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新普洱茶何时喝比较好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降温后不能再喝绿茶、生普、茉莉花茶、新白茶?

《1》

进入深秋后,脑海里浮现出许多句子。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寒露后,已到晚秋,霜寒露重。

进入深秋之后,天气越发的寒冷和干燥。

秦岭淮河以北的朋友,现下已经能明显感受到气温骤降带来的变化。

而即使是在南方,昼夜间同样有了萧索的凉意。

暮秋之际,草木辞青,景象凋零。

又干又冷的天气,容易令人觉得皮肤、呼吸道、肠胃都有不舒适的感觉。

为了顺利从深秋过渡到冬,适量的“补秋”很重要。

不过在茶圈里,存在有这样的说法。

为适应季节的更迭变化,秋冬时节喝茶,以喝茶性温和的老白茶、熟普、红茶为主。

至于绿茶、茉莉花茶、新白茶、生普,不再适合饮用。

究竟,真有这回事吗?

《2》

第一,尽信书,不如无书。

秋冬时节,干燥寒冷。

适宜多喝性味温和的茶,这点没错。

但这样大方向的喝茶建议,并非适合每一个人。

深秋到底适不适合喝绿茶、新白茶?

这不是书本说了算,而是得看个人的喝茶需求!

比如,当你需要消食、解腻、清新口腔时。

绿茶、茉莉花茶、新白茶、生普等,就成了刚好适宜的选择。

以“清新鲜香”为主打亮点的绿茶,兰花香、炒豆香、嫩香、清香等香型丰富。

当深秋补身、贴秋膘,刚吃完一顿大荤大肉后,心里自然会格外的挂念起这份清爽的茶味。

大餐后,用玻璃杯泡上一杯龙井,刚好清香解腻。

洗漱满口腔的油腻感,重新恢复吐气如兰的清爽状态。

《2》

第一,尽信书,不如无书。

秋冬时节,干燥寒冷。

适宜多喝性味温和的茶,这点没错。

但这样大方向的喝茶建议,并非适合每一个人。

深秋到底适不适合喝绿茶、新白茶?

这不是书本说了算,而是得看个人的喝茶需求!

比如,当你需要消食、解腻、清新口腔时。

绿茶、茉莉花茶、新白茶、生普等,就成了刚好适宜的选择。

以“清新鲜香”为主打亮点的绿茶,兰花香、炒豆香、嫩香、清香等香型丰富。

当深秋补身、贴秋膘,刚吃完一顿大荤大肉后,心里自然会格外的挂念起这份清爽的茶味。

大餐后,用玻璃杯泡上一杯龙井,刚好清香解腻。

洗漱满口腔的油腻感,重新恢复吐气如兰的清爽状态。

另外,新白茶里的春寿眉和白牡丹,它们的香气层次同样丰富。

花香、毫香、草药香、鲜笋香等多种香型交织,层次丰富,缤彩纷呈。

论消食解腻,它们绝不输给绿茶。

至于这茉莉花茶,更是不必多说。

过去的老北京人最爱喝花茶,看重的正是它的清香爽口风味。

秋冬时节,吃上一顿羊蝎子,配上一壶茉莉花茶。

这样的搭配,相信对北方的朋友而言,肯定不会陌生!

至于生普,在茶圈里面它的“刮油”效果尤为显著。

之前在和朋友一起喝老班章时,刚喝过六、七道茶,朋友就连忙找出苏打饼干垫一垫胃。

可见,以“茶味霸道”闻名的老班章生普,消食刮油一绝。

深秋大餐饱餐过后,适当喝点生普,又何来不适宜之说?

