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南茗佳人普洱茶

找到约6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喝了一吨水试完30多款春茶后,来,我告诉你今年普洱茶的品质到底如何

每年的春茶季,除了泡在茶山上10天半个月之外,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试茶了。

最近每天都在试春茶,这是一件令喜欢茶的人又爱又恨的事。

爱是因为可以第一时间掌握今年古树春茶的详细情况;可以在不同山头的茶里,探寻到它的神秘面纱;可以在花香、蜜香、果香、鲜木香、冰糖甜香里充分调动你的嗅觉、味蕾……

恨是因为一天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是在喝春茶,喝新春茶,喝到舌头麻木、手脚颤抖、吃不下饭,加上还要写每一款茶的品鉴文,将它们的表现从头到尾事无巨细的描写。

最痛苦的是,新春茶喝太多:

一是会只想吃酸的、辣的东西,因为对清淡的食物完全提不起食欲,但为了保持口腔的敏感度,你必须克制对那些麻辣水煮肉、凉拌鸡、烤猪蹄说拜拜;

二是那些茶点热量又高,不吃胃会难受,吃了腰会变粗。春茶一过就是夏天了,那些漂亮的小裙子你只能含泪说再见。

经常有人说:“哎呀,喝茶有那么辛苦,还会瘦?”

当你一天喝了20款新春茶,吃不下饭,加上肠胃稍微有点脆弱的,你拼了命的不想瘦,也会瘦的。

而且除了我们自己的产品要反复试喝外,还要去品来自各个地方盛情难却的茶样。

虽然南茗佳人已经和各个山头的固定茶农形成了稳定的合作,但仍是会有新的茶农给我们寄样,想让我们把把关,能够合作更好。

一个下午喝的春茶叶底

有时候舌头麻木了,想要休息一下,又想起还有别的茶没喝呢,于是吃点茶点,喝点温白开,再继续。

喝了一周的新生茶,就连平日里毫不起眼的温白开都觉得异常亲切。

掌柜甚至说:“水比茶好喝”……可见已是爱恨交织的巅峰了。

稍微缓和下口腔和胃,其实对于试茶,我们既是考官又是享受者。

我们充分调动味蕾、嗅觉、喉咙、身体的其它部位,来感受这款茶。

于茶而言,也是在进行着一次考试,不合格的就出局,要说残酷也算。

每一款茶,从干茶到冲泡后的茶滋味,再到叶底,每一个环节都是对这款茶的考验。

每一个山头的茶都像一部画卷,从打开的那刻,映入眼帘的是独一无二的山场环境、茶树的生长岁月等,这些都被映射在眼前的这一盏茶汤里,你品的同时也是在感受它们。

再加上那时在茶山的情形,眼前的茶也就有了别样的情怀。

试茶季,总共试了接近30个茶园的古树春茶。

易武的 薄荷塘、凤凰窝、弯弓、茶王树、白茶园、麻黑、落水洞、天门山、曼松、桃子寨;

布朗山的 老班章、老曼峨、贺开的曼弄;

普洱的 困鹿山、景迈、黄草坝;

临沧的 冰岛老寨、昔归、冰岛地界、大忠山、小户赛、糯伍;凤庆……

有细腻温婉的,有刚劲直接的;

有山野花香烂漫的,有花蜜甜香厚朴的;

有香韵斐然的,也有山野气韵霸猛劲道的。

你在品它们,也是在进行一场与茶的对话,在这一盏茶汤中,你会感受到这片古茶园的生长环境是否原始自然。

不同的山场也经历了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气候导致了春茶季茶树的发芽时间、发芽情况、制成的晒青毛茶比例、以及茶滋味的不同。

【易武茶】

一向是以“香、甜、细柔、山野之韵”等为特点,今年的春茶目前所试喝的10多款来看,总体风格是汤质细、茶韵劲道。但甜度较去年要高2个度,香气上也要较去年的扬一些。

2020年的勐腊,降雨量要少于2021年,茶树遭受了严重的干旱,2020年的易武茶中,部分的茶滋味清苦味较甜味重些,像麻黑、弯弓茶的涩感会清晰。

2021年的勐腊,降雨情况要好很多。2月下了几场雨、到3月也陆续下了几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茶树的干旱情况。

如果茶园所在的地方正好向阳,有雨、有阳光,茶树的发芽时间就会比同一地域的其它茶园要早一些。

弯弓就是一个例子。位于国有林之地,加上茶园向阳,在3月初就有非常少的古茶树发出了一点点的春茶,到3月中旬就已经可以采摘第一波了。

【较为神奇的是布朗山的茶】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布朗山的茶一定是苦重的,但今年的《老班章》、《老曼峨》古树春茶甜度却很高,当你品,若不提前告诉你这是布朗山的茶,你绝对会被你的味蕾所迷惑。

