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商南县茶

找到约15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商洛市商南县茶产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

丹江涌流,碧波荡漾。茶山青翠,层峦叠嶂。

“这里山美水美,空气清新,茶香醉人。”10月2日,西安民营企业负责人刘永锋站在商南县富水茶海公园,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这里真是养生的好地方!”

时至深秋,但商南县的山山岭岭仍然绿意盎然。茶在林中,林在茶中,一条条弧形的绿色“腰带”,将起伏的山头缠绕得严严实实。当地村民感叹:几十年来,荒山变青山,茶叶富群众!


六十年探索,六十年坚持,南方茶叶在商南县生根发芽,衍生了中国西部最北端“茶叶之乡”。

山上种茶,农闲务工,既解决粮经争的矛盾,又增加了农民多重收益。这是一条创新路,这是一条生态路,这更是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崛起之路。

减荒增绿——

一片叶子富裕一座城

说起商南的茶叶,总是绕不开一个人——张淑珍。

“一生只做一件事。”接任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经理的刘保柱,对86岁的张淑珍老人竖起大拇指,“有她一生的奉献,才有了商南今天的茶叶。”

1961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的张淑珍,毅然放弃去省城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前往最困难的地方去。商南林业站,成了她离开大城市,开启农村生活的第一步。

农村穷,农民苦,收入低。怎么办?张淑珍第一个念头就是发展经济作物。1962年,她购回了10公斤开始种茶试验。7次移种,6次失败,爬起来跌倒,跌倒了再爬起来,青春伴随着一次又一次挫折在消逝。

经过8年时间的反复试验,张淑珍收获了3斤8两茶叶。成功让倔强的张淑珍增添了信心。1976年,商南县茶园面积达到了2.7万亩。年复一年,商南县的荒山减退,绿意递增。

“小时候,我们放牛放羊,山上全是荒草荆棘。”商南县城关街道捉马沟村党支部书记罗镰威指着环山茶园兴奋不已,“你看,现在满山遍岭都是茶叶,农民增收有保障了。”

减荒增绿,茶林共植,一片叶子富裕一座城。六十年发展历史,由一粒籽,一颗苗,到满山茶,推动生态文明在商南县得到生动实践。


兴茶植绿,促农增收,种植规模是基础,科学技术是关键,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是重中之重。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商南县现有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90个,茶叶初制加工厂200余个,茶叶种植大户6200户,遍布全县10个镇办108个行政村12个社区,实现了“人均一亩茶”,茶农人均增收5000元,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2022年1月28日,商南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农业首位产业来抓,按照规模、品质、品牌“三提升”,旅游、康养、加工“三延伸”的发展思路,持续加强商南茶生产、营销、科研、文化等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亩均效益,精心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推进茶旅融合,推动全县茶产业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安全更加巩固、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业态功能更加丰富、融合发展更加紧密,建设形成区域闻名的“生态茶城”。

“茶产业已成为商南县产业脱贫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让‘小小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了重要力量。”商南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田培训说。

腾笼换鸟——

科技赋能量质双提升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中变化。商南茶叶也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让商南茶走在了全省前列。

腾笼换鸟,淘汰有性系茶籽点种,推广无性系良种插枝育苗,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茶叶品种、产量、质量同时提升。

“在苗木培育上,我们建成了全省最大、最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穴盘育苗基地。”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告诉记者,“公司持续引进新品种进行实验,在已有的30多个品种中优选龙井、黄茶、白茶等良种,实现苗木本地化,供应全县甚至全市。”


对于品种更新换代,茶农们皆大欢喜:无性系良种茶叶抗病虫害性能强,成活率高,发芽时间统一,叶片大小一致,品质和产量都高于传统茶叶,每亩效益可达10000元以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商南县共建茶园25.5万亩,其中丰产茶园16万亩,可采摘茶园2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6万亩,有机认证茶园3.2万亩,年产茶叶8000吨,产值达12亿元。

