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善茶者红盒茶叶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65载光辉岁月,海堤茶叶老枞水仙65周年珍藏版、大红袍65周年珍藏版

65载,风风雨雨,浮浮沉沉,

中茶厦门公司从曾经的出口创汇大户

到如今的乌龙茶行业先行者,

65年来对原料选材的 精益求精

65年来对制茶工艺的 不断探索

65年来对产品品质的 严格要求

65年厚积薄发,锐意进取,

成就了中茶厦门今日的辉煌。



65载,光辉岁月。


1

老枞水仙(65周年珍藏版)


老枞水仙(65周年珍藏版)精选武夷山景区的老枞水仙为原料,经过“海堤”独特的工艺精制而成,在延续“海堤”明星产品黄罐老枞水仙足火烘焙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其色泽乌褐油润,条索壮实、香气浓郁,滋味浓醇甘滑,饱满丰富,“岩韵”尽显。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匠心传承,带您品味“老海堤”的味道。

高锡层的马口铁罐,几十年如一日的高行业标准,赋予茶叶更好的贮存条件,哑金色的主色调升华了黄罐的经典。散茶直入的装置设计,延续几十年来的自由度。


全息防伪印刷工艺,透过烟花的设计,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效果,绽放的烟花述说着65周年庆典的喜悦。


飞扬的“65”LOGO代表着海堤的荣光,哑金的主色调、低调又不失品味,让人心起涟漪,宛如时光里的那杯海堤茶,勾起心底最深处的那份海堤情。

产品信息:

规格:125克/罐

箱规:40罐/件

零售价:188元/罐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

老枞水仙(65周年国际版)




老枞水仙(65周年国际版)原料精选武夷山正岩区的茶叶,经由海堤独特的精制工艺加工而成,采用海堤传统足火烘焙。干茶条索壮实,色泽乌褐油润,香气浓郁高长,滋味醇厚甘滑,饱满丰富,粽叶香明显。

值此中茶厦门公司65周年华诞,“海堤”限量推出具有收藏价值的“65周年国际版老枞水仙”。熟悉的包装,熟悉的香气,熟悉的口感,“海堤”带您回味老华侨心中最难忘的家乡味道,共同见证海堤65年的成长与蜕变。

产品信息:

规格:125克/罐

箱规:40罐/件

零售价:200元/罐


锡为衣、漆织裳,

茶之王者凝作魂。


3

大红袍(65周年珍藏版)  


65周年大红袍选用武夷山核心景区百年树龄的大红袍茶树品种为原料,经过海堤独特的工艺精制而成,延续海堤足火烘焙的风格。产品品质优异,因树龄老,使产品具有独特的木本香。色泽乌褐油润,条索壮实、香气馥郁,山场气息明,滋味浓醇甘滑,饱满丰富,“岩韵”显露。


产品采用“神州冠”罐型,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唯一的锡工艺大师——赖庆国先生设计。以圆形器型设计,以示周天圆满,取德于“易经”坤卦,有德所居,居德为善的华夏内涵,寓意“神州大地,厚德载物”。


产品罐身是锡与漆的结合,器身以“国旗红”生漆装饰,采用我国传统漆雕工艺剔刻露锡,表现中华工艺美术之韵律,从设计制作通显于中华风骨。

产品信息:规格:250克/盒

箱规:1盒/件

零售价:30000元/盒

礼敬经典

传承创新。


4

肉桂(65周年珍藏版) 



肉桂65周年珍藏版采自武夷山核心景区的优质肉桂为原料、经由海堤27道独特精制工艺加工而成,香气馥郁、显桂皮香、蜜桃香 ,滋味醇厚甘爽,品种特征明显。汤色橙红明亮,山场气息足,饮后齿颊生津,回味无穷,叶底匀整,肥厚软亮,红边明。

产品包装上以复刻的手法,延续海堤经典产品AT225传统山水画的设计风格。让传统的情怀以现代的方式表达,礼敬曾经的经典,体现了海堤在传承中创新的理念。
产品信息:规格:50克/盒(内置6泡)

箱规:5盒/件

零售价:1200元/盒

形似铜钱,

香如幽兰。


5

金铜钱岩茶  



金铜钱为海堤十二金钗之一,原料选用种植在武夷山风景区的金铜钱品种为原料。金铜钱,又名金钱,系武夷岩茶名丛,因其叶片偏小,形如铜钱而得名。海堤金铜钱经海堤27道精制工艺加工而成,其干茶外形弯曲紧结,色泽乌褐,香幽奇,似有兰香,滋味甘醇滑润,汤色橙红明亮,叶底软亮。

产品包装采用高锡层马口铁,品质远高于行业标准。高锡层的铁质,对茶叶贮存更安全,更利于收藏。设计上延续“海堤十二金钗新中式风格,以“金铜钱”品名为主线,选用古代“铜钱”为主设计元素,采用线、面、块的结合,将铜钱元素构成不同的纹理,在罐身有序穿插聚焦,与名称相响应,突显产品个性。

产品信息:

规格:100克/罐

箱规:40罐/件

建议零售价:158元/罐 

富贵典雅、

健康吉祥。


6

金铜钱岩茶礼盒   



在我国古代,铜钱多有祈求长寿、祈求升官发财等吉祥寓意。古铜金的主色调,提升“金铜钱”之意,预示着健康、财运。

金铜钱礼盒装延续罐装设计风格及古铜金的主色调,采用纳米印刷及发泡烫金的叠加工艺,呈现着别样的质感碰撞,线面结合的铜钱元素,在局部中点缀的金黄色烫金,呈现着吉祥富贵不失典雅的视觉效果,是一款自饮、送礼佳品。
产品信息:规格:100克/罐

