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乔记普洱茶介绍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故宫观茶记——中国茶文化之形成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于9月2日至11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展出。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555件(组),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入点,以鲜明的主题、宏大的规模,立体展现穿越历史、连通地域、融合民族的中华茶文明,立体地展现中华文明以茶为媒,交融互鉴的发展历程。

茶文化的起源时代

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是说茶作为饮料,发端于神农氏,周公旦作了记载而闻名于天下,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期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等人都喜欢饮茶。饮茶形成风气,在唐朝达到了鼎盛,在长安、洛阳两京以及荆州、渝州一带,更是家家户户都饮茶。


故宫博物院“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展览现场

茶原产于云贵高原,后来顺江而下传入四川。就在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雅集的第二年(永和十年),东晋人常璩完成了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华阳国志》,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与《越绝书》一起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武王伐纣时,巴国曾经派出军队跟随周武王作战,并参加了在牧野的大决战,为周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周王朝建立后,巴国就成了周朝的属国。巴国向周王朝进贡,贡品有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等,其中就包括了“茶”。此时巴蜀已成茶业生产中心,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梅维恒、郝也麟在《茶的真实历史》中记载,“蜀人制茶在今成都以南100英里(约160公里)的乐山地区”。巴蜀人民对茶的热衷,至今可从成都一带林立的茶馆中得到印证。茶馆各式各样,已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的装修古朴优雅,一壶茶,三两朋友,临窗而坐,谈商务,叙友情,一坐就是一个下午;有的包间里摆着麻将桌,三五好友一边“搬砖”一边品茶;也有的就在公园里,几百只竹椅露天摆成一大片,蔚为壮观,每当太阳好的日子,成都人都会坐满这些竹椅,一边乜眼晒太阳,一边啜饮滚烫的茶水。十多年前,笔者前往成都,与作家麦家等人小聚,第一次体验到这种大众露天茶馆的声威,颇感震撼。四川其他城市的状况,也大抵如此。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蒙顶山是有史以来世界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早在西汉时期,茶祖吴理真就开始在名山区境内的蒙顶山栽种茶树。唐宋时期是蒙顶山茶的极盛时期,唐玄宗时期蒙顶山茶被列为贡茶。一直到清代,蒙顶山茶一直是给皇宫的贡茶,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依旧收藏着清宫的蒙山茶,还收藏有来自四川的名山茶、仙茶、陪茶、观音茶、春茗茶、青城芽茶、菱角湾茶、灌县细茶、邛州茶砖等贡茶。此外还收藏有普洱茶等来自云南、贵州的贡茶。这些古老的茶叶,都在“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上得到了呈现。


普洱茶

但四川盆地四周被群山所包围,使得茶文化的输出成为一条险途。直到东周末年,公元前316年,周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周慎靓王时期,秦惠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起兵伐蜀,只用了十个月就攻克全蜀,把蜀王降为侯,任命陈庄为蜀国国相,从而拥有了天府之国的丰厚特产,有了对抗长江中下游的楚国的战略优势。伴随着蜀国并入秦国版图,茶文化才由蜀传入秦。顾炎武《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

三国时期,饮茶之风已由四川等地传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魏国张揖所撰《广雅》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荆巴间”,就是四川、湖南、湖北。后面几句,是讲制茶工艺与效用:把茶叶采下来制成茶饼,如果叶子已老,就用米汤来调和,再制成茶饼。每欲品茗时,先炙烤茶饼,使它变成红色,再捣成碎末,放到瓷器内,以沸水冲开,或者加入葱、姜、橘皮,搅拌后饮用。如果用它来醒酒,可以使人精神到难以入眠。

三国两晋,茶的芳香开始缭绕在长江下游。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说:“蜀人作茶,吴人作茗。”

《茶经》转引晋代卢琳所撰《晋四王起事》的记载说:“八王之乱”时,晋惠帝被司马伦幽禁于金墉城,受尽凌辱,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时,宦官用瓦盂盛上茶水,献给晋惠帝喝。

瓦盂,就是盛饭菜的土碗,说明唐代以前是茶具与食器混用的,茶具还没有完全独立出来。

这次特展上,展出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晋代茶具,有德清窑黑釉鸡头壶、青釉五盅盘等古老的茶具。

除了上述茶具,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安徽的珠兰茶、银针茶、梅片贡茶,来自福建的武夷茶、莲心茶、小种花香茶、岩顶花香茶,浙江的龙井茶、阳羡茶、碧螺春茶、灵山茗茶,以及来自江西、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的贡茶。这些贡茶虽然均出自清代,但从中也可以看到茶叶种植已经由最初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辐射到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知茶的人

《茶经》中提到的晋代饮茶者中,刘琨位居第一。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西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他曾与祖逖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二人友情不一般,以至于常常“共被同寝”,而且都心怀建功立业的理想。一天半夜时分,祖逖闻听荒野鸡鸣,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意思是这是在激励我们上进,于是与刘琨一起到屋外舞剑练武。从这个“半夜鸡叫”的故事里,脱胎出“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典故。刘琨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中写:“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愦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大意是:日前收到你寄的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都是我所需要的。我心中烦闷时,常要依赖好茶来排解,你可为我多置办些。


仙茶

东晋时,陆纳迁太常,徙吏部尚书,谢安常来串门儿,而陆纳仅以水果和茶水招待。陆纳的侄子陆俶看不过眼,偷摸儿给客人准备了珍馐美馔,他还以为叔父会夸他会来事儿,没想到谢安走后,陆纳把侄子臭骂一顿,说他败坏了自己清廉的名声,还下令把侄子打了四十大板。可见那时,已经有了以茶水待客的事例,饮茶已成为精神清洁的象征。