《3》

第二,秋困秋乏需要提神时,喝新白茶,绿茶更好。

秋乏,又被称作秋困。

凉爽干燥的秋季,人体容易出现疲倦打盹的现象。

夏去秋来,秋冬更迭,季节的自然更替变化,会让人体进入到周期性的休整阶段。

秋乏,困倦,乏力,没精神。

深秋的午后,秋困疲倦的状态,会让工作和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

从喝茶提神的需求看,喝绿茶、新白茶、茉莉花茶等,更能解秋乏。

绿茶,它是不发酵茶,内部含有的多酚类物质丰富。

秋天喝绿茶,清新爽口的茶汤,像是一阵春天吹来的柔风。

既能清新空气,又能驱散瞌睡虫,调整好状态。

而新白茶里的白毫银针,它具有丰富的茶氨酸。

茶氨酸,滋味清甜,鲜爽。

同时还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物质,增强人体机能的免疫力。

午后泡上一杯养分丰沛的白毫银针,对补充人体“养分”,清润提神而言,大有裨益。

而经过多次鲜花窨制的茉莉花茶,它内部含有的芳香物质丰富。

据研究表明,天然的花香可以化解人体抑郁、焦躁、烦闷。

万物萧萧的深秋,喝上一杯香气高扬的好茶,赶走低沉的“坏心情”,正好适宜!

而至于喝生普,它内部的咖啡碱含量不低。

具有像黑咖啡那般的提神作用,并且,对比一杯醇苦的咖啡,生普的茶汤滋味还包括了天然的花香、茶香,以及舒适的回甘生津感。

解秋乏,润秋燥。

秋天适当喝绿茶、新白茶、生普,有何不可?

《4》

第三,喝绿茶、新白茶等要讲究时机

深秋到了,冬天不远。

已经买到手的绿茶、茉莉花茶等讲究趁鲜饮用的茶叶,要是不及时饮用。

那么放到第二年后,它们就成了昨日黄花般的存在。

隔年的绿茶,鲜爽感必然不如新茶好。

而茉莉花茶原本缤纷似锦般的香气,也会因为存放时间太长,从而四散挥发。

等到最后,风味巅峰期已过,香气减弱。

喝到这样的茶,自然领略不到一泡好茶的精髓所在!

而对白茶、普洱等茶叶而言,虽然它们在良好保存的前提下,能够经得起多年的储存和转化。

但在选择喝茶时机上,不能一味追求喝年份越高的越好。

针对白茶的风味变化历程看,其实它也需要抓紧时间,趁新尝鲜。

特别是偏好新白茶鲜爽口感的朋友,更是少不了在秋季时多喝几泡春寿眉和白牡丹。

俗话里说,秋收冬藏。

深秋时节是个好茶归仓,适合饮茶的时机。

对2020年度的春白茶而言,作为新茶,它们已经经历了近半年的转化。

现在正逐渐褪去它的青涩,流露出几分轻熟的姿态。

此刻去喝茶,更能感受到新白茶独有的鲜爽、新鲜、活泼、清新风范。

同时,又不失温和与内敛。

可以说,存放半年后的这段时间,是新白茶美好风味的小高峰。

时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毕竟,再继续存放下去,可不是这样的风味。

喝茶这件事,讲究及时、趁早、机不可失!

至于秋天喝生普,同样讲究时效性。

论普洱茶的发展史,先有生茶,然后经过渥堆发酵诞生出熟普。

若想体会普洱的纯正风味,得从生普那找线索。

然而,普洱茶的生茶,并非是每个阶段都好喝。

刚完成加工时,它的晒青绿茶味浓郁,感受不到它的纯正花香,以及悠扬沉稳的风味。

春季采下来的普洱,等到深秋后,同样是经历了半年时间打磨。

这半年的光景内,生普们经历了韬光养晦后,整体茶味达到了显山露水的好时机。

此时不喝,正待何时?

毕竟,新茶和老茶的风味,各有不同。

要想领略白茶、普洱新茶的绝妙风采,可不容错过好时机!

《5》

第四,秋天不适合喝**茶的说法,依据不足

秋季该喝什么茶比较好,主要看的是个人。

喝茶的选择,体现的是个性化的差异。

有人喜欢喝清香型的乌龙茶,连喝十几年,口味不变;

也有人钟爱岩茶奇妙的岩骨花香,以及多层次的茶香风味;

还有的人,喝茶喜欢追随潮流,哪些茶热门就选哪种;

最后,在茶圈内还有许多的受众,喝茶口味喜欢清新、清香。

绿茶、茉莉花茶、新白茶的风味,正好能符合味蕾的审美。

可见,在喝茶选择这件事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秋天该选什么茶喝,本身就是百无禁忌。

只要一款茶没有变质变味,卫生干净。

那么,不管是任何一种茶,都可以放心大胆喝。

秋天不宜喝新茶,绿茶,生普的教条式观点,早就已经过时了!

