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甚喜茶价格

找到约6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大开眼界:史上最贵的20大盖碗,最贵的价格竟然接近一亿元

但凡真正深谙喝茶之道之人,都会有几套心爱的盖碗,更讲究的人则一定会备上几套景德镇知名大师亲自手绘的盖碗。

为何喝茶要盖碗呢?用茶壶或者用杯子喝茶不一样的吗?拍卖君在北京发现北方地区喝茶喜直接用壶泡茶,这种方式很符合北方人豪爽而直接的性格,甚至有用煮水的壶直接泡茶,泡好后直接倒入杯中款待贵客的。

清 乾隆款碧玉带盖碗

这种喝茶方式虽然方便快捷,可是牺牲掉了80%的喝茶乐趣,实在是亏!喝茶品茗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四点,尤其以嗅香为最重要,用杯和壶泡茶,一不利于察色、观形,二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和,三不利于茶香之保存。

清 芙蓉石光素盖碗

用大壶泡茶,嫩叶细芽在壶中被滚烫的沸水焖熟煮烂,茶温易冷却,香气更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质更会下降,这是大壶泡茶的致命弊端。

而用盖碗泡茶,则所有优点都具备了,小小的盖碗,置于手中,茶之汤色,尽在眼前,碗盖包住香气不散失,香气萦绕,还可随时添加汤水,调和茶汤之浓淡,此外盖碗有托,拿在手心不烫手,实在是爱茶之人必备的心爱宝贝。

清 青玉兽面纹带盖碗

小小的盖碗,却不乏艺术价值极高的,尤其是清三代的盖碗,制作成本极高,艺术价值很大,动辄上百万。今天玉斋君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拍卖价格最高的20大盖碗,赶紧看看你家里有没有这样的宝贝!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20名  清道光御题诗粉彩鸳鸯荷莲纹茶盖碗

估价:RMB450,000-800,000

成交价:RMB828,000

上海明轩201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一间屋

拍卖时间:2019-04-28

尺寸:直径10.8cm

此慎德堂粉彩盖碗敞口,深弧腹,圈足,盖面隆起,上置圆形抓钮,合于碗口内,盖顶及碗足内均署红彩「慎德堂」三字楷书款。内心无纹,碗与盖外壁粉彩绘荷塘鸳鸯图,一池碧水清澈见底,荷花盛开,其叶娉婷舒展,一对鸳鸯嬉戏于水波之上,相互凝视,意趣盎然。另一侧书道光御制诗文「珠盈菡萏圆千琲,梁戢鸳鸯福万年」,下钤红彩「道光」椭圆形篆印。造型秀美,胎体轻盈,绘画精细,色彩妍丽,为道光御窑难得的精品。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9名  清雍正斗彩云龙纹盖碗

估价:HKD400,000-600,000

成交价:HKD1,000,000

佳士得香港2015年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拍卖时间:2015-06-03

尺寸:直径20.9cm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8名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柠檬黄地缠枝莲托盘盖碗

估价:RMB700,000-800,000

成交价:RMB1,012,000

北京东正201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重要宫廷夜场

拍卖时间:2016-05-14

尺寸:直径15.6cm;直径11.6cm

碗是明清时期常见的茶具,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皆十分流行,因其盖、碗及托分别象征着“天、地、人”三才,故又称三才碗。这套清乾隆铜胎画珐琅缠枝莲团龙茶器有茶盘一对、盖碗一对,器身遍布缠枝莲纹,碗底有团龙款,较之一般年号款更加珍罕。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7名  清乾隆碧玉描金福寿盖碗

估价:HKD700,000-900,000

成交价:HKD1,035,000

香港长风2009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皇室遗珍—清代宫廷珍品专场

拍卖时间:2009-11-30

尺寸:直径11.5cm

此碗精刻细描篆字百福百寿,字体绝无重复,甚有金石之美,碗身及上盖比例得当,线条流畅,为标准宫廷造办。

中国盖碗拍卖榜16名  清雍正黄地铜胎珐琅龙纹盖碗

估价:RMB800,000-1,200,000

成交价:RMB1,150,000

北京保利2011年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御制翡翠朝珠项链,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工艺品

