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台湾十大茶盘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中国十大名茶冲泡法,简单实用!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礼服)等等。在泡茶之前,人们只会把茶叶放在嘴里咀嚼。在泡茶之后,茶饮才真正实现了普及,成为中国人和世界各地茶人的至爱。中国人历来好品茶,泡茶似乎人人都会,但并非个个都能泡出好茶。

一、祁门红茶

 

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红茶,全发酵。颜色乌润,俗称“宝光”。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滋味:香气香甜持久,又似兰花香,俗称“祁门香”,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

【泡茶工具】

茶壶、公道杯、小直口杯、祁门红茶、法兰西玫瑰、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

【冲泡方法】

1、温杯:用开水温茶具,使茶具均匀受热。

2、投茶:取5g左右茶叶放入屋窑茶壶中。

3、洗茶:洗茶重在一个“快”字,不求将茶味泡出,只需让茶叶均匀受热,唤醒茶香即可。

4、泡茶:倒掉洗茶的水,放入准备好的玫瑰花,倒入8分满开水,盖上壶盖泡2-3min。

5、出汤: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将茶汤分到小直口杯中。闻茶香,品茶味,祁门红茶有天然的果香,加上法兰西玫瑰的花香,香味清新迷人,口感甘醇馥郁。

二、洞顶乌龙茶

 

洞顶乌龙茶,也称“冻顶乌龙茶”,产自台湾,茶区海拔1000-1800公尺,在台湾高山乌龙茶最负盛名,被誉为“茶中圣品”。冻顶乌龙茶汤清爽怡人,汤色蜜绿带金黄,茶香清新典雅,香气清雅,因为香气独特据说是帝王级泡澡茶浴的佳品。在日本、中国和东南亚,享有盛誉。冻顶乌龙产自台湾鹿谷附近冻顶山,山多雾,路陡滑,上山采茶都要将脚尖“冻”起来,避免滑下去,山顶叫冻顶、山脚叫冻脚。所以冻顶茶产量有限,尤为珍贵。

【泡茶工具】

紫砂壶一个、冻顶乌龙春池、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

【冲泡方法】

1、温杯:用沸水温茶具,使茶具均匀受热。

2、洗茶:取5g左右茶叶放入紫砂壶中,加入沸水,洗茶重在一个“快”字,不求将茶味泡出,只需让茶叶均匀受热,唤醒茶香即可。

3、泡茶:洗茶后,采用高冲的方式将沸水倒入茶壶中。盖上壶盖,期间,不断的用开水淋浴茶壶,以3次为佳,内外高温才能使浓郁的茶香完全的散发出来。

4、出汤: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要低倒,快速。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到小口杯里,浓郁的茶香即可即弥漫在空气中。

 

三、武夷山大红袍

 

武夷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泡茶工具】

紫砂壶一个、大红袍(这里以特级为例)、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紫砂壶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

【冲泡方法】

1、温杯:用沸水温茶具,使茶具均匀受热。

2、洗茶:用茶匙取适量茶叶放入紫砂壶,洗茶讲究一个“快”字,只要把茶叶的香味唤醒即可,无需泡出茶味。

3、泡茶:弃去洗茶之水,倾入沸水,盖上壶盖泡4~5min,期间要用沸水从浇注壶身,以3次为佳,高温之下才能使浓郁的茶香充分散发出来。

4、出汤: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低倒,快速,防止茶香飘逸。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到小口杯里,即可品茶香,观茶形。

四、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带。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稳红,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泡茶工具】

透明玻璃杯一个、太平猴魁、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

【冲泡方法】

1、温杯:使用80℃左右的开水温玻璃杯。取适量茶叶(7-8片)放入玻璃杯中,根部朝下,赏茶形。

2、洗茶:将80℃左右的开水沿着杯壁倒入茶杯中,快速洗茶。

3、泡茶:先加入杯子容量1/3的开水,1~2min后再加满水。

五、黄山毛峰茶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绿茶。颜色:嫩绿油润。外形:细扁如雀舌,芽似锋;白毫显,色似象牙。滋味:嫩毫香清新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杏黄清澈。

【泡茶工具】

陶瓷盖碗一个、黄山毛峰(这里以特级为例)、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

【冲泡方法】

1、温杯:用75~85℃的开水,冲淋陶瓷盖碗,使其充分均匀受热。

2、投茶:上投、中投、下投法皆可,我们以下投法示意,用茶匙取3~5g茶叶放入盖碗。

3、泡茶:先加入适量的75~85℃的开水,以覆盖茶叶为佳,盖上杯盖。1~2min后,再沿杯壁加满开水,即可品茗香了。

六、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焙,制作过程十分考究。岳西翠兰品质的突出特点在“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明代张源《茶录)云:“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茶是圣洁之物,茶艺器具必须至清至洁。绿茶。颜色:颜色:黛绿泛黄。外形:平展,每一片都不带哑和茎梗,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滋味:香气清高,汤色清澈,滋味回甜。

【泡茶工具】

直口玻璃杯一个、六安瓜片、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

【冲泡方法】

1、烧水,凉温大概到75-85度,用烧开的水沿着杯沿四壁倒入,温杯。用茶匙取3g茶叶放入玻璃杯。

2、泡茶,上、中、下皆可,我们这里选择下投法,倒入适量温开水,以覆盖茶叶为佳。

3、轻轻摇动茶杯,使茶叶完全吸附水份,散发香味,搁置3分钟左右。

4、沿着杯壁加满水冲泡,观茶型,闻茶香,品茶汤。

七、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杭州不仅以西湖闻名国内外,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颜色:色泽嫩绿泛黄。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绿茶。滋味:汤色嫩黄(绿)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浓醇。

【泡茶工具】

洁净的阔口透明玻璃杯一个、西湖龙井茶(这里以特级特香为例)、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

【冲泡方法】

一、用电水壶把水烧开至100摄氏度,备用;

二、西湖龙井冲泡用水的选择:纯净水或山泉

三、龙井的泡法有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我们选择下投法。

1、用刚烧的开水温杯,

2、用茶匙从茶叶罐里取适量茶叶(一般一次放5-7g,根据个人口味而定)放入玻璃杯中。

3、待开水凉至85度左右,高提水壶,冲入适量的水,已覆盖所有茶叶为佳

4、摇香30秒左右,手捧玻璃杯,朝一个方向轻轻摇动玻璃杯,让茶叶湿润均匀受热。

5、再用悬壶高冲法注入开水至九分满。(我们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方式),35秒后,即可饮用。