《6》

秋已深,寒气露冷,将凝结也。

从夏,过渡到秋,整个秋天像是一场接连不断的变幻曲。

由热到凉,凉到寒,茂盛到萧瑟。

切身感受过季节的流转后,难免不令人伤怀。

难怪古人到了此时,要登高望远。

望向天地远方,抒发心志。

为避免萧萧秋意,带来的心情低沉烦闷。

适合多喝茶,润秋燥,放松身心。

秋天该喝什么茶,并非是件一刀切的事。

选对适合的茶,远比盲信教条喝茶要来得好!

来源:小陈茶事

作者:村姑陈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葡萄酒能,普洱茶为什么不能?

二十多年前,我接触普洱茶的时候,对于我来说,云南还是个神秘国度,带我入门品味普洱茶的是詹勋华先生,当时我试着问他:“喝普洱茶谁去过云南?”他告诉我,去过的人不多。

同样的时间,在我接触红酒的时候,带我入门品味红酒的曾彦霖先生告诉我,他是少数几个去过法国波尔多的红酒爱好者。而我只能买原文的红酒书籍,一知半解地过过干瘾。

而自2008年以来,和我一样爱好品味红酒与普洱茶的友人们,把深入云南,踏上新旧普洱圣城,当成“东方的波尔多之旅”。

法国红酒的品质,与法国主要产区的红酒葡萄品种的特殊性,有着相互的关联。波尔多左岸的小产区使用赤霞珠及美洛,赤霞珠的霸气和美洛的浓郁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勃艮第的葡萄品种黑皮诺,更是娇贵难制。

在法国,自然风土(terroir)被认为对葡萄的栽培有很明显的影响。它左右着每年所产的葡萄质量,即便产区、土壤、气候及葡萄品种的信息对大众来说非常清晰透明,酿酒师的功力也能让它的表现各异,却丝毫不减它的复杂神秘性。

不同产区的土壤特性、气候特性,所培育出最精选的葡萄品种,成就了法国红酒的丰富面貌。普洱茶呢?不也是一山一品、一品一味吗?为什么普洱茶的土壤、气候、茶树品种,却没有说清楚呢?要追赶法国葡萄酒,普洱茶还有哪些需要做的呢?

勃艮第酒庄

01

红酒酒标一看就懂,

普洱茶的包装纸说得清楚吗?

拿一张典型的法国波尔多红酒的酒标,和一张典型的普洱茶包装纸做一个对比,就可分出标示的内容异同和一些有趣的事。

在红酒的酒标上,可以找到的资讯是:

1.原酒庄装瓶;

2.酒庄名称;

3.等级(按法国AOC法规的法定分级);

4.容量;

5.生产年份;

6.酒精浓度;

7.法定产区AOC标示;

8.有些酒瓶背面有葡萄品种及其比例标示。

从酒标的八种标示,大约可以了解这瓶红酒的价值与本质。法国的红酒产区和葡萄品种的相互关联,已经历经几百年的搭配,它们的葡萄品种虽大同小异,但使用的混合百分比例各自不同,却是各个酒庄酿制风味独特的关键。

相较于红酒,普洱茶的包装纸所读到的讯息呢?

1.茶厂名称;

2.产品名称;

3.产地名称(大多强调是什么知名茶山或知名寨子);

4.重量(357g或其他);

5.茶性分类(生茶或熟茶)。

这是包装好的茶饼正面,而在茶饼背面,可以看到比较详细的内容,包括法定的规范产品名称、产品标准号、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号、生产企业名称、储存条件等。

革登I赵寅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是什么毛茶原料?这样的讯息是否太过笼统。每当我打开一张普洱茶的棉纸包装,总是对“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不解。为什么没有茶厂可以把茶树的树种说明清楚呢?

1985年中国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议审定了所谓的国家级良种、省级良种和地方级良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勐海大种叶,是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国家级“有性系良种”而云抗10号、云抗14号是国家级“无性系良种”这些国家级的良种,1985年以后在云南主要普洱茶的产区广泛被引种种植,那么,1985年以前的茶园所种的茶树品种呢?