【临沧茶】

从试喝的8款茶来看,茶滋味总体是偏重的,苦涩也清晰,茶韵足。

最核心的原因便是今年的临沧遭遇了严重的干旱,2020年的临沧降雨量是充足的,相较于同年易武茶区的多个茶园因为干旱,有茶树已经死掉的情况,2020年的临沧茶区要好很多。

但今年的临沧茶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据说一整个冬天下的雨屈指可数。

一直到4月中下旬,古茶树才开始陆续发芽,因干旱减产非常严重,有的古茶园产量创下了近几年的新低。

干旱,阳光辐射强度大,加上大部分的古茶园,如小户赛、冰岛老寨、冰岛地界等都位于向阳坡,坡度陡的可达45°,不易保住水,导致茶叶中的咖啡碱、儿茶素类物质含量高,这一类物质冲泡后,会呈现苦味和涩感。

最终的结果就是茶滋味重,同时会感受到苦、涩。当然,苦、涩均是可以化掉,这里只是说它的强度。

除去气候的影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为干扰。我们都在说尊重自然,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分?

2020年疫情爆发,整个茶山几乎没有外来人员。以往被各种车辆拥挤得水泄不通的易武镇,也冷冷清清地。去老班章的路上,鲜少碰到来往车辆。

真好,没有那么多的汽车尾气来和茶树争夺清新空气了。

加上采茶工难找,很多茶园的茶都没法采摘,给它自己老去。也一定程度上让茶树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2021年,疫情好转了,陆陆续续有外面的人进茶山了。

一定程度上让停滞的茶叶经济慢慢运转起来。

整个大环境是从2018年开始猛地一下干旱,茶树瞬间进入一个渡劫期,到了2019年茶树已经逐渐适应了干旱,但依旧艰难。

2019年的易武茶区处于干旱中期(有点干旱但是又不像2018年那么严重);而勐海、临沧、普洱茶区的雨量相对要充沛一些。

2019年:

易武古树春茶,香气很高扬、茶气非常足;

勐海茶区的老班章古树春茶滋味重,茶气霸猛;

临沧茶区的古树春茶香气高、柔润度好;

普洱茶区的古树春茶则是香气锐、甜度好。

综上所述:回看近3年,易武、勐海、普洱、临沧茶区的古树春茶,因气候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019年,易武茶区的干旱来到一个适应期;而其它三个茶区干旱程度不那么高。

2020年,易武茶区的干旱已经很严重;而勐海、普洱处于中度干旱期;临沧降雨量要好于其它茶区。

2021年,易武茶区终于告别干旱;勐海、普洱也有适量的降雨;临沧处于严重干旱。

但,2021年的新古树春茶,以易武茶为例,浓甜、香丰、山野之韵清劲。经恰当存储,又将是另一种迷人茶滋味。

建水紫陶柴烧价值及与常规紫陶泡普洱茶对比

普洱茶的核心是厚重的汤感、沉稳的香气和内敛的回甘。厚重是一种通感,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喝在嘴里,都能给人厚重的感觉。好茶配好器,器让茶的滋味愈加美妙,茶让器的形态愈加高洁。

喝茶越久越讲究,入手茶器一定不是随便,瓷器轻薄,与普洱茶的厚重背道而驰,特别是有年份的普洱;紫陶壶好,泥料好,泡普洱茶适合,但常规紫陶泥料细腻,目数高,经打磨之后气孔被堵塞,失去吸附性,对有异味或者茶质偏嫩的茶,容易激发出茶叶缺点,让茶变得不耐泡,用紫陶柴烧来搭配普洱茶就更加完美。

让茶好喝,器物好用又好看,且有价值,是做柴烧茶器的目的。紫陶柴烧的泥料是建水五彩泥,泥料健康保真,经柴烧之后的紫陶的透气性好,与常规紫陶相比,柴烧的表现力丰富,具有禅意、侘寂之美。

建水紫陶紫泥含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含铁量在18%左右,软化水质,口感更润、更易入口。柴烧裸烧的紫陶与普洱茶搭配可以放大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不是一定要用,用什么茶器都是为了喝茶,但是如果能有更好的茶器,何必退而求其次。

单从柴烧与常规泡茶口感上来说,我们与说茶网所有人员及南茗佳人首席评茶师及部分人员近30名成员,共同品鉴2006年中茶布朗极品生茶为例,柴烧和常规建水紫陶冲泡对比。

