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寿宁的茶叶

找到约295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回顾张天福下放寿宁的那些日子

丁酉年6月4日,福建省农业厅退休干部、民革党员、省政协老委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福建省茶叶学会创会会长、被《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列为当代十大茶业专家之一的中国茶学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州仙逝,享年108岁,也正好是张老乐享茶寿之年,安详地走完了传奇人生。生前,张老曾担任福建省政协一届和四届委员、五届常委,先后在政协各次会议上写了8次“兴茶强农富民”的论证与提案,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重视、采纳。省政协原主席张昌平多次登门看望张天福老先生,并高度赞扬张老作为新中国早期的省政协老委员,以毕生精力为福建茶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本世纪初,张老三度到闽东山区寿宁县扶持茶叶发展,为闽东茶事作出重大贡献。

——题记

张天福(1910—2017),1910年8月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祖籍福州。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中国茶业界最著名的茶学、制茶和审评专家,中国近现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业界公认的“茶学泰斗”。

1970年“文革”末期,包括张天福在内的省农业厅十位专家、学者,被下放到了号称闽东“西伯利亚”的寿宁县劳动改造。

张天福下放寿宁时近十年,返回福州恢复工作之后,只要寿宁这边有什么事需要他帮忙,尽管岁数已高,他都不会拒绝。寿宁对于张天福来说,不只是“有缘”这么简单,他曾说过:“我在寿宁呆了九年多,寿宁是我的第二故乡。” 张老回忆起 “文革”末期那年,省农业厅的“造反派”曾说“保护右派,胆大包天,不能让地富反坏右留在福州过年,扔到寿宁县去劳动改造。”单位的“造反派”头头一声令下,这十位专家、学者,被当成“危险分子”押上一辆货车,送到了寿宁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寿宁方面不吃“文革”这一套,不仅没有严加管教,而是单纯地把他们当作专家、学者敬重,青眼相待,又送鱼肉又送青菜。张天福当时被下放到犀溪公社渡家洋大队洋头生产队,住在队长家里。县委书记秦光得到消息后,马上就做了安排:“怎么搞的,我认识的几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把他们下放在生产队,太浪费人才了。把他们分别安排到各自专业相关的部门去。” 要知道,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个多么大胆的决定,旁人都忍不住提醒秦光说:“押他们下来的头头,偷偷地告诉我们,这些人都是危险分子,要严加看管。”“他偷偷地告诉我们?!我大声地告诉你们,他们不是危险分子,他们是国宝级的专家教授。” 秦光书记不怕,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

就这样,三个月后,张天福被调到县茶业局工作。颇具戏剧性的是,茶业局里的好几个人,都毕业于张天福在解放初期创办的“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可以说,他们都是张天福的学生。老校长受到的礼遇与关照,自然不言而喻。逢年过节,这里的村民干部也都会给张天福送年货和鸡蛋。

1970年至1979年张天福下放到寿宁犀溪、县茶业局和武曲龙虎山茶场,县茶业局老干部郭尧福曾经和张老一起工作过,他清楚地记得,在张天福的宿舍墙上,贴着“学、用、人” 三个大字。张老以此为座右铭,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当初,县茶业局打算把龙虎山的“五七”茶场建成丰产茶园,还要在茶场里安置一批知识青年。局领导找张天福求教,还没说几句,张天福满口答应:“好呀,这很好!”随后领导提出,希望他能够去那里做技术支持,张天福很愉快地同意了。到了茶场,张天福受到热烈的欢迎。茶场党支部书记兼场长王维椿对大家说:“我们全权委托专家张天福,负责茶场生产,全场职工,都要听从他的指导。张天福是茶叶专家,他来这里,场里有关茶叶的问题,由他说了算。哪怕说错了,大家也要按他的意见办。”张天福大感意外,他没有说话,只是对着茶场职工深深鞠了一躬,来表达他对寿宁人民的感恩之情。