百年的“大树茶园”或300年以上的“古茶树茶园”的茶树品种是什么呢?何时才能看到学术研究考察单位所公布的古茶树资源的分类,或将茶树品种、群体与地理区域的关系更明确的归纳出来,让茶厂、爱茶人的认知不要只停留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上。

我相信,茶厂推出的产品,不管是“勐海味”“易武味”还是“景迈味”都在强调它的产地或产区的知名度,但是,我更相信周红杰教授说的茶树的品种,尤其是茶树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的相互关联的“独一无一”性,才是建立茶叶风味的关键基础。

和葡萄树品种不同,普洱茶树的复杂性高得多,而且,“老树葡萄”的老树通常也只在100年以内,普洱茶的“古茶树”动辄300年或者超过500年。

既然1985年已有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对普洱茶的品种和级别做过了一次规范,我相信产、管、学、研可以再接再厉,对“古茶树”“大树茶园”“新式茶园”等茶树品种与产区关系,进行对比分类,并非难事。

我遇到过一些品茶的“茶神”他们可以喝出名山大寨的“山头味”。我曾试问他们,可否喝得出是什么普洱茶树的品种?

他们说不清楚那个山头的土壤特性、土质、矿物质的结构、山头的气候及与不同树种的协调搭配差别。没有普洱茶树品种的分类和标示,没有土壤、气候的依据做基础,所提出的“勐海味”“易武味”岂不只是个“美丽的神话”?

手握红酒,浅尝普洱,一个是西方的感性,一个是东方的神秘,我觉得有趣的是,西方感性的红酒,为什么可以严肃地告白,而我们神秘的普洱茶,茶树品种总是说不清楚讲不明白?

02

有保障的酒窖&

分散杂乱的普洱茶仓

在波尔多,葡萄酒储存通常颇有水准,绝大多数的仓储管理都有温控和湿控设备。长期仓储服务和新酒预售的物流与储存应该要分开。

红酒摆上十年,所需的储存空间必须尽善尽美,即便只是短暂存放预售新酒,酒庄或酒商也严格控管。红酒的酒庄通常都有原窖保存旧年份的好酒,而且是在自己的酒窖。在云南,茶厂还没有建立成品茶仓和优质常规茶年度库存量的概念。

举一个例子,从波尔多酒庄的酒窖到英国酒商的酒窖,已建立了标准化的规范,这个趋势已经形成了优势的竞争条件。通常波尔多的红酒一到英国,就会送进酒商的仓库中,并与原有的库存分开存放,以特定的名称、编码或资管系统归类。英国酒商拥有自家的仓储设备,这些设备和管理现代化的仓库都能将酒温降到理想的12℃和13℃,并控制湿度,直到酒安全送达客人手中。

在英国,已有专业的红酒仓储系统经营公司,把具有历史的地下坑道或仓库重建,例如,一家Octavian仓储公司位于Corsham的地下仓库。20世纪30年代,英国国防部曾重新粉刷通往仓库的石灰炭坑道,现在这个位于地下30公尺的仓库,俨然成为最安全的美酒之家。

Octavian的地下仓储,有湿度控制,约在73%~77%之间,温度则设定在13℃。红酒需要稳定性,好的酒窖为好的红酒建立高稳定性的长期储存地点,解决温度或湿度的变动对红酒的伤害。

而普洱茶呢?和葡萄酒一样,同样是需要后发酵的产品,虽然市场上对仓储也开始逐步重视起来,但是比起葡萄酒的专业酒窖,普洱茶的茶仓就显得分散而杂乱。绝大多数的情况是企业负责生产,产品流入市场后由藏家和商家进行仓储,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专业的仓储技术。

03

“制酒师”是创造红酒生命的灵魂人物,

普洱茶为何停留在“茶工”?

普洱茶的文化传承,固然是文化和社会的全面性参与的成果,不论在茶的科学、文化、历史或是推广,甚至茶的营销上,都有值得推崇和尊敬的“名人”。但制茶人呢?

