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寻茶说

找到约2,211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私房茶

喝了榕榕的私房茶,似意犹未尽,便再也难忘。

之前我喝过的普洱茶,大多是以山头或村寨命名驰名的,如冰岛、班章、易武,虽品质比价不同,也只是树龄芽叶的区别,味道回甘基本是一个路子,常品饮的人,一喝便知。

自然,就是这些名品也参差不齐,有大路货,也有私人订制,片堆的、单株的,百年古树和千年古树之别,纯料的和拼配的,品饮的和收藏级的,愈来愈弥足珍贵,能见识品尝一泡,那真是有福了。

至于更具个性特色的私房茶,也早已如雷贯耳了,但究竟起源于何时,像私家菜一样源缘流长,还是像私人订制一样,只是近年的事,我没有考详过,还真的不好说。寻茶的人,都有自己拿手的私房茶,收藏的人自不必说,就是过去也号称藏有别人没有或少有的私房茶,两种私房茶有关联,但似乎并不完全一样,前者更注重自己独特的创意,后者却强调体己珍贵。寻茶拼配的私房茶,是真正的高品质的拼配,像私家菜一样,配料是秘制的,神神秘秘,有别人学不来的特色。譬如我早年吃过的源于清光绪年的谭家菜,后来吃过的毛家菜,但近年私家菜馆遍地开花,难免鱼龙混珠,尝过后,大失所望。因此,推及到如雨后春笋四处冒出的私房茶,我想而怯步,不要说望了,从来都是敬而远之,不敢轻易品尝,怕名不附实,太过失望。还以为一切不过如此,走入误区,或干脆不走了。

在文人圈,我算一个茶人;在茶人圈,我大概还算一个文人。承蒙抬爱,我给一些寻来的私房茶起过名,释过意,自然也品尝过,其中的奥秘或者说诀窍,我是深深知晓的。说实话,真的不敢恭维,这种私房茶已加入太多的商业运作,变味是情理之中的,不足为凭。

每年采茶季节,那么多的寻茶着从四面八方涌入,怀捶着不同的梦,性格品行又千差万别,做出不同的茶,原也在情理之中。真正的好茶并不多,源于各自的局限。

我没遇见,并不等于不存在。我向来相信,真正意义上的私房茶还是有的,只是机缘未到罢了。像从前,或者说几十年里,我一直喝茶店里的大路普洱茶,且多是熟茶,生茶尝过几泡,购卖过两提金瓜,又苦又麻又涩,一直丢在博古架底层,说是养着,但我疑惑,养到猴年马月,恐怕还是老样子,只是多了霉味。但那时孤陋寡闻,还以为所有的生普洱都是那样的味道。先入为主,以至于好多年里与其它的生普洱佳品失之交臂。直到去年喝了高家寻茶珍藏的一些极品,譬如千年冰岛、帮骂、懂过、大户赛等,一下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天地,仿佛訇然中开,别有洞天。原来普洱茶的世界如此五彩缤纷。那味道,那汤色,甚至条形色泽,无不令我着迷。甚至有一种冲动,随着他们踏遍千山万水寻茶去,然后沉静下来,写两部茶书,一部是寻茶记,一部是品茶录。后因种种缘故,雄心未果,但对于真正的私家茶,或者说自成特色的私房茶,我还是很神往的,渴望一尝。