四、品饮:杯中茶水喝到一半时,就可以续水了,冲泡的时间,是要随冲泡次数而增加。

八、洞庭碧螺春茶

 

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香气清爽持久,滋味鲜爽香醇,汤色嫩绿明亮。

【泡茶工具】

陶瓷盖碗一个、碧螺春茶(这里以特级为例)、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

【冲泡方法】

1、烧水,凉温大概到75-80度,用烧开的水温杯。

2、上、中、下皆可,我们选择上投法,首先,盖碗倒入2/3的水,然后用茶匙取3-5g茶叶放入盖碗。

3、洗茶,好的碧螺春的茶毛很多,泡茶前先洗茶,洗去茶毛,洗茶速度要快。

4、倒掉洗茶的水,沿着盖碗壁沿四周将温水注入。

5、最后,观察茶叶在水中冲泡的模样。

九、安溪铁观音茶

 

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砂绿起霜”成为铁观音高品级的标志,获得了“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誉。乌龙茶,半发酵。颜色:乌润砂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卷紧而重实。滋味:香气馥郁持久,有桂花香;滋味醇厚甘爽生津;汤色橙黄鲜丽。

【泡茶工具】

工具准备,功夫茶具一套(茶盘、白瓷盖碗、公道杯、滤网、阔口杯、茶道六件套)

【冲泡方法】

1、茶叶(装在专门的茶叶罐里,以感德AAA为例),把水烧开,铁观音要用沸水冲泡,用烧开的水温杯。

2、取7-8g茶叶放入盖碗中。

3、加水洗茶,洗茶速度要快,不求泡出茶味。

4、倒掉洗茶的水,沿着盖碗壁沿四周,将开水注入。

5、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6、冲泡3-4秒之后即可出汤,铁观音讲究茶汤分离,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到阔口杯中。

7、品茶,喝完后,观看茶型。

十、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是中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黄茶,轻微发酵。颜色:金黄光亮。外形: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滋味: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

【泡茶工具】

直口玻璃杯一个、君山银针、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

【冲泡方法】

1、烧水,凉温大概到75-85度,用烧开的水沿着杯沿四壁倒入温杯。之后,用茶匙取3g茶叶放入玻璃杯。

2、泡茶,上、中、下皆可,我们选择下投法,倒入8分满温开水。之后,轻轻摇动茶杯,使茶叶完全吸附水份。观察茶叶渐渐树立在水中的美景,最后,品茶。

希望以上的内容对大家有用,如有更多问题,欢迎留言。

编辑:茶泡泡

图文整理于网络

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解析乌龙茶(青茶) 从全方面认识

乌 龙 茶(青 茶)

传承千年茶文化,传播健康饮茶理念

 

乌龙茶(oolong 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中文学名

乌龙茶

别    称

青茶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山茶目

亚    科

山茶科

分布区域

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

中药减肥秘方

茶    类

半发酵

药理作用

分解脂肪、减肥健美

起源于

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

主要生产地

安溪 、感德 、祥华、长坑

 

 

目 录

 

一、

 历 史 沿 革


二、

产 区 分 布


三、

主 要 品 种

 

安溪铁观音

凤凰水仙

东方美人

罗汉沉香

红水乌龙

乌龙红茶

红乌龙


四、

 

 

制 作 工 序

 

 

采摘

制作

烘焙技术


五、

价 值 功 效

主要成份

保健功能

药疗价值

饮用三忌

六、

品 茗 指 南

冲饮方法

传统泡法

安溪泡法

潮州泡法

宜兴泡法

诏安泡法

台湾泡法

手法和茶具

七、

 

种 植 条 件

季节条件

土壤条件

八、

 

 选 购 技 巧

选购标准

茶叶鉴别

九、

 

储 运 方 法 

贮运方法

运输

十、

茶 叶 文 化

泡饮技艺

名称来源

故事传说

 

 

历史沿革

 

乌龙茶的前身——北苑茶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 现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 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 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 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产区分布

 

广东:主要产区为凤凰乡,一般以水仙品种结合地名而称为“凤凰水仙”。

闽北:产地包括崇安(除武夷山外)、建瓯、建阳、水吉等地。

闽南:主要厂区是福建安溪县。

台湾:产于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宜兰等地县市,是台湾最早生产的茶的地区。

 

 

 

 

 

 

主要品种

 

安溪铁观音

 

产自福建安溪县,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其主要特点:汤浓韵明不很香,其香气浓郁,入口甘甜,汤水色泽相对清淡,尤其头泡、二泡茶更是如此,三泡之后,其汤色呈黄绿色,汤水入口,细搅可感其带微酸,口感特殊,而且酸中有香,香中含酸。酸中有甘,甘中带香,水香长流。

其茶质特征主要有三方面:“汤浓”指所泡茶汤呈金黄色,色泽亮丽,色度较深;“韵明”指安溪铁观音特有的“观音韵”明显,喝后口喉有爽朗感觉;“微香”则指比较而言,其汤味虽香但悠悠然不强烈。 

 

凤凰水仙

 

是产于广东潮安凤凰乡的条形乌龙茶,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有天然花香,蜜韵,滋味浓、醇、爽、甘,耐冲泡。主销广东、港澳地区,外销日本、东南亚、美国。凤凰水仙享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肥大,色泽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澄黄清澈,味醇爽口回甘,香味持久,耐泡。

 

东方美人

 

是台湾独有的名茶,又名膨风茶,又因其茶芽白毫显著,又名为白毫乌龙茶。东方美人茶叶外观颇显美感,叶身呈白绿黄红褐五色相间,鲜艳可爱,茶汤水色呈较深的琥珀色,尝起来浓厚甘醇,并带有熟果香和蜂蜜芬芳。

 

罗汉沉香

 

产于四川蒙顶山。罗汉沉香兼有红茶和白茶的优点,独特的“果香樟韵”,滋味鲜醇高爽,果香清甜,樟香幽长浓郁,香气高雅持久。 

 

红水乌龙

 

红水乌龙是早期的三地茶区的冻顶乌龙茶,即因栽种及气候条件因素,制作毛茶即以中重度发酵方式,加上重度烘焙,造就红水乌龙成为时代饮品,不过随着整个茶乡栽种面积扩大,加上比赛茶蔚为风行,「冻顶」名气盖过「红水」,一向制作严谨的红水乌龙,也开始随着冻顶式乌龙,走入中发酵的期程,红水、冻顶二者并进,但也随着台湾高山茶的兴起,二者逐渐退变,甚至几乎遗忘。

 

乌龙红茶

 

