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洗茶有必要吗

找到约139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茶叶冲泡时为什么要洗茶

  大多数喝茶的人,在泡茶之前都一个习惯就是“洗茶”,从词义上讲就是“把茶叶洗一洗”之意,即将茶叶用水浸泡几秒钟,然后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一个“洗”字,让不少人自然或不自然地联想,茶叶是不是不干净呀?得洗洗。是这样吗?洗茶有必要吗?

  茶叶冲泡时为什么要洗茶

  一、消除茶叶的灰尘和杂质

  茶叶在采摘、加工、运输的过程中,很难避免与灰尘、杂质接触。这些灰尘和杂质不仅会影响茶叶的口感,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洗茶可以有效地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和杂质,保证茶叶的卫生和质量。

  二、唤醒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茶叶经过冲泡后,会释放出独特的香气和味道。而洗茶的过程,可以起到唤醒茶叶香气和味道的作用。通过洗茶,茶叶的表面附着物会被清洗掉,茶叶的内部也会逐渐恢复水分,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三、为茶叶的冲泡做准备

  洗茶是冲泡茶叶的第一步,它可以为之后的冲泡做好准备。洗茶的目的是为了将茶叶表面的苦涩成分洗掉,让茶叶更加柔和。同时,洗茶也可以预热茶具,让茶叶更好地与水接触,提高冲泡的效果。通过洗茶,茶叶的外部和内部都会更好地与水融合,从而提高茶水的浓度和口感。

  哪些茶需要洗,哪些茶不需要洗:

  1、绿茶、黄茶

  绿茶与黄茶物质丰富,内度高,耐泡程度低,不需要洗茶,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黄山毛峰、白沙春芽等,这些绿茶一般都选用鲜嫩的芽头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相当丰富,这些茶类第一道茶都是它们的精华所在,倒掉的话实在是浪费,因此它们不需要洗茶。

  2、白茶

  新白茶不需要洗茶,由鲜嫩原料制作而成的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不要洗茶。

  原料较为粗老的贡眉寿眉以及老白茶,需要洗茶,洗茶速度宜快,不宜长时间浸泡,快速出汤是原则,洗茶后再进行正常的冲泡,此时茶汤醇厚的滋味,也会带给人非同寻常的感受。

  3、乌龙茶、老铁、岩茶

  乌龙茶原料大多选用大叶片制成,如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凤凰单丛、台湾乌龙等也是可以适度醒茶的,倒掉第一道茶汤,然后用100度水闷泡茶叶10s,出汤后便可饮用,此时茶叶中的香气和滋味更容易渗透出来,茶汤也会变得香高味醇。

  4、红茶

  红茶主要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总得来说红茶是不需要洗茶的。洗茶会洗走其中的精华,反之老茶、晒红茶相对嫩度较低,可以洗第一道,洗茶后可让茶香快速释放,茶浸出物快速溶解到水中,成为美味可口的茶汤。

  5、黑茶、陈年普洱

  黑茶与陈年普洱茶,一般都经过长时间的放置,茶內物质经过时间的洗涤,不宜析出,而洗茶则能充分发挥滋味与香气,冲泡时用100度水闷泡几秒,出汤后倒掉,洗茶能将粗老的叶片细胞壁张开,有助于茶叶中的滋味渗透出来,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圆润滑爽,口感厚重。


茶艺师泡出来的茶会特别好喝吗?茶艺有必要吗?


“茶艺有用吗?不就喝口茶有必要整这么复杂吗?”


每一次出席茶博会,我都会听到这样的调侃……但很奇怪的是,当你一个人静默地坐在那儿,煮水泡茶、洗盏分杯,原本只是像逛园子似的来瞧个新鲜的人,总会慢下脚步,带点不好意思地问你是否可以饮一杯茶?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在说话的时候不自觉地把声音放低,在拿到茶杯的时候不自觉地闻香再饮……


饮茶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茶文化是与其密不可分的存在;茶,从封建王朝的上等人专享到民国时期的全民思潮,从来不是一杯茶汤那么简单。




