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台湾十八道茶艺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工夫茶是什么茶?

工夫茶,源于福建,盛行于闽南、广东潮汕和台湾乃至东南亚一带,并由此形成闽式、潮式和台式三大“流派”。它的沏泡与品饮,绝不仅限于解渴提神等生理需求层面的满足,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并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简单而深刻。

“工夫”,更多在茶外。

不论在不在福建,

千千万万茶人也都喝“工夫茶”!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是“工夫茶”,

还是“功夫茶”?

“工夫”、“功夫”傻傻分不清楚。

《三联生活周刊》曾在《你所不知的潮汕工夫茶:一脉相承的事实茶道》一文里,深究过这个问题:

什么叫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空闲时间。

不得不提的是“工夫”和“功夫”之别。在潮州话中发音都不同,一个念“工(gang)夫”,一个是“功(gong)夫”,完全不一样。

而宋明理学家将“工夫”作为哲学范畴来使用。朱熹尚有“穷理工夫”、“涵养工夫”说。王阳明《答友人问》云:“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着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黄绾《明道篇·卷一》云:“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工”、“功”联用差别显著。

可见“工夫”范畴是对主体整个现实活动的哲学概括,显示理学家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之修养工夫。此类工夫,绝不能代之以“功夫”。

专指品饮的“工夫茶”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

结论是:从词义和文字记载考证,潮汕地区应写作“工夫茶”。

但如果用“潮汕工夫茶”推演“闽南工夫茶”,逻辑上有所牵强。我们要尊重不同地区的方言和使用习惯。

在福建地区来说,提到冲泡手法和饮茶习俗时,写作“功夫茶”。

闽粤“工夫茶”,

有啥不一样?

从起源来看,按照庄任在《乌龙茶的发展历史与品饮艺术》一文中描述的来看,是一脉相承的,首先行于武夷,再及于闽南、潮州↓↓↓

庄任在《乌龙茶的发展历史与品饮艺术》一文中,根据清康熙五十六 (1717)年王草堂的《茶说》、释超全的《武夷茶歌》和阮晏的《安溪茶歌》,推断乌龙茶创始于17世纪中后期,即明代中后期,适于乌龙茶的工夫茶品饮方式也随之兴起,首先行于武夷,再及于闽南、潮州。

工夫茶艺传到潮州后,与当地的精致习性结合,从原先较大的茶杯改成更小的茶杯,并与崇商的习性结合,变成商业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纽带。

从泡法来看,是共通共融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按照《潮州工夫茶艺冲泡技术规程》的规范,工夫茶泡法21道程序如下:

备器(备具添置器)→生火(榄炭烹清泉)→净手(茶师洁玉指)→候火(扇风催炭白)→倾茶(佳茗倾素纸)→炙茶(凤凰重修炼)→温壶(孟臣淋身暖)→洗杯(热盏巧滚杯)→纳茶(朱壶纳乌龙)→高注(提铫速高注)→润茶(甘泉润茶至)→刮沫(移盖拂面沫)→冲注(高位注龙泉)→滚杯(烫盏杯轮转)→洒茶(关公巡城池)→点茶(韩信点兵准)→请茶(恭敬请香茗)→闻香(先闻寻其香)→啜味(再啜觅其味)→审韵(三嗅审其韵)→谢宾(复恭谢嘉宾)。

再看福建功夫茶,以十八道茶艺为例:

焚香静气,活煮甘泉→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孟臣沐淋,乌龙入宫→高山流水,春风拂面→乌龙入海,重洗仙颜→玉液回壶,再注甘露→祥龙行雨,凤凰点头→珠联璧合,鲤鱼翻身→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喜闻幽香,鉴赏佳茗→三龙护鼎,初品奇茗→再斟流霞,二探兰芷→二品云腴,喉底留甘→三斟石乳,荡气回肠→含英咀华,领悟岩韵→君子之交,水清味美→名茶探趣,游龙戏水→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茶为国饮:礼之用,“和”为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因而“工夫茶”常作为宴请招待各国政要的茶品出现在各种重要场合。

万丈红尘一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一杯“工夫茶”的“和”意,客人品得出,世界也体味得到。

著名作家林语堂说:

“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明末清初,宜兴等地的紫砂壶成批被带入闽南地区,紫砂壶与武夷山运回的乌龙茶一见钟情,加上江西景德镇精制的小茶杯,于是功夫茶应运而生。

