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看待天价茶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专家解读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天价茶”?

茶叶怎么了?

从农产品到“奢侈品”,到沦为腐败之风的“牺牲品”,在此次的“天价岩茶”事件之后,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性看待?点此回顾“天价岩茶”事件始末:《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茶?起底“天价茶”事件始末!》

为此,说茶传媒采访了福建省茶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学者。释疑解惑的同时,也给监管部门、茶叶经营者、以及消费者提供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余文权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福建省茶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

茶叶流通要运作,但绝对不能炒作。一个行业就是一个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极个别茶叶经营者的不法行为,不仅仅会对某一茶类造成不利影响,还有损整个产业的形象。

我呼吁大家建立起一个和谐、健康的饮茶环境,树立一个和谐、健康的饮茶理念。无论是卖茶,还是喝茶,都应该深刻理解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俭、清、和、静”的茶道理念,不要刻意神话、虚化、泛化。我们应该积极弘扬正能量,以科学的知识和理念传播茶文化,把品质、品味、品牌输送到到广大消费者当中的同时,让老百姓喝得起、喝得放心、喝得开心。

高 峰

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福建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此事有厚非,此风不可长;

借由一慧眼,寄予爱茶人。

一是调查摸底,信息公开;

二是正本清源,规范生产;

三是加强监督,净化市场;

四是行业自律,有序运作;

五是标准引导,强化保障。

陈常颂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书记、所长

福建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

茶是健康饮品,“天价茶”的炒作与尚俭之茶德背道而驰!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中国人的传统日常饮品,其品质会因为品种、种植地域、加工工艺及泡茶器具、水质等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其生产成本、感官品质、保健功效等绝不至于差别至大宗茶与“天价茶”的天壤之别!“天价茶”首先是不法商家唯利是图所致,迎合和助长了茶叶消费攀比炫富的不良风气,更容易滋生腐败和“四风”问题,同时也扰乱了茶叶市场秩序,不利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茶人,应该要正确传播茶的保健与文化功能,以茶倡廉;以身作则,带动形成坚决整治、自觉抵制“天价茶”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推介“百姓喝得起的放心好茶”。

郭玉琼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

福建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协同创新院茶产业分院执行院长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茶”,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茶业发展要立足民生。作为商品,优质茶品质较大宗茶上乘,价格较高,无可厚非,是商品的属性,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然而,茶是可再生资源,每年都可采摘生产,如果过度炒作,价格虚高,是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不具有可持续性。茶产业作为现代重要特色农业产业,在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中起了重要作用,要确保大部分茶农获益,让“橄榄形”的中间主导产品市场畅通。作为茶叶专家,应加强茶叶知识普及和培训,宣传科学饮茶,引导茶企、茶商强化行业自律,尊重市场规律,抵制虚标和哄抬茶叶市场价格,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确保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张方舟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教授高级农艺师

“天价茶”不是品质高的代名词,有质价不符的问题存在。建议有关部门制定茶叶标准实物样,结束有文字标准,无实物样标准,无法监管茶叶等级的现状。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等主办的茶王赛,可以专门设计获奖茶包装袋,以低价销售,让广大消费者知道:什么是好茶。

兰 元

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针对“天价茶”现象,应团结多方力量,共同推动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首先,生产销售企业应当重视自身建设,规范执行相关标准,注重产品质量提升,把好质量关,依法依规诚信经营;其次,建议监管部门加大对行业市场流通等环节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以次充好、虚假炒作等不法行为,不断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最后,希望茶叶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能够开展形式多样的茶叶知识宣传及茶文化推广,倡导科学饮茶,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叶江华

武夷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茶学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天价茶”现象已经背离了市场发展规律,对武夷岩茶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鉴于此,行业组织机构应加强各企业自律,以质量为本,文明竞争,不虚假宣传,自觉接受监督,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号召,共同维护良好的经营、消费环境,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低的茶产品,进一步促进武夷岩茶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维护茶产业的整体形象。

“天价茶”仅仅是少部分现象,市场上流通更多的还是“普通茶百姓茶”。可以借助大学及科研机构对武夷岩茶的研究,特别是普通茶百姓茶与“天价茶”的对比研究,去引导消费者科学饮茶,不盲目追求高端茶。