制茶的工艺,是否如市场上的说法做茶,没有什么学问,一个做茶的工人,很容易做出一饼茶。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一片茶的品质优劣,除了原料本身的因素以外,制作工艺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的制茶人似乎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又或者普洱茶的大部分制茶人并未以“匠心”精神来约束自己。

那么,法国的红酒呢?从法国的红酒看云南的普洱茶,或许能找到一些有趣的对比。一个好的红酒制酒师,会坚持每一个细节,因为会呈现在它的作品——那瓶红酒上。

尤其是产区的气候、降雨、葡萄采收的天气以及影响葡萄品质的各种细微因素,制酒师都会关心,“原料”没有达到一定的品质,甚至那一个年份的“一军酒(正牌)”宁缺毋滥,不达要求标准的葡萄料只用来生产“二军酒(副牌)”。

在普洱茶的世界里,好的原料当然是一饼茶的重要基础,而什么是好的原料?我问过许多喝茶的人、做茶的人、卖茶的人,大家异口同声地强调“名山原料”尤其讲究名山的“一口纯料”。

于是,价值的建立,也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名山原料的价值大于厂,名厂的价值又大过于制茶人,现在名厂的原料被批评不够精纯,小作坊的“名山纯料”又大于名厂或大厂,至于大厂的“制茶人”似乎就更看不到价值了。

普洱茶的制茶工艺,为何独缺“制茶师”的位置?我一直很好奇,我接触了一些有30年甚至50年以上制茶经验的老师傅,在普洱茶的历史上,他们的价值被低估了,他们的工艺成就被淡化了,“制茶师”不但没有封号,科班茶学系或相关科系毕业的学生,也不愿意进到普洱茶的生产车间去当制茶工人。

我参观了几家具有规模的茶厂,在普洱茶的生产车间,只停留在“师徒相授”的阶段,有规模的大厂,成了口令动作一致、产品标准化的“茶工”。

文化的传承,传自于人的价值,但普洱茶的名山纯料和石模压制的价值,都大于“人”的价值,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如果普洱茶要像法国红酒一样登上世界的舞台,普洱茶的“制茶师”将会是最重要的关键。“制茶师”在普洱茶历史文化上的位置,将会被重新定位吧!

在西方,红酒的制酒工艺,几乎与家族或酒庄的历史息息相关,许多知名的酒庄在自己“代表作”的酒瓶标签上印刷着酒庄创办人或主人的签名,甚至制酒师的签名,让酒品更增添了人文的价值。Winemaker(制酒师)的功力,不但是一支好酒的生命之钥,更决定了这支好酒的价值高低。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扒一扒“普洱茶”家族的那些事


我姓“茶”,名“普洱”,人称“普洱茶”,别看我的名字是倒着念的,我可不是洋人,我是地地道道,云南的少数民族。

准确来说,“普洱茶”应该是我们整个大家族的名字,我们的家族很庞大,成员众多,又因为他们不同的出生地、缔造者、制作方式而有所不同,也都各有自己的乳名。

但是不管他长什么样,什么肤色,穿什么衣服,只要他进入我们家族的门槛,首先必须具备家族血缘和基因——1、原料产地:云南省;2、品种:云南大叶种;3、工艺:晒青。

这三点缺一不可,否则马上就会被排挤出家族大门之外。我们的形状有圆饼形的,有方砖形的,有碗臼形的,有散形的,还有人头形的,不管什么形,只要符合这三点,都是我们的族人。不过最多的造型还是圆饼形的。

1

我们家族可谓历史悠久,只可惜也没个完整的族谱,我们的第一个祖先具体生于何时,已经很难考证了,虽然史书上有些只言片语提到过我们,多数只说到唐朝,但先祖的诞辰日仍是众说纷纭。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祖上曾经在清朝时是煊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是几朝皇帝老儿的“座上客”,是御赐“贡茶”。有乾隆爷的诗为证:“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烹雪用前韵》。

另外还有清朝文士阮福的《普洱茶记》,第一句就是“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从古至今,我们祖上的另一支系,则被朝廷派遣去戍边,为边境牧区的人民补充维生素,实现朝廷“以茶治边”的政策,他们一代代都驻守边疆,一生戎马、战功赫赫,他们的功勋章上刻着三个字——边销茶。

