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台湾贡茶

找到约609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从贡茶到号级茶: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的产业崛起

  普洱茶火了,许多不懂历史与时代背景的人,就以为普洱茶的祖上有多荣光,在做一个天大的产业。其实历史不可细读,普洱茶虽然贵为贡茶,但长期产业化水平极低,其政治地位与产业经济地位极不相称。这是由于普洱茶原产地——滇西南地处边疆,清朝长期以维稳为主,云南参与国内、国际贸易双循环程度低,没有大市场的支撑,带不来包括普洱茶在内的云南茶产业大发展。

  云南茶真正纳入国内国际贸易双循环是杜文秀起义被镇压以后,普洱茶由贡茶进入了号级茶唱主角的时代。这标志着云南茶产业的真正崛起。我们也要看到,云南茶虽然纳入了东南亚——大西南——华南贸易大循环,但喝普洱茶的人口有限,导致清末民国普洱茶的产销量不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口热,普洱茶虽然销往香港、日本、法国、德国、比利时、台湾、韩国与马来西亚等众多海外国家与地区,但消费普洱茶的人并不多,导致普洱茶的年生产量才几千吨。

  因此,我们要知道普洱作为历史名茶,其带来的辉煌长期仅是政治与文化意义的,比如作为边销茶稳定藏区民族团结,作为满清皇家贡茶,作为民国政府抗战的战略物资,作为建国后出口创汇的特种茶,但改变不了普洱茶在2003年之前市场容量与产销量低的事实。普洱茶真正大产业化发展还是2003年以后的事,国内大市场的激活推动着普洱茶产业的狂飙突进,在某种程度上实践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思路。

  从产销量来讲,80年代是属于滇红的,90年代是属于滇绿的,普洱茶在产销量方面只是配角。为什么云南人在2000年不认识普洱茶,是因为云南人喝滇青的传统,在80年代被大渡岗绿茶、90年代被临沧蒸酶茶所改变,老一辈喝滇青三春茶的记忆,已经被70后、80后只喝绿茶所改变。这就是“云南人不喝普洱茶”说法之由来!

  在云南绿茶的黄金时代(1993——2002),我们不会正眼看一下勐海茶与勐海茶厂,当年勐海茶拉到思茅五一停车场交易是低端茶的代名词。这世界变化快!

  2003年之前,普洱茶的产量少得可怜,从来没突破一万吨。八十年代,一年能出口两三千吨就觉得自己很牛了,而且这是1985年才实现的。99年销量因台湾与德国市场引爆而剧增,许多人98年99年2000年淘到普洱茶第一桶金,然后成为什么普洱茶教父……

  一个几千吨的小市场小产业,被过度包装成大经典大神话,浪费了多少祖国宝贵的纸张。

  然后说民国、清朝有多牛,这么火,为什么茶叶种植面积、产量、运销量这么低!为什么低?因为种多了卖不掉!说老字号有多牛,我跑到易武见那些老字号的老宅,很小家子气,证明当年不会做太大生意。商人、文人为名利喜欢拔高历史,但我们要尊重历史……

  本文将首次从国内国际贸易大循环的角度讲云南茶的历史……

  解释一下,为什么普洱茶贵为贡茶,在有清一代种植面积、产量与运销量又那么小?这种产业化规模小,是与福建茶区、两湖茶区、安徽茶区与江浙茶区相比较的,云南边地茶与内地主产区的产业化程度不可同日而语。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历史上宁洱不产茶(困鹿山原属景谷,不能证明宁洱产茶),其实道理很简单,茶叶种多了卖给谁?没有大市场支撑,宁洱人种茶动力不足。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茶产业,在清道光年间以前形成商品化的产茶区很少,以思茅厅古六山最为出名。道光以后,尤其是杜文秀起义被镇压以后,商品化茶叶种植基地才开始遍及澜沧江中下游两岸,与之对应的是民间私商茶叶经济的兴起,普洱茶由贡茶时代进入了号级茶时代,才真正使云南茶在清未民国进入了规模产业化时期。翻历史资料,云南许多产茶县,大面积种茶都在光绪年间到民国,赫赫有名的老字号,大都成立于1870年之后。

