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青海茶苏寺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精读丨茶叶江山,一茶一江山

各说各话 By:WinToGo

 

 

 

 

 

 

本期主题:洗茶

 

 

 

 

 

您有什么想说的?

 

 

 

 

 

文末点击“写留言”处提交您的分享。

 

 

精读笔记第十五期

《茶叶江山——

我们的味道、家国与生活

 

 

 

 

书名:

 

茶叶江山

作者:

周重林/李乐骏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内容梗概

千百年中,茶怎样融入我们的生活与血脉?近代以来,茶运与国运如何相互影响?今天,我们还能经由这片叶子,找回昔日的味道和生活方式吗?一本有关茶叶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书,但又不仅仅是讲茶叶,里面有我们的味道、情感、历史,牵扯到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很多事情。

 

 

 

内容亮点

茶叶江山:我们的味道、国家与生活

喝茶与爱国

茶:昔日的荣耀,今天捡回来了吗?

中国VS印度:茶叶原产地之争

茶马古道上的茶叶复兴

康藏: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青海:茶叶贸易缔造的种种奇迹

 

 

精读笔记

 

 

 

我们的味道、家国与生活

 

茶叶是一种观念的产物,茶园成为江山的界线,国家情怀就在其中。

 

▲ 詹英佩版古六大茶山分布图

 

对于中国、老挝边境上的诸多边民而言,国籍大部分时候只是身份证上的标识。一个卖普洱茶的老挝籍姑娘张天丽,来云南好多年,卖过木材、翡翠、现在又开始卖普洱茶,她的笔记标注过普洱茶的分类、工艺、茶祖、茶山、干仓、湿仓等问题,从这些笔记深入剖析普洱茶文化、起源、国家、生活。

 

 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版本非常之多,考证过程也异常繁杂。詹英佩出版《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后,她所绘制的六大茶山分布图成为流传最广的版本。

另外一个女作家阮殿蓉写的《六大茶山》,那个时候,阮殿蓉以六大茶山命名自己的产品:“易武正山”“倚邦野生饼”“攸乐野生茶”“班章野生茶”,从命名方式来看,她把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合并,这个变化在詹英佩写第二本书《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时,访问的就是新六大茶山。

这些茶山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重新“回归到经纬度之中”,被重新确认、传播,以至于单单一副茶山地图,就可以卖到10到20元。文化的疆域伴着茶叶的疆域,最后在商业帝国时代被合二为一,成为茶人聂怀宇口中经常唠叨的“文化经济联合体”。

 

  茶祖是谁?  

 

张天丽准备考茶艺师时的疑惑,茶祖到底是谁?

在云南,“茶祖是谁”成了一个概率事件,答案取决于你遇到谁,碰到当地人,“诸葛亮是茶祖”这个答案的几率要大一些,甚至把布朗族的茶祖叭岩冷都比下去。

叭岩冷是当地人自己的茶祖,但是关于这个高贵冷艳的名字许多人是从苏国文那里才了解到。他那段关于茶祖遗产的诗性描述与独白,打动过许多人:

茶祖临终遗言,我给你们牛马,怕遭自然灾害死光。

要给你们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完用完。

给你们留下一片古茶园和这些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它,决不能让它遗失。

 


▲2013年11月18日,由王冲霄执导的6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在CCTV开播,
该纪录片团队足迹遍及中国、英国、日本、印度等茶叶国度,试图通过小小的一片茶叶,把历史于当下,中国与世界贯穿起来。

 

苏国文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布朗王子,景迈山茶园的掌灯人。2009年景迈山古茶园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就意味着景迈山古茶园拿到了申请世界遗产的入场券。

事实上,依靠景迈山卫生的布朗族,早就在苏国文的带领下确立了《保护利用古茶园公约》,规范了古茶园的开发利用。这既是遵从祖辈的遗命,也是保护他们赖以为生的源泉。就像祖先所教导的那样:“给你们留下一片古茶园和这些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它,决不能让它遗失”。

 

喝茶与爱国  

 

将喝茶与爱国关联起来,这并非中国独有的孤例。英国人在殖民地印度种植茶叶期间,饮用印度茶而不是中国茶,同样被视为一种对王室效忠的爱国表现;等到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人也号召同胞抵制英国运输来的茶叶——不喝茶就是爱国的表现。

詹英佩在《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修订版)前言里提过,清政府为了稳固南疆、安抚夷民,把六大茶山作为贡茶和官茶采办地,六大茶山从冷寥走向繁荣,詹英佩回应了梁秋实在《忆故知》里的发问:“不喝茶还能成为中国人吗?”她提醒读者:“会种茶而不种茶也难成中国人。”茶园成为江山的界线,家国情怀就在其中,不喝茶的中国人也被视为“不爱国”。

 

历史激荡中的茶叶救国之路

 