总之,茶是“用来喝”的,首要任务应建立完善相关法规标准,打击茶叶市场乱象,促使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化发展,提升茶企的品牌意识,让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注:内容来源说茶ShowCha,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人说不清楚中国茶,这是一种悲哀” 专访中茶协秘书长梅宇​

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茶价高就一定错

但打击过多过滥的

“天价茶”一定没错

打击“天价茶”应该羁縻结合

“中国人说不清楚中国茶,这是一种悲哀”——专访中茶协秘书长梅宇

记者:周群峰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茶”,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关于“天价茶”,最近几年反复发酵。一些畸形的茶叶观造成天价茶的乱象丛生,天价茶虽是极端例子,但定价体系混乱、盛行包装炒作和圈子文化却普遍存在。不仅让茶叶从农产品异化为奢侈品,也让普通老百姓难以喝上好茶。有好茶但没有好的茶叶品牌,也一直是中国茶行业的一大痛点。

成立于1992年4月的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简称“中茶协”,是国家唯一的4A级茶叶经济组织,负责全国茶叶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工作,上级主管单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曾在国内贸易部(后为国家内贸局)、香港华润等单位任职,近十年来,负责组织编撰《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报告》。

(资料图片)梅宇。

近日,在接受专访时,梅宇认为,质差价高的“天价茶”之所以出现,说明茶企和消费者都存在错误的心理。有很多茶品的价格是被恶意炒作上去的,已经远远高于自身实际价值,存在着欺骗性,应该重点打击。

现在有种不好的社会风气,“茶企不炒作,顾客不购买”

记者:“天价茶”最近几年持续被曝光,你如何看待“天价茶”?“天价茶”有哪些负面影响?

梅宇:关于“天价茶”,我的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价格层面,“天价”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数额范畴,但总的来说,动辄5位数一斤的茶叶,远远超出了大众消费者的接受能力与认知范畴。二是价值层面,在市场经济中,好的、稀缺的商品应该有与之匹配的价格。但恰恰是因为稀缺,才会成为市场中炒作的素材。在当前的“天价茶”问题上,有很多茶品的价格是被恶意炒作上去的,已经远远高于自身实际价值,存在着欺骗性,这显然是应该重点打击的。第三是消费与销售层面。也就是说,谁在“买”和谁在“卖”,涉及社会风气和行业风气。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茶价高就一定错,但打击过多过滥的“天价茶”一定没错,打击“天价茶”应该羁縻结合。

“天价茶”对产业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严重破坏茶叶市场的稳定性;二是影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茶产业是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具有重大意义。消费者失去信心,对产业的影响可想而知。三是会使一些心存侥幸的不良茶企哄抬价格,甚至贩卖假货,对构建诚信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四是会助推攀比心理的衍生,带动奢靡之风,破坏社会风气。

记者:“天价茶”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天价茶”不是新生事物,为什么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

梅宇:那些质差价高的“天价茶”之所以出现,说明茶企和消费者都存在错误的心理。现在有种不好的社会风气,那就是“茶企不炒作,顾客不购买”。作为茶企,看到别人推“天价茶”,感觉自己不出一款就落后了一样,于是就跟风研制,并通过制造神秘感来炒作、推广。还有部分有消费能力的顾客进了一个店,往往会问有没有镇店之宝,如果没有,就会觉得这个店档次不够。

现在打击“天价茶”,就是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抨击,也要普及茶叶的科学知识。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制止了天价茶问题,还会出现别的天价替代品。

“天价茶”反复出现,有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好茶确实存在,但是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太少,所以过去即使有“天价茶”也不是普遍现象。一些默默无闻的小茶企,也不太可能制作出这种茶。二是有些“天价茶”是因某种特定环境而产生的。譬如说有些茶是在公益拍卖中出现的“天价”,如果把这种天价理解为茶品本身的价值似乎过于牵强。第三,茶叶本身是有健康属性与生活品位的产品,当我们脱离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基本需求,进入到美好生活的更高层面后,确实需要有一定的消费提升。同时,茶叶关系到几千万涉茶人口,价格是一把双刃剑,一边是消费者、一边是生产者,如何把握好尺度是问题的关键,理性持续增长一定是大方向。  