本次评鉴对比以2006年中茶布朗极品生茶为例,柴烧和常规建水紫陶冲泡对比(1、2、3泡)如下:

【说茶网及南茗佳人品鉴对比结果】

常规建水紫陶和柴烧建水紫陶的区别,主要是由于烧制方式的不同,以及对窑内温度控制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以烧制后的成品来说,常规建水紫陶比柴烧建水紫陶的密封性更好,因此在冲泡茶叶时更有利于散发茶香(常规密度高,聚香),而柴烧建水紫陶则更有利于茶叶的整体汤感(柴烧气孔完全释放,保温性好适合老茶)。

两者各有所长,有兴趣的茶友可以亲自对比冲泡和评鉴。喜爱柴烧壶的大部分也为老茶客,喝老茶的居多,故而用柴烧壶泡老茶再适合不过。

木柴燃烧后成碳,碳经1000°开始化灰,随着烟囱的抽力飘向陶坯,碳素通过高温灼烧固化在器形上,碳素有净化水和软化水的功效。而落灰形成的釉其实是许多1200°高温,紫陶紫泥的烧结温度在1175°左右,还没有达到可以灰化釉的温度,很难形成重釉,要烧出好的品相就十分考验窑技,达到烧结温度,再上浮几度都会导致坯体起泡、炸裂、坍塌等,但这也成为紫陶特有的,紫泥含铁量高,含硅量少,不容易形成重釉,紫陶本身泥料就很容易形成各类肌理,非常丰富古拙,其他陶类反而因为太容易形成釉而变得普通,柴烧的美并不是只看釉,还有更多的表现形式。

再者,建水紫陶柴烧目前是唯一可做刻填的柴烧,有别于其他陶类,且富有文化,诗情画意,有书画刻填柴烧成本更高不说,控制不好窑内氛围,灰釉附在陶坯书画画面上反而会让意境全失,书画刻填柴烧在烧制时,让柴烧的灰釉火痕成为点缀,与书画画面相互辉映,极具建水紫陶柴烧特色,这也是本土建水紫陶泥料柴烧才可做的工艺。

柴烧变成了一种需要传承和保护的技艺,就像越来越少的人写书法,但是这又是需要传承的,因为它有文化的基因。而书画文化与柴烧技艺两者都需要被传承,碰撞在一起,擦出另一种火花,让柴烧除了实用性与别样性,更多了文化价值。建水紫陶柴烧既保留了柴烧技艺,又传承书画文化。

柴烧之美,呈形于人、火焰与泥土的对话。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描写的就是柴窑的绚丽。火痕轻抚,落灰成画。浑然天成、质朴古拙。时而简单直接,时而热烈幽远。有满身落釉成彩的绚烂多彩,也有斑驳疏离的独特独行,色泽温润,层次丰富。


喝普洱茶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喝出树龄?

偶然有空闲就和朋友约了茶,席间遇到一位喝茶“大师”。

声称可以喝出每一款普洱生茶的原料树龄。

先喝了一款树龄大约在200年的景迈古树生茶,才品了1杯,就肃然说:这茶肯定是小树茶,而且涩极重,树龄也就23年。

说完后,茶桌一时静默无声。

其实,在没有什么茶品信息下要喝出树龄,且只凭1杯茶汤就有定论,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不靠谱的事情。

喝完景迈,又喝了一泡老班章古树春茶,因为是两个不同地域的茶,这款茶滋味明显要重于上一款,且涩感很低。

但他又说:这茶苦涩重,苦的让人难受。树龄也就60年。

听他说完,大家都不搭话,各自喝茶。

布朗山的茶,滋味上整体是要偏重的,喝的这茶还是掌柜亲自去古茶园看过,试品对比十多款,才终于选定茶王树地块、挑大古茶树制作的茶。

之后又喝了几款,但没有一款是被他说树龄超过100年的,每一款他都能挑出毛病。

大家忍不住好奇,其中一个朋友便问什么样的茶才能够符合他的标准。

原来是他口味清淡,喝不了有苦涩的茶,所以平时他多喝滋味淡的茶。

及他判断树龄的标准,对方很傲的说全靠经验。

到这里,总算明白为什么朋友介绍他是喝茶大师的时候,是一副看笑话的样子。

临走的时候还拿了一泡他私藏的说是有300年的古树春茶,也不好推辞,大柒就接下了。

过几天,大柒邀请朋友们一起品那泡300年的古树春茶。当时大家的样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就这?”。

