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湘丰茶园

找到约16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湘丰集团发展特色产业,致力精准扶贫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湘丰茶业”)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单位,2019年排名中国茶业产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第五位。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实行战略合作,率先全面实现了清洁化、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加工,茶叶综合加工规模达5万吨以上,省内第一。旗下湘丰装备公司自行研制的智能化茶叶生产线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已畅销10多个主产茶省。湘丰茶业庄园(飞跃基地)已被评为3A级景区,形成较强的旅游吸引力。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湘丰集团立足于农,采取各方式,以产业为龙头,致力精准扶贫,千方百计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一、以产业为龙头,致力精准扶贫

  广大贫困地区虽然经济条件落后,但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在发展过程中,湘丰茶业一直坚持产业扶贫,助推贫困地区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2008年控股成立湖南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保靖)、2009年控股成立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石门)、2011年控股湖南官庄干发茶业有限公司(沅陵)、2014年控股湖南浩茗茶业食品有限公司(益阳)、2017年控股成立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桑植)、2018年控股成立安化湘丰黑茶有限公司(安化)。这些公司给当地直接安排就业400多人,累计发放劳务工资2个多亿,给当地带来税收3000万元。湘丰凭借自身在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挥贫困地区的生态和资源禀赋,打造当地特色产业品牌。目前来看,黄金茶、安化黑茶、碣滩茶、桑植白茶都已经初步成为当地扶贫的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桑植白茶,短短三年时间,通过湘丰的努力,已经成为“五彩湘茶”之一。

  二、以机制为保障,实现双零双赢

  湘丰集团一直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三产融合实施过程中,围绕“农”字下功夫,广泛开展与村级经济的合作,谋划企业与农村、农业、农户的共同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公司通过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并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为了让有效解决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两缺两怕”的难题(农民缺资金、缺技术和怕自然灾害、怕价格下滑影响收入),公司采用了合作社鲜叶直补模式,即根据从合作社收购的鲜叶原料,按市场价核算鲜叶总价值的15%直补给合作社,用于鼓励合作社规范茶园管理、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等,合作社并对成员按股金份额进行盈余返还。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双零双赢”(农民零风险、零投入,公司少投入、少用工,农民、公司均受益),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湘丰村域范围内拥有良种生态茶园4505亩,茶园亩均产值约4500元,主导产业收入2025万元,占村域农业经济总收入的62.23%。茶产业从业人数1186户,占全村农户数的52.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万元,高于所在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1%。2017年7月,湘丰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三、以项目为纽带,带给农民实惠

  湘丰集团立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以项目建设推动三产融合。近年来,公司通过良种茶苗繁育、生态茶园培育、茶博园建设、生产线改造、茶叶全自动生产线设备制造等项目,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给本地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实惠。激活农村存量资产。吸引合作社参股龙头企业,通过股权分红的方式,分享龙头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目前湘丰集团已经吸引合作社参股资金200万元,带动茶农500多户。激活农村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茶农根据自有林地或耕地可以获得100~800元/亩的收入。激活农村人力资源,通过吸引茶农从事采茶、茶园培管、进厂加工、参与营销、参与旅游服务等方式,直接带动200多人就业,人均工资及福利达到3.5万元。

  四、以创新为手段,促进资源增值

  桑植县一直有做白茶的传统,但是产业化程度一直较低。2017年1月,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桑植县人民政府于签署了《桑植白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把桑植白茶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做大“桑植白茶”品牌,全方位合作打造桑植白茶产业。同年3月,湘丰茶业集团控股成立了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在技术与产品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通过指导当地茶企将原来废弃的夏秋季鲜叶按“桑植白茶”的新工艺标准加工成白毛茶,茶农鲜叶收入可增加60%。建设现代化标准桑植白茶加工厂房,取得省内首个白茶紧压制茶生产许可证,年产量可达1000吨,大胆进行技术研发,创新产品,在生产白茶饼、巧克力、白茯砖的基础上,开发白茶面膜等深加工产品,打造最具张家界特色的旅游农产品。2019年是桑植县脱贫摘帽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订单收购白毛茶350吨,销售180余吨,产值达8000万元,带动茶农增收1400余万元,直接带动贫困对象3500人,间接带动贫困对象40000人。