重温张老与寿宁茶叶结缘,乃始于那个荒诞岁月被错划为“右派”的蒙冤生涯。1974年夏天,已是64岁、下放寿宁4年后的张天福和14名从省城下乡插队的知青一道,进驻创办不久的龙虎山茶场。他在场里担任专业技术师,整整5年下来,张老带着这些“知青”上茶山,手把手教他们育苗、种植、修剪、施肥、喷农药、采茶、制茶,还编写教材,办墙报,又干了回教书育人的老行当。他负责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制作及员工培训等一系列技术领域工作。这期间,张天福抓住“等高梯田、表土回沟、病虫防治”这三点开展生产。在他的带领下,龙虎山茶场一度成为闽东最好的茶场,单亩干毛茶产量高达250多公斤。

1975年,龙虎山茶场又来了一批“知青”。新鲜劲一过,这些年轻人渐渐没有了刚开始的热情。张天福看在眼里,向王维椿提议:“我想向他们传授科学种茶和加工制茶的知识。”说干就干,张天福带着这些“知青”上茶山,手把手教他们育苗、种植、修剪、施肥、喷农药、采茶、制茶,还编写教材,办墙报,又干了回教书育人的老行当。和张天福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虽然待人随和,做起事情来却十分严谨,遇到别人做错了事,会当面批评。有一次县里请了几个安溪人来帮忙制茶,结果半夜大家犯困,休息的时候,忘了照看茶叶。张天福发现后,毫不留情地骂道:“你们怎么做茶的?香气都已经起了,要杀青了,人还在这里休息。”那时后,张天福被茶场里的人称作“狗精”,不过这可不是贬义词,因为他入道很深、鼻子实在太精灵了。

在龙虎山茶场,张老带领职工和知识青年推广科技成果,改造低产茶园,建立丰产茶园,指导职工改进制茶工艺。他和茶场员工、知青们一起共同生活,一起打拼,呕心沥血、耿耿诚心,在这块倾洒了无数心血的热土上创造了奇迹,终使龙虎山茶场从创始的200来亩扩展到1000多亩;而且茶叶单产、质量、售价名列当时宁德地区第一。茶场连获省、市先进表彰,成为农业生产的样板基地。与此同时,他还建议生产“龙虎山牌”绿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寿宁茶叶长足发展。因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喝上产自寿宁的有机茶。每次张天福参观当年自己亲手参与创建的龙虎山茶场时,逢人就说:“我在寿宁整整呆了九年多时光,寿宁是我的第二故乡。”

除了龙虎山茶场外,张天福还到各公社、大队的茶场指导、帮忙。那时候交通不便,乡间全靠步行,张天福白天在路上赶来赶去,晚上还给茶场里的工人们讲课。他的那间小房间,经常挤满了人,没有椅子,大家就紧挨着坐在床板上、门槛上听讲。就这样,他在寿宁培养出了一大批茶界高手。

回忆起在寿宁的日子,张天福满怀深情,他说,“寿宁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温和湿润,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造就了寿宁高山茶叶厚、形美、耐泡、香高、味醇的独特品质。”怀着对寿宁的深厚感情,张老一直有一个夙愿 :要在有生之年为寿宁再建一个高标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

2011年8月19日,张天福他再一次踏进寿宁这片热土,在海拔近1000m的南阳镇龟岭岔路旁自然村山上的一片未开发山地,百岁高龄的他显得很兴奋,不顾旅途劳顿四处选址,一连三天认真察看地势、水源、土壤,询问气候状况。最终选择这里作为“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这也是张老通过实践实现了自己怀揣多年的意愿:为振兴寿宁的茶叶产业把脉寻方,谋划良策,开拓场面。

如今,可以告慰张老的是:这里漫山遍野绿景霓裳,成为以茶为植被、以茶为风景的一部崭新画卷,即将迎接寿宁高山茶叶春天的到来!