闽南功夫茶,是功夫茶活着的历史样本。它植根于民间,有许多人家,五代、四代、三代传承泡饮功夫茶,呈现群体传承的显著特征。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1000多年的茶文化历史,茶叶是最能代表福建特色的“茗片”之一。他在闽东工作期间,亲自设立地区茶业管理局,并恢复九县市茶业局,担任福建省长时期,规划了七大千亿产业集群,茶产业名列榜首。

闽茶发展也不负众望。2018年,福建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2019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200亿元。2020年的目标是达1300亿元。

工夫茶,源于武夷

追根溯源,“工夫茶”原指武夷茶,因制法讲究见工夫而得名。

明末僧人释超全《武夷茶歌》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武夷茶品质之优正是得益于它精细的制作工夫。

在往后清人的著述中,“工夫茶”就非常具体地指向武夷岩茶。譬如,陆廷灿《续茶经》引《随见录》:“岩茶,北山者上,南山者次之。南北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

可见,是品质,是制茶工夫成就了武夷茶的“工夫茶”之名。

直到今天,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的福建乌龙茶,其独树一帜的“岩韵”,除了天赐的产地环境外,与精湛考究的制作技艺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烘焙这道工序,十分考验工夫,故梁章钜盛赞道:“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工夫茶,闽中最盛

“工夫茶,闽中最盛。”工夫茶这一雅俗共赏的品饮方式,因深植于寻常百姓生活而得以深远流传,且历久弥新。工夫茶在福建省境内极其盛行,在社会各阶层中蔚然成风,是闽人最大众化也最偏爱的品茗方式。

所谓工夫茶,其主要特点为小壶小杯,几乎添满茶叶慢慢品尝茶香。

闽南人把喝茶称为“呷茶”,不论是待客迎宾,还是谈事谈生意,都会请你坐下先“呷”一杯茶。“呷”的字面意思是“小口喝,吸饮”,闽南语里的意思则是“吃”。望文生义,“呷茶”充满了闲情逸致,这样慢泡细品的饮茶方式似乎是当今快节奏生活的逆行。于是,当茶在盖瓯里泡开、斟出香馥的茶汤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气氛也渐渐融洽起来,大有“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的情怀。

拿铁观音来说,就有泡茶八步骤:

一曰白鹤沐浴,讲的是洗杯;二曰乌龙入宫,讲的是落茶;三曰悬壶高提,讲的是冲茶;四曰春风拂面,讲的是用杯盖刮沫;五曰关公巡城,讲的是倒茶;六曰韩信点兵,讲的是点茶;七曰赏色嗅香,讲的是看茶汤闻茶香;八曰品啜甘露,讲的是喝茶。

其他茶类如大红袍、正山小种、白茶、坦洋工夫等,基本也是在慢工夫中享受茶的美味和愉悦。

福建境内饮茶风习相传,人们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品茗经验,养成了功夫茶的民俗,与“功夫”同音的还有“工夫”,在全省范围内拥有了与工夫有关的茶名。

如坦洋工夫,坦洋工夫茶曾在1915年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唯一茶类金奖,其发源地福安市坦洋村,青山绿水,风景秀丽,虽为多省人聚集之地,但大家和睦相处,极为温馨,在品尝工夫茶中享受着人间的乐趣。

还有政和工夫茶,此茶以政和大白茶为主体,此茶条索肥重,味美而润喉,防病治病功效十分了得,政和村民风朴实,当地人无比憨厚踏实,热情好客,勤劳而智慧,“政和”顾名思义就是政通人和。另有白琳工夫茶,原产、集散于福鼎白琳。

工夫茶,潮汕很“潮”

闽北武夷山产的岩茶及其制法、泡饮法,率先在闽南流传开,再一路南下,蔓延至同漳州接壤的潮汕地区,而作为泡饮方式的“工夫茶”在清代的文字中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经典者如俞蛟《潮嘉风月记》、寄泉《蝶阶外史》、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等等。

闽南潮汕虽分属闽粤两省,但地缘相近,且有很大一部分潮汕人的祖籍在福建,因而两地在语言、风俗、民间信仰、饮食习惯上都非常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与福建工夫茶一脉相承的潮州工夫茶便是最好的证明。

