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婺源茗茶价格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婺源:春茶全面开采 产量价格均有提高

春风一笑绿山冈,喜见银芽处处芳。进入三月下旬,婺源各地春茶全面开采。

在婺源县思口镇茶叶基地,数十位茶农腰挎茶篓,穿梭在茶树林里,双手娴熟地采摘鲜芽。思口镇赵家茶园基地负责人吴洪炜说:“我们今年的茶叶单芽的大概卖120元到150元,采的一芽一叶的茶叶卖在60左右,相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左右。”吴洪炜告诉我们,由于去冬以来雨水相对充足且连续的低温天气,今年春茶品质和产量都比往年有所提升,价格也比往年高。赵家茶园基地现有茶园600余亩,种植有乌牛早、上梅洲等数个品种,为确保茶叶品质,从种植到生长各个环节,基地坚持全程有机管理。

目前,婺源全县有茶园面积20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超过7万,预计今年春茶产量超过2000吨。近年来,婺源县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婺源优势、特色、惠及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来重点打造,积极出台各项政策和措施,不断为茶产业发展“加码”。婺源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丽珍表示,婺源拟出台《加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奖励办法,每年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从品质提升、品牌营销、龙头培育、科技支撑、茶文旅融合等方面进行扶持。

在加大政策扶持的同时,婺源县还积极为茶产业进行科技赋能。江西正稀茗茶有限公司数字化茶叶加工厂,从茶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到最后的成品,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可控化生产,一天可产万斤干茶。江西正稀茗茶有限公司董事长黎建华告诉我们:“江西正稀茗茶有限公司实现了数字化生产以后,茶叶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生产,品质非常稳定,有助于带动更多的茶农致富,助推婺源茶产业的发展。”

婺源县还依托旅游优势,把“千年茶乡”概念深度融入到“中国最美乡村”大旅游品牌中,按照茶旅融合发展的思路,打造茶业旅游景点、茶研学游基地、制茶工业旅游点及茶主题民宿,积极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陈丽珍表示:“目前婺源绿茶有十多个品种,但没有统一的标识。下一步,婺源将实施系统的品牌战略,高位推动婺源茶品牌整体策划,重塑婺源绿茶品牌形象,同时进一步推进茶旅融合,发展茶旅品牌新业态,将一些生态美丽的茶园串珠连线,充分开发茶旅游线路,高品位谋划一批茶主题民宿集群,助推婺源县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全媒体记者 胡志骅

来源:魅力婺源,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带一路”典型案例②江西婺源:外贸推动茶产业“内涵式”增长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23年,我们迎来“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

为纪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落实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深圳市华巨臣实业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编写《“一带一路”十周年茶产业典型案例集》。

本期推出《“一带一路”十周年茶产业典型案例集》中的江西婺源案例,以飨读者。

江西婺源县:“内涵式”发展行稳致远

近十年外贸出口产值增长220%以上

案例价值

江西省婺源县是千年茶乡,历史悠久,生态优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婺源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茶产业定位为民生产业、富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抓住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引领、扶持、鼓励茶产业发展,积极构建“三茶”统筹发展新格局,做响婺源茶品牌、做优婺源茶产业、做大婺源茶经济。

江西婺源县思口金竹茶园。诸葛柏铭 摄

目前,全县37万人口,涉茶人口达22万之多,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双循环,十年时间,在茶园面积增长19.8%的条件下,实现产量增长83.9%、出口额增长220.2%,构筑了茶业新的增长极。

案例做法

01

从政策层面,

全程、全产业链条支持婺源茶叶外贸发展

十年来,婺源县在茶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出台《婺源县有机茶产业发展奖励办法》(2013年)、《婺源县2018—2020年茶产业发展奖励办法》(2018年)、《婺源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2022年)三个奖励性文件,调动全县多方参与、支持、服务茶产业发展,逐步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推进种植标准化、加工清洁化、管理精细化、品牌国际化、产品多元化,加快茶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对接、融合,不断推进“从做普通茶到做有机茶、从绿茶之乡到好茶之乡”的转变。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有机产品(茶叶)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茶业百强县、婺源绿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有机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示范单位等诸多荣誉,为“婺源绿茶”2020年列入首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奠定坚实基础,婺源溪头有机茶园还登上《世界有机农业年鉴》封面。

