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桐庐雪水云绿茶价格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中国茶叶100强榜单,看看什么茶排第一


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


序号 品牌名称

品牌价值

(亿元)

1
普洱茶 64.10 2 信阳毛尖  63.52  3
洞庭山碧螺春 42.06 4 福鼎白茶  38.26  5 大佛龙井  38.23  6 安吉白茶 37.76 7 福州茉莉花茶 31.75 8 蒙顶山茶  30.72  9 都匀毛尖  29.90  10 祁门红茶 28.59 11 坦洋工夫
28.03
12 武夷山大红袍
27.89 
13 安化黑茶
27.74
14 平和白芽奇兰
26.99
15 太平猴魁茶
26.44
16 越乡龙井 25.28
17 武当道茶
25.03 18 赤壁青砖茶
25.00 19 庐山云雾茶
 23.15 
20 横县茉莉花茶
23.07
21 松阳银猴
22.70
22 汉中仙毫
22.57
23 开化龙顶
22.44
24 湄潭翠芽
21.93
25 浮梁茶 21.36 26 滇红工夫茶
21.02
27 英德红茶
 20.78 
28 径山茶 20.21 29 六堡茶
20.17
30 正山小种
20.16
31 梵净山茶
19.86
32 狗牯脑茶
19.63
33 碣滩茶
18.96 34 永川秀芽 18.65
35 霍山黄芽
18.63
36 雅安藏茶
 18.45 
37 岳西翠兰 18.21
38 英山云雾茶
18.20
39 恩施玉露
18.07
40 武阳春雨  18.04  41 婺源绿茶
17.34 42 天山绿茶
 16.73  43 紫笋茶
16.60
44 凤冈锌硒茶 16.49 45 永春佛手茶
 16.20  46 千岛湖茶
16.12
47 岳阳黄茶 15.52
48 磐安云峰 15.46 49 恩施富硒茶 15.18 50 政和工夫  15.06  51 修水宁红茶
14.04
52 马边绿茶
13.42
53 金奖惠明茶
13.20
54 三杯香
12.89
55 七佛贡茶 12.15 56 南江大叶茶  12.03 
57 镇江金山翠芽
 12.01 
58 龙谷丽人茶
11.85
59 赤壁米砖茶
11.75
60 石门银峰
 11.55 
61 崂山茶
11.21
62 茅山长青
11.21
63 桃源大叶茶
10.98
64 万源富硒茶 10.70
65 米仓山茶
10.48
66 望海茶
10.48
67 沂蒙绿茶
10.22
68 仪征绿杨春茶
 10.02 
69 桐庐雪水云绿茶
 9.61 
70 犍为茉莉花茶
9.54
71 桃源野茶王  9.39 
72 政和白茶  9.36 
73 松溪绿茶
9.10
74 余姚瀑布仙茗
8.82
75 桂平西山茶
8.69
76 宜都宜红茶
8.45
77 仙都笋峰茶
8.29
78 筠连红茶
7.79
79 双井绿
7.52
80 天目湖白茶
7.19
81 天台山云雾茶
7.13
82 舒城小兰花
 7.05 
83 江山绿牡丹茶
6.05
84 霍山黄大茶
 5.20 
85 余庆苦丁茶 4.65
86 霄坑绿茶
4.64
87 五峰绿茶
3.88
88 平阳早香茶
3.75
89 平武绿茶
3.52
90 资溪白茶
 2.90 
91 保靖黄金茶 2.11 92
缙云黄茶
2.11
93 烟台绿茶
1.99
94 南川大树茶
 1.60 
95 三清山白茶
 1.07 
96 北川茶叶 0.97
97 南川金佛玉翠茶 0.92
98 烟台桑叶茶 0.81


均基于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持有单位提供相关数据及其它公开可得信息,且运用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数据。


注:本评估所涉的品牌,只包括在中国内地注册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在收藏界,流行一句经典话语:“好藏品自己会说话”。那么,好的茶叶藏品,自己会说什么话呢?

