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湘丰茶业的价格黑茶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31 秒)

湘丰集团发展特色产业,致力精准扶贫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湘丰茶业”)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单位,2019年排名中国茶业产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第五位。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实行战略合作,率先全面实现了清洁化、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加工,茶叶综合加工规模达5万吨以上,省内第一。旗下湘丰装备公司自行研制的智能化茶叶生产线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已畅销10多个主产茶省。湘丰茶业庄园(飞跃基地)已被评为3A级景区,形成较强的旅游吸引力。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湘丰集团立足于农,采取各方式,以产业为龙头,致力精准扶贫,千方百计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一、以产业为龙头,致力精准扶贫

  广大贫困地区虽然经济条件落后,但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在发展过程中,湘丰茶业一直坚持产业扶贫,助推贫困地区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2008年控股成立湖南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保靖)、2009年控股成立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石门)、2011年控股湖南官庄干发茶业有限公司(沅陵)、2014年控股湖南浩茗茶业食品有限公司(益阳)、2017年控股成立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桑植)、2018年控股成立安化湘丰黑茶有限公司(安化)。这些公司给当地直接安排就业400多人,累计发放劳务工资2个多亿,给当地带来税收3000万元。湘丰凭借自身在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挥贫困地区的生态和资源禀赋,打造当地特色产业品牌。目前来看,黄金茶、安化黑茶、碣滩茶、桑植白茶都已经初步成为当地扶贫的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桑植白茶,短短三年时间,通过湘丰的努力,已经成为“五彩湘茶”之一。

  二、以机制为保障,实现双零双赢

  湘丰集团一直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三产融合实施过程中,围绕“农”字下功夫,广泛开展与村级经济的合作,谋划企业与农村、农业、农户的共同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公司通过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并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为了让有效解决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两缺两怕”的难题(农民缺资金、缺技术和怕自然灾害、怕价格下滑影响收入),公司采用了合作社鲜叶直补模式,即根据从合作社收购的鲜叶原料,按市场价核算鲜叶总价值的15%直补给合作社,用于鼓励合作社规范茶园管理、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等,合作社并对成员按股金份额进行盈余返还。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双零双赢”(农民零风险、零投入,公司少投入、少用工,农民、公司均受益),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湘丰村域范围内拥有良种生态茶园4505亩,茶园亩均产值约4500元,主导产业收入2025万元,占村域农业经济总收入的62.23%。茶产业从业人数1186户,占全村农户数的52.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万元,高于所在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1%。2017年7月,湘丰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三、以项目为纽带,带给农民实惠

  湘丰集团立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以项目建设推动三产融合。近年来,公司通过良种茶苗繁育、生态茶园培育、茶博园建设、生产线改造、茶叶全自动生产线设备制造等项目,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给本地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实惠。激活农村存量资产。吸引合作社参股龙头企业,通过股权分红的方式,分享龙头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目前湘丰集团已经吸引合作社参股资金200万元,带动茶农500多户。激活农村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茶农根据自有林地或耕地可以获得100~800元/亩的收入。激活农村人力资源,通过吸引茶农从事采茶、茶园培管、进厂加工、参与营销、参与旅游服务等方式,直接带动200多人就业,人均工资及福利达到3.5万元。

  四、以创新为手段,促进资源增值

  桑植县一直有做白茶的传统,但是产业化程度一直较低。2017年1月,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桑植县人民政府于签署了《桑植白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把桑植白茶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做大“桑植白茶”品牌,全方位合作打造桑植白茶产业。同年3月,湘丰茶业集团控股成立了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在技术与产品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通过指导当地茶企将原来废弃的夏秋季鲜叶按“桑植白茶”的新工艺标准加工成白毛茶,茶农鲜叶收入可增加60%。建设现代化标准桑植白茶加工厂房,取得省内首个白茶紧压制茶生产许可证,年产量可达1000吨,大胆进行技术研发,创新产品,在生产白茶饼、巧克力、白茯砖的基础上,开发白茶面膜等深加工产品,打造最具张家界特色的旅游农产品。2019年是桑植县脱贫摘帽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订单收购白毛茶350吨,销售180余吨,产值达8000万元,带动茶农增收1400余万元,直接带动贫困对象3500人,间接带动贫困对象40000人。

