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改市茶

找到约190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做大做强茶企业 做响做优茶品牌: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的新探索新路径(3)

茶产业是提升全市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也是普洱市第一支柱产业。近年来,普洱市通过建基地、强标准、育龙头、造品牌等有力举措,努力发挥企业在茶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普洱茶品牌稳步发展,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市茶叶商标的申请数量共1443个,有龙生、普秀、帝泊洱3个中国驰名商标;澜沧古茶、祖祥、龙生茶叶、帝泊洱产品先后上榜“云南十大名茶”,其中:澜沧古茶、祖祥连续4年上榜云南省“十大名茶”,2021年澜沧古茶还跃居“十大名茶”之首。同时,全市共有15家茶企入选2021年云南省“绿色品牌”品牌目录,占全市入选24个企业目录的62.4%。

茶业兴,则茶区兴、茶农富。

普洱茶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普洱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云茶,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对全市茶园逐步实施有机改造,并通过抓标准、抓品牌、抓庄园、抓整合等措施全力推进“绿色食品牌”基地建设,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做优普洱茶产业。

在“有机”上下功夫

做强做优普洱茶产业

“我们做了23年的有机茶,坚持走有机路,打‘绿色’牌,做一杯健康茶。目前,公司在一产有机茶基地和二产有机茶生产加工方面都已经打牢了基础,现在主要就是抓三产,抓品牌、抓市场。”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祖祥说,有机茶产业之路虽然走得很辛苦,但内心却很欣慰。因为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茶农靠着种植有机茶慢慢富起来了,发展有机茶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公司正在规划建设普洱·祖祥万亩有机茶园乡村振兴项目,旨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做大做强有机茶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普洱有机茶”的区域公共品牌。

做有机茶,是必然趋势,也是重塑普洱茶产业的关键之举。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的发展轨迹,正是多年来普洱市着力推进有机茶产业发展路径的缩影,更是普洱市茶产业变局的“一瞥惊鸿”。从出台一系列支持域内有机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持续加强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再到让全国人民喝上健康优质的普洱茶,普洱市委、市政府真抓实干,紧紧围绕目标,突出茶产业第一支柱产业地位,全域提高基地化水平,全面提升精加工水平,进一步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

让普洱茶产业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企业如何坚持有机化发展方向?普洱市茶咖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永刚给出了答案:“有机化发展要加大科技投入,需要研究目前有机茶园在种植管理中的关键技术,促进有机茶生产快速健康发展;要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及市场要求,进一步加大茶叶加工的清洁化、标准化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扩大有机茶销售渠道,不断向产区外发展市场,向大众化消费延伸,全力打造有机茶知名品牌;要加大各类有机产品的推广力度和品牌宣传力度,逐步树立有机茶品牌形象。”

围绕发展有机茶的目标,近年来普洱市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建立“有机茶联合会”、搭建销售平台,实现企业品牌带动产业发展,打响“普洱有机茶”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有机产品的附加值及经济效益,促进有机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按照让全国人民都喝上普洱茶这一愿景,坚持需求导向,发扬工匠精神,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茶产业名优品牌。如,以千家寨、景迈山品牌为引领,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申请古茶山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用好低氟普洱茶进藏所带来的“营销红利”,有序开拓藏区市场,打造低氟普洱茶品牌。

在“龙头”上做文章

名企名牌培育出实效

品牌的价值是靠市场来说话的,不仅需要“墙里开花墙外香”,更需要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品牌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为此,普洱市成立名企名牌培育工作专班,深入研究、精准施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好“链主”作用,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促进企业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做大做强做优普洱茶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据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伦介绍,在名企名牌培育方面,普洱市主要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把本土龙头企业作为内培重点,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有影响力的企业既引得进来,又能顺利落地发展。

连续4年获评云南省“10大名茶”的澜沧古茶是本土龙头企业中的“龙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完成了股份改革,并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1月至11月,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3.97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42.81%;销售收入3.63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34.94%;上缴税金7663万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39.43%。

普洱澜沧古茶人合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勇介绍,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反复思考和探索,摒弃小而散、多而杂的传统发展模式,从茶园管理、原料初制、茶品精制、仓储到市场,整合澜沧县现有的普洱茶资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绿色有机、环保生态、科学可持续的区域品牌,推进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作为龙头企业,我们有责任做好示范引领,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把基地做好,把原料做好,把发展好茶产业的信心树牢,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的普洱茶产品。”谢勇说。