箱规:2罐/盒、6盒/件

零售价:320元/盒

沧海桑田,

一桥过则一洞天。


7

章堂涧肉桂 



章堂涧位于武夷山北,是山北景区最大的一条幽谷。它东西贯串景区,长达7.5公里。涧水自章堂岩流向东面,至玉柱峰下,收流香涧之水,再汇入崇阳溪。

海堤茶客茶——章堂涧肉桂,选自武夷山风景区内章堂涧的肉桂品种为原料,经海堤传统烘焙工艺精制而成。其肉桂特征显,桂香浓郁,香气辛锐鲜逸,辛辣感强,滋味醇厚甘冽,有独特的岩骨花香,韵味悠长。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软亮。其风味有别于其他山场,咽后齿颊留香,岩韵尽露。


包装以章堂涧山场为原型,运用白描的形式,数笔勾勒章堂涧南北对峙的雄伟壮观之气势,沧海桑田,一桥过则一洞天,巍巍屹立于半山坡的章堂涧石碑与置于景中的茶者相融,营造出茶者在茶园中品饮的惬意氛围,形成茶景人浑然天成的美好画卷。哑金色木盒外包装,简洁不失高端气质。内置的小精盒、精致、小巧便于携带,轻奢简洁的外包装,搭配优质茶叶,为海堤茶客茶家族中又一出色的商务茶品。
产品信息:

货号:AT053

规格:100克/盒

箱规:6盒/件

零售价:1000元/盒

以茶为笔,

绘武夷丹青。


8

牛栏坑肉桂  


本品选用武夷山牛栏坑肉桂为原料。牛栏坑肉桂植于烂石之中,依山附岩,岩泉不断,赋予这款茶品卓越的品质。此款产品采用中轻火烘焙,茶品香气辛锐、桂香显,茶汤入口醇厚回甘、顺滑, 饮后齿颊留香,喉底回味持久甘润,岩韵突显,霸气十足。

产品包装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设计理念,采用国画传统重彩风格,描绘出牛栏坑山场的青山绿水。画面粗犷的金色线条与青绿色调的融合,展示中国画的特点及大气,丝丝透露出牛栏坑肉桂茶独有的霸道气质,令人留恋。内置的便携小精盒、精致、小巧便于携带,设计上巧妙地将画以宫格的形象呈现,三盒独立成画,组合后又呈现出牛栏坑山场的气魄。

产品信息:货号:AT027A

规格:50克/盒(内置6泡)

箱规:5盒/件

零售价:1200元/盒


德才兼备,

方得一世芬芳。


9

2020年子德芬芳大红袍生肖饼


“子德芬芳大红袍生肖饼”是中茶厦门公司第九款生肖饼茶。它以优质武夷大红袍为原料,在传承贡茶制作的基础上结合新工艺,将传统火候工艺的成品原料,自然安全陈放,经过紧压工艺精制而成;以“子德芬芳”及“公司印鉴”为正背面的造型,大气庄重、吉祥;精美的包装及限量加工,独具品鉴、收藏价值。

“子德芬芳”寓意后生晚辈都能才德兼备,馨香远播。本品滋味醇厚 ,集生肖鼠、年份、公司印鉴模于一饼,是限量开发的“观赏、品鉴收藏品”。高档木盒内置证书、饼架、茶针、试泡小饼及同安珠光青瓷生肖杯(珠光青瓷为厦门本土同安汀溪窑系,近年来恢复省级非遗,并逐步得到推广)。


葡萄藤下说情话,

雁锡香起一泡茶。


10 

  雁锡茶  


雁锡茶选用采制于种植在武夷山核心区内的肉桂茶树为原料,在良好通风干燥的仓储条件下自然陈放十年,通过后发酵及自然氧化作用,再经过海堤独特烘焙工艺,足火复焙冷却。干茶褐润紧结,茶汤橙红明亮,陈香与桂香显,成品口感柔和,顺滑纯正。
选用十年陈肉桂,演绎着十年间从最初的砰然心动到相濡以沫,让每个收到雁锡茶的人都找回爱情最美的样子,用一世宠爱送一生挚爱。
图片描述
金砖小圆罐,
健康常相伴。

11

  XTJ3903金花香橼    


XTJ3903金花香橼(小罐礼盒)是海堤金花香橼系列茶之一,选用永春佛手(亦称香橼)精制后的乌龙茶为原料,结合海堤焙酵及茯砖茶发花工艺加工,再用全自动压饼机压制而成。滋味浓醇甘滑,独具枣味和菌花香。产品引入纯种发酵技术,在恒温下发花,金花茂盛,菌花香浓,滋味醇厚。茶饼定量泡饮更便于携带。

XTJ3903金花香橼延续“海堤金砖”家族的设计风格,以“海堤金砖”的主视觉结合金花香橼的注册标识“OGHF”的底纹设计,橙色的主色调,充满温暖、阳光、健康的气息,犹如“金花”带来的视觉感受。简洁的书型盒的设计,富有质感的纳米印刷工艺、微透的镭射底纹,简洁不失质感,耀眼不失内涵。内置同色系“海堤金砖”小圆罐,小巧便携,适合商务、差旅。配搭选自德化的白瓷“海堤金砖”专属清逸怀,不管你是在伏案、差旅途中、或是亲朋好友小聚,金花小圆饼都是不错的选择。
货号:XTJ3903

规格:200克/盒

箱规:6盒/件

零售价:320元/盒

高山云雾出好茶,

海堤高山乌龙茶。


12

高山乌龙茶(莲花)


高山乌龙茶是海堤第一款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民生产品,是中茶厦门响应十九大精神,将企业平台与地方茶产业无缝衔接的民生茶叶典范。

原料选用同安莲花镇军营村、白交祠村两地平均海拔900米左右茶园,那里云雾缭绕,生态环境佳。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以优质高山乌龙茶为原料,经海堤传统工艺制作,采用中轻火烘焙,产品结实油润,香气醇和,滋味爽滑,带果甜香。“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合作共赢理念,是乡村振兴的开始,更是茶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包装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设计理念,通过插画的方式,将莲花镇群山耸立、高耸入云的景象描绘出来。以绿色作为主色调,青山绿水与高山茶园相融合,展现了一幅清新、朝气、生机勃勃的茶园风光,展现乡村的生态美。


