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趣谈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茶饮趣谈:茶中觅趣总关情

中国古人历来就有搜索奇闻轶事汇集成书的传统,可以让人在读正史外开阔视野,广博见识,兼有怡情悦性之功。被称作“上古时期的百科全书”的《山海经》大概是最早的此类书籍。

在茶事上开此先河的是茶圣陆羽,他在《茶经·七之事》中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记下了唐朝以前与饮茶相关的传说、典故,不仅提升了《茶经》的文学价值,也提升了其史料价值。应该说,后世茶书相关内容都是对七之事的完善与补充。

茶友官兄,性爱茶,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对茶中趣事情有独钟。多年来在典籍中搜奇集异,在生活中努力发掘,经过数年笔耕完成《茶饮趣谈》一书。读完此书稿,我很是赞叹。

我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与教学时,发现有些初学者对茶中趣事很感兴趣,并由此走上了习茶之路。但古代茶书不多,更没有此类专题性茶书。此类轶事散见于各类典籍之中,加上历史久远,文字晦涩,很不容易为今人理解,故作用不够彰显。

当代茶书属于井喷式爆发,各类茶书都有。我一直期待有一本于教学有益的“杂书”能够出现,但我知道此事不易。本书作者对此命题有浓厚的兴趣,凭借多年文字工作的深厚功底,广泛搜集资料,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完成此书,亦是茶界一件幸事。

遍览此书,有几个特点:

其一,全书犹如一篇篇好的散文,通过一些看似无关的传说与故事,若隐若现地勾勒出我国茶饮、茶文化发展、传播脉络。

其二,言之有物。本书在选材上尽可能注意到有趣、有味,更注意到对人心灵的影响和启迪。本书不仅缩编了敦煌文书中王敷的《茶酒论》,介绍了我国藏族的《茶酒仙女》、布依族的《茶和酒》,同时还介绍了日本的《酒茶论》、英国的《赞茶诗》。这一下子开阔了眼界,让人看到了文化的同源性与教化性。

其三,言之有据。本书在引用材料时努力做到广览博收且有依有据。

其四,时见“春秋笔法”,暗寓作者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五,延伸阅读部分的设置极大开阔了读者的视野。这样既节省了读者查阅资料的时间,又增加了本书的内在厚度。

闲人有诗赞曰:史海钩沉非易事,茶中觅趣总关情。茗烟缥缈无寻处,回首相逢青霭中。

(《茶饮趣谈》,官建文编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镇沅“八大爷”趣谈

镇沅县,一个隐没于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的神秘普洱茶产区。2020年底,我们深入长山大水之间,寻访这一处茶王的领地,逐一拜访那些散落森林中的古老茶园。如今,“爷号茶”已经成为了镇沅县着力打造的一个区域公共品牌,延续着古老茶园的故事。

山川森林中的行走引发了我们的无尽想象,让我们写下了这段关于“八大爷”的传奇趣谈。

义勇出乡关 同心归山寨

故老相传,九甲当地土司对各族课以重税,而以茶税最为严苛,民众深以为苦。无量深处其中一部苦聪人头领“吼牛”,为抗征茶税,啸聚乡民。他训诫族人:我们世代在深山耕种,乃是大山的子民,该以苍鹰为伴,群山为家。于是一路迤逦逃至哀牢深处。途中见一只带七彩羽翼的大鸟,傲立于东山之上,摆动尾羽,喔喔啼唱,如在云端,声音嘹亮悠远。一族人抬手搭箭,“嗖”的一声射去,吼牛伸手阻止,那箭失却准头,斜插在大鸟尾羽之上,带箭朝东南千家寨飞去。是时千家寨山高林密,于是吼牛率众在险要之处设置隘口,于高地垒筑炮台,纵横连绵数里。土司令地方武装数度进剿,而每至山门,余勇皆散入密林,或施放冷箭,或于狭路阻击,皆不得深入,故义军守险要,据高垒,成两相对峙之局。地方团练率众四下围山,禁民出入,一时边关怨声沸腾。

是年天久旱不雨,大吊水、小吊水相继枯竭,山间数丛流泉竟干涸见底。义军面临水粮断绝之患,众头领在山上如坐针毡,无计可施。吼牛长期与土司抗衡,深知此次官兵的围剿志在坚壁清野,令义军粮米难继,坐困空山。虽然大寨被围困,由于长年进山打猎,他知道一条小径蜿蜒下山。于是派膝下八子,分赴各山求援。

正值初冬,山深林寂。是夜晨星初现,一行十余众迷失在丛林之中,难明方向。但闻晨鸡啼唱,忽而在东,似有人家。八兄弟寻声而往。冬日里山间迷雾凝结在茂密的丛林间,众人冒着寒气,劈开荆棘,跨越条条山涧,苦苦寻路而前。大兄弟说,我们走出山林,追随父亲,为的是把战争的烽火阻隔在家门之外,如今昔日的家园已毁,父亲已经身陷重围。我们誓当重归林下,回到大山的怀抱。