“我作为‘右派’下放,寿宁却将我保护起来。”后来,直临作古之前,张老仍念念不忘说起这件事来。

【摘自2018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韦希成(福建福州),系《茶缘》杂志社)】

香茗北上赴盛会!“寿宁乌茶”开启新征程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契机,茶叶稳步迈向国际市场,实现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中国茶产业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需要更加积极地抢占市场份额以提高品牌影响力。此背景下,作为全国重点茶叶主产区之一的寿宁县,大力挖掘茶叶消费潜力,谋求茶叶增量市场。南北方茶叶的“产销对接”和“南北融合”经销模式便是其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事实上,寿宁县始终以打造“寿宁高山茶”公共品牌为突破口,多举措开展品牌宣传营销。包括但不仅限于支持县内茶企发展多家线下连锁店;组织茶企参加各类茶叶展销活动等。今年,寿宁县更是加快推进市场销路的提档升级,聚焦“品种、品质、品味、品牌”四轮驱动战略,持续发掘寿宁茶业价值。10月26日-30日,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五届丝路陕茶文化推广周在西安举行。10月27日-30日,第十届中国茶叶博览会在济南开展。寿宁分别组织14家、16家优质茶企搭建成两支参展分队,“出征”这两场盛会,北上推广茶品牌。

△图为寿宁县茶园来源:今日寿宁

以茶之名聚泉城

寿宁乌茶惊艳刷屏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消费提振年”。以寿宁所参展的第十届中国茶叶博览会以例,其培育品牌和促进产销对接为重点,营销推介全国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及知名茶叶品牌等,促进贸易洽谈和产业经验交流。这与寿宁促活茶业市场,打通茶叶采购通道的理念不谋而合。

△图为寿宁县参会人员在第十届中国茶叶博览会的合影“说茶”摄

在这一茶博会上,寿宁县于现场特设“寿宁高山茶”特装馆,展馆内陈列着寿宁的标志性茶产品,涵盖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等多个茶类。通过茶产品陈列展示、茶叶品鉴交流等形式,全方位推介“寿宁高山茶”和”寿宁乌茶”。

其中,寿宁县所打造的寿宁特色茶叶品牌——“寿宁乌茶”以其浓郁清香、味醇的高优品质,深受广大客商及消费者的喜爱。

△图为济南“寿宁高山茶”展位“说茶”摄

寿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简树铃表示,寿宁县的茶叶产量及品质均占有一定地位,这是核心优势。但仅依托这些是不够的,寿宁茶叶仍需‘走出去’,才能获得大众认可。通过参展茶博会,寿宁县得以了解各地区市场情况,这对寿宁茶叶后续消费市场的拓展具有重要作用。

△图为寿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简树铃“说茶”摄

千年古都话茶事

促活茶产业市场

除筑牢华北地区茶市场外,西部茶市场的开拓也是提振消费信心的不可或缺之举,寿宁县深谙此道。因此,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作为构建西部茶叶采购和贸易交流的优选平台,便成为寿宁县本次“北上”的另外一场盛会。

△图为西安“寿宁高山茶”展位“说茶”摄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的举办地西安是寿宁县茶叶主销区,也是寿宁县拓展西部茶叶市场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近几年的拓展,“寿宁高山茶”和”寿宁乌茶”在西安取得了良好成效,“寿宁高山茶”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不断扩大,茶叶在西部市场的销售量也稳步提升。

在寿宁县参展企业的展位上,前来品尝寿宁特色茶品、了解产品和洽谈业务合作的消费者和客商络绎不绝。

△图为客商在寿宁展位上洽谈事宜“说茶”摄

寿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雪梅表示,寿宁县除提升自身茶叶品质外,还将通过此次活动,由西安向周边地区进一步辐射,将“寿宁高山茶”和”寿宁乌茶”推向更多的地区,让更多的消费者、采购商、合作伙伴了解“寿宁高山茶”和”寿宁乌茶”独特的品质与文化魅力。

△图为寿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雪梅“说茶”摄

总的来说,两场茶博会本身所具有的市场效益有目共睹。而为进一步打通茶叶销路,寿宁县在“出征”这两场茶博会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参展期间,寿宁县考察调研华北地区、西部地区茶叶市场“寿宁高山茶”店招及销售情况,了解地区茶叶消费者的饮茶习惯、茶类品种需求量等,以便商定茶叶在当地市场的宣传策略。

△图为当地客商向寿宁参展人员介绍济南市场情况“说茶”摄

聚焦于寿宁县的茶产业发展情况,其所参展的这两场茶博会只是县内茶市场拓展的缩影。近年来,在寿宁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下,寿宁高山茶及寿宁乌茶的公共品牌的影响力及所面向的消费市场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耕耘品质到市场布局,寿宁县始终走在前沿。据了解,目前寿宁拥有3万多人的营销队伍,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庄、茶店、茶叶公司等2100多家,先后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产茶重点县”等称号。