曾经一度,网络上就云南普洱茶用老挝茶来做引起了口水战,闹的沸沸扬扬。了解的茶客都知道云南茶用缅甸茶、北越茶以及老挝茶来做是一个悠久的传统,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所以老挝茶与云南茶口感上区别不大,甚至有几个激动的茶客都说,那边产茶的地方,原本就是版纳的,被法国人抢过去了至今没有归还,搞得现在十二版纳都不完整。

清廷的割让领土之举,带来的是思茅被辟为通商口岸,对茶叶出口课税。茶山之利,终落外人之手,中国茶销路遇阻。

直到1937年5月1日,在“实业救国”的时代背景之下,云南作为备选茶区,1938年湖南、湖北等地茶区被日军占领,在日本大举侵华的背景下,中国茶叶云南分公司成立,此后,云南茶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若问云南茶之于中国的价值,倒不如问云南之于中国的价值。要知道,正是在“国将不国”的语境下,“云南要素”才被重新予以重视。

 


▲ 图为1951年中国人保为茶公司云南分公司开具的运输保险费收据,由陈泰敏供图。

 

 

茶:昔日的荣耀,今天捡回来了吗?

 

因茶而引发的讨论,自晚清以降,从未停息。因为茶在英国和印度的崛起,古老的中国茶丢掉了荣誉的光环,这一事件现在还如肉中刺,撩拨着国人神经。他们争论的到底是什么?是茶的籍贯,还是茶人的尊严?

 


▲1940年,时任福建示范厂厂长的张天福,
设计并制造了中国第一台木制手推揉茶机,

为了“勿忘国耻”,他将其命名为“九一八式揉茶机”。图为张天福当年与他设计的揉茶机合影照。

 

中国vs印度:茶叶原产地之争

 

英国为了不在茶叶问题上受制于中国,又因为英国本土无法种植茶树,所以他们只能把茶树移到殖民地,而在印度开辟茶园就是英国人普遍理解为一种爱国行动,就像他们倡导饮茶是对王室效忠那样。

但是,要引进中国茶树、茶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没有中国官方许可,这些植物只能靠偷运引进。后来,英国人根据乌克斯在《茶叶全书》里的梳理,宣布在印度发现本土茶树的消息。然而,这一发现并未获得广泛认可。事实上,西方著作中有关印度人吃茶的记录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阿萨姆地区离云南西北部最近,现今在阿萨姆地区从事茶树种植的村民有不少为景颇族,他们仍保留着类似云南景颇族的民居和着装等生活习俗,由此推断阿萨姆的景颇族和茶树都是与云南同宗同祖的。

英国人一方面成立阿萨姆茶叶公司,在印度广泛培育,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茶树的偷盗。罗伯特·福琼曾4次来华,盗走茶苗、茶种及制茶技术,到1840年底,阿萨姆茶叶公司发展惊人,1848年开始盈利,1852年开始分红,到了1855年,产量高大58.3万磅。

 


▲图为福琼所绘华人担茶图,茶箱里装的是君眉。

 

印度茶叶实现机械化大生产

 

随着茶园面积的扩大,制茶机器也开始诞生。而机器的出现,又反过来推动茶园的扩张。到了1888年,印度茶产品高达8600万磅,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数量全面超过中国。也在同年,为了向中国就近倾销茶叶,英军悍然发动第一次青藏战争。战争结果就是,清政府与英国先后签订了《藏印条约》与《藏印续约》,承认锡金(条约称为哲孟雄)归英国保护,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在亚东享有领事裁判权以及进口货物5年不纳税等特权。从此西藏门户洞开,印茶长驱直入。

 

 

茶马古道上的茶叶复兴

 

长期以来,北纬39°及其以北无法种植茶叶,这决定了许多区域只能从南方购买茶叶,这是茶马古道形成的根本原因。随着茶叶的“远征”和渗透,茶的精神属性也慢慢浮现。沿途城镇弥漫着茶香,有着独树一帜的茶生活。南来北往的马帮故事,早已经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传奇。

 

普洱复兴的关键人物

 

制作普洱茶的传统晒青工艺,因为易武的坚持,今天得以恢复并被广泛采用。这件事情,与一个已逝的老乡长张毅有很大关系。

 

▲如今张毅已然离世,但他为普洱复兴所做的事情、所写的文字,依然惠泽后人。图为张毅之孙张建华,他背后的墙上挂的就是张毅生前的照片,照片里的张毅手中拿着他所做的“易武顺时兴”。栗强供图。

 

一个叫吕礼臻的台湾人在1990年代中期来易武找过张毅,订购一批古茶树,就是这批茶,让海外许多爱好普洱茶的人认识了他,曾经一度凋敝的易武小镇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这是张毅的茶叶疆域,他所认知的普洱茶,从易武小镇出发,被传播到了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接着被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奥地利、美国、法国等多国的普洱茶爱好者认识。但他没有料到的是,自己为吕礼臻做的这批茶,二十多年后,一泡的价格都飙升到近万元。

张毅写过一本书,叫《易武乡茶叶发展情况》,书中回顾了易武种茶的历史。分别说到了易武的地理环境,易武老茶树群,易武老式茶园的种植及采摘等。张毅访问过老茶商后,总结了8条茶马古道线路,这8条线路是易武茶构筑的茶叶疆域,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世界版图。

 

▲图为张毅总结的8条茶马古道路线

 

不去勐海,敢说自己是茶人?