机缘总是眷顾有心人的,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但那确实是一个偶然。

素女会微友桂发了篇茶文,图文并茂,描写素女会杭州分会举办的品茶会,其中品鉴的茶品生普四君子引起我的关注,这款以梅兰竹菊命名的茶饼,很雅意别致,小巧玲珑,大有君子之风,对茶汤色味道她们也推崇备至,说绝对值得一品,还留下供茶人也事素女会员榕榕的微信联系方式。出于对素女会的信任,对桂的敬重,因为我知道那是一群超凡脱俗的女孩子,穿麻衣汉服,玩琴棋书画,对茶尤其钟爱,有很高的鉴赏力,我就加了榕榕的微信,谈茶论道,她说,你是桂的朋友,品味自是高雅,末了爽快地提出先寄一点样品,尝过再说。这也正是我乐于接受的方式。几天后,快递送来了样茶,果然不同凡响,单那清利大方的牛皮纸包装就是我喜欢的,中间留有玻璃纸透明天窗,里边的茶看得清清楚楚。我先泡了2013年四君子散茶,清香绵柔,回甘恬淡,绵里不乏刚劲,的确蕴含着明显的君子之道,若梅,若兰,若竹,若菊,和我喝过的任何一款生普洱都不一样,是典型的私房茶。放下茶杯,我就联系榕榕,速寄一套四君子茶饼,她又向我推荐了一款老白茶,就是月光白,是那父亲亲手秘制的,那香气,那甘甜,一言难尽。月光白我品过,是有种月光清辉的韵味,但榕榕居缘茶的这款老白茶自是不同,撬饼时就闻见四溢的花香,和我喜欢的帮骂老坨茶浓郁的香气很相似,但不仅仅是玫瑰味,还多了其它的花香,冲泡时香气更浓,多了些水润。汤色绝美,酒红透亮,初入口有古树滇红的滋味,细品有些微老熟茶的味道,但回味时多了古树生茶的清爽甘甜。一连几天,都是老白茶,喝了就放不下,每一次的品饮,体味都不同,汤色由红到金黄淡黄,愈来愈甘爽,香气时隐时现,一直弥留在齿唇上。和榕榕谈起品饮老白茶的感受,她也对这款茶情有独钟,相当自负,感叹道,若是再存放一半年,会更好喝的。这我信,也想象得出,其汤色口感与现在自不可同日而语,不过现在就已经很够味了,完全可跟我喝的陈化三年的生茶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及。她问我,那两款私房茶尝了没有,是今年春天的拼配茶,香气很特别,口味虽重,但感觉特别舒服。等寄那提老白茶时顺便赠你一饼尝尝。其实上次寄赠的样茶中就有私房茶,是散茶。撬了一小块,泡满了壶,的确如榕榕所言,是别一味道,那种浑厚甘醇非其它茶可比。更重要的是,她们居缘茶的私房茶,性比价相当高,与其他茶店比,真正是物超所值,出乎我的意料,尽管我知道茶的水痕深,但还是特高兴。喝到真正的好茶本身已是一种福气,遇到实价,那更求之不得了。

回想我的品茶历程,几十年恍若烟云,但近年还是清晰的,每一次特别的品饮,都历历在目。心底,不免有些疑惑,真正的好私房茶多了去,但如此公道的茶价茶人就不多见了,也许很多,只是我没有遇到。短短的十几天,我心甘情愿地够了三提茶,这在我是前所未有的,倘若说开始还是出于对素女会的信任,之后完全是自我感觉了,很舒畅。有一家普洱老店,我常常散步过去,或观赏茶器,或坐下品几杯,店主也是位寻茶人,每年春天都要到云南茶山转一转,寻些普通古树茶,压成茶饼茶砖,也算精细,店主人厚道,茶价也适中,但他也承认,就是这样的价格和价值,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榕榕的居缘茶,从茶品而言,无疑要高一个档次,但茶价却是这家店主无法向背的,除了批发和零售的关系,似乎还有许多我所不知的原因。在店主的店里,我看见两册精美的宣传册,是有名的雨林古茶坊的,茶品及包装,的确美到极致,看一看就沉醉了,不要说收藏。但那天价,真的让人望而生畏,起码像我这样的茶人,或者说爱茶人,连买的想法都不敢有。自然,店主也不敢代理,他坦言,真是好茶,千年古树茶,可代理不起。尽管他的店里也有几千一个茶盏的镇店之宝。

交往久了,偶尔也谈起她的居缘茶,也谈起她和雨林古茶坊的缘源。榕榕的语气是平静的,所以做不了土豪茶,只能辛苦些做私房茶,凭品质和价位籯得老客户的信任,一边做茶生意,一边玩茶,大概是遗传基因或氛围影响,她本身也是个嗜茶的女孩,遇见好茶就不想错过,坐下来忘记一切来静心品饮。自然和许多素女会的会员一样,很雅韵,茶只是其中的一项爱好。她南宁的居缘茶店,也已走过七个春秋。她店名就很有意思,居,缘于茶,有了茶缘,就居而慢品。她是湖南人,祖辈以茶为生,为了寻茶,千里迢迢追寻到云南,他哥哥已娶了傣族姑娘,成了地道的普洱茶农,经营着自己的茶庄。她姑姑的女儿在做普洱茶中结识了台湾茶商,已远嫁到台湾高山茶园,就是她自己也选定以茶为事业,终其一生了。