所以,陆羽后来在《茶经》里写道:“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与陆纳同时代的官员桓温也主张厉行节约,做扬州牧时,每次宴请宾客,只摆出七盘茶和果品,再无他物。这事记在《晋书》里。

但在晋代,最知茶的人,非杜育莫属。杜育是西晋一位天才少年,长大成人后,生得一表人才,被后世人誉有“美丰姿”的雅号,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代男神的意思。他曾官至右将军,又任国子祭酒,但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他那颗俊美的头颅也在“八王之乱”的刀光剑影中被活活地砍掉了,死时大约只有三十岁,以至于在浩浩一百三十卷《晋书》里,连个传记都没有,只是在别人的传记中,才偶尔露个小脸,比如在《刘琨传》中有记:“刘乔攻范阳王虓于许昌也,琨与汝南太守杜育等率兵救之。”在《苟晞传》中,苟晞在上表时提到一句“前司隶校尉刘暾、御史中丞温畿、右将军杜育,并见攻劫”。假若他没有写下《荈赋》,他在历史中的存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他留下了一纸《荈赋》,就彻底地改变了他在历史中的地位,足以让杜育这个“大历史中的小人物”称雄于世,让世人无法忽视他伟大的创造力。《荈赋》全文今已不存,只剩下残编断简,存文如下: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氤氲馨香,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萧翼赚兰亭图》(摹本,局部)

《荈赋》的伟大,在于它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次完整记述了茶叶从种植到品饮全过程的作品,“文章从茶的种植、生长环境讲到采摘时节,又从劳动场景讲到烹茶、选水以及茶具的选择和饮茶的效用”(梅维恒、郝也麟:《茶的真实历史》,第20页,三联书店2021年版)。有人从这篇短短的文字中总结出八个“第一”:第一次记载茶的种植生长规模;第一次描述高山环境出产好茶;第一次记载采摘秋茶;第一次阐述煮茶的择水;第一次阐述陶瓷茶器宜茶;第一次描述“沫沉华浮”的茶汤特点;第一次涉及初步茶道思想与茶美学;第一次阐述茶的功用。

这八个第一,足以令杜育和他的《荈赋》被铭记于史,千秋不朽,因为他是“站在人类茶学文明的原始荒原上,视野之内,再无他人”。

正是有了《荈赋》,人们才把西晋视作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时代。

“这分明是甘露啊”

西晋以来,中国茶文化悄然开启了它的旅程,然而,一直到隋唐以前,中国人的主要饮品依然是酒,茶还没有占据主流的位置。《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记载,是说东晋初年,司徒长史王濛喜欢饮茶,所以他每次都用茶水来款待客人,然而,那时很多人不习惯喝茶,接受不了茶水的苦涩寡淡,但王濛却热情无比,这让他们感到很痛苦,每次去王濛家之前都会说“今日有水厄”——今天又要体会喝茶的厄运了。


蒙山茶

关于两晋之间酒与茶的双重变奏,邓子琴先生在《中国风俗史》中把魏晋清谈之风分为四个时期,认为前两个时期的清谈家多好饮酒,而第三、第四时期的清谈家多以饮茶为助谈的手段,故认为:“如王衍之终日清谈,必与水浆有关,中国饮茶之嗜好,亦当盛于此时,而清谈家当尤倡之。”

到了南北朝,江山变得更加不可复识。在一片刀光剑影之中,茶的命运细若游丝却绵延不绝,饮茶之风不仅没有中断,反而在上层社会和僧道阶层影响越来越大。陆羽《茶经》从古文献中引了这样一条,“《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宋录》中的“宋”,是指南朝宋。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都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之子。他们一起前往八公山,寻访昙济道人。昙济道人不是道士,而是著名佛教徒,“道人”是对修道之人的泛称。昙济道人用茶水来招待他们。刘子尚饮后,说:“这分明是甘露啊,怎么是茶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甘露具有某种特殊的意涵。《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甘露是天地合一的结果,是“因德治而出现的祥瑞”。西汉贾谊《过秦论》说:“甘露既降,朱草萌芽,心不枯萎,绝处逢生。”有了甘露,才有万物滋生,才有人世长寿。莫非这超脱尘俗的茶水就是传说中的甘露吗?

南北朝时期,皇帝王公对茶的崇拜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齐武帝萧赜临死前在遗诏中说:“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就是要求人们不要在他的灵位上置放杀牲作祭品,只需摆上饼果、茶饮、干饭、酒脯就可以了。

精美绝伦的茶具

犹如暴风骤雨之后是晴空丽日,历经三百多年混战的中国,终于走向了统一和繁荣。三百多年的战争,刺激了这片东亚大陆上的物质与文化的交流,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把都城从北方苦寒的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到黄河边的洛阳,参照南朝典章制度,改革北魏政治制度,重用汉族士人,在各方面进一步实施改革,推行汉文化,同时也在中原文明的精耕细作、细润绵密中,吹进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旷野之风、雄悍之力。“北方的辽阔粗犷、狂放的生命激情,与南方发展得纤细精致、缛丽委婉的情思,忽然得以合流。”(蒋勋:《美的沉思》,第152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邛州茶砖