世事浮沉,民国以后,因为战乱等等能说和不能说的原因,我们的家族也一度衰落,在过去近百年里都是人丁单薄的,直到21世纪以后,可能是时势造英雄吧,我们的家族走上了迅速繁衍之路,而如今已是子孙满堂,难以计数了。我是我们家族里辈分最小的普洱新茶。

2

我既姓“茶”,那必然就与中国茶有着相近的基因,都是植物性的饮品。说白了,就是用来喝的。但是我又与大部分中国茶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我们特别长寿。其他茶类族人,如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等等,寿命少则不到一年,多则三五年,过了寿数,虽不至灰飞烟灭,但也明显感到垂垂老矣,失去了品饮价值。只有我们的族人,可以活上百岁,而且年纪越大越越有价值,不仅是品饮价值还是价格。所以,我们也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至于我们为啥那么长寿,我只能悄悄透露一点,重点在于“晒青”。再往深里去,嘘,这是秘密,嘿嘿,不说了。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者开始研究我们的长寿之谜,虽然大方向上是对的,但是还有好多好多微观上的谜团未被解开。

他们称之为“后发酵”的过程,虽然我也一直在经历着,但是就好比人类看不见自己的内脏、骨骼、肌肉,微观上说不清自己是怎么长大的一样,我还真说不清自己是怎么一天天走向陈化之路的。就把这些谜团留给科学家们去解释吧。我还是安安心心慢慢变老、变红、变好喝吧!

3

要说我们还活着的族人,现在也是四世同堂了。如今还健在的族人最老的已经100多岁了,是曾祖辈了。有的还养在故宫里呢!这辈在民间的,年纪最大、资格最老、身价也最高,一片动辄几十上百万。别看他们灰头土脸、衣衫褴褛、形销骨立,甚至一碰就要散架的样子,他们可是历经风霜,在时光中修行,在岁月中积淀出来的,就像华山顶上须发如雪的风清扬,已然练就天下无双的绝世武学。

他们的名号一说出来,在江湖中可都是响当当的,闻者无不敬仰——福元昌号、乾利贞宋聘号、同兴号向质卿、龙马同庆号、黄文兴号、同昌号、敬昌号、陈云号……光这么念上一遍,都觉得热血沸腾的。他们的名字都是源自出生的茶庄、茶号名,这些私人茶庄、茶号建于晚晴到民国时期,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号级茶。

基本上1950年以前出生的族人都能归入号级茶。看官是不是想问,这号级茶是啥味儿啊?嘿,这还真难用语言来形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人说那里有哲学,这道理,你懂的!

4

曾祖辈下来就是祖辈的了,他们大多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还健在的相对曾祖辈的多一点,但也多不到哪里去,辈分低了一级,身价自然也会低一点,但最起码也是五六位数起了。

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身于国有茶厂的,既然是“国字号”,就得统一制服,他们早期的制服上统一印着繁体字:上面是“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字样围成大半圆,中心是“八中茶”围成一个圆心,下面是“中茶牌圆茶”围成上弧形。有些还会根据原料等级印上“甲级”“乙级”以示区别。

除了正中心的“茶”字,其他字样都是红色,“茶”字会根据需要加盖不同的颜色,一般有红色、蓝色、绿色、黄色,所以他们被叫作“红印”“蓝印”“黄印”“绿印”等等,他们共同的称谓是——印级茶。

到后期,70年代,制服上有些就变成“云南七子饼”(繁体)字样了,代表是“七子小黄印”。别再问我啥味儿了,我只能说,好喝!韵味儿足。看官您还是自己喝了体会去吧!

