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五星级红茶

找到约8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五星级红茶产品

三圣红

五星级礼盒

英德红茶 2020年

2021全国茶叶品质评价排行榜:恩施2红茶获五星级品质评价

  云上恩施报道(鹤峰通联记者 肖琴)8月13日,中国茶叶学会发布《2021全国茶叶品质评价排行榜(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共收到委托茶样282只,其中,恩施州有两只红茶获得五星级品质评价,分别是恩施州龙马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龙马小叶牌老树红茶”和鹤峰硒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小堂吉叶.鹤峰红茶”。


  据了解,通过评价,可以让企业全面了解产品在相同茶类中的品质水平,通过评价意见,进一步改进工艺,提升品质;可以让消费者了解茶叶产品各项感官因子特性和品质水平,提供选购依据;可以进一步促进全国茶叶生产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创响产品品牌,推动茶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来源:云上恩施】

山东日照岚山区:“南茶北引”起家,十年位列“中国茶业百强县”!

十八大以来,中国茶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10年。六大茶类齐头并进,茶叶总产量、总产值、销售量和销售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茶产业发展离不开茶区、茶企、专家的匠心精琢,这十年,有成就也有曲折,它们是宝贵的经验!更是下一个十年的风向标!让我们用一段段精彩的奋斗史,共同见证中国茶产业的非凡十年!

作为位于中国北方仅有的几个产茶区之一,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也是山东“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之一,也是北方茶叶产业先行示范区。

十年

看岚山区茶产业成绩岚山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全区建成了朝元山、北垛山、南北山等八大流域,涉及8个乡镇街道、263个行政村的茶叶产业格局。2012年茶园总面积10.9万亩,其中成龄茶园9万亩,年干茶产量6750吨,种植业产值6.7亿元,平均亩产值7420元,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1.4亿元。

经过十年发展,岚山区茶园总面积达到16.2万亩,其中成龄茶园15.7万亩,茶农户有28298户,年干茶产量1.1万吨,种植业产值13.75亿元,平均亩产值超过8600元,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8.8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首位。

岚山茶园美景

岚山区如何解决“南茶北引”的第一问题?

为鼓励推动茶叶种植与茶产业建设,岚山区实行茶叶优先扶持政策,通过项目、资金聚力强化茶叶基础配套建设,完成了茶产业体系建设体系,本土化茶树培育,茶园、茶叶基地建设等茶产业发展关键阶段建设!

1、加大政策精准扶持,厚植茶业成长沃土

岚山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实施方案》《日照市岚山区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2021—2025年)》等文件,区财政列支5000万元专项资金,在茶叶质量、品牌、生态及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着力提升茶叶质量水平,锻造优秀茶叶品牌。

2、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档次

岚山区立足本地实际自然环境情况,先后引进推广了白毫早、中茶108、龙井43#以及中黄、中白多个系列50多个茶树良种。经过多年努力,已建立了御园春、碧波等茶树良种选育基地,还建设了圣谷山、百满、万平、浩天等10多个无性系茶树良种示范基地,发展无性系茶园1万余亩。岚山采用白毫早、中白等无性系品种生产的产品多次获得“中茶杯”五星级品质评价和“中绿杯”特别金奖。

圣谷山态茶园

3、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打造优良茶叶基地

岚山区以强化“山水林园路湖”综合配套建设为举措,以优化茶叶生产环境为目标,聚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先后建成浏园、祥路碧海、百满等10多处生态基地,“百里绿茶产业带”业已形成生态优良、效益突出、茶旅融合的综合产业带。陈宗懋院士在浏园等茶叶基地现场调研时提出,日照茶业已经步入特色鲜明的生态模式。

百里绿茶长廊

“全国茶叶品牌建设十强县”的品牌培育之路

发展茶叶品牌,扶持本地企业发展是关键。岚山区现有涉茶企业30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9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8家;

