传导与扩散到全国乃至世界,从而最终推动中国茶产业升级……

走进5G生态链共享大聚合新时代

茶行业有“三分三合”。

全产业链各环节资源分散化、传播碎片化、销售圈层化,这是三分。看到分的一面,销售做到一两千万元到顶。

三合,一是虽然产业各环节资源大分散,但有小集中。怎样在分中抓住不分的商机,做成五六千万元以上的规模品牌!

二是中国茶正在形成产业聚集高地。拿普洱茶来说,勐海是制造之都,昆明是信息之都,芳村是流通之都,东莞是藏茶之都。以熟茶为例,不是其他地方发酵不出好熟茶,而是勐海已形成熟茶生产的产业效率优势。勐海味是品质代表,更是产业分工效率的代表。外地发熟茶,品质可能也很好,但产业效率无法比!在勐海利用原产地的品牌势能与供应链优势,可以相对容易做成亿元级品牌或供应链企业。在昆明这个信息之都,搞互联网与电商的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也能做上亿元销售。依托芳村这个流通之都,东和与陈茶汇也在做亿元至十亿级生意。双陈、昌兴存茶等,凭借东莞藏茶之都的资源,在搞南茶北调,虽然还不成气候,但代表一种趋势无疑。

三是生态链的大一统,茶行业将来会诞生百亿级企业。专业分工、细分市场、移动互联,加上茶行业固有的底层逻辑以“大分散小集中”为主,造成茶行业进一步分散化。用中心化的逻辑,只能形成少数产业聚集高地与少数规模品牌/平台,而改变不了行业一盘散沙的局面。但用生态链大聚合的模式,不用高度中心化,而是做到分中有统,统中有分,共享发展,多中心与大分散协同发展,那么茶行业就会由移动互联圈层化,进入5G时代的生态链共享大聚合新时代……

茶行业需要新一代的品牌孵化基地

就普洱茶行业,谈一下品牌孵化的区域土壤问题。

品牌往往兴起于繁华的都市,根植乡土的茶叶原产地品牌,也需要都市的商业文明加持,才得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城市除了能为品牌提供强大的消费文化支持外,还能为茶企创建品牌提供系统化的服务。也就是,一二线城市不缺人才与配套服务,存在快速高质量孵化品牌的土壤。根植上游“大名山”的茶企,利用中下游的“茶叶之都”的产业环节聚集势能,能很容易做大做强。

比如一家茶企,以“大班章”茶区为安身立命之根基,在上游营建原产地势能,就可以顺流而下,围绕“茶叶之都”进行快速高效的全产业链整合:其利用勐海的”制造之都”做大制造环节,利用昆明这个“信息之都”,做电商与宣传扩散,利用广州芳村的“流通之都”经营渠道,利用东莞的“藏茶之都”建立仓储交易体系……这家“大班章”茶企,就可以在短短数年内,迅速成长为有大名山原产地优势,仓储、宣传推广、电商与传统渠道优势的全产业链茶企。

茶企做大做强,需要原产地名山基地、制造、品牌、仓储与渠道加持赋能。单就品牌孵化而言,做特色品牌,我主张将生产基地放勐海,品牌推广与营销总部放昆明。要通过大仓储、大渠道发力,来做品牌,可以将市场营销总部放广州或东莞,然后在勐海注册公司,或建工厂,以证明自己是原产地茶企。勐海适合做原料、生产与仓储基地,要说做品牌与渠道的话,缺人与配套服务。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最不缺人才,但这个城市形成了芳村大流通交易模式,大家都在找快钱,以卖茶为主。要不是帮别人卖,要不就是自已开茶店卖,很闲吗,帮你做赚钱很少的品牌孵化服务?所以,务实卖货赚钱的芳村,很难找到品牌服务人才。东莞也以存茶卖货为主,做品牌配套服务的人才少。

几地比较下来,昆明的茶品牌服务人才最多,文化梳理、策划设计、互联网、电商、媒体等品牌相关配套产业最发达。为什么昆明有孵化特色品牌的土壤?是被逼的!其地处产区与销区之间,可以说两边靠,也可以说两边不靠。在勐海可以玩资源,所以勐海为资源整合提供服务的人才多,比如料头、发酵师等。在广州芳村与东莞,身在大销区,坐享货源与销售网络优势,故从业者以存茶卖货为主。

只有昆明夹在中间,没有资源、货源与卖货优势,只好利用全省茶企,在昆明茶叶市场扎堆建市场营销总部的机会,为茶企提供品牌孵化服务。同时,利用昆明作为原产地集散地的优势,用互联网与电商连接全国。故,在昆明做特色品牌是很容易的,不缺品牌服务人才,可以“大名山+原产地工厂+互联网传播+电商+线下招商”运作全产业链品牌。

目前,昆明已经形成普洱茶特色品牌孵化基地。广州芳村与东莞也在转型,由存茶卖货赚差价,转向系统化的品牌与渠道服务,并由饱和珠三角转向经营全国新兴市场,从而掀起了“南茶北调”运动,即东莞仓储+广州芳村的大流通配送+北方新兴消费市场。

广州与东莞的转型是被逼的!

近年来,普洱茶市场红利消失,东莞的天量库存,面临巨大的出货压力,芳村海量茶店生意冷清,许多靠炒大益为生,使得大益成为2019年茶市唯一行情。故,东莞与芳村的从业者,要做比存茶倒货更高级的事,产业升级趋势明显,对品牌服务人才需求大。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芳村与东莞也会形成品牌孵化基地,即以“大名山原料基地+勐海工厂+仓储交易+渠道招商”为整合模式的全产业链品牌茶企。

就品牌孵化而言,昆明有文化与互联网优势,可以走精准圈粉的特色品牌之路。故,要打造特色品牌,可以到昆明建市场营销总部。当然,昆明是云南省会,云南的一些龙头茶企会把部分总部功能放昆明,从而使得昆明特色与一二线品牌并存。而广州与东莞,有大仓储大渠道大销区大资本优势,可以更容易做成规模品牌。这两地会形成“仓储交易+多品类产品集合”之规模品牌孵化基地。

不管昆明,还是芳村与东莞,都是在行业传统里打转,很难跳出旧有做品牌的逻辑。普洱茶产业升级,在传统势力之外还要寻找新势力,以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模式,打造新一代的品牌孵化基地。深圳作为创新之都,可以设立中国茶创新孵化基地,邀请茶企茶商入驻,提供人才与配套的品牌服务,打造茶品牌创新孵化的总部经济……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找到约8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