正稀茗茶数字化茶叶加工厂。

02

有重点补强茶叶贸易关键环节,

提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实力

婺源县深化服务,帮助外贸企业服务提质增效,定期深入企业了解困难,协调解决问题,进一步扶持外贸企业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培育壮大企业,提升外贸效益。

从组织支持和资金优惠,引导茶叶企业积极参与对外拓展,扩大合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如广交会、华交会、亚欧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特别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年出台《婺源县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凡符合条件申报并实施的企业,对参加境外贸易展销活动展(摊)位费给予50%的补助,对参加县统一组织的各类境外贸易促销活动给予50%的补助。

鼓励支持茶企业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加快拓展潜在出口市场。对年创汇实现1000万美元以上的电商企业,给予1美元0.03元创汇奖励。

进一步提高扶持资金的覆盖面和受惠率,引导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设备更新换代。外贸自营出口创汇企业,除享受各级优惠政策外,凡年度出口新增创汇1美元(海关统计数),由县里奖励0.1元人民币的增量奖,对增量以下部分的基数按1美元奖0.03元人民币进行奖励。

江西婺源县文士茶表演。 婺源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供图

03

以“全域有机、绿色发展”为目标,

夯实茶园基础建设,提升茶叶产品质量;

通过三产融合、两个市场循环,提质增效

持续推广“山上带帽(保留山顶自然植被)、山下穿鞋(建防护林带)、腰间系带(园中主干道旁种植行道树)”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同时,结合涉茶项目,高标准建设道路、沟渠、林带、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全县生态有机茶园标准化建设。2022年全县茶园总面积增至20.6万亩。其中7.85万亩为有机茶园基地,建成茶叶观光园项目8个,生态茶园建设成效初显,涌现了一批“一亩园一万元”的示范茶园。大鄣山公司、林生公司、正稀公司推广良种种植,实行标准化管理,建设有机标准茶园10000亩,亩产值1.2万元。“婺源茶文化之乡寻茶之旅”路线入选“夏季避暑到茶乡⸺全国茶乡旅游精品路线”,三产融合,助农增收。

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婺源县将主动扛起“中国茶叶出口大县”的旗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坚持有机、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提升外贸产品的市场贴合度、消费吸引力。

纵观“一带一路”十年来中国茶叶出口的成绩和经验,有机茶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中具有天然优势,在中国茶叶出口不断遭遇到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婺源有机绿茶在欧盟市场却出现供不应求现象。这进一步坚定了婺源县坚持有机绿色发展的理念、信念。下一步要稳步扩大有机茶的种植面积,大力推动茶园由分散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专业化、有机标准化管理转变,打造安全茶产业链条,通过增加有机茶的产量、提升茶叶品质,实现茶叶出口扩大、创汇提升;同时,计划引进、培育新的优质茶叶品种,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外贸产品的市场贴合度、消费吸引力。

●大力实施品牌兴茶战略,打造自主出口品牌。

统一品牌有利于克服品牌分散运营的弊端,可有效聚集科技、资金、生产、销售等资源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婺源目前已注册“婺源绿茶”证明商标,制定了婺源绿茶地方标准。接下来,将相应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以扶持品牌建设,坚持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推进茶叶产业化步伐。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加强品牌宣传推广,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品牌市场占有份额和知晓度,打造自主出口品牌,力创中国茶叶国际级品牌。

●持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一以贯之促进做强出口企业。

婺源县目前的茶叶企业均为民营小企业,资金有限,研发能力弱。而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还需要持续的、大量的新生产技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升级。因此,在产业研发领域,婺源县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运用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提升资金投入,推动技术研发与设备改造,实现“一带一路”新十年产品质量的新提升;在外贸业务领域,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滴灌”措施,促进茶叶出口,如减收茶叶出口赋税、适当给予出口补贴,降低出口成本,提升企业出口价格优势,提高婺源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案例成效

01

十年里茶叶出口贸易额实现220%的增长

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促进婺源县茶产业发生巨大变化,茶叶出口额从2013年的2380万美元,提升至2022年的7620万美元,增长220.2%。