历经十年品牌培育,岚山区现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和品牌体验店,80多支茶获得“中茶杯”等大奖。其中,圣谷山分别荣获2019世界绿茶评比会“最高金奖”和2019世界红茶质量推选金奖,浏园获得2016年“日本世界绿茶评比”金奖,十字明茶业荣获2019世界红茶评比大金奖。

在高标准茶园、产品方面,岚山区现有无公害认证茶叶55家90个产品,认证面积55924亩,绿色认证9家13个产品,面积3480亩,有机认证茶叶基地20处。

近几年,岚山区先后被授予“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全国农作物(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茶叶品牌建设十强县”等称号。

总结十年品牌培养经验,岚山区积极探索“行业交流、茶事互动、新品体验”的茶叶经营新模式,提高品牌知名度,拓展市场空间。

一是走出去。近几年岚山区先后组织重点茶叶企业参加国内和国际茶叶博览会20多场次,并通过“日照绿茶齐鲁行”、“日照绿茶北京推介会”等活动,宣传推介日照绿茶。

二是请进来。岚山区先后组织举办了2020茶茶产业发展峰会、2021中国岚山茶产业发展大会暨茶叶交易博览会和“2022茶起岚山—中国海岸绿茶春茶节”等活动,着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切实提高了日照岚山绿茶核心原产地品牌影响力。

三是亮起来。岚山区致力于擦亮“日照绿茶”品牌,先后在央视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以“日照绿茶”品牌广告的模式进行宣传推介(播出20轮次)。与凤凰卫视合作,拍摄了《日照绿茶的过去、现在、未来》三集专题片,并将在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播放,现已完成前两个专题的剪辑。

茶产品打开市场走出国门

质量安全是后盾!

十年来,岚山始终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质量安全为底线的茶叶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绿色防控措施,探索茶叶高质产销新模式,制定茶叶标准等,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促进本区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持续实施统防统治,探索绿色防控的新路径

岚山全区连续6年投入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另外,2022年计划统筹资金1250万元)实施全域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以国有公司为实施主体,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组织方式,以“一统三停一严管”为措施,实现茶园化学农药减量、茶农减负和茶叶质量提升。

2、探索“溯源秤+惠农卡”模式,推进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岚山区在巨峰薄家口鲜叶交易市场等地率先实施了“溯源秤+惠农卡”模式的茶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通过惠农卡实现实名交易,配合农残检测,实现原料可追溯,质量可控制,完善了“日照绿茶”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已发放溯源秤128台套,发放惠农卡2.98万张,日交易量2000余批次,日交易额20万元以上。

3、以党建为引领,创新产业经营管理模式

岚山区坚持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推广“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茶农”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建设党支部引领下的“日照茶仓”模式,发挥党支部的宣传引领作用、企业的市场导向作用、合作社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作用,实现企业提质、茶农增收、推动茶叶产业向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快速推进。2022年全区实施托管茶园4000余亩。

御园春钢架大棚智能一体化管理模式

4、以标准促发展,持续推进茶叶精细化管理

岚山区聘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业团队,组织制定了日照绿茶、日照红茶8项团体标准,率先在国内建立茶叶全链条的团体标准。并以此为基础突进茶叶标准化建设,岚山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圣谷山、浏园春等企业先后通过欧盟、美国雨林、日本JAS、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多国有机认证。浏园获得山东首个茶叶出口备案。

拓展茶产业发展模式

软实力发力!岚山区深挖本地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具有岚山区特色的茶产业融合发展,以茶产业服务乡村振兴。

1、立足文化资源,深入开发茶产业文化

岚山区创新“茶-文化-养生”新理念,先后建立东山部落、康养中心,并对磴山黄海九寨沟开发项目进行进一步开发建设,开启了投资18亿元的白云山文化旅游与万亩茶园片区景观建设相结合的项目开发。