八边封单边拉链袋,简便的包装,迎合自饮、办公用茶的需求。内置散茶,可根据个人不同口味的喜好自由泡饮。

规格:150克/袋

箱规:60袋/件

零售价:30元/袋

茶录 一 二

《茶录》,古代中国饮茶论著。共一卷,一作二卷。北宋蔡襄(1012-1067)作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全书分为两篇。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


蔡襄(1012~1067),北宋兴化仙游(福建)人。字君谟,为北宋著名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世。



一《茶 录》


【北宋】蔡 襄 撰


《茶 录》序


朝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臣蔡襄上进: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臣先任福建转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惶惧荣幸之至。仅序。


《茶 录》上篇:论 茶


色: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开试,以青白胜黄白。


香: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味: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


藏茶: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炙茶: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箝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碾茶: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


罗茶: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曰候汤最难。


熁盏:“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点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任职朝中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的微臣蔡襄上书禀告皇帝陛下:前几天微臣有事向您上奏禀报,承蒙陛下指点说,微臣以前任职福建转运使的时候,向朝廷进献的贡茶中以北苑上品龙茶的品质最精良优异。微臣告退回家后,经常想连茶叶这样细微的草木品种,都有幸得到陛下的关心照顾鉴别欣赏,如果再能受到普遍重视,获得适合生长培育的环境,一定会施展它为人类之所用的一面。先朝陆羽的《茶经》,没有品第福建一带的茶;本朝丁谓的《茶图》,也只是论说了采摘、制茶的方法,至于怎样烹饮、如何鉴别茶茗的道理,从来没听人讲论过。微臣选举了几条这方面的个人见解,简明扼要地写成上下两篇,命名为《茶录》。我恭敬地祈请陛下在清闲空暇的时候,能偶然赏读一两页,或者采用一二条,微臣在万分惶恐害怕的同时,也会感到不胜荣幸之至。谨以此为序。


上篇(论茶)



茶的颜色以纯白为最好。然而饼茶大多用珍膏涂抹在饼面上,所以出现了青、黄、紫、黑各式各样的颜色。善于鉴别茶叶品质的人,就像专门看相的人不经意地看一下人的面色就会立刻看透那人的内在本质一样。茶以那些内部纹理润泽的为最好,它表面的颜色及形态都不是重要的。黄白色的饼茶煎煮后茶色昏暗浓重,青白色的饼茶煎煮后茶色鲜艳明亮,所以建安人鉴别茶,认为青白色的品质要胜过黄白色的。


  

茶本身具有天然的香味。在以前进奉朝廷的贡茶,常把龙脑掺入茶膏里,想要增加茶的香气。建溪一带的人们制茶时,都不加香料,怕它夺去了茶叶本身的香味。如果在烹煮点茶的时候,再掺杂上各种珍果香料,那对茶自身香味的侵夺就更厉害了。正确的方法是一律不加用其他香料。


  

茶味以甘甜爽口为最好。只有福建的北苑凤凰山生产焙制出的茶味道最好。由建溪隔开的其他山岭,虽然及时采摘、精细制作,但茶色、茶味都比较浓,比不上北苑凤凰山的茶品。还有,烹茶的泉水如果不轻冽甘甜,也能损害茶的味道。唐代专门研究煎茶用水的人已经谈论过。


藏 茶

  

茶饼适合与嫩香蒲叶存放在一起而最怕沾染其他香料和药物,它适宜在温暖干燥的地方而最忌讳**阴冷。因此,收藏茶饼的人家,应该把茶饼用嫩香蒲叶包裹封严放入茶焙里,每隔两三天就用类似于人体温度的小火慢慢烘烤一遍,以防止浸入潮气。如果火太大就会把茶烤焦不能喝了。


炙茶

  

茶饼存放超过一年,它的香、色、味就已陈旧消失。在喝之前应先放到洁净的容器里用滚开的水浇淋,刮去饼面的一二层油膏,用茶钤箝住,夹到小火上烤干,然后再碾碎茶饼。如果是当年的新茶,当然就不需要用“炙茶”这道工序。


碾茶

  

碾茶的时候应先用干净纸巾把茶饼包严捶碎,然后反复碾。最重要的是将它捶碎后要立刻碾,茶色才会变白,如果放置过了一个晚上,茶色就暗了。


罗 茶

  

罗孔过密,罗出的茶末就精细,会飘浮在水面上;罗孔过粗,罗出的茶末就粗糙,不易与水相溶。


候汤

  

掌握煎水的适宜程度最难。汤没有熟就点茶,茶末会漂浮在汤面,汤煎得过熟,茶叶会沉入水底,唐代人叫做“蟹眼”的汤就是因为过熟了。但煎水时水在瓶里有没有“鱼目”、“蟹眼”出现,煎水的人是看不见的,全凭借经验掌握的程度,所以说“候汤最难”。


熁 盏

 

 凡是点茶的时候,必须先用沸水将茶杯冲热。茶杯如果不预热,饽沫就飘浮不起来。


点 茶

  

点茶时,茶少水多,会出现如同云脚一样散乱的形状;水少茶多,会出现如熬粥面一样的形状。正确的点茶方法是,用茶匙取一钱七分的茶末放在茶杯里,先注入一点汤调制均匀,再围着四周旋转增添注入汤水并用茶筅拍击拂动。当茶汤注入到茶杯的十分之四时就停止注水,这时候看上去茶色鲜亮纯白。挨着茶杯边沿的茶水不留痕印为最上等。建安一带人们比赛点茶,茶杯边沿先出现水痕的就算失败,长时间不出水痕的就算胜利。所以用斗茶比较谁胜谁败,也只是相差一水两水而已。



《茶 录》下篇: 论茶器


茶焙: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笼: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砧椎:砧椎盖以砧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钤: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茶碾以银或铁为之。黄金性柔,铜及喻石皆能生[钅生],不入用。


茶罗: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幂之。


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茶匙: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


汤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下篇论茶器

茶 焙

茶焙用竹篾编织而成,表面裹上柔嫩的香蒲叶,上面用盖盖上,用来聚积火气。中间有隔层,以增加存茶的容量。焙茶时,炭火在茶焙底下,距离茶有一尺左右,要保持恒温,才能保养好茶的色、香、味。

