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土家茶文化

找到约11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湖北长阳早茶开园 助力脱贫攻坚




春回大地,早茶飘香。3月11日,由湖北省长阳清江茶业协会和长阳旅游协会主办的湖北·长阳第二届“土家女儿会,清江早茶香”早茶开园仪式在土家圣山-武落钟离山举行20多家茶企参会、参展,推进长阳茶产发展、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当天11家茶叶企业、茶叶合作社与贫困户代表现场签订了产业帮扶协议,以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大堰乡千丈坑村贫困户代表黄友年介绍了依靠发展茶叶脱贫,感谢党、感谢政府的发言。


湖北省长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将其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高质量全方位推进。现有茶园面积14.8万亩,投采面积11万亩,年茶茶叶6000多吨,综合产值6.5多亿元,年出口创汇2400多万美元,是宜昌茶叶出口创汇第一县。茶叶加工企业160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06家。全县54个贫困村中, 24个贫困村主导产业是茶叶,全县茶产业带动贫困户近万人。




近几年来,湖北长阳立足于发展高质量茶产业,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借力土家茶文化资源、清江旅游优势,做精做优茶产业,积极探索一条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长阳县绿茶开园早、品质好、历史久、结构优,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皆有。长阳美丽的清江山水、得天独厚的峡江气候孕育的茶叶氨基酸含量高、耐冲泡,富硒的土壤更是增添了新的魅力。

长阳是长江流域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著名“长阳人”的故乡、巴人故里、土家族发祥地,以长阳南曲、长阳巴山舞、长阳山歌为代表的土家文化三件宝,在国内外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灿烂、悠久的土家茶文化更是筇长阳茶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源。


湖北省茶叶学会:高士伟  林朝义  易景波

湖北恩施州:弘扬硒茶文化 做强茶叶产业

恩施有悠久的种茶历史。东晋著名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载有“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可见恩施种茶的历史在3000年以上;唐代茶圣陆羽所撰《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佳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专门谈及“施南方茶”。这些,志传着恩施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印证了恩施州是中国优质茶叶的重要产区。

恩施有积淀深厚的茶文化。有史可考的茶叶品牌在距今600多年前就诞生了。明朝初叶,利川忠路“雾洞茶”供奉朝廷,明成祖朱棣饮用后亲书:“此茶生来出雾洞,兄弟结拜在虚空。今夜茗茶同饮后,品居满园辅朝中。”清康熙年间,一蓝姓茶商在恩施芭蕉乡黄连溪一带垒灶筑炉,研制绿茶,其产品紧、细、圆、直,色泽翠绿,毫白如玉,曾称“玉绿”,后更名“恩施玉露”。该茶因品质独具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入选全国第一批十大名茶,被湖北省农业厅评为“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清乾隆年间,宣恩县伍家台生产的茶叶供奉朝廷,乾隆皇帝亲赐匾额“皇恩宠锡”。鹤峰县的“容美贡茶”、“官鼎茶”,巴东县的“真香茗”等品牌都诞生于明、清时代,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喝“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最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茶歌、茶诗、茶舞、茶艺等文化形式异彩纷呈,《六口茶》已成为到过恩施的游客中广为传唱的土家民歌。

恩施有优良的茶叶品质。全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7%,空气清新,污染少,为生产健康安全的有机茶构筑了良好的生态屏障。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和山地立体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雾多湿重,云雾山中出好茶。同时,恩施州有世界罕见的唯一独立硒矿床,茶叶的含硒量为0.26-25.5mg/kg。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茶和硒两种健康资源有机结合,铸就了恩施硒茶的优良品质,拓展了茶叶产业的发展空间。“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利川宜红”三大历史名茶备受历代帝王宠爱,也深得国际友人青睐;“鹤峰翠泉”、“咸帝乌龙”两只茶中新葩更是后来居上,名满神州。恩施硒茶,绿茶翠绿如玉,红茶红艳明亮,乌龙茶汤色金黄,滋味浓醇鲜爽,香气高睿持久;轻斟慢品,硒茶雅志,空灵、幽玄、清欢之意油然而生,飘飘乎遗世独立,悠悠兮宁静致远。我国茶叶历史研究与保存最高权威机构中国茶叶博物馆就收藏着恩施州的两只茶叶:“恩施玉露”、“雾洞绿峰”。

恩施有茶叶发展的美好前景。恩施州被农业部列为全国茶叶优势区域和全国绿色产业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发展,恩施硒茶被打造为“神话恩施”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恩施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备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正以崭新姿态风靡全国、走向世界。2011年,全州茶园总面积近100万亩,采摘面积66万亩,是湖北省四大茶产区之一,茶叶绿色原料基地认证面积18万亩,茶叶总产量5.6万吨,综合产值30亿元以上,茶叶种植规模和产量居湖北省第一。全州现有茶叶有机食品认证企业5家,拥有17个有机认证标识;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8家,拥有112个绿色食品认证标识。通过QS认证的茶叶加工企业71家,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企业13家。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15家,茶叶年出口总量约3200吨。

