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台地茶是哪年开始的

找到约128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哇塞”瞬间的回忆


10月23日晚,茶叶进化论如期举办了第二场熟茶沙龙,主题为:聊一聊你心目中的熟茶。

 

参与沙龙的茶友们讲述了自己对于熟茶的审美标准,也听到了许多行业内人士与熟茶多年的故事。从第一次接触熟茶,到熟茶让茶友们“哇塞”的惊艳瞬间,我们为什么爱熟茶?我想这篇迟来的沙龙回顾文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以下是沙龙的重点回顾。

(为了保持开放性,本文没有做总结性描述。)


  1.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

  2. 茶叶进化论的熟茶审美框架

  3. 把熟茶做一个类比,你觉得像什么?

  4. 熟茶给你的“哇塞”惊艳瞬间



1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



中琦:我们的主题其实就是想聊聊熟茶审美。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你喝熟茶喝的是什么?

 

李珊珊:我觉得好的熟茶有高级感,成团感更明显,能让我联想到很高级的食物,比如鹅肝,鱼子酱,好的汤熬出来的过桥米线等。我不能很具体化的描述,更多的我是用感性选择,给我画面感很强。理性也有,理性判断可能就是价格了。


我更关注的可能是当下触到我的点,我们去评价熟茶也许会从香气、汤色、甜色入手,调动系统思考,但我觉得这更适合审评,我更喜欢茶给到我的整体感受。喜欢熟茶的温和,像年纪大的温和老者,来的慢但是来的深。

 

李珊珊


石云春:我觉得喝熟茶是不分时间没有限制的,你起床空腹也可以喝,饭前饭后也可以喝,睡前也可以喝,男女老少都可以喝。熟茶通过发酵,其实很多物质对我们身体和肠胃的刺激感已经减弱了。

 

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前几年做名山纯料的时候,真的是不要命的喝(生茶),当时脸色都是那种铁灰色。别人都会说我这是要钱不要命。但我当时想着,这毕竟是我的事业和工作,觉得喝的多是无上的光荣。以前会很骄傲自己一天喝二十几种毛料,自己在店里是卖家,但在山上是买家,觉得花了钱反正就自己也要喝回来。但现在也是因为健康关系,对熟茶是很依赖的,成为我的口粮茶了。

 

对待好熟茶的标准我也是比较感性的。可能香的、醇厚的、茶汤漂亮的、滑的、润的、细腻的,回甘比较明显的。可能很感性的需要一个唯美的茶,我也曾经喝过,03年的开第二个店的时候有朋友曾经送我92年的一公斤的勐海茶厂的五级茶,那是我喝过最好喝的熟茶,又滑又细又软又绵就像一团米汤。


我现在也知道,一杯熟茶要具备所有完美的优点是很难的,即便你用很好的原料去发酵,也很难满足所有人对熟茶的幻想。我现在对好熟茶的标准就是干净,健康,相反现在不怎么挑了,以前一根筋的就想要老的、贵的、有名气的,现在就觉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挑适合自己口感的就好。

 

左:李建会   右:石云春

李扬:虽然史姐讲她不挑什么的,但一讲起熟茶什么好,关键的都有,什么回甘、厚、滑、黏等,这些都是一些好熟茶的要点。而且史姐讲到自己喝的最完美的茶是92年的勐海茶厂的五级茶,这是很有历史依据的,因为92年是勐海茶厂的一个坎儿,92年之前的茶都非常好。


这是因为在87年的时候邹炳良号召茶厂工人去开辟万亩茶园,开始到92年之后产量就出来了。本来92年之前茶厂附近这些坝区的茶园,比较标准的茶园,这些茶园因为是好茶就会拿去做红茶和绿茶,而山上这些茶农的料就拿来做普洱茶,用我们今天的标准看,那些茶不就是古树茶。所以92年之前的茶就比较好。

 

 李扬

金乔:我想分享一下我刚接触熟茶的感受。我当时喝茶的时候我是觉得熟茶在几大茶类里是很不一样的。我一直觉得茶就是水水的,但是熟茶我觉得它是汤,是能让我喝饱的东西,不论是在颜色还是质地上都是很有存在感的。那个时候最喜欢什么样的熟茶呢,首先一定是长久喝的,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其次是没有口厌感,不能说喝几口我就腻了;再者就是我不能被约束,想喝的时候就喝。