  云南茶产业不发达,首先是远离销区,云南多山,产业效率极其低下的马帮运输极大阻碍了云南茶的产业化进程。内地的福建茶、两湖茶、皖茶、江浙茶,不但处于内销腹地,而且纳入了国际贸易大循环,而且可以利用江河湖海搞低成本的内河与海洋运输,在运输效率与大市场接轨方面,是云南茶不可想象的。

  茶马古道,其实是云南古代近代的商路,茶叶运输量其实很小。比如,滇缅贸易量最大的商品——棉花,许多搞茶文化的都不知道……

  云南的茶文化就是,当代普洱茶荣光,祖上就一定无限荣光。云南的茶走山路,靠马帮,运输成本高,影响了大规模商品化。看看两湖江浙安徽福建茶区,全部是江河湖海运河运输,水运比马帮运输成本低多了,茶叶商品化远超云南,而且福建、两湖、安徽、江浙茶区纳入了国际贸易,而云南……

  看下古代近代中国茶叶主产区发达的通航水系。以武夷茶为例,到广州,到福州,到上海,除走一小段陆路外,全是水路……

  在中国东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全部被支流与运河连通,成为一条河。所以,中国有古代世界最发达的农业与繁荣的工商业。一条被黄河夺道消灭的古济水,从北到南,将黄河与淮河连在一起,加上吴国开邗沟,连通江淮,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江淮黄河已沟通成一水。

  四川雅安茶虽然也是人背马驮,但其离藏区比滇西南、滇西产茶区近得多,故以雅安茶为代表的川茶输藏量远超云南茶,以至于今天雅安茶被称为“藏茶”。

  云南周边长期没有茶叶销售的腹地,要超远距离拉到藏区卖,这是清朝严控边疆产业与贸易政策造成的。

  宋元以降,明清两朝不以贸易立国,相反对海疆与边疆的对外贸易极为警惕,比如东部沿海走私集团带来了倭寇,出身海盗的郑成功父子长期盘踞台湾,所以朝廷要海禁,生意只能到广州十三行去做。清朝的中缅关系决定了朝廷对滇西南的开发极为保守,以稳定为主,不出乱子就好,发不发展关系不大。

  明代,前有“三征麓川”,后有缅甸东吁王朝的崛起。乾隆年间,爆发了中缅战争,虽最终和平解决,但中国吃了大亏。云南的西部与西南部边疆战乱不断,经常出现危及国运的大事件。中缅边境有明遗民问题——桂家、敏家集团,朝廷担心,内地汉人跑到边境土司地开矿垦殖,会形成数万人聚集的大银厂,这些武装银厂再跟缅甸、边境土司与明遗民勾结起来造反或武装割据,成为大清国的边患,故只主张在边地实行有限度的拓植。桂家首领宫里雁在缅甸木邦开发波龙银厂,石屏人吴尚贤在葫芦王地开发茂隆银厂,成为聚众上万,与缅甸及边境土司的关系盘根错节,有雄厚财力支撑的政商军事集团,为朝廷所忌,最终想方设法除去,以消弭边境心腹之患。

  古六山允许发展茶叶经济,是因为江内改土归流,江外宜土不宜流,古六山属江内(澜沧江以北),在雍正朝改土归流,朝廷有统治基础,可以大力发展茶产业,而不担心汉人来多了,与境外势力勾结生乱。不过总量还是要控制的,可以发展,但不能太过于发展,以至于尾大不掉。中缅关系紧张,加上边境土司与明遗民问题复杂,清朝将滇西南视为严格控制开发的地区,云南与东南亚没有形成繁荣贸易的条件,云南茶除了本省消化以外,只能远距离卖藏区。交通不便,没有深入参与国内市场大循环,更没怎么参与国际贸易大循环,导致云南茶发展缺乏大市场驱动,长期产业化水平低。

