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泡过的岩茶茶叶怎么办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武夷岩茶,喝出来梅子酸,正常吗?


《1》

臭豆腐,可谓是中华美食里一大暗黑武器。

以吃货自居的麻花,折戟在其浓烈的滋味上,实在是太臭了!

但身旁有位朋友,恰巧独好这一口,认为这臭豆腐,不仅吃起来香,闻起来也香。

由于在臭豆腐上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在香臭不辨和没有口福之间争论不止,两人谁也不服谁,只好作罢。

提到香臭不辨,倒让麻花想起,前不久有茶友留言,喝武夷岩茶,梅占的梅花香,就是梅子味吗?

梅花香和梅子味,为什么会联系在一起?两者明明就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啊!

要知道,梅子,是带酸味的,提到都能让人嘴巴里分泌唾液。

老曹当年提了句,前面有梅子林!手底下的人,光想到这酸味,就止住了干渴,可见这梅子的酸,威力有多么强!

喝到带酸味的岩茶,江浙一带的茶友,能联想到青梅子,青涩带酸。

而福州当地的茶友,则会更多联想到永泰李干上,又酸又开胃。

然,当这样的酸味,出现在武夷岩茶上,十有八九,不是好事!



《2》

带梅子酸的岩茶,喝起来是什么感觉?

画饼充饥的前提,是知道吃大饼能扛饿;

望梅止渴的前提,是要被青酸梅涩过嘴;

喝过带梅子酸的武夷岩茶,留下的后遗症,必然是嘴里一阵发涩。

要是牙齿敏感的人群,回想起这阵酸涩味,估计还得闹牙疼。

当一款岩茶,干茶和汤水里泛出酸涩味,就是这般全然失去美好茶味,獠牙显露的情景。

开篇提到的茶友,将梅占的梅花香,误会成梅子酸。



香得清雅的梅占,若是有知,肯定要哭得梨花带雨,不停喊冤。

梅花的香,是雅的,是幽的,犹如月夜清辉下,院前遥遥一阵暗香飘来,让人心思飘远。

而梅子的酸,是涩的,是苦的,咬下口,涩重的滋味,完全化不开。

这两者,相差实在是太远了!风牛马风牛马不相及。不知茶友为何能将其联系在一起。

于是接着聊到,为什么会将梅子酸和梅花香联系在一起,是在梅占里喝出来的吗?茶汤好喝吗?

茶友的回复是,没有啊,这带梅子酸的岩茶,是从肉桂里喝出来的。酸涩味太重了,完全喝不下去,感觉一点也不好喝。

原来如此!麻花找到了问题所在,我们聊的岩茶,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但可见,带出青梅子酸味的岩茶,带给人的喝茶感受,是不愉悦的!

这样酸味怪味明显的岩茶,麻花曾在茶农寄来的茶样里,喝到过。

上个星期,相识的茶农,寄来了几份大红袍的茶样,泡袋单独包装后,用旧报纸一包,就塞进了快递袋子寄过来。

山长水远寄过来,剪开泡袋试喝,干茶条索香气泡了大半,照例烧水泡茶。

泡出来的茶味,揭盖闻香,就让麻花想起了李干的味道,茶汤一入口,OMG!太酸了!

像是往嘴里投了一把跳跳糖,酸涩味四处铺散,让人只想着喝一口清水,漱漱口,冷静冷静。

发出梅子酸的岩茶,茶汤入口,就是给人这般獠牙狰狞的感觉!



《3》

岩茶中的梅子酸,是怎么产生的?

武夷岩茶的汤水中,喝到化不开的酸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受潮!

当岩茶的杯盖和汤水里,带出明显酸涩味,是受潮变质的体现。

岩茶在保存过程中,完全褪尽了火,又侵入了水汽,内质物在水汽的作用下,发酵产生出阵阵酸味。

当这些受潮返青了的岩茶,在冲泡后,卸净了伪装,就会在汤水里透出这酸味怪味来。

岩茶受潮之后,内质物受损,汤水变薄变空,茶汤喝下后,没有足够的甘甜回味将这酸涩味划开,喝到嘴里,自然酸涩不堪!

若非是受潮返青,正常品质下的岩茶,不会出现这样梅子酸,茶汤酸涩得面目全非!