 

孙涛;第一次发现熟茶好是在勐海,喝了一个陈了十年以上的,水路细、滋润、有米汤感,有一次喝到比较好的是熟茶有奶香味,觉得这个滋味很神奇,熟茶是有无限可能和空间可以发展的。可能客户喜欢的熟茶点在于减肥,很多女性客户更关注减肥,经常会问什么茶减肥。

 

孙涛

中琦:

现在我是在做茶,曾经有段时间我对熟茶是没有审美的。


我第一次买熟茶是大三。那会爱喝滇红,买的时候顺带下单了一个普洱熟茶,那是第一次喝熟茶,我现在不记得什么味道了,但是霉味特别重,很难喝。但是我没有把它丢掉,为什么?我平时特别喜欢喝牛奶,奶制品,我的胃胀气特别严重,但一喝完那个熟茶我的胃胀气就好了,所以每一次发现肠胃不好就喝。就当做健胃消食片来喝,比健胃消食片还来的灵敏一点。


毕业后做茶,每天喝很多。学口感、挑毛病,但是到底什么好喝?很多人做茶也会有这么一个阶段,你不会单纯去欣赏它哪里好喝。你会把茶分解成很多个点,缺点多少、优点多少,但整体系统的框架是什么、好不好喝,已经没有感觉了。


第三个阶段,我开始跟李扬老师学习的时候,学会系统喝茶,能够知道一个茶整天怎样、现状怎样。但是有段时间我会陷入一种很无聊的阶段,就是你知道这个茶会达到什么样子,只要时间到了就行,你的好奇心就会没那么强了,然后我就进入一个反叛期。


前几个月我就觉得我天天喝熟茶好烦啊,我的身体每天要灌进多少茶水,我就觉得我要断一下,不想喝茶了。


我们为什么要喝茶?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喝熟茶?开始尝试不喝茶以后,每天忍不住要点喜茶喝奶茶,都要吃辣。很多人的嘴巴其实是有瘾的,比如男生抽烟女生吃零食,没事干的时候必须嘴巴上有个东西,而我喝茶的时候其实就把那个瘾满足了,但是没有茶的时候你就会找零食、喝奶茶。


但喝几天奶茶以后肠胃胃胀气又来了——我以为我的肠胃已经好了,但是那段时间开始不喝熟茶以后我的胃胀气就开始犯了。最后我认命了:


我对熟茶是有瘾的。心里的瘾有替代,但肠胃的瘾没有。


 主持人中琦


2茶叶进化论的熟茶审美框架



中琦:

刚刚石姐说的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她现在已经没有偏好了”,我在平时接触客人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人是有偏好的,比如说你喜欢勐库种的香、清爽的茶,你给他喝勐海大叶种他觉得香气不够。喜欢喝勐海大叶种的人,你给他喝勐库大叶种他觉得不够厚重。

 

很多人是有偏好的,大多数人在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之前都有自己的感觉。比如说我看到一个杯子,看到一个人,看到一款茶,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在意的点,他可能被这个点带领着就会有情感偏向。

 

我们茶叶进化论讲的是什么?

 

我们首先讲的是一个好茶的标准是什么,标准上面再讲偏好。我们会怎么说?

 

这个茶的活性怎么样?水平在哪?然后再说风格怎样,最后再说喜不喜欢?这么一条路来的,这个是因为喝了太多之后你要摒弃一些东西,谈到喜好是永远是没有高下的。你喜欢吃辣,他喜欢吃甜,你看关于甜粽子和咸粽子哪个更好吃都存在长久的争论。对应到茶方面,他喜欢喝香甜、润的熟茶,他喜欢喝又苦又浓的,这也是没有高下的。

 

我们讲什么样的熟茶是好熟茶,实际上说到好坏他必定要有一个标准,世界上任何一个东西没有标准的时候是没有好坏的。比如我拿出一个老班章熟茶和台地熟茶,这两个对比好坏,其实它是不存在好坏的,除非你有一个标准。比如你以贵为标准,那就是哪个贵哪个好,或者你以干净为标准等等。我们茶叶进化论他会有一条线,这条线有没有活性,能不能越陈越香,这条线有了以后我们再谈风格和喜好。