茶 笼

茶如果不存放在茶焙里,就应拿纸包裹密封严实,用嫩香蒲叶制成的茶笼装好,放在高处,防止湿气侵入。

砧 椎

砧板与椎是用来捶碎茶饼的工具。砧板用木头制造,椎用黄金或者铁制造,只要方便使用就可以。

茶 钤

茶钤是把黄金或者铁弯曲制成夹子形状,用来夹住茶饼在火上炙烤的器具。

茶 碾

茶碾是用银或铁制造而成的。黄金生性柔软,铜和喻石都会生锈,不耐使用。

茶 罗

茶罗越细密越好。罗面要使用四川东川县鹅溪所生产的细画绢中最细密的,先放到热水中将杂物揉洗干净后,再覆盖在罗底上。

茶 盏

茶色力求纯白,所以适合使用黑色茶杯。建安制造的茶杯颜色黑中带红,釉表面上的白色细纹形状如同兔毫,它的坯胎略微有点厚,熁盏预热后长时间都不会冷却,是点茶比赛时选择的最好器具。其他地方出产的茶杯,有的坯胎薄,有的颜色紫红,都比不上建安造的黑釉兔毫杯。还有一种青白色的茶杯,点茶比赛的人自然不用它。

茶 匙

茶匙的质量要重,这样才有力搅动汤水。以黄金制造的为上等品,民间是用银或铁制造的。竹子制造的太轻,点茶比赛时不实用。

汤 瓶

煎水的瓶子要小,这样容易掌握煎水的适度,另外,在点茶加汤的时候有标准。以黄金制造的为上等品,民间是用银、铁或者用瓷石制造的。


《茶 录》后 序


臣皇柏中修起居注,奏事仁宗皇帝,屡承天问,以建安贡茶并所以试茶之状。臣谓论茶虽禁中语,无事于密,造茶录二篇上进。后知福州,为掌书记窃去藏藁,不复能记。知怀安县樊纪购得之,遂以刊勒行于好事者,然多外谬。臣追念先帝顾遇之恩,揽本流涕,辄加正定,书之于石,以永其传。治平元年五月二十六日,三司使给事中臣蔡襄谨记。



第二 《茶 录》【明】


张源 撰


张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包山(即洞庭西山,在今江苏震泽县)人。“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顾大典《茶录。且引》)


作序者,顾大典,字道行,号衡寓。为降庆进士,官至福建提学副使,工书画、音律,诗宗唐人。其“引”中云:“余乞紧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故可知此书成于万历中,约在 1595 年前后。


该书刊本仅见茶书全集本(乙本),《茶书全集》目录题为“茶录”,而正文题为《张伯渊茶录》。
此以茶书全集(乙本)为底本,参校以其他资料。



《茶 录》引


洞庭张樵海山人,志甘恬澹,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故所诸《茶录》,得茶中三味。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谓纤悉具备。其知者以为茶,不知者亦以为茶。山人盍付之剞劂氏,即王濛、卢仝复起,不能易也。吴江顾全典题。


采茶
采茶之候,贵及其时,太早则味不全,迟则神散。以谷雨前五日为上,后五日次之,再五日又次之。茶芽紫者为上,面皱者次之,团叶又次之,光面如筱叶者最下。彻夜无云,[氵邑]露采者为上,日中采者次之。阴雨中不宜采。产谷中者为上,竹者次之,烂石中者又次之,黄砂中者又次之。
造茶
新采,拣去老叶及枝梗碎屑。锅广二尺四寸。将茶一斤半焙之,候锅极热,她茶急炒,火不可缓。待熟方退火,撤入筛中,轻团那数遍,复下锅中。渐渐减焙干为度。中有玄微,难以言显。火候均停,色香全美,玄微未究,神味俱疲。


辨茶
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优劣定乎始锅,清浊系乎末火。火烈香清,锅寒神倦。火猛生焦,柴疏失翠。久延则过熟,早起却还生。熟则犯黄,生则着黑。顺那则甘,逆那则涩。带白点者无妨,绝焦点者最胜。
藏茶
造茶始干,先盛旧盒中,外以纸封口。过三日,俟其性复,复以微火焙极干,待冷贮坛中。轻轻筑实,以箬衬紧。将花笋箬及纸数重封扎坛口,上以火煨砖冷定压之,置茶育中。切勿临风近火。临风易冷,近火先黄。
火候


烹茶旨要,火候为先。炉火通红,茶瓢始上。扇起要轻疾,轻声稍稍重疾,斯文武之候也。过于文则水性柔,柔则水为茶降;过于武则火性烈,烈则茶为水制。皆不足于中和,非茶家要旨也。


汤辨
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日形辨,二日声辨,三日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不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直至气直冲贵,方是纯熟。
汤用老嫩


蔡君谟汤用嫩而不用老,盖因古人制茶造则必碾,碾则必磨,磨则必罗,则茶为飘尘飞粉矣。于是和剂印作龙凤团,则见汤而茶神便浮,此用嫩而不用老也。今时制茶,不暇罗磨,全具元体。此汤须纯熟,元神始发也。故日汤须五沸,茶奏三奇。


泡法


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茶重则味苦香沉,水胜则色清气寡。两壶后,又用冷水荡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罐熟则茶神不健,壶清则水性常灵。稍俟茶水冲用,然后分酾布饮。酾不宜早,饮不宜迟。早则茶神未发,迟则妙馥先消。


投茶


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汤日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日中投。先汤后茶日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饮茶


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日神,二客日胜,三四日趣,五六日泛,七八日施。

茶有真香,有兰香,有清香,有纯香。表里如一纯香,不生不熟日清香,火候均停日兰香,雨前神具日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问香、此皆不正之气。