  五、以茶旅为载体,达到企农联动

  湘丰集团充分发挥湘丰村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打造生态产业,坚持企业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相结合,坚持乡村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相结合,向生态要效益,在生态发展中出效益。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关键是要把游客引进来。公司通过采茶节、采茶比赛、茶园摄影比赛、帐篷音乐节、亲子游、研学等一系列的策划活动,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平台等各种方式,把湘丰村的“吃住游玩购”全方位、广范围的向大众进行传播。公司去年国庆节举办的帐篷音乐节活动,人流量达到了4万多,当地村民说这是村上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天,商店的矿泉水都销售一空。活动策划在直接拉动当地消费的同时,也让当地农户考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好处,吸引周边农户开展民俗民居改造,挖掘自身特色,直接参与到乡村旅游接待中,创造新的增收致富途径,增强农户自身“造血”能力。

  对于湖南省的贫困地区,茶产业始终是长效产业、朝阳产业,也是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作为国家龙头茶企,湘丰也为自己定下了四大目标。一是发挥产业龙头作用,持续引领产业发展不放松。坚持“五彩湘丰茶,一壶盈天下”的发展理念,多品类发展,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二是巩固农企联合机制,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要把农户吸引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项目中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三是坚持茶旅一体化发展,实现茶旅高度融合。打造茶旅主题项目,丰富茶旅参观体验内容,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相互支撑,同时通过茶旅带动周边经济的整体提升。四是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通过技术创新,在茶叶差异化产品、衍生品、精深加工产品等方面进行大力研发。

  (本文节选自7月《茶世界》,更多资讯请关注第461期具体内容)

湘丰茶业新晋“湖南农业优势特色产业30强企业”

  您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湘丰茶业集团。

  近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正式评选我和一批企业为“湖南农业优势特色产业30强企业”,感谢上级单位对我又一次的肯定,我倍感珍惜。

宋太祖脱甲品茗

  我一直以来就是中国茶产业这个班级里的好青年,我诞生于宋太祖“脱甲品茗”的金井镇脱甲村,后来因为优异市场成绩和良好社会责任,脱甲村更名为现在的“湘丰村”。

  与茶行业里其他的“同学”不同,我的起跑时是一名特困生。98年咱们村的汤宇将一家小厂承包改制为“湘丰茶厂”。这就是我的最初形态。

  刚起步的我一穷二白,产业单一,产品价值不高。随着茶园培管、茶机装备、茶旅研学、出口外贸、线上电商等版块的逐步崛起。经过20多年的奋起直追,我从单一产业逐渐走向多元化的三产融合,从名优绿茶到五彩湘丰茶(红、绿、黑、白、花茶),产业与产品越来越具有市场优势和特色,我能提供给湘丰人的平台也越来越广阔。

AAA级景区-湘丰茶业庄园
湘丰帐篷酒店

  2014年,我全资成立了湖南湘丰茶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长沙湘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大力拓展茶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和京东、天猫湘丰茶叶旗舰店专卖渠道。一大批90后小哥哥,小姐姐加入了我的湘丰大家庭,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思路。

首届长沙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已连续举办6届)
湘丰科技产业园

  转眼来到2015年,首届“长沙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我的湘丰茶业庄园成功举办,湘丰旅游的品牌化发展格局也开始形成。同年,规划面积为6.4万平方米的“湘丰科技产业园”正式运营,湘丰智能装备开始向中国茶叶机械行业领军企业冲刺。三产融合格局已然形成。

  2016年,我荣获了“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我连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定为“中国茶业十大领军企业”。