 

茶叶之于勐海,好比石油之于今天的中东。勐海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座边境小城,与缅甸接壤,因茶而繁荣。中国茶界大名鼎鼎的勐海茶厂就座落在这里,也是普洱茶界最大的企业。

许多人也会说,要做茶生意,每年不到勐海走走,你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卖茶的。到勐海卖茶是近年的一个行规,不要说大理茶商,就连临沧、普洱的茶商也会把茶叶不惜成本运送到勐海。勐海所辐射的是整个云南茶区,这种辐射力与它在历史上的地位有关,现在的勐海,又重新成为“茶的都市”。

 

▲傣族人被视为世界上最先学会饮茶的民族之一,茶叶被誉为“绿色黄金”,图为19世纪末法国人路易·德拉波特绘制的傣族人物群像。

 

追寻普洱的传统

 

普洱茶讲究一山一味,因此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制茶思路。一个用正山纯料制作普洱茶,比如著名老字号“同庆号”“宋聘号”;二是把各山茶原料打散、拼配,再做成普洱茶。前者一直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这些号级茶为我们追寻普洱茶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是普洱茶能够大热天下的第一驱动力。另外,拼配是茶叶能够市场化最大的传统。拼配只是一个科学概念,来源于英国人掌控下的印度,而非中国。纯料与拼配之争可以说是一个伪命题,我们不想介入,只想结束。在品牌力量没有形成是,追求某地与某差的对应关系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百年的“同庆号”茶饼极为罕见,全世界总量可能不到百片。图为1920年以前同庆号所使用的内票:本庄尚在云南,久历百年。

 

沙溪:马帮的往事与近事

 

沙溪是一个很小的小镇,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与北京长城、陕西大秦宝塔、上海欧黑尔·蕾切尔、犹太教堂并列“2002年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历史上沙溪有4条对外通道通向东西南北,分别设有关卡,人们称为“沙溪四卡”。沙溪四通八达,又是山路弯弯中难得的坝子,成为一个热闹的集市似乎有其必然性。

 

▲图为19世纪末路易·德拉波画中的马帮

 

马帮络绎不绝的身影如今已看不到了,但自百年前到现在,外国人对古道的兴趣从未衰减。马帮选择这里,也许真的始自一次偶然的闯入、落脚,但历史告诉我们,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这里就开始青铜冶炼。1980年发掘的鳌峰山青铜文化古墓群证实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遥远到我们必须借助更高级的科技才能还原出它最初的样子。

 

 

康藏: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在藏族人眼中,茶叶是第一等重要的物资。香格里拉藏族古谚语里说:“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翻译过来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大理因为生产和加工茶,触摸到了藏区人民最柔软的地方。

 

茶马古道和松赞林寺

 

要了解茶马古道,先了解松赞林寺。茶马古道考察队员最先到的庙就是归化寺(也是我们常言的松赞林寺)。他们认为:高山、峡谷、草原、河流、湖泊,点点绝妙;酥油、糌粑、青稞、藏狗、牦牛、虫草、贝母、麝香,自有境界。

 

▲图为云南藏区第一寺——松赞林寺

 

1980年代末,云南大学中文系教师木霁弘等人在中甸做方言调查时,却意外发现马帮走过的石路,当他们将古道、铁索桥、藏族的印茶习俗、藏传佛教与茶等因素联系起来后,孕育出“茶马古道”这一概念。

1990年,在木霁弘的倡导下,陈保亚、李旭、徐涌涛和王晓松、李林等青年学者(此即后来所谓“茶马古道六君子”)对滇川藏大三角做了一次文化考察,并六人联名发表文章《“茶马古道”文化论》。文章中,“六君子”以他们的所见所闻,将沿途两千多公里的种种神奇与独特的文化生动的描述出来。抓住多民族、多文化交汇之地的历史和文化特征后,根据曾经活跃在这一带的“马帮”的足迹,重申了“茶马古道”这一概念。
 


▲图为六君子当年考察茶马古道时留影。木霁弘供图。

 

 

青海:茶叶贸易缔造的种种奇迹

 

在这里,茶叶所缔造的奇迹俯首可拾。茶从茶马古道进入到千家万户,滋润着广大民众日常的饮食、交往、生计以及深藏于内心的信仰,参透到炕上、集市、茶馆、书房以及佛堂的每个角落。



▲图为法国里昂设计师珀朗·瑞吉设计的一款海报,
佛像巨大的头部旁边是一盒云南沱茶,把西藏、佛教信仰与茶引结合得天衣无缝

 

茶马古道和松赞林寺

 