后黄埠茶园生态采摘区

2、立足区位优势,重点开发农业生态休闲游线路和基地

岚山区依托“海、茶、山”三大特色,打造了岚山百里茶叶特色产业带的茶旅结合精品路线。其中,投资2000万元新建巨峰镇“盐茶古道”旅游线路;发展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争引上级资金1300万元,新建圣谷山茶博园、百满特色旅游茶园、万平茶文化园3处产业融合示范园共计2000亩。

盐茶古道

3、立足特色农业规模,集中建设一批茶旅景点

岚山区借助当地旅游景区,依托“百里绿茶长廊”,建设小茶山旅游度假区等八大茶旅景点,发展观光旅游茶园1.2万亩。其中,淞晨茶文化园被评为国家级AAA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祥路碧海获得AAA景区认证,万平茶园获得2A景区认证,小茶山文旅综合体被评为首批山东省五星级民宿。

绿茶百里长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岚山区茶叶加工技术及科技迎新高1、茶叶育种水平提升

岚山区先后建立了御园春、碧波、冠清、淞晨和浩天等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茶树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良种的选育及无性系良种的引种驯化和繁育推广。

其中,日照碧波茶业有限公司与日照市茶科所合作选育了鲁茶一号和鲁茶二号,并通过了国家级良种认定。日照市御园春茶业有限公司的无性系茶树嫩枝快速繁育技术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技术中的200多个关键节点已通过科技成果认定,相关论文在《中国科技成果》上发表,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山东冠清茶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日照沃土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实现了穴盘育苗与快繁技术的结合,加快了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推广速度,提高了北方无性系茶苗栽植成活率。

岚山茶苗扦插园

2、茶叶加工水平提升

在重点发展名优绿茶的基础上,岚山区加大了其他茶类花色品种的开发力度,相继开发出红茶、黑茶、黄茶、白茶和茉莉花茶等茶叶产品,开发了桑叶茶、明日叶、杜仲茶等多种保健茶,丰富了产品结构,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同时,岚山基于本地优异的茶叶原料基础,积极与湖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及中茶所等开展技术合作,研发并完善了红茶,白茶及白茯茶等的生产工艺,实现夏茶生产效益成倍增长,原先几块钱一斤的“粗料”变成了入口甘醇,有益健康的“金花茯茶”,成为日照绿茶新的效益增长点。并把茶叶深加工技术引入生产,开展了抹茶及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开发出茶饮料、茶食品,茶叶面膜及化妆品等系列产品,为茶叶产业链条拉伸找出来新路。

茶叶加工厂

3、茶产业高新技术提升

岚山区建成茶叶类科技创新平台14家,其中省级平台2家。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开展茶树良种选育繁育、高产栽培技术、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茶叶精深加工等高新技术引进。

中国农业大学在岚山农高区建立科研基地,开展茶园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课题研究;北京工商大学依托陆先生科技公司组建江北茶产业研究院开展茶叶食品药品精深加工研发。鼓励企业招才引智、招科引技,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加大研发及科技创新力度。圣谷山茶场与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包小村共同研发的“东夷茯茶”荣获第九届中国茶叶博览会全国名优茶遴选活动“黑茶—茯茶类”创新金奖。

深加工实验室

4、推进茶叶管理技术创新

岚山区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积极推广杀虫灯、色诱板等非化学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种植环节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茶叶产品质量。

借助农高区茶产业大数据平台,通过茶园、市场、加工车间AI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和语音警示系统,对违规施用农药、违规采茶、不规范加工操作行为进行即时自动抓取和警告,实现了从茶园管理、鲜叶采收、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的全过程的智能化、可视化监控管理,真正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溯源管理。消费者能通过扫描茶叶包装的二维码,可以实时查看茶园及茶叶加工实况,全程追溯茶园农事管理、茶叶加工、包装全过程信息。

人才培育是茶叶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岚山区积极集聚人才,为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农技服务与骨干人才培养两不误!