茶,是一种生活。


汪曾祺先生的文中,写道: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昆明住了七年,几乎天天泡茶馆。“泡茶馆”是西南联大学生特有的说法。本地人叫做“坐茶馆”,“坐”,本有消磨时间的意思,“泡”则更胜一筹。这是从北京带过去的一个字。“泡”者,长时间地沉溺其中也,与“穷泡”、“泡蘑菇”的“泡”是同一语源联大学生在茶馆里往往一泡就是半天。干什么的都有,聊天、看书、写文章……


你看,这就是茶在民间最强生命力的时候。它是一种生活,是生活里,自由的,蓬勃的,硝烟都无法禁锢的生命与思想,也许也是那个年代里能够短暂地存放沉重、告慰人的心灵的媒介。


也许有人在茶水氤氲里赞叹这个世外桃源,也许有人咽下茶水挥笔写下的是:国破安有真自在,也许……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西湖龙井茶博物馆试营业的那天,遇到了以“探究茶行业近20年来的改变”作为课题的浙大学生。他们采访博物馆馆长问了很多与茶叶有关的问题,比如茶叶价格的变化……馆长细细回答之后,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喝茶吗?”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一个学生说,他家里人经常喝茶,爷爷、爸爸……他自己不……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95后的不饮茶……看满大街一家家雨后春笋一般冒出的奶茶店就能知道,十步一家茶馆,两句不离茶经的时代真的过去了。我觉得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咖啡等多种性饮品的冲击……这一点,看奶茶店跟精致独特的咖啡馆数量对比,就不难发现——大家都是在选择快节奏的饮品,你赶时间我更赶时间……连坐下喝杯咖啡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不会提供外卖、不会放在一次性杯子里来贩卖的茶。


而是我们在现代化的快节奏里正在变成一个个流水线制造出来的产品……好像发个呆,就会比别人落下一大截;好像没有达到别人的高度,就是loser……我们在别人的定义里活着,如何又在别人的定义里迷茫


别人的定义,从来都是最快节奏的变化。




茶艺,是一种生活态度。


喝茶从来没有固定的形式,就像茶叶,本身就只是树叶子而已,什么好什么坏?是我们赋予了它价值,高价买的难道是几片叶子吗?他们买的从来都是他们的生活,而不是这些东西本身。


我选择喝茶的时候,身着柔软美丽的茶服,用高岭土的盖碗茶具、用进口的水晶器具……那是我对自己的生活的态度。


必须很坦诚地讲,对茶叶没有像研究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师们那样了解,但是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举手投足都变得优雅与淡然……别人说这是附庸风雅,说重视茶艺是本末倒置……说什么都好,我知道我在其中获得的是片刻的平静,是我内心的声音与力量。


我喜欢生活里有些仪式感,让我感觉自己活得“特别美好”,我享受一个人静静地看着茶叶一颗颗在汤水里起起伏伏,像在流言蜚语里摇摆不定的自己……


“有没有必要?”……扮演那么久的功利者,能够暂时美好一会的时候就放下斤斤计较的那份操心,安担一点?




文中茶具摆件图来源:淘宝茶殿旗舰店

“脏脏茶”走红,但茶脏了你真的会喝吗?

如今的潮流实在奇怪

不爱干净都爱“脏”

当火到不行的脏脏包

终于消停会儿的时候

“脏脏茶”风潮又起

黑糖混合牛奶造就的“脏效”

令奶茶成品极具艺术感

可要放在茶身上

茶友们可就不乐意了

 

 

“脏脏茶”变“脏茶”

一字之差

效果却差的远

所谓“脏茶”

令人避之不及

 

 

因此大家在喝茶前

常常会有“洗茶”的习惯

茶叶冲上水浸泡一会儿

然后把第一泡茶水倒掉

过程中产生的茶沫等杂质

难免令人生疑——

茶是不是很脏?

事实真得如此吗?

本期一起来涨姿势!

 

 

茶到底脏不脏?

 

所谓茶脏,怕的无非是有灰尘、微生物和农残等混入。观点在于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灰尘或者微生物,因此洗茶能去掉茶叶上的一些细菌。

 

事实上,大部分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已相当高,除了采摘还依赖手工以外,其它的生产环节,基本都不需要人直接接触。

 

 

同时,绝大部分微生物生存都需要水分,国家标准干茶的水分含量为6%,茶叶之所以保质期长的原因就在于其含水量已经降到最低,极不利于微生物着生。

 

因此,茶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脏,洗茶只是人的心理安慰而已。退一万讲,即使有部分微生物的,茶叶经沸水冲泡,80 度以上的高温热水,足以杀死大部分细菌。

 

 

茶沫是怎么回事儿?