  接下来,讲讲清朝中叶的人口大爆发、杜文秀起义与中缅棉花贸易圈对云南茶规模产业化的决定性影响。

  我们知道,康雍乾盛世也是中国人口爆炸性增长的一百多年,到了乾隆晚年中国内地已经人满为患,越生越穷,过剩的人口就向人口少的边地移民,甚至移民东南亚与美州。清廷在人口压力下,也只好松驰边地严控移民的政策,对大规模的自发移民睁只眼睛闭只眼睛,只要不太过份,保持容忍态度。于是,从18世纪晚期起,出现了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而云南内地也“穷走夷方急走厂”,出现了石屏人大规模向滇西南移民拓殖——走西头。古六山的茶叶经济,就是石屏人拓植的一个重镇,通过小本经营完成原始积累后,纷纷开茶庄办商号搞多种经营,从而将普洱茶从贡茶时代推向号级茶时代。

  乾隆晚年兴起的边地大移民过程中,汉民不敢过多深入持敌意的边境土司地,但杜文秀起义造成的战乱将边地土司政权摧毁,汉民随汉军与流官政府深入边地——夷方,在汉文化的推动下,澜沧江中下游两岸纷纷种茶,云南茶产业在光绪年间进入了产业化大开发时期。杜文秀起义军多回民,回民善贾,起义失败后杜部回民大量逃往边境与缅甸、老挝、泰国,这些会做生意的人牵扯了一张东南亚与云南乃至大西南的庞大贸易网,其中茶叶是重要商品。这样一来,云南茶除藏销与瑞贡京城外拥有了东南亚——云贵川藏统一大市场,这对云南茶在1870年以后的崛起功不可没。

  1885年,英国攻占上缅甸,吞并了整个缅甸,缅甸以殖民地经济的形式纳入了全球产业分工与贸易。缅甸掸邦高原产棉花,但缺生丝,云南产茶,四川产丝,但缺棉花,于是以中缅棉花贸易为主的“缅甸——中国西南贸易网”形成,云南的大商号,比如永昌祥、茂恒等,到缅甸进棉花卖给四川,将四川生丝卖给缅甸,再顺手将云南茶卖到云南内地、四川、贵州、西藏、广东、香港与东南亚。这样一来,云南茶就纳入了国际国内贸易双循环。

  滇西南第一次淘金热,是盐银,带动了澜沧江下游古六山的兴起。这是石屏帮的贡献。第二次是中缅棉花贸易的淘金热,云南的腾越帮、鹤庆帮、喜州帮、玉溪通海帮,乃至四川商帮参与,以棉花纺织业构建了西南三省之商业贸易版图。

  这些商帮除了经营棉花、棉布、丝绸之外,也做茶叶、玉石、毛皮、大烟、日用品、土特产、五金生产生活工具等赚钱生意。为什么西南三省喝不发酵的沱茶、方砖、散茶,就是这些商帮的功劳。从缅甸进口棉花,川销滇茶,缅销川丝,是当时一些大商帮的经营重点。

  下关沱茶的创始人为大理喜洲“四大商帮”之首的严子珍(镇圭),他于1902年与江西商人彭永昌、北城商人杨鸿春合资创立了“永昌祥”商号。在国内主要做滇藏、滇川贸易,在国外主要做滇缅、滇印贸易。其经营方针是:滇茶销川藏、川丝销缅、缅棉销滇、滇藏药销川。主要靠长途贩运,调剂余缺获利。

普洱茶首次入围胡润百富 则道曼松贡茶荣膺“高端普洱茶最佳表现奖”

1月16日,“2019胡润百富至尚优品颁奖盛典”在上海举行,则道曼松贡茶荣膺“高端普洱茶最佳表现奖”,成为胡润百富15年来首次上榜的中国普洱茶品牌。


 胡润先生亲自为则道曼松贡茶颁奖 

则道副总裁胡军受创始人李伟总裁委托代表公司参会领奖


据悉,“胡润百富至尚优品最佳表现奖”旨在表彰过去一年被行业所公认、发展成果最显著的品牌。则道曼松凭借其卓越纯正的贡茶血统与品质、历史上唯一活着且在故宫博物院有实物考证的贡茶及持续遥遥领先的市场地位与品牌影响迅速攀升的高端普洱,成为唯一获得2019至尚优品奖项的茶叶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追捧的同时得到了中国高端阶层“千万富豪”们的认同与青睐。


曼松接下来将跟随胡润百富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亮相


从明清两朝成为皇室御用贡茶到新晋胡润百富至尚优品殊荣,再次证实了则道曼松贡茶在高端人群中广泛的品牌认可度与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而荣誉光环的背后是则道对普洱茶茶好艺精 守则有道战略定位的坚持,以及历时十二年对恢复曼松贡茶这张普洱茶的至高名片使命的不懈追求。