1、打造科技特派员队伍

岚山区共有科技特派员58名,其中茶叶领域科技特派员17名,每年组织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科技服务,如结合农时,开展服务春耕生产等科技服务。扶贫期间,组织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贫困村,定期开展技术指导,累计开展技术指导50余次,目前在科技特派员开展帮扶基础上,继续选派山农大张开兴教授等高层次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茶叶企业,开展先进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应用,同时组织赵会会等一批科技特派员申报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

2、推进产学研合作

岚山区先后组织圣谷山茶场联合日本茶叶专家中村顺行申报省外专双百项目,组织贾兴华博士创业人才团队以名优茶智能化采茶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申报日照市第二届“筑梦日照、创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创业团队类。

持续推进御园春、盛华机械、万平农业等企业与浙江大学、杭州茶叶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人才与科研合作,聘请省内外3所高校院所的5位专家教授到区内茶叶企业担任科技专员,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和发展活力,解决技术困难与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岚山区茶产业十年发展回顾》

资料由以下单位及相关负责人提供

特此鸣谢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黔茶四十载】这些茶人与贵州茶的故事原来这么精彩(之一)

 【黔茶四十载  寄语黔茶

这些茶人与贵州茶的故事原来这么精彩

(之一)

站在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坚定的发出一个声音:坚持与守望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进行曲。

——徐嘉民(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贵州茶文化走过了一段从文化拿来与借鉴,到文化自信与自觉的曲折道路。这个过程,亦即从贵州本土茶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到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再到茶文化的创新发展的历程。茶文化是产业文化,更是民生文化,关乎我们这个茶业大省的未来!

——周开迅(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工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王亚兰 

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唯一。贵州的唯一性就是生态环境:即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空气清新,造就了贵州茶内含物质丰富,香高味浓耐泡的品质特征。我们省有一百万年前的茶籽化石,是茶树的原产地,有悠久的底蕴和文化,并且有本身茶树种的优势,原产地所寄予的品种资源很丰富,产生了很丰富的论文、标本等。种质资源丰富,则奠定本身茶资源的根基。贵州本地民族加上外来民族接近50个。追寻贵州茶文化的历史,和少数民族文化离不开。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保有自己饮用茶的习惯,如罐罐茶、烤茶、贞丰嬢嬢茶、仡佬族三幺台等,他们已经把茶融入到自己生活习俗中,如婚礼、祭祀、待客等。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饮茶风俗和习惯,长期以来,古老的饮茶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一些变化。

多彩的贵州有多彩的茶,茶的呈现形式很丰富,不要只限于一杯清饮,红茶可以加奶可以加花,可以把水果切成很漂亮的形状插在被子上,要把他艺术化,这都是年轻人很喜欢的。把各种文化、审美、语言、音乐融入茶里面,让它更丰富多彩,吸引更多年轻人。 (作者系贵州省茶叶专家)


一人 一生 一叶茶

欧平勇

茶,于我而 言,是梦想的追 逐,是青 春的付出,也是一辈子的事业。

1993年从安徽农大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毕业分配到都匀茶场工作后,我的人生就与“都匀毛尖”结缘。在毛尖茶生产过程中我发现,传承的手工制茶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于是苦心钻研尝试用机械生产都匀毛尖茶。2011年,由我设计制造的都匀毛尖茶促干提香机和都匀毛尖茶恒温电炒锅等获3项技术获得国家技术专利,这坚定了我坚持事茶的决心。

一人一生一叶茶。我将毕生的精力用在贵州茶产业发展上,多年来我的足迹遍布了黔南的每一座茶山,每到春茶生产季节,都要深入到农户家中通指导茶农炒茶,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找到了我存在的价值。把平生所学交给他们,让茶农致富,把都匀毛尖品牌做强做大,是我一生所愿。回想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都匀毛尖以及贵州茶业的发展都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成果,虽然其过程十分艰难,但成绩却振奋人心。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将发挥好必生所学,在新时代茶业发展的浪潮中,把黔南茶业做大做强,和众多贵州茶人一起,打响贵州茶叶品牌,推动贵州茶产业不断变革发展,让茶产业成为贵州乡村振兴战略的最佳实践。(作者系中国首批制茶大师、黔南州农委副主任、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主任)