 


李扬:

我们喝茶喝一个什么?刚刚我们也听了很多茶友的观点,比如喝健康、喝喜好等。我说一个我个人的一些分享。


就像刚刚孙涛说的这个,你的喜好会有一些特征性,有一个问题就是他这个标准的客观性何在?包括在沙龙开始之前,我们也在讨论,两个茶你要比一个高下的话,孰高孰下,或者哪个好?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就是什么是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当你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陷入一个非常大的悖论,你会发现实际上没有一个客观的好,所有的好都是主观的。所以说没有任何两个茶我们能够在不加任何前提的条件下说出哪个比哪个好,我们只能在一套规则下进行讨论。那我实际上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思索我要做什么茶。

 

我自己在看一些历史,包括我们根据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的比较当中,你会发现普洱茶有一些特殊性。而这个特殊性,就是一个落脚点,你只要找到这个落脚点就能立住自己的观点。


白灵

那我找来找去发现普洱茶最撑得住的落脚点就是越陈越香。基于这个越陈越香的基础我们再来看,越沉越香同它的口感表现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下,我又继而推出了糖苷物质,也就是活性物质导致的它越陈越香,在口感上就体现出回甘生津清凉感。

 

对于这一点我就延伸出了什么样的茶是好茶?什么样的茶是能够越陈越香的茶?什么样的工艺能够保证他有更多的糖苷类?我们的熟茶应该用怎么样的工艺去做?这一系列推论,实际上我就是这么得出来的。完全基于一个没有任何个人偏好在其中的,是纯粹的一个理性思考导出的一个结论。

 

经常有人问我喜欢喝什么样的茶?你看我喜欢喝的这些茶,实际我真的没有任何偏好,但是我只喝一两个茶,为什么?那两个茶绝对是活性物质最高的两个茶。我的审美和我要讲的理论,是完全契合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就不会出现中琦说的什么反叛期或者茫然期。因为我喝到一个茶,就能感受到它的活性,能感受到它将来越陈越香的这种潜力。这个东西我就觉得它很好,我就不会想其他更多的复杂的延展东西,我就想这一点。

 

所以我做的茶也非常简单,就是基于这一点去做,所有的茶都朝着这个目标去做,这也是为什么不管什么时候任何一款茶我们一喝,哎这个就是茶叶进化论的茶。这个茶的目标和审美就有一个统一性。





3把熟茶做一个类比,你觉得像什么?

中琦:如果你把熟茶作一个类比,你会觉得它像喝什么,比如有些人比喻,生茶就像牛奶,而熟茶就像酸奶,也有人比喻豆腐和臭豆腐等等。就是如果你打个比喻,你觉得熟茶是什么?

 

李建会:我觉得熟茶像一碗汤,每天都会想喝的一碗汤。就不管你煲的鸡汤也好,什么汤也好,反正你就是想喝那么一碗汤。饭后半小时,必须要喝个熟茶,就像饭后一碗汤。特别像我们做了很多年茶的人,肠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喝生茶已经不行了,特别树龄小一点的,浓一点的,胃真的一点也不舒服。现在知道只要喝熟茶就会好很多,去哪都会带着一些。

 


孙涛:我觉得喝生茶就像是刺激一点的极限运动,可能年轻人蹦迪,或者篮球啊这些运动,而喝熟茶就更像打太极这样的比较舒缓养生的运动。

 

李建会:我觉得喝茶更多的还是年龄段的划分会比较明显,基本上就是35岁或者40岁以后的人他们喝熟茶或者老生茶会比较多一些,年轻一代20几岁的,他们就爱喝红茶、绿茶这些比较适口的。然后30来岁的人就比较喜欢喝生普,喜欢有饱满度有冲击力的,到了40岁左右的话,大家基本都磨的差不多了,就还是想找点这种温和的,其次你的胃也需要保养。

 