 

  1.茶叶收藏的“绩优股”

 

  在我国六大茶类中,黑茶是公认的最具收藏价值的品类,堪称茶叶收藏中的“绩优股”。代表性品种有:云南普洱熟茶、湖南安化黑茶、广西大堡茶。

 

  黑茶在制作工艺上属后发酵,在微生物、有益菌的催化下,产生氧化酶与茶叶中的茶多酚持续发生氧化反应,黑茶是越陈越香气,时间越久,滋味越醇厚、甘爽,具有很高的品饮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些年份较早、具有品类标志性意义的茶品,如上世纪40年代生产的黑茶砖、五六十年代生产的千两茶等等,已经具有文物价值,经济价值自然不可估量。而一般由上等老茶树为原料精制、茶龄两到三年、品相好的普洱,若收藏存储得当,每年平均上涨10%也是属于非常可观的价值增值。

 

  近年来,随着黑茶收藏热的兴起,一批游资及炒家纷纷介入,黑茶收藏市场暗流涌动。单就普洱茶来说,种类不下数十种,山头不同,用料不同,级别不同,价格也差距甚大,每公斤产地收购价从三四十元到几万元不等。因此入手黑茶还需十足理性。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普洱茶还是很有投资价值的。有数据统计显示,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如今普洱茶的消费人群至少增加了10倍以上。

 

  不过,茶叶终究还是用来喝的,普洱茶的收藏也应该建立在这一根本属性上,只有真正的好茶才能藏得住品质,藏得住价值。


  2.茶叶收藏的“潜力股”

 

  近几年来逐渐升温的一个茶叶收藏品种是老白茶,堪称茶叶收藏中的“潜力股”。代表性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等。白茶的生产历史并不算久远,属轻发酵茶类,采用萎凋工艺制作而成,向来有”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的说法。


白茶的收藏价值源于三个原因。

 

  其一,在黑茶收藏炒得“天昏地暗”的时候,一部分市场嗅觉敏锐的藏家开始将白茶作为一个全新的投资渠道;

 

  其二,老白茶的收藏热刚刚兴起,历史数据属于空白,收藏价值没有天花板效应,容易受到藏家的青睐和炒家的暴炒;

 

  其三,老白茶本身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特性,非常适合于收藏。


  一般来说,白茶收藏三年后,价值便会有明显上涨,理想状况下,到了五年可实现价格翻番。但是过了五年及五年以上,老白茶还能不能继续涨,这个就不好说了。

 

  这主要源于白茶轻发酵的工艺特点,决定了它储藏时间不可能像黑茶那么久,意味着收藏变现的周期缩短,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白茶的消费群体总量其实并不特别大,因此入手白茶收藏,还需谨慎。


  3.茶叶收藏的“冷门股”

 

  与黑茶、白茶的收藏风相比,陈年老铁、老岩茶的收藏则属于后起之秀,属于茶叶收藏中的”冷门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铁观音、岩茶以半发酵工艺制作,人们品饮习惯多追求“新、鲜、香”,一般当季或当年生产的茶叶,茶农都是以尽快脱销为第一要务。以往,年份高的陈茶基本属于茶农“自娱自乐”性质的收藏,作为平时应急药用。


  不过,随着老茶收藏风的刮起,老铁、老岩茶的收藏价值也是不可小觑,毕竟物以稀为贵。而且陈年老铁、老岩茶保存良好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饮品价值。中医理论上,老铁或老岩茶性温和,具有“疏肝理气”之功效。


  如今市面上真正的十五年以上的老铁、老岩茶数量非常稀少,当属珍品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老铁、老岩茶收藏有可能成为茶叶收藏市场上的“黑马”。因为,中国六大茶类中,乌龙茶的消费总量名列前茅,用户群体数量巨大,而且每年保持了增长。

产业振兴,杭州市大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茶产业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都市农业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在农民增收和山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是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杭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美丽茶园是杭州的亮丽风景,茶文化传播、茶事节庆活动等也成为杭州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名茶在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精准扶贫、东西部产业协作和杭州城市国际化的重要载体。杭州作为一座茶历史悠远、茶文化厚重、茶名人辈出、茶品牌响亮、茶产业发达、茶馆业兴旺的典范城市,茶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全国具有独特的优势。当前,杭州市正大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向着共富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努力。

01

主要举措

1、以提升现代化水平为基础

通过建设标准茶园,推行适度规模的标准化茶叶生产,进一步扩大机械化生产、加工来全面推动实现产业现代化。

一是推进良种体系建设。加强西湖龙井茶群体种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宣传、引导、鼓励各地选择适宜当地的茶树品种,使其从“早”向“优”转变,指导茶树品种合理搭配;加强良种选育、引进、示范、推广,建立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支持发展一批优新品种基地。