潮汕地区自古也产茶,如时下备受爱茶人亲睐的凤凰单丛(乌龙茶),但在过去至少清中期以前,这一带所产之茶不足以供本地人饮用,故地方文献中多见“潮俗不甚贵茶,所给多闽产”之语。

工夫茶在潮汕风靡的同时,也日益融入了当地文化元素,演化成为别具一格的本土文化,这充分体现在器具及泡饮程式上。

据潮州著名茶文化学者陈香白归纳,正宗的潮州工夫茶,仅茶具就有茶壶(孟臣罐)、盖瓯、茶杯(若深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水钵、龙缸、红泥火炉、砂铫、羽扇、铜筷、锡罐、茶巾、竹筷、茶几、茶担等18种且缺一不可,烹法则更细致讲究了。

潮州茶文化学者林宇南在《潮州工夫茶艺冲泡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总体归纳成中华工夫茶八段21式行茶法。

工夫烹法八段:1、治器 2、纳茶;3、候汤;4、冲茶;5、刮沫;6、淋罐;7、烫杯;8、洒茶;

共有21道程式:备具添置器、榄炭烹清泉、茶师洁玉指、扇风催炭白、佳茗倾素纸、凤凰重修炼、孟臣淋身暖、热盏巧滚杯、朱壶纳乌龙、提铫速高注、甘泉润茶至、移盖拂面沫、高位注龙泉、烫盏杯轮转、关公巡城池、韩信点兵准、恭敬请香茗、先闻寻其香、再啜觅其味、三嗅审其韵、复恭谢嘉宾。

工夫茶“四宝”

饮用工夫茶的组合茶具,亦称“烹茶四宝”,由罐、壶、杯、炉四件组成。质地或陶,或瓷,古朴雅致,其形各异。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评价道 :“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

工夫茶初时茶具众多,《清代述异》曰:“工夫茶器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经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可受半升许。盘杯则花磁居多,内外写出山水人物,极工致……杯小盘大如月,此外尚有瓦镭、棕垫、纸扇、竹夹,制者朴雅。”

在饮茶进程中,功夫茶具由十余件简化到实用的四件,即孟臣壶、若琛杯、玉书茶碨、汕头风炉。因茶具精美贵重,故云“四宝”。

01.

孟臣壶

又称“孟公壶”、“孟臣罐”。紫砂饮具,用于冲泡乌龙茶。

宜兴惠孟臣制,多为赭石色,壶小如香橼,容水50毫升,器底刻有“孟臣”钤记。

清代施明保《闽杂记》:“漳泉各属,俗尚工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其标准是“小、浅、齐、老”。

“小”指的是容量少;“浅”指的是壶小水浅能酿味,能翻香,不蓄水,会翻泡;齐指的是壶嘴、口、把三点都平成一线,制作精细;“老”指的是器物古者为贵,使用时间越长越好,“锈”厚时香重。

02.

若琛杯

又称“若琛瓯”。白瓷质饮具,盛放工夫茶茶汤用。

相传为清代江西景德镇烧瓷名匠若琛所作。为白色翻口小杯,杯沿常有花纹,杯身有山水字画,杯底书“若琛珍藏”。

清代张心泰《粤游小识》:“若琛所制茶杯,高寸余,约三四器,匀斟之。”1832年的《厦门志》记载:“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孟臣壶,杯必若琛杯。”茶谚云:“茶三酒四玩二。”品饮以三人为宜,三杯如“品”字。

因清代景德镇仍有仿定窑制作,故若琛杯有“纯白定瓯”之称。现时多用景德镇和广东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

03.

玉书茶碨

又称“玉书碨”。煮水器具,赤色,扁形,薄瓷质,容水200毫升。

闽南、粤东和台湾省人称瓷质水壶为“碨”,产于广东潮安者最著名,能耐冷热急变,保温,便于观察煮水的变化过程。

“玉书”的解释有二:一说水壶设计制造者的名字;二说壶出水时宛如玉液输出,故称“玉输”,因“输”字不吉利,取其谐音为“玉书”。

使用时,置于潮汕风炉上急火烧之,水开时,碨盖一开阖,卜卜有声,此时即可冲泡茶叶。

04.