小魏:如果生熟茶去比较的话,生茶可能喝起来更有特点,就像吃东西,香的辣的就有明确的口味,但我一般吃饭的习惯就必须要有蔬菜,我觉得熟茶就是蔬菜,相比之下可能特点没有那么鲜明,但是一种你需要长时间吃缺不了的东西。

 

苏奎

中琦:我觉得生茶和熟茶就像吃鲜肉和火腿,其实都是吃鲜,但是是两种鲜。就我看过一个美食家讲肉类的话,日本最厉害的是牛肉,他能把牛肉的风味发挥到极致。我们中国把肉类发挥到极致的,其实就是火腿,我们可能觉得火腿咸,但火腿在中国各大菜系里被看重的是鲜,厨师都会用火腿放到汤里,提高汤的鲜味。就我们看那种做出来好几年的火腿,而且是在那种比较冷的地方做出来的,它不仅不咸还有奶香味。


说到这个鲜,生茶是茶氨酸的鲜,熟茶是发酵过后带来的更复杂的鲜。我们的喉韵是需要鲜的,只是不是茶氨酸的鲜,需要更复杂的鲜才有喉韵。要不然,为什么龙井没有喉韵?




4

熟茶给你的“哇塞”惊艳瞬间

金乔:你经历了什么事让你对熟茶的看法产生改变?

 

苏奎:就是那种“哇塞”的瞬间吗?


我是一开始用盖碗泡,用紫砂壶泡,很普通的熟茶,没有感受到那种“哇塞”的瞬间。后面喝到用保温杯闷的熟茶,一下子就好惊讶,竟然还有这种存在。

 

李建会:我也跟你一样觉得“哇塞,闷出来的熟茶怎么那么好喝”,泡的话就感觉出不了那种滋味。

 

孙涛:我小时候刚喝熟茶时,感觉那个时候的熟茶都有股仓位或者堆味,后面自己开始做茶,喝到那种没有味道的,就会觉得这个“哇,很干净”

 

李建会:其实我最开始来你们这里上课,抱有的是一种学习理论上的知识,看能不能结合我们实际的操作。然后我记得那时候上课,天气有点冷,然后你们就有给每个人倒杯保温杯闷的熟茶喝,当时喝的时候真的被惊艳到了。“哇塞,真的很不错。”


我当时就一下子对那么好喝的熟茶产生了兴趣,包括它的原料工艺什么的。后面我做熟茶也一直是以这个标准来找感觉,原料上肯定有所差异,但我觉得能找到那种感觉在我这里就是过关了。我给别人喝你们的熟茶,也被称赞这个茶好甜啊,怎么能够那么甜。

 

李建会



中琦:

根据我自己与熟茶的经历,我也总结出我对熟茶的“哇塞”瞬间了。


第一个“哇塞”瞬间,“哇塞,熟茶怎么这么难喝,对肠胃这么有效,简直是健胃消食片加强版。”


第二个“哇塞”瞬间,当时刚毕业喝熟茶的时候,其实也没什么感觉,我有个同事当时给我了一泡茶,说这个茶差不多一万多,后面我自己偶然间喝了,就感觉嘴巴里有一种丝滑感,像一片丝绸一样。有一点像德芙巧克力的广告一样,让我很有画面感。我现在也不觉得那个熟茶有多好喝了,但是当时给到我的惊艳是真实的。


第三个“哇塞”瞬间,我当时天天在勐海山上,天天去泡茶,然后自己去买,都没什么感觉。那会儿我喝李扬老师的熟茶,滋味比较清爽比较甜,我觉得挺好喝的,但我又不知道好在哪,他大致说了一下,可又不是像现在教学一样说的那么明显。


那时候我就天天喝,突然有一天我就懂了。原来一个茶除了风格以外,还有回甘生津清凉感,而且感觉很强,口腔里不断地滋润不断地凉,一下子我就打通了,原来喝茶就是要喝活性。


第四个“哇塞”瞬间,我度过关于熟茶的那个叛逆期后,就发现自己不喝熟茶真的就不舒服,不喝就会一直想吃零食,我已经对熟茶成瘾了。


编辑|高雯、小魏




|茶叶进化论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向客服申请并获得授权

很好奇,那些普洱茶商每年会囤些什么茶?