燃起企业家精神 激发贵州茶业活力

郑秀梅

面对茶叶市场供大于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国际国内行业难题,尤其是面对科技创造力不足、品牌成熟度不够、市场占有率不高、甚至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不健全、企业家群体总体小、散、弱等自身困境,贵州茶业发展得有怎样的大智大勇,以及推进政策体制聚焦赋力、经营主体创业创新、消费理念更新转变和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协同努力。这其中,作为主体要素的企业家是关键所在,燃起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要实现贵州茶业后发赶超,必须激发更多社会主体投身贵州茶业,造就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开拓创新的企业家队伍。一方面,贵州茶叶企业家,不仅要有迎难而上的冒险精神、锲而不舍的执着本色、诚信经营的商誉基石,更要有敬畏茶学的钻研精神、合作共赢的“结网”力量和不破不立的创新才能。另一方面,党委政府等各界,要注重从法治、市场、舆论等方面为企业家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在贵州茶业后发赶超进程中的主体作用。(作者系安顺市农委副主任)


一片树叶与我的故事

李玲

小时候,在四川走街串巷都能看到盖碗茶,揭开盖闻一闻,再偷尝一口香甜的茉莉花茶,我又跑到另一条巷子里去了。

来到贵州,我就进入茶这个行业中,一切都像是安排好的,一场与茶的修行就从熙苑开始。从一份谋生的工作到爱茶之人,其实没有思考过太多未来道路,但心里知道我不会离开这里,不会离开这个行业。茶赋予了我太多,各茶馆之间的茶会活动使贵州茶人更团结;门前放两石礅,给环卫工人一个歇脚的地;把茶带到敬老院、幼儿园让老老少少的人都参与其中。十二年里,我看到了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射影,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茶馆,政府给予了极大的认可。熙苑在去年评上全国五星级茶馆,让我对茶引发了更多思考,在这样个体经营的茶馆中,我们总是在探索未来的发展,全国各地的茶馆学习,中韩日文化的交流,茶山茶厂的调研,让我一点点的了解每一款茶,每一个茶馆的发展模式,每一个茶人背后的故事,这条路真的很远,而我已经爱上了沿途的风景。

从识茶而学茶,从被动到主动,乐不思蜀。习茶的日子里,我与自己相处,懂得生活、懂得爱生活、乐生活,这就是茶给予我的有趣灵魂。茶寿是一百零八岁,那就让我活到一百零九岁吧,在未来我还想为贵州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一个巴蜀之地的贵州茶人,我的茶文化是在贵州学的,我想在这块土地上留下我与这一片树叶的故事。我的愿望是陪着熙苑,满身茶香优雅老去,老到拿着盖碗也许手有点颤颤巍巍了,还能再和大家说着茶的故事。

未来,我们一起期许贵州茶飘香四溢,一起坚守与甲秀楼交相辉映的熙苑茶楼。(作者系五星级茶馆熙苑茶馆店长)


茶在远方

刘晓霞 

改革开放40年中,我对茶艺的了解和认识,来自于茶叶学会平台上的工作经历。2013年在浙江举办的“武阳春雨杯”第二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中,全国21个省区市的选手在茶艺展示中一半以上的人注重动作、姿势、形态,甚至少数选手只是为表演而表演,所泡的茶有的不能入口或者直接表演结束走人,没有给评委品尝的想法。评委专家的点评让参加人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自此以后,贵州的茶艺培训从茶叶知识、茶艺知识、与茶有关的传统文化诸方面着手,引导学员爱茶、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因茶修养自己,因茶友爱他人。