汕头风炉

又称“潮汕烘炉”。煮茶燃具,黏土烧制的红泥小火炉,高温下遇水炉体不裂。

外形如鼎,通红古朴,长形,高约20厘米,置炭的炉心既深又小,有盖有门,通风性好。

汕头风炉是玉书茶碨的配套器具,由风炉改进而来,其炉口大小与碨底相称,燃料用白炭,更考究者用橄榄核炭,富香,可形成急火。

“烹茶四宝”演变至今,使得茶艺泡茶多彩纷呈,茶具的使用也增加了许多技法,泡茶成为了一项外行人觉得有趣、内行人觉得能提高修养的茶艺生活。

一壶好茶一弧月,爱物寓情,恋茶及物,一炉一炭也能消磨浮生,欢喜自知。

来源:泽青茶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山山相望 茶茶飘香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16日至18日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举办,台湾馆内热闹非凡。

作为以“海峡两岸”冠名并由两岸联办的茶博会,搭建两岸交流平台一直是最大特色和亮点。早在1988年,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教授,就将台湾茶艺的“三步十八道”带回大陆,推动了中华茶艺的复兴。

莅临本届茶博会的范增平说:“台湾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的历史渊源,简而言之就是茶同根,种同源,艺同师,技同门。”十多年来,茶博会已经成为展示中国、福建和南平茶产业发展成果的一扇重要窗口,特别是在推动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

目前,在福建南平注册的茶业台企有20多家,涵盖种植、加工、包装、销售及茶具生产等领域。本届茶博会,12家主办单位中有5家来自台湾,台湾馆150个展位预订一空,参展企业122家,到场台商人数超过500人,数量均为历届之最。

参展的台湾茶品,涵盖了乌龙茶、红茶、高山茶等十余种。在台湾馆,既有连续参加过14届茶博会的新北市“张记台湾陈年老茶”老板张丰都,也有首次赴会的台中市梨山茗博茶业制茶厂负责人陈孟智。“我们茶叶采自台湾产茶海拔最高的梨山,制茶过程不做烘焙修饰,回甘好,香气清。”陈孟智表示,茶博会一结束,就要去参访台湾乌龙茶的祖地——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的百年乌龙茶园。

16日下午,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与台湾地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台湾茶协会、台湾省茶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台湾茶输出同业公会签订了《关于加强闽台茶业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涉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茶标准、茶交流、茶市场等六项具体内容。台湾茶协会理事长张富钦认为,今后台湾茶人茶企赴大陆参加展会、市场推广、产品宣传等方面都将获得有力支持。

不仅仅是茶业的单项活动,本届茶博会还举办由台盟中央主办的两岸融合发展交流营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茶文化研习营、全国台联主办的2023年两岸婚姻家庭茶文化研习营等系列活动。

“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17日上午,“山山相望,两岸共泡一壶茶”为主题的闽台茶源考察交流活动,在武夷山景区举行。

九曲溪畔,两岸共泡一壶茶。叶国宝摄

活动当天,嘉宾们参观了武夷精舍,乘坐竹筏游览九曲溪,汇聚到了九曲溪畔、玉女峰下。现场设置的特色茶席,将武夷岩茶、台湾乌龙、宋代点茶元素融为一体,沉浸式地为来宾们呈现了大红袍、文山包种、老岩茶三款两地茶叶。

“我14岁就在台湾《中国地理》课上得知,武夷山山好、水好、空气好。”新党副发言人张荣法感慨,“如今我52岁,首次踏上武夷山,还耳闻目睹了这里蛇多、鸟多、昆虫多。祖国山河美不胜收啊!”

武夷山与阿里山,山山相望;武夷茶与台湾茶,茶茶飘香。在世界双遗产地和国家公园的武夷山,两岸茶人有叙不完的茶缘,聊不尽的茶情。

来源:中新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茶为媒,助推乡村振兴!“县(市)长说茶”擂台赛精彩上演!

11月15日,第九届中华茶奥会武夷山分会场在武夷山茶旅小镇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开赛首日,“县(市)长说茶”擂台赛在武夷山莲花峰精彩上演。

中国有近千个产茶县(市),茶县(市)长到茶奥会来说茶,肩负着振兴地方茶产业,擦亮区域公用品牌的光荣使命,从生产者论茶,到消费者话茶,再到管理层面的县市长说茶,不仅推广了区域茶品牌,也是全国茶县(市)一次产、供、销渠道的深入交流,更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大赛当天,各位领导嘉宾齐赴燕子窠生态茶园参观考察。