乌龙红茶是当代的制茶产物,以小种乌龙茶制作成红茶,有蜜香乌龙红茶、蜜香金萱红茶于是诞生。

有别于舞鹤茶区以台茶制作的红玉红茶,烘培出香气中有蜂蜜香味的蜜香乌龙(金萱)红茶,喝起来甘中带甜,又不失乌龙茶重喉韵的回甘滋味。

 

红乌龙

 

红乌龙是结合乌龙茶与红茶之特色所创造的一种新兴特色茶,属重发酵、着重烘焙的半球型乌龙茶,茶汤水色琥珀橙红如红茶,滋味则如乌龙茶、具熟果香、醇厚圆润、耐泡,不但适合一般热水冲泡,冷泡更显其特色。 

 

 

 

制作工序

 

采摘

 

季节

闽南茶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生长周期长,一年可采四至五季,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片。具体采摘期因品种、气候、海拔、施肥等条件不同而差异。一般采摘期,春茶在谷雨前后,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立秋前后,秋茶在秋分前后,冬片在霜降后。各茶季的采摘间隔期为40-50天,在具体掌握上,应做到“开头适当早,中间网刚好,后期不粗老”。

 

标准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叶梢比红、绿茶成熟。其采摘标准为:待茶树新梢长到3-5叶将要成熟,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小开面为新梢顶部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d面新梢顶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面积。一般春、秋茶采取“中开面”采;夏暑茶适当嫩采,即采取“小开面”采;产茶园生长茂盛,持嫩性强,也可采取“小开面”采,采摘一芽三四叶。

茶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虎口对芯采摘法”即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从芽梢顶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就将茶叶采下。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采摘时,应做至“五分开”,即不同品种分开,早午晚青分开,粗叶嫩叶分开,干湿茶青分开,不同地片分开,以利于提高毛茶品质。

 

选择晴天午青鲜叶

春季乌龙茶采制季节,常遇阴雨连绵的大气,这对优质乌龙茶品质形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连续的阴雨天气,鲜叶水分多,又无法晒青,致使做青“走水消青”困难,内含物质不能正常转化,从而也就无法形成优质乌龙茶。在一日中,由于鲜叶采摘的时间不同。对乌龙茶品质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早青:上午10时以前采摘的鲜叶,大多带有露水,其制茶品质较差。

上午青:上午10时以后至中午12时以前所采鲜叶。因茶树经过一段时间的阳光照射,露水已消失,制茶品质优于早晚青。

下午青:午后12时至下午4时以前所采下鲜叶,新鲜清爽,具有诱人的清香,又有充分的晒青时间,制茶品质优异。

晚青:下午4~5时以后所采鲜叶。因鲜叶下山时间较迟,大多错过了晒青的最佳时机,不能利用阳光晒青萎凋,制茶品质也欠佳,但优于早青。总之,制优质乌龙茶,应选择连续几天晴朗天气的午青鲜叶制作。 

 

制作

乌龙茶制作工艺。制作程序有晾青、摇青、杀青、包揉、揉捻、烘焙。乌龙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亚类。

 

烘焙技术

 

烘焙目的

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

 

烘焙作用

脱水糖化作用(熟化)、异构化作用、氧化作用及后熟作用。后熟作用的好坏与茶叶含水量、储藏条件和茶中有效化学成分变化有密切关系。

 

技术要素

1. 含水量:茶叶烘焙首要工作是降低茶叶含水量至安全范围(4%—6%),延缓茶叶后氧化作用,并能延长茶叶贮藏寿命;茶叶水分达到8.8%,霉菌开始出现;水分达到12%以上,就会逐渐变质。而含水量不同的茶叶,烘焙条件也不同,一般而言含水量高的茶叶,最初阶段其烘焙温度应高些(约95℃-100℃),时间要延长;若继续烘焙三个小时以上时,必须调低温度至85℃左右,徐徐入火,烘焙出茶叶甘醇之滋味。含水量高的茶叶应摊薄些,否则易导致闷变而降低茶叶品质。

  2 .原料老嫩度:烘焙较粗老的茶叶,需中温(85℃-90℃)烘焙,烘焙时间则视茶叶需求而在4h-10h作弹性选择。原料粗老而带微香的茶叶,烘焙时间宜缩短。幼嫩茶叶烘焙温度比粗老的茶叶微高,先中高温(90℃-100℃)烘焙,时间约4h-10h,再以(80℃-85℃)烘焙2h-4h,以确保茶汤滋味甘醇不苦涩而保留香气及原则。
  3. 形状紧纬度:外形紧结的茶叶则较耐烘焙,宜采用中低温(85℃-90℃)而较长时间烘焙,反之外形松散的茶叶宜采用中温(100℃)而短时烘焙。

4 .香气:香气是乌龙茶的主要灵魂之一。茶叶香气属挥发性物质,烘焙过程中香气成分易逸失,因此,一般清香型品质好的茶叶应低温短时烘焙;香低中等茶叶,可采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烘焙;陈茶而异味重的茶叶,以去除异味和降低含水量为主,应先高温短时烘焙,次日再80℃2h→90℃2h→ 100℃循序烘焙;依消费者市场需求而定烘焙程度。空调做青的乌龙茶,为了保持其翠绿的色泽和高锐的香气,应采用(60℃-70℃)的低温烘焙至足干,使茶叶含水率在5%-6%,及时真空密封包装,以免香味散失。

5 .滋味:滋味甘醇的茶叶,先中温(80℃-85℃)烘焙4h-6h,次日再以(75℃-80℃)烘焙2h-3h,防止高温使茶叶带熟味或火味而降低茶叶品质。

6 .火候的把握:火候的实际作用是使茶叶内产生热物理化学变化的程度。火候能影响茶叶的外形色泽及叶底汤色等,火候掌握适应可以弥补茶叶品质的某些不足,掌握不当会降低品质。特殊品种的茶叶,火候掌握恰到好处,能衬托特殊的香韵特征,俗称“茶为君,火为臣,君臣佐使。”就是这个道理。茶叶的品种不一样,耐火程度也不一样,如铁观音、大叶乌龙、梅占就较为耐火,黄旦、奇兰等香气较外露的品种较不耐火。 

 

 

 

价值功效

 

主要成份

 

乌龙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

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

 

保健功能

 

1.消除危害美容与健康的活性氧;

2.每天喝1公升乌龙茶能改善皮肤过敏;

3.饮用乌龙茶能瘦身;

4.抗肿瘤、预防老化功效。

 

改善听力

乌龙茶具有养颜、排毒、利便、抗化活性,消除细胞中的活性氧分子等功效。 中老年人经常喝乌龙茶有助于保持听力。

对男性听力的保护作用明显大于女性。虽然喝乌龙茶对听力有保健作用,但也不能饮之过量。一天喝茶的量以1~2杯为宜。

 