5

接着就是咱们父辈了,他们大概生于1980年代以后,2005年以前,10岁以上,35岁以下,都算是青壮年了,有些甚至步入中年了,可不能拿人类的年纪来和我们族人的年纪来比,人类10岁还是个嫩娃娃,我们普洱茶家族的10岁基本就已经算成年了。

我们不需要吃,只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就够了,长到10岁以后,汤色已经从黄绿色彻底转变成橙红色了,滋味也从苦涩转向醇和,完成了我们生命里的第一次脱变,但这一切也才刚刚开始,要修炼成真正的“顶级高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他们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担,所以他们共同的称谓是——中生代茶(也有人称“中期茶”的)。

中生代茶的族人数量明显增多,身价在三四五位数不等,他们的出身相对复杂,有“国字号”的,也有民营的,甚至还有些身份不明的。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是身家清白的,在江湖中的地位是要高些,尤其是那些生于八九十年代的“国字号”,现在都是江湖上的中流砥柱。

其中的翘楚是:88青、雪印、97水蓝印、96紫大益……这个事情的“国字号”制服相对丰富一点,但还是以“云南七子饼”配“八中茶”的字样居多,“茶”字的颜色自然也是各异的。

这些“国字号”的中生代茶,虽然大多有自己的别号,但是他们出生时的乳名都是一串数字。想当年,我们的父辈和祖辈大部分一出生就是要准备出口的,从香港转口到东南亚、日本,甚至欧洲、美洲等地。那可是咱们国家的创汇功臣呢!

为了方便出口,他们一出生就被编上了号,称为“唛号”,一般是4个数字,前两个数字代表拼配配方,第三个数字代表主要原料的等级,第四个数字代表出生地(1、昆明;2、勐海;3、下关;4、普洱)。比如现在如日中天的88青,就是1989-1992年出生的7542。96紫大益,虽然制服不一样了,但仍然是1996年的7542。这个说起了就复杂了,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了。

除了“国字号”的中生代茶,我们父辈里也有不少,甚至是居多数,生于民营茶厂,“国字号”虽然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但是那个年代,民营茶厂不多,竞争不大,只要原料好、基因好,技术好,并且当时有一定的量,活到今天,那也都是江湖好汉了!比如99易昌号、大白菜等,身价随时破万。

6

最后就是我们辈分最低的普洱新茶了,我们大多在10岁以下,数量巨大,每年都还有很多新的族人出生,我们就像人类的幼儿时代,稚嫩、青涩,刺激性还大,需要假以时日,等待成年。我们大多出身草根,但我们生在普洱茶家族迅速复兴的时代,生产工艺提升了,资讯发达了,传播途径广了,我们当中也不乏一些少年成名者。

凭借我们自身的条件和经营者的努力,我们总有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那一天。而且生在这个大时代,人们的口味、审美都原来越多元化,哪怕我们还未成年,同样有粉丝无数,香扬、茶气足、霸气、苦涩、回甘等等,都是人们青睐我们的原因。只要您喜欢,我就淋漓尽致地释放我的精彩吧!

7

哎呀呀!糟糕!我怎么遗漏我们家族另一个主事儿的呢?这个“大佬”可不能得罪啊!别看他们最早一辈的生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只有40多年的历史,可是他早已登堂入室,稳坐我们家族的第二把交椅,就像晁盖还活着的宋江一样,拥有大批拥趸者,散布各种言论,大有独占“普洱茶”这个名字的趋势。说了半天,还没说他的名字呢——熟茶。

说起来,熟茶真是我们家族中的异类。想当年,我们普洱茶家族还比较衰落的时候,又因为生于云南边陲山区,知道的人少,根本卖不起价格。虽说当年咱也是创汇功臣,但是价格那真真是极低的啊!香港和海外人士只喝经过发酵的普洱茶,这种便宜货,商人们都懒得占地方、费时间等他陈化到位。

所以,就有聪明的人出招,能不能用点手段,让普洱茶早点完成发酵,比如洒点水?比如沤一沤?经过反复试验,人工渥堆发酵普洱茶的技术研制成功,只需要四五十天时间,原来苦涩寒凉的普洱生茶迅速变成了温和醇厚,不苦不涩的普洱熟茶,汤色也从最初的黄色变成了褐红色。

原本只是“投机取巧”催熟普洱茶,但没想到,这个“催产儿”竟然意外获得了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最重要的是保健功能还特别好,早在1979年,法国医学专家就经过临床实验,证实了普洱熟茶有很好的降血脂效果,从此普洱熟茶风靡欧洲。如今更是牢牢把握了大众消费市场的主导权,不得不说,熟茶是个厉害角色啊。

注:内容来源普洱杂志,作者庄生晓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