  五、以茶旅为载体,达到企农联动

  湘丰集团充分发挥湘丰村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打造生态产业,坚持企业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相结合,坚持乡村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相结合,向生态要效益,在生态发展中出效益。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关键是要把游客引进来。公司通过采茶节、采茶比赛、茶园摄影比赛、帐篷音乐节、亲子游、研学等一系列的策划活动,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平台等各种方式,把湘丰村的“吃住游玩购”全方位、广范围的向大众进行传播。公司去年国庆节举办的帐篷音乐节活动,人流量达到了4万多,当地村民说这是村上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天,商店的矿泉水都销售一空。活动策划在直接拉动当地消费的同时,也让当地农户考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好处,吸引周边农户开展民俗民居改造,挖掘自身特色,直接参与到乡村旅游接待中,创造新的增收致富途径,增强农户自身“造血”能力。

  对于湖南省的贫困地区,茶产业始终是长效产业、朝阳产业,也是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作为国家龙头茶企,湘丰也为自己定下了四大目标。一是发挥产业龙头作用,持续引领产业发展不放松。坚持“五彩湘丰茶,一壶盈天下”的发展理念,多品类发展,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二是巩固农企联合机制,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要把农户吸引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项目中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三是坚持茶旅一体化发展,实现茶旅高度融合。打造茶旅主题项目,丰富茶旅参观体验内容,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相互支撑,同时通过茶旅带动周边经济的整体提升。四是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通过技术创新,在茶叶差异化产品、衍生品、精深加工产品等方面进行大力研发。

  (本文节选自7月《茶世界》,更多资讯请关注第461期具体内容)

大湘西地区“潇湘”茶品牌的打造路径探析与效果研究

▲ 潇湘茶央视广告

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娄底、永州部分县市,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同时该地区气候条件独特,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良,是全国著名的“绿茶优势产业带”之一。

大湘西地区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茗茶荟萃,区域内有古丈、保靖、沅陵、慈利等茶叶主产县,有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沅陵碣滩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但由于该地区茶叶品牌多且分散,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一度出现了“有好茶、无大品牌”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茶产业发展与茶农脱贫增收。

▲ 潇湘茶文化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作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精准扶贫战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和湖南千亿茶产业建设,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2015年9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发改西开〔2015〕803号)文件,方案覆盖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娄底等5市州所辖的42个县市区与武陵山片区的安化、石门、桃源3县,共45个县市区;并成立了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通过“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品牌标志、统一准入机制、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形象”,着力打造以“生态、安全、有机、优质”为内涵的“潇湘”茶公共品牌。

五年来,该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累计投入4亿元以上,各类社会资本近50亿元,带动大湘西地区230万茶农收入较品牌建设前翻了接近一番,为大湘西地区乃至湖南省决胜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 潇湘·石门银峰生态茶园

01

品牌建设路径

1、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品牌“小、弱、散”是制约大湘西地区茶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为整合区域品牌资源,解决各级市县区及企业品牌营销成本高、市场拓展难、发展速度慢等问题,明确定位“潇湘”茶品牌为大湘西地区统一的茶叶公共品牌,聚集区域内古丈毛尖、黄金茶、碣滩茶、石门银峰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会员单位的企业商标共同组成“母子”商标体系。区域内原有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企业商标仍按原有模式运作使用,但必须遵循“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品牌标志、统一准入机制、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形象”的原则,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及社会各界合力打造一个知名区域品牌。

2、实施三大计划

标准化基地建设计划

针对重点茶叶企业和茶叶主产县,支持茶叶标准园创建(面积集中连片66.67公顷以上)、低产茶园改造、茶树良种基地建设,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采茶等标准化生产技术。

目前已新建和改造高规格、标准化茶园基地超过3万公顷,并开展茶园绿色防控试点与推广。

▲ 陈宗懋院士在潇湘茶基地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

标准化生产提升计划

重点支持国家和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及规模化茶叶专业合作社,实施茶叶加工装备的改造升级,促进茶叶加工向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发展。