茶以青翠为胜,涛以蓝白为佳。黄黑红昏,俱不入品。雪涛为上,翠涛为中,黄涛为下。新泉活火,煮茗玄工,玉茗冰涛,当杯绝枝。


味以甘润为上,苦涩为下。


点染失真
茶自有真香,有真色,有真味。一经点染,便失其真。如水中着咸,茶中着料,碗中着果,皆失真也。


茶变不可用


茶始造则青翠,收藏不法,一变至绿,再变至黄,三变至黑,四变至白。食之则寒胃。甚至瘠气成积。


品泉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井水不宜茶
茶经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最下矣。第一方不近江,山卒无泉水。惟当多积梅雨,其味甘和,乃长养万物之水。雪水虽清,性感重阴,寒人脾胃,不宜多积。
贮水


贮水瓮须置阴庭中,覆以纱帛,使承星露之气,则英灵不散,神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曝于日下,则外耗其神,内闭其气,水神敝矣。饮茶惟贵乎茶鲜水灵,茶失其鲜,水失其灵,则与沟渠水何异。


茶具
桑苎翁煮茶用银瓢,谓过于奢侈。后用瓷器,又不能持久。卒归于银。愚意银者宜贮朱楼华屋,若山斋茅舍,惟用锡瓢,亦无损于香、色、味也。但铜铁忌之。
茶盏


盏以雪白者为上,蓝白者不损茶色,次之。


拭盏布
饮茶前后,俱用细麻布拭盏,其他易秽,不宜用。
分茶盒


以锡为之。从大坛中分用,用尽再取。


茶道
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文/网络综合



品味生活,从茶开始。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与朋友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祁红茶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那些事(下)

经过认真甄择遴选,包括祁门红茶在内的19个省共10万多件赛品,从 1914年10月开始,相继汇聚上海,等候出洋参赛。

12月6日,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筹备,中国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代表团,由陈琪率领,在上海乘蒙古号船,启程赴美国旧金山。除驻美监督处成员外,各省也派了代表随团赴美,处理展览活动中涉及各省份的事务。在这个代表团里,安徽省有两名成员,时任驻美国旧金山领事,中国驻美赛会监督处参议兼国际审查员的钱文选先生(广德人),受家乡安徽省巡按使公署特聘,出任安徽出品代表,另一位安徽出品代表是一位叫吴念裕的先生,他是安徽茶叶协会的代表[1]。

1915年2月20日12时,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正式开幕。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之开幕(伐月)

开幕日之盛况

记者预料开幕时到会人必拥挤,晨七时即乘电车前往由公渡码头。开赴会场者有电车,有汽车,每五分钟凡数十辆,然无辆而不满。记者于人丛中挤二十分钟,始于电车上得一隙地。沿途经过马开大街、繁累斯街,只见人山人海。各团体、各学校整队,赴会者踵相接,目为之眩,耳为之震,所能辨别者红男绿女之杂色,美利坚之国旗。市民高呼我之珠宝城(按:即会场之别名。开幕前,赛会总理登报招人投票定会场之名称,应投者数万票,有名以金门城者,有名以世界城者,名称甚多,最后由总理指定审查员十人,公同审定,始得今名)吾加州所筑之珠宝城,呼声不绝,如狂如醉,不特此也。自早间六句钟市政厅鸣击警钟后,一时万声响应。炮台之大炮声,巡街之吹呌声,汽车之号筒声,轮船之放汽声,工厂之烟囱声,乐声号声锣声鼓声歌声琴声,全市为之惊醒。是千九百十五年二月二十日,可称为三藩市狂盛之纪念日也。九点五十分钟,场门大开,加州总督率领大队鱼贯而入,而垨立于门外之二十余万精兵,随之风摷而进,以争睹此美丽之珠宝城以躬兴。此开幕式典礼闲静之地一变而为繁闹之场矣。[2]

中午12点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白宫按动电钮,发出博览会正式开幕的信号。顿时整个会场礼花齐放,水柱喷射,旗帜飘扬,热闹非凡。

1915年3月9日,中国政府馆开幕。中外人士数万人参观中国政府馆。美国政府代表、加州总督代表、旧金山市市长等前来致辞祝贺。华埠商场一律休业,前来致贺。

众多中华美茶陈列在农业馆中。

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中国馆开幕全景照片

图片来源:仝冰雪《世博会中国留影 1851-1937》第103页

安徽宣城人屠坤华,早年留学美国,获医药学博士学位,是中国派往美国巴拿马世界博览会的随员之一。回国后,以亲眼所见及感受,撰成《1915年万国博览会游记》,191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内容详实,评价中肯,且附有许多珍贵图片,是一部难得的世博会历史文献。其中关于农业馆是这样写的:

农业馆:天产之富,我固其一。然观我农业馆出品,则简陋已甚。……

丝茶棉烟四种商人,尤知各尽所长,冀标异帜,惜无利导之者,致多湮没。安徽祁门红茶,以及湖南安化芙蓉各山红茶,皆由山西宝聚公司监制,中华茶叶公司陈列,煞费苦心,仍嫌未能动目。此外,徽州林茂昌茶号,福建厦门同芳里记茶庄,上海兴华贸易公司瑞昌茶栈,镇江德昌茶号,江西义宁改良茶叶公司,南京永大茶栈,皆有大宗出品,种类既多,装潢各异,内分盒贮、罐贮、瓶贮、桶贮之别。……茶之陈列虽多,然无说明统计,不过一二商人小册,散置其间,不能令人注意,甚为可惜。……[3]

《江苏办理巴拿马赛会报告书》也有一段关于农业馆茶叶参展的描述和议论:

农业馆。我国占地甚大,而物品除茶叶一项外,均极零星。茶叶本以陈列于食品馆为宜,嗣以除却茶叶,农业馆物品更少,乃以大宗茶叶陈列于农业馆。装饰朴陋,则限于经费故也。此次有茶叶出品者为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福建等六省。物品之内容未经审查,倘难确定。以装饰而论,安徽、江西两省均用洋铁罐装置,略如上海泰丰公司之罐头食物。本省虽非一律,而整齐者居多。有地球金星等牌红绿茶,用纸盒装置,形式美观,取用便利,转运轻灵,久藏不变,实较洋铁罐为宜。若湖南则装箱太大,浙江则物品太杂,福建且有商标粗俗,不能陈列者。将来如能联合一气,参酌众长,不为内部竞争,而力图海外贸易,未始不能推广销路也。今日茶之销行于美国,不啻仁丹之销行于中国,彼之所以能占胜利者,在无内部之竞争。而日茶之商标归于统一,于是日本茶三字深入于美人之脑中。我国若不组织大公司为正当之竞争,而散漫进行,人自为战,则失败之点,已兆于今日矣。[4]