丹噶尔地处汉藏交汇的咽喉一地,在和平期时是汉藏之间贸易之地。丹噶尔来自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而“东科尔”这地名来源于“东科尔寺”,这里曾是东科尔寺的旧址。对丹噶尔发展有深远影响的两次贸易,即清代乾隆年间蒙古族准噶尔部落入藏的两次熬茶布施。丹噶尔是准噶尔人换取入藏物资的贸易地,在这两次贸易中,他们共获得了近20万两白银。也是由于丹噶尔的贸易历史,让丹噶尔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现在我们把由茶的传播、贸易与消费所形成古道称为茶马古道,并以申报遗产的形式加以保护,是因为古道见证了华夏大地各族人民在生活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塔尔寺:信仰创造的奇迹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圣地,与事茶有关的物件尚有许多。塔尔寺的大铜锅同时熬茶,能够供应一千多人饮用。乾隆年间,准噶尔人也是两次到塔尔寺熬茶布施。到了1939年,德国党卫军考察团进入西藏也拍下了许多熬茶布施的场面。

 

▲图为鲁沙尔镇名匠王守礼为塔尔寺锻造特大铜锅,直径2.6米、深1.3米。

 

现在,到塔尔寺来的信众,都会自己随身携带茶叶,寺院免费为他们提供开水。如果能躲过那些一路推销纪念品的小贩,坐在这里吃土豆、喝酸奶,看游人如织,也别有滋味。

 

 

《茶叶江山》就如后记中说的,多少情怀尽在茶中一样,这本书说的不仅仅是茶叶的知识,更多的是文化层次的深入了解,让每一个阅读此书的人,对茶叶本身、茶文化、茶与国家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书中处处都洋溢着作为一个茶人,特别是中国茶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所以,与其说茶叶是一种饮食,还不如说它是象征着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

 

本文为《茶叶江山》摘选整理后的精读笔记,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和认同的观点,如果对本书感兴趣,可阅读全书,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

 

 

 

 

 

 

 

作者简介

 

 

 

 


 

周重林 中国茶叶新复兴计划联合发起人、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研究员、《普洱》杂志联合创始人,近年来致力于茶叶知识的研究、普及、传播。代表作有《茶叶江山》《茶叶战争》《茶叶的秘密》。

 

李乐骏喜爱诗歌、美酒、旅行、收藏及一切精致事物的当代茶人,致力于连接生活美学的过去与未来。弘益系文化品牌创始人,工作之余热衷于茶有关的行走、写作。现为云南弘瑞君益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茶青年会主席、中华茶馆联盟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湖北省商务厅公布第三批“湖北老字号”名单,六家茶企上榜

在公布的名单中,湖北的6家茶企(含6个品牌)上榜。分别是武汉市的新洲区旧街城楼寨茶厂(品牌名称:城楼寨茶)、湖北柏泉茶园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名称:柏泉茶厂);黄冈市的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品牌名称:团黄);咸宁市的湖北省洞庄茶业有限公司(品牌名称:洞庄)、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名称:聚兴顺)、赤壁市羊楼洞茶场(品牌名称:松峰)。

下面,就一览这六家茶企风采吧!

新洲区旧街城楼寨茶厂

新洲区旧街城楼寨茶厂位于武汉新洲区旧街街东南面,海拔345米,为旧街全街最高点。由于这里太平天国时期修建的石寨如城楼一般,品茶人士就将此茶冠名为城楼寨茶。

城楼寨茶厂五十公里内无污染源,是理想的有机茶种植基地。2003年“城楼寨”牌有机绿茶正式通过质量认证,成为武汉市首家有机茶厂;2011年,城楼寨茶获武汉首批老字号;2013年城楼寨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

湖北柏泉茶园科技有限公司

柏泉茶厂是武汉本土老字号国营茶厂,从1970年代到现在,几十年来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2019年作为受邀参加军运会的唯一武汉本土茶品牌,获国内外运动员高度赞扬。

柏泉茶源自唐代金台寺(现景德寺)寺院禅茶,1963年开始规模种植,茶园位于东西湖区柏泉古镇,是武汉本地珍稀老茶园。

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

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地处杨柳湾镇的翻身湾村,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极利于茶叶的生长。团黄贡茶主茶园基地现有茶叶面积580亩,辐射10个村,基地面积5000多亩,茶园分布在海拔千余米的群山之中。

团黄贡茶传统制作技艺独特、细腻,从原料到成品茶需要10多道工序,这些工艺流程是经过千余年的不断演变、完善而来。如今的团黄贡茶虽有较完善的工艺流程,但要真正掌握其加工技艺,也绝非易事,需要制茶师傅的言传身教,还要凭个人悟性和长期的体会和感受才能掌握。

湖北省洞庄茶业有限公司

湖北省洞庄茶业有限公司位于素有“茶叶之乡”美誉的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是一家集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茶楼经营、茶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的茶产业集团。

主要生产青砖茶、米砖茶,包括功效青砖茶、养生青砖茶、礼品青砖茶、边贸青砖茶、收藏青砖茶等多个系列的特色砖茶,产品品质上乘,具有生津止渴,清新提神,化滞健胃,吸脂减肥,解毒止泻等保健养生作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为湖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企业。公司砖茶生产历史悠久,旗下主要有 “ 川 ” 字牌青砖茶“火车头 ”  “ 牌坊 ” 牌 “ 聚兴顺 ” 牌米砖茶等产品。