大运河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让中国的河流成为一张彼此交错、可以互相抵达的大网,将曾经破碎的版图,通过漕运经济紧紧连接在一起。在这种物质大流通中,茶文化也获得了向北发展的契机,和姜、橙子、荔枝等“新鲜事物”一起,出现在北方人新奇的目光中,茶这种清淡的饮品逐渐为北方人所接受,“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茶叶市场的大增,带动茶叶生产的大发展。《茶的真实历史》一书中说:“唐中叶以前,蒙山茶因稀而贵,一匹绢丝甚至买不到一斤茶。随着北方对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蒙山茶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数十年后,蒙山新茶在集市上随处可寻。据说,‘关隘而西,山岭而东’的村民可以数日不食,却不能一日无茶。当地有民谚云:‘一个茶芽七粒米。’茶叶质轻,便于运输,不易变质,是很好的经济作物。”

1987年,考古工作队在清理法门寺佛塔时发现了地宫,打开了这座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不仅发现了世上仅存的一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还出土了多件金银茶具,其中就包括了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有茶笼、茶碾轴、茶碾子、茶罗子、茶炉、茶匙、茶盆、茶碗、茶托等。“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上展出这些精美器物,重现了公元9世纪中国茶文化的流光溢彩。

哲学与艺术之饮

在唐朝,酒和诗是那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酒的唐朝,就像没有诗歌的唐朝一样寡然无味。王维诗曰:“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李白诗曰:“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青春、诗歌与酒,那么完美地契合在一起,这才是大唐气象,那么的雄姿英发、洒脱张扬。


珠兰茶

李白与杜甫的相识,就是在洛阳的一次酒局上。那时的李白,已经名满天下,而杜甫,还只是李白的超级粉丝、一个没有名气的文艺青年。酒局开始后,没有人介绍杜甫是谁,杜甫只能敬陪末座,一言不发,还是李白注意到这个被人冷落的青年,见他风清骨俊、气宇不凡,就向旁人打听此人姓名,听说是杜甫,就主动端起酒杯走到杜甫面前,说:“让我借花献佛,向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杜子美敬上一杯酒。”一句话,令杜甫感动得几乎流泪,由此开启了二人之间终生不渝的伟大友谊。

在唐代,茶宴也在僧人、士人中逐渐流行。唐朝《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与酒比起来,茶的素洁清淡更能体现精神上的清雅脱俗。唐代画家阎立本绘有一卷《萧翼赚兰亭图》,只是真本已不见踪影,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是三件宋代摹本,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本的画面上各有五人,分别是辩才和尚(左侧执挥尘坐于禅榻)、萧翼(坐辩才和尚对面的长凳上)、一名小僧人(在辽宁省博物馆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本中位置不同),重要的是,在辩才身后,辽宁省博物馆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本都有两名仆人正在专注地烹茶,这个烹茶的场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本中是没有的。其中,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正要搅动“茶汤”,旁边的童子则弯着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然后向宾主敬茶。

春光明媚、清风逐人的日子里,曾任左拾遗、以侍御史身份出使吐蕃的吕温与朋友们在一起修禊共饮,客人中有南阳邹子、高阳许侯,还有二三才子,所饮之物,也不再是曲水流觞里的酒水,而是以茶代酒,煎茶分酌,沫浮素杯,色如琥珀一般。吕温信手写下一纸《三月三日茶宴序》,成为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全唐文》中,描写茶宴活动的文章,仅此一篇:

三月三日,上已禊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憩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指青霭,坐攀香枝。闲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五云仙浆,无复加也。座右才子南阳邹子、高阳许侯,与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

在《三月三日茶宴序》中,吕温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都作出了生动的描绘。在唐代,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经非常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文人们通过“不令人醉,微觉清思”的品茗活动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中澹闲洁,韵高致静”的心灵境界。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皮日休、杜牧、孟浩然、刘禹锡、陆龟蒙等诗人都写过茶诗。宋代欧阳修、蔡襄、苏轼、苏辙、梅尧臣、黄庭坚、秦观、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也都写过许多茶诗。有学者指出,魏晋至南朝的急遽演变中,华夏道释儒开始融合,茶与主流文化开始融汇,茶宴也正式成型。而到了唐朝,才是茶饮大步迈进的重要历史阶段。于是,在皇皇大唐的风华中,茶从普通饮品升华为高雅与文化之饮,从解渴之物升华为哲学与艺术之饮。

(展览和展品图片均由故宫博物院提供。) 作者:祝勇(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8日16版)

(来源:光明日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吉普号小暑沙龙回顾,知识在塑造品牌,更在塑造人

  原文标题:知识在塑造品牌,更在塑造人|小暑沙龙回顾

  茶山创作者的内容从哪来?

  如何通过内容塑造品牌,如何通过知识改变茶山?


  吉普号的品牌定义

  “活在用户心中的认知资产”

  怎么理解?

  形容吉普号,其实只有四个字

  “草根创业”


  一篇值得看完的纯干货帖

  与你一起探讨茶山的知识青年

  如何玩转普洱
  7月7日,茶业复兴与吉普号联合举办的二十四节气茶会迎来了小暑节气,“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进入三伏天,气候慢慢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可以吃一些清凉消暑的食品,所以今日茶会我们为大家准备了莲子,还有糯米藕,现场也用荷花与莲花装饰,希望能感受到夏日的气息。

  6月,吉普号CEO张宇和茶业复兴主编杨静茜,受邀参加深圳茶博会的首届青年茶人TED论坛,今天我们就继续这个话题,来聊一聊茶圈年轻人,如何通过内容塑造品牌,如何通过知识改变茶山,未来的普洱茶行业还将怎么玩创新?
  吉普号CEO张宇

  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沙龙。第一我想简单粗暴地介绍吉普号是谁。其实就是四个字:“草根创业”。

  我们不是老字号,也不是茶二代,至今也处于未被投资状态。2012年淘宝起家,2015年拿到商标才进入天猫,17年正式开始做线下渠道。

  一、为什么吉普号值得讲?