在正常情况下,制茶过程经过发酵的岩茶,带出少量的酸味,是常见的事。



这样淡淡酸味,被人称之为武夷酸,是武夷岩茶独特风格的体现。

岩茶的武夷酸,形成原因在于茶叶自身的酸味物质,如没食子酸、抗坏血酸、苹果酸,以及羚酸化合物等,再加上茶叶天然的茶氨酸物质,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等,都属于酸性的氨基酸。

这些天然的酸味物质,在武夷岩茶独有的发酵和焙火工艺上,得到释放,最终在冲泡时,沉沉的落入水中,就形成岩茶独特的武夷酸。

武夷酸和受潮变质后的梅子酸,最大的不同,在于武夷酸的风味,是轻微的,一般人难以喝出来,只有味觉特别敏感或是对酸味特别敏感的人,才会感受的到。

此外,武夷酸在岩茶的风味中,发挥的是正向作用,将茶汤滋味进行五味调和,得出恰当妥帖的风味。

而梅子酸,在岩茶风味中,是明显的负面作用,像个破坏王,将岩茶的美好韵味,全部吞噬!

试想,作为岩茶受潮返青后的产物,梅子酸能有什么好颜色?



《4》

喝武夷岩茶,如何避免梅子酸产生?

妥当保存!

无论是喝什么茶,将其妥当保存,都不可忽略!

岩茶的保存,要点在于避光、干燥、密封、无异味和阴凉处储存。

要想避免岩茶返青后生出梅子酸,存茶过程中,防潮尤为关键。

在阴雨连绵的潮湿季节里,空气中水汽多,岩茶受潮的风险,也就加大。

是以,茶友们在平常喝茶的时候,不要认为泡袋密封包装后的岩茶,就不会受潮,大咧咧的将其随意放置在桌面。

四周伺机而动的水汽,很容易侵入泡袋内,导致岩茶受潮。



是以,若在没有喝茶需要的时候,需要将岩茶妥当安置,套上一个铝袋或塑料袋,将其密封,或是放置在铁罐内,确保密封等。

喝岩茶,当面火褪干净后,处在绝佳饮用期的岩茶,需要早早落肚为安。

若要将其长时间保存,需要定期进行复焙。

发生初步返青的岩茶,在存量较多的情况下,请个茶农重新焙火,还能将其品质挽救。

若是返青严重,发出明显酸臭味的岩茶,那就可是药石无灵了。

是以,要想避免喝到梅子酸的岩茶,只有两个对策,好好储存+及时落肚!



《5》

发出梅子酸的岩茶,该如何处置?

若是手中的岩茶,储存不当,发出了酸涩味,这该怎么办?

要是岩茶走到了这样的境地,不少茶友想必最为关心的是,这茶还能喝吗?

像前不久,有茶友和麻花交流喝茶经验。

“听说,返青后的岩茶,用紫砂壶泡,吸一吸异味,还能将就着喝,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真让人觉得天雷滚滚,定了定神,回复到,这变了质的岩茶,还是不要喝了吧,对身体不好。

若是舍不得变了质的岩茶,让紫砂壶来吸异味,那可真得委屈一把好壶了,吸了气味后,不好散开。

与此同时,发出梅子酸的岩茶,再怎么用紫砂壶修饰,也难以掩盖其又酸又涩的滋味。

返青严重,彻底变了质,发出酸臭味的岩茶,要是对其不死心,再怎么泡,都是难喝的。

那么,这发出梅子酸的岩茶,要拿它怎么办呢?

变质后,已经不适合再喝的岩茶,还是将其舍弃吧。

人生,就要有这样断离舍的过程!



《6》

当武夷岩茶,出现梅子酸。茶香上是发酸的,滋味上更是酸涩到化不开。

这时候,就不要再对其抱希望了,这茶就是存坏变质了!

岩茶中喝到梅子酸,喝茶过程是没有愉悦感的,涩得让人怀疑人生。

一款原本色香味醇的岩茶,返青变质后,面目全非,獠牙狰狞,酸味涩味怪味不断…

前车之鉴下,岩茶的保存,可要多加用心!

在这,麻花想用一句话,献给所有发出梅子酸的岩茶。

说好陪我渡过风风雨雨,你却悄然变了质。

变了质的岩茶,滋味大变脸,真让人累觉不爱!

武夷岩茶的岩韵,是那种高火茶焙焦的味道吗?



《1》


最近遇到了一位情商极高的茶友。


原来是喝白茶的,很喜欢白毫银针的毫香和淳汤。


后来改喝起岩茶来。征服过白茶之后,亦想征服岩茶。是一位有征服欲的青年。


这位茶友情商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他在与我讨论观点的时候,会引用别人的观点,而这个观点,与我的观点,有时候是相左的。而他亦会用我的茶,与别人PK。


但他体贴村姑陈的感受,会先说,"我在岩茶上认你做老师,当然是以你的观点为主,但我有一个实际体会是......."