02

通过对接国际市场,

促进婺源县茶产业实现“内涵式”发展

十年里,婺源县茶产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2013年到2022年,茶园面积从17.2万亩有序增加到20.6万亩,增长19.8%;茶叶备案企业数量从9家增长至21家;产量从1.12万吨增长到2.06万吨,增长83.9%;出口额更是达到十年前的3.2倍。“内涵式”发展特征十分明显。

江西婺源县紫阳镇考水村茶园。程 政 摄

03

夯实绿色发展、可持续增长根基

经过十年发展,目前,婺源县生态茶园面积11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茶园面积7.85万亩(其中通过有机认证茶园面积达4.85万亩,按照有机茶园方式管理的有3万亩)。茶叶出口至非洲、欧盟和美国市场,为婺源茶外贸的绿色发展、市场扩大夯实了根基。

案例启示

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茶叶市场开始,婺源县始终瞄准有机产品高起点发展,通过“内涵式”发展实现茶园亩均效益的大幅提升。作为国内有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通过国内国际市场的双循环、双促进,以“徽派文化”促进茶文旅发展,以茶文旅发展提升婺源茶在国际市场的绿色品牌价值,走出了一条“三茶”统筹、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各省代表性茶叶品牌大全

用茶叶或品牌的关键词去某度搜索,全是乱七八糟的广告,甚至有骗人的信息。所以有必要搞清楚国内主要的茶叶品种及品牌,以下品牌都可以在天猫找到旗舰店。

中华老字号品牌:

以上数据来自商务部网站,未开展线上销售的未列入。

六安瓜片公司创始年为公司成立年,雷允上是保健茶品牌,为非茶之茶,凉茶不列入,部分属于OTC。

以下推荐各省优秀品牌并简单解读或推荐一至两款产品,选择标准为至少获得过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省级老字号等荣誉(除老字号外2019年后统一取消)最少一项以上,并积极加入网上零售的(未上网经营的多为仅在市及市以下区域经营的,一般影响偏小),按省域产量顺序开始,部分省份品牌较少合并到地理相邻省份。

福建:

福建是我国茶叶市场化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茶叶产量全国第一。既有天福和八马这样的新兴全国知名品牌,也是中茶公司两大旗舰品牌“蝴蝶”和“海堤”所有地。既是红茶和茉莉花茶发源地,也有大红袍和金骏眉等成功的创新品种。但一定程度上陷入恶性竞争、营销用力过猛的境地,“卖茶小妹”骗局对福建茶叶品牌也有误伤之势。

推荐:1、天福茗茶金骏眉礼盒系列,属送礼佳品,天福集团为台湾茶人李瑞河先生于1993年58岁时到祖国大陆再创业而成功的企业。

2、福州茶厂“中莉”牌茉莉花茶,属中华老字号,已有近百年历史,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中莉”是代表。

云南:

云南茶企大部分以普洱为主,早些年炒作比较多,现已到品牌深耕的阶段,名牌较多,不只有大益,但同质化太严重,几乎都没有明显的标签,不妨可以试一下凤牌滇红。推荐:凤牌经典58系列。

湖北、河南:

湖北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河南是北方第一大产茶省,但近年来发展一般。

湖北青砖是知名边茶品种,川字牌是中华老字号品牌。

信阳产毛尖,也产信阳红,属红茶后起之秀,在北方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信阳毛尖集团由原五云茶叶集团整合而来,当时曾引发争议。信阳还有一个品牌“九华山”产地位于固始县西九华山地区,因地名和安徽九华山容易混淆,因此未列入。

推荐:1、“萧氏”萧净尖系列,产自三峡库区,属绿茶中的精品。

2,、“文新”信阳红,也属红茶中的精品。

四川、西藏:

四川是一个重要产茶省份,成都饮茶文化全国知名。

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

“竹叶青”由陈毅元帅1964年视察四川时定名,如今也是市场化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西藏林芝同属西南茶区,产少量茶,市场少见,但网上亦有销售。

推荐:

1,、三花1951系列茉莉花茶,属于老成都的味道。

2,、雪域茶谷属于天猫唯一能找到的西藏茶叶店,价格较高,可以尝试。

贵州、重庆:

贵州茶园面积与云南相差无几,“都匀毛尖”由毛主席亲自命名,网上可以看到都匀毛尖的旗舰店,但属平台公司,推荐贵茶集团的“绿宝石”绿茶和“红宝石”红茶,是高原茶的代表作,采用欧盟标准生产,适合做口粮茶。

重庆也是一个适宜产茶的地区,但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推荐“云升牌”永川秀芽,属针形名茶代表作。

两省市特别是贵州在品牌打造上仍需努力,可推荐品牌相对较少。

湖南:

湖南安化是我国边销茶的重要产地,六大茶类除乌龙茶外湖南都有代表性品种,君山银针几乎是黄茶的代名词,宋祖英演唱的《古丈茶歌》流传甚广。产业发展与云南类似,安化黑茶一家独大,产量高但单价低,产业结构亟需调整。

推荐君山银针。

浙江、江苏、上海:

浙江是中国绿茶产量最高的地区,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几乎是绿茶的代名词。西湖龙井有四大品牌:狮峰牌、西湖牌、御牌、贡牌,均推荐购买,注意区分与“狮峰牌”名称十分相似的某品牌。“九曲红梅”是浙江唯一的红茶品种,浙茶集团的“天香”是代表品牌。

上海几乎不产茶,却是茶叶的流通和消费中心,有汪裕泰和黄山茶叶公司等知名老字号。

江苏大部分是平原,茶园面积较少,但依然有碧螺春和雨花茶等名茶。三万昌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是碧螺春的代表品牌。

安徽、江西:

安徽和江西是历史名茶的聚集区,中华老字号有“谢裕大、徽六、猴坑、宁红、狗牯脑”,祁门红茶市场竞争力强,九江“宁红”也曾是重要的出口红茶品种。

推荐:1、徽六牌六安瓜片,有多款口粮茶可选。

2、林生牌有机婺源绿茶,性价比高。

广东、广西、海南:

广东是我国茶叶重要的消费地区,潮汕工夫茶文化源远流长。21世纪初深圳曾产生过高端红茶品牌“红岁”,因营销过度如今几近消失。英红是红茶中历史悠久的品牌,英红九号是创新品种,推荐“清翠香”牌英红九号。

广西是茉莉花茶和边茶的重要产区,推荐中华老字号品牌“三鹤”的六堡茶,是一个很特别的边茶品种。

海南则是我国最南的茶区,推荐“椰仙”牌澄迈苦丁茶,属非茶之茶,有一定保健作用。

山东、北京、陕西、甘肃:

北京不产茶,因首都的特殊地位,有“中茶、张一元、京华茶叶、牛街正兴德、吴裕泰”等中华老字号茶企,牛街正兴德是唯一清真老字号茶庄,茉莉花茶制作技术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是我国最北的产茶区,日照绿茶和崂山绿茶属知名品种,但日照茶叶逐渐势微,推荐“晓阳春”牌崂山绿茶。

陕西主要产茶区在秦岭以南的汉中市,2007年,汉中市对原“秦巴雾毫”、“午子仙毫”、“汉水银梭”、“宁强雀舌”、“定军茗眉”等多个区域名茶品种经整合后统一命名为“汉中仙毫”。关中地区的泾渭茯茶原料来自湖南安化,也是2007年复产,品牌仍在整合发展中。

陇南是甘肃唯一的产茶区,主要分布在文县周边裕河和白水江两个自然保护区附近,品种以杭州引进培育的龙井为主。推荐“金陇红”牌陇绿系列。

台湾地区、及进口红茶:

台湾地区属于黄金产茶带,品质较高,冻顶乌龙茶被誉为“茶中圣品”。

特威茶是新加坡新兴的红茶品牌,属茶中奢侈品。

英国是红茶的主要消费地区,立顿和川宁是全球销售居前的红茶品牌。

世界最好的红茶产自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古称锡兰,所以称锡兰红茶。

其它品牌:

小罐茶是近几年新兴的高端茶叶品牌。

艺福堂和乐品乐茶是茶叶电商的佼佼者。

宇治抹茶是国内唯一的专业抹茶企业。

保健茶类请尊医嘱购买,一般只有安慰剂的作用。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