  2016-2018年吉普号连续两年均增长69%,2019年前6月同比2018年前6月增长62%。从去年到今年,行业内一直都有生意不好做,大环境不好这样的声音。拿数据来说,吉普号能逆势增长,今年我们的目标是7100万,和目前的增长基本持平。
  二、吉普号增长的核心动力:品牌驱动

  这个就引出吉普号增长的核心动力:品牌驱动。这或许很玄,品牌驱动每个人理解都不同。我们自己对品牌的定义是:活在用户心智中的认知资产。这其中一个关键词是心智,另一个是认知资产。
  我们每个人对品牌的认知资产积累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基于实际体验的产品和服务,其二是借助信息与互动完成的营销和表达,而实现真正高效的营销与表达则可通过输出优质的知识型内容。
  大家还记不记得农夫山泉农夫果园的广告?“喝前摇一摇”!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喝前摇一摇”有驱动力,为什么他能通过和用户的信息互动完成对娃哈哈的反超,其实就是在积累实际体验过程中在持续和用户进行互动。不是单单喝完就没有了。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完成对用户的洞察。

  过去几年周老师常讲吉普号养了一支很贵的团队,其实吉普号的媒体部门一直在高效地创造价值。

  三、吉普号真正高效的营销、表达—《茶山黑话》

  2016年开始做《茶山黑话》,3年一共做了141期内容,600万累计播放,主流视频平台全覆盖,喜马拉雅茶类音频增速第一,今日头条也是文化内容优秀创作者,同时和百度百科合作了41条秒懂百科。
  传统广告营销,是生硬的,用户心理防御高,投放成本高;

  知识内容营销比较有趣,易接受,投放成本相对低。

  但我们最自豪的不是以上,而是对行业本身的贡献,我们持续在用有趣的内容普及茶叶知识,第二,我们降低了茶叶行业专业知识的门槛,第三我们完成了一些去媚的动作,完成了一些行业的理性思考,让很多年轻人参与到了喝茶这件有趣的事中来。

  关于原创,最近已经有好多商家开始模仿我们的龙珠包装,但我们一直重实原创也将一直走下去。
  周重林

  我前两天分享了我入行的入场券:《天下普洱》,那是我大学毕业第二年写的。那时候我对普洱茶认识不多,但我们想认识普洱茶,我约了阮殿蓉阮总两个星期才见到了她。
  一、普洱茶,最重要的是讲好“故事

  写书无非是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这其中就会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捕捉有效、有价值的问题。普洱茶过去没有人书写,我常常举的例子是2003年昆明找不到10个人讲普洱茶的故事,现在估计能找到100万人讲普洱茶。

  普洱茶一直我们在身边,因为没有人喝茶,所以没有普洱茶故事可讲。所以那时我就在想:资源在山上,树在山上,资源要转变成知识,就是缺乏小黑、静茜、我这样跑茶山的人,我们要以视频、以文字、以照片,把不可移动的资源转化为可传播的知识。
  我们最近在根究哈尼族为什么要种水稻。现在老班章人人都是千万富翁,但他们仍然要亲自去种稻谷。他们是真的热爱吃米吗?后来发现并非仅仅如此,一是他们喜欢水田文化,二是人们盖房需要水稻梗。

  虽然他们可以下山来勐混买稻子,但他们不愿意,因为傣族瞧不起哈尼族人。稻作是哈尼族自尊的底线,有了稻谷他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可以遮风挡雨,有了稻谷不用求山下的傣族人。稻谷,既是物理防线,又是心理防线。
  二、如果没有品饮习惯,便无从谈茶文化。

  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经验的再组合,我们要做的就是复制这样的经验。如果没有品饮习惯,便无从谈茶文化。今天我们追寻一个地方的普洱茶文化,都需要去询问悠久的饮茶传统。前几天我们去勐宋,又有了新发现,原来不仅是那卡,南本老寨、保塘也有许多小叶种。

  我们老以为云南是大叶种的天下,但行走之后才能发现许多地方都有小叶种。倚邦、困鹿山都有,以前凡是小叶种多的地方,都有贡茶的传说。鄂尔泰攻打古六大茶山,就是为了喝下一口茶,拿下倚邦区域后,同年马上就开始进攻茶叶。《清代贡茶研究》这本书,研究的就是普洱茶。

  这个区域,越研究越能发现新东西,过去的人没有根究古老的饮茶风俗。今天我们以全新的视觉,翻家底,翻旧账,找寻一直被深藏在山里的滋味。


  三、我们这一代,不仅是拓荒者,更需要成为领军人物。

  过去人们不相信云南有这么多古茶树,有这么古老的饮茶风俗,我做的研究一方面是让一些虚假的信息随风散,另一方面为自身的文化著书立说。小黑和静茜,这些年轻人代表了云南的话语整合者在发言,这很重要。
  过去讲云南普洱茶,声音最大的是台湾人,第二是香港人,这些人讲的都是销区的普洱茶,没有人讲原产地的普洱茶,没有人讲资源转换为知识的普洱茶。很多人不喜欢《权力的游戏》最后一集,但我很喜欢,因为小恶魔说:世间最有力量的不是权力,不是金钱,而是故事。

  茶山的故事过去没有讲好,我们现在要讲关于茶真正根基性的故事。这一代的人使命,我们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讲好普洱茶的故事,讲好就能卖好。
  我还没有放弃探索,而是持续在讲普洱茶的故事。我觉得远远不够,因为还没有找到那种纵深的文明史故事,我们还要继续讲茶和人类,和民族的故事。茶马古道上的饮茶风俗,是茶马古道的灵魂所在,但现在沦为了表演,没有站在文明史的高度。我知道了明年我要讲什么,就是讲茶和各个民族发生的故事,想想就令人激动。

  我们这一代,不仅是拓荒者,更需要成为领军人物。茶山上的知识青年,每一步前进都是创新。面对不同群体,诉说我们的故事,这样我们的产业才会越来越大,我们喝的茶才会越来越香,影响的人才会越来也多。
  杨静茜

  大家好,首先感谢给我一个机会再讲一次,茶业复兴和吉普号两个团队的共同特点是年轻,而且我们都在用心去传播原创内容。

  一、茶业复兴在做什么?