恩施州州委书记肖旭明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今后一个时期,全州将以精品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茶叶大基地;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植茶叶产业大龙头;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形成茶叶大品牌;加大茶产业链优化升级,开拓州内外茶叶大市场。努力实现茶叶产业“双百工程”(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综合产值100亿元)目标,把恩施州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绿色产业基地、名副其实的“中国硒茶之都”。

茶之神韵,文化为魂。特色文化催动产业发展。近年来,恩施州抢抓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机遇,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的目标,不断增加硒茶与旅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效地提升了硒茶的文化内涵,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茶歌互动,茶景相融。漂亮的土家妹娃,用充溢着历史韵味的紫砂壶,给客人倒上一杯品质优良的深山名茶,边喝茶边了解茶的制作工艺、历史传说,再听上几首清丽的采茶歌。与之相呼应,恩施州还有风情万种的土家对歌,柔情缠绵的“女儿会”,唱响世界的《龙船调》,奔放豪迈的撒尔荷,大气磅礴的摆手舞;有前不久美国冒险家迪恩?波特高空徒步走软绳成功横跨的恩施大峡谷、亚洲第一洞“腾龙洞”、中国第二大石林梭布垭石林、国家级森林公园坪坝营以及旖旎的三峡风光、清江画廊、神龙溪漂流,一步一景,天开图画。恩施州与张家界、长江三峡构成了中国黄金旅游线上的“金三角”,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成功人士安居置业、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理想胜地。

茶可清心,器可载道,在茶与器的品味中人们可以感悟中国博大精深的硒茶文化!恩施州州长杨天然介绍说,5月6日至8日,恩施州人民政府将在武汉隆重举办“2012恩施硒茶文化艺术节”。恩施将以茶为媒,以节会友,诚邀四海宾朋到恩施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欣赏秀美的山水风光、饱览神奇的地质奇观、体验多彩的民俗风情、享受生态文化旅游的无穷魅力;热忱欢迎有识之士前来商务考察,投资兴业,与恩施州各族人民携手奋进,共同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来源:中国经济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鹤峰富硒有机康养:人言此是桃源地,不信桃源如许奇

5月20日,2023年第四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国博中心举行。大会以“非遗”与茶乡旅游的融合发展作为大会的主题,通过发布“中国茶技·忆之非遗”为主题的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案例以及主旨演讲等环节,推动茶乡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茶文化保护与传承。

本期为您推介“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湖北省鹤峰县。

申报单位: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旅游月份:3-8月

推荐茶品:鹤峰茶

01

人言此是桃源地,不信桃源如许奇

2023年是湖北恩施州建州四十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沧桑巨变。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揭开这座小城的面纱,所到之处,一幅幅靓丽的城乡画卷使人惊叹,一组组显示丰硕成果的数字令人欣喜……曾经落后的山城鹤峰,已成了一颗璀璨明珠,这个充满魅力的茶乡,在茶香中绽放自己的色彩。

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溪水,淳朴的土家人……这就是鹤峰:“人言此是桃源地,不信桃源如许奇”。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北临三峡,南接潇湘,东连荆楚,西眺巴蜀。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内山清水秀,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82.97%,林木绿化率88.66%,境内活力木积蓄超过930万立方米,其中人工用材林和经济林超过100万亩,已知的维管束植物206科943属2799种,陆地野生脊椎动物75科190属302种。有溇水、渫水、澧水北源、咸盈河、北水河五大流域,全县水能资源蕴藏量达到100万千瓦,水质优良,属国家一级水质,茶区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造就了境内神奇而独特的生态资源,群山连绵,古树参天,峡谷飞瀑,美不胜收,是名符其实的“世外桃源”,少有的“养生福地”。

02

茶乡福地,富硒有机茶独有的康养之地

鹤峰观光茶园达3万亩,拥有15座休闲观光茶园,茶馆数量5个,特色饭店1000家。所产茶叶自然品质极佳,具有香高味醇、耐冲泡、无污染的优异品质,且富含硒微量元素。经权威机构分析检验,鹤峰茶硒含量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

鹤峰先后荣获“中国茶叶之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鹤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从晋朝开始,鹤峰人民一直有生产、饮用茶叶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晋时的《荆州土地记》中记载:“武陵七县通产茶”。咸丰甲寅年(1854年)有高炳三、光绪丙子年(1876年)有林紫宸、卢次伦(秦和会)等知名茶商到鹤峰收购茶叶,通过渔洋关运至武汉出口英国,在英国被誉为“皇后茶”。光绪二年(1876年),广商林紫宸到鹤峰的三路口,五里坪、南村、县城、留驾司等地开办茶号“泰和合”、“谦慎安”,改制毛红茶、运往武汉出口。当时,鹤峰境内主产的“宜红茶”,以质量居上而享誉四方。光绪年间,美国制茶师到鹤峰考察,称“鹤峰红茶为上品,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浸汁程度较优”。随着红茶制作技术的传入和推广,销售渠道的开通,境内茶农的生产积极性被激发了,茶叶产量在清末民初已达到了500多吨。