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
湘丰茶叶出口精深加工产业园

  之后的两年,我开始大踏步拓展升级各产业版块,茶业版块荣获由省长和省委书记亲自颁发的“湖南省产品创新奖”,这是湘丰品牌第一次作为全省茶业类产品唯一一家代表获得的省内最高奖。湘丰茶业庄园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长沙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研学茶旅成为湘丰旅游的新标签。国家倡导产业精准扶贫,我积极与张家界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控股成立了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领衔打造我省五彩湘茶战略中最具特色的桑植白茶。

湘丰总部花园式绿色工厂

  2018年,我被国家工业和信息部评定为“国家绿色工厂”,2019年,又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森林养生基地”。

  而今,22岁的我,是一家新时代的活力型“青年”企业。已发展成为以茶苗繁育、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内外贸、茶机制造、茶文化旅游于一身的产业集群。现在的我,风华正茂,青春无限。湘丰的产业有优势、产品有特色,湘丰村的乡村振兴在望。湘丰人有信心,懂感恩,知奋进,一定能建设出中国最美的茶乡!

茶园变公园,卖茶也卖景!长沙“绿茶小镇”一路开挂

百里茶廊,万顷茶园,漫步在长沙县金井镇,满眼翠绿,茶香四溢。

从美丽宜居村庄,到湖南省非遗村镇省级示范点,金井镇以茶产业为突破,用好用活非遗项目,大力拓展“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多种模式,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据悉,2023年上半年金井镇茶叶总产量13155吨,接待游客达80余万人次,收入5900余万元,成功走出了一条“有机、特色、优质、高效”的茶叶发展路子。

活用非遗挖潜茶文化红利

“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小小的茶青便成了茶叶。茶产业不仅为金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蕴藏了历经千年的茶文化记忆。据长沙县志记载,茶叶栽培加工在长沙一带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口感好、茶香浓,金井茶场的“手工制茶工艺”一直广为人们流传称赞。

2016年,金井绿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金井绿茶受到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的茶友前来体验非遗文化,这让金井茶业看到了非遗文化传承背后的增收潜力,开始了从茶园向“公园”“景区”的升级之路。

茶园内建茶叶博物馆、打造制茶体验项目、布局非遗茶文化的推广……金井茶业打造出的“茶文化+茶园+非遗工坊”模式的金井绿茶体验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同时连接起周边公共休闲、服务配套产业项目,形成了集山水观光、养生度假、健康运动、乡村体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非遗文化园。

如今,每到采茶时节,新茶吐绿,茶廊飘香,游客络绎不绝,拓展茶艺、茶文化赋能后,游客留下的时间比以前更长了,周边的餐馆也是生意火爆。

上午赏茶园,下午游虎园。

非遗茶文化的红利,并不止于茶叶本身。除了茶园外,金井镇还大力拓展“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不断探索“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发展模式,以金井茶园为核心,串联起镇域内长沙县烈士陵园、杨立三故居、金井茶园、湘丰茶园、三珍虎园、沃园农场等景点,开发了11条茶旅研学精品路线。

目前,长沙金井茶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已累计服务游客30万余人次,带动2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灵活就业,为10余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带动金井特产销售近60余万元,带动集体经济增收达20余万元,有效推动了当地农文旅与经济社会全局深度融合,联动发展。

三产融合村企共营奔共富

点绿成金,做活“茶”文章,茶早已成为金井镇的一张靓丽名片。眺望远方,一碧万顷的茶园中蕴藏着的不仅是茶乡文化,更是整个金井镇的赋能转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茶乡名镇,如何让茶叶增值的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金井茶业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农民致富、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新路子。先后在金井镇蒲塘村、浏阳市张坊镇富溪村、宁乡市沩山乡沩水源村等贫困村发展茶叶产业,建立茶园基地1000余亩,新建茶叶加工厂1个,帮扶贫困户300余户,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100万元,构建了以茶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长效机制,为乡村撑起一片共富的绿荫。