  茶业复兴是2013年创立的微刊平台,6年时间,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我们2018年的一个后台数据,作为一个核心成员不足10人的小团体,可以看到我们的勤勉度超过了95.53%的运营者,发布天数349天,总字数179.3万字,对应阅读时常3736分钟,相当于看了四季吐槽大会。这些内容中有一些广告,因为我们也有营利的需要,但广告也是有内容的。


  这是2013年茶业复兴微刊第一篇文章,是周重林老师的《茶叶战争》。2013年年底我们就发起了维护原创的行动。我相信不管是吉普号还是茶业复兴,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模仿/抄袭,虽然从未被超越,但依然是有伤害的,所以这6年我们一直在呼吁保护原创和知识产权。茶业复兴平台最核心的就是知识产权。

  茶业复兴

  尊重知识是种习惯
  二、我们的原创内容从哪里来?

  我们这个团队周老师是最资深的,整个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大家印象中80、90作家可能是郭敬明、韩寒这样的人,但作为常常在茶山跑的创作人,我们更多的状态是这样的:
  每年我们会有两三个月在茶山,茶山路况很差,也常常很晚才吃饭,所以这个行业入行要趁早,身体要好。

  我们已经出版的《茶叶边疆》和《易武与古六大茶山》,就是周老师带领我们分别和津乔、吉普号一起合作的。可能有人质疑由企业赞助的茶文化是不是真的文化?我觉得接受赞助和茶文化书写之间并不矛盾,如今是一个渠道和平台开放的时代,各个团队之间需要优势互补,而不是构建藩篱。
  创作灵感与内容不是从天而降。有的作家写作靠的是阅读,是手里的笔杆,但对于我们茶山创作者来说,更多内容孕育在茶山的风里,孵化于跋涉的脚步中。

  我们不是书斋里的作家,而是需要持续保持好奇与未知,保持陌生化。像去年周老师写的《古茶园的九种类型》,在微刊上阅读量达到10W+,目前已经被《农业考古》收编,也是因为他依然有年轻人的好奇才能写出来。
  如果没有每一次的行走,就没有感触。我们也希望把我们行走的所见所感带回来分享给更多茶人。因为茶不仅仅停留在琴棋书画诗酒茶,更多的,茶跟我们的生计,和我们所处社会文化变迁也有很大的关联。

  我们的野心不仅仅在于写茶,而是从文明史的高度写茶。正好我们所处的云南也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资源。这是三个事茶民族的照片,分别拍于景迈山、老曼峨、章朗,如果没有茶,我们看不到如此多姿多彩的生存状态。
  三、如何坚持做原创?

  我们对原创有信仰,所以需要不停行走、发问,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我们所有的故事都从茶开始,一棵树有一棵树的故事,一片叶子有一片叶子的记忆。

  我们在茶山行走也不是闷着头自己看,也会请许多茶山当地的小伙伴一起去重新发现他们熟悉的土地。书写让城市和茶山连接,和茶人相连接,这也是一直鼓励我们持续写作的动力。
  我们的读者也不限于一些文化学者,每次我们去茶山,我们都会带着自己的书给当地老百姓看,告诉他们我们在做什么,这样也拉近了写作者和写作对象的距离。

  原创的持续性和年龄关系不大,和好奇心、求知欲有关。我们团队年龄跨度从24岁到40岁,把我们凝聚在一起的,是那颗追求原创的心,这颗心背后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或许我到了50岁依然会对茶山好奇,因为茶山总是充满了未知。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故事,而是所有人的故事。
  吉普号冼艺宁

  在小暑节气,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冷萃红茶水果茶,搭配了西瓜、草莓,以迷迭香增加芬芳,配合吉普号的红茶【琥珀金枝】为茶底。市面上常见调饮,都在用乌龙茶调香,我们选择了红茶,做得更有趣,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年轻态的饮茶里来。
  陈朦

  刚刚我们品鉴了吉普号的生茶【405蛮润】和白茶【吉白贰号】龙珠,大家可以在产品和表达上看到吉普号的创新,他们在产品上不断寻找自己的方法。回到今天的内容,今天我们的分享话题是:

  1、年轻人如何利用原创知识玩转普洱?