据陈琪《中国参与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记载,在中华政府馆的“正门两旁,由浙、粤等省委员、商人,循国内茶商试茗广告之意,商借隙地,另开旁门,纠股出资,建筑茶亭两座,与政府馆用树篱隔开。自开办迄今,已逾四月,将各省茶叶实地沦饮推销,广与会场各国、各省会亭附设售卖饮食品,藉资广告,而便招待之意尚相吻合。”[5]

此外,中国驻美赛会监督处还对相关展品制册说明,如“巴拿马赛会中国丝绸茶磁介绍书”中,针对华茶的特色、华茶的用法、红茶制法、绿茶制法等都作了一系列的说明。通过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华茶,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来源:《中华实业界》1915年第12期

上海洋庄茶大佬忠信昌、谦顺安茶栈也专门制作《华茶说略》小册子,在会场发送。该宣传册共8页,中英文双语,详细介绍中国红绿茶制作方法。

图片来源:仝冰雪著《世博会中国留影 1851-1937》第123页

1915年5月,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开始进入评奖阶段。巴拿马博览会对各国产品的品评十分重视,评判委员会由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名评委组成,这些人都是经过严格选择的各方面的专家。根据赛会审查章程的制度设计,这500个审查委员中,东道主美国占十分之七,其他参赛各国占十分之三。由于中国参赛的物品明显较其他国家为多,经与美国会场及国际委员会多次会商,我国共派出审查官16人参加审查,超过各参赛国平均数的百分之十。

为使评奖管理系统达到“展示大会的权威和国际专家的魅力,把授奖系统变成一个法院”之目的,评判委员会使用了一套精心制作的评选规则和评分系统。参赛出品根据得分,可以得到相应的奖项,一共有六个由高到低的评奖等级:大奖章(最高的等级)、荣誉奖(95—100分)、金奖(85—94分)、银奖(75—84分)、铜奖(64分—75分)、奖词(无奖牌)。

审查共分三步,第一步为分类审查;第二步为分部审查;第三步为高等审查。在这三步中,前两次审查是平行的,不是初赛、复赛的关系,也就是说赛品在任何一个环节中得到奖项,都被视为最终成绩。分类审查从5月3日至22日,共20天;分部审查自5月26日至30日,计五天;高等审查自6月3日至17日,共15天。合计40天。

中国的参赛品,在第一轮审查后,获得头等大奖章10余枚,所得奖项主要来自于丝绸和茶叶。到了第二轮审查后,头等大奖章已达到30余枚,这个成绩高出其他参赛国不少,但仍然没能和日本拉开差距。在进入关键的高等审查环节,陈琪被公举为评议及补行审查会特别委员。“此项委员资格应选赴赛各国监督中赛品最多,而且及格者任之。中国监督得与此会,亦足见此邦人重视吾国出品矣。”[6]

陈琪到任后,极力为中国出品争取奖项,曾多次致函审查总长陈述理由,要求增加中国出品奖项。如中国茶叶,赛会原定给一大奖章于中华民国政府(农商部),陈琪以我国“安徽等七省皆产名茶,装潢华丽,洵足代表华茶之特色”为由,向赛会提出奖项变更请求,要求7省各给大奖一枚。

致高等审查会长函商中国农业给奖事宜函[7]

迳启者:中国自古以农业国著闻于世,自正体改革后,关于动农业进步改良事项甚多,为世人最注意者,如禁止罂粟、改艺良苗、开辟山荒、广植佳种,他如渔猎、畜牧研究日精。中国赛品凡比较他国物品可得大奖者,美国当无不乐于千万者也。就茶言之,华茶品质优美,甲于全球,此次赴赛华茶有中央出品,有各省出品,有个人出品,似不应仅给一大奖与中华民国代表全国名茶凡产茶最著名、最优美之七省,请各给大奖一枚,以示优异。

兹将应给大奖茶叶省分开列于下:

江西 安徽 福建 湖南 浙江 湖北 江苏

以上七省,皆产名茶。对于此次赛会各茶商选择谨严、装潢华丽,洵足代表华茶之特色。其余各省农业品著闻世界者亦多,其最优者,如蚕、茧、桐油、茴香油、玉桂油、蓖麻油、黄豆、酱油、燕窝、鱼翅、生姜、蘑菇、竹笋,至于五谷在世界中以中国为最巨。因中国民间主要食物谷米最为普通也,終叶产地甚广,质地最良,且输出欧美及东洋各国。中国农产既如此宏富优美,似应于七省茶叶各给大奖外,其他省他项农业名产请详加复查,择尤(优)各给大奖,以示优异。

此致

高级审查会会长

钱文选(1874—1957),字士青,号灿陞,晚号诵芬堂主人。安徽广德人。民国2年(1913),钱文选出任中国驻美国旧金山领事。在美国巴拿马赛会上,钱文选兼任中国监督处参议、安徽省代表和博览会国际审查委员。作为全程参与博览会赛品审查的亲历者,钱文选先生在《士青全集》的《环球日记》中,专门收录了1915年7月上海神州日报的一则报道,介绍了《华茶得奖之由来》[8],可谓险象环生,惊心动魄,极具故事性和戏剧性。移录于后:

巴拿马赛会,我国赛品甚多,最要者为丝茶两项。丝原质极佳,然制造方法尚不及法兰西、意大利两国之精美。独茶叶一项,大可与外人争胜。故当会场总理聘请国际审查委员会时,我国赛会监督,知华茶关系重大,非得一熟悉外交与西人素有感情之人,不能与某国争衡。特推荐金山领事钱文选君充万国审查委员。会场总理摩亚君即送聘请书聘钱君担任。钱君以事关全国,出为办理。