这样,村姑陈就十分地龙颜大悦,就算观点与我相距甚远,也会不厌其烦地解说。


不像蓝小笛,上来就直接说,喂,人家说你的茶闷泡了很苦,说你茶不好。


这话一听,我马上就会跳起来,你会不会泡茶,哪个茶闷泡了不会苦的?不会泡不要出来丟人现眼!


然后相看两厌,各人喝各人的茶,互不搭理,最后把他扫地出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村姑陈既是女子,又是小人。


画外音:(李麻花骑着拖把拍着手)村姑陈,小心眼儿,难侍候。。。





《2》


跑题了,说回这位高情商茶友的问题。


他说,他的朋友喝了水帘洞老丛,认为,火不够重,没有岩韵。


咦?火功不高,岩韵不显?


难道只有高火功的武夷岩茶,才有岩韵么?


当然不是。


茶友说,他的朋友,很懂武夷岩茶,所以他说这茶没有岩韵,茶友是没法子反驳的——你能反驳你的老师,说他写的论文逻辑不清晰么?


在学术界,前辈就是权威,向权威挑战,是要被群起而攻之的。


于是村姑陈陷入了思索当中。


“很懂武夷岩茶”、“火功不高”、“没有岩韵”,这三个看似不相关的元素,在学刑侦的村姑陈眼里,它们渐渐变成了相互之间有强大关联的三个符号。


于是,我给茶友发了三条语音,告诉他,我懂了。


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1.茶友的这位朋友,喝武夷岩茶的年份应该不短。


2.他喝的,大多是建瓯建阳或者下梅所产的外山茶。或者,来自星村。


3.他喝的茶,大多以高火为主,故而他习惯了长时间坐杯闷泡,以及高火茶的汤感。


于是,以他的喝茶经验,当喝到今天这泡出自天心村的,出自正岩水帘洞产区的,出自老制茶师的水帘洞老丛水仙,自然而然地做出判断——不好喝,没岩韵。


SO,他只是觉得味道不够霸气(其实就是觉得不够煞口,不够刺激,就像有的人喜欢吃重庆火锅,喜欢那股把舌头麻辣到流泪的劲)。




《3》


为什么喝了武夷岩茶很多年的老茶客,都喜欢重口味的外山茶,或者高火功的隔年茶?


因为,他们的舌头,适应的是多年前的武夷岩茶的味道——高火岩茶的味道。


多年前,在铁观音还在一枝独大的时候,偏居一隅的武夷岩茶,销量是不太好的,跟铁观音比起来差得太多了。


在销售低迷的时候,为了让做出来的茶,不致于坏掉而血本无归,武夷山的茶农们,会把岩茶的火功,一再焙高,焙到水分几乎为零。


没有水分,茶就不会返青,不会发酵,不会变坏。


火焙到极高,茶叶的性状就极为稳定,不会因为存放了一年两年,口感就发生极大的变化。


这样的岩茶,俗称高火茶。


这样的高火功岩茶,极耐存放。


茶农们可以把它存在家里,慢慢卖。卖不完的,要是喝起来味道变了,就再烘一次,或者再焙一次,火的轻重,视茶叶返青的情况而定。


多年来,喜欢武夷岩茶的人,喝的大多数就是这种高火茶。


在他们的认识里,武夷岩茶,就等同于高火茶。中火,哪怕是中足火,也不是武夷岩茶。


所以,他们才会固执地认为,只有高火岩茶才能代表武夷岩茶,才有岩韵。




《4》


武夷岩茶这种把火功焙到极高的风俗,要追溯到遥远的年月。


从朱元璋废团茶兴散茶起,武夷山就成为了皇家御茶园,整个朝廷官员和皇室的用茶,都从武夷山三坑两涧(即正岩的核心产区)里采制。


然而,在那交通不便的年代,武夷岩茶制作好之后,再运到山外,运到遥远的京城,没有一个月,是很难到达的。


有要人抬杠,说古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妃吃广东的荔枝 ,飞马三天之内就能运到西安,为什么你福建的茶叶运到北京,要一个月?