 

至尚优品:15年来中国普洱茶首次入围

则道曼松贡茶——2019唯一上榜的茶品牌

 

则道曼松贡茶荣幸成为全场唯一由胡润先生亲自颁奖的品牌


一直以来,“胡润百富至尚优品”被广泛认为是面向高净值人群品牌的ISO,致力于对中国富豪阶层的生活形态变化做出描述。所以它的地位不仅是中国的第一份财富排行榜,还是国内财经榜单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榜单,对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影响力非常大。                             

 

 则道曼松贡茶荣膺“高端普洱茶最佳表现奖”|来源:胡润官微


本次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15年发布此报告,近半年来,胡润研究院对465位个人资产在一千万元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进行了调研,其中84位资产过亿。胡润表示:“十五年来,我们共访问了7029位个人资产在一千万元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这绝对是全球最大的针对中国高端消费者的调查。后物质时代,高端消费者消费升级,他们不像从前那么张扬,比如为了彰显成功而买包、表、车,而是更愿意花钱在精神层面的奢华上,比如旅游、教育和健康。”


2019最受富豪青睐娱乐方式品茶占第五|来源:胡润官微


 报告显示,虽然今年品茶热度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低碳环保健康理念的逐渐深入,普洱茶类目中则道曼松贡茶依旧以明显的生态品质、卓越的制茶工艺及市场表现,代表中国普洱茶首次入围高净值人群最青睐的消费类别,名列前五,成为唯一受千万富豪青睐的茶。

 

曼松贡茶在现场备受瞩目 


西双版纳古六茶山自古享有世界黄金茶产区盛誉,据清嘉庆年间的的《滇海虞衡志》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推六大茶山倚邦曼松为首。自明清时期以来,曼松即被定为皇室专供茶。


曼松贡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所青睐


然而,时光百年流转,在曼松贡茶园几近消失后,则道历时十二年精心养护,终使得密林中的万亩曼松贡茶重现生机。则道对于产自于此的曼松贡茶,承袭古人种茶制茶经验传统,不仅从茶树的培植、到采茶、初加工、精制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苛的雕琢,而且恪守古贡茶“七选八弃”的选茶制茶原则,缔造出了令无数茶人为之追求的香、甜、润、厚、醇绝佳口感。为中国高端普洱茶树立了新的标杆,而品牌体验渠道的规范化,更使它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顶级高端茶叶品牌。

 

胡润:则道曼松贡茶实至名归


在活动现场,这一杯具有400多年历史的中国至美的曼松贡茶,不仅与世界一线品牌同台,且是整场活动中受到国内外友人广泛关注、受邀参加分会最多、亮相频率最高、唯一由胡润先生亲自颁奖的品牌!


胡润先生亲临茶席 赞赏曼松并收藏


胡润先生亲临茶席后,对曼松327赞不绝口,特别喜欢曼松贡茶形美、味美、意美的超高口碑,欣然收藏,使它实至名归成为15年来首个上榜的中国普洱茶品牌,荣膺“胡润百富至尚优品最佳表现奖”。接下来,“曼松贡茶-2019金猪贡福”等曼松系列产品将跟随胡润全球富豪榜,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8个国家亮相。

 

 台湾同胞为曼松文化所感染,希望搭桥台北故宫和台湾市场


2019年是则道成立的第12个年头,12年来,则道始终忠于“初心”,用一杯好茶,向古老文明致敬。未来,则道将继续以行动捍卫曼松贡茶王者地位,书写中国普洱茶价值,打造世界经典好茶,引领高端普洱品质发展。

 

  胡润百富|则道曼松贡茶展示区

一路热销的冬之韵 —— 茶圣居台湾冬茶




对于台湾茶的爱好者而言,冬茶无疑是最不容错过的!


茶圣居2018冬茶全面上市以来,又掀起了一波台湾茶热卖的风潮!!