  2、未来的普洱茶行业还将怎么玩创新?
  把自己的产品当作自己的作品

  茶友

  我觉得既然是爱茶之人,就应该直接去茶山直接看看茶树。不仅仅是普洱茶,所有的茶都应该多利用原创知识去玩。需要先有最真实的知识,先带出来才能在此基础上创新。作为做茶人,我把之前的工艺做了突破性改变,把自己的茶当作自己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产品去对待。
  我刚到昆明不久,在茶城看到许多产品包装都比较简陋,许多都是一个357克的饼配上薄薄一层纸。今天看到吉普号的龙珠,我觉得包装很有趣,可以通过简单一些图案就能让人感到茶的故事,更能让大家理解这款产品。
  陶子

  年轻人对于普洱茶的接受程度比起之前已经越来越大了。未来普洱茶行业不仅仅是玩仪式感,而是用有趣有料的内容去进行引导年轻人。

  小熊

  我之前在景迈山景区工作,最早接触茶就是通过吉普号的节目《茶山黑话》。景迈山目前产品的设计、销售观念都还比较传统,也还没有出现比较大的茶厂。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通过这样新的平台学习新的理念,去推广普洱茶。
  茶一定要和文化、美学搭在一起

  茶友

  我是云南人,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我今天特别开心,看到云南本土这么多年轻人投入到普洱茶产业。在之前的从业过程中我非常吃惊,为什么写云南普洱茶的人都是台湾人?
  茶一定要和文化、美学搭在一起。要做好茶,需要补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有许多产品让我感受到做这个产品的人其实并不了解传统文化。普洱茶的美好就在于茶树长在深山里,长在生态极好的地方,要讲好云南普洱茶的故事,就是要讲好少数民族文化,回归最根本的东西。
  茶的起始是口味还是概念?

  苏有朋

  我算是不称职的茶二代。两年前才正式接触普洱茶,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对于一款茶,我们究竟是先发现其产区还是先从口感上发现。起始是口味还是概念?我认为是根据口感,我们才人为对一款茶进行地理区块划分。

  我自己是临沧人,但版纳茶的崛起造成了一种口味上的霸权,更多人觉得普洱茶应该是柔甜,而不是临沧茶这样的偏涩。我们一直在探讨普洱茶本身,我们可能忽略更大的叙事结构。我们这一代年前人可能需要更抽象、宏大的视角来讲这个故事。
  品牌的建构必然有解构和重新编码

  张宇

  发现茶肯定是先因为口味,因为好喝。但传播到大众群体一定就需要概念。如果冰岛还叫“丙岛”,那他的传播不会像今天这么广。回到个体和群体的差异和互动,群体认知一个东西是从概念上开始认知的。

  无论是可口可乐,烟草还是咖啡,都是一个喜好被长期建构的结果。口味和概念是不冲突的,在传播过程中,在成为所有人欲望的过程中,是需要概念去构建欲望,连接口味和概念的是人的欲望。
  其实我今天分享的知识内容非常局限,知识只是建构的环节,核心是大众的欲望在哪里,好奇心在哪里。并不是年轻人不喝茶,中年人也不喝茶。

  2018年2200多亿的茶叶内需,只有200多亿是品牌茶,也就是说只有10%。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在调性高,鄙视链足的品茶范畴之外,大众怎么接受它。
  品牌的建构必然有解构和重新编码。我们的包装不仅是做来好看,而是在思考如果把这些产品放在便利店,有没有一个进去买酸奶的人看到之后会对产品产生哪怕一点点的好奇心,如果有,他就会拿起来看。

  可以看到包装上有云,有山,有树叶,这里面已经包含了解码和重构的过程,如果茶友觉得这东西还挺有趣的,这样才有可能走向大众。否则茶永远只存在于消费人群的1%,甚至0.5%的人群内,这个产业就永远不会做大,根源是在这里。
  最后环节——节气互动

  在沙龙的最后,我们进行的小暑节气的互动—做扇子,扇子是引风之物,是中华传统文化,而云南是花卉王国,所以我们结合节气,用花来制作扇子,作为小暑节气的互动。



  现场大家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制作精美的扇子。干货满满的一期茶会圆满结束,我们下场茶会再见!

品金奖品质,写惠明新篇——首届民族茶艺大赛暨“金奖惠明·千年禅茶”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举行

一枚金章,让人念了百年,是烽烟里国茶不屈的芬芳;

一句惠民,让人盼了千年,是大道上茶叶富裕的传奇。

百年金奖,千年惠明。

为什么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那么多获奖茶叶单单是惠明茶被冠以“金奖”两字并传颂至今?

历史的声名、渊长的文化、优质的环境、珍贵的品种、优秀的品质、独特的禅味……都是值得被我们津津乐道的。

2024年4月12日,为推动金奖惠明茶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景宁茶业的发展后劲,首届民族茶艺大赛暨“金奖惠明·千年禅茶”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景宁隆重举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乔传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建满,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健东,丽水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虞红鸣,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良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丽水市政协副主席王顺发,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副书记杨秀芳,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丽水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任韩高,丽水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廖永平,丽水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炀德,丽水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赵正发,丽水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严轶华,丽水城投集团董事长叶茂,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厉宝仙,丽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永伟,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副会长刁学刚,丽水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何卫中,上海百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定慈,阿里巴巴集团助力共同富裕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陆昕,景宁畲族自治县委书记翁志鸿,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蓝景芬,景宁畲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雷应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鹏,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濂,景宁畲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吴勤,景宁畲族自治县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副组长梁玉等领导嘉宾参加,湖南卫视茶频道李晓娜主持本次发展大会。

