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上等花茶

找到约11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如何识别窨花茶与拌花茶?

茶,又称熏花茶,是我国特有的香型茶,属再加工茶之列。我国的花茶生产,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唐代煮茶时就有加入茱萸、葱、姜、枣、桔皮等同烹的做法。北宋蔡襄的《茶录》、熊蕃撰、熊克增补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中,都谈到有在贡茶中掺入“龙脑”香增加茶香的做法。当时还有“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的。这种饮茶方法,可以说是花茶生产的原型。但真正开始生产花茶,却始于南宋。其时施岳的《步月吟茉莉》和赵希鹄的《调燮类编》对此都有记载。

但当时所窨花茶,仅是文人雅士的自给性产物,并未形成商品花茶。明代,茶叶加工有所发展,花茶生产亦然。这一事实,在钱椿午的《茶谱》、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中都有所提及。但大规模的设厂窨制花茶,却是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以后的事。

花茶是利用茶叶中含有的高分子棕榈酸和萜烯类化合物具有吸收异味的特点,用茶坯(即原料茶)和鲜花窨制而成的,俗称窨花茶。花茶的品种繁多,都是以窨制的香花名称冠在茶字之首而命名的,如以茉莉花窨制的称为茉莉花茶,珠兰花窨制的称为珠兰花茶,玳玳花窨制的称为玳玳花茶,玉兰花窨制的称为玉兰花茶。此外,还有柚子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等。在各种花茶中,生产量*的是茉莉花茶,其次是珠兰花茶。花茶的茶坯,通常多选用绿茶,少量的有红茶和乌龙茶。在绿茶类中,又以烘青茶和大方茶为主要原料,部分取自炒青茶。这样,由于原料茶品种的不同,名称又有分得更细的,如以茉莉花茶为例,有茉莉烘青、茉莉大方、茉莉炒青之分。其他花茶称呼,则可依此类推。

花茶加工分为窨花和提花两道工艺进行。但值得提出的是花茶经窨花后,已经失去花香的花干都要经过筛分剔除,尤其是*花茶,更是如此,很少能见到成品花茶中有花干的存在。只有在一些低级的花茶中,有时为了增色,才人为地夹杂着少许花干,它无益于提高花茶的香气。还有的未经窨花、提花,只是在低级茶叶中拌些已经窨制过的花干,权作花茶。其实,这种茶的品质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它只是形似花茶。为与窨花茶相区别,通常称它为拌花茶。所以,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只有窨花茶才称得上是花茶,拌花茶只不过是假冒花茶而已。

要区别窨花茶与拌花茶,并不很难,无须采用仪器检测。人们只要用双手捧上一把茶,送入鼻端闻一下,凡有浓郁花香者,为窨花茶。倘若只有茶味,却无茶香者,则属拌花茶。如果用开水冲沏,只要一闻一饮,更易检测。但也有少数在茶叶表面喷上从香花植物中提取的香精,再掺上些花干后充作窨花茶的,这就增加了区别的难度。不过,这种花茶的香气只能维持1-2个月,即使在香气有效期内,其香气也有别于天然鲜花的纯清,带有闷浊之感。若再用热水冲沏,也只是一饮有香,二饮逸尽。

由于花茶既具有茶叶的爽口浓醇之味,又兼具鲜花的纯清馥郁之气,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花茶就有“引花香,益茶味”之说,使人有一种两全其美,沁人肺腑之感。难怪有的外宾风趣地说:“在中国的花茶里,闻到了春天的气味。”所以,在品评花茶的优劣时,香气当然是花茶的主要品质因子了。审评花茶香气时,一般用热嗅、温嗅、冷嗅三种方法结合进行。热嗅主要辨别香气高低和纯正程度,但鼻子因受热蒸气刺激,敏感性受到一定影响。冷嗅只能辨别香气的持久时间,因此,常以温嗅为主,重复2~3次进行。每嗅*,都得加盖用力抖动一下审评杯,以使香气透发。凡花茶香气达到“浓、鲜、清、纯”的,就为正宗上品。

如茉莉花茶的清鲜芬芳,珠兰花茶的浓纯清雅,玉兰花茶的浓烈甘美,玳玳花茶的浓厚净爽,等等,这些都是正宗上等花茶的重要香气特征。倘若花茶有郁闷难闻之感,自然称不得好花茶了。一般说来,头次冲泡花茶,花香扑鼻,这是提花使茶叶表面吸附香气的结果,而第二、三次冲泡,仍可闻到不同程度的花香,乃是窨花的结果。所有这些,在拌花茶中是无法达到的,而最多也只是在头次冲泡时,能闻到一些低沉的花香罢了。