畅销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山西、山东、河北、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远销欧盟、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砖茶行业的重点生产企业,其年产销量上万吨。

赤壁市羊楼洞茶场


松峰茶产于“世界茶业第一古镇”羊楼洞松峰山(原名:芙蓉山)。此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松叶长青,素以“得天独厚,自古天然宜茶”而驰名,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松峰绿茶是羊楼洞茶场(原国营蒲圻羊楼洞茶场)的拳头产品,八十年代获得部省(农牧渔业部和湖北省)“双优”和全国十大名茶称号,并录入中国名优茶选集。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亚非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因其品质优异,风味独特,深受中外广大消费者喜爱 。

第三批“湖北老字号”企业名单

武汉市

1、武汉苏恒泰商贸有限公司(品牌名称:苏恒泰)

2、新洲区旧街城楼寨茶厂(品牌名称:城楼寨茶)

3、武汉市亨达利钟表眼镜有限公司(品牌名称:亨达利)

4、武汉初开堂药业有限公司陈太乙药店(品牌名称:陈太乙)

5、湖北柏泉茶园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名称:柏泉茶厂)

6、湖北夏小中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名称:方清愈本)

7、武汉波衣也琴行有限公司(品牌名称:波衣也)

8、武汉盘龙杨楼子榨油有限公司(品牌名称:杨楼子湾麻油)

9、武汉三镇民生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品牌名称:三镇民生)

10、武汉市大兴蜂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名称:武兴)

11、武汉品芳影像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名称:品芳)

十堰市

12、湖北寿康永乐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品牌名称:寿康永乐)

13、湖北楚老头食品有限公司(品牌名称:长茂盛)

14、湖北武当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名称:丹江口源头)

15、十堰真武酒业有限公司(品牌名称:真武酒)

襄阳市

16、枣阳市灵鹿酒业有限公司(品牌名称:灵鹿牌)

17、邱克宁诊所(品牌名称:荆楚邱氏医药)

18、湖北古襄阳酒业有限公司(品牌名称:古襄阳)

19、湖北思安药业有限公司(品牌名称:普森春)

20、襄阳庆美贸易有限公司(品牌名称:熊银匠)

21、湖北双头口醋食品有限公司(品牌名称:双头口醋)

22、湖北香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品牌名称:香耳山牌)

23、高新技术开发区酸浆面彭家老馆(品牌名称:酸浆面彭家老馆)

宜昌市

24、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品牌名称:民康)

荆州市

25、荆州市聚珍园食品有限公司(品牌名称:聚珍园)

26、湖北红粮酒业有限公司(品牌名称:虎桥牌)

27、荆州市活力二八家化有限公司(品牌名称:活力28)

28、荆州市皇冠调味品有限公司(品牌名称:皇冠)

荆门市

29、湖北葛娃食品有限公司(品牌名称:葛娃牌)

30、湖北京山坪坝老街酒业有限公司(品牌名称:平坝老街酒)

31、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品牌名称:国宝桥米)

黄冈市

32、湖北黄梅堆花酒业有限公司(品牌名称:黄梅堆花)

33、湖北将军红酿酒有限公司(品牌名称:上品将军红)

34、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品牌名称:团黄)

35、武穴大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名称:葆食德)

36、湖北双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名称:双和牌武穴酥糖)

咸宁市

37、湖北省洞庄茶业有限公司(品牌名称:洞庄)

38、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名称:聚兴顺)

39、赤壁市羊楼洞茶场(品牌名称:松峰)

40、湖北何乾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品牌名称:何乾泰)

41、湖北百丈潭酒业有限公司(品牌名称:百丈潭)

恩施州

42、建始永昌食品厂(品牌名称:吴永昌庆记)

西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申遗,那曲机会来了!

2021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开展‘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申遗工作”。该消息一出,长期关注藏北古道历史并对古道申遗已经有所关注的牧牧吾尔多十分兴奋。“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申遗,藏北那曲具有哪些优势?处于何种地位,本号第一时间作出解读。

何为线路遗产

历史文化线路是非常重要的遗产类型。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有关《行动指南》中指出:文化线路遗产代表了人们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国家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

历史文化线路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像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茶马古道等历史文化线路遗产得到了充分挖掘、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长河中,藏北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和重要节点,称之为“青藏高原的十字路口”也是恰当的,其历史文化线路遗产内涵深厚、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价值。