知道这些后,我就有些释然,在这样的茶世家里,深受茶的熏陶,有超然的茶理念,做别一样的私房茶,游走于寻茶人和茶人及茶商之间,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是很自然的事情。

今秋,明年春天,榕榕的居缘茶庄,又会寻见推出什么样的私房茶呢?午后,静享着她的私房茶,我常常这样想,思绪就不免飘远,飘到遥远的古茶林,仿佛看见一个姑娘,舒伸纤纤玉手,舞蹈般摘茶叶,音乐水一样飘起,起伏弥漫。那姑娘很像茶人榕榕,笑意盈盈,阳光灿烂。

我还是要说,由衷地说,榕榕的私房茶,素女会茶人品鉴后竖起大拇指说好,细想想,又岂是一个好字了得。里边的确蕴含着很朴素而又深奥的茶禅义理。一茶一味,禅茶一味。好茶是吃出来的,吃茶去。

【摘自2016年6月1日《吃茶去》杂志;静子(山西大同),作者系山西省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乡村拾遗》《镶嵌在记忆深处》】

刘德乾:从寻茶人到泉海茶石的智造之路

普洱茶界向有“生茶原料派”“熟茶技术派”之争。

在2008年古树纯料兴起之前,做生茶的往往对做熟茶的技术前辈含有尊敬之心,常谦虚地说,我们做生茶,也就是选好原料,简单压个饼而已,没什么技术含量,普洱茶只有熟茶才有技术。

但2008年以后,生茶靠古纯走上神坛,而熟茶被贬低为上不了台面的低端茶:用料差,粗制滥造,不卫生,喝了不健康。总之,没有品位才喝熟茶。2008到2014年,很大程度上是自然主义统治普洱茶的6年。

普洱茶界的原料派与技术派”之争

许多采造古纯的深山“狂魔”与只喝古树生茶的重度发烧友,认为普洱茶的最大魅力在于原料的天然性,没有多少人工的技术性。其认为,古树鲜叶用简单的初制工艺,做成毛茶,再简单压个饼,能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天然性,而少人工技术的“毒害”。而熟茶在他们看来,工序与工艺复杂,深度改变了茶叶的本来面貌,破坏了茶叶的本性与本味,好原料用来加工熟茶无疑是暴敛天物,只有不好的东西才需要做过多的技术修饰,以掩盖先天的不足。于是,在古纯派看来,古树料用来发熟茶,无疑是脑“烧”了,要用鄙视链底层的台地茶来发,才是正道!

2015年起,古纯市场盛极而衰,高端熟茶、小青柑、茶化石、中期茶等新物种乘势而起。这些新物种,都空前强调技术,而且其产品在市面上远比曲高和寡的古纯生茶受欢迎。于是,普洱茶告别了自然主义的绝对统治,走向了自然与人为干预的平衡。而且,“生茶原料派、熟茶技术派”的提法也受到质疑。大家不再剑走偏锋,而是强调阴阳平衡。熟茶虽然重技术,但原料也至关重要。做古纯生茶,可以只重原料,但要做代表未来市场主流的高端拼配生茶,必须注重山头与等级拼配技术,进而仓储技术也得到空前强调。也就是,无论生茶还是熟茶,也界已经达成共识: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仓储是升华!普洱茶也由激进主义迈入了中庸之道……

这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由吃大自然馈赠的资源饭,到吃技术创造饭。也意味着,普洱茶企的发展,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进化到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

勐海泉海茶业的掌门人刘德乾,早在2000年就做茶,从给勐海茶厂等大厂供原料做起,在2006年发酵做熟茶代工,2015年创建自己的品牌——泉海茶石,专做茶化石,可谓见证了普洱茶行业20年风雨。其走出了一条艰辛的“贸工技”发展之路,是许多勐海草根茶商创业的真实写照:从倒卖毛茶(贸易)赚了第一桶金,然后建厂代工,建立了普洱茶供应链,最后做自己的品牌,走自主技术开发之路。而刘德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了普洱茶市场新宠——茶化石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普洱茶企的下一个十年:由“寻茶人”到“造茶人”

其的企业发展历程,也跟同时代的普洱茶厂商一样,由“寻茶人”进化为“造茶人”。在原料为大的年代,他们是深山的寻茶人,为天下茶友寻好茶,制好茶。在原创技术得到空前强调的近几年,他们纷纷转型为“造茶人”,在寻到好原料的基础上,不再是简单的制造一下,而是在自然馈赠的基础上,加大技术与产品研发投入,创造价值。

刘德乾现在被称为“智茶人”,其打算将熟茶与茶化石的制程,由泉海制造升级为泉海智造!