如今在茶圣居的全国各门店中,新上市的台湾冬茶正在如火如荼地热销中,销售量不断增加,不断刷新最高记录。




由于,茶圣居全新升级的产品可追溯系统让消费者直观地看见茶产品的“安全、健康、无污染、高品质”


并且,茶圣居旗下每款台湾茶都通过了台湾SGS认证




所以,茶友们纷纷大量采购,更成为茶友们馈赠亲朋的不二之选!

这不仅是台湾冬茶市场的火热表现,也是消费者对茶圣居产品的信任


消费者们买的放心喝的安心!是对我们茶圣居旗下每款产品的最好回馈!!


01

倾心好茶—青心乌龙




终年云雾缭绕的气候造就了青心乌龙茶叶细胞更加紧实,芽软叶肉厚的特点。

更是于2015年茶圣居青心乌龙被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国茶专家委员会40余位知名国茶专家推选为“中华好茶”!



茶汤蜜黄、亮丽透明而富光泽,香气馥郁,久闻不厌,闻似花香入口花香转果香,滋味甘醇、活性十足且经久耐泡,入喉韵味厚实,底蕴足回甘快。





02

大禹岭——台湾顶级的高山茶





茶圣居大禹岭之所以广受欢迎,就是因为地处2600公尺的高山,寒冷且温差大,在这种环境下茶树生长缓慢,因此茶质幼嫩,茶味甘醇,加上当地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得天独厚的环境造就出独一无二的好茶。





大禹岭茶产量稀少,采收时时节已入10月,大禹岭高山上已是气候寒冷,有时更会下起雪来,更添采收的困难度,但也因为天候寒冷的关系,冬茶的韵味更是丰厚。





03

“总统茶”——福寿长青茶




茶圣居福寿长青茶作为梨山茶茶王,曾为台湾三代总统的特贡茶,因此又称为“总统茶”直至今日,福寿长青茶依然作为台湾行政院的专用招待茶。




福寿长青茶产于台湾台中市梨山产区内的福寿山农场内,海拔达2600m高冷气候中,福寿山农场的茶都由国军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军事化管理茶园,茶区不对外开放,因高海拔常年云雾笼罩,温度寒冷又冬季下雪之故,生长期长,叶肥肉厚,果胶质含量,产量稀少。





由于品质优良产量少,福寿山农场茶也是台湾茶界的高端茶的标志,在当地且很难购买到。

于2014年,茶圣居与福寿山农场成功签约,成为大陆唯一销售正宗原产地福寿山茶的企业。



04

“茶中圣品”—茶圣居冻顶乌龙




千百年来,冻顶乌龙在许多茶人眼中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被视为冻顶茶的顶峰之作。享有“南冻顶、北文山”的美誉。





茶汤杏黄透亮,散发桂花清香和果香,味道醇厚鲜嫩,入口生津,落喉甘润,喉韵回甘十足,饮后口齿生津,齿颊留香,香味清香扑鼻,香气直冲脑门。





05

超越圣品—茶圣居冻顶王




茶圣居冻顶王是由台湾高级制茶师精选优质茶叶,历经历经三进三焙三回火的复杂工序制作而成,是在冻顶乌龙的基础上自行研发和制作的。因此,不论是干茶、茶汤或者茶香都比冻顶乌龙更胜一筹。




冻顶王产自台湾海拔1500米的高山之上,干茶色泽墨绿,呈半球状,茶叶饱满、匀称、紧结;冲泡的茶汤介于金黄和琥珀之间;闻之香气扑鼻,熟果香叫冻顶乌龙更加明显;饮之,口感较于冻顶乌龙茶更加醇厚,入口香甜轻柔,回甘极快,齿颊留香。





06

茶圣居阿里山高山茶



沿着阿里山公路进入阿里山区,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茶园,主要茶园分布在阿里山乡、番路乡、竹崎乡、梅山乡、大埔乡。


甫进阿里山区,就能明显感受到这里独特的气候环境:冷凉、湿润,刚过中午就云雾笼罩,日照时间很短,而且昼夜温差较大。




这样的气候特别适合种茶。

日夜温差大及长年午后云雾遮蔽的缘故,使得茶树的生长过于缓慢,让茶叶具有芽叶柔软,叶肉厚实,果胶质含量高等优点。

所以,茶圣居的茶泡出来的滋味甘润醇厚、香气幽雅持久。



找到约594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