那曲线路遗产普查的重要性

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对藏北历史文化线路进行考察,是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具体举措,有利于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有利于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是讲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藏北故事的鲜活案例。藏北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文化单元,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从高原原始文化通道透露早在青藏高原人类文明萌起之初,藏北便不因高山阻隔而与华北、西北有着文化源点上的紧密联系,到东西草原大通道作为维系象雄联盟政权一体性和文明整体性的交通动脉和政治象征,到唐蕃古道见证唐王朝和吐蕃建立了经常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往来,到蒙元驿到、元朝贡道、清代官道维系中央王朝与西藏地方的一体关系,在各个历史阶段,藏北都是连接高原与中原的重要交通廊道和高地,并形成了多条固定的官道、商道、旅道、朝圣道等。藏北这些历史上形成的文化线路,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那曲的具体文化体现和鲜明历史印记,深刻揭示了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的有效治理和西藏地方东向发展的内在逻辑。

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行动。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也为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西藏是高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那曲市作为西藏自治区毗邻地市最多的区域,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国道317线穿境而过,素有“西藏的北大门”之称,是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的动脉和节点。通过深入挖掘整理藏北历史文化线路,有助于全面了解藏北作为高原人类文明重要通道的特殊地位,有助于全面展示丝绸之路在藏北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全面揭示藏北与周边区域的交往交流,进而打破高亢孤立闭塞的旧有刻板印象,重新树立藏北作为“青藏高原十字路口”的形象,有效提升藏北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地位,为那曲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夯实历史根基、疏通文化脉络、打下发展基础。

是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西藏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西藏地方的历史画卷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中,张国华率十八军军直机关、范明率十八军独立支队经藏北进藏,铸就了共产党解放西藏的伟大丰碑,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留下了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这一伟大丰碑、这一英雄赞歌、这一历史故事,是我们党在带领西藏各族人民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废除封建农奴制、开创人民当家作主新纪元的伟大斗争中孕育出来的,是革命前辈扎根西藏、艰苦奋斗、用生命鲜血书写的,他们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是宝贵的历史财富。要通过对解放军进藏历史线路进行考察和打造,让各族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了解革命历史、领会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让“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转型升级的必然举措。藏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来高度重视、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随着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的深入开展,藏北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本实现了底数清、情况明。但归根到底这些已知既有成果都是点状分布的,遗产与遗产之间相对独立,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之间有所区隔,各个遗产之间的历史文化联系并没有很好建立。和以往的遗产类型相比,文化线路注入了一种新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即由重视静态遗产向同时重视动态遗产方向发展,由单个遗产向同时重视群体遗产方向发展,能够有效实现各类文化遗产的资源整合,有效实现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的合二为一。

是实现那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工程。那曲旅游产业发展尽管十分重视旅游线路的打造,但不得不说线路打造还很初期,是浅层次的。只有全面摸清藏北历史文化线路的分布状况,对历史文化线路的遗产资源很好地加以保护和进行合理的开发,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藏北历史文化线路的资源价值,才能为那曲旅游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才能有效凸显出藏北文化旅游的的独特魅力。

藏北在古道中的地位

历史长河中的藏北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高亢不仅不是地理阻隔,反而是沟通高原及周边的通达之地,称之为“青藏高原的十字路口”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今天的那曲市是西藏自治区毗邻地市最多的区域,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国道317线穿境而过,素有“西藏的北大门”之称。

其北界新疆、青海,直通河西走廊;南接雅鲁藏布江流域,紧连卫藏核心区;东临三江流域,位于藏彝走廊源头区;西入阿里象雄故地,可通克什米尔。在象雄文明辐射北部草原、吐蕃政权东向发展、蒙古铁骑经略西藏等西藏高原纳入中央王朝的各个历史阶段,藏北都是连接高原与中原的重要交通廊道和高地,并形成了多条固定的官道、商道、巡边道以及打上旅游者鲜明印记的旅道。

前苏联藏学家罗列赫1928年行抵藏北交通重镇那曲卡,曾梳理了五条当时进出藏常走的线路:第一条为大北线,蒙古利亚经柴达木至拉萨;第二条,西宁、那曲至拉萨;第三条,松潘厅经甲昆多(玉树结古镇)、那曲至拉萨;第四条,打箭炉(康定)经昌都、那曲至拉萨;第五条,拉达克经阿里、那仓、朗茹、那曲至拉萨。这些主要线路表明了藏北在青藏交通中的十字路口地位。

如果以主要交通路线的形成过程来看藏北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时期:细石器文化通道时期、象雄草原通道时期、唐蕃古道时期、蒙元驿道时期、明朝贡道时期、清代官道时期、商道旅道交纵时期。

细石器文化通道。位于申扎县错鄂湖畔、海拔4600米的尼阿木底遗址,是青藏高原腹地首次发现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其年代至少可达距今三万年。人类登上高原创造的藏北石器文化遗存几乎遍布唐古拉山南北、草原中西部,古人的迁徙扩张证明早在青藏高原人类文明萌起之初,藏北便不因高山阻隔而与华北、西北有着文化源点上的紧密联系。尽管这一时期的通道基本是自然状态,但已经是人类迁徙、文明传播的重要走廊。