减肥功效

乌龙茶具有溶解脂肪的减肥效果。因为茶中的主成分——单宁酸,与脂肪的代谢有密切的关系。乌龙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乌龙茶同红茶及绿茶相比,除了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类食物被吸收以外,还能够加速身体的产热量增加,促进脂肪燃烧,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药疗价值

 

乌龙茶作为中国特种名茶,除了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祛寒解酒、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突出表现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防癌症

1998年6月15日,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毒理和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韩驰和她的助手徐勇,进行茶叶在动物体内的抑癌试验。他们分别给大白鼠喂安溪铁观音等五种茶,同时给予喂人工合成的纯度大于99.8%的致癌物甲基卡基亚硝胶。三个月后,大白鼠食道癌发生率为42-67%,患癌鼠平均瘤数为2.2-3个。而未饮茶的大白鼠食道癌发病率为90%,患癌鼠平均瘤数为5.2个,五种茶叶抑癌效果为安溪铁观音最佳。与此同时,他们还进行另一种试验,即用亚硝酸纳和甲基卡胶做致癌前体物,结果发现,饮茶组的大白鼠无一发生食道癌,未饮茶组发生率为100%。这一结果证明,茶叶可全部阻断亚硝胶的体内内源性的形成。

 

降血脂

乌龙茶有防止和减轻血中脂质在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饮用乌龙茶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红细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体外血栓形成试验,也表明乌龙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抗衰老

乌龙茶和维生素E一样有抗衰老功效。在每日内服足量维生素C情况下,饮用乌龙茶可以使血中维生素C含量持较高水平,尿中维生素C排出量减少,而维生素C具有抗衰老作用。因此,饮用乌龙茶可以从多方面增强人体抗衰老能力。 

 

饮用三忌

 

品饮乌龙茶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还可增添无穷乐趣。但有三忌:

一是空腹不饮,否则感到饥肠辘辘,头晕欲吐,人们称是“茶醉”;

二是睡前不饮,否则难以入睡;

三是冷茶不饮,冷后性寒,对胃不利。

这三忌对初饮乌龙茶的人尤为重要,因为乌龙茶所含茶多酚及咖啡碱较其他茶多。

 

 

品茗指南

 

 

冲饮方法

 

泡茶用水

泡茶用水要求水源没有病源体污染,没有工业污染,水的感官性状良好,即无色、无臭、透明、无异味、无悬浮物,舌尝有清凉甜润的感觉,水的PH值为中性7,煮沸后永久硬度不超过8度,这样的水就适用于泡茶。

 

泡茶器具

名茶与茶具总是珠联璧合的。历史上品饮乌龙茶的茶具十分考究,备有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称为“茶房四宝”,即潮汕炉--广东潮州、汕头出产的陶磁风炉或白铁皮风炉;玉书碨--扁形薄磁的开水壶,容水量约250毫升;孟臣罐--江苏宜兴产的用紫砂制成的小茶壶,容水量约50毫升;若琛瓯--江西景德镇产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只,每只容水量约5毫升。当今泡饮乌龙茶的茶具仍然脱离不了这“茶房四宝”,只是有所变化,更趋实用化、方便化。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宝”有小电炉、钢质开水壶(也有电炉与开水壶配套称为“随手泡”)、钢质茶盘(或塑料茶盘),“白瓷盖碗”(钟形,高5.5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4.5厘米;这种盖碗放茶叶、嗅香气、冲开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这样才具备泡饮乌龙茶的条件。

 

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安溪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

一二三香气高。

四五六甘渐增。

七八九品茶纯。

2.冲泡步骤: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

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

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

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 

注:安溪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

 

潮州泡法

 

1.特色:针对较粗制的茶,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讲究一气呵成,在泡茶过程中不允许说话,尽量避免干扰,使精、气、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对于茶具的选用,动作,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类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

2.冲泡步骤:

备茶具:泡茶者端坐,静气凝神,右边大腿上放包壶用巾,左边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两面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

温壶、温盅: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再倒入茶盅。

干壶: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水滴尽后轻轻甩壶,向摇扇一样,手腕要柔,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

置茶:以手抓茶,视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长短。

烘茶:置茶入壶后,若茶叶在抓茶时,感觉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则可多烘几次。烘茶并非就火炉烤,而是以水温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陈茶,霉味消失,有新鲜感,香味上扬,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壶密封性要很好,透气孔要能禁水,烘茶时可先用水抹湿接合处,以防冲水时水份渗进。)

洗杯:洪茶时,将茶盅内的水倒入杯中。

冲水:烘茶后,把壶从池中提起,用壶布包住,摇动,使壶内外温度配合均匀,然后将壶放入茶池中,在将适温的水倒入壶中。

摇壶:冲水满后,迅速提起,至于桌面巾上,按住气孔,快速左右摇晃,其用意在使茶叶浸出物浸出量均匀。若第一泡摇四下,则第二泡,第三泡则顺序减一。

倒茶:按住壶孔摇晃后,随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汤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动,使壶内上下湿度均匀。抖壶的次数与摇次数相反。第一泡摇多抖少,往后则摇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汤须一致,所以在泡茶过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后,才可如释重负与客人分杯品茗。 

 

宜兴泡法

 

1.特色:此种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讲究水的温度。

2.冲泡步骤:

赏茶: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一种盛茶的专用器皿,类似小碟)。由专人奉至饮者面前,以供其观看茶形,闻取茶香。

温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再将壶内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将茶荷的茶叶拨入壶中。

温润泡:注水入壶到满为至,盖上壶盖后立将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为茶叶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洁之嫌。)

温杯烫盏:将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温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叶。

第一泡: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注意时间以所泡茶叶的品质而定。

干壶:执起茶壶,先将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壶底的水滴。

倒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洗壶、去渣:先将壶中的残茶取出,再冲八水将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将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备再用。

 

诏安泡法

 

1.特色:用于冲泡陈茶,在纸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

2.冲泡步骤:

备具:首先将布巾折叠整齐,放在泡者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陈年茶,碎渣较多,所以要整形,将茶置于纸方巾上,折合轻抖,粗细自然分开。整理完茶形,将茶叶置放桌上,请客人鉴赏。

烫壶:烫壶时,盖斜置壶口,连壶盖一起烫。

置茶:烫壶用的水倒掉后,盖放在杯上,等到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将细末倒在低处,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冲水:泡沫满溢壶口为止。