目前共新建茶叶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线90条700余台套,年提升优质茶叶加工产能2万吨。

品牌战略营销计划

挖掘丰富“潇湘”茶品牌文化内涵,抓好品牌营销策划与宣传,支持茶叶主产县和茶叶龙头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采取立体多样化方式宣传推介“潇湘”茶品牌,提升“潇湘”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强化七项保障

建立组织协调机构

由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牵头,省直相关部门、行业组织、重点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和推进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工作。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拟定品牌建设指导性意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协调落实相关扶持资金。省直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围绕大湘西地区茶叶品牌建设总目标,制订产品标准、发布公共信息、监督品牌使用、维护品牌权益,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品牌建设工作。

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由省内重点龙头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作为发起人,注册成立“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负责“潇湘”茶商标设计注册及公共品牌的具体运作实施。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担任首任会长,秘书处设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质量标准体系

制订“潇湘”茶公共品牌统一的质量、技术团体标准;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和产品召回管理制度,支持开展茶叶标准化技术培训,提升茶叶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完善产业规划布局

以名优绿茶为重点,兼顾黑茶、红茶和白茶,优化茶类布局。突出抓好武陵山区近7万公顷优质出口绿茶核心产区和雪峰山区近7万公顷黑茶核心产区建设;根据品牌发展规划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统筹区域内各市州、县市区制订本区域高标准、高起点的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建立健全品牌建设的相关制度;制定品牌管理、准入、监督、退出机制及应急预案;建立“潇湘”茶品牌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保障措施,明确监管主体,促进“潇湘”茶品牌可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责、各记其功”原则,以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主,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潇湘”茶品牌建设和发展专项,财政涉茶资金作为政府引导性资金,撬动社会投资大湘西茶产业发展和茶品牌建设,重点在标准化基地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战略营销等方面加大对促进会成员单位的支持力度。

▲ 潇湘茶专卖店

强化人才技术保障

通过开展专业培训,提升茶叶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育一批技术型、管理型、营销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强化人才引进,依托重点茶叶企业设立人才基金,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创业氛围,进一步优化人才配置,激发人才活力。

02

品牌建设成效

1、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助力茶产业振兴

经过五年的品牌建设,以古丈毛尖、黄金茶、碣滩茶、石门银峰为主体的“潇湘”茶公共品牌已经被国内行业、专家及广大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已成为全国知名茶叶区域公共品牌。

2019年,大湘西“潇湘”茶公共品牌已由原湖南省45个县(市区)覆盖到12个市州57个县(市区),茶园面积超过10万公顷,较品牌建设前增加近3万公顷;茶叶综合产值425亿元,增加305亿元;带动大湘西地区230万茶农脱贫增收,茶农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增收达4000元以上,并助力贫困县先后实现脱贫摘帽。

同时,通过建立“潇湘”茶质量可追溯体系、制订发布“潇湘茶”团体标准、举办省级专项培训12场(参与人数过千)等措施,带动了大湘西贫困宜茶地区茶叶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进一步强化了茶农自身造血能力,确保了区域内茶农持续增收致富。

▲ 潇湘茶秒古今茶业有机茶园

2、强势品牌集群初步形成

五年来,“潇湘”茶公共品牌共建成统一VI形象的品牌专卖店412家,组建了“潇湘茶网”公共电商平台,开通了京东和天猫旗舰店;组团参加国内大型茶业展会30余场,举办专场推介会40余场;开通潇湘茶磁悬浮扶贫专列、高铁专列、地铁专列,在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报刊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品牌宣传推介。同时,创作了《文化潇湘茶》专著和《潇湘茶歌》,制作拍摄《潇湘茶纪录片》,结合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建设“潇湘”茶茶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50个,不断丰富“潇湘”茶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