近年来,普洱市通过政府搭台,强化政策支撑,用好用活《普洱市茶产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培育澜沧古茶、天士力帝泊洱、祖祥等一批优势企业成为茶行业领军企业。另外,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积极进行市级、县(区)级龙头企业分级培育工作,把过去小、散、弱的企业整合到一起,把全产业链、全要素整合在一起,加大整体品牌宣传,科普普洱茶为健康饮料,让普洱茶产业深度融入到消费升级中来。

在“改革”中借东风

品牌“联盟”焕发新活力

针对全市茶企体量小、分布散,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品牌引领力不足等问题,普洱市委多次召开茶产业专题会议,响亮提出要牢固树立茶产业作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地位和举全市之力打造普洱茶产业“两个共识”,要求重新审视茶产业及普洱茶产业发展全景图,推动战略重组、产业重塑。

如何让政府“有形之手”更有力、更有效、更有为?2021年11月2日,市委常委会工作例会强调,要树牢“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全市统一框架、统一步调打造“普洱茶”金字招牌,并重点提出:加快茶产业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集团,以政府加持整体开拓市场,合理分配产能,助推茶企提升生产工艺、管理水平。

为此,市政府成立了市混改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普洱市国资委关于推进我市国有资本参与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混改工作推进预案》,由普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具体实施,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为本次混改提供全过程专业服务。

在市混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普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推进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混改工作事宜,拟由市国投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云南普洱茶集团进行混改。

2021年12月3日,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混改意向合作框架协议》,宁洱县政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推进尽职调查工作。目前,前期各项尽调工作已基本完成。

“政府的支持,也给我们企业吃了‘定心丸’,我们有信心像打造贵州茅台一样打造普洱茶,做大众品牌,打造终端市场,让全国人民都喝上健康优质的普洱茶。”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炳基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创新”中展实力

引领速溶茶健康发展

2022年春节前夕,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提取、包装、喷码、装盒、贴签……工人们正在赶制帝泊洱携手2022年央视虎年春节联欢晚会推出的近100万套联名礼盒。

此次的春晚联名,是帝泊洱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民族高端茶企业,以“深度纯净”和“深度健康”为品牌内涵,着力打造中国科技茶饮领导品牌的积淀,也是帝泊洱入选品牌强国工程以来的一次全方位展示,更是形成品牌效应的普洱茶走向更广阔舞台的一次重要探索。

帝泊洱是天士力集团大健康产业中的核心战略品牌企业,主要从事速溶普洱茶珍的科技研发、标准化生产和销售,用一杯速溶普洱茶珍打开现代茶饮新篇章。

2021年,帝泊洱实现产值1.7亿元,2022年1月,帝泊洱就通过与央视虎年联名礼盒实现了新年的开门红,这一个个喜人的成绩单源于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路径。

创新是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了做大做强茶产业,推动普洱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帝泊洱坚持做到“四个创新”,即:茶文化理念创新、茶产业技术创新、茶产品标准创新、茶功效科研创新。值得一提的是在茶产品标准创新中,帝泊洱参与制定了两项行业标准《固态速溶普洱茶》《固态速溶茶中水分、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法》和两项地方标准《普洱茶加工技术规范》《普洱茶贮存技术规范》。

“中国茶引领世界,帝泊洱引领健康。帝泊洱连续10年来一直是速溶茶的领导品牌,这得益于企业对品牌持续不断地赋能,持续不断地锻造帝泊洱‘新一代中国茶’茶饮品牌,在速溶茶的技术标准、功能创新和产品标准上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念东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企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

帝泊洱聚焦科技制茶13年,目前已在帝泊洱普洱茶珍品牌上取得了38项国家发明专利,制定了多项速溶茶产品标准,成为速溶茶领域的佼佼者。与此同时,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制定标准、建立战略合作茶园基地的模式,带动了普洱九县一区多家茶叶合作社和茶叶种植户的发展,并通过标准推广、技术培训,规范茶叶种植管理和初加工标准,让一片小小的茶叶托起了强市富民的愿望。


作者丨陈景锋 徐瑞 郑璐/ 文 郑璐 徐瑞 周思雨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图

来源:普洱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普洱市茶产业 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普洱市人民政府文件