洗杯: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极轻,洗杯时将杯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约三分之一,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人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动作必须俐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从洗杯动作就可断定。

诏安式以洗杯来记量茶汤浓度,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第三泡则以单手洗一循环,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分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别注意要轻斟慢倒,不缓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给自己,因为含渣机会可能比较大,茶流成滴即应停止。以三巡为止,焙火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尽去,皆不取。 

清洁茶具:以备后用。

 

台湾泡法

 

台式乌龙茶脱胎于潮州、闽南的工夫茶。主要茶品: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茶。

1.摆具 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列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2.赏茶 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茶荷内,供来宾欣赏。

3.温壶 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4.温杯 将茶盅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后,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同样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杯中水倒入涤方或茶盘。

5.投茶 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投茶量为1/2至2/3壶。

6.洗茶左手执电茶壶,将100℃的沸水高冲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茶汤注入茶盅,分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7.高冲 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在壶中尽量翻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8.奉茶 闻香杯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送至来宾面前,请客人品尝。

9.闻香 先闻杯中茶汤之香,然后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10.品茗 闻香之后可以观色品茗。品茗时分三口进行,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11.再次冲泡 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推,每冲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 自第二次冲泡起,奉茶可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重复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过程。 

 

手法和茶具

 

一、 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并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悟道的境界。

宋代苏东坡是一位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水煮",活煮甘泉,即用旺火煮沸壶中的泉水。

二、孔雀开屏

1.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这道程序向各位嘉宾介绍有关泡茶用的精美茶具。

⑴、紫砂壶:产于江苏的宜兴,它具有吸香性和透气性,茶叶在里面溶出的营养物质达95%以上,所以用得越久的紫砂壶泡制出的茶汤就越香,此壶专用于冲泡乌龙茶。

⑵、 闻香杯:主要用于闻茶汤的香气。

⑶ 、品茗杯:主要用于品茶汤的味道。

⑷、 茶荷:又称茶撮,专用于盛茶、赏茶。

⑸ 、茶道:由茶针、茶斗、茶勺、茶匙、茶夹、等组成。

a、 茶针用于疏通壶嘴

b、 茶斗用于方便盛茶

c、 茶勺用于拨取茶叶

d、 茶匙用于更换残茶

e、 茶夹用于取拿杯具

f、 茶夹用于剩放

g、 壶笔用于调节紫砂壶的内外温度。

⑹ 、茶床:用于操作功夫茶的表演过程。

⑺、 茶海:用于盛装多余的水。

⑻ 、茶巾:用于吸干杯或壶底的水滴。

⑼ 、茶筒:用于盛装干茶。

⑽ 、香炉:用于烧香。

⑾、 明炉组:专用于烧水。

⑿ 、茶托;用于安放闻香杯和品茗杯。

⒀ 、公道杯:用于调和茶汤的颜色、浓度及份量,隐含了中国茶道中公平待人的道理。

⒁ 、茶漏:用于过漏茶渣。

⒂ 、壶垫:专用于放紫砂壶。

三、温壶温杯就是用烧沸的开水冲入紫砂壶内,再一一的倒入公道杯、品茗杯和闻香杯内,其目的是提升茶具的温度,使茶叶在里面能更好的发挥色、香、味、型的特点。

四、手法

1.乌龙入宫

就是把乌龙茶叶放入紫砂壶内,"宫"是形容紫砂壶的重要性。

2.涤茶留香,春风拂面

乌龙茶因为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涤茶留香"就是指用水洗涤一下茶叶,并能让茶叶吸收一定的水份,使茶叶处于一种含香欲放的状态。"春风拂面"指用壶盖刮去茶壶表面泛起的泡沫及茶叶,使壶内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3. 乌龙出海,重洗仙颜

品功夫茶讲究"头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的道理,头泡冲出的茶水一般不喝,注入茶海,因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就好似蛟龙入海一样,故称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是武夷九曲溪畔的焉得虎子,摩崖石刻的喻意,在这里喻出。第二次冲泡完时加上壶盖后,还要用开水洗烫壶的表面,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4.游山玩水,慈母哺子

紫砂壶泡好茶后,在茶巾上沾干壶底的残水,并把茶水注入公道杯内,此过程就叫"游山玩水,慈母哺子"。

5.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有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当公道杯中所剩不多茶汤改为点斟,手法要求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此法称之为"凤凰点头"。

6.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将刻有龙的品茗杯倒扣在刻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龙凤呈祥",也称之为"夫妻和谐",把扣好的品、闻杯一并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进龙门可化升天而去。

7.奉茶,手法:"众手传盅"

此时将龙凤杯双手捧奉给各位宾客,要求龙、凤正对客人,并从右到左依次奉上,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8.手法:鉴赏双色,喜闻茶香

把闻香杯倾斜45度提起,置于掌心迅速滚动,请客人闻杯时的茶香,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陶瓷制的乌龙图案就会变色,此时就会看见茶汤色和凤凰的变化,所以称之为"鉴赏双色"。

"喜闻茶香"是品茶之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主要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无异味。

 

 

 

 

 

种植条件

 

季节条件

 

不同采制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是极为显著的。一般春茶品质最好,秋茶次之,而夏暑茶品质最差。经过冬季的休眠期,茶树体内积累丰富的营养,在春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利于茶树氮代谢的进行,使鲜叶中内含物质丰富,特别是芳香物质、氨基酸、茶氨酸及水溶性成分,含量较高,而影响乌龙茶香味的花青素、酯型儿茶素等成分相对较低。所以春季乌龙茶一般香气清高,滋味浓厚甘爽,品质好。夏暑期间,气温较高,茶树生长迅速,体内碳代谢旺盛,有利于茶多酚的积累。特别在高温条件下,茶鲜叶中酯型儿茶素、花青素及青嗅味物质增加,能形成乌龙茶良好香气的萜烯类物质及具有优雅香气的紫罗酮等明显减少。所以夏暑季节所产乌龙茶香气低淡,滋味苦涩,品质较差。

 

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大,特别有利于花果香型的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如苯乙醛、苯乙醇含量增加,所以秋季所制乌龙茶,香气尤为高锐持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香显露”。但秋季茶鲜叶中,构成茶滋味的内含物质,明显少于春茶,因而秋季乌龙茶常表现滋味较淡薄,不耐冲泡之特点,这是其品质不如春茶的原因所在。

 

另也有如凤凰单枞的雪片,在冬季采摘制成。其茶品质可与春茶相比,雪片香气浓厚。因在冬季茶树藏纳了一年中大部分的养份,倒成就了雪片的奇特品质。有如益品道中的雪片品种,其山韵浓厚,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好茶,且性价比相对于高价的春茶而言,较为经济,但产量相对较少。 