目前,大湘西地区茶产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强势品牌集群逐渐成型,初步形成了以“潇湘”茶公共品牌为引领,县(市区)各级区域公共品牌交辉相映,企业品牌争奇斗艳的良好发展格局。受益于“潇湘”茶公共品牌建设,古丈毛尖、黄金茶、碣滩茶、石门银峰等知名度与美誉度迅速提升,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 刘仲华院士在深圳茶博会推介潇湘茶

据统计,2017年到2019期间,古丈毛尖子品牌产值由12.5亿元增长到17.9亿元,增长43.2%;茶叶均价由400元/千克增长到450元/千克,增长12.5%。

黄金茶子品牌产值由8.36亿元增长到14.9亿元,增长78.2%;茶叶均价由1200元/千克增长到1500元/千克,增长25%。

碣滩茶子品牌产值由1亿元增长到1.7亿元,增长70%;茶叶均价由200元/千克增长到500元/千克,增长150%。

石门银峰子品牌产值由7.3亿元增长到9.55亿元,增长30.82%;茶叶价格稳定增长到330元左右。

同时,湘茶集团、湖南中茶、潇湘茶业、隆平茶业、湘丰茶业、春秋有机茶业、牛角山生态农业、古阳河茶业、新田农业、万宝山茶业、干发茶业、碣滩茶业、古楼雪峰云雾、渠江薄片、石门渫峰、壶瓶山茶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也快速成长,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茶叶企业由17家增加到30家。湘茶集团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经营规模及综合实力排名国内同行业前列。

▲ 潇湘茶品牌文化论坛

3、助力重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拥有洞口、城步、石门、安化、新化、沅陵、会同、麻阳、新晃、溆浦等38个贫困县市区,占全省贫困县总量的近75%,扶贫攻坚任务尤为艰巨。为此,“潇湘”茶公共品牌坚持以品牌建设引领产业发展,激发贫困地区产业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潇湘”茶品牌建设助力下,上述贫困县均已成功脱贫摘帽。其中,安化县茶叶产值由2016年的12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20亿元,实现涉茶税收2亿元,全县15万贫困人口中因茶脱贫人口达9.4万人,成为了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成功典范;石门县茶叶产值由2016年的8.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8亿元,带动全县20万涉茶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沅陵县茶叶产值由2016年的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6.3亿元,带动全县贫困户5680户、1.8万人脱贫等。

同时,“潇湘”茶公共品牌造就了一批优秀扶贫企业家,有8位会员单位负责人荣获“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称号。

▲ 刘仲华院士向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等领导介绍潇湘茶

03

结 语

产业发展是推动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加强区域优势品牌建设则是解决当前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

大湘西地区“潇湘”茶公共品牌的成功实践,不仅展现了茶产业涉及面广、带动能力强等优势,更是生动揭示了区域特色公共品牌建设在带动区域内产业发展、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等方面作用重大,此举对推动我国茶叶产业提质升级、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贫困地区要实现全面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区域特色公共品牌,整合区域优势品牌资源,全面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以品牌引领带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最为关键的产业支撑。

1、存在问题

公共品牌打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经过五年的品牌建设,潇湘茶品牌形象已逐步树立,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已初步显现,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品牌打造的时间不长,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二是整体统筹不够,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各方合力参与公共品牌建设的积极性需进一步提高。

三是成员单位中小微企业较多,且茶叶为农作物,抗风险能力较弱,尤其在这次疫情中,由于销售受阻、资金回笼慢、用工紧张等原因,部分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仍需加大相关支持、建设力度。

▲ 潇湘茶清洁化车间

2、展望

未来,“潇湘”茶公共品牌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将湖南省主要茶类、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优势企业品牌集聚至品牌旗下,完善扶持政策,统筹规划布局,加快项目建设,凝聚各方共识,巩固发展合力。

根据新时期产业发展需要,将“一三七”工程升级为“品牌体系建设工程、评价体系建设工程、品牌传播营销工程、品牌基础夯实工程、品牌质量保障工程、品牌产品创新工程”六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成功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第一方阵,品牌范围覆盖全茶类与全省地域。培育规模过100亿元企业1家、过50亿元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10家、过1亿元企业50家,规模以上企业200家,带动全省茶叶企业规模与效益5年增长50%以上、茶农收入年增长10%以上,引领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访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包小村