普政发〔2019〕62号

       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普洱市茶产业

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8〕63号)精神,为加快普洱市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到2022年,实现全市茶园全部绿色化,茶叶绿色加工达到一流水平,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的目标,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

认真贯彻落实《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制定出台《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实施办法》,规范古茶树资源科学保护及开发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古茶树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全市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建立古茶树资源档案库、数据库,实现网络化管理;建立古茶树定期普查制度,实现全市古茶树保护动态管理。县(区)人民政府制定专门的保护办法,明确管护职责,实行名录管理和分类保护,对古茶树集中分布的古茶园、古茶林、野生茶树群落,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保护区,划定保护范围,并设立保护标志。对零星分布的古茶树,县(区)茶业管理机构或者林业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台账,划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实行挂牌管理。对生长势等级为正常的古茶树实施一般性保护,对生长势等级为衰弱的古茶树实施重点保护,对生长势等级为濒危的古茶树实施特殊保护。严禁对古茶树进行移植、过度采摘,禁止砍伐茶园中生态树木,保护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独特性。严禁保护区内挖沙取土、破坏水源、开发建设、污染排放等行为,保护古茶园(山)自然生态环境。规范保护区生产生活、产业开发等活动,减少对古茶园(山)的人为破坏。对古茶树坚决做到不炒作、不过度采摘,更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让古茶树修养生息。(牵头单位:市林业和草原局、市自然资源公安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司法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二、茶园全部绿色化

改良低效茶园, 通过土壤改良、良种推广、完善设施等措施,提升茶园绿色生产能力。淘汰不合格茶园,对土壤条件、生态环境等达不到绿色要求的茶园全部退出或改种其他作物。改进种植方式,全面推行科学配方施肥,严禁使用未在茶叶上取得登记的农药,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茶园绿色化生产。依照茶园的地形地貌特点,在茶园周围营造防护林和绿色保护屏障,茶园内配植遮荫树、套种优良树种,构建茶园绿色复合生态系统。加大绿色实用技术培训,使专业合作社及茶农基本掌握绿色生产技术。到2022 年,实现全市茶园全部绿色化。(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扶贫办、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持续扩大有机茶园规模

在绿色茶园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产地环境、生产条件、经营主体意愿等因素,合理确定有机茶园建设区域,针对茶园立地条件存在问题,改良水、土等生产条件。鼓励扩大绿肥种植,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培肥地力,替代化学肥料使用。推进茶园进行有机转换认证,编制《普洱市绿色有机茶发展规划》,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引领全市有机茶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云南省《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DB53/T614—2014),规范除草、灌溉、施肥、采摘、修剪等田间生产管理过程。指导茶园经营主体制定质量手册、编制岗位作业指导书、完备程序文件,规范企业质量控制流程。建立有机茶严格管理机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升。到2022年,全市有机茶园基地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水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茶叶初制所全面规范化

制定《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规范茶叶初制所环境卫生、加工工艺、操作规程、采收管理、购销行为等,确保初制产品质量,推进茶叶初制所配备快速检测设备,把好鲜叶原料质量安全的准入关,鼓励茶叶初制所创新工艺, 建立自身工艺体系。鼓励茶叶初制所与专业合作社、茶农建立稳定供货关系。推进茶叶初制所制定产地初制产品标识,赋标销售,标明毛茶的鲜叶来源、加工工艺、品质特征等,并对生产销售的初制产品负责,到2019年底,全市茶叶初制所达到规范标准。(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支持企业新建、扩建标准化精深加工生产线,引导企业对茶产品进行开发。规范茶产品标准化生产工艺,大力促进普洱茶、红茶、绿茶生产工艺创新和技术推广,鼓励多茶类产品开发及茶树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企业产品工艺及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规范生产过程,提升普洱茶精制能力。加大精深加工设施、设备的改造提升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新工艺、新产品、新包装等标准化技术研究。加大快销品、“花果”茶、小包装等产品加工比重,扩大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和利用, 加强茶饮料、茶膏、速溶茶、茶籽油等产品研发, 加大茶保健品、茶食品、茶日化品等创新开发,促进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创新茶产品的设计、包装理念,使用绿色设计、绿色包装材料, 满足消费市场的绿色生活需要。到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达到80%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