大部分普洱茶客都有存茶的习惯。原因有三,一是老茶更有韵味和功效;二是自己存茶可以节约茶商每年约20%的溢价成本;三是万一自己存的茶叶涨价了,还可以转让一些,赚点小钱,以茶养茶。前面两点是绝对正确的,并很容易做到的,要做到第三点就不太容易了,那必须对普洱茶有一定的认知,也可以说是从普洱茶爱好者到专业茶客的一大进步。

再专业的人也不能明确地预测将来某个确定的时间某款普洱茶能够增值到什么价。如果有这个预测能力,就不如去预测彩票了。

但普洱茶毕竟是有迹可循的实体,要找到能升值的蛛丝马迹还是不难的。我们之前多次分享,有储藏价值的普洱茶就两个共同点:好的原料和好的工艺。而且我们更推崇古树茶原料和炭火手工工艺。不过聪明的茶客还是发现了问题,普洱古树茶原料山头那么多,不分山头吗?存什么山头更有价值呢?

要回答存什么山头这个问题,还是要去历史中找答案。非常简单,现存有年份的茶叶出自哪里?原料是什么山头的?这些信息老茶里都有,比如现存的赫赫有名的高价号级茶,就是很好的参考。

翻阅资料或者百度一下我们就能找到很多答案,如《福元昌号》圆茶是易武茶山的;《车顺号》圆茶是易武茶山的;《同庆号》圆茶是易武茶山的;《杨聘号》圆茶是倚邦茶山的……这些都是现存最老的号级茶,由于清代有约200年普洱茶的贡茶史,而古六大茶山又是指定贡茶产地,所以清末和民国“号级茶”大多出自易武也属正常,因为古六大茶山历来易武的产量最高,品质也好。

到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的茶叶生产基本被4家茶厂垄断:勐海茶厂(大益)、下关茶厂、昆明茶厂、凤庆茶厂(滇红集团)。而解放初期的老茶现存最有名气和价值最高的是大益茶厂的“印级茶”,原料来自易武和勐海。

直到近期,所谓20年左右的普洱茶,勉强取名为中生代普洱茶,其中的佼佼者为“大白菜”老班章,去年最高价卖到66万元一饼,现在无需赘述,大家都知道老班章是茶王了。所以这里面隐含的信息已经够多,聪明的茶客很容易找到一定的规律。

接下来更麻烦的问题来了,既然知道了一些茶山的古树茶好的工艺存下来就相对会有更好的表现。哪买谁家的呢?不管历史隐藏了什么,我们都能得出的结论,难道厂家不能吗?因此市面上的普洱茶开始出现了很多怪象,家家户户都是古树手工,一般的小厂这样做,我们可以理解,但连一些非常大的知名茶厂也这样做,我们就不理解了。

这些大的茶厂家家都有上万亩的台地茶,他们都卖古树茶了,他们的台地茶哪儿去了?更有甚者,一年产量上千吨的大厂也打出大师手工的口号,真的太侮辱消费者的智商了。

针对种种乱象,要选对可以储藏的茶叶,只有逼迫我们的消费者逐步专业化,就是学会品。在我们确定了我们要收藏的普洱茶的产地方向后,就可以开始有目的地品鉴收藏。

最终我们把我们喝的普洱茶分为三类:一是不能喝的,就是一口下去就不喜欢,或者说工艺和原料都有问题的,那么我们就离而远之,这种茶现在不好喝,将来也不会好喝,更不会有升值的空间;

二是喝不懂的,就是一款茶有可取之处,但又不是我们最喜欢的,或者有些无法肯定的因素,这种茶就先不用买,要买也就买一饼慢慢喝着玩,看表现,喝不懂就不存。

三是能够肯定是好茶,自己又非常喜欢的,就可以适当存一些,但也不能一次下重手,除非你已经是专家了,因为你的鉴赏水平,口感要求,经济能力等都是越来越高的,存太多初级阶段喜欢的茶,后期有可能会后悔,因为那时你已经喝更高级的茶了。