普洱茶的上个十年,是深入山头寻好茶,开启了云南茶山的地理大发现与古树茶热。不辞辛劳,发扬神农氏精神,尝遍百山千味,用胃痛换来古茶芬芳。寻茶人太像劳模了,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如果说,古纯神话时代,寻茶人就是深山的苦行僧,都市里的布道者,最终用他们的身体献祭给古纯十年,可谓“太初有道,道成肉身”……

普洱茶的下一个十年,不是寻,而是造,也就是创造价值的十年。寻找,不如创造。要打造百年品牌,如果寻寻觅觅百年之久,可能最终凄凄惨惨戚戚。有定性的人,只会寻一时,不会寻一世。许多企业,寻了十年的茶,将会走上建立革命根据的道路,实现武装割据,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创造未来。由寻茶人到造茶人,就是普洱茶产业逻辑的一大重要变迁,专精深的制造引领未来。在某种程度上,“小罐茶,大师作”,就是时代的预言书,因为很会“作”……

为什么是造茶人,而不是制茶人?造茶人,不但善制茶,更会创造。在虚无中创造未来,需要大菩萨的慈悲与普世精神……

正如先锋“戏子”张广天的歌曲《飞翔》,唱到“在创造中飞翔”:

陆地淹没了,你就在海上飞翔

海洋干涸了,你就在天上飞翔

天雷滚动了,你就在火里飞翔

火焰熄灭了,你就在苦难中飞翔

过去倒下了,你就在未来飞翔

未来退却了,你就在现在飞翔

现在迟疑了,你就在心中飞翔

心灵败坏了,你就在创造中飞翔

飞翔,飞翔,永远的飞翔

飞翔,飞翔,不朽的飞翔

一位勐海草根茶商的“贸工技”修炼之路

中国发展工业与品牌经济,向有柳传志的“贸工技”与倪光南的“技工贸”的路线之争。近年来,由于华为的“技工贸”大放异彩,于是国人纷纷批判“贸工技”之短视。其实平心而论,就落后国家的赶超与草根创业而言,“技工贸”陈义太高,只适合极少数人走,芸芸众生干稳妥的“贸工技”更接地气。

勐海之所以成为普洱茶的工业中心与品牌中心,其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想当年,勐海也没有几家像样的茶厂,都是些做茶叶倒卖生意、初级加工的小商与小作坊。其托的是普洱茶2003年在大陆兴起的福,市场的需求一下突然放大,无数港台、马来西亚与广东茶商跑到勐海要茶,造就了勐海当地非常红火的毛茶与成品倒卖生意。许多草根茶商,就是拿几千元,几万元做贸易、粗放加工,抓订单赚差价起家,淘到第一桶金后,纷纷投资茶园与茶厂,由简陋小厂逐渐升级为标准化初制所与高大上的精制厂,其中的优秀分子后来做起了品牌,甚至走技术自主研发之路。

刘德乾作为过来人,向我们讲述了泉海茶业的贸工技修炼之路。

其做倒卖毛茶生意,就跟广东芳村的跑单帮一样,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许多如今开宝马的芳村大佬,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是骑自行车的。

“我2000年开始骑自行车收茶,做成十级、级外茶,卖给勐海茶厂。2002年开手扶拖拉机,去各个寨子收毛茶。2003年,骑买来的摩托车上山收茶,开始深山里的寻茶人之路。2003年到2005年,这三年最辛苦,上门收黄片(绿茶挑出来的黄片,卖给大益做普洱茶),骑摩托车上山,都是土路。刚开始创业,一天能挣两三百元,在那个年头很不错,一个初制所也就挣那么多钱。”

刘德乾,将泉海茶石称为泉海第二代熟茶。这是因为早在2006年,他就发堆子尝试做熟茶。

“泉海第一代熟茶指的是传统熟茶。我做毛茶生意,往往在茶厂里下货,所以每个厂的工艺可以亲眼看到,知道熟茶是怎么做的。当时我们仓库租给别人做熟茶,他们派师傅来渥堆发酵,我也了解一些。2006年试做熟茶,只是做散货。2009年注册泉海,2012年建泉海茶厂。建厂以前租别人的仓库,在别人的场地发,给人加工费。到2015年,发了九年左右的熟茶,泉海第一代熟茶已经非常成熟,2015年开始做泉海茶石,摸索泉海第二代熟茶。”