翁志鸿书记在致辞中提到,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到景宁调研,就指示“惠明茶这个品牌要打大一点、响一点”。2005年,总书记在澄照三石村茶叶基地调研时强调,要把茶叶产业发展好、经营好,注重茶叶品质,做好宣传工作,让茶叶为村集体和老百姓带来更好的收入。总书记对于惠明茶产业的要求,可以理解概括为:一是方向要明确,景宁就是要将惠明茶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培育;二是路径要明确,就是要提高品质、打响品牌;三是目标要锁定,就是要让惠明茶成为农民增收的“惠民茶”。这些年来,景宁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围绕“三茶”统筹,推动产业发展。一是深耕禅茶文化。历经千年岁月积淀,惠明茶形成了独特厚重、内涵丰富的禅茶文化。近年来,景宁打好文化传承、挖掘、融合“组合拳”,深化与上海静安寺、百寺基金合作,加快建设投资11亿元的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让禅茶文化在产业发展中历久弥新、绽放光彩。二是强化品牌力度。构建品牌矩阵,惠明系列19件商标收归国有,制定发布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生产技术规程,获批筹建惠明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做好市场营销,建立惠明禅茶运营中心和电商活动中心,开设线上官方旗舰店,不断提升年品牌影响力。三是推动量质齐升。出台茶产业经营政策,实施惠明茶“双强”行动和品质提升工程。2023年,惠明茶产值达到6.7亿元,增长27%。2024年一季度,春茶产量508吨,同比增长14%;产值同比增长22%。

王顺发副主席在致辞中提到,惠明茶的魅力在于穿越千年的古韵风范,也在于历久弥坚的匠心品质,更在于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希望景宁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继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把惠明茶品牌打的大一点、响一点”的重要指示精神,聚力全链提升、价值再造、数字赋能。希望景宁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茶农旅融合优势,让“金奖惠明”成为景宁最具特色的金字招牌、最富底蕴的文化符号、最有潜力的富民产业。

陈良伟副厅长在致辞中提到,茶叶是浙江省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历史经典产业,也是推动山区共同富裕的重要“土特产”。近年来,各地坚持“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不断挖掘茶文化、壮大茶产业、提升茶科技,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茶品牌创新发展、茶市场培育拓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高效的传承发展之路。2023年,浙江省茶叶总产量首超20万吨,产值再创新高达287亿元,茶园亩产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名优茶产值比重居全国第一,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居全国第一,入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百强品牌总价值居全国第一,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抹茶产地,继续抒写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生动故事,持续擦亮了“世界茶乡看浙江”的金名片。希望景宁以本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充分发挥文化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不断做深千年禅茶的“禅”文章,加强禅文化与茶文化的高度融合;做靓金奖惠明的“金”文章,加强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有机融合;做好畲族风情的“畲”文章,争创茶叶历史经典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行地,争做浙江“土特产”发展的新样板,为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出新的贡献。

王庆会长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景宁围绕“提质、扩量、育企、促销”的“四轮”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品质惠明”定位,构建“生态有机茶园为基础、茶叶加工为重点、多元化销售为核心、茶文旅发展为延伸”的,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景宁惠明茶良种化程度高,种植管理生态化,加工工艺标准化,品牌使用统一化,交易市场建设完善,服务组织网络健全。其茶产业发展之路,让我们看到了更为有力的政策扶持,更加稳固的产业基础,更具活力的品牌建设,我们期冀看到更多“茶业强县”的出现,为中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王建满常务副会长在致辞中提到,景宁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工作县级调研的第一站和首个基层工作联系县,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关爱的民族自治县和“三个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赋予地,境内海拔千米以上山峰779座,是长三角地区千米以上高山最多的县之一,森林覆盖率80%以上,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100%。正是这“雨洗青山四季春,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宜茶环境。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提升景宁惠明茶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高效融合,不断深挖惠明茶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品牌价值、文化价值,为广大茶农、茶企带来更多福祉。

刘仲华院士特意发来视频祝贺大会成功举行并提到,在当前中国茶叶步入品牌化的发展浪潮中,很高兴看到景宁冲破了重重阻碍,“金奖惠明茶”区域公共品牌于2023年4月9日正式亮相,品牌发展进入新阶段。近年来,景宁制定出台惠明茶专项激励政策,大力推进茶园生态化、有机化改造,赋予惠明茶“高山云雾茶+有机茶+禅茶”的品质内涵,使得茶叶的品质、地位和内涵不断提升,茶产业的经济、生态和文化功能不断拓展。推动多元化发展,在完善产业链的同时,依然保持着民族风情浓厚、民俗文化多姿、艺术内涵丰富的茶俗。在政府、行业、企业、茶农的联动下,持续擦亮“金奖惠明茶”这块金字招牌,夯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理论提出三周年。“三茶统筹”是中国茶未来发展的动力,希望景宁继续凭借自身产业优势,加大科技赋能力度,将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为茶产业提质增效添动能,更高质量地探索“景宁经验”,彰显“景宁担当”,打造成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景宁样板”,让惠明茶更“惠民”,成为中国茶产业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会上,还进行了景宁畲族自治县茶产业“十大贡献人物”、斗茶大赛、首届民族茶艺大赛颁奖仪式。

景宁畲族自治县茶产业“十大贡献人物”分别是叶有奇、刘园英、蓝香平、定慈、雷顺平、陈初南、邝才峰、李云燕、毛杨鑫、包佐淼。

斗茶大赛获奖名单:惠明绿茶“金奖”:鹤溪街道金山洋村蓝海芳、景宁沐阳茶业有限公司惠明白茶“金奖”:鹤溪街道包凤村雷利铭、鹤溪街道敕木山村蓝凌爱惠明红茶“金奖”:景宁沐阳茶业有限公司、浙江景宁蓝师傅茶业有限公司惠明绿茶“特别金奖”:景宁雷成女茶叶专业合作社惠明白茶“特别金奖”:鹤溪街道敕木山村陈海勇惠明红茶“特别金奖”:浙江九曲茶业开发公司惠明绿茶“茶王”:景宁平安家庭农场惠明白茶“茶王”:鹤溪街道敕木山村苏伟鑫惠明红茶“茶王”:惠明红实业公司蓝茂琴