制定和完善《普洱茶贮存技术规范》,以原产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优势,促进普洱茶原产地仓储。鼓励企业建设普洱茶标准仓,推进第三方建设普洱茶“公共仓”,加快普洱茶越陈越香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发布。通过仓储物流建设,建立以仓储系统为基础的具有数据支撑、评审评估、质押融资、拍卖交易、体验展示功能的综合性茶叶交易平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普洱茶研究院、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

引导支持各地依据古茶树资源保护区、现代茶园分布所形成的特定地域、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综合要素,积极申报、创建地理标志产品。鼓励茶叶初加工企业根据收购鲜叶产地、独特生产工艺、产品特征等形成初制茶品牌。鼓励企业与茶叶初制所、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把控原料来源、严格产品质量、加大产品创新、扩大市场销售,打造企业品牌。支持各县(区)积极创建区域品牌,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品牌管理办法,严格规范管理和保护专属区域品牌。办好“中国普洱茶节”,办好《普洱》杂志,注重节庆、文化传播。鼓励支持茶企到国内外举办展会、推介会,开展普洱茶文化知识巡讲,加大媒体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形成普洱品牌整体合力。整合宣传力量,加大普洱茶对内对外宣传力度,以普洱旅游、普洱绝版木刻、原生态歌舞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在国内外进行宣传推介,打响“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在全市范围内的交通干线、机场、酒店、社区等公共场所,融合茶元素,形成系统的、浓厚的茶文化宣传氛围。引导支持各县(区)、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合力,巩固提升“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建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品牌体系。到2022年,全市创建茶叶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以上,重点打造区域品牌10个、企业品牌10个,做大做强普洱茶公用品牌,打造普洱茶文化之源。(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

七、严格产品质量管控

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符合普洱实际的产前、产中、产后标准体系。贯彻执行《云南省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和《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制定《绿色普洱茶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有机普洱茶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普洱茶贮存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的编撰指导、申报列项、审批发布和实施工作。建立普洱市有机产品质量认证监管、风险监测机制,对辖区内的有机产品基地中可能使用农药、化肥进行风险监测,加大对有机认证企业和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开展有机认证机构招标,制定有机产品扶持办法,形成普洱市有机产品质量分析报告、风险监测预警分析报告,提供政府进行产业指导。建立完善县(区)质量监管体系,开展风险检测评价,每年抽检1000个以上茶样,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全覆盖。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标准,加大标准的推广应用,提升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严格落实茶叶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产品质量检验室,配备专职检验员,对企业产品进行自检。加大产地、加工、流通、销售全过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实行产品源头赋码、标识销售,产品有检测、过程可追溯,提高消费者对普洱茶产品的信赖度。(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建设普洱茶产业“一心两库三平台”大数据。一心:普洱茶大数据中心,两库:普洱古茶资源数据库、普洱生态茶资源数据库,三平台:普洱茶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平台、普洱茶市场信息平台、茶旅融合服务平台。在名山普洱茶诚信联盟基础上,建立产地企业联盟,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建立产地企业联盟产品数据库,形成统一产地企业联盟标识,对产地企业联盟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提升普洱茶产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助推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数字经济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

八、加强重大科技攻关

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普洱茶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团队、专业人才队伍和技术工人,引进高科技企业研发新产品并不断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开发新产品及功能性成分,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积极创造条件,培育认定一批茶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大普洱茶专用型、抗病性、抗逆性新品种选育,健全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积极构建茶叶种质资源大数据中心,逐步打造普洱茶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加大普洱茶益生菌发酵机理深度研究,开展普洱茶功能性成分特种功效指向研究,增强普洱茶基础理论的支撑能力。开展普洱茶专业仓储技术体系等重大技术攻关。开展普洱茶绿色靶向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加大普洱茶加工工艺设备智能化应用研究。依托国家、省级茶产业技术体系及试验站,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科研院校和茶叶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加大普洱茶重大科技攻关和技术应用。加大普洱茶加工工艺设备智能化应用研究。强化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普洱茶研究院、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