 

土壤条件

 

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优良的土质条件,不仅影响茶树的生长,而且对茶叶的品质产生影响。根据调查,名茶之乡安溪的西坪、感德、祥华等高山茶园,土层深厚,多为山地棕壤,质地为砂质壤土,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多,矿质营养丰富,pH值4.5~6.5,不仅适宜茶树生长,而且制茶品质优异。

 

 

 

选购技巧

 

选购标准

一、嫩度、色泽。

1、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 “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

2、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

二、闻干茶香味。

把干茶捧在手里,埋头贴紧着闻,连续深吸三次。如果香气持续,甚至愈来愈强劲,便是好茶,当然必须注意是否香味是否为了明显而显得不自然,是否为人工刻意加为造成;较次者,吸第二口气时,就会露出马脚,或者显不出香气,甚至流出青气和杂味,当然就不要了。

三、干茶的外形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即条索、整碎和净度。

1、条索是指各类茶的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

2、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3、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

四、开汤冲泡。

品评的也是色、香、味、形四个方面。

1、茶汤颜色:用一个瓷汤勺拨开茶叶,看汤色如何。

2、茶汤香气:茶叶的香气又因品种、制程和季节的区别而有不同的表现。

3、茶汤滋味:茶主要是用来饮用的,茶汤含入口中,运用舌头使茶汤在口腔内来回滚动,令茶汤滋味在口腔中被充分接触和感受,以此来分辨茶汤的甘醇浓稠、苦涩淡薄、刺激性与收敛性等。

4、辨叶底:叶底的辨别主要靠视觉和触觉来判断,看叶面的展开速度可以测出茶叶的老嫩,新制茶叶,叶底颜色鲜明清澈;陈茶,则呈红褐或暗黑色。

 

茶叶鉴别

 

与铁观音的区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一种,乌龙茶是茶叶经过发酵的,绿茶则是直接炒制的,铁观音是出自福建安溪的乌龙茶,是乌龙茶里比较优秀的品种。

铁观音茶青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叶质肥厚,叶缘波状,略向后翻,锯齿疏钝(约22对),嫩芽紫红。 铁观音干茶条索肥壮,圆结,重实,翠绿,乌润。

乌龙茶又名青茶,属半发酵茶,乌龙茶滋味醇厚回甘。品饮乌龙茶有“喉韵”的特殊感受,即茶汤过喉徐徐生津,而有回味,细加品味,似嚼之有物。

福建的乌龙茶有武夷岩茶、武夷奇种、闽北水仙、闽北乌龙、安溪铁观音、安溪乌龙和安溪色种等。

 

和红茶的区别

红茶是在绿茶的基础上经发酵创制而成的。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它综合了绿茶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红茶是发酵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 

 

 

 

储运方法


贮运方法

(1)贮藏有机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的有关规定。禁止有机茶产品与化学合成物质接触,或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

(2)存放有机茶的仓库要求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并保持通风干燥。周围环境要清洁卫生,远离污染区。

(3)有机茶与常规茶产品必须分开贮藏,尽量设立专用仓库。不同批号、日期、唛号的产品应分别存放。应建立严格的仓库管理档案。

(4)仓库应配备除湿机,提倡对有机茶进行低温、充氮或真空保存。

(5)保持有机茶仓库的清洁卫生,搞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杀虫、灭鼠剂等。

 

运输

(1)运输有机茶的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2)运装前必须进行有机茶的质量检查,在标签、货号和货物三者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运输。填写的有机茶运输单据,要字迹清楚,内容正确,项目齐全。

(3)运输包装必须牢固、整洁、防潮,并符合有机茶的包装规定。在运输包装的两端应有明显的运输标志,内容包括:始发站和到达站名称,茶叶品名、重量、件数、收货和发货单位地址等。

(4)运输过程中必须稳固、防雨、防潮、防曝晒。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碰撞破损。

 

 

 

茶叶文化

 

泡饮技艺

乌龙茶的泡饮具有独特的技艺,在泡饮的过程中也别有一番情趣。其泡饮技艺共有8道程序。

首先是烧开水,水温以“一沸水”(即刚滚开水)为宜。水烧开时,要把盖碗(或茶壶)、茶杯淋洗一遍,这样既卫生又能加温,然后把乌龙茶放入盖碗(或茶壶)里。用茶量盖碗为5-10克,茶壶视大小而定,小茶壶约占茶壶容量的四五分,中茶壶约占三四分,大茶壶约占二三分。这些动作包含着兰道程序,即“山泉初沸”、“白鹤沐浴”和“乌龙入宫”。

接着提起开水壶,自高处往盖碗或茶壶口边冲入,使碗(壶)里茶叶旋转,促使茶叶露香;开水冲满后,立即盖上碗(壶)盖,稍候片刻,用碗(壶)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这是第四、五道程序,称为“悬壶高冲”、“春风拂面”。

泡一二分钟后(泡的时间要适当,太短,色香味出不来;太长,会产生苦涩味),用拇、中两指紧夹盖碗,食指压住碗盖,把茶水依次巡回斟入并列的小茶杯里。斟茶时应低行,以免散香失味。斟到最后碗底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这样,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也蕴含着主人的深情厚意。这是第六、七道程序,叫做“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茶水一经斟入杯里,应乘热细吸,以免影响色香味。吸饮时,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是第八道程序,称为“品啜甘霖”。

冲第二遍茶时,仍要用开水烫杯,泡二三分钟后斟茶。接下去冲第三遍、第四遍……泡饮程序基本一样,只是泡茶的时间逐道加长些,但要根据茶的品质优劣而定,好的乌龙茶如铁观音,冲泡七八遍仍有余香。 

 

名称来源

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很多传说。

大致有四种来源可能:一为产地说;二为茶树品种而来;三为制茶之人名称而来;四以茶叶形态色泽而来。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茶园主人去看快晒好的茶叶,发现那里有一条乌龙。他吓坏了,过了几天才敢回来看。茶叶在这几天太阳之下氧化,不再是以前的绿茶,但是浓香可口。主人从此叫它“乌龙茶”。

也有说最先发明乌龙茶制法之人名字叫苏龙(因人长得黑,人称乌龙),所以茶因人而得名。

其实乌龙茶名字应该还是来源于茶叶的形态,茶叶在晒、炒、焙加工之后,色泽乌黑,条索似鱼(比作龙)。在水中泡开,叶片似卷似曲,色泽乌青,有如乌龙入水。故而得名。不论由地名而来还是由茶树品种名而称的乌龙茶,只要制法相同的,均通称为乌龙茶,包括乌龙品种及其他著名品种,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故事传说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将军,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茶是生活中的爱恋