科技赋能,茶叶产业升级换代。商南县全面加强与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研究所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建立完善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提升技术骨干的技能,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保障。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商南县推进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设立“商南茶叶实验室”,研发生产茶饮料、保健茶、茶食品、茶多酚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民营企业缺乏创新,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我们在不断研发新产业,持续提升茶叶加工新工艺,让产品质量更高更好。”作为商洛市科技特派员、商南县决咨委委员的王超,把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好生态种出好茶叶。商南县实施绿色防控、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强化茶园生产管理,加强“两品一标”认证,打造了一批有机生态、休闲观光的智慧茶园。在提高质量上,完善标准体系,强化茶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从茶园到茶杯”全程溯源。

“商南茶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经久耐泡、有益物质丰富,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耀说。

据了解,商南现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茯砖茶、工艺白茶五大类二十多种茶产品,以“商南泉茗”“商南仙茗”“秦园黄茶”“商南白茶”“商南龙井43”等为代表的绿茶和以“双山”“秦园春”“秦岭红”为代表的红茶产品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国饮杯”“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和一等奖,品牌价值为4.44亿元。

融合发展——

生态茶城创出特色路

商南因茶而名,茶叶叠加在文旅康养元素中魅力无穷,张力无限。

在富水观看《闯王寨传奇》离不开茶;游试马现代农业园区,坐在亭台俯视清泉流水,仰望蓝天白云,一缕飘着茶香的热气与雾霭冉冉升空……

近年来,商南县积极培育链主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集群,集资本、技术、人才市场要素,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和线上线下共融共享等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度挖掘“秦汉积淀”“明清古迹”“茶马古道”和“革命老区”等文化资源,以张淑珍“南茶北移”先进事迹为索引,创作“商南茶歌”,传承茶叶创业及养生文化剧目,进行传唱和展演,讲好商南茶叶故事。

以文化人,以茶兴业,以旅强基。商南县紧扣打造“康养慢城”目标,在城关、富水、试马、金丝峡等地建设康养度假区。并将茶产业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有机结合,以金丝峡5A级景区为中心,打造多条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研学实践等多功能旅游线路,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

在政策扶持上,商南县高度重视生态茶城建设,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县政府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投入茶叶产业3000万元,积极争取上级茶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电商营销、生态茶园、精深加工、茶旅融合等方面,并吸收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


“一片茶园一片林,绿色生态屏障在茶林互补中相得益彰,增加了空气湿度,形成了适宜植物生长的小气候。”刘保柱说,“如今,商南许多茶园,已建设成为网红‘打卡地’,带动了餐饮、民宿、娱乐等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观光休闲。”

融合发展,生态茶城创出特色路。商南县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走绿色、健康、高效之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张蓝图绘到底,灵秀商南展新颜。通过“茶产业链主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把群众牢牢地镶嵌在产业链条上,引导从业者参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等茶产业链各个环节,全县有50000余人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人均增收5000元,茶产业富民增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现了企业盈利、农户增收、社会发展的多赢局面。

“酒香也怕巷子深。商南县虽然是茶叶最佳优生区,但目前品牌繁杂,形不成‘拳头’效应,我们正在申请一个公用区域品牌,以茶为媒,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提升商南茶的市场占有率。”陈耀表示。

作者:本报记者张宏实习生郑卓然龙瑶琳

来源:陕西科技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商南县茶海公园入选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名单

10月8日,陕西省林业局、中共陕西省委文明办、陕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关于命名2023年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的决定》,决定命名西安市鄠邑区园艺绿化中心苗圃、宝鸡市扶风县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陕西省咸阳市西望农场、铜川市印台区金锁石林景区等28个单位为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其中商南县茶海公园入选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名单。


近年来,商洛市商南县依托优质的茶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茶为媒,探索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生态观光茶园、茶叶深加工厂、茶文化体验馆、特色民宿,打造了多条集生态休闲、茶园观光、文化传承、研学实践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做足茶旅文章,把茶叶变“金枝绿叶”,把茶山变“金山”。

游5A景区金丝峡,品商南茶,观风云闯王寨。盛夏时节,走进商南,游奇峡,心旷神怡;品好茶,回味无穷。在商南县富水镇茶海公园,绿意盎然,茶香四溢,犹如一幅美轮美奂的夏日生态画卷。