拍卖时间:2011-06-05

尺寸:直径12.4cm

此碗造型敦厚沉稳,仪态大方,呈现宫廷皇家雍容气度。器身通体以上等精铜为胎,胎体厚重,施明黄色釉为地,釉色纯正,因黄与皇同音,故为宫廷御用。碗盖上作圆钮,施珐琅彩绘龙纹图案,其间神龙盘桓于圆盖之上,张牙舞爪,神态威严,身形矫健,扭转翻折,追逐于身前火珠,周身五彩祥云围绕,甚世祥瑞。碗身亦绘神龙造型,穿梭于云气之中,宛若自盖顶之上盘旋而下,神龙绘制精妙细致,须发清晰,龙鳞隐现,颇为精彩。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5名  清十八;十九世纪白玉盖碗(两对)

估价:HKD500,000-700,000

成交价:HKD1,320,000

佳士得香港200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拍卖时间:2007-05-29

尺寸:直径12.6cm×4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4名  清雍正斗彩喜鹊登梅图盖碗

估价:RMB850,000-1,000,000

成交价:RMB1,322,500

中国嘉德2012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赋彩徵祥——清代瓷器精选

拍卖时间:2012-10-29

尺寸:直径20.7cm

本盖碗尺寸、造型、纹样及款识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静观堂藏品十分相似,尺寸较大,且盖大于碗,盖上的子口恰与碗的内沿吻合,俗称“天包地”,与常见的盖嵌于碗内的盖碗不同,为非常少见的雍正官窑作品。同样造型还见有绘云龙纹者,如北京故宫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据研究,雍正朝大型盖碗有两式,一式如本品,另一式为仿自明宣德的合碗,两式均只在雍正朝生产,尚未见有康熙或乾隆款者。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3名  明宣德青花矾红龙纹盖碗

估价:RMB1,200,000-1,500,000

成交价:RMB1,380,000

北京匡时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瓷玉工艺品专场

拍卖时间:2013-12-01

尺寸:直径17.3cm

此盖碗外壁上均绘青花矾红彩,碗壁上以青花环饰祥云纹和海水纹,碗盖和碗壁上均绘有矾红赶珠龙。由于盖碗在品茗过程中易于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壶来得方便。深受文人喜爱。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2名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盖碗(一对)

估价:RMB900,000-1,300,000

成交价:RMB1,380,000

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梵云窑火—古瓷珍玩雅集

拍卖时间:2011-11-14

尺寸:直径17.4cm

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图器是清代官窑的名贵品种,虽常见碗、盘、碟、茶船等日用瓷之上,但装饰于如本品类盖碗者,则暂未见同类品面世。另本品造型极为独特,纵览国内外公私收藏,也不见有与其形状相同者,故可能为传世孤品,弥足珍罕。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1名  乾隆朝御窑粉彩百花不露地折腰盖碗

估价:RMB1,000,000-1,200,000

成交价:RMB1,380,000

北京东正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明清宫廷御瓷

拍卖时间:2015-11-19

尺寸:口径10.2cm

百花不露地为粉彩名品,又称“万花锦”。始创于雍正时期,流行于乾隆朝。是唐英督陶期间的又一伟大创举,其艺术性非同凡响。据乾隆清宫内务府记事记载,绘此种图案之器,为宫中赏花时所用,象征“万花献瑞”。拍品做折腰式,胎体轻盈细薄,外壁粉彩一体绘饰百花图,花团锦簇,各尽其妍,犹如万花齐放,富丽堂皇。盖及碗身品相完好,保存至今实为不易。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0名  清乾隆御制翡翠盖碗

估价:RMB1,000,000-1,500,000

成交价:RMB1,495,000

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清乾隆御制紫檀百宝嵌屏风,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

拍卖时间:2015-06-06

翡翠盖碗通体翠绿,局部又有一抹翡色,水头莹润,通体光素,充分展现翠质本身美感,追求良才不雕的意趣和优雅格调。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9名  清乾隆白玉盖碗(一对)

估价:RMB800,000-1,000,000

成交价:RMB1,495,000

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禹贡(一)乾坤掷—古今东西间的乾隆宫廷艺术幻境

拍卖时间:2018-12-12

尺寸:直径12cm

本品通体表面琢磨光滑而无纹饰,碗盖与器身相密合,器型规矩,工艺精湛。此碗遵循“良材不雕”的原则通体光素,存“玉之五德”,以示蕴天地山川精气之大器不琢,突显玉乃山川精英的材质美。整器磨制精到,线形柔畅,抛光细腻,实为清代玉碗的精品。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8名  清道光粉彩描金莲瓣纹盖碗