由此可见,他是有心人,在做毛茶贸易的时候,就在学习熟茶核心技术,并为建厂做准备,可谓6年毛茶贸易(2000年——2006年),6年边做贸易边转型加工(2006年——2012年),准备了12年,才于2012年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规模化工厂,由原料贸易商转向勐海有名气的代工厂,最终于2015年走向泉海茶石的智造与品牌之路。泉海花了15年时间,才由一个骑自行车的草根,走完了“贸工”过程,进入技术原创品牌阶段,成为云南茶界冉冉兴起的茶品牌新星。

死磕茶化石品类的品牌修炼者

刘德乾的工厂注重品质与信誉,加上一直做中端的茶,流通快的茶,所以一向不缺客户与订单。但他2012年开厂后却越来越迷茫,每天忙着处理各种事情,没头绪,累不说,没经验,还经常出错,反复折腾,找不到未来清晰的方向。也许这是其企业家的基因在起作用,做到一定规模,就不愿意停留在生意人阶段,想向做真正的现代企业与有影响力的品牌迈进。

“2015年,听企业管理专家李践“赢利模式”的课程,有启发,发现自己做得太复杂,什么都没做好,开始梳理不赚钱的品类,砍掉,并筛选客户,寻找突破点,找到茶化石品类。做一点,一个线,一千米深,才能做透,否则做得太多,什么也做不好。现在茶化石的收入占泉海收入90%,专注聚焦做一千米深。”其将做企业当成对自己的全面修炼提升之路,“接下来几年,我一直上李践老师的各种课程,涉及到财务、销售、营销、股权、管理等企业方方面面,对如何做企业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

2015年开始摸索茶化石生产技术,反复做实验,到了2017年工艺成熟。2018年,泉海将自己探究出来的核心技术与工艺环节形成企业标准,总结提炼出了“泉海精品茶化石80道生产工序”。

针对市场混乱,刘德乾认为要正本清源,用品质来建立市场信心与消费者的信任。而做精品就是品质的一种承诺与保证。做出“精品茶化石”,需要一整套严格的高规格生产标准。生产标准化落实到泉海,其核心就是其首家独创的“茶化石80道工序”。80道工序涵盖高品质茶化石形成的关键技术环节以及精细化生产的细节要求,按照80道完整工序进行质量管控与精细化生产,就能确保出品“精品茶化石”。

“泉海要跟市面上做茶化石通路货的拉开差距,就必须提前做一些工作。我们的初心是要将这个品类延续下去,品质一定要撑得住。泉海的技术、质量管控体系一直在提升。别人学我们做,但我们做在前面,有先发优势,有基础,更懂得如何进一步提升。现在我们每一个环节做得都比一般厂家好得多,形成了品质标准。泉海的品质标准,就是精品茶化石理念与80道工序。”刘德乾说。

泉海希望留给业界与消费者的,是一个深耕茶化石品类,做好精品茶化石,用“新中式熟茶”全新概念与形象引领消费市场的专家形象——专精深的茶化石制造专家:

专:专做茶化石;

精:为精品而生,精细化生产;

深:细分深耕,不断迭代升级茶化石品类。

升级迭代的核心要义是,由现在的“泉海制造”,向未来的“泉海智造”迈进。即深入钻研工艺,提升生产技术,研究消费市场需求,研发产品,在未来由泉海制造升级为泉海智造,推动茶化石数字化智能制造建设。

勐昌号寻茶人李志顺 翻山越岭只为寻优质茶原料。

  11年,足可以让一个韶华年茂的少年成长为一个眉宇沧桑的大叔。

  2017年李志顺47岁,他是一名有着11年经验的寻茶人。这个职业对多数人而言,是极度陌生的,有许多热爱茶叶的人,会去往各个产茶区寻茶,但对于李志顺,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勐昌号寻茶人李志顺

  寻茶人——李志顺

  李志顺是云南勐昌茶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他每天忙碌于寻找古茶原料,11年翻越了78座茶山,非真正古树茶不选。除了在深山雨林中勘察,他也经常与村寨里的茶农交流合作,预定茶树。陆续在布朗山老班章和老曼峨、勐宋山那卡、南糯山半坡老寨,易武的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刮风寨、丁家寨、张家湾寨等名山名寨建立起公司自己的古茶原料合作基地,因为普洱茶是讲究血统的茶,所以李志顺所挑选的原料都是在核心纯正的山头。