二是推进适度规模。鼓励在茶叶生产集聚区内发展高效适度规模的茶叶生产主体,使其具有“标准化高效集成技术示范点”功能,作为茶农家门口培训、参观的技术展示平台。

三是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深入研究杭州茶叶良种繁育、栽培管理、采摘加工等环节的特点,以国家标准为规范,建设同时适应生产、观光多方面需求的茶园,对茶园的园路、水利、植被等进行系统规划,安装配备集雨喷灌、防霜冻、防病虫等现代化设施来增强茶园抗灾减灾能力,改善茶园公共园道,加强茶园周围与道路的绿化配置。

2、以培育壮大主体为动力

一是推进规模化加工。通过“茶叶炒制服务示范中心”“标准化名茶厂”等方式,使60%的家庭作坊式加工转变成中心集中加工。支持茶叶龙头企业整合中小企业,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方式扩大规模化生产。

二是推进机械化生产。积极开展茶园耕作、培管、采摘、病虫害防治等农机农艺模式融合试验,实现茶园作业“机器换人”的示范推广,重点开展名优茶机采、连续化加工和防霜冻等关键技术研发。

三是推进专业组织的自我服务。积极推进茶叶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茶叶协会建设,做好以统防统治为重点的服务示范组织和特色型加工中心示范区建设,覆盖集聚区核心茶园、辐射带动周边茶区。

3、 以品牌建设和保护为核心

发挥西湖龙井品牌的引领功能,以西湖龙井为龙头,以杭州龙井为主体,以地方区域名茶和珍稀品种茶为特色,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茶产业品牌体系。

一是保护提升“西湖龙井”茶品牌。理顺市区、协会等各层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商标法律法规管理好品牌。通过自主研发创建的“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配套出台《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管理办法》,按照“生产过程数据化、管理过程自动化、决策系统智慧化”总体取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优势,覆盖整个西湖龙井茶生产经营领域,实现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全程闭环式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假冒滋生,打击假冒行为,遏制制假做假。同时积极推动地方立法,《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已颁布施行,在强化茶文化、茶品牌保护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二是保持区域品牌特色和挖掘珍稀品种。保持径山茶、安顶云雾、湘湖龙井、雪水云绿、天目青顶、建德苞茶、天尊贡芽、千岛湖茶等杭州区域名茶的特色,重塑杭州历史名茶,将品牌特性做精做深;同时,充分挖掘白叶茶、黄金芽等珍稀品种特色资源潜力,将其培育成优异独特、更具竞争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三是加大国际市场的推广力度。使珠茶、眉茶等大宗出口绿茶由贴牌出口向品牌输出转变,开拓品牌茶商的国际市场。

4、以创新产业服务为保障

以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载体,以政策为扶持,全力助推全市茶经济发展。

一是重视夏秋茶的开发利用。依托众多的茶科技研发机构做广做细茶科技文章,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茶叶全要素生产率,开发夏秋茶产品或精深加工原料,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在茶饮料、茶食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日化用品等领域,选择若干个精深加工终端产品,重点对有基础的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化扶持。

二是鼓励电商促市。鼓励新型茶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实施线上线下结合,支持实体店转型,促进茶叶电子商务规范发展。通过顶层设计和指导,为中小茶叶企业、合作社和广大茶农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和机会。

三是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按照国际标准体系,修订完善茶叶质量标准,加强提高针对茶叶有毒有害物质指标的检测、研究能力,持续追踪国际茶叶标准发展,建立产品出口预警机制。

5、以一、二、三产融合协调为支撑

着眼于茶叶产业整体开发与竞争力提升,强化茶业三次产业联动与多元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型产业化发展路径。

一是建设现代化茶叶特色强镇。按照“一区一镇”建设要求,以“一园一点”(标准茶园建设和茶叶高效适度规模生产服务示范点)为载体、农旅融合发展为主线,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开发茶产业的多种功能,加快发展休闲、创意农业,促进生产、消费、体验互动,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多元、内涵丰富的茶叶特色强镇。

二是规范茶馆(楼)业建设。着眼杭州特色,对都市茶艺馆、主题茶馆、乡村茶馆三大系列进行科学布局,明确各自区域范围、功能定位、经营特色,区分高中低不同档次,形成差异化发展特色。在茶馆(楼)功能上寻求多元化、综合化发展道路,融合品茶、餐饮、休闲娱乐、社交、信息交流、茶文化传播与审美等多种功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三是推动茶旅游体验。发挥茶园生态优势,建设一批茶旅游休闲生态园、茶文化园、茶博览园,形成上规模、有品位、聚人气的茶旅游特色园区。以自然山水、人文内涵、生态茶园和茶文化村落为依托,打造茶旅游休闲精品线,推出茶文化主题旅游产品。打造若干各具特色、吸引游客的乡村特色茶休闲旅游体验点,策划推出让中外旅客参与的茶文化深度体验。