也终于弄清楚,为什么这个大师能够如此自信。就像你拿着一个A货的劳力士,却不自知,然后去制作劳力士的一群人面前,炫耀你的A货。制作劳力士的那群人,因为知道能够拥有1个A货已是十分不易的事情,所以也就不忍心说破。

树龄越大越稀有,制成的茶品也就越贵

像那棵锦绣茶王树,活了3200多年,已经看了千年的沧海桑田,它的价值早已不能用金钱去衡量。

“3200年”——也是经过多年的考察、结合了当地的县志以及各种资料来分析才得出的较为严谨、较为实际的一个数字。

像“23”、“70”、“100”这些数字能够精确到,最核心的一个方式是茶农从所种下茶树的那年就记下,比如这一片茶园是1990年种下的,那到现在里面的茶树就有34年。

还有一种,茶园是家族管理式的

这一片茶园从你祖爷爷那辈就在,到你这里那就是四代,按平均60年来算,那也是300多年了。但要具体到301、322这种,是不可能的,它只能有一个近似的值域。

△景迈茶园标志牌实拍

茶树的树龄测量需要牺牲茶树,任何外力测量茶树的方式都会加速这棵茶树的死亡。那些历经几百年、几千年生长的古茶树,因为要被测树龄就无端失去生命,但凡对自然敬畏、珍惜林木的,都不会去干这样的事。

当然如果你硬是要杠——我就是要知道哪里哪里的茶树它是不是200年、是不是500年,那也可以,你不用再追求古树普洱了,没人能够满足你。

到底能不能喝出树龄

说完了古茶树的树龄相关问题,我们再回到“到底能不能喝出树龄?”这个问题上。

1、在完全不知道茶品的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喝茶的时候能够喝出的是——树龄大不大,是不是古树,生长环境是不是原始森林,工艺好不好。

△关注南茗佳人视频号获取更多茶山行视频

2、你说能够喝出这款茶是200年还是300年,有一个前提是你已经知道了这款来自哪个古茶园,这个古茶园的历史可追溯,再结合茶农的相关信息,综合后得出较为接近的答案。

3、你的品鉴水平在高级以上。你已经在古树茶里品了1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你的味蕾已经能够轻易就分辨出茶汤的厚薄、协调性好坏、茶韵的强弱等。

具备判断能力才能避免买到名不副实的茶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浑水摸鱼的情况,普洱茶市场也不例外。

经常会看到售卖600多块的900年古树春茶;也会看到200块的500年老班章;甚至还有几十块标了800年的古树茶……

如果你还没有辨别能力,这些茶碰都不要碰,碰了要么会后悔,要么会对自己日后的品茶造成不良的影响,就像“大师”一样,因为一直喝的都是一些树龄非常小的“古树茶”,导致其一旦品到超出自己认知的茶品就全盘否定。

△《老班章乔木》春茶茶汤

这不是瞎说,因为之前就有茶友一直喝着市面上不知哪里来的,所谓最纯正的“老班章古树茶”,导致其在喝到真正的老班章古树茶时觉得这是假的。真的是令人痛心疾首,好好的一张白纸硬是被黑墨染上了,往后想擦掉得尝试各种办法。

更有甚者,一旦听到这茶只有100年,只有200、300年,就说“哎呀,我平时都喝的是500年、7/800年的古树茶,这不喝。”遇到这样的,既无奈也惋惜。

古树茶的树龄已经被神话了,仿佛你喝的茶要是不带树龄大的,就很丢面,就不是好茶。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急需扪心自问,喝茶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一旦你带着别样的目的去喝一个茶,它就会闹脾气,所以那句“茶性亦是人性”值得深思。

普洱古树茶的树龄是可以喝出一二的

但不是说可以喝出200、300年、500年这样,而是你可以通过它的茶汤厚度、茶香层次丰富度、茶滋味的留存度、是否有茶韵、茶韵是否持久等方面去综合判断出这个茶是不是古树茶,工艺是不是好,有没有存储潜力。

通俗来讲,用生长在同样的山场环境,同样的生态气候、土壤结构下的古茶树、小茶树鲜叶所制成的茶品,在茶汤的厚度、茶香层次丰富度、茶滋味的留存度、茶韵的劲道、茶汤的协调性方面,一定是古树茶要好于小树茶的。

为什么要强调是同一山场?

举个最突出的例子——对比品鉴曼松王子山的小树茶和背阴山的古树茶,会发现王子山的小树茶在甜度、香气的纯粹度、茶韵上都要较背阴山古树茶优秀。最核心的因素便是二者的山场存在较大差异。

最后愿你喝茶开心,开心喝茶,也不要忘了你喝茶的初衷~

来源:南茗佳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