寿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范世朗表示,寿宁的茶叶在北方茶叶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西安和济南两个城市,其知名度相对较高。可见北方茶叶市场具有一定潜力,因此,参与这两场茶博会,打通北方市场销路也成为推广寿宁茶叶必不可少的举措。

△图为寿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范世朗“说茶”摄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寿宁县在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的同时,通过多渠道宣传推介“寿宁高山茶”及“寿宁乌茶”,提升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做强做大茶产业。相信寿宁县茶产业的发展将蒸蒸日上,日趋向好。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寿宁:小小“茶叶籽” 致富“钱袋子”

清理、烘干、剥壳、调质、压榨、油渣分离……经过一道道繁琐的工序,寿宁县南阳镇福建一棵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籽油销往福建省内各地区与浙江、上海等地。

“现在随着茶叶籽油被消费者接受,我们的销路也逐渐打开,去年,开拓了浙江、上海市场,打破了过去茶叶籽油只在福建省内销售的局限性。” 福建一棵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哲旺说。

茶产业是寿宁县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第一民生产业,寿宁县现有茶园面积16.18万亩,县内70%人口从事“寿宁高山茶”相关行业,在当地人眼中,茶树就是他们的致富之源。但在茶树上除了茶叶,还有另外一个宝物,那便是茶叶的果实——茶叶籽。

△“一棵茶”厂区俯瞰 南阳镇供图

“以往,茶农只采收茶叶,茶叶籽和茶树枝、老叶片却鲜有人利用起来,大都任其落地腐烂、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十分可惜。其实茶叶籽全身都是宝,茶叶籽的系列产品全国产量少,而营养价值丰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叶哲旺说。

如果能够变废为宝,就可以实现茶树的另一个价值,让茶农获得双重增收。2008年起,福建一棵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研究茶叶籽油,历时四年,跑遍中国大大小小的产茶区,反复验证各种茶叶籽的营养成分和出油率等。并通过“公司+基地+茶农”的运营模式,先后建成了占地面积200亩的农业产业园,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和科研综合楼,引进国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茶多酚油压榨、精炼、灌装等设备,发展林木种植基地7000多亩。

“经过多年科技研发,我们积累了一整套‘变废为宝经’,做足‘茶文章’。”叶哲旺说,如将茶叶籽用于生产高端茶多酚油、保健精油、中草药系列产品,把茶树枝和老茶叶用于生产茶粉末,把茶梗加工成食用菌生产原料,茶粕用于生产天然有机肥。就这样,通过如此循环利用,让一棵茶树的价值空间扩大数倍甚至几十倍。让当地茶农除采摘茶叶的收入外,找到更多增收的渠道。

龚树平是南阳镇村民,靠着采摘茶叶籽,每个月可增收5000余元。“以前茶叶采摘后,茶叶籽大都自然脱落,没人收购,现在有公司前来购买,一斤3元,卖茶籽赚的钱就像白捡一样,一分本钱都不要!”龚树平说。

茶农龚树平所说的“白捡”,正是茶叶籽从无法利用到充分利用,从不值钱到值钱的科技富农样本。

在福建一棵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每到入冬时节,茶叶的休产期,往年茶农们只能在家歇着,如今却能见到茶农们背起背篓弯腰拾捡茶叶籽,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营养价值极高的茶叶籽,也从养在深山人未识,到形成从山林到车间的产业链条,昔日地里的“受冷茶籽”现在已然摇身一变成了村民手中的增收“致富籽”。

“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我们还会以高于市场价0.5元的价格收购茶叶籽,今年我们将从农户手上收购500多吨的茶叶籽,收购总价达上百万元。”叶哲旺说。

如今,“一棵茶”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2021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今年预计产值可达8000多万元。“随着现在茶叶籽油慢慢被人所熟知,顾客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叶哲旺说,“去年,我们已经将市场延伸到浙江、上海等地,订单也在慢慢增多,接下来,还将开拓国内其他地区的市场,让茶叶籽油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又一大亮点产业。”

来源:闽东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9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