草原通道。藏北具有确切通道意义的古道形成源于象雄崛起。象雄是雅砻部落统一各小邦国前,青藏高原上最大的一个邦国。所辖地域有里象雄、中象雄和外象雄之说,势力范围俨有从阿里至昌都、覆盖唐古拉山南北的整个游牧地带,正由于内部各区域中心的相互紧密联系,使横贯东西草原的自然通道具有了政治、文化、经济等交流功能,进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交通线路。这条路线西起象雄的穹窿银宗经当惹琼宗直至丁青协力加嘎,是象雄联盟内部各部落东来西往的重要交通干道。可以称之为象雄古道,也可以称之为草原大通道。这条通道既是维系象雄联盟政权一体性和文明整体性的交通动脉和政治象征,也是后来苏毗崛起与象雄争战拉锯的战道,今天在象雄苏毗通道交界的色尼、班戈、当雄地带还留有大量的墓葬群。因此该通道后期也可称为象苏道。随着苏毗、象雄先后被雅砻征服,草原政治中心向拉萨河流域集中和转移,该通道逐渐衰弱。

唐蕃古道。吐蕃统一高原东向发展,唐王朝和吐蕃建立了经常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往来,使原有的内部交通和高原至中原的交通线路得到空前发展、频繁使用,这条连接逻些(今拉萨)与长安的线路后世称为“唐蕃古道”或“唐蕃驿道”。唐蕃古道的开拓、发展、定型,让原连贯东西的藏北交通实现了纵横南北的战略跨越,藏北交通在青藏高原的“十字路口”地位正式形成。从高原内部来看,雅砻从南向北进踞草原,形成了象雄、苏毗、雅砻三者鼎立的局面,当雄、色尼一带成为高原的战略三角区;从高原外部来看,唐蕃古道的形成,使藏北成为吐蕃王朝前出西藏的战略基地,“军粮兵马,半出其中”便是其义。同时唐王朝来使入藏必经藏北,“鹘莽驿,唐使入蕃,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突录济驿,唐使至,赞普每遣使慰劳于此”正为写照。唐蕃时期,双方使臣往来200余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次入嫁西藏的历史事件,至今在藏北流传许多佳话。南北道路的畅通,也增进了藏北与藏南的经济联系,以盐粮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农牧交换商业关系更加深入。

蒙元驿道。从约1240年蒙古将领多达奉凉州王阔端之命,帅军经藏北进入乌斯藏,到1264年忽必烈派出官员自青海到萨迦建立驿站制度,藏北草原成为蒙古势力管辖西藏的重要通道和基地。索、夏克、孜巴、夏颇、贡、官萨、甲哇等大站均位于藏北,初由乌斯地方各个万户驻站支应,后元宰相桑哥入藏命令军士留驻藏北,对驿站进行直接管理。驿站设立后,各派高僧于此往来,影响最大、次数最多者当属八思巴。同时第三世嘎玛巴活佛、第四世嘎玛巴活佛入京拜见元朝皇帝,还留有藏北游历的只言片语。此时期,藏北东部的索县、巴青一带成为安多、卫藏、康区的重要分界,正如《萨迦世系史》中言:“从上部阿里三围至索拉甲波以上为圣教法区;索拉甲波以下至黄河河曲以上为黑头人区;自黄河河曲以下至汉地白塔以上为良骥马区。”

明朝贡道。明朝在沿用蒙元驿道的同时,规定川藏一线为乌斯藏贡使入京之道,故亦称“贡道”。明朝贡道在藏北一段基本沿用元朝进出藏路线,只是在康区地界分道,一经玉树向青海,一经昌都向四川。

清代官道。进出藏的官道在清朝时期更加规范定型,最主要的两条就是川藏官道和青藏官道,藏北交通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在清朝治理西藏之初,北线为主要通道,固始汗进藏,五世达赖、六世班禅进京,驱逐准噶尔,七世达赖、福康安进藏,都选择北线,尤其是在驱逐准噶尔过程中,喀喇乌苏之地连续发生多次战事,引起康熙的注意并提出“黑河考辨”议题,藏北之事进入庙堂之高。到雍正时期,三十九族地区、达木地区由驻藏大臣管理,成为驻藏大臣直辖的“特区”。川藏一线地位的上升始于乾隆时期廓尔喀战役,随着完备驿站制度的建立,成为清代进出藏主要路线,也是驻藏大臣进出、各类官员往来、奏折文书上传下达的规定线路,故有“汉藏金桥”之称。其在藏北途经嘉黎,由此嘉黎连接卫藏、藏北、康区、工布的交通地位迅速上升。这两条主要官道线路的使用一直延续到西藏和平解放。

商道旅道交纵。随着茶马等商贸的快速发展、中西旅人不断游历,藏北形成了以清朝时期形成的青藏、川藏两条官道为经脉,以商道旅道为网络的多元交通面貌。与官道和商道的相对固定而言,古伯察(1845)、普里热瓦尔斯基(1879)、邦瓦洛特(1889)、柔克义(1892)、崔比科夫(1900)、斯文赫定(1901-1907)、寺本婉雅(1902)、罗列赫(1927-1928)等西方旅人从周边各个方向的闯入游历,以藏北作为径入拉萨的旅行跳板,把藏北“青藏高原十字路口”的作用挖掘的尤为充分、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今天视为高寒缺氧的藏北、羌塘无人区以及偏远的角落,几乎都留下了游历者的脚步和文字记录。