江湖郎中式的“大师”不可取

记者:茶叶领域比较推崇“大师”茶,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梅宇:我们首先得承认,茶叶界是有大师的,也是需要大师的。俗话说,“茶靠拼配、酒靠勾兑”。制茶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特别是拼配过程非常复杂。而这个过程是需要那些具有工匠精神和专业精神的人来做的,他们既是实践家,也是艺术家,非常不容易。

当然,要成为大师,除了具有专业精神、工匠精神还不够,还需要“传道、授业、解惑”,而我们认为的大师,更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带动乡村振兴,创造社会效益。具备这些条件后,才能称为“大师”。

记者:有些“大师”频频为一些茶企站台,成为“天价茶”推手,是否存在这些现象?

梅宇:大师站台,也得看是为谁去站。比如他们出面为一些质优但缺少知名度的茶农、茶企代言,帮他们宣传,拓宽销售渠道,这无可厚非。如果是为一些劣质但高价的“天价茶”代言,这样的话,他们和一些卖假药的江湖郎中就没什么区别了。

大师也有“真大师”“假大师”之分。现在大师满天飞,有的人不潜心钻研茶艺,而是忙于走穴,是一个畸形现象,这样的大师需要抵制。真正大师不会牺牲自己声誉去挂名捞金。

消费者应该注重政府权威机构评定的真大师,比如农业农村部会评选制茶大师,我们协会也推选大师。在同等技艺条件下,放弃小我、实现大我,放弃小利、为民谋利,这就是工匠与大师的最大区别。

记者:现在茶叶价格区间很大,消费者怎么辨别其是否物有所值?

梅宇:我们通常说,倾销和恶意炒作是一对“兄弟”,一个是无底线,一个是无上限,他们的最大克星是行业利润率。在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国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利润率。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茶行业也没有明确的市场利润率。这就需要行业组织与政府相关部门及科研院所等,共同科学推导和积极倡导合理的行业利润率。有了行业利润率做标杆,当企业销售价格超过上限,即可成为恶意炒作的依据;一旦突破下限,又可以视为倾销。

当然,这首先得有法律的依据,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应该有所体现。有了行业利润率这一工具,茶叶金融等问题其实也会得到相应的解决。不过,由于制茶的技术含量较高,成本、知识产权等也不能只做简单的加法,这确实给价格定位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从目前茶行业的现状看,选择品牌茶企、品牌茶叶应该是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中国人说不清楚中国茶,这是一种悲哀”

记者:茶叶领域是否有明确的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是否具有约束性?

梅宇:目前,我国茶业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行业标准补遗漏、企业标准强质量、团体标准搞创新”的格局。范围涉及茶叶种植、产品、生产加工(深加工)、销售、包装、标签标识、质量安全等方面,并逐步向冲泡品鉴、轻工、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延伸。

现行茶业国家标准166项,行业标准171项。例如,“十三五”期间,由我协会与地方政府、会员企业共同立项制定发布的有6项。此外,全国还有茶业地方标准826项,覆盖全国22个茶叶主产销省区。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标准化法》正式赋予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鼓励社会团体组织制定团体标准,构建了政府标准与市场标准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截至目前,茶业团体标准共有310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也是全国茶行业首个获得团标制定发布资质的单位。

茶叶虽然属于食品范畴,但不是生活必需品。全国茶标委制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均是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同时,标准内容中只明确规定了产品品质特征和基础理化指标,并不涉及价格。现在茶叶的定级与定价都是茶企的自主行为。对消费者而言,他们看到的茶叶外包装上的“特级茶”“一级茶”仅是产品品质特征表述。

记者:在茶叶的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该怎么规范市场?为了规范市场,可不可以强制茶企对应国标?