最后,作为茶商,我们会囤什么茶呢?我们每年除了生存必须的现金,大部分的利润都是用于囤茶。在我们囤的茶里,有80%是我们说的最后一种,即喝的懂又喜欢的好茶,因为最终买单的消费者一定是会品茶的老茶客,你不能自欺欺人地离开一饼茶“好喝”的基本面去存茶,不管你如何包装,如何炒作,不好喝就是不好喝,消费者不可能永远被忽悠。

就像买房一样,谁都知道有钱就买最好的地段,我们囤茶也一样,现在公认的好茶,将来也不会太差,现在不被认可的茶叶,将来好喝的几率也不大。

都是台地茶,为何有的几千上万一斤,有的却是白菜价?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台地茶品质究竟怎么样,为何同样是台地茶有的被炒作上天,有的被喷成了翔,受到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走遍千山万寨,带您发现普洱古树茶的价值!行走于普洱江湖,信奉的是真实与自然!——《老徐谈茶》

先说一下什么是台地茶,所谓的台地茶就是人工将山地一层一层的修整出来,呈台阶型,在平台处种植茶树,这些茶树所产的茶叶我们就叫做台地茶。大家可能不是太了解,我国乃至世界上所产的茶95%以上都是人工种植的台地茶, 95%估计都是很保守的了,99%是台地茶其实也不为过。以我国2019年茶叶总产量202万吨来计算,如果古树茶以1%的产量来计算,那也有2万多吨古树茶的产量了,显然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能有2万吨的十分之一就算不错了。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喝着各种各样的台地茶,依然在说台地茶不好?尤其是针对我们云南的台地茶,好像是只有云南才产台地茶,别的地方出产的茶全都是古树茶一样。

不知道各位对古树茶的这种概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者是从哪一种类型的茶开始的。部分茶友可能会说武夷山的大红袍就是古树茶,确实它是古茶树中最为出名的茶树了,可问题是大家都知道那个大红袍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年也就几百克的产量而已,而真正让我们体验到古树茶的也只有云南的茶了。试问各位乌龙、龙井、毛峰、岩茶等等那些几百一斤、几千一斤、几万一斤甚至几十万一斤的名茶有古树茶的概念吗?或者有古树茶的产品供应市场吗?哪怕是十斤八斤,好像是没有吧。那各位几百、几千、几万一斤购买的茶是不是台地茶 ?其实这都不用说,肯定是台地茶。

可问题是这些台地茶怎么身价就可以上天,有的奇贵无比,而云南的台地茶价格就如同大白菜一样?

我觉得首先与历史文化问题有关,记得很多年前与一位在投资领域小有名气的熟人聊天谈到过一个话题,一件非常普通的商品只要你把它的文化内涵赋予好,并且推广得当,也就是故事讲的比较好,那这件商品的价格可以翻十倍不止,对此我深以为然。我们茶叶行业内这种事太正常了,但是对于云南的普洱茶而言,咱们可以讲并且讲得有水平能让人信服的故事就太少太少,除了这个是贡茶、那个是贡茶之外,其实真的没有讲出一个好的故事。

其次就是生产工艺,或者说成品茶的外形(也就是卖相)。我们云南茶确实在这方面做得不怎么样,这个大家都是认可的,绝大多数产品看上去比较粗糙,低档。

第三就是口感,云南茶的内含物质非常丰富,远高于那些名茶,当然它的苦、涩感就相对比较明显。而人们对于苦、涩两种味道都是有厌恶感的,这也造成了在初接触云南茶的时候接受度会更低一些,但一旦接受就会无可替代,因此它的市场推广周期就会更长一些。

再加上云南人做市场推广远不如沿海、中原一带的人,因此云南茶只能用自己的品质在市场上硬扛。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现在的市场认可度,就是它的品质真的好。只是这种认可度不算太高,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举例子来说,这几年就有一些沿海的茶商在云南开始生产一些比较精细的产品,类似于龙井、乌龙、岩茶等等。它们用的原料就是云南的,厂也在云南,产品的品质是真的很不错。再比如说用云南的高海拔茶生产出来的白茶,我们今年也弄过一点,品质是非常优异的,性价比很高。

如果咱们在这些方面能把生产工艺更进一步,提高一下,云南生产的这些茶应该可以占据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也才能将云南茶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云南的茶真的不仅仅只能制作普洱和低档的绿茶。

来源:老徐谈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