估价:RMB500,000-600,000

成交价:RMB1,725,000

北京东正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拍卖时间:2011-06-05

尺寸:直径11.5cm

此款粉彩莲瓣纹盖碗由碗、盖组成,胎薄釉细,品质上乘,器盖有圆钮,碗为敞口,弧壁,高圈足,整体造型精致典雅,盖钮鎏金,器盖、碗身均以写实手法绘粉彩莲瓣纹,极为细腻逼真。莲瓣纹是古代陶瓷最为流行的花纹装饰,始于春秋,盛于南北朝至宋,流行于整个封建时代。此器胎质细腻,釉水润泽,色彩协调,笔工精致,堪称上品。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7名  明龙纹金盖碗银莲台

估价:RMB1,600,000-3,000,000

成交价:RMB1,840,000

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金银雅玩

拍卖时间:2018-06-19

规格:盖碗815g;莲座865g;通高19cm

此件由盖碗及莲台两部分组成,其盖碗由黄金打制,可开启,盖以含苞待放之莲花为钮,高浮雕五爪双龙首尾相戏于云气纹之间,龙身“左盘右蹙如惊电”,粗壮肥大,威武凶猛,外沿錾刻缠枝花纹,碗体口外撇,深腹,圈足,其腹部双龙纹饰与盖上纹饰相对应,碗内刻有莲花瓣及六字箴言,圈足处饰海水纹,底部錾刻一周“大明宣德戊申年御用监造玖成色金重贰拾壹两玖钱”字样。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6名  清雍正斗彩花卉纹盖碗

估价:HKD2,200,000-2,500,000

成交价:HKD2,245,000

佳士得香港2000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2000春季拍卖会·中国宫廷及圆明园御制艺术品

拍卖时间:2000-04-30

尺寸:直径19.4cm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5名  清乾隆外松石绿釉内五蝠纹盖碗

估价:RMB2,000,000-2,600,000

成交价:RMB2,300,000

北京中汉2011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瓷器工艺品

拍卖时间:2011-05-23

尺寸:直径12.6cm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4名  清乾隆御制白玉刻「三清诗」盖碗

估价:RMB2,600,000-3,600,000

成交价:RMB4,370,000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禹贡(二)——康熙御制黄花梨大四件柜唐英督陶与大清的辉煌时刻

拍卖时间:2017-12-18

尺寸:直径11cm

本品精选上等白玉雕琢而成,质地莹洁,润若鲜荔,造型轻巧细薄。内外壁各刻如意云纹两道,杯心阴刻松树、梅花、佛手纹,参差相迭,外壁摹刻乾隆御制《三清茶》诗。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3名  清嘉庆粉彩御制三清茶诗盖碗

估价:RMB3,800,000-6,800,000

成交价:RMB4,600,000

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工艺品

拍卖时间:2011-12-06

尺寸:直径11.3cm

清宫茗茶风尚由来已久,肇启于康熙后期,历雍乾二朝而大盛,沿袭至嘉道之世。其茶具之变化亦随时代而不同,彰显每位帝皇的品味和雅好。嘉庆皇帝自幼深受乾隆皇帝的影响,一生钟情茗茶,以致有清一代,于官窑瓷器上书写御制诗文为饰仅见其父子二人。乾隆者所作御制诗文装饰于多种器形之上,且入饰的诗文数目广多,而嘉庆者仅见于茶具(茶壶、茶杯、茶盘),诗文数量也只是一首,本品正是其中最为珍罕的一例。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2名  清乾隆白玉雕八吉祥纹盖碗连碧玉座

估价:RMB3,000,000-4,000,000

成交价:RMB6,900,000

北京东正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皇家长物—中国宫廷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2011-06-05

尺寸:直径13cm

此白玉八吉祥盖碗以羊脂白玉为料,温润晶莹,呈凝油脂光泽,碗分为盖、身两部分,盖钮凸刻八棱,每棱之间为一瓣莲花,莲花上为葫芦状物,盖面碾琢佛门八宝,盖与碗均为花口,碗身与佛门八宝相对应分为八个区域,每一区域碾琢一尊佛祖像,碗足外撇,配有碧玉底座,底座为束腰状,分为上下两部分。此器刀工深峻,线条细润,富有浓郁的宫廷气息,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名  清雍正蓝釉堆白鱼藻纹盉式盖碗(一对)