当夜星月暗淡,八兄弟借着夜色来到九甲镇,只见市集萧条,户户闭门。为联络八山寨民,义军在九甲“跃马客栈”设置了秘密联络点。他们待到天色昏黑,潜踪匿迹来到跃马客栈。只见星月稀微之下,一盏饱经风雨的红灯笼兀自伶仃悬在屋角,众人潜近院墙,轻声叩门,过了好半天,一个干瘦的老头提着马灯,探头从门缝里张望,见是山寨中人,方才开门。原来此时,四方出入九甲的大道均设置了卡子,寻常车马、来往客商,均不得通行,平常人烟辏集的繁华镇甸如今一派萧条。

八兄弟简要说明来意,取出联络各山的信物,连夜赶出了九甲镇分头赴各寨联络。

且说长兄来到茶山箐,这个村寨地处偏远,少有人迹,山高林莽,多的是野猪、虎豹之类的野兽,原住民中的数十户人家里,十之八九都是猎户出身,村中早就风闻千家寨抗争义举,各出精干之人,组成了巡山队,日常打猎之余,便时常操练,派人出山打探消息,知悉大寨深陷重围,常怀义勇之心,意欲以一己孤愤慨然相助,只是势单力薄,无从投奔。队长长根原是“吼牛”部属,日常兄弟间也常自联络,每每二人深夜畅饮,坐论时事,夙夜兴叹,无不扼腕。

两人计议联络各寨乡民,齐聚九甲镇,由外扰袭以解内困。于是分派人手和各处联络,依计秘密行事。

其时已是四月十六,一年一度的茶王大赛眼看将近,历来各寨间的斗茶都是热闹非凡,近年来茶税严苛,不少乡农激愤之下,不乏砍倒茶树,烧毁茶园,但多被村中长者劝阻。今年各乡各寨依例张罗斗茶节,较之往常更是热闹。

八兄弟联络八寨的杀戏舞队连夜操练,各村收集戈矛器械。四乡民众以茶王赛的由头,陆续从各村寨赶至九甲。在镇外的高阜处,赶建赛台。进剿头领听闻今年的茶王赛声势浩大,连夜快马上报,请示派驻兵马。一来此时当地土司也是内忧外患,无暇旁顾,二来茶王赛乃是镇沅历年盛事,深入民间,政府惯常借此鼓舞乡农茶叶采收,催征赋税,今年虽是声势颇壮,却也无法明令禁行。一时间,七山八寨的乡农、商旅、猎户,均各踊跃加入。

鼓舞歌茶祖 击节退官兵

开赛当日,设茶祖祭祀,为正名,取意高山仰止,茶祖为尊。祖字居上,爷辈为先。拟定八个品名,均以爷字当头。一则取自茶之初,本为药用,医者仁心,爷、医,在当地的土语中较为相近,冠之以“爷字号”的名头,本取茶为药用的古法训导。由于今年饱受压榨,乡民立意以爷字号亮出奋起反抗之决心。

祭祀茶祖当日,一轮红日眼见西沉,八支杀戏舞队各挺戈矛,八支海碗大小的火炬,在山风劲吹之下喷涌点燃,赛场当地亮如白昼。鼓锣喧天,声闻数里。八支队伍左右盘旋,随鼓声而动,真有冲锋陷阵般的声势。围山队伍远远闻声,不禁心如擂鼓,日夜加强戒备。长根混在队伍之中,在轰乱之际连夜入山,告知山寨众人,拟定三日后,内外齐举,冲散包围。

连日茶王评比热闹非凡,马邓舞队以吼牛长子首战,只见他一身墨绿棕皮蓑衣,手执一副老木头粗大拐杖,头戴毡笠,献茶之礼如龙在野,雄踞当地,手执一瓢形陶壶,在篝火之中烘烤,再冲注清冽山泉,制成“火塘茶”。还未入口,只见茶气蒸腾而上,茶韵如高山阔野,浑厚粗放,饮之则劲足底后,回味悠长。马邓茶向为当地名茶之冠,相传诸葛孔明行军到此,得山民授茶解毒,颇具药效,契合医道,一鼓夺得八爷之冠,位居首列。一郎中打扮的方士肩负药囊,腰系葫芦,随之而出的是一名病患打扮之人。只见他不起身泡茶、斗舞,却只是望闻问切,把脉推拿,拔开塞子,从葫芦之中倾倒药酒之物,作行医之状。原来老者受家学熏陶,钟情于医道,常年深入山林采药,以老海塘茶发为药用,日常间救世济民,深受爱戴,仁者之德在各寨间均有知闻,被尊为二爷。