精读笔记第九十七期

《爱茶














作者:

方鹏程

出版日期:

2017年3月



内容梗概


作者结庐而居,远离喧嚣,自己动手种茶、采茶、制茶,追溯了陆游、李白、苏轼等爱茶人的生活方式,阐明了饮茶养生的保健之道,勾勒出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生活情趣和价值取向。






内容亮点


茶缘


湾潭种茶记

好茶探秘

品茶

爱茶诗人

茶的心灵禅味

台湾好茶






精读笔记








茶缘


茶有茶缘,人有情缘。相聚品茗,自是有缘。古来婚姻谈成,纳采以茶为聘,女家以茶待客。新娘端茶奉茶,男方答之以礼。有茶不难,难在好茶难寻。好茶还须好水、好器、好人、好时光来相配。千山独行,看山看水,以天地为侣,路过茶馆,来一客好茶,茶味甘美,留在心头。

好茶之人,可称茶人。三两好友品茶,主人亲手煮茶,殷殷奉茶,也是茶人,谦称事茶人。种茶之人,也是茶人,采茶、制茶之人,也是茶人。文君当炉,相如招呼,不也是文人雅士,优雅茶人?



茶痴有两种,一种是什么茶都喝,只要是茶,张口就喝。另一种是非常注意喝茶的美学,不是好茶不喝,不是好器不用,不是好水不泡茶,不是好友不一起喝茶,甚至不是好地方也不喝。还有人专情于一种茶,别的茶都不喝。

《红楼梦》中妙玉对烹茶的水、点茶的杯子,以及选用的茶叶,都很讲究。茶叶、水、火和茶具,都是品茶美学的重点,但最重要的是人。懂得品茶的人在一起,自然觉得茶香有味。不喜欢喝茶的人,即使给他最好的茶水,也是一种水厄灾难吧。

在下方道人,因为年轻时有志于道,偶得贵人传授《鬼谷子》,读通《鬼谷子》全书之后,爱学鬼谷子采茶喝茶修身,最后自己种茶、采茶、做茶。喝起自己做的茶后,觉得飘飘欲仙,因此自称方道人。 


湾潭种茶记


湾潭位于新店碧潭的旁边,三面有新店溪环绕,群山环抱,东有乌来群峰,南有狮子山,西有湾潭山,北有和美山,堪称山明水秀,人烟稀少,世外桃源。

一九九〇年,我旅菲归来,再度外放已成空,遂想寻找一处农园,作为日后劳动筋骨、优雅度日的地方,湾潭是最好选择。



开山辟地,筚路蓝缕,搭盖小木屋一间以避烈日风雨,整地种菜,东篱种菊,挖塘种荷,挥汗如雨。竹园有绿竹,屋前有草地,四周竹篱有野菊。风吹竹林动,竹声风声相和鸣。新店溪水匆匆,水涛潺潺。晚来海会寺钟声划破湾潭的宁静,虫鸟声悠扬起落。驻足园中,倾听百涛,好似仙乐飘飘。山岚夜雾朦胧,比拟太虚幻境。我从海基会退休后,内人跟着陶艺吕老师学陶。吕老师从云南西双版纳访问茶农归来,带来许多普洱好茶,我也分了几片。烧窑的夜晚,铁壶煮普洱,味道香浓甘甜,何似在人间。

我(方道人)购买了100棵茶苗,立刻种在屋前草皮的边缘,每隔半尺种一棵,排列成一行,一点也不壮观。湾潭没有自来水,只有从地下抽出的井水,我们要到一百米外的土地公庙去取水来浇灌,一个星期才浇一次,居然长得很好。



茶仙陆羽说:“其地,上着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着生黄土。”听涛园邻近新店溪,早年是河川冲击的台地,底下是一堆大大小小的石头,上面是一层冲积土,排水良好,应该就是栎壤吧。采茶季节可分春、夏、秋、冬。春三月,茶树开始长芽,要连采好几天,才能把春茶采完。夏天温度高,茶长得特别快,因此夏天的茶味道比较淡薄。秋天天气转凉,茶叶不会变红,还是绿得那么可爱,让人舍不得摘。冬天,在茶树茶树冬眠之前,还会冒出一些最后的小茶叶,那就是冬茶了,很珍贵。

种茶、采茶,还要会制茶。茶叶要经过萎凋、炒茶、揉茶、烘茶等阶段,每一阶段都要细心处理,才能做出自己满意的好茶。方道人做茶,非常俭朴实用,不需要很多道具,完全遵照古人的做法,纯用双手炒茶、揉茶、发酵,再用烘碗机慢火细烤,自己种、自己采、自己制造,喝起来顺口,回味无穷。每一次做茶,品味都不一样。这是由于气候、当日温度、萎凋多久、发酵度如何、烘茶程度,样样都影响茶叶质量。所以每一次做出新茶,品尝起来,都有不同乐趣。


好茶探秘


西湖产茶,在唐朝陆羽写《茶经》时,就已经提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四次到龙井来品茶,将18棵茶树命名为“御茶”,西湖龙井被列为贡茶。经此震荡,西湖龙井不出名也难。西湖龙井的特色是:“色绿光润,形似碗钉,藏锋不露,匀直扁平,香高隽永,味爽鲜醇,汤澄碧绿,芽叶柔嫩。”西湖龙井,按照产地分为五品:狮:产于狮峰,堪称“极品”;龙:产于龙井村;云:产于云栖;虎:产于虎跑山;梅:产于梅坞。按照采摘的时间也分为八品:莲蕊、雀舌、极品、明前、雨前、头春、二春、长大。

早在北宋神宗年间,著名诗人苏东坡外放到杭州当三年通判,经常到西湖附近品茶,有一次一天之内喝了七碗茶,写下了一首诗,流传千古,让所有爱茶人都为之向往。



云南产茶,以普洱茶最有名。普洱茶特色是:发酵后茶汤浓郁甘甜,香气十足。消油腻、解渴、耐泡。清宣宗道光年间,阮福来到云南,翻阅《云南通志》,没有得到详细的答案。不过,普洱茶产在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曼撒六个茶山,其中倚邦和蛮专两地所产质量最好。普洱茶在清朝雍正年间成为贡茶,民间尚未风行。后来随着乾隆皇帝喜爱普洱茶,还写诗陈赞,普洱茶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福建武夷山的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岩茶因生长在武夷山的岩石中而得名,最著名的是“大红袍”,最古老的是“晚甘侯”。武夷岩茶品目众多,其中以大红袍、肉桂、水仙、乌龙、铁观音最有名,均属乌龙茶系列,浓香持久,味浓甘醇,饮后口齿留香,深受茶人欢迎。武夷岩茶以采摘春茶为主,约占全年产量的90%,夏茶占10%,一般不采秋茶。