估价:RMB6,600,000-7,600,000

成交价:RMB7,590,000

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胤禛十二美——雍正御制瓷器撷珍

拍卖时间:2018-06-18

尺寸:直径17.5cm

《纸上谈茶》之三:纯料和单株

王先生是昆明人,做工程,家境殷实。王先生和朋友约好,在2015年3月20号就早早来到双江,朋友做茶多年,和王先生一起选定了冰岛的一棵树,做古树单株,和茶树主人约定好干茶价格1.8万元1公斤。王先生带了睡袋,路虎车就停在茶树旁边,看着主人采,盯着主人做,晚上就睡茶旁边。王先生不停刷朋友圈,点赞其用心之辛苦惊叹茶价格之高,羡慕王先生包到冰岛最好的茶树者甚众,王先生一下子成了圈中的冰岛王子。茶还在做王先生就打了一圈电话,给这位领导200克,给那个合作伙伴150克,给好哥们100克......王先生自己剩下也就100多克。第二天下午茶干了,王先生付了三万多现金带着一公斤多冰岛茶直奔昆明。

李先生是个居士,念经信佛多年,没啥爱好,就好一口茶,尤其是深山野林的大树普洱茶。李先生动手能力强,自己会做茶,尤其炒得一手好茶。2016年3月20号,李先生就带着三个喜欢茶的朋友直飞版纳,茶山合作几年的茶农到机场来接,直奔易武某村。当日已晚,大伙胡吹海聊一番早早睡觉。第二天凌晨6点多,茶农就准备好了早饭,大伙吃好早饭,登上三部摩托车,李先生会骑,茶农自己、又找了个人骑,一行六人三张摩托,突突声直奔深山老林而去。摩托大概走了一个小时多点,没路了,停好摩托,六人走进树林,又走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大茶树。中午只能吃干粮,折腾好几个小时得鲜叶三十几公斤,回村时已过了晚饭时间,一行人忍着肚子饿先把鲜叶摊开晾好再吃饭。吃完饭先睡觉,午夜起来炒茶,再睡觉。就这样一周时间李先生一行终于做好自己需要的不到一百公斤好茶。

图转自茶业复兴,薄荷糖已沦陷|汪命 提供
王美女体寒,喜向阳古树茶。2016年3月23号就来到勐海某村到约好的茶农家住下来。第二天一大早王美女就跟着茶农来到茶地,王美女制定了十几棵树,茶农组织了几个采鲜叶的妇女把制定茶树向阳的鲜叶都采给了王美女,每公斤鲜叶加50元......

如果你和我一样,呆在勐海、易武,走村串店,每天也会听到这样的故事,看到这样的事情。同样的茶树,能多卖钱甚至能加倍,对茶农来说何乐不为,对买的人来说,大老远花费时间和一大堆费用来到茶山,再多花点鲜叶钱也无所谓,反正又不多买。

还是来讨论下老班章村。我粗略估计,在春茶这段时间,上去老班章的人数应该不低于1.5万人,15%会买茶,平均每人1公斤老班章,整个春茶游客就买走2.3吨老班章,这些游客不少都自己去选株做茶,老班章茶农单株卖得是非常得心应手。粗略估计老班章光春茶的游客效益就有2千万元,老班章茶农的很多茶就这样直销了,价格高能卖掉为什么要卖给茶商?有游客在这撑着,还有这些个厂和茶商要做老班章茶,茶农为什么要慌着降价?所以我觉得老班章的价格可能会调整,但应该不会大降就是这个原因。

普洱茶发烧友爱纯料和单株,商家看到山头茶的名牌效益,也纷纷推出纯料茶品。以冰岛为例,光淘宝售卖的“冰岛古树纯料”茶品就超过3500个。我去过多次冰岛村,估计整个冰岛村的古树茶一年总产量也不过区区一吨,但市场上这么多冰岛纯料茶,品质可想而知。


最后来讨论两个问题。

单株就会比非单株的茶好吗?

讨论这个问题,先来讲一个我经常遇到的事情..........