砍盆箐舞者作乡农打扮,手执竹刀,携竹杖,青衣高髻,击节起舞。或歌或行,左右盘旋,大有隐者之风,他所作歌曲乃是当地采茶曲,闻声清冽如山涧流泉,歌罢从竹杖中取献茶叶,当场冲泡,叶底黄绿相间,恰如所执青竹,香气高扬,饮之则回甘幽绝,韵致高远,品评相较,位列三位。摘得四爷席位的却是一名女子。其人一身红衣装扮,乃取意驰名远近的古法晒红甜茶,舞者迎风,翩翩而来,如带茶香悠悠袭人。代表老乌山出台的却是一身僧袍的和尚,只见他单手托钵,似是力托泰山之重,一步一行,有风虎云龙之势,所展示舞姿,似是一路拳法,又似一种舞步,行毕献上茶礼归座。所制茶岩韵幽独、香沉凝重,存之香能沉汤、品之味香合一,更为甘爽。茶界称之为“老乌山之巅”。位尊五爷。只听一曲箫声呜咽,一着翠绿罗衫佳人款款而出,长袖善舞,手按长啸,曲调婉转,原来五一当地以绿茶声名最著,舞者小家碧玉,却也娓娓道出茶之神韵,虽无毛尖之滴翠,龙井之鲜绿,却也是茶色如茵梦,饮者如沐春风,位列第六席。

紧接着千家寨却是两人上场,一男一女,男舞者一身黑色装束,披戴龙鳞配饰,身姿矫健,女子来自山脚美人寨大黑菁,彩裙曳地,相伴起舞,却是舞一个民间流传的“蟾鱼传说”故事,双双献茶而去。此茶山野气息浓厚,饮之甘甜似琼浆,香悠韵长,位居第七。茶山箐虽说长根自居末位,但地远茶自香,韵致天然,具山野之气,隐有花香蜜韵。

分为两派的八区茶品一属哀牢山系,一属无量山系,同出一源,却也各具风味。八队斗茶争奇斗胜,一一分晓,大赛第三日,由各寨中年轻茶姑礼献。

当日各寨代表头戴红花,腰系彩带,捧着八份茶礼,鼓吹来至山下。土司府大头领掀髯而出,哈哈大笑。正当献礼之际,只听山寨门头一声炮响,山谷雷动。舞蹈队中四乡义勇戈矛齐出,直奔入营盘。混乱之际,山上头领率三千余众,漫山遍野而来,直如洪水猛兽。连日困乏的义军此时乃是死地之兵,均是猛如饿狼,杀戏队伍,均各义勇,习练有熟,两相夹击之下,军兵如蚁溃散,多被围歼。不少士兵慌不择路,逃窜入山,多被俘获,或掉入深涧。

此役之后,当地土司无力进剿山寨,至此吼牛率众在千家寨连营数十,分驻要冲之路,牢牢守住山头。后朝野清明,四海升平,义军均各回乡耕种,成为安分良民。至此之后,镇沅八寨爷号的名头在当地享有盛誉,驰名他乡。“爷号茶”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从未被遗忘。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0年12月刊

作者丨三胡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紫砂壶带圈钮的,你都知道几个

 

众所周知,紫砂壶的造型艺术非常丰富,从明代至今,无数器形的设计、演变都非常有特点,此外有的设计还有装饰性、把玩性,圈钮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葫芦壶

 

曼生葫芦形制极佳,钮置小环更是点睛之笔,壶身铭『为惠施,为张苍,取满腹,无湖江』

 

惠施、张苍都是历史上葫芦趣谈的雅君,更是福禄长寿之人,曼生玩度壶境有此感慨,去孤闷、平心气,满腹大容天地,无论湖江之拘束,极为潇洒。

 

壶铭切壶切情,寓意美好,福禄寿齐全,为吉祥之物,象征和谐美满。

 

造型各异,但圈钮保留,在倒茶时,自然垂下发叮咚之声,别有逸趣,亦可把玩。

井栏

 

此为曼生仿古井栏造型,壶身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还原曼生井栏的神韵,浑厚古雅,做工周正、细致。

 

壶身圆中有方,沉稳而不凝滞。斜斜向上的管状流和重心略为下沉的环形把,前后呼应。

 

在桥钮上加做圈钮,是井栏中不大常见的,此款有圆圈钮,亦有绞圈钮,别具一格,各有韵致。

双圈

 

此壶高身筒,硕伟,挺拔。壶钮上有两个环圈,珠圆玉滚,寓意双璧辉映。

在清代时就有此器形,其流多为水平流,而顾景舟先生取样改动设计,将其制为三弯流,同样保留了双圈的造型。

桥型钮处套有两个螺纹的双圈,可以自由活动,制作极为精巧。

 

 

此壶更是当年顾景舟先生带去台湾展览的两把壶之一,可见其在顾老心目中的分量。

圈顶壶

 

此为紫砂七老之一的王寅春先生制作的圈顶壶,此壶在本月二十一日将在嘉德秋拍上上拍,有兴趣的朋友亦可前往留意。

 

当然,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圈钮,都是活动的,此外还有做纽扣形的圈钮壶,明代制壶大家时大彬就有两款代表之作。

大彬圈钮

这些圈钮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大家手里有没有这种类型的壶,或是见到过,也都欢迎讨论!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