勐昌号寻茶人李志顺 勐昌号寻茶人李志顺

  2017年7月1日,“说茶”摄制组来到了云南,认识了这位寻茶人,也认识到了这份神秘的职业。

  寻茶3960天,泥泞和崎岖,就像是家常便饭

  云南的雨季从每年的五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九月下旬,脚下的土地是数十万年的原始森林,被雨水和过的泥土,毫不留情地爬上你的鞋子和裤管。但雨季的云南也是最舒服的,空气更加清闲湿润,最高气温也只有27、28度,对于近来在40℃高温煎熬下的广大群众,简直让人眼馋。

勐昌号寻茶人李志顺

  对于摄制组而言,“和泥”不是问题,取景、布景、保护设备才是最大的考验。要知道,编导的伞从来都不是用来遮自己的,下雨了就遮摄像机;太阳太大,就遮监视器,以便于观察画面内容。山里的道路并不平坦,也有的,根本就没有道,虽然常年在茶山进行拍摄任务,但穿梭原始茶山,确实是别有一番“愁”滋味。

  这样在山里、村寨里奔忙的状态,就是李志顺的日常。品质上乘的老茶树都藏在深山老林里,所以,寻到一棵优质的普洱茶树,确实是要披荆斩棘!爬上两三个小时,只为看看那一棵茶树是否能作为公司的产品原料备选。

勐昌号寻茶人李志顺 勐昌号寻茶人李志顺

  “从2003年来到这里,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在跟着村民爬茶山,哪个村寨有什么茶适合公司,我都知道。”虽然常年在云南,但李志顺依然乡音未改,一口的闽南音,让同样来自福建的我们尤为亲切。

  春天,是所有茶类品质最佳的时期。所以在春茶季,李志顺的工作便更重了,每天早上6点就要出发上山,到村寨里看茶样。

  为公司挑选合适的茶树,对原料的环境、品质进行考究,11年的经验,李志顺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外行看来,根本无法分清两棵大小相近的茶树有什么区别,传播茶文化,我们在行,分辨茶树,就请恕无能了呀!拍摄时,会遇到因为客观因素需要在不同场景进行补拍镜头的情况,出于职业本能,李志顺对这一点十分苛求。可以举这么一个例子,在老曼峨的拍摄过程中因为下雨的关系,一个行走茶树间的镜头无法完成,从当地人口中得悉,这雨,不容易停。摄制组便前往下一个拍摄地,期间两个小时的车程,云南深山的茶树环境,于我们而言,并无差别,更何况是一组脚步特写,但李志顺对这件事却较真得很,“不行!这两个地方的茶树根本就不一样,这茶叶不够嫩,不够优质!”大概,这就是寻茶人的职业诉求,这份苛求,才能让茶友们喝到更好的茶。

勐昌号寻茶人李志顺

  寻茶 要采茶!先修路!修路需谨慎!

  在云南茶山里,大多数茶农的普通话都不利索,对于拍摄过程中的沟通来说,的确费了些劲,却又觉得朴实可爱,若是少了这样的语言差异,那也就少了当地风情的别样感受了。

  让我们最有这种体会的是一个叫起二的找茶人,他是一位爱伲族人。李志顺定期就会到起二那儿看茶样,对茶样不满意的话,两人就一同去挑选合适的茶树。跟起二大叔聊天,会发现他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他的朴实和真诚,让人耐得下性子听他说话。

  找茶人——起二

勐昌号寻茶人李志顺 勐昌号寻茶人李志顺

  李志顺与起二一同去看茶树

  村寨里的茶农都像起二一般,对世代传承的茶有着独特的情感,对采茶也有着自己的坚持。就在我们前往拍摄的前几天,就有村民为了方便采茶,冒险在森林里修路,被派出所关押了10天!最后是村寨里出面,把他保出来了。

  虽然茶农们对茶叶的情深意切令人敬佩,但小编还是要苦口婆心,告诫大家,违法乱纪的事情,大家还是不要去尝试为好!

  修路需谨慎哪!

  李志顺对茶树的执着,茶农对采茶的执着,勐昌号对产品的执着,“说茶”对镜头的执着,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文章转自说茶)

找到约2,108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