苍梧六堡茶详细介绍

  苍梧县的六堡乡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天。六堡乡属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镇,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那里是个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

  苍梧六堡茶是广西特产,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六堡茶的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早在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中国名茶之一,畅销于穗、港、澳以及东南亚一带,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香港市场仍占主导地位,盛时年产1500吨左右,曾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同时亦是六堡当地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苍梧县的六堡乡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天。六堡乡属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镇,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那里是个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

  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据记载: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除六堡外,苍梧县的五堡乡狮寨,相邻的贺县沙田,以及岑溪。横县等20多个县均产六堡茶,邻近的广东罗定、肇庆等地也产六堡茶。六堡大部分为云班石沙岩。风化变成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多,当地主产稻谷、木薯、红薯、木材、松脂、竹、竹纸及茶叶等。六堡茶名扬已久,一直以出口为主,为东南亚所喜爱,但近一两年犹如老树发新枝一般越发推崇.这不仅是因为国人喜茶好茶者日甚,更是因为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喝六堡茶,论六堡茶,藏六堡茶已成为茶友追求的新时尚。

  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据记载: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除六堡外,苍梧县的五堡乡狮寨,相邻的贺县沙田,以及岑溪。横县等20多个县均产六堡茶,邻近的广东罗定、肇庆等地也产六堡茶。六堡大部分为云班石沙岩。风化变成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多,当地主产稻谷、木薯、红薯、木材、松脂、竹、竹纸及茶叶等。六堡茶名扬已久,一直以出口为主,为东南亚所喜爱,但近一两年犹如老树发新枝一般越发推崇.这不仅是因为国人喜茶好茶者日甚,更是因为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喝六堡茶,论六堡茶,藏六堡茶已成为茶友追求的新时尚。

  六堡茶是属黑茶类。是中国历史名茶。其产制历史悠久,据传说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它是一种侨销茶叶,无论在解放前后一直都以出口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主。在国内市场较为少见。故有人称:“六堡茶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不说外省(区)的消费者不认识六堡茶,就连本区内许多人对六堡茶也十分陌生。在本省(区)内,我接触部分茶叶消费者中,有不少人把六堡茶当作“红茶”来称谓,也有部分人将它作“绿茶”来评论描述。借此机会,我把六堡茶的有关归类划分、品质特征及其形成与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简介如下:

  六堡茶是属于后发酵的黑茶类,无论是散茶或紧压条,其外形色泽是黑色、油润、陈香明显,汤色红浓,呈琥珀色,滋味浓醇爽口,回味悠长,有特殊的槟榔香味,叶底黑褐油润。在部分紧压茶中偶间有“金花”(黄色菌孢子)。故素以“红、浓、陈、醇”四色著称。若珍藏有十年以上的远年六堡茶,色泽棕褐,陈韵尤佳,入口即化,十分滑顺。因而有人把“红、浓、陈、醇、滑”视作极品六堡茶,加以推崇。于是相传就有六堡茶越陈越好,愈久愈甘香之说。

  六堡茶“红、浓、陈、醇”的独特品质风格,是与它的加工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其传说的工艺来看,制法如下:

  初制: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即成毛茶)

  精制:毛茶——筛选——拼堆——初蒸——渥堆——复蒸——装篓——陈化(成品)

  从上述的工艺看在初制中既有绿茶的杀青工序,又有红茶发酵渥堆(红)的工序:两种茶类工艺兼而有之。这种特殊的品质风格。

  回顾六堡茶工艺的传承,在漫长的岁月中,它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较为漫长的原始初期阶段。所谓原始即从汤煮羹饮,晒干收藏,以至唐、宋时期的蒸青团茶和散茶,甚至直到清朝的嘉庆年间(1796)挤身全国的二十四个名茶之列。这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其生产方法、工艺较为原始,依旧是以全凭人们的经验一代代的相传,沿用的是手工操作或以家庭的小作坊进行生产。

  第二阶段:是以新中国成立以后,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其生产加工工艺脱离了原始的方式,即从家庭作坊转入了工业化的大生产时期。尤其,自1953年梧州茶厂成立以后,开山辟地建立工业化的加工厂,组织规模生产,用机械或半机械来代替手工操作从毛茶进厂开始筛分、选料、拼堆、出蒸、渥堆、复蒸、装篓以至入仓陈化,应用科学的手段按一系列的工艺流程组织生产,包装成品或出口。这是进入了一个反复实验改革工艺流程的改良期。

  记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六堡茶在出口东南亚市场中,遭受国际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的冲击,特别是越南、泰国、缅甸等国青茶在香港充塞市场,严重地威胁到我区的六堡茶的生产和出口,面对这种局面,梧州茶厂的全体职工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困难情况下,为多、快、好、省地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六堡茶,许多科学人员,日以继夜地进行发酵实验,在原来的传统工艺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的渥堆工艺方法,使之卓有成效地缩短工期,又提高品质,从而形成“红、浓、陈、醇”的独特品质风格,很快地在香港市场中站稳脚跟,并与越南、泰国青茶的陈茶相抗衡。得到德信行和香港市民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现在,经过四十多年来的努力,无论在渥堆和陈化工序工艺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为二十世纪在生产和发展六堡茶的产业进程中,开辟了新的路径。