杠精听好,杨妃一个人吃荔枝,量少。运一批荔枝,少则一筐,多则三五筐,用马驼,一马两筐,早晚换三匹马,运到西安是很快的,荔枝毕竟是水果,轻便。


而茶叶,需要包装,密封,需要的量很大,不是只供给一个人喝,要供给整个皇室,或者整个朝廷,必须得组建一个马帮,每匹马驼得沉沉的,再从山路上翻山越岭,运出去。


这样的整批货,运过去一个月,还算是快的。


这一个月的路程,茶叶是很难像在家里时那样,包装严密的,难免遇雨,遇潮,万一茶坏了,怎么办,误了皇家的事,可是要杀头的。


于是武夷山的茶农们,为了茶叶运到北方,还能保持良好的品质和口感,他们一代又一代,研究出了反复焙火的方法,让茶叶一道又一道地焙火,直焙到火功极高,茶叶中的水分极少极少。


直到,成为性状极为稳定的高火茶。





《5》


然而,近些年,武夷山的茶农们,不再把茶焙到高火了。


因为,火焙得太高,形似炭化,对茶叶内的物质的保存,是很不利的,对人体,也不太好。


喝焙火过高的岩茶,就像在吃一块烤焦了的烧烤,烤得那么焦,蛋白质都糊了,谁敢吃。


为了健康的需要,也因为近来年岩茶销量大涨,每家的茶都挨不到第二年的茶上市,就销售一空,武夷山的茶农们,不再主动把岩茶的火,焙到高火。


当然,也是为了迎合广大的北方市场——民国以来,广大北方茶友,习惯了龙井的清香,习惯了铁观音的花香,习惯了茉莉花茶的鲜香,如果再给他们喝高火的岩茶,那股子呛嗓子的味道(刚喝岩茶的人,会不适应高火岩茶的烟火气),会让他们直接摔杯子走人的。


所以,现如今,把自己家的茶焙到高火,除非是当年没卖掉。或者客人有特殊需求订制,否则是少有人这么干的。


并且,焙火,也是要增加成本的。


焙一道火,加一次成本。多焙一道火,就多一道成本。


如果客户没有需求,茶农没必要狗尾续貂,主动去增加这笔成本。





《6》


早些年的武夷山,天心村的茶农们,大多数还在卖茶青,或者卖毛茶。


卖给大厂,大厂精加工之后,焙火之后,有的用于出口,有的内销。


而由于天心村(正岩核心茶村,居住着大多数三坑两涧的主人们)的岩茶产量不高,外省广大的岩茶市场,几乎是被外山茶所占领着——建阳,建瓯。


还有一部分,是星村的茶。


这些岩茶产区,气候不如天心村所属的正岩核心产区,土壤里氮磷钾的比例也不如三坑两涧,所出产的岩茶茶青,品质会差一些。


做出来的岩茶,香气和口感,主要是口感,会差很多。


一方面是容易出现苦涩味,一方面是汤感较薄,层次感弱,耐泡度也不强。


这些地区出产的茶当中,除开高香品种,如黄观音、黄玫瑰等,像水仙肉桂这些常规品种,如果要在市场上有较好的销量,或者较高的售价,很多人会把它们的火焙得高一些。


火焙得高了,自然就能把苦味和涩味,给遮掩起来,你泡的时候,随便闷,也不怎么感觉到苦涩——当然,这样的代价是,香气也损耗掉了,内含物质也损耗掉了很多。


这些外山或者星村的茶,焙到高火之后,喝起来就是那种老树一般的口感,枯井一般的质感,苍老,浑厚,不鲜,不香,不甜,不爽。


像一个百岁老人,只会在落日余晖里,渐渐睡去。


香清甘活,一个都别想在这些茶里喝到。




《7》


岩骨花香,是个很奇幻的感受。


岩骨,是武夷岩茶的风骨,按村姑陈的理解,它就是一种绵劲。


是茶汤内丰富物质所形成的一种劲道,像太极的绵掌,打起来缓慢,却蓄满了内劲。看似人畜无害,实则劲力凶猛。


花香,是武夷岩茶的外袍,是它鲜妍娇嫩的底色。


不香,或者香得轻飘,或者香气易散,或者香得简单,都不符合武夷岩茶的标准。


尤其是焙到高火又不香,或者香得极弱的茶,那简直是武夷岩茶里的叛徒。


该被揪出来游街示众并点名批评。


要说这种高火茶的汤感就是岩韵,那更是大谬了。

【茶哟生活】返青,其实就是岩茶的“假期综合症”