2016年在贵州举办的“绿宝石杯“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茶艺基本回归“认识茶、了解茶、用艺术的方式技术性泡好一杯茶”的正轨,贵州取得了个人赛2金(金奖共3个)、2银(银奖共10个)的好成绩。天津市茶叶学会也邀请我为他们做茶艺培训考试。在培训内容考试方式等相关要求达成一致意见后,约定时间前往,结合贵州省茶叶学会培训考核的方式,双方愉快、圆满完成合作。贵州有丰厚的与茶有关的历史文化。贵州人民食茶、喝茶、斗茶,茶风茶俗浓厚,茶品质也得到认可,近几年慕名来贵州旅游、参加评茶、茶艺培训的省外学员越来越多。诗人黄庭坚赞贵州茶“品高闻外江”,庄晚芳先生赞贵州茶“不亚龙井碧螺春”。山高雾绕黔溪水,树低人撷林间茶。怡然静心台前坐,茗香源源遥思家。(作者系贵州茶叶学会副秘书长)


春秋十载 茶香入梦

刘建勇

2008年伊始,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持续大范围的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这一年,接踵而来的还有汶川大地震和金融危机,这些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标记了2008年是个不平凡之年。也正是这一年,我第一次深入接触到了茶,也很荣幸为南明区“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动做策划,连续两年的南明区茶事活动策划和部分执行工作,以及后来有机会走进贵州的茶区、茶园,让我对贵州茶及茶文化积累了认识。贵州茶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正因为这些茶事活动,让我有机会为贵州的茶旅推开了一扇窗,为我以后的茶路奠定了基础。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进入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工作,为贵州茶及茶文化事业尽绵薄之力。那时的我,对于茶文化工作还是个门外汉,不过,我也由此踏上了人生茶路。由于工作性质,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贵州各地的茶叶及茶文化,有机会和全国各地及海外从事茶文化及茶产业的茶人学习和交流,也因此,我的茶路也越走越远,对茶的爱恋也越陷越深,甚至终身为伴!

春秋十载,茶香入梦。愿黔茶,随着新时代的步伐,谱写茶文化新篇章;愿黔茶,乘着改革的春风,茁壮强大;愿黔茶,沿着一带一路,飘香世界!(作者系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见证石阡茶 四十年蜕变

饶登学

茶叶在石阡历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石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就过很多商贾富豪。但是在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财力紧张、物质匮乏的条件下,石阡茶业经历了起伏跌宕的过程,八五期间,石阡县将茶叶正式立为全县五大产业支柱,为了重振阡茶雄风,与中国茶叶研究所签订了长达十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出了深受市场欢迎的泉都碧龙、泉都云雾为代表的新产品。进入本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茶园作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显著的种植业,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在全省率先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退耕还茶和林下套茶,2009年石阡被授予“中国苔茶之乡”称号,2012年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石阡苔茶先后被评为贵州省“三大名茶”“十大名茶”。2012年被评为“驰名商标”,不仅石阡苔茶品牌已名声远扬,石阡县在绿色防控,草甘膦和禁用农药、化肥的管控方面已在全国前列,而且已是干净茶的代名词。

石阡作为全国的重点贫困县,茶产业在全县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茶产业的实施将助推4000户贫困户,16200人脱贫,而且将长期依赖茶产业生存致富,因此茶产业经过最近15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从小种作物快速成长为石阡县的第一产业,其规模在全省仅次于湄潭,是铜仁市的第一产茶县。40年风雨,愿石阡茶越来越好!(作者系铜仁市石阡县茶叶协会秘书长)


我的黔茶故事

龚子焯

每年6万公里,全国20余个城市,只为让消费者喝上一杯贵州茶!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太原、西安、重庆……每年,在全国大大小小的茶叶博览会上,总能看我敬业地跟客商们展示贵州茶的优良品质,讲述着客商眼里神秘的贵州和贵州茶产业。在全年近300天的日子里,我奔赴全国40多个城市,近12万公里的行程,只为让国内外的经销商和消费者们喝到一杯贵州茶。