大赛现场,县(市)长们以宣传推广地方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茶旅游等为主题,结合茶艺展示的形式进行主旨演讲,内容体现了各地区的茶文化特色、茶产业发展成果;专家评委结合演讲内容给予点评,为地方茶产业发展提供真知灼见。一说一评,对塑强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本次大赛特邀吴垠作为我们大赛的主持人。

《茶源地理》主编吴垠

演讲人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委办主任邱敏

演讲主题做好“三茶”统筹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发源地,也是万里茶道的起点,茶叶在武夷山已经是支柱产业,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武夷山考察,第一次提出了“三茶”统筹的重要指示,他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我们这两年前进的动力。两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围绕加快建设“三茶”统筹发展示范区目标,着力构建文化赋魂、产业赋能、科技赋力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借此机会,希望与大家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对接合作,共续茶缘、共话茶事、共谋茶业,积极探索“三茶”融合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创造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新路径、新经验。

演讲人政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郑韶明

演讲主题政和白茶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政和县山川秀美,生态优良,是中国白茶之乡,素有千年白茶、百年功夫之美誉。早在2008年的时候,政府牵头制订了政和白茶国家标准,近年来,在近几年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政和白茶的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供销总社农批集团在政和建设了首个茶叶项目,由民间资金投资建设了中国白茶博物馆,达到了国家二级博物馆的级别,政府还打造了政和白茶产业园、政和白茶数字经济产业园,通过数字赋能、直播经济以及平台培育等形式,打造集政和白茶网红直播平台、供应链基地、物流配送中心一体化的综合数字产业园。2023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政和白茶的品牌价值达到60.58亿元,位于区域品牌百强榜单第54位。

演讲人罗山县副县长  王淼舸

演讲主题当美丽罗山遇到“一片叶子”

罗山县地处河南省南部,南枕大别山,北依淮河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生态优良、交通便利,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茶圣陆羽《茶经》中记载的著名的淮南茶区,“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之一。罗山现有生态茶园30万亩,总产量680万公斤,全产业链总产值25.76亿元,罗山曾荣获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茶叶百强县、全国标准茶园创建示范县等荣誉,连续15年被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大县荣誉,罗山还是全国茶旅融合示范县,是著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县,大碗毛尖茶传递着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我以一杯“毛尖茶”为信,诚邀各位宾朋,跨越山海,来红色大别山、“中国天然氧吧”罗山县走一走、看一看,看红看绿看蓝天,品山品水品毛尖。

演讲人潮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翁鹏程

演讲主题潮州工夫茶

习总书记2022年到潮州视察,提出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技和潮州工夫茶、潮菜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潮州单丛茶领头单丛茶这个文化系统被国家列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作为茶艺的代表项目,参与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项目,被联合国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目录。潮州工夫茶文化摆脱了地域性和争论性,走向了国内外,推动了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的潮州工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潮州工夫茶文化会有更好的表现。

演讲人黄山区委常委、汤口镇党委书记、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委员金耀武

演讲主题名山秀水好茶

黄山与武夷山同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同产中国十大名茶。黄山太平猴魁,被称为茶中翘楚、绿茶茶王,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只产于黄山区,2023年,太平猴魁的茶叶区域共用品牌影响力指数名列全国名茶第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位列全国名茶第五;太平魁红是黄山区特有的红茶,太平魁红创制以来深受市场欢迎,是红茶中的贵族;黄山云雾茶属于烘清绿茶,黄山云雾茶是黄山毛峰的前身,其传统的八道制作工艺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区南卧举世闻名的黄山,处在北纬30度名优茶带上,欢迎大家到黄山区观美景、品名茶!

演讲人台湾-嘉义市前副市长李锡津?

武夷山和阿里山都是产茶闻名,我们的茶文化底蕴可以说非常深邃且相似,在同文同种的基础下,我想和大家共同来发展茶叶的深邃文化,我有一个暂且还不够成熟的建议:发展茶学的金字塔。我们从种茶、制茶、销茶到比较顶端的泡茶、饮茶甚至品茗,最低端的种茶面积最大,动员的人力物力最多,慢慢往尖端去就变成三五好友,甚至是夫妻对饮的境界,在我心目中,茶学金字塔的顶端可以从茶具之美、茶饮之美发展到非常深邃有形的茶道,茶学之美我们可以引进美学、禅学甚至正念茶修。这也许是我们两岸的茶人、茶友将来可以共同讨论发展的。