九、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加快普洱茶中心建设,充分体现“展示、交易、仓储、体验、科研、旅游”6大功能,打造世界一流普洱茶博物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采取内引外联、资源整合、股份合作等方式,打造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加快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百里普洱茶道”项目建设,推动茶旅融合,延伸茶产业链。支持鼓励茶叶企业申报3A、4A级景区,开展工业旅游试点,重点打造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景迈山古茶林景区、国家普洱茶小镇、茶马古道旅游景区等茶主题景区。建设10个3A、4A级茶庄园,打造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旅及茶宿为支撑的茶村、茶寨、茶馆。认真挖掘茶山资源和普洱茶历史文化,推进生态文化、民族文化、边地文化与普洱茶文化有机融合,加大普洱茶文化宣传,推出普洱茶文化民族风情旅游线路。加快茶产业整合,实现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思茅区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为推进茶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促进茶产业与医药、物流、大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茶产业与涉茶行业深度融合。到2022年, 全市打造20 个美丽茶乡村、秀美茶园, 3条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茶产业综合产值50—100亿元重点县1个,20—50亿元重点县3个,5—20亿元重点县3个。(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支持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采取“领证后补”的方式,对面积500亩以上,获得国内外具有认证资质的机构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的茶园,市级财政分别按照每亩50元、100元标准给予茶园经营主体一次性奖励。获得有机认证证书后连续3年续证的每个证书奖励10万元,连续5年续证的奖励20万元。(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支持茶叶绿色加工。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茶叶初所加工绿色化改造,推广柴改电、柴改汽、柴改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对每年新建或改扩建达到《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并完成绿色能源改造的,给予每个初制厂不低于20万元的奖励。(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普洱茶产业开发创新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保险公司为茶叶绿色、有机生产设立收益保险。探索“政、银、保、担、企”有机协作模式,构建对普洱茶产业复合型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作用,加大对茶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发挥普洱茶产业发展基金作用,重点投向名山品牌建设、有机产品认证、仓储、交易等产业链环节。(牵头单位:市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

(四)加强重大科技攻关支持力度。加大普洱茶产业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等投入力度,重点向普洱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倾斜,优先列项予以支持。市财政每年给予安排标准制定、科技攻关、风险监测经费200万元。(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普洱茶研究院、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五)加大税收奖励力度。按市人民政府有关政策对诚信纳税的民营茶叶企业给予奖励。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普洱市税务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

 2019年5月13日

                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来源:(普洱市人民政府)

清代普洱府贡茶的品种和皇室风尚——普洱府贡茶缘由考(上)

  清代普洱茶作为皇朝贡品,起始于何年有待进一步考证,据史料记载,至迟在清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时期,应已每年向朝廷进献(岁贡)。北京茶叶专家王郁风先生对普洱贡茶做过考证研究,他曾于1993年4月在思茅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研究成果。本文现从“贡茶品种”“贡茶受宠”“贡茶采办”“贡茶国礼”“贡茶影响”等方面,据笔者所知分述之。

普洱府贡茶品种

  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进贡珍品。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规定普洱府上贡茶4种:团茶、芽茶、茶膏和饼茶。其后,清政府又规定,贡茶由思茅厅置办。清《普洱府志》卷十九载,每年贡茶为4种:团茶(5斤重团茶、3斤重团茶、1斤重团茶、4两重团茶、1.5两重团茶)、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另外,作为贡茶的还有景谷民乐秧塔白茶,即“白龙须贡茶”和墨江的“须立贡茶”。

清光绪年间普洱贡茶

  思普区(今称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唐南诏时称银生节度地)的茶叶,唐宋以来销往西藏。清《普洱府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唐代以后历代皇朝常用云南普洱茶同吐蕃交换马匹,即“茶马贸易”,茶名可能当时称“银生茶”。茶马贸易使云南普洱茶有了稳定的销路,需求增多,从而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普洱府六大茶山,声誉远播。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滇略》中,第一次提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即“普洱茶”,此后各种史料亦见有普洱茶名记载。

  清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废土司,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加强行政统治。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治,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设“思茅厅”,辖车里、六顺、倚邦、易武、勐腊、勐遮、勐阿、勐笼、橄榄坝9土司及攸乐土目共8勐地方,裁思茅通判,攸乐同知移往思茅,改称思茅同知,六大茶山均在思茅厅辖区内。于是普洱府的思茅厅成了六大茶山茶叶购销集散中心,集市贸易十分繁荣。同年,奏经朝廷批准征收茶捐,《大清会典事例》称:“雍正十三年题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团为一筒,重四十九两(折合现在的3.6市斤),征收税银一分,每百筋(即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折合现在的105.2市斤),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执照)三千(折合现今3582担)颁发各商,行销办课(税收),作为定额造册题销。”