当审查委员开会时,某国即要求大奖,以其销茶于美国为最多。钱君即抗议云,此次为万国赛会,非美国一国赛会。中国有四百兆人民,无不饮茶,华茶久已销售于欧美各国,比较销路与人数,华茶当得大奖。某国审查委员无以对,各国审查委员均以钱君之议为充分。然某国审查委员多方运动,非得大奖不可,后有人提议,分茶为二类:(一)红茶;(二)绿茶。中国销于外洋之茶,多系红茶,某国则系绿茶,均举其大宗而言也,使两国各得其一,意在调和。某国欲使中国不得大奖,以便其茶叶畅销,故又提议,以某处应得红茶大奖为言,盖某处亦出红茶也。复经钱君驳之云,中国二十二行省皆出绿茶,地方均较某处为大,如某处能得红茶大奖,中国各省亦应均得绿茶大奖!旋有美国海关查验茶叶进口员,此次亦聘充审查委员。遂云,余在华多年,茶叶最好之省份,当推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七省,如给某处大奖,此七省当然应得大奖。众议赞成。于是定案。某国赛会监督犹复迭次抗议,均主张不可更改。如偏重某国,钱君必起反抗。何以对中国,美国当以公道出之。某国终不得争胜于中国者,钱君之力也。

……查该员自奉委以来,对于皖省赛品竭力照料,深资倚畀,其热心毅力,迵出寻常。旋接办审查,因该员娴熟西文,学验均富,复经推荐为分类审查官,会同国际审查员考察评奖。对于我国茶叶一项,尤为注意。现在奖品行将发表,计全国茶叶得大奖者凡有七省,安徽亦在其列,其余亦均得名誉奖章及金牌等等。是该员确以热诚之竞争,恢复国产之名誉,其成绩卓著,洵未便令其湮没不彰。

经过陈琪、钱文选等中方参展人员的不懈抗争,中国参赛出品,最终获得较多的奖项,总计获奖数以千计,在各参赛国中居首位。消息传回国内,国人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苦难的中国多了几分自信和憧憬。

《神州日报》1915年7月6日第3版

“自部别审查至高级审查,阅六月始竣事,审查之结果,中国出品共获奖一千二百余枚,内大奖章六十二枚,名誉优奖五十四枚,金牌奖二百五十枚,而公共出品监制人之奖尚不在上列之数。此次赛品获奖之成绩固可令国民满意者也。” [9]

屠坤华在《1915年万国博览会游记》一书中记载:“我获之奖,计一千二百十一枚。内为大奖章五十七枚,名誉奖七十四枚,金牌奖二百五十八枚,银牌奖三百三十七枚,铜牌奖二百五十八枚,状词奖二百二十七枚。”[10]

1916年1月7日《申报》一则《上海教育品赛会得奖纪闻》的消息载:“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博览会,吾国出品得奖总数为一千二百十一。计大奖章五十七、名誉优奖七十四、金牌二百五十八、银牌三百三十七、铜牌二百五十八、奖词二百二十七。”[11]

关于我国在巴拿马赛会上具体的获奖数,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历来存在多种说法。天津学者王勇则在认真比对当时的各种史料后,认为“中方人员当时也知道得出的数字只是个大概,但事事繁杂,有待解决的赛会善后难题多着呢,下大功夫一鼓作气去搞清楚获奖数目,几无可能,终成遗憾。当时留下的尾巴,也就成了后人难以厘清的历史悬案了。”他认为:“1076枚这个总数,应为中国赛品获奖的保守数字,及底线。也就是说,巴拿马赛会中,中国赛品获奖总数至少为1076枚,最多应该不过1200余枚。而1211枚则是目前较为可信的具体获奖数字。”[12]

据史料记载,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共设立6个奖项等级,即:最高奖(GRAND PRIZE)、荣誉奖(MEDAL OF HONOR)、金牌奖(GOLD MEDAL)、银牌奖(SILVER MEDAL)、铜牌奖(BRONZE MEDAL)、鼓励奖(奖词)(HONORABLE MEDAL)。在上列6个等级奖项中,前3项(最高奖、荣誉奖和金牌奖)均为金奖,颁给统一的铜镀金的金牌。

巴拿马博览会获奖荣誉证书

图片来源:仝冰雪著《世博会中国留影 1851-1937》第123页

作为率先走向世界市场的传统出口产品——茶叶,在赛会上获得了全面丰收,各等奖次均有斩获。陈琪先生在《中国参与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中将茶业赛品得奖情况单独作了归类统计:

茶业赛品得奖省份、姓名等第单

(表格根据《陈琪文集 中国近代早期博览会之父》第272、273页内容制作)

资料来源:陈琪主编:《中国参与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1916年

根据以上得奖名单,我们再来具体考察一下祁红茶的获奖情况。

农商部及安徽、江苏、江西等7个省各获一枚大奖章。

在农商部得奖的茶叶中直接列有“祁门茶”,毫无疑问是由祁门选送。所列“红绿茶两种”“工夫茶”等虽没有标明产地,但也极有可能产自祁红茶区。

至于安徽省所获大奖章的红绿茶叶,其中的红茶无疑就是祁门红茶。安徽省出品协会选送在本省出品展览会获头等奖凭的,由祁门茶叶公所选送的祁红茶当在情理之中。

在名誉奖章中,获奖者有“江苏上海汪辅仁、汪裕泰红茶”。

汪辅仁为人名,汪裕泰为茶号名。上海汪裕泰茶号,是我国近代著名徽商、安徽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汪立政先生,创办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民国初年,汪立政后裔汪振寰接手后,聘请茶界老手汪辅仁(安徽歙县瞻淇村人)为经理,使汪裕泰的商业活动达到高峰。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不仅在各门店进行零售,还从事茶叶对外批发和出口业务,每年出口茶叶几百万斤,久盛不衰,独冠全业。其生产的“金叶”牌茶叶,是当时我国茶行业中响当当的名牌产品。同时还有“卢仝”牌、“虎”牌、“鹤”牌等茶叶商标。因地缘和业缘的关系,祁门红茶是汪裕泰茶号经营的主打品种,其出品的“卢仝”牌祁门红茶,就有这么一段广告语“口之于味有同嗜焉,故善饮茶者,莫不交口推许卢仝牌红茶。良以此茶为我国祁门名产,加工拣选,色香味均臻上乘。当夫月夕风晨,花前酒畔,试以卢仝牌红茶饮之,顿觉香芬四溢,凡虑俱消,举杯欣然,乐不可支,诚不可一日无此君也。”[13]