对道路历史的简单梳理,清晰展现了藏北通达东西、连接南北的交通面貌,以及藏北地域在西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藏北与唐蕃古道

西藏交通路线在吐蕃期间基本开拓成型。唐和吐蕃之间往来路线众多,北向的有青海道、玉树道、于阗道等,南向的有四川道、南诏道等。“唐蕃古道”便是其中一条北向的道路。吐蕃统一高原后,与唐王朝建立了经常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往来,使两地各原有的内部交通和高原至中原的交通线路得到空前发展、频繁使用,于是连接逻些与长安的主要路线后世称为“唐蕃古道”。该通道被看做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有学者主张唐蕃古道应包含在茶马古道之内。对此石硕明确表示不赞成,认为两者确实有交叉,但唐蕃古道是内涵有区别的另一个特定概念。

唐蕃古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理解,认为唐蕃古道的路网结构“是以主干道、南北干线为主体框架,再辅以若干条支线,构成一个网状结构”。狭义的理解认为“一般意义上是指经由今陕西、青海、西藏等省区的一条古代通道”,也就是《新唐书?地理志》明确记载的道路,为了与广义的唐蕃古道有所区分,张云、林冠群主编的《西藏通史·吐蕃卷》称为“唐蕃驿道”,指代这条唐与吐蕃上层往来首选的官道。

《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唐蕃驿道在吐蕃辖地的路线: 又西二十里至赤岭,其西吐蕃,有开元中分界碑。自振武经尉迟川、苦拔海、王孝杰米栅,九十里至莫离驿。又经公主佛堂、大非川二百八十里至那录驿,吐浑界也。又经暖泉、烈谟海,四百四十里渡黄河,又四百七十里至众龙驿。又渡西月河,二百一十里至多弥国西界。又经牦牛河度藤桥,百里至列驿。又经食堂、吐蕃村、截支桥,两石南北相当,又经截支川,四百四十里至婆驿。乃度大月河罗桥,经潭池、鱼池,五百三十里至悉诺罗驿。又经乞量宁水桥,又经大速水桥,三百二十里至鹘莽驿,唐使入蕃,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又经鹘莽峡十余里,两山相崟,上有小桥,三瀑水注如泻缶,其下如烟雾,百里至野马驿。经吐蕃垦田,又经乐桥汤,四百里至合川驿。又经怒谌海,百三十里至蛤不烂驿,旁有三罗骨山,积雪不消。又六十里至突录济驿,唐使至,赞普每遣使慰劳于此。又经柳谷莽布支庄,有温汤,涌高二大,气如烟云,可以熟米。又经汤罗叶遗山及赞普祭神所,二百五十里至农歌驿。逻些在东南,距农歌二百里,唐使至,吐蕃宰相每遣使迎候于此。又经盐池、暖泉、江布灵河,百一十里渡姜济河,经吐蕃垦田,二百六十里至卒歌驿。及渡臧河,经佛堂,百八十里至勃令驿鸿胪馆,至赞普牙帐,其西南拔布海。

随着唐蕃古道的研究从书斋走向田野、从文献走向考古,在多重证据法的探索下,文献记载变得更加清晰,其在高原上的路线大体就是日月山、通天河、查吾拉、索曲、那曲、桑丹康桑、念青唐拉、羊八井、拉萨。之所以说是大体上,原因在于像藏北的鹘莽驿、鹘莽峡、野马驿、吐蕃垦田、乐桥汤、合川驿、怒谌海等一些具体地名考证还很薄弱,即使有所推测也是缺少实地证据,处于“有说法无定论”的状态。

总之,以藏北的视角来看,唐蕃驿道形成,让原连贯草原东西的藏北交通实现了纵横南北的战略跨越。在内,雅隆从南向北进踞草原,形成了象雄、苏毗、雅隆三者鼎立的局面,当雄、那曲一带成为高原腹地的战略三角区;向外,唐蕃驿道使藏北成为吐蕃前出西藏的战略基地,“军粮兵马,半出其中”便是其义。同时唐王朝来使入藏必经藏北,“鹘莽驿,唐使入蕃,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突录济驿,唐使至,赞普每遣使慰劳于此”正为写照。唐蕃时期,双方使臣沿唐蕃古道往来200余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次入嫁西藏的历史事件,至今在藏北流传许多佳话。

由于藏北紧连卫藏、东临藏彝走廊、北跨唐古拉山的独特地理位置,吐蕃文明东向发展依靠的出藏交通,不论是走唐蕃驿道、过青海玉树,还是染指剑南、直抵川藏边界,在高原腹地这一段基本都要过路现今的藏北。

原标题丨干货解读:西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申遗,那曲机会来了!

注:内容来源吾尔多,作者牧牧吾尔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