演讲人台湾-南投县副县长 王瑞德

南投县位于台湾中部,是台湾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品相最全的茶区。从海拔最低的尝鲜茶,日月潭红茶、冻顶乌龙茶,到高海拔的宜山茶、高山茶等,都是品质优良的茶叶,特别是冻顶乌龙茶,他是南投县最亮丽的一张名片,据台湾茶叶界的泰斗吴政铎考证,冻顶乌龙茶的祖籍地就在武夷山。武夷山的茶叶品种很多,很有名气,很有特色,每年举办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都吸引不少来自台湾的茶商参与,南投每年也会举办茶叶博览会,欢迎大家有机会到南投考察交流,期待有机会到武夷山品鉴武夷岩茶。

演讲人建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建明

演讲主题北苑复兴茶和天下

建瓯在唐宋时称建州(建宁府),建瓯公用品牌“北苑贡茶”记载了那一段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曾盛赞建瓯是块宝地,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称赞“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建瓯疆域面积4233平方公里,80%都是山地,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产好茶。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提出北苑复兴“1+5”计划,通过打造茶文化圣地、讲好北苑贡茶的历史、振兴茶业、茶旅融合、对外交流,重塑北苑贡茶的辉煌,发挥建瓯乌龙茶之乡的优势,推广建瓯的矮脚乌龙、水仙。希望大家有朝一日到北苑御焙遗址探寻曾经的中国茶文化第一座高峰,与我们共同谋划北苑的复兴。

演讲人恩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恩施市茶叶产业链链长杨帆

演讲主题恩施玉露富民雨露

恩施位于重庆、贵州、湖南交界,是一个枢纽城市,还是中国三大后花园之一,森林覆盖率近70%。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东湖跟印度总理莫迪品评的两款茶中,有一款就是恩施玉露,这是恩施茶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恩施的茶企都在积极进行茶叶传承、做茶旅融合,以及茶文化传播和产品的展销,2007年恩施提出茶文化、茶产业融合发展。接下来,我们将从品种开始建生态低碳茶园,在加工环节主要发展智能化加工,推进生产销售,促进文旅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建设。欢迎大家来恩施,游恩施大峡谷,逛土家女儿汇,品恩施玉露茶。

演讲人建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华

演讲主题统筹“三茶”高质量发展,打响建阳小白茶品牌

建阳地处闽北区位中心,毗邻武夷山国家公园,享有“中国建窑建盏之都”的美誉。建阳现有茶园面积8.87万亩,茶叶产量7078吨,注册涉茶经营主体769家。我们注重生态,打造绿色茶园,现已建成绿色生态茶园6.375万亩;紧抓项目,打造银色产业,三年来,打造出快手直播基地多个成熟项目点;力推品牌,打造金色名片;布局线上,深化电商发展;科技赋能,引入智云动能等科技公司研发茶自动化、智能化平台。诚邀天下茶客前来品尝建阳小白茶。


演讲人中共庆元县委常委叶伟林

演讲主题唤醒荒野茶,打造黄金芽

庆元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是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生态就是最大政绩”殷切嘱托的地方。庆元县坚定生态自信、科技创新、品牌赋能、产业共富,致力于让庆元荒野茶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金叶子”。本次大会是茶品、茶事、茶艺百花齐放的茶会大典,也是茶农、茶商、茶人群贤毕至的茶界盛事。希望借此机会,让大家能够认识庆元荒野茶,爱上庆元荒野茶,我们将做优茶品质、做强茶品牌,拓展茶市场、分享茶红利,让庆元荒野茶香满人间、香飘世界!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委办主任邱敏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

政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韶明

乡村振兴奖

◆湖北恩施市◆

恩施市人大常务副主任、

恩施市茶叶产业链链长杨帆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

罗山县副县长王淼舸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中共庆元县委常委叶伟林

茶旅融合奖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黄山区委常委、汤口镇党委书记、

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委员金耀武

◆台湾-嘉义市◆

嘉义市前副市长李锡津

◆台湾-南投县◆

南投县副县长王瑞德

最佳创意奖

◆广东省潮州市◆

潮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翁鹏程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

建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建明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建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华

至此,“县(市)长说茶”擂台赛圆满结束。11月16日-18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茶产业博览会精彩不断,欢迎广大茶友莅临武夷山茶旅小镇会展中心,共享茶业盛会!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