在1915年10月举办的全国国货展览会上,汪裕泰茶号的“安徽祁门汪裕泰洋庄乌龙茶”荣获特等奖。众所周知,早期的祁门红茶在市场上也曾被称作“乌龙茶”,如“祁山乌龙”等。我们可以推断,巴拿马赛会上获奖的上海汪裕泰红茶,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祁门红茶。

再看金牌奖章。“上海茶叶协会祁门红茶”“忠信昌祁门红茶”二枚金牌奖章属祁门红茶当无异议。

至于获奖名单中的“上海茶业会馆地球牌红茶、三星牌红茶和上海茶叶协会红绿茶、上海茶业会馆红绿茶”中是否含有祁门茶号选送的祁门红茶,由于没有明确的史料支撑,不能断言。但是,按照当时的茶叶运销惯例,祁红由茶号精制成箱运沪后,即交给茶栈对外销售。以祁门红茶的品质和名气,上海茶业会馆和上海茶叶协会选送的红茶中,以祁门红茶为主要原料的可能性很大,只是在品牌中没有具体标注。

在巴拿马赛会闭幕的两年后,上海《申报》刊登这么一条消息:

请发红绿茶赛会奖牌[14]

上海总商会呈农商部文云,为据情呈请颁发赛会出品奖牌事案。据上海茶业会馆函开,上年美国巴拿马赛会,由敝会馆蒐集各种红绿茶,遵奉部定赛会章程,将各种出品交由驻沪筹办巴拿马赛会监督处运美赴赛。经该会委员评判,结果敝会馆出品计得:金奖牌九枚、银奖牌一枚,并承监督陈函知前来,以此项奖牌须俟美国政府寄到后,呈由农商部转发各出品人收领等因。

兹闻该起奖牌,前一月间己经达部。而上海赛会监督事务所早已撤销,所有敝会馆出品应得金奖牌九枚、银奖牌一枚,亟应开具清单,函恳贵会代呈农商部鉴核,并请将敝公馆应得金奖牌九枚、银奖牌一枚,迅赐发交贵会,转颁敝会馆祗领,俾分发各出品人,不胜企切等情。

查巴拿马赛会得奖出品,盼望奖牌为日己久。据函前情理合抄单,呈请伏祈大部,迅赐核发,不胜盼祷。谨呈计开:上海茶业会馆地球牌茶; 上海茶业会馆金星牌茶;上海茶业会馆水星牌茶;上海茶业会馆红绿茶;上海裕生华茶公司绿茶; 上海益芳公司蛾眉雨前茶; 上海忠信昌祁门红茶;上海茶业协会红绿茶;上海茶业协会祁门红茶。 以上九起各得金牌一面。

上海忠信昌绿茶

以上一起得银牌一面。

从这则报道我们可以推断,上海茶业协会祁门红茶、上海忠信昌祁门红茶以及上海茶业会馆红绿茶等归于上海茶业会馆名下的9枚金牌,1枚银牌,直到1917年5月仍未发到获奖者手中。这是上海总商会呈报北洋政府农商部的电文照录,可信度较高。

图片来源:《申报》1917年5月6日第11版

作为祁门红茶传统贸易口岸的九江、汉口,祁红茶的贸易往来频繁。在江西省、湖北省获奖的红茶中,是否也有祁门红茶,由于没有明确的文献资料佐证,不便作出肯定的结论,但是不排除其可能性。

总之,在茶叶类获奖的41枚奖牌中,红茶占了一半以上。这是由于红茶作为中国的出口大宗,行销欧美市场,深得赛会审查委员的广泛认可。而作为世界红茶之极品的祁门红茶,其大面积获奖,也应该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回望历史,沧海桑田。一百多年前凭借祁门红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风光无限的,无论是北洋政府农商部、安徽省政府,还是上海茶叶协会、上海茶业会馆,抑或是忠信昌、汪裕泰……,虽然金灿灿的奖章奖牌归在了他们的名下,但是他们也只是相关茶叶赛品的蒐集者、选送者。其实,真正获得大奖的却是那默默生活在阊江两岸,大山深处,精心栽培一棵棵茶树的祁门茶农,是那精心制作祁门工夫红茶的胡元龙、洪益良、陈楚材……,是春馨、同和昌、大成茂、恒德祥、恒馨祥……!

【注释】

[1]《1915年巴拿马赛会中国监督处人员暨各省代表名单》,钱文选:《士青全集》,商务印书馆1939年,《环球日记》第59、60页。

[2]《申报》,1915年3月30日,第3版。

[3]《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 1851-1940》,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第 176页

[4] 江苏省长公署实业科编:《江苏办理巴拿马赛会报告书》,1917年,第200、201页。

[5] 陈琪著;陈渔光等编;《陈琪文集 中国近代早期博览会之父》,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18页。

[6] 同上。第224页。

[7] 同上。第225页。

[8]《华茶得奖之由来》,钱文选:《士青全集》,商务印书馆1939年,《环球日记》第60、61页。

[9] 陈琪著;陈渔光等编;《陈琪文集 中国近代早期博览会之父》,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24页。

[10] 屠坤华著:《1915年万国博览会游记》,商务印书馆,1916年,第223、224页。

[11]《申报》,1916年1月7日,第10版。

[12] 王勇则:《图说1915巴拿马赛会光耀世博史的中国篇章》,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0年,第228-229页。

[13]《申报》,1933年7月20日。

[14]《申报》,1917年5月6日,第11版。

来源:徽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