02

发展成效

杭州现有茶园面积3.8万公顷,年产量2.66万吨,年产值45亿元,三产总产值76亿元,茶产业从业人数34.7万人。

1、基地建设基础扎实

一是良种化进程有序推进。优质型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力度加大,全市现有无性系茶园面积1.68万公顷,占总面积43.8%。良种选育繁育步伐加快,已建成的省级现代茶树新品种示范与原种繁育中心——淳安县茶叶良种试验场,成为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重要基地;西湖龙井茶科研基地也成为高标准的科研示范中心。国家级良种龙井群体种、鸠坑种等传统有性系良种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杭州市自主选育的优质茶树品种“中白1号”和“中白4号”因其优异的品质表现发展势头迅猛,成为白叶茶树品种的后起之秀。

二是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全市现建有43个高标准高质量的都市农业茶叶示范园区和15个省级茶叶精品园,成为规模化、园林化、集约化的名茶生产基地。已建成标准化茶园0.37万公顷,其中千亩以上基地15个,面积0.15万公顷。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效益突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茶叶种植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建立。践行中央鼓励探索气象指数、价格指数、区域产量等创新型保险,通过“茶叶气象指数保险”,增强茶叶抵御“倒春寒”等春季冻害风险的能力,为全市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开创了先河。四是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三品”认证步伐加快,全市无公害茶园面积2.42万公顷,占全市的63.7%;产量2.24万吨,占全市茶叶总产量84.2%。其中有机茶生产面积0.3万公顷、产量1728吨,认证企业48家。近三年来茶叶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2、加工技术不断改进

一是扁茶机制取得长足进步。通过不断摸索和改进加工技术,扁茶连续化加工流水线经过不断试制研究改良,产品品质和加工效率显著提高,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2020年,杭州市扁形名茶产量8709吨,产值24.2亿元,均占杭州名茶总产的2/3以上。

▲ 卢正浩数字智能化工厂

二是茶厂改造力度加大。全市改造老茶厂1000多家,通过QS/SC认证茶厂280家,其中省级示范茶厂20家、省级标准化名茶厂37家,体现了现代茶业的先进性,带动了周边茶农进行清洁化生产与加工。配套建成名优茶连续化生产线38条,年加工产量850吨,2020年产值1.77亿元。

三是特色型加工中心建成。根据龙井茶手工炒制分散加工的特点,建立了集收青、加工、收购于一体的加工中心。其中西湖龙井茶产区已建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中心20家,集中规模推行龙井茶的手工加工,并开展手工炒制技艺的培训、考试和评定工作,整体提升西湖龙井茶的质量安全水平。

3、品牌保护成效显著

西湖龙井是国家长期指定的特有礼品茶,以其至高的地位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带动了杭州乃至全省龙井茶的发展。2009年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特别荣誉名茶”的称号。2011年,“西湖龙井”成功注册了国家证明商标,2012年4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并公布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时隔59年,再度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首。杭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西湖龙井茶的保护和发展,全面推进“七个强化”工作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西湖龙井”品牌价值评估达74亿元。

一是产业兴旺成效明显。2020年西湖龙井春茶产量493.79吨,平均售价达到960元/千克,同比增长55.1%,实现产值4.74亿元,同比增长48.6%;今年截至目前,春茶产量498.8吨,平均售价达到1140元/千克,同比再增18.8%,实现产值5.69亿元,同比再增20%。

二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提升。往年的西湖龙井茶,企业实际收购比例不到20%,80%以上是茶农自产自销,但去年以来,茶农自营比例明显降低,截至今年5月21日,茶企收购总量达到206.04吨(与茶农自销量比值为1∶1.36),前5家茶企收购量超10吨,31家茶企收购量超过2500千克,11家企业同比增长超过300%,西湖龙井茶经营向规模茶企集中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三是实现了万户茶农的共同富裕。西湖龙井茶产区茶农由原来的茶叶滞销转向供不应求,茶叶收入年均增加15%以上;茶企产销两旺,明前茶普遍价格超过1500元/千克,茶叶经营收入年均增加20%以上。茶农普遍反映,青叶收购价格坚挺,不论是自售还是出售给茶企,总收入有了明显增长。