“这里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为茶产业发展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商南茶叶联营公司副总经理田军介绍说,“茶海公园距离县城比较近,来这里不仅可以体验万亩茶海的独特风景,我们还能提供采摘体验和自助茶吧等服务。”


茶海公园内,游客们呼吸着新鲜空气,开心地拍照留影,享受着清香茶山带来的愉悦。“我们在网上看到图片很漂亮,趁着孩子放假,就从南阳开车过来了,这里确实是个休闲避暑的好地方。”游客彭楚说。

据田军介绍,为了方便游客品茶购茶,该公司秉持“智慧旅游、自助喝茶”理念,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在茶海公园的双山基地建造了5座自助茶室,游客只需微信扫码,就可打开茶室大门,里面设置购买区和品茶区,可根据个人需求通过扫码支付品尝、购买,让游客旅游、喝茶两不误,为茶友们带来全新的茶文化体验。


据悉,茶海公园是商南县重点打造的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园项目,位于富水镇范围内,涉及6个行政村,园区核心面积7.69平方公里,是阳城驿4A景区和商南县生态茶城的三大核心板块之一。由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等13家企业投资建设,总投资8.5亿元。

“按照‘农业、旅游、康养、加工’融合化的发展思路,依托阳城驿4A级景区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园区内规划建设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研发、生产茶多酚、茶饮品等茶衍生品,提升茶产品附加值。”据商南县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指导中心主任党琳介绍,园区内规划了一批“望星空、赏花海、品茶香、观云海、享氧吧”等旅游业态,增加了茶文化体验项目、旅游景观等,打造了北门户区、茶马互市、斗茶广场等11个重要节点,建设康养宾馆、特色民宿,开发养生茶膳食,使园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推动“茶园游”“农庄游”“花季游”“采摘游”“康养游”等业态发展,加快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旅游、茶康养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茶园观光旅游的兴起不仅提升了当地知名度,更带动了餐饮住宿业的发展。商南县大顺营帐篷营地负责人张燕介绍,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走进茶园,吃农家菜、品商南茶,体验乡村生活。“结合当下流行的旅游模式,我们共设置双峰、球形、贝壳、夏威夷、热气球等5种类型14顶帐篷,单次可接待游客30余人。帐篷内部按照高端民宿标准,设置有独立卫生间、电视、wifi等设施,内设特色餐饮、秋千乐园、篝火晚会、休闲茶吧、棋牌娱乐等休闲服务设施,可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今年,营地将继续完善营地建设,继续提升公共卫生间、特色餐饮等各类设施,持续做好音乐节,为游客带来更多的山水茶园之乐。


“在这里住了两天,住宿环境非常棒,吃到了当地很好吃的美食,也喝到了当地自产的绿茶,特别的清香,这个地方真的是太棒了,过来旅游收获满满。”来自渭南的游客刘先生说。

据党琳介绍,整个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综合产值20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左右,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2000余户群众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既有绿水青山好颜值,又有金山银山好价值。


从“卖茶叶”到“卖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再到“卖风景”,商南“茶园+”模式打造了茶园观光旅游、养生度假休闲旅游等茶旅融合新业态。一业兴则百业旺。在未来,商南将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不断推动茶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催热乡村旅游,带火农特产品销售和餐饮业,真正让这莽莽茶山变成百姓致富的“金山”。(记者:刘涛 齐国础 刘秋石)

来源:陕西省林业局 商洛新闻 商南县文化和旅游局,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陕西:商南“茶文章”越做越大

11月27日,在位于商南县试马镇郭垭村的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游客体验中心,公司副总经理陈修玉带领工人忙着安装全产业链数字化标准体系设备。

“控制室和两处茶园虫情分析设备已安装到位,土壤墒情监测设备正在安装,整个安装任务完成过半。”陈修玉向记者介绍,“设备运行后,茶园的病虫害、茶树长势、土壤墒情等情况可传输到总控室的大屏上,技术人员根据传回的数据,对茶园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这是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茶园管理的新举措,也是商南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商南县按照规模品质品牌“三提升”、旅游康养加工“三延伸”的导向,着力在茶叶品种品质、栽植加工、产业融合“三点”上寻求突破,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提升商南茶的核心竞争力,增大茶产业在富民强县中的贡献份额。