来源:茶艺师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花茶:中国独有的茶

  花茶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茶,它是用鲜花熏茶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花香茶,也称为熏花茶、香花茶、香片。

  花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北宋蔡襄在《茶录》中记载:“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就是以一种叫“龙脑”的香料,加入茶中,来增加茶的香气。

  明代,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的《茶谱》(1541)进一步具体记载了可熏茶的香花:“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好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

  花茶较为大量地生产,是在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到光绪元年(1875)左右,花茶的生产已经较为普遍了。

  花茶熏制的过程,是把茶叶和鲜花拌和后,让茶叶缓慢地吸收花香,然后把花朵筛出,再烘干茶叶而成。制作原理是利

  用鲜花吐香和茶叶吸香的特性,使得茶香和花香交融一起,形成芬芳的花茶香,而又兼有甘美的茶味。

  可以熏制花茶的香花种类很多,有茉莉花、玫瑰花、玉兰花、珠兰花、柚子花、桂花、栀子花、树兰花等等。

  熏制花茶的茶坯主要是绿茶中的烘青绿茶,也有少量的炒青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熏制成花茶的数量不多。花茶中以茉莉花茶最为常见。

  花茶的香气高低,取决于熏茶的香花数量,和熏花的次数。

  另外,茶坯和鲜花的品质也是制作上等花茶的关键要素。


花茶,是花和茶完美结合。

花茶,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茶,是初制毛茶和采摘的香花按一定比例拼配窨制,茶叶吸收花的香气所制得的茶,它是六大茶类之外独特的一个茶叶品类。

 

 

一、花茶的种类

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分为茉莉花茶、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等等,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大。

 

1、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在各种花草茶中,香气最为醇厚,是花茶之上品。茉莉花茶使用的茶叶称茶胚,多数以绿茶为多,少数也有红茶和乌龙茶。

 

2、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是用鲜玫瑰花和茶叶的芽尖按比例混合,利用现代高科技工艺窨制而成的高档茶,其香气具浓,轻之别,和而不猛。

 

3、金银花茶

 

市场上的金银花茶有两种,一种是鲜金银花与少量绿茶拼和,按金银花茶窨制工艺窨制而成的金银花茶;另一种是用烘干或晒干的金银花干与绿茶拼和而成。这两种金银花茶,前者花香扑鼻,以品赏花香为主;后者,茶香味较低,但可保持金银花的药效作用,不失其保健效果。金银花茶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饮品,待别是夏天饮用更为适宜。

 

4、菊花茶

 

菊花是指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全国各地几乎随处可见。菊花的品种多姿。有时也在白菊花中加些茶叶,起到调味的作用。菊花茶具有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

 

二、花茶的生产工序

 

1、窨花拼和

 

 

就是将鲜花和茶拼配在一起,让鲜花吐放的香气直接被茶叶吸收,需掌握配花比例,鲜花的开放度要香气鲜浓才可付窨,茶坯的温度要低于4℃茶叶香气才能鲜灵,茶坯水分控制在4.5%左右有利吸收花香,厚度和时间视情况而掌握;

 

2、散热降温

 

通风散热降温分次窨制至花呈萎凋状,色泽由白至微黄起花,起花要迅速,做到茶叶中无花蒂、花叶、花渣中无茶叶,起花后的湿茶要薄摊散热保新鲜;

 

3、及时烘焙

 

窨品要及时烘焙,控制好烘干热风的湿度和茶叶水分的含量,焙后的茶叶必须充分摊凉,但要避免强风吹,以免香气的散失而降低花茶品质。

 

在具体操作中,高档茶坯,为增加花香浓度,需再窨2~3次,每次窨制工艺与以上基本相同,只是用花量和温度、时间、水分含量等略有不同。窨花经过茶坯鲜花拌和、窨花、通花、出花、烘干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处理后即成为花茶,称窨花茶、单窨次花茶。

 

有的为提高花香浓度,还需复窨一次,称二窨花茶或双窨花茶。复窨二次的称三窨花茶,依此类推。特种茉莉花茶有六窨一提、七窨一提的。

 

4、提花

 

提花是在窨花完成的基础上,再用少量鲜花复窨一次,出花后不再复火,经摊凉后即可匀堆装箱,称提花,目的是提高产品香气的鲜灵度。提花用的鲜花,要选择晴天采的朵大饱满的优质花,鲜花的开放度略大些。

 

三、花茶的功效

 

 

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冲泡品吸,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

 

花茶不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裨益人体健康,具有排出宿便,调节肠胃循环,排毒等。具有美容护肤、美体瘦身、排毒除臭的功用,帮助瘦小腹最佳。也是饮食油腻者,应酬多的族群首选,防止油性大便对肠道的粘连。

 

四、花茶的历史

 

源于宋朝

 