  第三阶段,是从1991年至2003年,这时期是六堡茶生产工艺进入了稳定的成熟期。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指引下,企业也学会了市场经济和得到了锻炼提高。梧州茶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市场产品的供求情况,不断地调整了生产产品结构。缩减各种花茶的产量,增大对六堡茶生产产品的投入产出,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六堡茶日益增长的需求,努力生产更多更好的六堡茶产品,在生产工艺上,除保留原传统工艺中精华部分的同时,不断地加以挖掘整理和改进,不断完善,有力的促进了生产的规模。目前,已逐步完善了六堡茶的工艺和流程。所生产的花色品种,无论是砖、是饼、是散压或紧压茶,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并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于工艺成熟品质稳定。2005年,梧州茶厂通过了ISO9001:2000体系国际质量管理认证和QS食品质量认证。这些均标志着六堡茶规模化生产已达到了与国际接轨的新水平和新高度,并逐步迈向六堡茶生产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及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梧州六堡茶的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工艺上的完善及其它具有独特的品质风格的形成,还有一个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环境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自然环境因素。

  梧州地处广西的东部,位于东经110度18分——112度03分,北纬22度37分至25度09分之间,区域内的整个地势是北高南低,北部多山,南部是丘陵,地理由南北山地向中间丘陵及浔江谷地倾斜。尤其,北部是大桂山的山系延伸到苍梧县六堡、梨埠等地。而西北部又是大瑶山的余脉的延伸到京南、狮寨、岭脚等老茶区。在贺州与梧州相连的茶区山中,可说是山峦重叠,溪流纵横。整个梧州区域范围内,有浔江、桂江、西江、贺江及北流河等江河流经这里。据资料记载,整个广西85%以上的雨水流经梧州的西江汇入广东的珠江入海,形成了一个较为特殊的水抱山环,云雾迷漫的地理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北回归线横贯其中,整个梧州区域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中相对温度大,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环境特点。据1960至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表明:梧州年平均总辐射量在37530.4——447754.2焦耳/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19.3至21.4度,全市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在6630.9至7626.3度,年平均降雨量在1450.7至2016.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515.5至1789小时之间。而每年5至10月的日照时数超过1100小时以上,占全年总日照的60%,年平均无霜期达304至349天。

  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地理条件,不仅是给茶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水、气、光、热条件,促进茶芽早发,茶叶肥壮,持嫩性强,更重要是为六堡茶的加工制造过程中,特别是渥堆、陈化这两道工序,创造了有利于微生物活动的条件。众所周知,六堡茶品质的形成,关键在渥堆、陈化两道工序。

  精制的渥堆,就是利用湿热作用,酶促作用和微生物作用的原理。促进了茶叶内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尤其是茶多酚类化合物的转化和氧化,形成它的红浓汤色。六堡茶渥堆工艺是较为特殊,它不单时间长,而且温度也较高,湿度增大这就造就了一些优势微生物的活动,因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而产生自热,使叶温升高。叶温升高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微生物繁殖旺盛,自热作用加深,促进了做色作用速度加快。由于微生物能分泌各种胞外酶,起酶促的催化作用,加速了茶多酚类化学物的氧化。同时,又能对蛋白质、糖类及其香气物质的水解和转化,使汤色红色加深变成红浓、滋味变为醇和及其独具与众不同的槟榔香气。

  至于陈化过程,是孕育“金花”的过程。梧州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湿润,很适合冠突散囊菌及灰绿曲霉菌的生长繁殖。在陈化恒温恒润的条件下,由于大量繁殖的冠突散囊菌,能产生胞外多酚氧化酶,从而继续催化儿茶素氧化使汤色形成呈琥珀色的有色产物,红浓加深。灰绿曲霉菌与冠突散囊菌是同族,它在陈化过程也易繁衍,是属于一种无味的霉菌。它可分泌一种氧化酶,也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苦涩味减少,滋味转为浓醇爽口。还可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使茶汤滋味醇甜,回味生津,使整个茶叶的综合口感良好。