梅宇:我经常说“中国人说不清楚中国茶,这是一种悲哀”。作为行业组织,我们有很大的社会责任,与业界一同,通过普及茶叶知识、茶叶标准,去帮助国人接触、了解、认知、认同中国茶。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并行,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只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消费者来说,只需要选取一类标准来看,就可以去选择合适的商品。

在计划经济时代,茶叶是由国家统购统销的。但进入市场经济时期,茶叶市场必将是越来越开放。如果政府对茶企过度干预,无疑会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目前来看,只有食品卫生标准,也就是说《食品卫生法》上明确要求的、确实危害到人体健康安全的食品,相关部门才能进行干预。因此,强制茶企对应国标或地方标准的行为不可取。  

中国人应该为中国茶感到骄傲

记者:茶农、茶企、经销商等环节中,炒作主要发生在哪些环节?

梅宇:在茶叶从种植到销售过程中,茶农做的就是前期的种植、采摘等工作,他们属于被茶企采购的一方,属于前端的茶农是按质收购,不存在炒作空间,越到产业链后端,被炒作的空间就越大。尤其是到了终端市场以后,经销商要宣传、推广,也会和其他经销商互相竞价。所以有可能出现炒作和价格虚高的情况。但现在市场越来越透明,这种炒作也不是普遍现象。

记者:金骏眉、西湖龙井等名茶,在尚未采摘时,网上和一些实体店就开始卖所谓当年的“新茶”,怎么规范这种现象?

梅宇:帮助普通消费者鉴别茶叶、推荐茶叶,是我们行业组织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目前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基于互联网,正在建立一个标准化、信息化的大数据平台。消费者届时登录这个平台,就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所需信息,包括可追溯信息。二是协会与国内十余个名茶产区政府联手,制作发布了采摘指数和价格数据。也就是说,通过看采摘指数,消费者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名优茶的可采摘情况,对价格也会有个大致判断。三是协会通过筛选、甄别,每年都会向社会推荐有实力、有规模的诚信品牌企业。这样,就可以保证消费者既可以看得到,又可以买得着。

记者:中国是茶叶大国,但长期有品类无品牌,你如何看待中国茶叶产业的前景?

梅宇:据我们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茶叶农业产值达到2627亿元,内销额接近2900亿元,出口额仍保持在20亿美元以上。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中国人应该为中国茶感到骄傲,中国茶与中国人的关系之紧密举世无双。我曾经与印度茶委会进行交流,他们羡慕地说:“中国茶好,既有文化也有历史。印度的茶只有历史没有文化。”因此,中国人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同就是一种文化自信。当然,在文化认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知识普及。中国名茶有上千种,还有一些拼配创新的茶等,一一道来并不现实,但是可以有一个总体了解。此外,为更好地推动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茶产业还应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出更好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赣茶·聚焦,莫让一杯清茶“染奢靡”

茶为国饮,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健康饮品。但近年来,茶叶市场上频现“天价”茶,究竟此茶是物有所值还是过度炒作的讨论从未停止。(部分茶叶因其生长环境的独特性、原料产量的有限性、再加上它“有故事”的厚重历史,部分商家竞相炒作,肆意打造“天价茶”的现象。)

近日,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茶叶市场价格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旨在引导有关茶叶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遏制跟风涨价和和不合理涨价行为,倡导理性消费,营造有利于茶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社会氛围,让茶叶变成老百姓喝得上的健康饮品。

针对这一话题,赣茶融媒体也采访了部分茶行业从业者及消费者。我们听听各方人士如何看待“天价茶”?

业内人士谈“天价茶”

袁利人

江西林恩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茶是一个地域性产品,好茶源自好的资源,有限的供应和艰苦的采摘与制作,因此在一个爱茶的国度里,好茶好价,适度高价无可厚非, 但面对高价炒作需要关注的是核心问题有二:

1. 价格的虚高有没有让真正的生产者受益, 茶农,茶加工商有没有从好茶,好产品中获益 ,如价值泡沫仅仅停留在贸易商,经销商,职业炒家的环节,囤积居奇,恶意制造概念,虚假传播,就有违商业的真谛,价值的畸形分配必然导致产业的恶性发展。

2. 中国茶以雄踞全球60%的种植面积, 每年生产全球约49%的产量(2019年289万吨),以目前的国内消费,出口和饮料工业用规模已产生过剩,在此背景下,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价格的不透明,市场不规范并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江致富

江西省婺康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首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其次,消费者对于茶叶的消费越来越理性,天价茶的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小,人们更注重茶叶的品质、安全、实惠性和资质是否齐全;再次,对于茶叶生产者而言,要适应市场的趋势,完善各方面的生产资质,生产健康、安全、可溯源、价格实惠的茶叶产品。厂家要做好茶叶种植和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就此话题,小小茶也采访到了赣茶的老朋友——陕西茶人联谊会会长韩星海老师,他表示,我们应该提倡健康养生的大众茶、平民茶、口粮茶!