变则通,通则达。金井镇湘丰村成立之初,仅有茶叶和生猪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一年的收入还没有一个村民打工挣得多。如今行走在金井镇湘丰村,遍地开花的农家乐、四处可见的生态农场、频繁出圈的茶田美景……处处焕发着生机活力。

转变来自于“村企共建共营”模式的确立,通过“村企共营”,湘丰村以土地流转集体产权经营新模式、“五元回馈”农民持续增收新机制,构建了企业、集体组织、农户“命运共同体”,成功让“流量”变现,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利益共享机制。

众人拾柴火焰高。村里盘活闲置资产,与湘丰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占股或出租的形式交由企业使用和经营。结合当下茶业旅游的发展前景,湘丰茶业庄园应运而生。这个以生态茶园为主体,集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茶主题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茶文化旅游体验园,迅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年接待游客量超30万人次。

而靠着“村企共营”的新路子,湘丰村实现了以茶带旅、以旅兴茶,让村民增收致富的路越走越宽,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8.49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50万元,还入选了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富,湘丰村的“奔富路”只是一个起点。2023年,金井镇推动强村、强企带弱村,金龙、石井等7个村成立金七兴文旅公司,与企业开发茶观天象(天文台)项目;湘丰、新沙等7个村成立湘七福文旅公司,与企业开发茶虎乐园等项目。村企深度共建,农文旅融合,打造集体经济共富联合体。

推陈出新茶香品牌代代传

茶马古道余香悠悠,万亩茶园绿色飞扬,金井家家户户采茶制茶,小小一片茶叶,成了金井镇的主导产业和村民增收致富“敲门砖”。千百年来,从手工作坊到工厂先进流水线的引进,大规模生产,金井茶叶早已走出村寨,风靡世界,并拥有了中国著名茶叶品牌。目前,金井镇茶园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茶叶年产量达2万吨。

茶香袅袅引凤来。金井三棵树茶园内,金井绿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汤伯玲正趁着晴好天气在茶园里察看茶树长势情况。虽是农闲时,汤伯玲却并没有闲下来。

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茶企的他,在茶山里已默默耕耘40多年,将传统绿茶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多年来,汤伯玲始终坚守着传统手工艺,致力于金井绿茶的保护传承。

然而文化的传承并非一个人的事业,而是一代人的使命。为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具的茶叶人,金井茶业每年派遣员工到湖南各地系统学习种茶、制茶、评茶等知识,同时建立了“长沙绿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和传承基地,开展带徒授艺、现场授课等传习活动。如今的金井茶业已日积月累造就非遗传承人20多人,各级劳模5人。

“现场走访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长沙县民俗文化,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我希望可以发挥专业优势,聚焦现代科技文化创新发展,让非遗更加适应当代生活方式,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2023年,由长沙县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心、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联合发起的“非遗进课堂”调研团来到了省级非遗乡镇金井镇,深入了解了金井镇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等情况,并与多位非遗传承人展开交流,探讨非遗的创新和未来发展方向。

调研结束后,还通过大学生非遗焕新设计作品评选活动,用现代年轻人的设计理念,对长沙县非遗进行创造性转化,设计非遗文创、非遗产品包装、非遗公共IP等作品,线上参与人员达3.1万。

深耕专业做口碑,细挖亮点扩影响。金井茶的野心不仅在技艺传承,更在品牌影响。金井茶业在摸索出一套“分类加工精制拼配”的品控体系后,引入湖南省最大的名优绿茶全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与刘仲华院士合作,成立湖南省第一家挂牌的省名优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新技术集中应用示范基地1000亩,打响了“长沙绿茶”的特色招牌。同时,开发“为人民服务”茶文创品牌,2022年全县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茶及相关产业综合产值48亿元,实现出口2.17亿元。

近年来,金井镇着力推动非遗产业品牌化、特色化发展,连续举办九届茶文化旅游节,通过“茶+”模式,举办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单元活动,实现金井镇“绿茶小镇”文旅品牌、效益双丰收,以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金井镇更是获评了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

来源:长沙农业农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