公司在短短6年时间内,累计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城市组织了300多场茶叶市场推介活动,每一场推介会,我们团队都是带上近2万个纸杯,这些纸杯给前来参观、洽谈和卖茶的经销商和消费者们奉上一杯又一杯的贵州茶,这300多场推介活动,我们一共用掉了500多万个纸杯,我开玩笑说,这些纸杯连起来可以绕地球好几圈。自然,这些活动也给公司带来了市场,我们已在济南、武汉、太原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在贵阳、遵义、六盘水等地开设茶叶专卖店9家,在京东、天猫等线上建立的茶叶销售渠道,源源不断地把贵州茶输送到全国各地,上游上产企业覆盖茶园近万亩,联动茶农近千户,直接带动近200人就业,为茶区增收致富增砖添瓦。

    我笑称自己是黔茶出山的排头兵,是贵州数千家茶企中的一份子,在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参与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茶产业强省的宏伟战略目标。在新的一年,希望千万的同行们,更加团结,更加努力,抱团出击,贵州茶产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作者系正德号茶业集团总经理)


我的黔茶自信

田仁兵

贵州茶产业从几十亩逐步扩展到100万亩、500万亩,直至700多万亩,茶海绿浪滔天。

我从2003年在北京带团队推广贵州农产品(小部分茶叶),至2008年转型,专一推广贵州茶叶,并成立多彩黔农(北京)商贸有限公司,15年来,公司坚持不懈地为贵州茶叶“走进北京、通向全球”付出艰辛的努力,在北京成功举办了169起贵州农产品、贵州茶叶推广活动。2012年,在北京玉渊潭公园第24届樱花节期间,我们成功承办了“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万人品茗活动,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亲自出席并高度赞赏。现在,我们秉承“为民服务、做干净茶、茶农增收、好茶共享”的理念,“一辈子做好干净贵州茶、运营贵州茶百年老店品牌”目标;恪守“顾客至上、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共建华北区域以北京为中心的“贵州茶仓”基地(现成为贵州绿茶地理标志北京管理办公室)通过多年的营销网络打造,我们推往北京的产品主要有梵净山茶、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毛峰、绿宝石、红宝石、都匀毛尖、遵义红、湄潭翠芽、雷公山脚尧清明茶、雷山银球茶、普安红茶、正安白茶等。

贵州茶产业逐步快速前进,在北京坚守15年宣传推广贵州茶叶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变化。感谢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省茶办、铜仁市农业委员会、市茶办、各县政府大力支持与指导,我们团队销售贵州茶叶,从第一年10多万元到现在每年1500万元的业绩,络绎不绝的顾客找我买贵州绿茶、红茶,贵州茶在市场已经形成好的口碑。

我深刻感受到,贵州茶产业逐步走上黔茶自信的道路。(作者系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铜仁茶叶行业协会北京分会会长)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赵吉伟

从2006年由通讯行业转做茶叶,成立沁园春茶业公司至今已有12年,我们基地和厂房所在的湄潭县兴隆镇大庙场村当年是个深度贫困村,虽然有着贡茶历史,是贵州乃至全国最好的茶区之一,但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公路,我每天早上7、8点走路上山,晚上9、10点回家。当时没有一个老百姓认为我们能坚持三年,好心的同行叫我们不要做基地,因为见效慢压力大,亲戚朋友劝我不要做茶叶,说这么辛苦是干什么?

但我们坚持了下来,因为我赶上了好时代,首先贵州省、市、县不断出台了发展茶产业的鼓励文件。其次,省、市、县领导带头为茶叶代言甚至带队卖茶,有些省领导做完眼睛手术,带着墨镜也要带领茶企走丝绸之路,有些领导痔疮发了也要带队走完每年的丝绸之路……

如今大庙场村早已不是贫困村,茶农已过上了幸福日子,沁园春公司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司要考虑生存的同时,还要考虑作为贵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怎样代表贵州走出去,考虑把我们的经验应用起来带动其他新茶区。我们将继续发挥创新与坚持精神共创黔茶辉煌的明天。(作者系沁园春茶业董事长)

找到约8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