同时其他历史名茶得到有效恢复。通过机械、工艺、采摘技术改进,鸠坑毛尖、天尊贡芽等历史名茶相继得到保护和开发。鸠坑毛尖茶作为名茶始祖,恢复后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名茶评比金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九曲红梅知名度持续扩大,有效提升了杭州红茶生产加工水平和市场占有率。2017年,径山茶、建德苞茶获得由农业部评定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名茶评比金奖。

4、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一是市场主体发展速度较快。全市现有茶叶生产企业769家,年销售额28.5亿元;其中经营规模在千万以上的33家。年综合利用原料1万吨以上,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比2015年提高20%以上。茶叶专业合作组织210家,其中合作社191家。形成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整合产业资源、实施名茶战略、促进茶叶流通、维护茶农利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二是茶叶专卖店数量扩增。积极设定西湖龙井、径山茶、千岛湖茶等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店面设置,统一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和防伪标识的茶叶专卖店,这些专卖店遍布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城市,确保茶叶在销售过程中的质量。

三是市场功能日益体现。全市现有大小规模的茶叶交易市场12个,年交易量1.13万吨、交易额23.1亿元,是茶叶集散交易的重要场所。茶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17年浙江省网上茶叶交易额达到20亿元,一些知名的茶叶企业也加大了对网上交易平台的创建投入,近年来交易呈火爆趋势。

5、文化旅游相融相合

一是茶文化繁荣。2005年,杭州被国内10家权威机构授予了“中国茶都”称号。杭州市政府每年举办的中国(杭州)国际西湖茶文化博览会、西湖龙井开茶节、全民饮茶日等茶事活动,不断弘扬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2017年“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永久落户杭州。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是国内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茶叶展会,每年举办一次。2018年,杭州市政府开始主办中华茶奥会,茶奥会以人为本,着重于茶文化普及和茶竞技赛事,推动六茶共舞。

二是茶馆业发达。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城区有各类茶楼、茶室、茶馆、茶坊、茶苑、茶吧及景区农家茶楼等1000多家,湖畔居、青藤茶馆作为杭式茶馆在全国享有盛名,其中市内注册茶馆650余家、景区农家茶楼460余家,从业人数达到了1万多人,为茶产业增值3亿多元。到2020年,全市已建成龙坞、径山、鸠坑等多个规模化茶叶特色小镇。

三是茶旅游兴旺。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遍布全市15个区、县(市),从业人员2万人,增值12.87亿元。接待游客总量千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超20亿元。龙坞、径山、天目山等茶旅线路,成为省级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

6、东西部协作帮扶树立典范

为贯彻落实国家东西部协作、精准帮扶战略部署,按照省市领导指示精神,杭州市从2017年9月起,以茶产业提升帮扶为切入点,本着“杭州所能,恩施所需,合作共赢”原则,全面启动对湖北恩施州茶产业提升帮扶的各项工作。

目前相关工作进展顺利,项目落地,机制形成,成效初显。杭州率先实施的企业合作帮扶的创新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已成为东西部协作扶贫的典范。通过建一体化茶产业园示范引领全新茶生产模式、建现代化营销中心示范引领全新茶营销体系、建标准化订单基地提升当地茶生产水平、创品质优硒茶品牌提升恩施茶叶知名度等形式,抓示范提水平,提产业促增收。

初步统计,到2020年,茶产业提升帮扶工程项目带动提升发展茶园0.79万公顷,直接受益茶农1.5万户,2018~2020年茶农三年累计增收1.35亿元。通过全方位品牌运营宣传,恩施茶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据当地农业部门统计,2018年恩施茶叶收购价比去年同期上升近20%。

03

建议与展望

1、发挥茶文化对产业的溢出功能,聚焦共富目标推动愿景落地,促进区域城乡共富

一是要大力发展“龙坞茶镇”茶总部的经济效应。重视利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华茶奥会、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会议(FALIGG Tea)世界茶叶市场分析和贸易促进工作组、中国茶产业联盟办事处落户“龙坞茶镇”的契机,以开放的胸怀、热情的服务、周全的配套,招商引资,筑巢引凤,打破单一业态,规划建设门类众多、茶企集聚、范围广阔的以茶为特色的城市部落。力求产学研文旅商并举、吃喝玩乐游购齐抓,并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让各地茶企乐于在此安家落户,茶商乐于在此开店设铺,茶院乐于在此讲学传布。