鹤峰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经初步调查,现有荒野茶园558处3.2万亩,古茶树106处约2.5万株;茶号9处、驿站客栈14处,桥梁21座,水井15口,渡口4处。是著名的万里茶道茶源地。

03

湖北茶叶第一镇——走马镇

湖北茶叶第一镇——走马镇,茶叶面积超10万亩,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题词:“当年元帅曾走马,而今茶乡溢神州”,是天然的茶旅融合观光线路。

走马镇境内旅游景点多不胜数,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景—“世界茶谷”(木耳山万亩茶园),“将军岩”(因峭壁上突兀一尊巨大的岩石,神似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当着关口,守望着百姓而得名);也有红色旅游景点“红军树”(走马镇银杏树,贺龙元帅“走马坪收编”遗址),“鼓锣山三十二烈士陵园”;还有“围鼓之乡”、“杨柳池”、“出水洞”、以及正在开发建设中的“狮子峰”景点。

鹤峰之可谓步步有境、处处皆画,境内群山巍峨,林海涛涌,村寨星罗,瀑布流泉,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自然生态原始古朴,既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世界茶谷”—木耳山万亩茶园、东方仙本那—屏山峡谷、世界坡立谷—董家河、中国菩提圣境—五龙山及土司洞府、木林子原始森林、锣鼓圈岩溶石林等等一系列自然景点,群山巍峨,林海涛涌,村寨星罗,瀑布流泉,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自然生态原始古朴,屏山爵府、董家河、五龙山、淡水画廊、土司洞府、木林子原始森林、满山红烈士陵园、八峰森林公园、锣鼓圈岩溶石林、小三峡峡谷风光、芭蕉河库区风光、在建的江坪河库区风光都保留着原始美态,既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又是科考探险、考古科研的绝佳之所。

03

来鹤峰怎能不体验“四道茶”

百年前容美土司土家人按一年四季款待贵客,集合在一起展示土家茶文化的茶道,俗称“四道茶”。

1、第一道茶--白鹤茶

相传一只白鹤从武陵山去大巴山取仙丹,逢容阳大旱,白鹤遇难茶山,被土家阿哥咬破手指滴血相救。白鹤取回仙丹,又见阿哥吃力打井找水,遂吐丹于枯井,枯井溢满了清泉,白鹤却献出了生命。白鹤井由此得名,白鹤井水泡茶,叫白鹤茶。

2、第二道茶--泡米茶

沿习了土家人的咂酒遗风,是将糯米蒸熟后干成"阴米",用河砂爆炒成泡米。冲泡米茶时,要将开水慢慢地从碗边旋至中间,否则,泡米就会蹦出碗外。然后在碗上放一支竹筷,供客人搅拌糖和泡米。这只竹筷就象征咂酒用的竹管或麦管。

3、第三道茶--油茶汤

将富硒茶,时令新鲜果实如玉米、黄豆等油炸后冲泡而成。做油茶汤,用茶油最好,炸出来的食品,要呈棕黄色,特别香脆;富硒茶最好是中等炒青;春夏季做油茶汤,用新制茶叶,味道更加鲜美可口;伴料可选择玉米花、泡米花或油炸糯米花和花生米、豆腐丁、瘦肉丁、油炸鸡蛋等等。接着是做油茶汤,先将适量的油放入锅中,把茶叶捞起来,加入冷水,放盐,待油汤烧至开而不沸时,把油炸茶叶撒入锅中,然后将油茶汤冲入盛有玉米花等伴料的碗中即可食用。

4、第四道茶--鸡蛋茶

每碗茶放三个蛋,土家人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为一种礼仪,客人送给主人的是祝福,主人送给客人的是吉祥。土家四道茶已成为接待贵客的特别节目,能增进山内与山外的相互了解,是加深人们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在茶道晚会上,客人不仅仅品尝了土家人不同节日或喜庆时待客的"四道茶",还欣赏了茶道音乐、茶具工艺等。

忆往昔,成就斐然;思未来,前程似锦。回望自治州成立以来的四十年,鹤峰沐浴着发展的春风,踏着开放的步伐,一步步让昔日的荒山穷沟成了群众增收的“聚宝盆”,坑坑洼洼的乡间小道拓宽成了宽阔笔直的硬质化道路……留在记忆里的不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更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切身变化。

注:图文版权归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找到约11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