中国在宋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绿茶中加入龙脑香(一种香料)作为贡品,这说明在宋朝已能利用香料薰茶。到宋朝后期,有恐影响茶之真味,不主张用香料薰茶。蔡襄《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正当不用。”但是这已是中国花茶窨制的先声,也是中国花茶的始型。

 

始于明朝

 

明朝是中国茶类大发展时期,已废团茶为散茶,大量生产炒青、烘青、晒青绿茶,为花茶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花茶窨制方法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茶引花香,以益茶味”的制法。

 

据明朝顾元庆(1564-1639年)《茶谱》的“茶诸法”中对花茶窨制技术记载比较详细:“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始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而一停花始称。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箸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

 

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对花茶的窨法,原料选择、取花量、窨次、焙干等原始的窨茶法,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与现行的工艺原理是相通的,这时的花茶才称的上是真正的花茶。但其量是不可多得的。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一书中就有“茉莉可薰茶”的记载,证实了茉莉花茶明朝就有生产。

 

成于清朝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当时福州的窨制茉莉花茶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因此说福州是中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有了商品就有了市场,有市场就有买卖,这时北京涌现出不少茶庄,“京味”指的就是福建茉莉花茶特有的韵味。

 

发展于现代

 

150多年茉莉花茶加工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加工工艺不断发展沿革:

 

1、在窨花方式上:从陶罐窨→箱篓窨→囤窨(地面窨)→机械窨;

 

2、方法上:从花一层,茶一层→手工拼和→机械自动拼和;

 

3、干燥上:蒸煮焙干→铁锅炒干→烘笼烘干→机械烘干。

 

五、花茶的冲饮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融茶味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艺术品。在花茶中,茶叶滋味为茶汤的味本,花香为茶汤滋味之精神。茶味与花香巧妙地融合,构成茶汤适口、芬芳的韵味,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泡饮花茶,首先欣赏花茶的外观形态

 

取泡一杯的茶量,放在洁净无味的白纸上,干嗅花茶香气,察看茶胚的质量(烘青、炒青、晒青及嫩度、产地等),取得花茶质量的初步印象。

 

花茶泡饮,以能维护香气不致无效散失和显示茶胚特质美为原则

 

对于冲泡茶胚特别细嫩的花茶,如茉莉毛峰、茉莉银毫、茉莉东风茶一类特高级名茶,因茶胚本身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宜用透明玻璃茶杯,冲泡时置杯于茶盘内,花茶二三克入杯,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加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

 

手托茶盘对着光线,透过玻璃杯壁观察茶在水中上下飘舞、沉浮,以及茶叶徐徐开展、复原叶形、渗出茶汁汤色的变幻过程,“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堪称艺术享受,称为“目品”;

 

冲泡3分钟后,揭开杯盖一侧,鼻闻汤中氤氲上升的香气,顿觉芬芳扑鼻而来,精神为之一振,“香于九畹芳兰气”、“草木英华信有神”。有兴趣者,还可凑着香气作深呼吸,充分领略愉悦香气,称为“鼻品”;

 

茶汤稍凉适口时,小口喝入,在口中稍事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配合的动作,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一二次,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尝茶味和汤中香气后再咽下,如是一二次,才能尝到名贵花茶的真香实味。

 

此味令人神醉,正如宋人范仲淹茶歌所说“茶味兮轻醍醐”、“茶香兮薄兰藏”。综合欣赏花茶特有的茶味、香韵,谓之“口品”。民间有“一口为喝,三口为品”之说,细细品啜,才能出味。

 

 

一开茶饮后,留汤三分之一时续加开水,为之二开。如是饮三开,茶味已淡,不再续饮。通过三开茶汤的鼻闻、口尝,综合领略茶味的适口度和香气的鲜灵度、浓度、纯度后,三香具备者为“全香”,茶形、滋味、香气三者全佳者为花茶高品、名品、珍品。

 

六、花茶的保存

 

买回家的花茶如果不注意保存很容易受潮、虫蛀等,那么要如何保存花茶呢?保存花茶有什么讲究呢?

 

1、密封包装是最佳的方式

 

 

密封罐是花茶最好的保存器皿,可避免花茶受潮变质。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花茶放在密封罐中,并将罐口密封好,以免受潮;如果用原来的袋装,要将空气挤出,用夹子夹好,保持密封。

 

另外,可以放在保鲜盒中,这样可以叠起来,方便收藏。

 

2、避免阳光直射

 

要将花茶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这是因为光线、湿气与温度都容易让花茶变质。若将花茶放在冰箱中,则可以延长保存期限,一般可存放2年左右。但平时保存的花茶并不需要冷藏于冰箱中,只需用密封的玻璃罐保存即可。

 

 

 

找到约11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