商南茶树遍布山野。陕西日报记者王婕妤摄

“好品种+原生态”

20世纪60年代,商南县开始试种茶。很长一段时间,茶树品种均为紫阳群体种。

后来,商南县逐渐认识到品种的重要性,将茶叶品种的更新、优化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积极引进试种新品种。经过几年试种,商南县把龙井43、中茶、乌牛早、陕茶1号等品种确定为适生品种进行推广。与之前发展的茶叶品种相比较,这些新品种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能力强,发芽大小整齐,发芽早,氨基酸等成分含量高,便于制作高档茶。

在优化品种的同时,商南县对老茶园实施改造,加强科学管护,提升茶叶质量。

在新建茶园中,商南县十分注重保持原生态,从而保障茶叶的最佳质量。该县在规划新茶园选择地块时,主要考虑阳光、土壤等因素。新建茶园不是一面坡、一条沟全部栽植茶树,而是坚持宜茶则茶、宜林则林,建一片茶园、留一片树林。“一片茶园一片树林,林茶相间,构成天然的生态屏障,能增加空气湿度,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小气候,有效抑制茶园的病害、虫害。”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经理刘保柱说。

为保证茶叶质量,商南县还制定完善了标准体系,强化茶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确保“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溯源。

“无性系+精加工”

在摸索发展茶产业的前二三十年里,商南县靠点播种子建茶园,种子发芽早晚不一,叶子厚薄不均,品质参差不齐。进入2000年后,该县以几家茶叶龙头企业为引领,淘汰传统的种植方式,推广无性系良种插枝育苗,依靠新技术实现产业提升。

“在苗木培育上,我们建成了自动化智能化穴盘育苗基地,一年育苗500万株,实现苗木本地化,不仅可以为全县供应茶苗,还可以向商洛市其他茶叶种植县提供优质茶苗。”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超介绍,“无性系良种茶树抗病虫害性能强,成活率高,发芽时间统一,叶片大小一致,品质和产量都高于传统茶树,每亩效益可达1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商南县已建成无性系良种茶园6万亩。

除了在栽植上实现创新外,商南县在茶叶加工上也不断升级换代。商南县加强与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战略合作,设立商南茶叶实验室,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推进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茶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近两年,该县多家茶产业龙头企业成功研发生产黑茶、老白茶、茶饮料等,使商南茶产品日渐丰富。

“民营企业倘若缺乏创新,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我们必须不断研发提升茶叶加工新工艺,让产品质量更高,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王超对创新深有体会。

目前,商南县茶叶加工种类已有5大类20多种。

“茶旅+康养”

在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商南县还把延伸产业链、推进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特别是自2021年9月商南县确定“三提升”“三延伸”导向后,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改革,大力培育茶产业链主企业,依托实施重点项目,将“生态茶城”建设与“旅游名城”“康养慢城”建设有机结合,将茶产业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有机结合,建成茶海公园、北茶小镇,打造出多条旅游线路,开发“茶旅+康养”“茶旅+研学”等融合新业态。

在商南县富水镇茶旅融合示范园,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茶园旅游的“味道”越来越浓。刘保柱说:“如今,这里已成为热门‘打卡地’,吸引县内外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度假。”

在试马镇北茶小镇,“茶旅”“康养”“研学”的元素越来越多。“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耀告诉记者。在研学方面,商南县的郭垭、马泉山茶园以及育苗基地已被命名为科普基地,逐渐变成了“茶叶学校”。试马镇中小学校的学生每学期都会到茶园开展活动,认识茶树、茶叶,体验茶叶加工等,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

“目前,全县正依托茶产业,兴建更多茶海公园,配建民宿设施,助推‘康养之都’建设。”陈耀介绍。

来源:陕西日报,王婕妤 李治军,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