二要加快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主场馆建设。将茶博会永久落址杭州的决定已经五年,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相关各级政府要勇于担当,精心规划设计,让主场馆在龙坞茶镇尽快开工建设。通过“数智杭州 宜居天堂”的高地,吸引国内外茶企落户,构建茶展会、茶产业、茶人才互促互赢、信息高度对流的新格局,使杭州真正成为“茶都”,做善做善成的“实干家”。

2、发挥茶事活动对产业的虹吸功能,聚焦深化改革创建活力之城,促进产业群体共富

精心办好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华茶奥会。牢记习总书记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深深寄托,认真总结茶博会、茶奥会成功举办的经验,着力以展会、赛会为龙头,把握茶产业发展趋势,拓展茶食品、茶设计、茶空间、茶器具的新蓝海,并以“茶+互联网”打造买茶、学茶、约茶的社交电商平台,以“茶+金融”推动茶业数字化、标准化、多元化发展,以“茶+旅游”引导传统行业创新和跨界融合得到聚变,以人为本,以赛促业,以赛传文,以赛育人,真正把茶博会、茶奥会打造成为茶产业全链联动、赛(会)全面对接顶级茶事活动。强化部门协同,把敬业精业的职业精神、专心专注的专业精神、创新创造的开拓精神、至善至美的品质精神,融会贯通到“三茶统筹”重要指示中来,携手推动中华茶业高质量发展。

3、发挥茶科技对产业的创新功能,聚焦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水平,促进协作地区共富

积极通过引进、研发,助推茶叶的全价利用、跨界开发,集成种植、创新业态,融科技、文旅等多元要素,使茶叶的自身价值得以进一步发挥,使茶成为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催化剂。

一是要充分发挥在杭国字号涉茶机构作用。杭州有八大涉茶国家级机构,他们资源丰富实力雄厚,掌握着业界的话语权,这是杭州打造“中国茶都”得天独厚、难能可贵的优势。要大力加强与这些国字号涉茶机构的战略互应,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全面深化合作。

二是要集成科研单位技术力量。开展种质资源、生物防控、高效培管、产品衍生、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壁垒。

三是要加强数字化改造。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加大杭州茶产业的数字化改革,推进高质量融合发展。

四是要推进人才梯度培养。充分利用在杭国字号涉茶机构等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组建多层次培训网络,提高茶叶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做改革创新的“急先锋”。

4、发挥数字法律手段对品牌的治理功能,聚焦斗争实践强化自我革命,促进物质精神共富

杭州通过数化万物,用数字化监管标签对知名品牌实施强力保护,是对区域知名公共农产品品牌保护开了先河,在全国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保护中尚属首次。要让数字化智治成果,使杭州名茶品牌成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为全市区域农产品品牌突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从“小切口”实现“大牵引”,不断增强茶产业的品牌活性。持续擦亮“西湖龙井”金名片。

通过立法,将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固化下来,凝练成制度化法治化成果,为规范市场管理提供法律支撑;开展常态化打击市场假冒的侵权行为,正本清源、守住品牌做真拒假的安全底色;要保护、传承和弘扬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传统技艺,大力培养年轻炒茶技师,使这种融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技艺代代传承。

▲ 西湖龙井茶年轻人炒制集训

增强“杭州龙井”凝聚力。“杭州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历时四年,于2020年3月成功注册。要珍惜这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引导湘湖龙井、安顶云雾等地方品牌建立品牌联盟,着力形成与西湖产区区域互补、优势各显的钱塘产区龙井茶生产格局。

重视企业品牌塑造。扶持茶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塑造优质的企业品牌,培养企业的差异化品牌意识,通过产品质量、等级、价格、包装等方面的定位,树立企业自身品牌管理理念;支持龙头茶企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扩大规模,培育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综合型茶叶企业,形成跨区域跨种类的茶业大品牌。

作者简介:

申屠姣

浙江桐庐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园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杭州市委市政府联乡结村先进个人、杭州市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共青团杭州市委优秀团干部。承担西湖龙井品牌综合保护管理重要工作,创建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推动《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地方立法出台,被杭州市政府记个人二等功。现为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加工》杂志,2022年第2期文章《杭州市大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页码:5-10,作者:申屠姣,余秋珠,游红英。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