 

如果没有细菌,为什么泡茶的时候一冲水,水面就会浮起一层“脏脏”的泡沫呢?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茶沫形成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有三:茶中的茶皂素、茶叶上的绒毛以及茶叶的碎片。

 

茶皂素是引起茶沫的最主要原因。茶皂素也叫茶皂苷,味苦而辛,具有很强的起泡力,一般泡沫丰富的茶滋味相对浓郁。科学研究表明,茶皂素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其实是对身体有益的一种物质。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还把茶沫视为一种精华。魏晋时代的杜育有诗云:“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而宋代的“斗茶”更将茶沫玩出了新高度。人们三五成群,以黑色建盏盛放茶汤,并用专门的工具搅动,使茶汤中浮出白色的泡沫,黑盏浅沫,十分醒目,以泡沫多者为胜。

 

茶叶上的绒毛也是茶沫形成的原因之一。一些由茶芽制成的茶较为细嫩,绒毛较多,比如碧螺春,一冲水就会浮起茶毫和泡沫,看起来似乎很脏,实际上都是精华。另外像红碎茶,或者是碎末比较多的茶叶,茶中的有效物质浸出很快,冲泡时也比较容易产生茶沫。

 

综上所述,茶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洗茶有必要吗?

 

根据研究表明,茶叶冲泡后,首先浸出的是带有爽鲜味的氨基酸和带有刺激味的生物碱。如果我们洗茶的时间过长,那么倒掉的茶汤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生物碱等营养物质,反而丢了精华。

 

 

在现代茶艺中,与其说“洗茶”,不如说“润茶”、“醒茶”更贴切。

 

因为该做法最实际的目的就是使干燥的茶叶先受热吸水湿润,形成叶片舒展的萌动状态,便于滋味物质溶解,使茶叶香气物质更好地散发。从这层意义上来说,针对适合的茶类可以进行简单的“润”“醒”。

 

 

真正脏的其实是……

 

敲黑板!显现的茶沫不是脏物,而在看似干净的茶具中,微生物却在疯狂的生长……

 

 

首先是茶巾,因茶巾使用短暂,多用于擦拭洗净的茶具,大家往往在使用后未及时清洗。此时,湿润及毛质纤维的质地成了微生物最佳的寄生温床,人手的反复接触以及与桌面、茶具底部的接触,造成了菌落互换,交叉污染。

 

建议大家每次使用后,将茶巾用热水单独冲洗并晾干。如使用一段时间后,可用洗涤剂做一次彻底清洁。像普通毛巾用品一样,如经常使用,2~3个月后,最好换一条新的。

 

 

然后就是“茶道六君子”。对大多数人来说,茶道六君子是喝茶辅助工具,使用频率并不高。但每次清洗之后,如果没有完全晾干,会导致湿润封闭的茶筒成为霉菌滋生的温床。

 

建议大家尽量将它们放在干燥通风处,能选择竹质的当然更好,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把它们彻底清洁一次,然后晾干。尤其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打湿的工具,都要晾干后再放入茶筒,避免干湿混放,保持竹筒内壁干燥。

 

 

 

特别是茶漏的清洁,千万不能疏忽。茶漏久用后更易堆积茶垢,且长期处于湿润中,茶漏易老化、氧化,这使得出汤速度越来越慢。在茶漏出现轻微变色时,就是需要来一次彻底清洁的重要信号了。

 

清洗茶漏,只需将软毛牙刷蘸上小苏打,轻轻擦洗就能见效。而对于用了太久而且价格不高的茶漏,还是建议您重新换一个吧。

 

 

 

最后少不得会“脏”的就是茶桌了。这里主要指那种个头很大、半固定式、不易拆洗的茶桌。对于简单易携带易清洁的茶盘,情况可能要好很多。试想一下你是不是很久没有清理茶桌了?

 

茶桌高湿,木质茶桌又不能暴晒,日常使用应当尽可能将其摆放至干燥通风处,同时保证至多一周全面清洗一次的习惯,以防茶桌生菌酸腐。

 

总而言之

少疑虑

勤清理

喝茶美滋滋

 

 

找到约13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