清光绪年间的普洱金瓜贡茶

  清政府为进一步控制普洱茶的购销,鄂尔泰总督于雍正七年(1729年)即在思茅设立官办的茶叶总店,指派“通判”官员亲自掌管总茶店,推行变相的茶叶统购专卖政策,不许私自买卖,以独垄其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以图博得皇上欢心,岁岁如此。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按例恭进”的贡茶有:普洱小茶400圆,普洱女儿茶、蕊茶各100圆,普洱芽茶、蕊茶各100瓶,普洱茶膏100盒。故精制上好的普洱茶珍品即成了岁进皇宫的贡茶,普洱茶之名也因是贡茶而在海内外享有更高声誉。

普洱府贡茶受宠缘由

  普洱茶作为贡茶进入北京清宫,皇室成员都要品尝,经过与各地送来的贡茶比较,发现普洱茶茶味与茶性都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小叶种茶,因而深得皇室青睐。究其原因,在于普洱茶是深山老林原始大森林中的云南大叶种茶,具有茶味特别浓厚的特殊品质,帮助消化的功力最强,并有治疗、保健的作用。普洱茶的这些特性,明清时代的人士早有体验,并有多种文字记载。明代崇祯进士、懂医学的学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写道:“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清乾隆年间学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云: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在该书卷六《木部》又云:“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思茅厅采访》云:普洱茶“帮助消化,驱散寒冷,有解毒作用”。普洱茶的这些茶性,非常适合清宫贵族们的生活需要,因而使普洱茶成为皇室饮茶首选。

清康熙、雍正年间的普洱贡茶奏折

清代皇室饮用普洱茶的风尚

  清皇朝祖先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饮食结构中肉食占比较大,进入北京成为帝王贵族后,养尊处优,珍馐佳肴无所不及,因此需要一种消化功力大的茶叶饮料。而普洱茶正好具有这种特性,于是上贡的普洱茶、女儿茶、普洱茶膏,深得帝王、后妃及贵族们的特别赏识。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有用于泡饮的,有用于熬奶茶的,尤其每年冬季北方气候干燥,例须多饮普洱茶。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于是云南普洱茶在清代北京名声大噪,社会咸闻。经历代地方官吏“认证”和民间品评,云南普洱茶确为我国后发酵茶中的极品,从清雍正初年一直延续到清末,历时近200年,成了皇室钟爱的佳茗。

  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对普洱茶有所见闻,他在描写贵族生活的巨著《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描写到喝普洱女儿茶助消化的事。那是贾宝玉生日之夜,八位姑娘为宝玉做生日,很晚没睡,荣国府女管家林之孝家的带着几位老婆子来怡红院查夜,见大家没睡,催促早睡。宝玉说:“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一回。”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焖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焖了一茶缸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女儿茶亦为普洱名茶,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载:“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由此可见,普洱茶在清代上层人士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清宫钟爱普洱茶的风尚传到贡茶产地云南,故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普(洱)茶,名重于天下”之说,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有“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的记载,反映出清代当时的实际情况和饮茶时尚。


记载了普洱贡茶的《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记载了普洱贡茶的《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清代宫廷皇族和社会上层人士之家爱饮普洱茶的风尚,代代相传,直到晚清、民国以至20世纪60年代。对此,清亡后,一些出宫的太监、宫女们所述宫中见闻中也有反映。曾经伺候慈禧太后日常生活8年的宫女金易、沈义羚在《宫女谈往录》一书中说:“老太后(慈禧)进屋坐在条山炕的东边。敬茶的先敬上一盏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在冬季里,又刚吃完油腻,所以要喝普洱茶,因它又暖又能解油腻。”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证实,云南普洱茶是清朝皇室成员心目中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衡量皇室成员显贵的标志。后来当了全国政协文史委员的溥仪先生和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同是满族人,两人交往颇深。1966年在参加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中,两人常在一起工作,任务完毕,老舍亲自送溥仪回府,溥仪则留老舍小憩,品茶叙谈。一次老舍问及溥仪,你当皇上时喝什么茶?溥仪告知:清宫生活习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皇帝每年都不放过品茗普洱头贡茶的良机。由此可见,皇帝也爱品饮云南细嫩芽叶制成的小而圆的普洱茶,以延年益寿。清宫能够妙用普洱茶,这在养生之道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黄桂枢  普洱市文物管理所

来源:云南理论网

找到约18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