过去几年,湖南茶叶的产量、销量持续增长,湘茶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呈现出“三湘四水五彩茶”的大好局面。

潇湘绿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第14届省茶博会上,省内公共品牌抱团参展,名茶推介、新品发布、茶艺表演,各大茶企使出浑身解数,力争脱颖而出。

“当前形势下,办好茶博会,鼓舞业界信心更加重要。”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包小村称,深受疫情影响,茶馆、茶市人气不足,销售渠道压货太多,茶产业面临下行压力加大。

湘茶如何稳增长?包小村开出应对“良方”:激发创新动力,千方百计降成本,努力提升湘茶附加值。

提升湘茶附加值

茶博会成为新产品首发的舞台。紧压的黄茶、发花的红茶、颗粒状白茶等新产品摆放在显眼位置,让人眼前一亮。

茶陵县引入摇青工艺,云阳山红茶略带兰花香;黄金茶新上色选机械,分级更精细;紫鹊寒芽慢工烘焙、香气高远;渠江薄片公司推出金花红茶,让人耳目一新。

湘茶魅力在于创新。包小村介绍,推进工艺融合创新,湘茶充满勃勃生机。例如,红茶、黄茶引入紧压茶工艺,分别开发出“红运饼”“黄金条”,延长产品货架期,一芽三叶的茶卖出一芽一叶的价格,大大提升了附加值。

绿茶除了卷曲形毛尖,直条形也多了起来。“这些茶,看上去很高档,小包装挺方便。”在包小村看来,黄金茶作为旅游商品,附上大湘西、十八洞、张家界等地独特的山水奇观包装,抢搭茶旅融合快车,堪称湘茶提升附加值的捷径。

近年来,湖南发挥多茶类优势,除了头季名优绿茶,夏秋茶依次采摘,制作小包装的黄茶、红茶、黑茶,茶园产值翻番,带动茶农每亩增收3000元左右。

茶博会现场,一些产茶大县纷纷主推古树茶、野生茶、高山茶、有机茶、良种茶、年份茶,拓展增值空间。

一片茶叶,百样翻新。包小村说:“湘茶要围绕既好看、又好喝的目标,让消费者以合适的价格喝到好茶,经销商有利润、茶农增收致富,才能行稳致远。”

千方百计降成本

茶博会上,不少参展商告诉记者,一些茶产品渠道压货太多,去库存压力大。而一些爱喝茶的市民则反映,数千元一公斤的茶,普通大众喝不起。

针对茶叶销售难题,包小村分析,数千元一公斤的茶,贵在营销成本太高。为此,他开出应对的“良方”,着力降低营销成本。

——精准开店。省内茶商要多开店、开小店。前几年,高端旗舰店流行,每家店至少要50万元以上,茶叶一旦积压,很难回本。面对激烈竞争,茶叶店要像槟榔店一样,开遍大街小巷。例如,新化红茶可搭文印店的“顺风车”,每个店配送煮茶壶、茶叶样品,几千元就可铺开一个点,卖完一批再结账。

——打造“爆款”。针对不同人群,开发不同产品,打造适销“爆款”。产学研联合,开发主打市场的“爆款”。湘丰茶业曾开发一个单品,年出口额近千万美元;湘益茯砖一个产品卖7000吨,这就是“爆款”,让爱茶的市民“喝得起、放不下”。

——直播卖茶。茶叶破解销售难题,电商是主要突破口。但电商平台走量,大部分利润被拿走。着眼降成本,茶企必须自己搞直播间。省内茶商直播带货已有成功先例,网上直播卖莓茶,最多时一天销售额逾100万元。

破解茶叶销售难,各级政府还要加大培训。包小村说,要引导茶叶企业打造“十个一”的营销体系,即一个团队、一个规划、一组产品、一百个门店、一本手册、一句广告语、一个宣传片、一个幻灯片、一组短视频、一个微信群,全面提升营销能力和水平,把湘茶卖出效益,实现“优质优价、健康发展”。

来源:华声在线 全媒体记者 张尚武 胡盼盼,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