乌龙茶讲究晒青、晾青、摇青、作青、杀青、揉捻、初焙、文火烘干等过程,达到发酵适度、香气高、味道醇厚的要求。


品茶


品茶是优雅的生活艺术,可以独酌,可以对饮,也可以举杯邀月成三人。茶圣陆羽在《茶经》第五章《茶之煮》提到煮茶的方法,需要炙茶、碾茶、煮水、煮茶末、分茶等几个步骤。

饮茶之风气,到了唐代,很是兴盛。长安京都、洛阳东都,以及江南、四川等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饮茶。唐代饮茶,有粗茶、散茶、末茶、茶饼。

粗茶是将茶叶蒸熟捣烂后做成茶砖,要煮茶的时候,可敲下一块,碾碎后加入锅中熬煮。

散茶是将茶叶蒸熟烘干收藏,形状散乱,不经加工。

末茶乃是将茶叶蒸熟烤干,磨成茶末收藏。要喝的时候,可将茶末放进烧水壶中冲泡或熬煮。

茶饼,是将茶叶蒸熟捣烂,再放进模子做成大小茶饼,烘干后收藏或运输。



茶有九难: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蔡襄《茶录》上卷轮茶,谈到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茶、熁盏、点茶。辨别色香味,是选茶的标准。藏茶是茶叶的收藏法。炙茶、碾茶、罗茶是煮茶的准备程序,候汤是用瓶罐煮水的功夫,原则上是三沸。熁盏是用火温杯。点茶就是宋代的泡茶法。

煮水器可用金属提梁壶,水初沸,茶叶握在手中,等注水入小茶壶后,再将手中的茶叶放进壶里,三呼吸之后,将茶汤倒在大碗里,然后再倒入茶壶,动荡摇晃,让茶香气溢出,三呼吸间,即可倒茶待客。



当代两岸流行工夫茶,这乃是唐宋以来中国茶道的演化结果。唐代陆羽《茶经》所提到的茶道,是在讲求品味、美学、待客的气氛下进行的。现代两岸茶道也是如此。

现代人不随便取用江、河、湖、瀑、泉之水,煮水可用干净水,水烧开后,茶壶、茶盅先放在茶海或茶盘上,倒一些热水温壶、温盅、温杯,然后用茶则倒出适量的茶,让宾客赏茶,再将茶叶倒进壶中,用热水冲泡。通常一壶茶,可冲泡3巡,滋味浓的好茶,可以冲泡67巡,但会越冲越淡。主人适时更换不同的茶叶,也是一种品茶之道。


爱茶诗人

诗仙李白,一生以诗酒闻名,却留下一首茶诗《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让湖北当阳玉泉寺仙人掌茶从此闻名天下。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玉泉仙人掌茶,经李白诗文推介,声名大噪,历代都有文章提到。清代李调元《井蛙杂记》也记载,仙人掌茶品高,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冲泡之后,芽叶舒展,有似朵朵莲花在水中,汤色嫩绿明亮清透。

诗圣杜甫,应何将军之邀,再度去做客,写了《重过何氏五首》,其中三首提到喝茶之事,意境高雅,让人再三回味。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唐代中期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写下了2800多首诗,其中写酒的有900多首,写到茶的有50多首,茶酒不离手,写下好诗一首又一首。

白居易常常喝醉了就睡,偶然发现清幽之地,就在绿荫下摆张绳床,旁边放一些茶器,不经思考就烧起火炉,用白瓷瓶盛水,把水煮开来点茶。瓷瓶中加入茶末,茶香扬起,泡沫似花,浮在滚滚鱼眼上。

白居易喝茶时,想起老友杨慕巢,不免写了一首《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昨晚饮太多,嵬峨连宵醉。今朝餐又饱,烂漫移时睡。

睡足摩挲眼,眼前无一事。信脚绕池行,偶然得幽致。

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

盛来有佳色,咽罢馀芳气。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宋代诗词文章惊世的苏东坡,一生虽不得意,却能在困境中寻得喝茶种茶的乐趣,写了许许多多和茶有关的好诗词,留给后世一个“逆中求顺”的好榜样。苏轼爱茶,知道茶的好处。他在《仇池笔记》中有一则《论茶》,提到茶能“除烦去腻,不可缺茶”。苏轼曾经将茶比作佳人,至今传为佳话。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的心灵禅味


皎然说:“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

僧侣追寻的是了悟,看透世间的一切,有如镜花水月,都是虚幻无常的。能够看透的,只是自己了悟,心灵坦荡,却还要进一步度化世人,一起得道,进入无忧无虑的境界,这就是皎然说的“何须苦心破烦恼?”



饮茶之风的兴盛,可能是僧院提倡的结果。迎客请吃茶,是一种僧院的待客礼仪,当然不分新来旧识,只要见了面,就请他吃茶去,有话慢慢说。喝茶是唐宋以来僧院的习惯,饭后三碗茶,提神解油腻。

僧院提倡喝茶坐禅,是为了提神醒脑,有助于悟道。僧院种茶,除了实现“农禅合一”之外,也能招来信众,对谈论道,更有助于安抚信众的心灵。心安而后能定,定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心定体悟而后能修身,修身而后能齐家,齐家而后能治国,治国而后能定天下。


台湾好茶


台湾茶叶从清世祖顺治十八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算起,历经30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有10种好茶,畅销海内外。这10种台湾好茶是:南投鹿谷冻顶乌龙茶、台北文山包种茶、台北木栅铁观音、台北三峡龙井茶、新竹北埔和台北坪林东方美人茶、南投松柏长青茶、阿里山珠露茶、台湾高山茶、桃园龙潭龙泉茶、南投日月潭红茶。



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台湾茶因产地、制作方法而有不同的特色。台湾高山茶是1970年代以后新兴的好茶,凡是种在1000米以上山区的茶,都称为高山茶。


本文为《爱茶摘选整理后的精读笔记,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和认同的观点,如果对本书感兴趣,可阅读全书,了解更多茶知识。




作者简介



方鹏程台湾商务印书馆原总编辑,台湾地区著名文化人、出版人、事茶人,2016年度“十大茶书奖”获奖作家。 大中华地区“茶文化复兴”的重要推动者之一,现任大学新闻学系副教授。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