春节过后福建就进入雨季了,这段时间一直到茶季结束,是岩茶迷最难熬的日子,因为你会发现自己家里的大部分岩茶都碰上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返青了。今天就来和大家掰一掰到底什么是返青。


到底什么是返青


其实返青一直也没有一个教科书式的定义,受到广泛认可的一种解释是,返青是岩茶因为内部物质与空气中或者岩茶内部的水分起了反应,导致茶汤出现青涩感,茶的香气和纯净度都受到影响,但是整体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复焙等手段补救的一种状态。


 

返青就和很多人现在的假期综合症一样,一句话,茶还是好茶,就是不在最佳状态。现在有一种趋势把返青这个词的外延无限扩大,受潮了也叫返青,走水焙的茶放到现在也叫返青。我建议返青这个词仅用在正常工艺加工的岩茶上。那种没有包好吸了水汽,叶底都已经受潮变软的茶,那不是假日综合症,那是废物,得扔!



怎么分辨返青的茶


返青的茶其实不难识别,干嗅法就可以识别90%返青的茶,温杯投茶,轻轻摇晃几下,深深吸一口气,如果干茶香气出现倾微,类似树叶的味道,辣么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泡茶返青了。如果干茶的青味不显,那么可以从第一道茶汤里分辨,如果茶汤里有以前不曾有的青涩味,就像一个成熟的职场精英突然做了件幼稚的事,那么这泡茶还是不可避免的返青了。



但是和假日综合症一样,返青的青味在前几道茶汤中是明显的,越往后越轻微,如果在第一道茶汤中没有青味,甚至还有火味,而后面几道茶汤中有类似青味的味道,你就要怀疑这泡茶可能不是返青而是做青没有做熟了。



岩茶为什么会返青


既然返青是岩茶的内部物质和水分起了反应产生的,那么理论上来说,岩茶的返青是不可避免的,区别只在于会不会容易返青,或者返青的程度是否严重。


传统的观点认为焙火足的岩茶不容易返青,轻火茶容易返青,这个观点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在喝茶的实践中发现其实做青工艺对岩茶是否会返青的影响其实更大,做青做的透的茶返青的程度通常都会比较小,甚至低到你察觉不到,他就已经悄悄的度过了这个假期综合症。



就像某些职场老手一样,你以为他没有假期综合症,其实人家也有,只不过掩饰的很好,找领导谈谈心,挑一些简单愉快的工作先做,或者就是给自己泡一泡没有返青的好茶喝喝,假日综合症就过去了。


当然最完美的组合就是做青做的透加上焙到中火以上的火功啦,这样的茶通常你不太会觉得他有一个明显的返青期。




岩茶返青了怎么办


一泡岩茶的滋味转化通常分为这么几个阶段:退火期,最佳品饮期、返青期和陈化期。


基本上和职场的规律差不多,退火期就相当于刚从学校毕业的阶段,冲劲十足,但是经常好心干坏事,岩茶也差不多,刚从焙笼下来的时候,火气十足,但是喝多了就容易上火。



要等到工作了几年以后进入状态了,智商情商都能表现出来,岩茶也是一样的进入到最佳品饮期的时候,香气滋味都发挥的很好,就是所谓的香水平衡。而之后就进入返青期就像一个不可避免的职业倦怠期,只要你能熬过这个倦怠期,以后就能过上靠经验吃饭的日子啦。



所以对待返青的岩茶,你不妨等上一等干脆看看他陈化之后怎么样?但是这都是对于好茶而言,对于陈放,个人还是认同一句话,垃圾陈放多久都是垃圾。


要是你最近实在实在没茶喝的话,个人建议你用用紫砂壶冲泡,这样泡茶汤中的青味会不那么明显一点。



或者在家里用一些小道具复焙一下,我在潮州见过专门用于复焙一泡茶的小道具,而网上建议的用微波炉或者烤箱复焙的方面,个人建议你慎重,倒不是方法不可行,而是家里用的这些东西多多少少都有点意味,如果你把青味去掉的同时吸收了年夜饭里的葱花味那就得不偿失了。



你有什么能治返青或者假期综合症的妙招,说出来让我给你点赞。


上班开工怎能没有好茶喝?让人类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求,让自己享受品质,是一种理智的追求。



厦门市茶叶采购平台简介




运营模式

集茶文化体验、六大茶类销售、茶具、茶包装、茶点、茶礼品等深度化茶产业链有关服务及产品的综合茶叶采购交易平台,实现茶商、茶厂和茶农之间无缝隙对接。


编辑:茶小新

版式:茶小新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