韩星海

陕西茶人联谊会会长

所谓的天价茶,纯粹是商家以“爆发户"的心态在疯狂炒作捞大钱。但爱茶人要冷静,不要人云亦云跟风跑,给消费者挖大坑。吹尽黄沙始到金,天价茶只是一阵风。作为一位茶人,我们应该提倡健康养生的大众茶、平民茶、口粮茶!

消费者眼中的“天价茶”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本人是不赞同“天价茶”这一概念的。因为“天价”二字就让人望而却步,普通的老百姓肯定是消费不起的。如果改成等级的“小罐茶”、“定制茶”,或许还能接受。

我本人非常喜欢饮茶,饮茶不但能修身养性,让快节奏的生活变得舒缓;还能够养生。我也喜欢与茶友一起探讨茶文化,有机会也想去原产地体验寻茶、采茶等,体验当地的茶文化,让饮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建议:更多的制茶企业、社会群体和热爱饮茶的志愿者,为消费者提供和宣传优质、安全、放心、实惠的茶产品,普及科学饮茶知识,让更多的人能懂喝茶、爱喝茶、喝得起茶,真正享受健康时尚的幸福美好生活。(茶友 张敏)

1、市场有其规律,有天价茶产生前提是有需求,商家才会市场。推出天价茶。这样可以吸引眼球,宣传方面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说到实质,其实就是相关政策对市场价格缺乏管制,只能通过媒体舆论来间接控制。

2、从买得起的高端用户度分析,卖高端茶也是一种彰显身份和进行推广自身价值的体现,我能买到其他人买不起的高价茶。对自身或者是相关企业有满足感,买的用户到不一定自己喝,你是作为礼品或商务场合使用,喝的人感受到这份诚意啊。

3、对真喜欢喝茶的茶友,跟我们没关系,喝到底怎么样呢?不喝到底怎么样呢?我们喝自己喜欢的就行了,但这对茶友群和茶行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天价茶会导致整个茶叶界或顾客群严重对立。(茶友 阳光)

曾经有机会去茶山走过看过,那些所谓的天价茶也是辛苦的茶农一芽一叶采制而来,辛苦的是他们,若非说此茶“天价”,那一定是茶农的一颗真心无价。

希望茶叶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茶叶市场的监管力度,对存在过度炒作、串通操控茶叶价格,甚至以次充好等行为的依法查处,并予以曝光,我们消费者才能更好的鉴别。(茶友 雨中品茶)

诚如这位茶友所说,“若非说此茶“天价”,那一定是茶农的一颗真心无价。”确实,赣茶融媒体为对江西茶产业进行深入的发掘报道,在探寻茶原产地茶园和野生茶林的同时,看到了那些苍老佝偻的婆婆在一心一意的采摘嫩芽,还有伏在萎凋架上轻轻翻动芽叶的年轻师傅,更见过浸润出茶色、粗糙有力的大手在锅中翻炒着茶叶,背上的汗却早已渗透衣衫。他们的艰辛与真心,才是真正的“无价”!

虽然“天价茶”的现象只出现于少数、个别茶企,但是如果这种现象不正确制止的话,它将对整个茶产业造成很大的伤害。为此,在“3·15”到来之际,赣茶融媒体呼吁茶界同仁在规范经营管理,做大做强品牌之路的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切莫让“奢靡”之风成为阻碍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绊脚石。同时,也提醒我们亲爱的消费者应理性消费,千万别被“天价茶”打乱了节奏,喝好茶选对的不选贵的!让我们共同营造有利于茶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社会氛围。

今年“3·15”的主题是:提振消费,从心开始。一个新的消费时代正在乘风破浪而来,在每一位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的共同努力维护下,良好的消费新生态将让每个人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地享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共同迎来成长的春天,共迎茶行业的未来!

来源:赣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