  此外,在陈化过程中,茶叶的脂肪族醛、酮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以及芳樟醇等香气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以及空气中自动氧化作用下使有关反(顺)——2.4庚二烯醛、+糠醛,及(反.反)——2.4——壬二烯醛等成分的大量形成和增加。变成的香气为陈香陈气陈味,加上芳樟醇的氧化物,壬酸、庚酸,正已醛等,在互相转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的陈香、藤香或特殊的坚果类的槟榔香等等。

  然而,六堡茶的陈香陈韵,并非能在短时间中产生,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五年、十年或更长时间,方能显出它越陈越好,愈久愈香的典藏古董风韵。六堡茶的独特风格,由工艺所决定,但环境条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梧州正是生产六堡茶的最好地理环境。

  何谓“六堡茶”?

  知道的人恐怕很少,即使是茶道中人也只知道它具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黑茶家族中的一员,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是梧州的传统茶品,该茶是以地名命名的茶。对于它的确切定义,千百年来无人说得清楚,造成了除梧州以外生产的黑茶也叫六堡茶的情况,“六堡茶”几乎成了通用商品名称。

  在2003年4月8日,广西检验检疫局发布了《六堡茶》(GXCIQ88--2003)出口标准,并于当年10月8日实施。该标准得到技术监督部门、广西茶叶进出口公司、广西土产公司、以及当时仅有的并一直生产“六堡茶”的两家企业等15家相关单位的支持和认可,这是“六堡茶”行业性的第一个标准。

  在《六堡茶》标准中对“六堡茶”有明确定义,这就是“六堡茶”(LiuPaoTea)是用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s)新芽、嫩叶和嫩茎,采用六堡茶初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和六堡茶精制(筛、风、拣、拼配、初蒸渥堆、复蒸压笠、陈化)的传统工艺,制成具有“六堡香”品质特征的黑茶。

  何谓“六堡茶”的传统工艺?

  虽然《六堡茶》标准对此没有作详细介绍,但在有关文献中有介绍,如广西土产公司编的《茶叶加工与检验》中对杀青、初揉、沤堆、初揉、干燥、筛、风、拣、拼配、初蒸渥堆、复蒸压笠、陈化等工序有介绍,而广西梧州茶厂的技术人员杨锦泉、前副厂长廖庆梅均有过深入研究,他们对各工艺环节的各项参数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化,并且提出了在生产中如何控制和判断的方法,这是至今有文献可查的“六堡茶”生产最完善、最科学、最具操作性的工艺研究成果。

  何谓“六堡香”?

  在《六堡茶》标准中有详细说明,概括而言这就是:对六堡茶毛茶而言,其品质特征应当符合香气--醇厚爽口、滋味--浓醇爽口;对六堡茶精制茶而言,其品质特征应当符合香气--纯醇厚有槟榔香、滋味--浓醇有槟榔味,回味甘。

  “六堡茶”的品质特征

  根据《六堡茶》标准规定,“六堡茶”的品质特征除了要符合上述香气、滋味特征外,还应当具有以下特征,即:六堡茶毛茶应当符合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黄褐嫩匀、条索--紧结圆直匀齐、整碎--匀整、色泽—青褐光润、净度--净。六堡茶精制茶应当符合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褐、条索--紧结圆直匀齐、整碎--匀整、色泽—黑褐油润、净度-净。

  此外,梧州生产的“六堡茶”均经洞穴内长期陈化,间有“金花”。简而言之,精制“六堡茶”具有红、浓、陈、醇的特点,其上品茶有槟榔香、味,间有“金花”。这就是纯正的“六堡茶”应有之品质。

  《六堡茶》标准编制过程若干问题的说明

  “六堡茶”是黑茶的典型代表,它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系以产地命名的茶种。早年,除苍梧县外,广西的横县,桂林,贺州,岑溪,临桂等地均有生产,主要集中于梧州,横县,桂林三家茶厂精制。目前全部的产地在梧州,年产量1200多吨,国内销售主要销往广东、广西,出口主要销往香港、澳门、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每年经梧州口岸出口量有800多吨.多年来在“六堡茶”的出口贸易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出口贸易合同中多以双方认可的茶样作为品质条款,而茶样既没有科学而准确的描述,也没有按标准化管理部门批准或认可的标准来配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既不利于维护“六堡茶”的信誉,又不利于促进“六堡茶”市场的繁荣。因此,为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规范对六堡茶出口的检验与把关,维护对外贸易中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六堡茶”标准。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