首届名族茶艺大赛获奖名单:金奖:由景宁六江源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囍(畬族)》银奖: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叶所选送的《共饮一泓水(汉族)》由景东彝族自治县总工会、景东彝族自治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选送的《景东无量山彝族烤茶--彝家煳米罐罐香茶(彝族)》铜奖:由安化县茶艺花道协会选送的《安化印象 谷雨擂茶(汉族)》由凤冈县锌硒茶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选送的《土家油茶情(土家族)》由玉溪映月潭修闲文化中心 云南省普洱茶职业培训学校选送的《来自聂耳故乡的一杯茶--花腰傣民族茶艺冲泡表演(花腰傣民族)》

大会上,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濂进行惠明茶创业园招商推介。惠明茶是景宁农业主导产业,是最具特色的“景宁600”优质农产品。为打通景宁县茶产业“低小散”、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不足等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2023年,县委、县政府大手笔投入3.75亿元,启动了惠明茶创业园项目建设,这是景宁县迄今为止首个省级农业重大产业项目,也是我县单体投资强度最大的农业项目。该项目背靠敕木山,面临鹤溪河,总规划用地面积80.52亩,总建筑面积约5.2万㎡,具有一头连着核心产区,一头连着文旅地标的区位优势;畲族传统民居的坡屋顶、夯土墙为蓝本的设计优势;《惠明茶创业园招商扶持政策》保障的政策优势;集一流服务体验、一流营商环境于一体的产业园区的服务优势。

为开启金奖惠明茶新赛道,搭建资源融合新平台,景宁茶企将与全国相关单位建立合作,杭州茗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惠明茶精深加工项目)、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景宁畲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惠明茶产销合作项目)、浙江万物生长水业有限公司与浙江景宁慧明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景宁县惠明茶新茶饮合作开发项目)、浙江国贸东方房地产有限公司与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景宁县惠明茶创业园运营项目)在活动现场进行了签约仪式。

为深入助推景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阿里巴巴将助力景宁农业产业的发展,梁玉副组长介绍了产业创投计划,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助力共同富裕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陆昕和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蓝景芬上台共同启动产业创投计划。

新鲜出炉的首届民族茶艺大赛金奖得主李云燕也带来了精彩的畲族茶艺表演。

姜仁华所长在会上作《我国数字茶业研究进展与应用综述》主旨发言,2021年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市了解茶产业发展情况时指出,“过去茶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实践证明,茶产业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在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姜所长从茶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和现状、茶产业数字化发展问题与思考、促进茶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茶产业数字化目前主要通过智慧茶园、智慧工厂、数智经营等方面在投入、加工、流通环节对茶产业发展产生科技层面的影响。在茶园智能“四情”监测系统、茶园遥感和测绘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绿色防控系统、无人机飞防、智能采茶机器人、智慧工厂、大数据平台、数字产业平台、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依然存在系统化规范化指导有待加强、数字产业发展的信息基础有待完善、研发和人才支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因此,姜所长建议,加强引导,夯实数字基础。从国家层面实施“数字茶业建设工程”,编制出台与茶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数字茶业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大对数字茶业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攻关,创新关键技术。建立低成本的天地空信息感知技术体系,构建茶叶全要素感知AI模型,研发茶园土壤养分、重金属、茶叶生理、农药残留、品质等监测技术和装备;加快布局,搭建数据平台。通过汇聚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资源,利用科学的模型算法进行智能化数据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实现茶叶全产业链的监测、预测、预警和决策,实现从数据采集到分析挖掘到场景应用的可视化综合管理;加速示范,做强数字赋能。加大数字农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推广力度,将有关的智能农机设备纳入农业补贴范围。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开展“茶业+数字”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茶叶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好地促进茶产业转型和升级。在景宁茶产业发展方面,姜所长希望能够通过实施产品提质、主体培强、品牌创响、业态融合、人才振兴五大工程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后,大会还举行了“三茶统筹”圆桌会议,王岳飞所长主持会议,俞燎远科长、杨秀芳副书记、潘建义首席专家、张濂副县长结合景宁茶产业的发展,共同探讨金奖惠明茶的发展新思路。张濂副县长就当地党委政府在推动惠明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的安排部署作简单介绍,近年来,景宁牢牢把握“六个一,三个品”发展策略,统一一个标识,举行一场大会,建设一个创业园,设立一个电商服务中心,出台一项惠茶政策,提升一项产业指标。三个品简单概括来讲就是不断提升惠明茶产品品质、打造惠明茶产业品牌、拓展惠明茶产品品类,向多元化、质量化方向继续发展。

俞燎远科长为景宁茶产业在构建茶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希望景宁茶产业建设能够以“打造一座惠明茶城、做强一点产业基础、坚持一主多元发展策略、培育一批技术能手、创新一种发展模式”为发展思路,为浙江省“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景宁特色。

杨秀芳副书记就在惠明茶保护传统工艺、弘扬民族品牌的同时做好科技创新,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需求作了简单阐述,在景宁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活了,科技新了的面貌,“活”和“新”也推动着惠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需要使生产端和消费端精准有效链接,筑牢安全底线、做稳品质特征、开发健康功效,向更高的数字化、标准化、规模化前进。

潘建义首席专家则是谈了惠明茶产业的发展优势与行径,金奖惠明茶具有资源禀赋、市场口碑、产业集群等优势,良种化程度高,种植管理生态化,加工工艺标准化,品牌使用统一化,交易市场建设完善,服务组织网络健全。所以未来需要着重在品种、品质、品牌、品类上下功夫。金奖铸精品,惠明更惠民。景宁茶产业借此次高质量发展大会之契机将更上层楼,更加辉煌!

来源:茗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